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芳纶发展趋势
「干货」深度解读锂电隔膜行业 企业视频课程
基于锂电池安全性、能量密度需求,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及毛利水平的涂覆隔膜或将成为动力锂电池隔膜下一个增长点。
隔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池内阻、放电容量、循环使用寿命以及电池安全性能电池性能。锂电池的放电原理是电池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脱附,通过电解液移动到正极,从而完成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快速传输。
2015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锂电池隔膜行业,这主要得益于隔膜领域的高利润。锂电池成本构成中隔膜占21%,正极材料占19%,负极材料占9%,电解液占13%,其他材料约占38%(铜箔,铝箔,粘连剂,导电剂等)隔膜的技术含量高,因此在锂电池的成本构成中虽然只占25%的比例,但毛利率却高达70%,是最赚钱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的企业经历了自主研发、从其他领域到隔膜领域的转行。
也有的企业通过收购老牌隔膜企业来涉足锂电隔膜领域,如如近日乐凯胶片拟收购中科科技,加码锂电隔膜业务;长园加码19.2亿元现金收购中锂新材80%股权;创新股份作价55.5亿元并购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军锂电池隔离膜业务。
当然,也存在企业完成了从以干法为主到平衡干法、湿法、涂覆三者的产业结构的转型。
2017年从终端消费向上传导降价潮
隔膜企业的增加当然也离不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
但是在2015年4月份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到有关于未来几年对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的变动。
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通知中指出“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元年,汽车厂商开始施压动力电池厂商降低售价,数据显示,2017年2月上旬,三元路线和磷酸铁锂路线的动力电池价格均较2016年12月降幅超15%,同时多数电池厂家订单量出现萎缩。
动力电池企业市场出现调整向上传导影响原材料价格下降,如湿法隔膜2017年2月上旬的价格较2016年12月下跌9%左右,电解液价格跌幅为7%。
近年来锂电池隔膜材料价格不断下滑
2016年全球锂电隔膜产量突破16亿㎡,2016年中国锂电隔膜消费量约为13.72亿㎡,同比增长40%;其中,国产隔膜产量达到10.84亿㎡,进口隔膜量达2.88亿㎡,国产化率约在80%。
随着我国干法工艺路线成熟稳定和湿法工艺路线的逐步投产建设,我国锂电隔膜材料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产品价格向成本线靠拢。
自2013年开始,我国锂电隔膜材料价格呈现下滑趋势,截止2016年干法和湿法隔膜材料价格下降均超过35%,然同期聚丙烯价格降幅不超过20%,聚乙烯价格降幅不超过5%。
然而随着隔膜材料价格的下降,隔膜的均价也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在上图中显示的数据中,预测2017年湿法隔膜价格会达到4.1元/㎡,实际上,在2017年上年,湿法隔膜的均价已跌破4元/㎡。
锂电池隔膜料干法PK湿法,激烈!
干法单拉
干法单拉是使用流动性好、分子量低的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聚合物,利用硬弹性纤维的制造原理,先制备出高取向度、低结晶的聚烯烃铸片,低温拉伸形成银纹等微缺陷后采用高温退火使缺陷拉开,进而获得孔径均一、单轴取向的微孔薄膜。
干法单拉工艺流程为:
1)投料:将PE或PP及添加剂等原料按照配方预处理后输送至挤出系统。
2)流延:将预处理的原料在挤出系统中经熔融塑化后从模头挤出熔体,熔体经
流延后形成特定结晶结构的基膜。
3)热处理:将基膜经热处理后得到硬弹性薄膜。
4)拉伸:将硬弹性薄膜进行冷拉伸和热拉伸后形成纳米微孔膜。
5)分切:将纳米微孔膜根据客户的规格要求裁切为成品膜。
干法双拉
干法双拉工艺是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也是中国特有的隔膜制造工艺。由于PP的β晶型为六方晶系,单晶成核、晶片排列疏松,拥有沿径向生长成发散式束状的片晶结构的同时不具有完整的球晶结构,在热和应力作用下会转变为更加致密和稳定的α晶,在吸收大量冲击能后将会在材料内部产生孔洞。该工艺通过在PP中加入具有成核作用的β晶型改性剂,利用PP不同相态间密度的差异,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晶型转变形成微孔。
干法双拉工艺流程为:
1)投料:将PP及成孔剂等原料按照配方预处理后输送至挤出系统。
2)流延:得到β晶含量高、β晶形态均一性好的PP流延铸片。
3)纵向拉伸:在一定温度下对铸片进行纵向拉伸,利用β晶受拉伸应力易成孔的特性来致孔。
4)横向拉伸:在较高的温度下对样品进行横向拉伸以扩孔,同时提高孔隙尺寸分布的均匀性。
5)定型收卷:通过在高温下对隔膜进行热处理,降低其热收缩率,提高尺寸稳定性。
湿法异步拉伸工艺流程为:
1)投料:将PE、成孔剂等原料按照配方进行预处理输送至挤出系统。
2)流延:将预处理的原料在双螺杆挤出系统中经熔融塑化后从模头挤出熔体,熔体经流延后形成含成孔剂的流延厚片。
3)纵向拉伸:将流延厚片进行纵向拉伸。
4)横向拉伸:将经纵向拉伸后的流延厚片横向拉伸,得到含成孔剂的基膜。
5)萃取:将基膜经溶剂萃取后形成不含成孔剂的基膜。
6)定型:将不含成孔剂的基膜经干燥、定型得到纳米微孔膜。
7)分切:将纳米微孔膜根据客户的规格要求裁切为成品膜。
湿法同步拉伸技术工艺流程与异步拉伸技术基本相同,只是拉伸时可在横、纵两个方向同时取向,免除了单独进行纵向拉伸的过程,增强了隔膜厚度均匀性。但同步拉伸存在的问题第一是车速慢,第二是可调性略差,只有横向拉伸比可调,纵向拉伸比则是固定的。
从企业技术路线来看,干、湿法并行已形成趋势。
数据显示,2016年干法单拉产量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5%,但总体放量企业主要来自一线产商,如:星源材质、沧州明珠。
干法工艺产品良品率大幅提升,市场趋于稳定和饱和,企业规模效应得到一定凸显。
2017年隔膜行业产能扩张趋势仍在加大,沧州明珠6000万平方米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正式投产,第二条生产线进入试生产阶;星源材质也对外称今年下半年将约有3500-4000万㎡产能释放。
随着动力电池使用量占比提高,湿法工艺技术改进,湿法隔膜市场需求量进入景气周期,干法企业大举进入湿法领域迹象明显,如:星源材质、河南义腾、沧州明珠、中科科技等。
然而我国湿法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相较于上一年不到30%的占比已呈现出加速进口替代的特点。
锂电池隔膜下一个增长点——涂覆隔膜
2015年国内湿法涂覆隔膜产量又占到了湿法隔膜的65%,“湿法+涂覆”是当前动力锂电隔膜的主流发展趋势。
例如现在最惹人注目的特斯拉,其旗下高端电动汽车(ModelS)装载的锂电池就是采用芳纶涂覆隔膜,这说明了行业对芳纶涂覆隔膜品质的认可。
在国内企业中,金力股份紧紧抓住了这次机会,如果金力股份能够在下半年成功实现量产,就有可能为公司创造更可观的业绩。
2020年国内湿法隔膜需求有望达到18亿平米
基于国内动力锂电池、3C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的需求预测,假设1kWh锂电池需要20平米隔膜,我们预测2017年国内隔膜总需求将达到13.61亿平米,到2020年全国锂电隔膜需求将达到23.69亿平米,2016-2020年复合增速19%。
假设动力三元电池、3C锂电池均采用湿法隔膜,我们预计2017年湿法隔膜需求达到8.82亿平米,到2020年国内湿法隔膜需求将达到18.01亿平米,2016-2020年需求复合增速27%。国内干法隔膜需求增长将相对缓慢,预计2016-2020年需求量复合增速仅为3%。未来国内湿法隔膜需求增长将远高于干法隔膜。
来源:华泰证券
不唱赞歌找问题:未来光纤光缆行业发展面临的四大挑战 流量视频课程
前段时间,中国移动2018年1.1亿芯公里普通光缆(第一批次)集采开标,业内共有17家厂商中标,长飞、富通、亨通、中天、烽火、通鼎占据了前六个名额。中国移动光缆集采再创新高,大大推动了光纤光缆行业的高景气发展。事实上,在运营商集采、政策推动等因素的推动下,光纤光缆行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景气发展态势还将持续。
由于行业景气度高企,以5G为代表的推动光纤光缆需求增长的新生因素不断涌现,业内对光纤光缆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看到良好前景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的增加等都将成为影响光纤光缆行业未来发展的因素。
未来光纤光缆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行业竞争加剧
中国整个光纤光缆行业的发展史,是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不断优胜劣汰的发展史。经过不断的产能扩张及行业洗牌,目前,国内光纤光缆行业的竞争格局从自由恶性竞争演变为少数具有光棒量产能力的几家寡头公司的竞争。以长飞公司、亨通光电为代表的龙头公司,通过棒-纤-缆一体化生产模式,成功抵御了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虽然当前光纤光缆行业形成了基本稳定的竞争格局,但是竞争仍旧存在,并且在日益加剧。龙头企业继续提出光棒产能扩张计划,且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由于行业发展景气度高企,不断有企业在光纤光缆领域发力,南方通信拟7650万元参设光纤预制棒合营公司、深圳金信诺携手赣州和光成立赣州讯飞腾、山西朔州朔城区拟引入年产2000吨光纤预制棒制造项目、鑫茂科技年产500吨光纤预制棒制造项目厂房主体基础已全部完工、华脉科技携手合作伙伴成立华脉馨德等,这些都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拓展光纤光缆产业链,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地区涉足光纤光缆行业。
未来光纤光缆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虽说预制棒投产及产能扩张短时间内不能形成产能,新涉足光纤光缆行业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在一定层面上说明行业竞争在加剧,一旦产能得以释放,如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都是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
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
对光纤光缆行业发展来说,上游原材料的价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着生产成本的高与低,直接决定着企业利润的多与少。当下,光纤光缆生产使用的多种原材料、辅材(芳纶、油膏、涂覆层等)价格呈现显著上涨趋势。受益于光纤需求的推动,国内锗价也在不断上升,主流价格为9700—10000元/公斤,现货市场多家报价超10000元/公斤,锗价进入"万元时代"。未来,如何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光纤光缆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工成本不断增加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居民收入和物价的全面提高,中国人口红利优势正逐步缩减。人工成本不断增加成为所有企业必须要面临的难题。同时,在所有的成本中,人力成本增加最快。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工成本增加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于光纤光缆企业来说,同样如此,人工成本在不断攀升。不但培养工人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一些企业还面临着人才不停流失的尴尬,而企业在"五险一金"方面的支出也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人工成本还将继续增加。如何在人工成本增加的同时,保证企业利润的增长,是每个光纤光缆企业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光棒反倾销能否持续
当下,光纤光缆行业呈现供不应求的高景气发展态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光纤预制棒紧缺,甚至是一棒难求。受产能限制,长飞、亨通光电等企业生产的光纤预制棒产品主要用于自给,只有少量出售。
未来光纤光缆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光纤预制棒紧缺,一部分原因是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可以生产,另一部分原因是光纤预制棒反倾销阻挡了美日厂商光纤预制棒进入中国市场。2015年8月19日,商务部对美日厂商开始征收光纤预制棒反倾销税,期限为2年。2017年8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光纤预制棒反倾销期终复审立案的公告,决定自2017年8月19日起,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为期一年,在反倾销期终复审调查期间,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继续按照商务部公布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征收反倾销税。
光纤预制棒反倾销期终复审立案对于国内光纤光缆行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重要的是期终复审结束后,光纤预制棒反倾销是否还会持续。如果反倾销不能持续,势必会给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结语: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行业发展高景气的大环境下,要意识到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光纤光缆企业来说,要致力于提升自身竞争力,并且要不断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而提升创新能力、发力智能制造、瞄准海外市场都能为企业自身发展带来助力。
「干货」深度解读锂电隔膜行业 流量视频课程
基于锂电池安全性、能量密度需求,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及毛利水平的涂覆隔膜或将成为动力锂电池隔膜下一个增长点。
隔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池内阻、放电容量、循环使用寿命以及电池安全性能电池性能。锂电池的放电原理是电池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脱附,通过电解液移动到正极,从而完成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快速传输。
2015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锂电池隔膜行业,这主要得益于隔膜领域的高利润。锂电池成本构成中隔膜占21%,正极材料占19%,负极材料占9%,电解液占13%,其他材料约占38%(铜箔,铝箔,粘连剂,导电剂等)隔膜的技术含量高,因此在锂电池的成本构成中虽然只占25%的比例,但毛利率却高达70%,是最赚钱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的企业经历了自主研发、从其他领域到隔膜领域的转行。
也有的企业通过收购老牌隔膜企业来涉足锂电隔膜领域,如如近日乐凯胶片拟收购中科科技,加码锂电隔膜业务;长园加码19.2亿元现金收购中锂新材80%股权;创新股份作价55.5亿元并购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军锂电池隔离膜业务。
当然,也存在企业完成了从以干法为主到平衡干法、湿法、涂覆三者的产业结构的转型。
2017年从终端消费向上传导降价潮
隔膜企业的增加当然也离不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
但是在2015年4月份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到有关于未来几年对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的变动。
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通知中指出“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元年,汽车厂商开始施压动力电池厂商降低售价,数据显示,2017年2月上旬,三元路线和磷酸铁锂路线的动力电池价格均较2016年12月降幅超15%,同时多数电池厂家订单量出现萎缩。
动力电池企业市场出现调整向上传导影响原材料价格下降,如湿法隔膜2017年2月上旬的价格较2016年12月下跌9%左右,电解液价格跌幅为7%。
近年来锂电池隔膜材料价格不断下滑
2016年全球锂电隔膜产量突破16亿㎡,2016年中国锂电隔膜消费量约为13.72亿㎡,同比增长40%;其中,国产隔膜产量达到10.84亿㎡,进口隔膜量达2.88亿㎡,国产化率约在80%。
随着我国干法工艺路线成熟稳定和湿法工艺路线的逐步投产建设,我国锂电隔膜材料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产品价格向成本线靠拢。
自2013年开始,我国锂电隔膜材料价格呈现下滑趋势,截止2016年干法和湿法隔膜材料价格下降均超过35%,然同期聚丙烯价格降幅不超过20%,聚乙烯价格降幅不超过5%。
然而随着隔膜材料价格的下降,隔膜的均价也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在上图中显示的数据中,预测2017年湿法隔膜价格会达到4.1元/㎡,实际上,在2017年上年,湿法隔膜的均价已跌破4元/㎡。
锂电池隔膜料干法PK湿法,激烈!
干法单拉
干法单拉是使用流动性好、分子量低的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聚合物,利用硬弹性纤维的制造原理,先制备出高取向度、低结晶的聚烯烃铸片,低温拉伸形成银纹等微缺陷后采用高温退火使缺陷拉开,进而获得孔径均一、单轴取向的微孔薄膜。
干法单拉工艺流程为:
1)投料:将PE或PP及添加剂等原料按照配方预处理后输送至挤出系统。
2)流延:将预处理的原料在挤出系统中经熔融塑化后从模头挤出熔体,熔体经
流延后形成特定结晶结构的基膜。
3)热处理:将基膜经热处理后得到硬弹性薄膜。
4)拉伸:将硬弹性薄膜进行冷拉伸和热拉伸后形成纳米微孔膜。
5)分切:将纳米微孔膜根据客户的规格要求裁切为成品膜。
干法双拉
干法双拉工艺是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也是中国特有的隔膜制造工艺。由于PP的β晶型为六方晶系,单晶成核、晶片排列疏松,拥有沿径向生长成发散式束状的片晶结构的同时不具有完整的球晶结构,在热和应力作用下会转变为更加致密和稳定的α晶,在吸收大量冲击能后将会在材料内部产生孔洞。该工艺通过在PP中加入具有成核作用的β晶型改性剂,利用PP不同相态间密度的差异,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晶型转变形成微孔。
干法双拉工艺流程为:
1)投料:将PP及成孔剂等原料按照配方预处理后输送至挤出系统。
2)流延:得到β晶含量高、β晶形态均一性好的PP流延铸片。
3)纵向拉伸:在一定温度下对铸片进行纵向拉伸,利用β晶受拉伸应力易成孔的特性来致孔。
4)横向拉伸:在较高的温度下对样品进行横向拉伸以扩孔,同时提高孔隙尺寸分布的均匀性。
5)定型收卷:通过在高温下对隔膜进行热处理,降低其热收缩率,提高尺寸稳定性。
湿法异步拉伸工艺流程为:
1)投料:将PE、成孔剂等原料按照配方进行预处理输送至挤出系统。
2)流延:将预处理的原料在双螺杆挤出系统中经熔融塑化后从模头挤出熔体,熔体经流延后形成含成孔剂的流延厚片。
3)纵向拉伸:将流延厚片进行纵向拉伸。
4)横向拉伸:将经纵向拉伸后的流延厚片横向拉伸,得到含成孔剂的基膜。
5)萃取:将基膜经溶剂萃取后形成不含成孔剂的基膜。
6)定型:将不含成孔剂的基膜经干燥、定型得到纳米微孔膜。
7)分切:将纳米微孔膜根据客户的规格要求裁切为成品膜。
湿法同步拉伸技术工艺流程与异步拉伸技术基本相同,只是拉伸时可在横、纵两个方向同时取向,免除了单独进行纵向拉伸的过程,增强了隔膜厚度均匀性。但同步拉伸存在的问题第一是车速慢,第二是可调性略差,只有横向拉伸比可调,纵向拉伸比则是固定的。
从企业技术路线来看,干、湿法并行已形成趋势。
数据显示,2016年干法单拉产量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5%,但总体放量企业主要来自一线产商,如:星源材质、沧州明珠。
干法工艺产品良品率大幅提升,市场趋于稳定和饱和,企业规模效应得到一定凸显。
2017年隔膜行业产能扩张趋势仍在加大,沧州明珠6000万平方米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正式投产,第二条生产线进入试生产阶;星源材质也对外称今年下半年将约有3500-4000万㎡产能释放。
随着动力电池使用量占比提高,湿法工艺技术改进,湿法隔膜市场需求量进入景气周期,干法企业大举进入湿法领域迹象明显,如:星源材质、河南义腾、沧州明珠、中科科技等。
然而我国湿法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相较于上一年不到30%的占比已呈现出加速进口替代的特点。
锂电池隔膜下一个增长点——涂覆隔膜
2015年国内湿法涂覆隔膜产量又占到了湿法隔膜的65%,“湿法+涂覆”是当前动力锂电隔膜的主流发展趋势。
例如现在最惹人注目的特斯拉,其旗下高端电动汽车(ModelS)装载的锂电池就是采用芳纶涂覆隔膜,这说明了行业对芳纶涂覆隔膜品质的认可。
在国内企业中,金力股份紧紧抓住了这次机会,如果金力股份能够在下半年成功实现量产,就有可能为公司创造更可观的业绩。
2020年国内湿法隔膜需求有望达到18亿平米
基于国内动力锂电池、3C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的需求预测,假设1kWh锂电池需要20平米隔膜,我们预测2017年国内隔膜总需求将达到13.61亿平米,到2020年全国锂电隔膜需求将达到23.69亿平米,2016-2020年复合增速19%。
假设动力三元电池、3C锂电池均采用湿法隔膜,我们预计2017年湿法隔膜需求达到8.82亿平米,到2020年国内湿法隔膜需求将达到18.01亿平米,2016-2020年需求复合增速27%。国内干法隔膜需求增长将相对缓慢,预计2016-2020年需求量复合增速仅为3%。未来国内湿法隔膜需求增长将远高于干法隔膜。
来源:华泰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