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销售点
中国零售趋势半年报:京东快闪店种草新场景 零售视频课程
6月18日前后,中国29个城市的热门商场或者市中心街道上出现了一家时尚、新奇又好玩的临时店,引爆了无数人的朋友圈,这便是京东与品牌商联手制造的“JOYSPACE京东无界零售快闪店”。“仙女教母一挥手,灰姑娘就穿上了华美的衣裙,我特别喜欢这个桥段。没想到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种魔法衣橱了,不换装就能‘试穿’。”晶晶是位青春靓丽的大学生,618期间专门和男友坐了近两个小时的地铁来北京三里屯拔草。试完新衣试新妆,晶晶在AR镜里试了几个妆容,一时有些踌躇,问身边男友的意见。奈何直男脑回路实在难解“画眉深浅入时无”的风情。“叮咚,你说呢?”负责导购的智能音箱关键时刻非常给力,给晶晶提供了专业的购买建议。“真的好多黑科技,看,刷你的脸就能付钱了!”晶晶兴奋地拉着男友走过了京东无人超市的自动结算通道,超市内每件商品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识别芯片,顾客购物时走过结算通道后就能自动“刷脸”付款,享受无感知的购物体验。体验了黑科技,又买到了心仪的化妆品,晶晶埋头修着图打算秀一波朋友圈,想必又会有一批女孩儿因此种草快闪店。 “快闪店”这个名词确切地说是一个舶来品,由POP-UP Store翻译而成。做几天生意,营造话题,打响知名度,之后立即消失,这是快闪店的一贯作风,即通常不以销售为目的,宣传品牌、设计和试水消费者与市场才是重点。 今年的6·18成为京东无界零售的一次检验和“秀场”,京东今年尤为关注“黑科技”赋能、线上线下融合、零售基础设施开放等领域。6月,京东快闪店和1400个品牌达成合作,大型商圈举办了32场活动,覆盖了28个城市,用人工智能、AR、VR、大数据等当红技术与消费者体验、复杂多变的场景化消费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科技化消费体验,“好看、好玩、好买”的无界消费体验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产品与生活格调化的刚性需求。“线上线下融合的快闪店项目模式,使无界零售理论的应用场景更为丰富,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科技化消费体验”,京东集团副总裁、市场营销部负责人门继鹏表示:“同时,这也体现出京东在积木化赋能品牌商的过程中,正在从协同创新力、新型的场景聚合力、高频的用户连接力和速捷的智能驱动力等四个维度,为品牌商提供更为包容、创新和可复制的无界零售解决方案,带动品牌实现全渠道多维度的高速增长。”位于珠江边的珠海市香洲区,618前夕,京东与三星联手的快闪店里,小宇体验了把用三星GalaxyS9样机现场开黑的感觉。此前小宇看到京东推送说这款手机能体验某农药游戏的全新版本,想买又不知性能如何的时候,京东推送显示这款手机在618期间快闪店有样机可以体验,瞬间解决了看不见、摸不着的苦恼。“手机画质很好,耗能也低,实物体验感觉不错。”小宇说。 “即看即买、趋势挖掘”,也是京东无界零售快闪店两大亮点。京东团队在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画像的基础上,制定购物区设计方案,活动场地选址、功能区策划、内容引入、现场执行等线下运营全流程。此次618期间,快闪店更是率先使用京东JPass会员码解决方案,以会员码为连接点,实现用户数字化识别和运营、线上流量引入、优惠券权益核销、智能收银等功能,在知人、知货、知场的基础上重构线下零售成本、效率和体验,全面赋能快闪零售运营商,实现消费者线上下单结合现场自提的快闪购物体验,也满足了各类品牌线下品牌推广、试水、引流、上新、分销需求。综评:快闪店模式在各大品牌和电商的营销活动中使用越来愈多,对于新产品推广、或者一些低频高消费、生活服务类产品,在不同商圈巡回做快闪店,让消费者体验产品并扩大知名度是不错的选择,利用电商大数据选址和画像的快闪店,不仅未来将会承担更多的品牌推广和试水功能,更可以看做是数字技术赋能实体零售的未来样本,为零售行业的发展方向持续创新探索。有了技术的加持,再加上快闪这种直击消费者心理的创意形式,喜爱尝试新鲜事物的消费者会最先感知和习惯未来新型的零售模式。(来源:《2018中国零售趋势半年报》)
揭秘传统生鲜零售三大痛点:数据连锁价格 - iDoNews 零售视频课程
生鲜电商的发展一直惹人关注,但舞台主角绝不是从互联网起家、没有线下根基的生鲜项目。真正的玩家应该是传统生鲜零售商,他们在长久的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但同时也一直有N多巨大的痛点没有解决,而此次商务电子化的浪潮,正是这批传统生鲜零售商释放潜力的机会。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传统生鲜零售商目前的巨大痛点有哪些。连锁生鲜之痛:店太多难监管未来的生鲜实体店会越来越亲民,即深入到社区中去。100平米左右是这类店铺的最佳面积,但需要其保证必须是连锁业态,而且拥有足够密集的布点,冷链物流、后台系统、供应链的问题也都必须解决。这样的连锁生鲜店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这一业态想要升级、爆发,要突破如何管理上百家甚至更多中小型连锁社区店的难题。解决了这一难题后才能提升生鲜连锁店整体的运营水平和服务水平,才可能有效的触及线上,将线上线下打通。但是和其他品类相比,生鲜商品由于要保持新鲜和品质,往往一天之内就进行几次变价促销,这些连锁生鲜店铺难以迅速的同时调整价格,触网后也难以和线上保持价格同步。在传统生鲜连锁店中,生鲜商品上的价签需要手工更换,而且对众多旗下店铺也难以做到有效监管。拥有几家一万平米的店铺,不比500家50平米的的店铺更难管控。传统生鲜零售商和传统生鲜中间商只是欠缺一个逻辑良好的IT系统、一个电商解决方案,来帮助其统一管理线下店铺和线上业务。这些传统生鲜商在资源和经验方面和互联网起家的生鲜电商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然而,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生鲜B2C电商资本遇冷,很多生鲜电商都谋求和线下实体生鲜资源结合。这无疑体现了生鲜行业的发展趋势。数据之痛:难以准确计算成本和损耗生鲜零售还有一个不管是连锁生鲜店还是大型超市都长期存在的痛点:损耗和成本都很难计算清楚。在大型超市、大卖场中,整个生鲜部门的毛利率是7%到8%,而纯利率几乎不挣钱,如果有1%或者2%的纯利已经是做的非常好了。在这种低毛率的情况下,生鲜产品的损耗稍微多一点就可能赔进去很多。生鲜产品的盘点很容易作假,因为生鲜其实是盘不清的。例如,超市都会将不再新鲜的果蔬“出清”,即低价处理掉。但怎样的水果算是不新鲜了?折扣应该定多少?在一个货柜的销售中,以损耗形式被折扣卖出的果蔬占比多少?以传统零售商的模式运营,上面这些数据都难以被监控到,更难被清楚计算。此外,生鲜品类还存在“A进B出”的情况,其中的损耗和成本更加难以算清。例如,一片完整的猪肉被送到大型超市生鲜部门后,需要刀手分割成里脊、前肩、后肩、五花肉等不同部分,不同部分的价格并不相同,甚至相差很大,所以这些肉的毛利率是不一样的。如果刀手在切分的时候,一不小心刀一偏将里脊切成五花肉了,这片猪肉的毛利率就下来了。这就是生鲜的利润核算很难准确的原因。价格之痛:小秤隐含大问题变价难同步对于生鲜零售,尤其是大卖场中的生鲜业务,电子秤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漏洞。各个大型卖场都要求电子秤在运营期间是联网的,而且电子秤的价格要和最后环节的收银台保持一致,也要和商品价签保持一致。但往往是在给生鲜称重的环节会出现问题。这种情况通常是员工并不遵守电子秤在运营期间必须联网的规定,当天商品价格数据传到电子秤之后,员工会拔下网线,然后一旦出现果蔬损耗的时候,随时在电子秤上进行变价。或者还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员工的亲戚来买的时候,员工将电子秤上的单价调低,收银处的员工只能看到最终应付款是多少,至于商品是以什么单价卖出的则完全不知情。除此之外,哪怕没有员工的不良行为,电子秤的价格和商品价签的价格也可能出现不同步的情况,尤其是当生鲜产品频繁变价的时候。传统的纸质价签不用说,打印、粘贴都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有可能导致用户的投诉。而一些背后没有强大系统支撑的电子价签,也有可能产生不能同步变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