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新网站
方兴东和博客中国的十大误招 流量视频课程
今天在赛迪网看到一篇文章《
最近和朋友聊天,大家一致的感觉就是:现在上博客中国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看DONEWS的时间是越来越多了。博客中国演变成了我们的一块鸡肋,丢之可惜,食之无味。
现在提起博客中国,很多人都喜欢用“曾经”这个词来修饰,这让我不由得产生太多的感慨。
其实关于博客的概念,关于
2003年9月左右,我在网易还有幸听到了他的一次面对面的讲演。那时候的方兴东还是一个谦虚谨慎腼腆的互联网青年学者的形象。
以一个局外人的观点和态度总结起来,方兴东和他的博客中国实在是使用了十大误招。
1、博客中国网改名为博客网
博客中国这个名字被方兴东用了几年,已经算是深入民心。但不知道啥原因,博客中国改名为博客网,这实在是一个臭招。这反映了互联网行业又一个普遍的战略误区——喜欢用通用品牌名称,而不是用独特、专属的名字,这源自互联网业早期的运营经验,一个通用名称容易让人寻找得到。
博客是一个通用的概念,“博客网”其实是成了现今博客类网站的指代,这样的名字并不能完全说明博客中国的特点,反而很容易混淆网友的视听。如今通用名称网站几乎无一例外地出局。“互联网服务商(ISP)”输给AOL,“搜索引擎(Searchengine)”输给Google,“拍卖网”(Auction)输给eBay,“书籍网(Books)”输给Amazon.在并非初级发展的领域,实难找到一个通用名称而胜出的例子。
方兴东在这点上显然有些失误。
2、博客中国改头换面去做门户
自“博客中国”在7月份更名为博客网,便从一个以IT博客起家的博客类网站走向了一个门户的模式。
无论是页面结构还是整体内容,新网站都显示出了淡化博客文化印记的趋势。大家之前喜欢的博客中国不见了,博客们发的文章也在首页很难看到了,新的博客网变成了大而全的新闻门户模式,首页内容和新浪没有太大的区别。加上打开博客网的速度让人难以忍耐,很多人干脆选择了去新浪新闻。
博客中国变成博客网后,其门户烙印越发显著,博客标签逐渐淡去。诸多迹象表明,博客网正在放弃博客中国的战略优势,没有去做新新门户,而是在成为一个普通门户。
博客中国的这次改版,彻底地放弃了其本质的东西,把自己的航船开往了一条背离自己的通道上。
3、过早的融资
据悉,四大风险投资商已经向中国博客网投资1000万美元。
方兴东公开宣称: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希望博客中国能够赶超新浪。
他的这种豪言壮语当初确实让很多人深信不疑。
网络公司在发展中期,资金的注入是其发展腾飞的翅膀。没有资金,会让一个网络企业陷入两难的境地。
但是如果利用不好,也有可能会让这个企业走入误区,或者进行盲目的扩张,或者进行大规模的烧钱式的推广。
博客网恰恰就是这种案例的典型。
博客网拿到钱之后,好象从一个贫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了富婆,不知道钱怎么花,更不知道钱如何用在刀刃上。或许,它再做一两年穷小子,继续抱有他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或许能走得更稳更远。
4、聘请木子美做市场经理
上帝开了个玩笑,让
博客中国能在一夜之间红遍中国,木子美是居功至伟。正是靠着木子美在方兴东博客网上狂贴她轰动一时的以自己性爱经历为内容的《遗情书》,才使得博客中国迅速在业界崛起,大量的网民涌入,甚至让博客中国网的服务器难以承受太大压力而处于瘫痪之中(璩美凤的年代却没有让视频类网站红火,有些奇怪)。
但木子美有吸引网民眼球的经验,是写性小说的高手,但是却缺乏网络行业的从业经历,让其作为一个大型网站的市场负责人,实在是有些难为她了。方兴东让一个在网民心目中口碑不太好的人来做市场,有些剑走偏锋的感觉。
5、放走了王吉鹏、猛小蛇、李安科等人人才空洞一步步增大
有“中国网络反黄第一人”之称的王吉鹏10月底辞去了博客网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之后,获得1000万人民币的风险资金,成立了一家影视娱乐网站“
猛小蛇亦是国内最早接触博客的人之一,其个人博客《狗日报》获德国之声“2004国际博客大赛”最佳博客大奖。曾任博客网产品设计兼运营总监。目前加盟了“圈网Niwota”出任董事兼COO,该网站已在10月底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
李安科曾任博客网多媒体总经理。于今年9月离职。李安科在其个人博客上宣布,不再担任博客网任何职务。并透露,“想自己出来创业,开创一个自己的天地“,但没有透露更多细节。在其辞职声明中,他提及离开博客网的原因,内容这样写道:很多朋友问起过。”听说这公司很乱?“这是被最多问到的问题。对于一个高速成长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乱是必然的,是通往齐整有序的必由之路。我在很多家创业型的公司呆过,对此早有体验。所以,我的回答往往是:博客网的问题不比其他创业型公司多多少,也不比其他的少多少。由此可见博客中国网的一些问题。
当时业界还曾经出现过一篇《
6、方兴东亲自任网站CEO
方兴东是最早将博客概念引入中国的人。在任博客网CEO之前,他的身份更多是一名IT观察者和评论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做得很出色,也很自然。
但现在,方兴东的业务正被很多人复制,除了搓手,不知道下一步他将会干些什么。
没有任何大型网站运营经验的他,却坐在一个有几百员工的网络公司的CEO位置上,这让他显得有些疲惫,也有些吃力。
我曾经看过一张方兴东的照片,照片上他胡子拉渣,头发蓬松,眼光迷离,看上去很落魄。那时他还是一个“愤青”,和许多写手并无二样。
现在他会经常出席诸如创业论坛或者商业论坛等场合,他几乎每次都背着自己的笔记本,只是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还不是很老练。
或许最适合他的位置是一个互联网研究家,一个互联网高级写手,一个互联网称职的鼓吹手。
7、博客网业务战线拉得太长
博客网购并中国黄页团队推出企业博客;
博客网联手中博传媒打造全新形式博客电影;
博客网“移动博客”亮相,推出迷你博客1.0版;
博客网打造“时尚之都”,新型博客服务平台“梦之城”震撼上线;
博客网联合多派网、互联网实验室共同创办维客中国(
一席间,方兴东频频出手,项目越做越大,战线越拉越长,也让博客网越走越远。
博客网放弃了“博客概念”本质的精髓,在过多的业务线上疲于奔波,很难再在某一点上集中优势兵力。试图处处开花,结果越做越杂,越做越乱,成了“四不象”。
如今的网络市场在不断的被细分,连博客类网站都被细分了好几种类型。而方兴东却还在不断地扩充内容,扩充项目,似乎与现实有些格格不入了。
8、忽视门户网站的力量
方兴东曾豪言:“三年超越新浪”,“做全球第一博客网站”。对于以博客为代表的新媒体中,博客中国是2002年8月创立的,从当初的200人的专栏到现在的50万博客,时间之短,发展之快,的确让人鼓舞。
但方兴东豪言壮语的同时,却忽视了新浪的门户力量。新浪这种网站已经在网民中建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要想与之肉搏,实属不易。
而博客网的这种信心在新浪推出其博客系统之后,遭遇到了重大打击。
9月8日,新浪高调推出Blog2.0公测版,成为国内首家正式推出Blog(博客)频道的门户网站,正式对专业博客网站开火。
新浪以名人效应“圈地”博客新运动,两个月100万用户进驻博客,很大程度上严重挫伤了方兴东的锐气。
博客网没有好好估算到门户网站的后发制人的力量,没有在双方的对垒中做好充分的准备,也算是一种失策。
而其他博客网站的涌现或赶超,也给博客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DONEWS(DONEWS.COM),如中国博客网(blogcn.com),如网易部落(bulo.163.com),如搜狐博客,如天涯博客(
9、内部组织结构过于庞大
博客网在改版后,推出了多个频道。而在内部架构设置上,更是显得有些凌乱无序。因为迫于投资方的压力,方兴东承受了太多的责任与痛苦。
一位离开博客网的员工在其日记里这样写道:从博客中国到博客网,我只是看到一群良莠不齐的“两条腿”,有混水摸鱼的,有趁机作捞的,混乱的责任,模糊的个性,越俎代刨的门外汉,最高的领导里,竟只有方兴东一人在写博客!其它人面对博客,除了几句口号,如“一定要做有钱人,“如”想不想跟我们去上市?“等等,没有人在博客,浮在表面的高管,在读大四的总监,仰着一张发灰的脸,据说天天加班。那些链接朝令夕改,那些无故夸大的销售指标,指挥他们的VP是从来没有作过一天互联网。
顺畅而合理的公司组织架构,稳重而有突破力的运营管理,是一个公司走向成功的基础所在。
10、市场推广过于倚重炒作
博客中国在改版转型后,也依然坚持其之前的“以炒作代推广”的作风,并还特地请来了木子美做市场经理。方兴东的博客网在今年上半年以“吸引眼球的方式”的巨大造势运动在业内刮起了旋风。其在改版当日于北京举行的盛大酒会可窥见一斑。
但是片刻的欢娱之后,带给博客网的却是什么呢?脱离了最基本的服务网友的精神,纯眼球的造势就能让一个网站发挥质的变化吗?我想这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第一个上的博客网是方兴东的博客网,第一次听说博客这个概念也是从方兴东那里得知。方兴东对IT行业敏锐的观察能力,方兴东对事业的追求与激情,都让我敬佩不已。
但而今的博客网,却把很多人拒之门外。
方兴东能够坚持到今天,实在不易。在不断遭遇阵痛的今天,希望方兴东能带领他的博客网,少走歪路,尽快地来到正轨上来,并能坚持自己的理念,不受太多外界的干扰,不断发展,早日实现他心中的梦想。(张立波2005年11月21日深夜首发于ItQun.com次发于DONEWS.com)
SEO 优化与欺诈只是一纸之隔 SEO视频课程
IT时报记者林斐实习生浩瀚
9月6日,Robin习惯性打开熟悉的页面,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今天早上起来,习惯性地跟踪了Google里的搜索数据,发现最近大家一直都在关注的Google数据更新似乎已经结束。这对于众多SEO技术爱好者和从业者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因为此次数据更新已经让很多人揪心了。
SEO是SearchEngineOptimization的简称,翻译成中文是“搜索引擎优化”。Robin是一个名为点石互动的SEO研究团队核心团队成员之一,2002年开始从事网页设计和网站策划,2004年起研究搜索引擎优化技术。
不是一个新玩意
SEO不是一个新玩意,可以说它是伴随着搜索引擎而生的。简单地说,SEO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规范,改造客户网站,使它能够适应搜索引擎的算法,在搜索结果能够尽量排名靠前,甚至可以排到前3位。
早在1997年,国外就出现了提供搜索引擎优化相关服务的机构,发展至今,SEO在国外已经是一门规模不小的行业。有大批的专门的公司和技术人员在为客户网站提供全方位的搜索引擎优化服务。每次Google更新算法都会引起这些公司的注意,相关的研究会很快跟进。
在2003年左右,国内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搜索引擎优化业务的个人及其相关机构。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从事SEO相关业务的公司和个人。不过这门生意却似乎一直处于一种“半地下”状态,而且国内的SEO们却似乎没有像国外的同行那般好运,因为两大搜索引擎Google和百度相继与SEO发生了龃龉。
Google在今年初对搜索引擎规则的调整,让很多SEO公司的客户网站很受伤,他们从原先较好的排名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据说Google这次调整主要是由于中国一些SEO们的作弊行为,比如对留言版进行海量信息粘贴和非法连接。
而业内也一直传言,一度闹得轰轰烈烈的反百度联盟,背后的力量都是因为SEO行为被百度处罚的网站。
“百度是反对SEO这个行为的,全部反对,没有任何妥协,”百度公关部经理徐继业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网站自身没有提高,而是主要是依靠针对我们的算法进行投机取巧,我们认为这是作弊。百度有一个庞大的队伍来对付这样所谓的优化手段。”
不过徐继业也表示,早期的SEO确实是在做优化,但是现在都被滥用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如果违反了我们搜索引擎的一些规则,还会被屏蔽掉。”
和百度稍显不同,Google虽然针对SEO的行为也会进行一些干预,但态度相对要温和一些。
在Google的英文版上,记者查询到一个专门的页面
永不停止的博弈
众所周知,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页面的左侧是由其算法控制,而搜索引擎同时还向客户提供位于页面右侧的关键词竞价点击付费排名服务,这也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比如,在搜索栏键入一个通用关键字“珠宝”,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侧会出现一个或多个企业名片似的链接。对于习惯在左侧查看搜索结果的用户来说,右侧的这些链接被很自然地当作了广告而受到忽略。正是由于用户的浏览习惯上仍趋向于通过左侧的链接来寻找自己想要的搜索结果,所以才会让SEO们有机会去说服客户接受SEO,通过所谓的优化,让网站排名靠前、再靠前。
有人形象地比喻SEO的工作是要握搜索引擎的“左手”。不过SEO认为,他们的工作是优化,而搜索引擎厂商却认为是滥用和欺诈,双方的意见显然无法调和。
不能否认的是,国内的SEO业界确实存在着欺诈。曾经在2005年6~7月份的一段时间,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用户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键入某个热门关键词,再任选一个点击,结果不需要几秒钟,肯定会弹出一些类似“亚洲在线最大的宽频影院”等网页,根本就没有用户想要的内容,这便是搜索引擎厂商所指的“作弊”,也正是SEO们的“功劳”。而且越是搜热门的词,越容易掉入这个陷阱,甚至还有人把这种作弊网页作为二次销售。
SEO探索网站的highdiy如此评价这种行为:“很多时候,当外界没有足够的压力时,便会缺乏自身改变的动因。当有捷径可走,比如说横穿马路很普遍时,自然便会有不少人不去费时费力去爬过街天桥。在经营压力之下,为达成目标,许多人自然会不择手段,谈道德之类恐怕是没有意义的。”
SEO专家王通则把这种行为定义成了SEC(SearchEngineCheat):“SEO做的事是在适应搜索引擎,SEC做的事情是在侵犯搜索引擎。一些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利用搜索引擎的漏洞,批量生产了大量的垃圾网页,从而使垃圾网站获得好的排名,把SEO弄得乌烟瘴气。他们这种行为虽然为自己赚了钱,但是由于他们的行为破坏了搜索引擎的结果,引起了用户和搜索引擎的不满。搜索引擎为了提高自身搜索质量,必然去删除这些网站,并且采用一些技术来对付这些作弊行为。”
SEOchat论坛的吴泽欣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Google针对SEO欺诈的两次算法改进:“第一,就是对于反向链接的权重调整,加强了反向链接相关度的权重;第二,就是业内称之为‘沙盒效应’。‘沙盒效应’主要是针对新网站,以域名正常运作时间、网站内容丰富与否、更新频率等作为一个决定最终排名的权重,而且占着极大的分量。这使得原来所谓的优化方法已经不能凑效,也加长了作业的时间。之前那种靠垃圾链接及堆叠关键字方式作业的SEO难以为继。”
不过把责任全部推给SEO也并不恰当,吴泽欣认为某些客户的短视也是原因之一:“一方面,由于企业方面意识到搜索引擎优化的重要性,但又片面追求低投入、短时间、高回报;另一方面,部分从事SEO的企业或个人为了迎合客户需求,不惜做出种种承诺、降低投入等方法来控制成本。这很大原因是取决于从业者的立场、原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该SEO片面理解及对搜索引擎优化认识严重缺乏所造成的。 许多所谓的SEO们认为,做优化不外乎关键字、外部链接,从而陷入作弊误区而不能自拔。”
也有不少人认为搜索引擎打击SEO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原因:“通过SEO可以提高网站的排名,那谁还会去购买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
SEO要回归营销本质
在采访中,王通始终坚持SEO只是搜索引擎营销(SEM)的一部分,而且SEO不是技术而是方法。“世界上每一个搜索引擎都喜欢把什么样的网站排在前面?答案是高质量的好网站。”他告诉记者,普通的网页设计师和网站制作人员不懂网络营销,不懂网站制作,基本上都是单一的从美观和功能方面去设计和制作网站,因为没有考虑到网站结构、链接结构、页面文案排版、标签注释等方面的细节问题,所以大部分搜索引擎很难收录网站的大部分页面,也很难搜索到里面的内容。
“SEO人员要做的工作就是优化网站,完善这个网站,让搜索引擎更加容易收录网站的内容,更加容易搜索到这个网站的内容,如果其他营销工作做得非常的好,互相配合,这个网站从内容的质量和网站结构对搜索引擎的友好度,就比其他的网站做得优秀,排名自然就上去了。就这么简单。”
不过,网络营销专家冯英健分析了两大搜索引擎Google和Inktomi对垃圾信息的定义声明后发现,搜索引擎对那些利用搜索引擎特点而设计的“技巧”都是非常关注的,而且各个搜索引擎对垃圾信息的基本标准并没有太大差异。
“由此也说明,搜索引擎营销现在进入了‘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时代,采用欺骗搜索引擎的方式实际上也没有多大价值,某些手段即使暂时没有被识破,但随着搜索引擎自身的发展,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受到惩罚。现在即使免费的搜索引擎如Google等,也很难利用SPAM(垃圾信息)的方式获得好的排名,在收费登录的搜索引擎和分类目录中,这种SPAM更加没有意义。利用搜索引擎开展营销的基础是建设专业的网站,没有这种基本功,即使购买了最热门的关键词,即使在所有搜索引擎中排名第一,也一样不会有多大价值。”冯英健表示。
出路与从业者息息相关
谈及搜索引擎对SEO的不“友好”,王通认为有必要厘清几件事情:“SEO只是单纯的在研究搜索引擎的排名规则,并没有和搜索引擎斗争。只是努力地根据搜索引擎的规则把自己网站打造成用户喜欢、搜索引擎也喜欢的网站,SEO依赖搜索引擎而生存。SEO在推广搜索引擎的标准,并不是破坏。”
“SEO能否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搜索引擎,”highdiy的态度很鲜明,“只有当搜索引擎在技术上得到真正的提高,能够让发送垃圾信息的人得不到预想的收益,欺诈此类情况自然会逐渐减少。
不过highdiy也强调:“其实完全消失也是不可能的,即使在最规范的行业,也有骗子存在。而随时间的推移,用户也会认识到某些‘高收益’背后所隐含的高昂机会成本,从而在选择SEO时更加理性,这种来自用户层面的压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SEO发展方向。”
“接下来我们的路又该怎么走,”highdiy对此显得颇为担忧,“我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SEO界的每个人可能都会说希望整个行业能够规范地健康发展,但重点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怎么做,而在这点上,本人不乐观。”
但吴泽欣还是比较看好SEO行业:“Google和百度针对欺诈行为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净化了行业风气,使那些留下来的SEO人士更专注于SEO技术的探讨与研究。SEO行业能否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于从业者自身的技术水平与职业素质,也与广大关心及参与搜索引擎营销者息息相关。”
“首先,从业者应该端正作风、坚持立场、坚持原则、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这也是一个SEO从业者所必须的素质;其次,在学术交流方面,我们应该更积极的参与各种形式的交流与研讨,慢慢地形成一种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学术环境;最后,网络营销者应加深对搜索引擎优化行业的认知与理解,搜索引擎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吴泽欣向记者表示。
DoNews专访李松:一个金融家的互联网生意 生意视频课程
文/DoNews制作人王乐
1999年底某个早上,摩根斯坦利亚洲分公司执行董事李松正在办公室随意翻看当天的英文版南华早报,有张署名“CharlesZhang”的照片一下唤醒了他的回忆。
“这不是我在美国的同学么?记得10多年他曾在哥伦比亚物理系,后来转到加州大学、麻省”,不过报纸上管此人叫“charleszhang”,在中国大陆做了一个名叫sohu的portal,李松有点纳闷,他在美国并不叫这个名字,并且他也不了解这个Portal是什么,难道是个深奥的物理学理论?
向周围的人求证,向熟悉国内互联网的妻子求证,李松甚至把电话打到北京搜狐公司直接找张朝阳本人确认。“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互联网不是只有计算机工程师才能干的”,当天下午他就去书店买了本《互联网入门》发现居然可以读懂。从那一刻起,这个甚至到99年还从未使用过互联网的“投行人士”萌发了到互联网上一试身手的冲动。
茅房得灵感
李松容易冲动,一冲动就可能做一些截然不同的事,他在投身互联网之前还曾经是个生物专家。
82年出国,李松在威斯康星州以及康乃尔主修的都是生物以及遗传学。某个夏天的晚上,李松一时兴起到实验室工作,他既定的使命是克隆一小段长在鸡病毒里的基因。“这种基因通常放在大肠杆菌里,一旦从冰箱拿出来会在20分种内复制一倍,所以每次都要一口气做完”,这次遗传学中普通的小试验耗费了近7个小时,直到早上六点李松才从实验室脱身。
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穿行。天色尚未大亮,道路两旁空无一人,只有早起的鸟儿梳理着羽毛发出几声鸣叫。李松突然觉得有一些沮丧,连鸟都能睡觉而他却不能,这种熬夜试验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尽头,就算穷其一生完成了任务,成就不过就是鸡病毒里面的一小短基因,人生太大而基因未免也太小了。多少年后,李松仍然不能忘记当时的感受,“我一瞬间就决定不再干那行了”。
瞬间决定放弃生物的李松回到宿舍后困意全消,看了会电视,进厕所前随便从公用书架上抄起本书。借着茅房的灯光,这是一本《经济学理论的演化》,随便翻开一页,讲的是价格如何形成,李松感到不但可以懂得懂,而且还蛮有意思,于是就此决定转这行。
于是就这样,从康乃尔到了哥伦比亚,生物学者成了金融博士;从华尔街到了香港,纽约贝尔斯登的副总裁成了摩根斯坦利亚洲的执行董事;现在这个容易冲动的人又被互联网撞了个满怀。
在“冬天”创业
“你不该把公司给卖掉”,2003年夏天,新浪无线顾问李松意外的接到纽约BridgeCapital的电话,对方的开门见山令李松很不舒服“别告诉我,已经知道的事情”,嘴上这样讲但眼见着当年营收不到自己1/3的灵通即将在美国上市,内心深处有说不出的滋味。讯龙就是李松在互联网冬天里的童话。
99年底,萌发互联网冲动的李松并未一头扎进互联网,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第一次敲www到各个网站去看,研究各种材料,甚至个人做了中华英才网的天使投资,以便近距离观察。然而这一等却错过了互联网第一个黄金期。2000年夏天纳斯达克突然崩盘,全球的互联网都陷入了泡沫破碎的冬天,李松和4个朋友在2001年创办讯龙正逢冰冻三尺。
“根本筹不到钱,所有VC都停止了投放,打电话给VC们,居然没有一个回电话的”,原本想要先圈钱,打广告,聚人气,再卖广告盈利的套路已经被封死,那时候做互联网必须开始就盈利。李松也想过像陈天桥那样代理游戏,可是没有钱也没有路子能找到游戏;做成搜房、携程那样的垂直网站又没有资源;就在进退维谷之际,中国移动效法NTTDoCoMo建的移动梦网像救命稻草一样漂到了李松面前。
凭着从港台电视拷贝来的交友、竞猜为业务模式,以及首创与各省运营商结盟群发推广的营销方式,讯龙在2003年1月做到220万付费用户,月入1200万元人民币。这以后,李松以及创业团队陷入困境。没有风险资金进入使得其发展受制。讯龙曾经与灵通谈过合并,讯龙希望是合资公司中的大股东,理由是讯龙当时的营收是灵通的3倍,可灵通却不愿意,此事最终只好作罢。此外,网易、搜狐等门户开始进入SP市场,这让李松感到“非常害怕”。
2003年1月讯龙卖给了新浪,6个月后互联网走出了第一个冬天,又过了半年,当年营收不如讯龙的灵通成功的在纳斯达克上市。
蜘蛛网“蒙”了500万
2003年9月的一个下午,在香港体育场附近散步李松突然觉有些怪。此刻阳光明媚,他人行色匆忙,唯有自己无所事事。把公司卖给新浪后的大半年里李松都赋闲在家,他感到“前半辈子都没怎么闲过”,以至于闲得上五台山当和尚的心都有了。当天下午李松就决定再次创业,第一件事就是与曾经打电话给他的BridgeCapital基金联系,因为上次的谈话中对方已经暗示愿意资助其创业。
数日后,会面在洛杉矶一家餐厅进行了。席间,李松向服务员要过一张白纸边画边说,“投资人喜欢这种直观的表达方式”。
李松首先画了一个太阳光芒万丈的图形。太阳代表新浪、搜狐等门户,第一代互联网主要是以门户为核心,用户就像花草树木,被动的接受。接着李松又画了第二幅图,像一个蜘蛛网,这是表示,互联网发展的方向一定会打破门户的中心地位。将来的互联网一定是以每个用户将升级为核心,每个用户向外辐射并形成用户之间的关联,而他要建立的就是这种模式。为了让投资人更直观的理解,李松将他将要建立的模式形容为“类似于friendster”。
在商业模式方面双方进行了一番讨论。李松认为只要蜘蛛网建立,就可以通过无线进行收费。BridgeCapital方面建议直接做无线岂不更好,何必兜这个弯子。李松的解释是,无线最大的问题是,用户最终不是SP的,而是中国移动的。此外,当时移动的政策决定了只有收月费一种收费方式,不够灵活。有线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李松也觉得,自己的思路并不很清楚,而且他连公司都还没有来得及注册,为了表示信心,李松承诺要自掏50万美元入股。
一顿饭吃完,李松口袋里多了BridgeCapital的450万美元。李松揣着这笔钱财再加上他自己的50万美元在深圳注册了公司。与第一次创业不同,他这次是先融资后开公司。到目前为止,李松又融资两次,共筹得1300万美元。
从Match.com到Myspace
当年做讯龙最火的业务是交友,因此李松在拿到钱,注册完公司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做一个交友网站。
考虑到“从头干太慢”,李松把目光放到一个叫做“中国交友中心”的网站上。这个网站从98年就开始做了,在南方有很不错的知名度,已经有120万注册用户,并且都是白领。更令他觉得有机可乘的是,这个网站是由一个年轻的女护士建立的,完全没有商业化运作,能收点钱的服务只有线下聚会。
收购的谈判并不像李松预料的那么简单。“那个小女孩总是一会要买,一会又不卖”,李松只好一次次劝,“你不要整天想做婚介。你看你长得也不错,要不然你自己先找到另外一半吧。或者去读书,总之不要那么累”。从2004年1月开始,谈判马拉松经历了近8个月。接手后,李松对“中国交友中心”进行了除数据库外的重写,到06年这个网站的注册用户数达到了400万。
虽然用户数有了增长,但却很难赚到钱。李松说美国流行的婚介网站“match.com”的转化率是8%,国内受到支付手段等的限制,转化率还不如国外,因此国内的交友网站可能收到钱但是距离盈利还有距离。除了盈利的问题,李松还发现靠婚介网站很难实现“蜘蛛网”。
“中国交友中心”的用户多是25岁以上的白领,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另一半,并且尽可能不让别人知道。而像蜘蛛网式的Myspace的模式,需要用户有表现欲,要炫耀自己,展现自己,要让周围的朋友都看到。具有这种性格特点的用户主要是25岁以下的人群。由此,两者不是一群人,为此李松从2005年10月开始筹备
“这个网站模仿了Myspace”李松将他的新网站描述为,一个以音乐为主题的社交网络,目的是给普通人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李松称,2006年3月上线以来,已经有300万用户来注册,有超过1万名独立音乐人和乐队,在上面建立了音乐推广平台。
对于这个网站的商业模式,李松觉得“社会媒体在美国也只有3年左右,因此各家都处于探索阶段”,他认为,互联网本来就是双向的,新浪等早期互联网公司将其变成单向的只是某个历史阶段的特例,他坚信这点并甘冒风险。当然在找到具体商业模式前,他表示一定要算好财务状况量入为出,坚持到找到方向的那一天,"万不得以还可以把短信接上,养活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完)
讯龙创始人,
王通:网站的首页最应该放什么? 互联网视频课程
新浪的首页改版了,改的更加的密密麻麻,这种网页虽然可以给新浪首页增加更多的广告位来卖,但是这种设计风格并不是最合理的,好在新浪的用户都喜欢了新浪,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这种设计风格对新浪的影响不是太大。
但是其他新网站在设计的时候,很容易来模仿新浪,走入网站首页设计的误区。我和许多设计师沟通过,他们之所以跟风新浪首页这种设计风格,主要有以下原因:
这种设计风格“大气”:
大部分行业人士打开一个网站的时候,发现这个网站首页密密麻麻的有好几屏,就会觉得这个网站内容特别多,特别的像新浪和sohu,内容非常多,像门户网站一样,像一个大网站!
如此来搞,虽然看起来像大网站,看起来内容很多,一切都是“看起来”或者是“像”,它不是真正的。于是它的作用仅仅是忽悠一些不懂网站的朋友夸一下你,欺骗一下你自己。除此之外,它对你的网站发展一点利都没有。为什么呢?
1、浪费带宽:
对于一个网页而言,内容越小,速度越快!虽然目前宽带一个很普及了,但是IDC资源却越来越紧张。你想象,一个网页中80%的内容是80%的用户根本不会去看的内容,那么这80%的内容还堆积在这个网页中是否是浪费带宽呢?
2、打开速度慢
大家知道,网页越大,打开速度就越慢。新浪之所以内容多,打开速度还很快,是因为新浪有很好的服务器和带宽支持。这都需要大量成本来支持的。
如果你的网页设计的很大,打开速度就会变慢,无法给用户快感,你的网站对用户的吸引力就会下降。
3、让用户很不方便:
网站首页密密麻麻的堆积大堆内容,会让新用户眼花缭乱心情烦躁的,而且还会影响用户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最需要的内容。
那么网站的首页最应该放什么内容呢?要了解该放什么内容,就需要首页对于网站最重要的几个作用:
1、导航作用:
导航的目的是帮助用户最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最需要的内容。如果你的网站能够让用户在3步之内找到他需要的内容,你的网站就非常成功了!导航一定要人性化。
2、突出特点:
想让用户记住你的网站,就需要让用户在登陆你网站的第一瞬间,就明白你的网站是做什么?有哪些他需要的内容或者服务。然后把这些特点以最吸引用户的形式表现出来。
3、突出精华:
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最精华的内容呢? 那就是你的网站80%以上的用户都感兴趣的内容。不同类型的网站,其大部分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都不同。
按照这三个标准,重新考虑一下你的网站最该放什么了,然后重新做一个首页,测试一下用户感受,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首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如何做好一个WEB2.0站点 行业视频课程
首先,这是一个一个非常大的题目,即使O’Reilly也可能没有你满意的明确的答案。我只是整理日常的一些观察、感受和发现,把他们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大家看完,认为有些收获我就很满足了。可能会偏离这个题目,而且有可能行文比较自由和散乱,大家也不要骂我!
记得有一次和台湾比较著名的博客及他带来的加拿大留学的丫头一起在酒吧聊天,当时我开玩笑的提出现在互联网和你们女孩子穿衣服一样,越来越暴露了,也就是说内容(而非标题)的展示变得比较普遍而且频繁。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点:内容的暴露。最简单的理解博客现在是通常连标题带内容列出,而论坛相对是标题的陈列和一级一级由大标题到小标题,最后才可以看到内容。这个虽然听起来很低级,但是这确是很大的变化之一,这种变化体现在很多新的网络形态上。
第二,把需要打开进入才有的功能,呈现在入口位置。比如说人人网
第三,由于新鲜玩儿意儿层出不穷,所以解释和引导到处可见,对用户的教育一般出现在非常前端,重要的位置。什么是新发现,什么是博客,什么是协客,什么是极客,什么是播客等,这些一般放在首页或者该频道上部左或者右或者中间。step1,step2,step3(一般只会到三,原来的网站也会有这样的引导,但远没有现在这么普及)。
第四,仍然是说现在漫天飞舞的创意,抓色狼联盟,网上记帐,个性测试主页,网络选美,罪犯博客等,凡是你能想到的,已经很难在网上找不到对应相似的了。于是你开始怀疑这帮搞互联网的脑袋是不是有问题。
第五,中国新的网站与外国网站越来越像。比如说flicker,myspace,jobster,facebook等,中国人在学习他们模式和思想的时候,把界面和其它的很多东西也学习回来了,比如说用户习惯,用户体验,人机交互,界面等。至于中国拷贝美国互联网就更不用说了,通常是美国火一个,中国马上如雨后春笋般出一帮,国人的反应速度和抄袭能力倒是不得不让你佩服啊!
第六,换堂不换药,用更“伟大”“崇高”的字眼做为网站的文案。广告主变成了赞助商,关系还是原来的关系,但感觉更有人情味了。其实整个新互联网(排除那些原有的网站)的人情味都在加重。用户叫贡献,人人的参与,更加直接与泛滥。
第六,新网站开发模式和技术的出现和使用。Divcssjs和数据的分离,如果你的网站还在用TABLE,那某些方面来说,你没有跟上时代.。这个和博客的兴起有关,因为大部分博客都要实现个性化,模板用户建,所以要,由博客又延伸到整个业界。AJAX,P2P,FEED,CDN,视频搜索,网络电话等等。但是新技术也让一些网站出糗,比如说AJAX通信错误等这样的现在经常会碰到。
第七,日历出现频率的增加,大量的博客网站,新闻网站等都采取时间这个维度的来呈现信息。
第八,语言提示的趣味性,个性化加强,而原来的网站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官方正式语言,大家更喜欢绷着脸做网站。
第九,Windows程序,或者软件的东西被越来越多的引入,比如说进度条,类似于音量调节的拖动条(
第十,网上易物让加拿大男子圆梦:曲别针换成房子,这是前段时间很热的一个事件。现在互联网能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大了,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第十一,外国2.0中大量快捷键的出现和使用,比如说GMAIL中一次选择多个会话-选中第一个,然后按Shift键选中最后一个。 其实中国网民用ASP论坛比较多的,也会对这个很熟悉,最典型的就是动网论坛(DVBBS)中,也有大量很实用,用户非常习惯的键盘操作,比如说Ctrl+Enter提交留言或者贴子很多页面提供了用户可选择的浏览模式,比如说新浪的博客,这个其实在很多老论坛里就有,但是现在更流行一些了。
第十二,分类信息的思想和模式被很多地方引用,生活门户概念出现,小区域门户,邻里网,同楼交友。其实很多新的东西已经被经过二次加工,思考和创新,出现了更加的多样化。
第十三,标签的大量应用,这个肯定就不用说了,最基本的一个,用户的权限更大,以前用户是按照网站设计者的设计来使用网站,组织或者获取网站信息,现在用户可以自己来组织网站的各种信息和功能,以便自己使用。充分信任用户,我以前写到的一个子,百度贴吧就是这么创造出来的。
第十四,越来越注重细节,比如说googlegroup一堆贴子列表,有的是显示时间的,有的只显示上午*时*分,下午*时*分,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很多网站都这样搞了,三分钟之前 ,十七分钟之前,上午,下午等。这就是细节。考虑的尽可能细致,产品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呼唤着某种工具语言或者模式,思想和创新进入,就像学做软件工程的。
第十五,首页放置精美图片,比如说flicker,g宝盘,我的相册。
第十六,校内的一个朋友的名言,对于草根来说,创业就是博命!我再加点补充,谁的命贱,拼的时间长,谁就赢了!现在创业的人多了,其实有很多是很苦的。
以前,偶然会记录在WORD文档里的一些东西,没什么水平,不发出来始终惦记着,索性今天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