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付费企业邮局
快递柜悄然收费 谁来买单 企业视频课程
快递柜的出现提供了末端配送的便利,在前期广泛布点、免费推广培育大众使用习惯后,企业也开始探索盈利模式。近日,有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自家楼下一直免费的快递柜突然开始收取费用,但谁来付费却是由快递员来决定。对此,消费者表示了不满,快递员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苦衷。那么,到底应该由谁来为收费的快递柜买单呢?
消费者被迫“买单”
近日,家住天通苑社区的张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自家楼下一直免费的快递柜突然开始收取费用。
据了解,张先生今年7月起开始收到收件提示短信。短信显示“超过24小时收取服务费5角/天”。起初,张先生把这个现象当作快递柜企业的常规收费行为,“反正我也不会超过24小时不取件,所以对我来说快递柜还是免费的”。直到今年9月,短信中的取件提示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超过24小时收取服务费5角/天”变成了“服务费5角/天”。
无独有偶,同样住在该社区的李女士介绍,今年8月开始,她下楼取件时发现不得不支付1元钱才能提取快递。“当时因为还有其他人在排队取件,我便扫码支付拿走了快递。”事后李女士才注意到,这1元费用包含了取件本身的服务费和逾期费用。
对于突然集中出现的收件人支付快递柜费用,一位在天通苑社区经常派件的快递员表示,张先生所在小区由于此前近邻宝一直处于推广期,所以可以免费使用,但是7月左右就开始收费了。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张先生和李女士所在的小区快递柜为灵活付费模式,即快递员可以选择自己付费或由收件人付费。
对此,近邻宝客服人员表示,“若投递时选择快递员付费,收件人可在24小时内免费取件;但若投递时选择收件人付费,快件投递到快件箱后开始计费”。不过该客服人员强调,如果快递员选择收件人付费,须提前致电收件人征得同意。
而实际情况是,张先生和李女士没有收到过快递员的征求电话。张先生表示,自己从未接到任何告知电话,“每次都是系统短信发出后,才得知快递又被放置柜中”。
快递员的无奈
北京商报记者曾调查发现,除了部分没有安装智能快递柜的社区,快递送货不上门、不告知,直接放快递柜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除了张先生所在的昌平区,海淀、朝阳、丰台等区域均有出现。这背后其实有着配送员业务量和经济两方面的现实压力。
一位中通快递员对记者表示,将快递放入快递柜也是出于无奈的选择。目前,网点运力已无法满足周边的配送需求,所以就将小件物品默认放入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但快递柜收费后部分配送员不愿承担该费用,只能选择收件人付费。
该快递员解释称,“通常情况下,网点快递员一天的配送量为100单,面对即将到来的‘双11’人手更为紧缺,如果要都送上门,我们真的无法完成派送任务。此外,以我个人为例,每单的收入为1元左右,如果放入快递柜的每份物品都要自掏腰包,我无法承担这么大的经济压力”。
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孙康在“双11物流服务动员会”上介绍,今年“双11”包裹量将达到十年来最高点,截至今年8月中国快递量已经超过300亿件,每天达到1.8亿件。面对如此巨大的业务增长,快递末端配送的形式也变得愈加严峻。
与此同时,前期“烧钱”铺市场的智能快递柜经过了多年亏损,开始寻求多种盈利方式。丰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收费模式的实施是实际运营中摸索出的必然结果。
配送形式应多元化
中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通目前与主流的快递柜公司有系统对接,但公司要求一线快递员需要征得收件人同意后方可入柜。至于入柜费用,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业务员自己承担,成本在派件收入里,另一种情况是由派件网点承担。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公司负责人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快递柜的高效使用,如果真的出现快递员未事先通知就将包裹放入快递柜的情况,快递公司一般也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但具体处理方式属于内部管理制度,暂时不便透露。
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消费者和快递员都不应作为快递柜费用的承担者,而是应该由快递企业通过提升快递价格来“支付”这部分成本。
快递柜是末端配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要考虑各方利益,赵小敏认为,费用不应该机械地从消费者或快递员手中收取。“这不是说快递柜真的要向快递企业收取费用,而是快递企业可通过快递价格部分调整让消费者有更多收件选择。”
赵小敏解释,现阶段加盟制快递价格过低,各大企业为了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快递价格,使这一部分的成本压力转移至各个网点,压榨了网点利润,而网点将这部分压力又转移至快递员身上,形成恶性循环,出现快递员不通知消费者且选择收件人付费的方式将物品寄存快递柜中。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物流学博士方玺也表示,末端网点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配送效率,消费者也在逐渐适应更多元化的配送形式。未来消费者可以在寄件过程中明确配送方式,在订单中标注是否可接受代收服务。而快递员应遵守行业规范,电话确认收件人是否方便亲自接收。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陈韵哲
快递涨价快递柜收费 这个双十一还能愉快的买买买吗? 互联网视频课程
TechWeb 9月29日 文/团子
距离双十一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物流旺季即将来临,多家快递企业开始涨价,快递柜也被传出收费,这让不少剁手党疾呼:这个双十一还能愉快的买买买吗?
根据公开报道,目前,中通、 圆通、申通、韵达、百世五家快递企业已经宣布将于10月1日起开始涨价,顺丰、德邦、京东等暂时还没有涨价计划,但所涉及涨价的快递企业已经占据了快递市场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有上海、北京等地的消费者反映,原本可以免费存放几天的快递柜也开始收费了,根据存放的时间长短,收费不一,大多在每天0.5元到1元之间。
已经习惯了免费的消费者开始担心,包邮可能变得越来越难,轻松网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从实际了解来看,消费者暂时还不用太扎心。
暂时不面向消费者涨价
根据公开信息,中通、圆通、韵达三家快递企业率先宣布涨价,申通、百世物流随后跟进。其中,圆通、申通、韵达的快递费上调幅度均为0.5元/票,中通、百世物流暂未对外公布具体上调幅度,中通是由当地服务网点根据总部指导建议并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实施。
此外,5家快递企业都是局部涨价,范围均为全国到上海地区,涨价的实施时间都是从10月1日开始。
据了解,此次涨价主要是快递企业给末端配送网点快递员派送费的上调,而不是直接上调快递的市场价格。也就是说,暂时还不是面向消费者涨价。
所谓的派送费是发件网点支付给派件网点的费用,一般由发件网点付给总部,再由总部转移给派件网点,都算是快递公司内部费用的涨价。
不过,鉴于现在快递公司之间价格战依然是主流,而又普遍亏损,成本支出巨大,如果快递网点承受不了压力,上调的部分费用最终还是会由消费者承担。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在双十一前夕统一调价,5家快递企业的回应也是很一致:保障高峰期间的平稳运营,维护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快递费上涨是趋势
每年的双十一都是快递企业的大考,百姓网招聘业务负责人曾向TechWeb表示,不少公司提前一两个月便开始进行快递员招聘,为双十一做准备。由往年快递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来看,不少企业甚至给出了万元高薪。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此次三通一达上调快递派送费,意味着率先提振快递基层士气。但这么做也有可能出现订单流向未涨价的快递企业。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次快递费价格上涨也是快递价格战的局部回调。
图注:近几年快递均价(单位:元/件)数据来自国家邮政局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最新快递行业运行数据显示,8月快递行业单价为11.91 元/件,2015年为13.4元,2014年为14.65元,2005年甚至高达27.7元。
近年来,快递业对电商行业快件依赖严重,电商是靠规模获取利润的,对快递价格十分敏感。电商增长放缓的趋势下,快递业的利润也受到影响。
加之车辆、人力、运营等成本的增加,快递业的盈利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有些网点已经陷入零利润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快递费的上涨也是大势所趋。
部分快递柜非强制性收费
进入9月份,有很多网友反映,原本免费的快递柜突然要收费了,根据存放的时间长短不同,收费也不同,一般情况下,24小时内免费,超过24小时收取服务费0.5元/天,收费在0.5元到3.5元不等。不过,也有网友反映,超过6小时或9小时就被收取1元。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快递柜品牌包括速递易、丰巢、格格、近邻宝、邮宝、1号柜、日日顺乐家、乐栈、鸟箱等,其中,中邮集团控股的速递易和顺丰、申通等投资的丰巢规模最大。各家快递柜在收费方面的策略也不尽相同。
有杭州的微博网友表示,“目前杭州这边还没有收费,时间放长了会提示打赏。”“杭州格格超过24小时收费,丰巢是赞赏”。
9月20日,丰巢对于强制付费取件的消息回应称,取件时,用户可以主动选择“免费取件”或“扫码打赏”,鼓励小巢进行取件,非强制性收费。
快递柜企业在发展初期为了跑马圈地,一般都会进行烧钱大战,后续为了盈利需求逐渐由免费转向收费模式,以缓解成本压力,也是惯常的发展行径。
不过,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快递柜企业为了盈利不应该一味从消费者手中获利,应该尽可能实现各方的利益平衡。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马上就要到了,如果快递费涨价,一些商家不包邮了,你还会买买买吗?
压榨最后一公里的“剩余价值”:快递柜悄然收费,收件人被迫买单 互联网视频课程
快递柜的出现提供了末端配送的便利,在前期广泛布点、免费推广培育大众使用习惯后,企业也开始探索盈利模式。近日,家住天通苑社区的张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反应,自家楼下一直免费的快递柜突然开始收取费用,最低需要支付0.5元,但不是每次都收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快递柜普遍开启了收费模式,如近邻宝、丰巢、速递易等。收件人取件时需扫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将快递取出。不过,对于谁来付费,快递员可自行选择由自己付费或由收件人付费。这种灵活的付费模式促使快递员在不通知收件人的情况下,直接选择收件人付费将物品寄存快递柜中,将费用转嫁。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消费者和快递员都不应作为快递柜费用的承担者,而是应该由快递企业通过提升快递价格来“支付”这部分成本。
快递柜悄然收费
自快递柜进入末端市场以来,就凭借灵活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等优点,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认可,前期企业为了吸引客户推出了大量优惠政策,使得快递柜在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免费使用状态。对于快递柜的突然收费,张先生表示,“不是不赞成快递柜收费,只是不理解快递柜的收费模式为何‘喜怒无常’,时而收费,时而免费”。
据了解,张先生今年7月起开始收到收件提示短信。短信显示“超过24小时收取服务费5角/天”。起初,张先生把这个现象当作快递柜企业的常规收费行为,“反正我也不会超过24小时不取件,所以对我来说快递柜还是免费的”。直到今年9月,张先生发现,短信中的取件提示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超过24小时收取服务费5角/天”变成了“服务费5角/天”。张先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收到取件短信的10分钟后他立马就下楼取件,但取件时必须用手机扫描快递柜屏幕上的二维码缴费才能打开快递柜。
无独有偶,同样住在该社区的李女士介绍,今年8月开始,她下楼取件时,发现不得不支付1元钱才能提取快递。“当时因为还有其他人在排队取件,我便扫码支付拿走了快递。”事后李女士才注意到,这1元费用包含了取件本身的服务费和逾期费用。
对于突然集中出现的收件人支付快递柜费用,一位在天通苑社区经常派件的快递员表示,张先生所在小区由于此前近邻宝一直处于推广期,所以可以免费使用,但7月份左右开始收费。
收件人被迫“买单”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张先生和李女士的所在的小区快递柜为灵活付费模式,即快递员可以选择自己付费或由收件人付费。对此,近邻宝客服人员表示,“若投递时选择快递员付费,收件人可在24小时内免费取件,超过保管时限按0.5元/24小时计费,3.5元封顶;但若投递时选择收件人付费,快件投递到快件箱后开始计费,标准为0.5元/24小时,每超过24小时增加0.5元,取件收费3.5元封顶。” 不过该客服人员强调,如果快递员选择收件人付费,须提前致电收件人征得同意。
而实际情况是,张先生和李女士没有收到过快递员的征求电话。张先生表示,自己从未接到任何告知电话,“每次都是系统短信发出后,才得知快递又被放置柜中。”
针对快递柜收费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近邻宝总经理宋召卫。他表示,近邻宝从2014年起就开启了收费政策,“实际上,收费是公司的一种商业逻辑,为了更好的维护公司运营,具体是谁交钱与近邻宝无关,但通常情况下是初次存放的人决定缴费对象”。
北京商报记者曾调查发现,除了部分没有安装智能快递柜的社区,快递送货不上门、不告知,直接放快递柜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除了张先生所在的昌平区,海淀、朝阳、丰台等区域均有出现。这背后其实有着配送员业务量和经济两方面的现实压力。
一位中通快递员对记者表示,将快递放入快递柜也是出于无奈的选择。目前,网点运力已无法满足周边的配送需求,所以就将小件物品默认放入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但快递柜收费后部分配送员不愿承担该费用,只能选择收件人付费。他解释称,“通常情况下,网点快递员一天的配送量为100单,面对即将到来的‘双11’人手更为紧缺,如果要都送上门,我们真的无法完成派送任务。此外,以我个人为例,每单的收入为1元左右,如果放入快递柜的每份物品都要自掏腰包,我无法承担这么大的经济压力”。
针对快递柜收费问题,中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通目前与主流的快递柜公司有系统对接。但公司要求一线快递员需要征得收件人同意后方可入柜。至于入柜费用,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业务员自己承担,成本在派件收入里,另一种情况是由派件网点承担。
丰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收费模式的实施是实际运营中摸索出的必然结果。“由于市场巨大,快递柜投放量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导致丰巢快递柜在免费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占柜’行为,为了提高快递柜使用率,公司逐渐开始对快递员收费。”但该负责人强调,面对消费者,丰巢快递柜采用的是“打赏制度”,即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缴费鼓励或直接跳过免费取件。
末端建设待完善
去年“双11”当天,各大电商企业产生的快递物流订单量达到8.5亿件。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孙康在“双11物流服务动员会”上介绍,今年“双11”包裹量将达到十年来最高点,截至今年8月中国快递量已经超过300亿件,每天达到1.8亿件。面对如此巨大的业务增长,快递末端配送的形式也变得愈加严峻。
与此同时,前期“烧钱”铺市场的智能快递柜经过了多年亏损,也开始寻求多种盈利方式。以中邮速递易为例,2015年、2016年速递易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和-13.04亿元。2017年重组后,引入了中邮资本、驿宝网络、亚东北辰,实现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23.19%。
赵小敏认为,中长期来说,快递柜是末端配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要考虑各方利益,费用不应该机械地从消费者或快递员手中收取,避免将末端设备瞬间转变成一大负担。他表示,目前消费者已习惯免费使用快递柜,在前期推广过程中,快递柜为消费端提供了便利,但由于需求巨大,快递柜暂时还无法完全满足供给需求,这使得消费者不愿为其买单,所以快递柜应该向快递企业收取费用。“这不是说快递柜真的要向快递企业收取费用,而是快递企业可通过快递价格给部分调整让消费者有更多收件选择。”赵小敏解释称,现阶段加盟制快递价格过低,各大企业为了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快递价格,使这一部分的成本压力转移至各个网点,从而压榨了网点利润,而网点将这部分压力又转移至快递员身上,形成恶性循环,出现快递员不通知消费者且选择收件人付费的方式将物品寄存快递柜中,需要快递企业总部更多地考虑市场网点的利益、快递员的多种激励,快递价格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改善,实现各方利益的相对平衡。
他强调,快递企业提升价格其实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例如可以在寄件时让消费者选择多种收件方式,包括收费收件和免费收件,这样做的也可以降低投诉率,保障网点及快递员收入。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物流学博士方玺也表示,末端网点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配送效率,消费者也在逐渐适应更多元化的配送形式。未来消费者可以在寄件过程中明确配送方式,在订单中标注是否可接受代收服务。而快递员应遵守行业规范,电话确认收件人是否方便亲自接收。他还表示,由于现阶段快递柜出现时间较短,快递员和消费者均需逐渐适应,随着末端建设的完善,快递电话通知率会逐步提高,收费模式和标准也会逐渐完善。
(来源:北京商报)
快递柜悄然收费谁来买单 行业视频课程
快递柜的出现提供了末端配送的便利,在前期广泛布点、免费推广培育大众使用习惯后,企业也开始探索盈利模式。近日,有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自家楼下一直免费的快递柜突然开始收取费用,但谁来付费却是由快递员来决定。对此,消费者表示了不满,快递员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苦衷。那么,到底应该由谁来为收费的快递柜买单呢?
消费者被迫“买单”
近日,家住天通苑社区的张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自家楼下一直免费的快递柜突然开始收取费用。
据了解,张先生今年7月起开始收到收件提示短信。短信显示“超过24小时收取服务费5角/天”。起初,张先生把这个现象当作快递柜企业的常规收费行为,“反正我也不会超过24小时不取件,所以对我来说快递柜还是免费的”。直到今年9月,短信中的取件提示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超过24小时收取服务费5角/天”变成了“服务费5角/天”。
无独有偶,同样住在该社区的李女士介绍,今年8月开始,她下楼取件时发现不得不支付1元钱才能提取快递。“当时因为还有其他人在排队取件,我便扫码支付拿走了快递。”事后李女士才注意到,这1元费用包含了取件本身的服务费和逾期费用。
对于突然集中出现的收件人支付快递柜费用,一位在天通苑社区经常派件的快递员表示,张先生所在小区由于此前近邻宝一直处于推广期,所以可以免费使用,但是7月左右就开始收费了。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张先生和李女士所在的小区快递柜为灵活付费模式,即快递员可以选择自己付费或由收件人付费。
对此,近邻宝客服人员表示,“若投递时选择快递员付费,收件人可在24小时内免费取件;但若投递时选择收件人付费,快件投递到快件箱后开始计费”。不过该客服人员强调,如果快递员选择收件人付费,须提前致电收件人征得同意。
而实际情况是,张先生和李女士没有收到过快递员的征求电话。张先生表示,自己从未接到任何告知电话,“每次都是系统短信发出后,才得知快递又被放置柜中”。
快递员的无奈
北京商报记者曾调查发现,除了部分没有安装智能快递柜的社区,快递送货不上门、不告知,直接放快递柜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除了张先生所在的昌平区,海淀、朝阳、丰台等区域均有出现。这背后其实有着配送员业务量和经济两方面的现实压力。
一位中通快递员对记者表示,将快递放入快递柜也是出于无奈的选择。目前,网点运力已无法满足周边的配送需求,所以就将小件物品默认放入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但快递柜收费后部分配送员不愿承担该费用,只能选择收件人付费。
该快递员解释称,“通常情况下,网点快递员一天的配送量为100单,面对即将到来的‘双11’人手更为紧缺,如果要都送上门,我们真的无法完成派送任务。此外,以我个人为例,每单的收入为1元左右,如果放入快递柜的每份物品都要自掏腰包,我无法承担这么大的经济压力”。
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孙康在“双11物流服务动员会”上介绍,今年“双11”包裹量将达到十年来最高点,截至今年8月中国快递量已经超过300亿件,每天达到1.8亿件。面对如此巨大的业务增长,快递末端配送的形式也变得愈加严峻。
与此同时,前期“烧钱”铺市场的智能快递柜经过了多年亏损,开始寻求多种盈利方式。丰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收费模式的实施是实际运营中摸索出的必然结果。
配送形式应多元化
中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通目前与主流的快递柜公司有系统对接,但公司要求一线快递员需要征得收件人同意后方可入柜。至于入柜费用,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业务员自己承担,成本在派件收入里,另一种情况是由派件网点承担。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公司负责人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快递柜的高效使用,如果真的出现快递员未事先通知就将包裹放入快递柜的情况,快递公司一般也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但具体处理方式属于内部管理制度,暂时不便透露。
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消费者和快递员都不应作为快递柜费用的承担者,而是应该由快递企业通过提升快递价格来“支付”这部分成本。
快递柜是末端配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要考虑各方利益,赵小敏认为,费用不应该机械地从消费者或快递员手中收取。“这不是说快递柜真的要向快递企业收取费用,而是快递企业可通过快递价格部分调整让消费者有更多收件选择。”
赵小敏解释,现阶段加盟制快递价格过低,各大企业为了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快递价格,使这一部分的成本压力转移至各个网点,压榨了网点利润,而网点将这部分压力又转移至快递员身上,形成恶性循环,出现快递员不通知消费者且选择收件人付费的方式将物品寄存快递柜中。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物流学博士方玺也表示,末端网点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配送效率,消费者也在逐渐适应更多元化的配送形式。未来消费者可以在寄件过程中明确配送方式,在订单中标注是否可接受代收服务。而快递员应遵守行业规范,电话确认收件人是否方便亲自接收。
(来源:北京商报)
压榨最后一公里的“剩余价值”:快递柜悄然收费,收件人被迫买单 推广视频课程
快递柜的出现提供了末端配送的便利,在前期广泛布点、免费推广培育大众使用习惯后,企业也开始探索盈利模式。近日,家住天通苑社区的张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反应,自家楼下一直免费的快递柜突然开始收取费用,最低需要支付0.5元,但不是每次都收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快递柜普遍开启了收费模式,如近邻宝、丰巢、速递易等。收件人取件时需扫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将快递取出。不过,对于谁来付费,快递员可自行选择由自己付费或由收件人付费。这种灵活的付费模式促使快递员在不通知收件人的情况下,直接选择收件人付费将物品寄存快递柜中,将费用转嫁。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消费者和快递员都不应作为快递柜费用的承担者,而是应该由快递企业通过提升快递价格来“支付”这部分成本。
快递柜悄然收费
自快递柜进入末端市场以来,就凭借灵活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等优点,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认可,前期企业为了吸引客户推出了大量优惠政策,使得快递柜在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免费使用状态。对于快递柜的突然收费,张先生表示,“不是不赞成快递柜收费,只是不理解快递柜的收费模式为何‘喜怒无常’,时而收费,时而免费”。
据了解,张先生今年7月起开始收到收件提示短信。短信显示“超过24小时收取服务费5角/天”。起初,张先生把这个现象当作快递柜企业的常规收费行为,“反正我也不会超过24小时不取件,所以对我来说快递柜还是免费的”。直到今年9月,张先生发现,短信中的取件提示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超过24小时收取服务费5角/天”变成了“服务费5角/天”。张先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收到取件短信的10分钟后他立马就下楼取件,但取件时必须用手机扫描快递柜屏幕上的二维码缴费才能打开快递柜。
无独有偶,同样住在该社区的李女士介绍,今年8月开始,她下楼取件时,发现不得不支付1元钱才能提取快递。“当时因为还有其他人在排队取件,我便扫码支付拿走了快递。”事后李女士才注意到,这1元费用包含了取件本身的服务费和逾期费用。
对于突然集中出现的收件人支付快递柜费用,一位在天通苑社区经常派件的快递员表示,张先生所在小区由于此前近邻宝一直处于推广期,所以可以免费使用,但7月份左右开始收费。
收件人被迫“买单”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张先生和李女士的所在的小区快递柜为灵活付费模式,即快递员可以选择自己付费或由收件人付费。对此,近邻宝客服人员表示,“若投递时选择快递员付费,收件人可在24小时内免费取件,超过保管时限按0.5元/24小时计费,3.5元封顶;但若投递时选择收件人付费,快件投递到快件箱后开始计费,标准为0.5元/24小时,每超过24小时增加0.5元,取件收费3.5元封顶。” 不过该客服人员强调,如果快递员选择收件人付费,须提前致电收件人征得同意。
而实际情况是,张先生和李女士没有收到过快递员的征求电话。张先生表示,自己从未接到任何告知电话,“每次都是系统短信发出后,才得知快递又被放置柜中。”
针对快递柜收费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近邻宝总经理宋召卫。他表示,近邻宝从2014年起就开启了收费政策,“实际上,收费是公司的一种商业逻辑,为了更好的维护公司运营,具体是谁交钱与近邻宝无关,但通常情况下是初次存放的人决定缴费对象”。
北京商报记者曾调查发现,除了部分没有安装智能快递柜的社区,快递送货不上门、不告知,直接放快递柜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除了张先生所在的昌平区,海淀、朝阳、丰台等区域均有出现。这背后其实有着配送员业务量和经济两方面的现实压力。
一位中通快递员对记者表示,将快递放入快递柜也是出于无奈的选择。目前,网点运力已无法满足周边的配送需求,所以就将小件物品默认放入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但快递柜收费后部分配送员不愿承担该费用,只能选择收件人付费。他解释称,“通常情况下,网点快递员一天的配送量为100单,面对即将到来的‘双11’人手更为紧缺,如果要都送上门,我们真的无法完成派送任务。此外,以我个人为例,每单的收入为1元左右,如果放入快递柜的每份物品都要自掏腰包,我无法承担这么大的经济压力”。
针对快递柜收费问题,中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通目前与主流的快递柜公司有系统对接。但公司要求一线快递员需要征得收件人同意后方可入柜。至于入柜费用,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业务员自己承担,成本在派件收入里,另一种情况是由派件网点承担。
丰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收费模式的实施是实际运营中摸索出的必然结果。“由于市场巨大,快递柜投放量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导致丰巢快递柜在免费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占柜’行为,为了提高快递柜使用率,公司逐渐开始对快递员收费。”但该负责人强调,面对消费者,丰巢快递柜采用的是“打赏制度”,即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缴费鼓励或直接跳过免费取件。
末端建设待完善
去年“双11”当天,各大电商企业产生的快递物流订单量达到8.5亿件。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孙康在“双11物流服务动员会”上介绍,今年“双11”包裹量将达到十年来最高点,截至今年8月中国快递量已经超过300亿件,每天达到1.8亿件。面对如此巨大的业务增长,快递末端配送的形式也变得愈加严峻。
与此同时,前期“烧钱”铺市场的智能快递柜经过了多年亏损,也开始寻求多种盈利方式。以中邮速递易为例,2015年、2016年速递易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和-13.04亿元。2017年重组后,引入了中邮资本、驿宝网络、亚东北辰,实现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23.19%。
赵小敏认为,中长期来说,快递柜是末端配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要考虑各方利益,费用不应该机械地从消费者或快递员手中收取,避免将末端设备瞬间转变成一大负担。他表示,目前消费者已习惯免费使用快递柜,在前期推广过程中,快递柜为消费端提供了便利,但由于需求巨大,快递柜暂时还无法完全满足供给需求,这使得消费者不愿为其买单,所以快递柜应该向快递企业收取费用。“这不是说快递柜真的要向快递企业收取费用,而是快递企业可通过快递价格给部分调整让消费者有更多收件选择。”赵小敏解释称,现阶段加盟制快递价格过低,各大企业为了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快递价格,使这一部分的成本压力转移至各个网点,从而压榨了网点利润,而网点将这部分压力又转移至快递员身上,形成恶性循环,出现快递员不通知消费者且选择收件人付费的方式将物品寄存快递柜中,需要快递企业总部更多地考虑市场网点的利益、快递员的多种激励,快递价格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改善,实现各方利益的相对平衡。
他强调,快递企业提升价格其实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例如可以在寄件时让消费者选择多种收件方式,包括收费收件和免费收件,这样做的也可以降低投诉率,保障网点及快递员收入。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物流学博士方玺也表示,末端网点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配送效率,消费者也在逐渐适应更多元化的配送形式。未来消费者可以在寄件过程中明确配送方式,在订单中标注是否可接受代收服务。而快递员应遵守行业规范,电话确认收件人是否方便亲自接收。他还表示,由于现阶段快递柜出现时间较短,快递员和消费者均需逐渐适应,随着末端建设的完善,快递电话通知率会逐步提高,收费模式和标准也会逐渐完善。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