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对象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对象

中国程序员指南:支出多在房贷上,找对象,颜值排第一 - iDoNews 营销视频课程

img

於靖儿

关注
原标题:中国程序员指南:支出多在房贷上,找对象,颜值排第一

最近,雷锋网宅客频道编辑发现了一份《2018年中国程序员研究报告》,据说,这是问了1684个程序员的有效结果,被问卷调查的程序员涵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杭州、成都等15个城市新一线城市,厦门、合肥、佛山等30个二线城市。

问题都很接地气,比如,工作时长、有没有买房、怎么通勤、结婚了没有……

我们来看看这些有意思的结论:

1.居住篇

一线城市超七成程序员还在过着“苦逼”的租房生活

在有房这件事上,新一线城市程序员赢了。得益于不低的薪水和明显低于一线城市的房价,新一线城市受访程序员住房自有率达27.7%,二线城市程序员为22.2%,一线城市程序员则只有13.3%

一线城市程序员住房较为“苦逼”,超七成依然租房住,37.3%选择与别人合租

北京程序员爱群租,深圳程序员爱独租

成都程序员以32.4%的自有住房率傲视北上广深杭的同行们

受访程序员住房自有率仅9.1%的深圳,79.2%受访程序员选择租房住,54.5%选择一个人租房住

接近一半的北京程序员选择跟人合租,深圳则有超过一半的程序员独自租房,反映出两地房屋租赁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2.通勤篇

程序员更倾向于绿色出行

61.6%的受访程序员目前主要的通勤方式为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即使早晚高峰的公交地铁会把程序猿变成沙丁鱼

9.7%的程序员目前主要的通勤方式为共享单车,仅7.4%程序员开私家车上下班

雷锋网编辑想起了某厂大牛曾经发在朋友圈的一个段子:“结婚前我(女方)还打车上下班,后来被程序员老公带歪,天天共享单车上下班。”

大多数程序员既没有车也不打算买车

倾向于绿色出行的受访程序员中57.8%认为短期不需要买车,22.3%的受访程序员近期有购车计划

成都程序员私家车拥有率最高,生活过得巴适

不光住房自有率最高,成都程序员29.7%的私家车拥有率也力压北上广深杭

25.3%的上海受访程序员表示,虽然我现在没有私家车,但我有一颗想买的心

广州程序员荣膺最不想买车群体第一名

3.婚恋篇

七成程序员未婚,其中四成程序员依然是单身狗

22-30岁的程序员中,19.3%已完成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在主要职业群体中比例最低

42%的22-30岁受访程序员目前仍处于单身状态,世界这么大,适合他们的另一半大概是迷路了

周围都是男生反而会更挑剔?女性程序员已婚比例低于男性

过年过节,43.1%的适龄男性程序员最怕听到的那句话大概是“有女朋友了吗”

39%的受访女性程序员目前处于恋爱状态,这一比例高于男性

相比女性程序员,男性程序员更期望在短时间内结婚

20.7%男性程序员期望未来一年内结婚,仅8.2%女性程序员持同样意见

35.1%女性程序员则专注自我、无惧逼婚,认为五年以内结婚就好

一线城市程序员期望姻缘来的更快一些

一线城市程序员,比较着急,23.4%期望未来一年内结婚

二线城市程序员,不着急,30%认为五年之内都可以

新一线城市程序员,佛系,20.5%认为随缘吧,都可以

“颜值、才华和教育更能打动我”

相比整体受访者,受访程序员更为关注颜值、兴趣爱好和学历水平,但不太在乎对方的经济水平、家庭背景、工作性质、身高和户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项调查结果中,程序员对颜值的期待依然排在第一位!

4.消费篇

相比其他群体,程序员有更多的支出放在住房上

程序员头顶新三座大山之首:住房,程序员每月在房贷/房租上的支出占总支出的21.1%,显著高于吃饭等其他开销

不光会挣钱,还让钱生钱,受访程序员每月用于理财的部分占月消费支出15.8%,此占比仅低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买房比例高,导致新一线城市程序员住房支出高

一线城市程序员会赚,每月16.9%支出用于理财,并且21.2%支出用于一线城市高昂的房屋开销

二线城市程序员会花,每月25.4%支出用于购物或娱乐社交

自有住房率更高的新一线城市程序员更是将22.1%的支出用于支付房贷/房租

5.烦恼篇

程序员群体对涨工资和买房压力更为担忧

程序员群体特别“愁”,除了养老和教育,受访程序员在多项事件上的担忧占比均高于整体受访者

41.4%的程序员担忧工资待遇难以提升,41.1%程序员认为买房有压力,38.5%程序员担心个人能力在工作中无法得到提升

买房靠自己,超过半数女性程序员最担心买房压力

51.1%的受访女性程序员担心买房压力,同时对个人能力的提升、老人养老以及工资待遇都表现出比男性程序员更大的压力

受访的男性程序员中34.5%在个人健康问题上表示担心,同时对恋爱婚姻问题表现出比女性程序员更多的担忧

一线城市程序员更事业,其他城市想安居

相比整体受访程序员,一线城市程序员更为担忧个人能力跟不上岗位发展要求,新一线最关注买房压力,二线城市程序员更为担心恋爱和婚姻问题

6.健康篇

相比其他职业群体,程序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不乐观

63.3%的受访程序员目前存在部分亚健康症状,仅35.1%程序员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困扰,相比其他职业,程序员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健康难民”

北京程序员对健康最自信,深圳程序员对健康最担忧

45%的北京被访程序员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健康

深圳程序员健康状况最令人忧心,70.1%的受访程序员表示存在部分亚健康症状

经常性疲倦为程序员最为普遍的健康问题

经常性疲倦、颈椎病、体重超标是困扰程序员群体的重要健康问题

超过10%的受访程序员有失眠、脱发等问题

7.运动篇

程序员是宅男集中地,约1/4的程序员每月运动次数不到一次,比例高于其他职业群体

身体是工作的本钱,44.4%的受访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每周运动2次及以上

58.3%的程序员每周运动1次及以上,23.5%的程序员每月运动次数不足1次

首都程序员最不爱运动?北京程序员运动频率在所调查城市中最低

上海、广州和成都程序员:经常运动,这三个城市均有约四成的程序员每周运动次数在2次及以上

杭州、深圳程序员:有时动一动,25.8%的杭州程序员每周运动1次,27.3%的深圳程序员每周运动1次,24.7%的深圳程序员每月运动1-3次

北京程序员:不怎么动,31.6%的北京程序员每月运动次数不到1次

宅与勤奋并存,女性程序员运动频率呈现两极分化

女性程序员中,40.4%每周运动2次以上,但也有31.9%每月运动不到1次

男性程序员中,34.9%每周运动2次以上,23%每周运动1次

8.工作时长篇

工作辛苦不是传说,每周工作时间不到40小时的比例最低,超三成程序员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

受访程序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长约47.5小时,仅低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产品、运营类岗位工作人员

44%程序员每周工作时长为41-50小时,33.5%的程序员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5.7%的程序员每周工作70小时以上

男性程序员比女性工作时间更长,近八成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

男性程序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长约为47.7小时,女性程序员则为45.9小时

男女程序员中,工作时长在50小时以上的人群占比较为相当

36.2%的受访女性程序员每周工作时长低于40小时,仅有21.5%的受访男性程序员工作时长低于40小时

上海程序员最辛苦,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最长

上海程序员最忙,平均每周工作时长为48.9小时

深圳程序员较闲,平均每周工作时长为47.0小时,28.6%每周工作时长在40小时及以内

广州程序员,有的很忙有的很闲,41%广州程序员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但也有24.6%每周工作40小时及以内

9.收入篇

高薪不是传说,程序员薪酬水平仅次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近半程序员税前收入过万

本次调查中,受访程序员整体收入水平仅次于受访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魔都待遇高,上海程序员总体收入水平最高

受访的上海程序员总体收入水平最高,16.9%上海程序员月入2万及以上

广州和成都的程序员超半数月收入在一万元以下

架构师/系统分析师专业等级程序员对目前的行业薪酬满意度较高

50%的架构师/系统分析师专业等级程序员满意目前的行业薪酬,此满意度高于其他专业等级程序员

项目经理对目前的行业薪酬满意度最低,只有不到两成满意自己的薪酬

同为非一线城市,杭州程序员薪酬满意度较高,成都则较低

43%的杭州程序员对目前的行业薪酬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

深圳程序员对目前的行业薪酬满意度较低,18.2%表示不满意

10.印象篇

46.1%的程序员认为外行总误解他们很会修电脑

“我不是,我没有,别胡说”:很会修电脑、可以轻易开发出任何软件、性格木讷没有情趣,程序员认为这是外行对他们的严重误解

外行眼中的程序员“很会修电脑”

在非程序员群体眼中,程序员群体很宅、很会修电脑、没事的时候喜欢玩游戏,但并不认为他们性格木讷没有情趣

本报告内容摘选自极光大数据出品的《2018年中国程序员研究报告》,雷锋网已获授权转载,点击获取完整报告。

AI机器人微软小冰为投资人选择投资对象?这还真不是“异想天开”! 营销视频课程

img

符怜烟

关注
“据我观察,张波是一个表面自信,内心敏感的IT男。他为人谨慎,有点吹毛求疵,可能无意中会引起紧张气氛......”这是近日在全国首档大型创意竞技真人秀栏目,山西卫视的《异想天开》栏目中主持人对一位嘉宾的评价。与一般的真人秀节目不同的是,这样的评价并非由人类主持人仅凭粗略的了解说出来的,而是由AI主持人微软小冰在经过对嘉宾的社交媒体信息的大数据监控之后经过分析得出来的。

要说微软小冰当主持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是与之前在东方卫视的《看东方》栏目以及Knews《小冰摇摇吧》栏目中担任的播报天气或播报新闻的任务不同,微软小冰在这档创意竞技真人秀栏目中担任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对嘉宾的社交媒体信息的监控,细致地分析他们的性格、为人处世的原则等等;再根据对投资人的相应分析将二者进行匹配。听上去这确实有点天方夜谭,如今AI竟然能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给投资人选择投资对象“出谋划策”,这可真是稀奇的一件事!但仔细思考一番,如果这种咨询与建议由人类来实践的话,那还真不一定能比微软小冰这样的AI机器人做得好?首先,对一个人在公开的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进行整合本身对于人类来说就是极大的工作量,而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要再次进行心理学上的一系列分析,这可真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而对于24小时不间断思考,同时又具备强大的整合分析能力的AI机器人来说,这样的整合与分析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微软小冰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是极其强大的,在之前的主持节目中,也正是这样的能力使得她能很快地就相关新闻进行数据调查与统计、进行即时数据整合等工作,从而迅速地将这种反馈传递给观众。此次对人类公开信息的监控与数据整合,则可以说是AI机器人大数据能力的进一步开发与拓展。结合定向目标式的调查与分析,微软小冰能够通过自身所学习的心理分析等等对一个人的性格、爱好、处事态度等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再结合对投资人的分析,微软小冰能通过算法很快得出创意竞技选手与投资人之间各自的匹配程度并由此给出建议。

当然,目前这种AI对人类决策提供支持的技术还只是处在勇敢的尝试阶段,不得不说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就比如AI对人类公开数据的监控会不会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数据安全问题,或者当没有公开信息时AI能不能通过现场交流进行即时分析的问题等等。

此外,节目播出到现在,也出现了不少匹配度很高但最终没有配对成功的例子,有网友也许就此认为这样的匹配是不靠谱的。客观来讲,首先,微软小冰的任务就只是给出建议而已,而并非代替人类做决策,毕竟人类的心理还是相当复杂的;其次,AI给出决策建议这样的尝试还有待将来的进一步完善,目前肯定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是,综合来说,微软小冰进行这样的尝试还是十分有意义的,AI在大数据方面的能力在这几年也确实让我们人类惊叹不已。如果这样的尝试在进一步完善之后得到推广,那么以后在决定是否录用职员的时候,HR说不定也会打开手机,提前问一问微软小冰的意见呢!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