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可研报告
MAXHUB专访|高效会议平台如何提高企业协作效率? 企业视频课程
开会,对于企业来说是再日常不过的场景。企业内部沟通的效率决定着企业的成长性,在这个全面智能化的社会,企业会议应该如何改变,才能提高企业效率?正和岛副总裁、易选型CEO王昆鹏对话MAXHUBCTO李伟,探讨这家中国会议平板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如何通过智能企业会议助力企业成长。为什么我们需要智能化会议?|易选型:可以介绍一下MAXHUB吗?|李伟:MAXHUB是视源股份在2017年3月推出的一个全新品牌,它是致力于提升企业办公效率的高效会议平台。依托于书写、展示、协同三大会议主场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解决方案,给客户带来更加高效协同的“轻办公”方式。|易选型:传统的会议模式都存在哪些痛点?|李伟:传统的会议模式痛点比较多,列举三点:第一个是投影的问题,对比度相对不高,需要关窗帘才能看得到,体验不好。第二个是书写不方便,书写痕迹不易擦除清理,会议记录不易留存。第三个是会议室设备多,集成度不足,操作复杂。IT人员经常需要提前进行会场设备的调试,整体维护成本高。|易选型:在企业会议这个场景里,MAXHUB能为用户提供什么解决方案?|李伟:对于MAXHUB,通过集成书写交互和无线展示的功能,再结合其简单易用的特性,能有效的解决如上提到的痛点。但取代传统会议设备只是第一步,我们还会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服务。比如在远程协同方面,本地会议都会就资料展开讨论,如果远程会议没办法实时共享会议资料,会议效率就会变低。MAXHUB推出了“云会议”,可以让企业实现音视频远程会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桌面共享来实现资料的共享。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展示文件的实时批注让各方的关注点能快速的聚焦。|易选型:MAXHUB更适用于什么样的场景或者行业?|李伟:前面谈到了通用的会议场景,其实,我们在培训场景里也有比较多的应用。比如我们在湖南的一家客户,他有一个总部,几个分部,总部需要给分部做培训。一般分部会派人到总部,总部给他们讲完,分部代表回去再讲一遍。有了MAXHUB之后,结合“云会议”和“远程共享”的功能,他们只要在总部一个人讲,然后各个地方的人通过MAXHUB远程参加培训。如果有人不懂,还可以在不懂的地方做标注,总部培训的人就能够看到。这是远程互动培训场景上的实际案例。其他的像金融、政府、制造、房地产等行业也同样适用。举例,在金融领域,比如银行员工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厅堂演示讲解手机APP。以前就是拿个手机给大家讲,体验很不好。现在,他们会把MAXHUB放到银行大厅,然后通过手机投屏,直接在MAXHUB上演示手机银行的使用方法。这样做不仅简单直观,还能吸引更多客户,帮助银行产品推广。如何做好产品?|易选型:MAXHUB的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那究竟是什么在推动我们持续不断地迭代和创新?|李伟:以用户为中心。首先,我们公司拥有超过3000员工,每位员工每天都在使用MAXHUB。另外,我们很多的供应商,他们也在使用。每天我们都会接收到来自不同用户关于产品、需求、痛点的反馈,进而形成了一种全民共创的模式。其次,我们产品经理会申请加入到客户会议当中,去旁听,主动发现会议中还存在哪些不便捷的地方,通过这种贴近用户的方法来不断打磨产品。再次,我们开通了在线的产品经理直线,所有的用户通过连线产品经理去反馈他的需求,使其参与到我们产品的迭代设计中来。通过如上三个通道,使得用户的需求得以及时、准确的传达并解决。MAXHUB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改变?|易选型:对于企业来说,MAXHUB的投入产出比是怎么一个情况?我的投入会换来足够的回报吗?|李伟:投入产出比是比较难量化的,因为MAXHUB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是多方面的。比如刚才提到远程协同的云会议,可以大幅节省你的差旅费用和时间成本。尤其是对于高薪人士,他们的时间成本是非常高的。另外就是IT维护,以前需要专人去维护会议的正常运行。使用了MAXHUB后,这种需求在快速地降低,这就节省了人工成本,释放了更多IT资源。还有,作为一个强扩展性的平台,MAXHUB可以跟企业本身的办公软件、行业应用整合、作打通,对于客户来讲,是能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多的业务可能性的。|易选型:我们现在服务的客户主要是什么量级的客户?|李伟:我们为不同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首先我们的产品款式多样化,有相对亲民、高性价比的标准版,也有顶级配置的旗舰版,加上从55到98英寸多尺寸可选,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或者政府机构,他们总能从我们的产品和方案里选择到最合适的。另外,除了MAXHUB会议平板,我们还提供基于云会议、一体化LED显示终端等产品的会议解决方案,满足大型会议或远程会议需求。所以说,MAXHUB这个产品是能够覆盖到绝大多数企业用户的里面去的。智能会议路在何方?|易选型:目前,市面上同类的产品也非常多,与同行相比,MAXHUB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李伟:长期的技术积累。MAXHUB母公司视源股份在在显示驱动、人机交互、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有长达十多年的积累,所以,从产品的品质、供应商及制造这些方面来讲,我们都有先天的优势。强大的技术团队支撑。视源股份中央研究院强大的科研实力是我们产品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在语义理解、辅助书写等前沿技术上进行持续的投入与研究,为MAXHUB在智能会议领域的应用创新提供有力技术支持。覆盖全国的营销及售后网络。目前,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拥有超过1100家的服务网点,完善的客户服务机制,这些都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我们还推出了“X+计划“,正携手如钉钉、罗技等行业优秀合作伙伴一起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全面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易选型:像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这些技术都在迅速地发展,未来MAXHUB将如何在新技术上寻找创新和突破?|李伟:人工智能方面,咱们的中央研究院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创新。目前,语义理解、辅助书写等相关应用都在持续迭代当中,内部测试效果还不错,未来还需要接受用户的检验。另外,我们新一代的产品也有自研新技术的引入。举个例子,会议室里有5、6个人,其中1人在说话,设备内置的阵列麦克风就可以进行声源定位,识别是谁在哪个方位说话。还有签到时会用到的人脸识别,我们的新产品上已经拥有了这样的功能,研究院也在持续的迭代,不断完善用户的体验。技术飞速发展,但是技术一定要回归到用户需求的角度,去解决用户的核心问题,去满足用户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易选型: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如何规划的呢?|李伟:MAXHUB首先会是一个硬件端,我们会在硬件端上做持续的扩展,逐步完成全会议场景的产品及软件应用布局。因为现在企业会议依然存在一些痛点,比如会前资料准备、会议室预约、会议纪要自动生成等等。通过构建会议管理系统,结合自身的云技术和软件能力,我们期望能拉通整个会议的全场景、全流程,进一步提升会议效率。接下来,我们希望以MAXHUB为基础去拓展办公领域显示终端产品,让各个端之间是能够全面互通互联。同时,让MAXHUB和物联网做结合,真正形成一个“云+网+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或者说形成一站式移动办公模式。|易选型:最后,想请您预测一下未来三年国内会议平台市场的发展前景?|李伟:目前,国内有超过两千万间的会议室,全球有近一亿间的会议室*。仅从会议室需求上来讲,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中国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飞快,在这个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会议室领域的新需求会大量产生。同时,用户不只是在会议室里面使用我们的产品,在很多其他的行业应用场景里,也存在很大的探索价值和发展空间。|易选型:我们希望MAXHUB在这样的一个巨大的未完全开拓的市场里边,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李伟:我们希望能够脚踏实地的把产品做好,把各个维度包括研发、技术、售后等都做到极致,持续保持我们的行业优势地位。对此我是有信心的。因为企业是人做的,所以企业的核心肯定是人。现在视源股份员工的平均年龄不超过29岁,是年轻有活力、勇于创新、拼搏奋进的一支团队。整个团队有着共同的目标,坚持做极致产品,提供用户最需要的服务。*数据来源于奥维云网发布的《2017年H1中国会议平板市场研究报告》*截至时间到2018年5月22日,MAXHUB产品相关专利达930件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研究院:三四线爱团购 一二线更爱外卖 流量视频课程
DoNews5月11日消息(记者向密)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餐饮消费与服务在线化趋势明显。近日,美团大众点评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6中国吃货幸福指数大数据报告》显示,三四线吃货更爱团购,一二线城市更爱预订外卖。 例如,根据来源于开通团购外卖等在线业务商户比例的便捷指数来看,餐饮在线消费中,团购覆盖率为58%,即超过一半的中国餐厅提供团购服务。相对主打优惠的团购而言,根据便捷指数来看,餐饮在线服务中,外卖和在线预订的覆盖率分别为18.9%和12.2%,显示出外卖和在线预订市场依然处于增长期;同时,外卖和在线预订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一二线城市。 报告分析认为,一方面,源于兴起最早的团购模式满足了大量人群寻求优惠的心理诉求。从城市分布来看,大量的三四线城市团购覆盖率甚至超过了一二线大城市,例如襄阳、邯郸、宿迁等都是团购高覆盖城市。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快,城市出行成本高,外卖作为到店消费的替代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吃货们的工作效率,且增加了选择面;在线预订则是由于一二线城市中高端餐厅数量较多,预订业务满足了商务宴请、重大活动的提前组织诉求。 同时,《2016中国吃货幸福指数大数据报告》还发布了“吃货幸福城市排行榜”。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南京、北京、深圳、广州、厦门、绍兴、杭州、上海、苏州、沈阳。 报告指出,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中国城市餐饮格局正在改变:以南京为首的准一线城市餐饮综合实力强,作为吃货幸福城市正在崛起;以重庆为代表的部分传统美食城市餐饮品类守旧,收入与消费价格不平衡,失守吃货幸福城市城池;京沪广深菜系丰富,一线城市依然是吃货幸福城市的代表中坚。同时,以预订、外卖、团购为代表的餐饮O2O化提高了城市吃货的幸福感,让餐饮消费更平等。 《2016中国吃货幸福指数大数据报告》由美团大众点评数据研究院选取2015年经济总量排名靠前的10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碑指数、需求指数、等待指数、饕餮指数、便捷指数、覆盖指数、亲民指数七大细分指标进行加权获得。 吃货幸福指数模型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美团大众点评13年来积累的海量数据而建立的大数据模型,以及数亿用户产生的动态数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研究院在此基础上进行挖掘与梳理,并最终产出有价值的大数据信息。 准一线城市崛起南京吃货最幸福 根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研究院统计综合吃货幸福指数来看,准一线城市在餐饮上的发展水平和一线城市旗鼓相当,南京超过所有城市位列吃货幸福指数第一位,而其他城市如厦门、绍兴、杭州甚至超越了上海。 准一线城市吃货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购买力。根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研究院统计吃货亲民指数(可支配收入/餐饮消费)来看,准一线城市在收入与餐饮消费比上更加具有优势。按照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苏州、南京和无锡的吃货可外出就餐的次数分别为1081次、1065次和1028次,相比之下,上海的吃货外出就餐的次数仅为927次。这意味着,苏州的吃货一年中可外出就餐次数比上海吃货多达150次,每个月超过12次。 并且,准一线城市吃货更爱美食。根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研究院统计吃货需求指数来看,在所有城市到店消费中,美食成为第一大需求。例如,以温州、厦门、成都为代表的准一线城市的需求明显高于三四线城市,也高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以《2016中国吃货幸福指数大数据报告》的冠军城市南京为例,可以看出南京在收入与消费的平衡、菜系的丰富度、美食评价、美食需求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 例如,在南京,衡量餐厅评价的口碑指数为94,餐厅质量整体较高;衡量美食需求的需求指数为96,城市居民的美食需求比其他城市更加旺盛;衡量开通团购、外卖等在线业务商户比例的便捷指数为97,显示出餐饮业在线化程度高,与北京、上海等互联网发达的一线城市相仿;吃货成本低,按照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可外出就餐超过1000次,仅次于同省的苏州。 传统美食城市陷落重庆吃货负担重 根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研究院统计综合吃货幸福指数来看,重庆、成都、西安等传统美食城市排名分别为66名、28名和35名,均未进入吃货幸福城市十强,着实令人意外。 尤其以人们心目中的美食之都重庆来看,在吃货幸福城市百强排名中甚至居于中后位置,原因何在?从报告的七大细分指标来看,重庆的排名主要受亲民指数和覆盖指数拖累。从亲民指数(可支配收入/餐饮消费)来看,按照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重庆吃货可外出就餐约550次,约为南京的1/2;从来源于人均餐厅拥有量的覆盖指数来看,虽然重庆餐饮业发达,但由于重庆人口数量位列全国城市之首——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导致每万人餐厅拥有量低于全国平均。 此外,重庆的口碑指数为81,也远低于南京的口碑指数94。报告分析认为,重庆以川菜为核心,菜系分类中火锅占20%,川菜占20%,另外加上特色小吃,留给其他菜系的空间有限,菜系的单一化发展限制了更多元化的吃货需求;同时,川菜本身就是用户评价的洼地,重视口感的本地菜系在整体服务品质上的投入不足,导致整体餐饮口碑略低。其他传统菜系及海外菜系的商户比例较低,川湘菜更注重口感,且本地商户中服务品质投入不足,导致用户评价较低。 事实上,不仅是重庆、西安这些传统美食城市,以昆明为代表的二线省会城市也是如此:一方面,作为省内资源聚集地,人口流入主要来自本省,所以菜系更具本省特色;另一方面,本省菜系又没有像川湘菜那样普及,忽略了菜系发展的外延性和包容性。 报告认为,这些城市由于菜系单一吃货选择少,经济水平较弱影响餐饮消费能力,人口基数庞大导致餐饮供需不平衡,都拖累了地方吃货的幸福感。 京沪广深菜系丰富吃货时间成本高 根据《2016中国吃货幸福指数大数据报告》来看,一线城市美食资源非常密集,吃货们的选择面很广。例如,以根据菜系数量和商户分布统计得出的饕餮指数为例,北京为100,深圳为99,上海为97,粤菜大本营广州为93,相对最低。一线城市的饕餮指数均超过了传统美食城市,例如重庆的饕餮指数为84,西安为73,长沙为74,显示出一线城市菜系多样性非常丰富。 报告认为,除了菜系多样性这一共同优势外,京沪广深在餐饮上各有优势,上海和北京的餐饮互联网化更普及,广州的餐饮消费更亲民,深圳的餐饮消费相对不拥挤。 同时,报告指出,一线城市的劣势在于人口众多且好餐厅排队严重,因此吃货的等待时间成本偏高。例如从综合预订、排队用户的等待时间得出的等待指数来看,上海为73、广州为81、北京为83、深圳为84。以等待成本最高的上海为例,这意味着,超过55%的上海吃货为吃上一顿美味排队时间超过半小时。 消费与服务在线化餐饮O2O让吃货更幸福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餐饮消费与服务在线化趋势明显。报告指出,三四线吃货更爱团购,一二线城市更爱预订外卖。 根据便捷指数(来源于开通团购外卖等在线业务商户比例)来看,餐饮在线消费中,团购覆盖率为58%,即超过一半的中国餐厅提供团购服务。这源于兴起最早的团购模式满足了大量人群寻求优惠的心理诉求。从城市分布来看,大量的三四线城市团购覆盖率甚至超过了一二线大城市,例如襄阳、邯郸、宿迁等都是团购高覆盖城市。 相对主打优惠的团购而言,根据便捷指数来看,餐饮在线服务中,外卖和在线预订的覆盖率分别为18.9%和12.2%,显示出外卖和在线预订市场依然处于增长期;同时,外卖和在线预订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一二线城市。报告分析认为,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快,城市出行成本高,外卖作为到店消费的替代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吃货们的工作效率,且增加了选择面;在线预订则是由于一二线城市中高端餐厅数量较多,预订业务满足了商务宴请、重大活动的提前组织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