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从右上到左下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从右上到左下

7亿美元融资与298元雨衣,共享单车ofo向左,摩拜向右? 企业视频课程

img

纳克斯考

关注
日前ofo获得了阿里领投的7亿美元的E轮融资,而摩拜则推出了售价298美元的摩拜雨衣,共享单车再次进入新局面。

那么,ofo的7亿美元会拿来怎么花,摩拜卖雨衣是为了盈利吗?ofo拿下新一轮的融资肯定有新的动作,而摩拜似乎已经在将周围衍生品带入生态圈,意图流量变现,到底哪种模式才会是共享单车的未来?

现在的局面是,腾讯与阿里分别站队,一个选择了摩拜,一个选择了ofo,这与几年前一个选择快的、一个选择滴滴是如此的相似。这就注定了ofo与摩拜必然会走上不同的道路,腾讯擅长营销推广,而阿里则擅长整合,可以为ofo提供更多的接口,与阿里生态体系的融合度要更高。

有了钱的ofo会不会冒进?

共享单车目前的确是很火爆,但是对于ofo来说新一轮的融资则说明其有余力参与到接下来与摩拜的竞争之中,无论是市场还是用户,亦或者产品,7亿美元能干的事情很多。那么,ofo会怎么分配这笔巨款?

1、继续扩展市场,对标摩拜

当一款产品有了足够大的市场占有率,就有了足够多的流量,因为单价水平很低,所以未来盈利的主要来源还是靠订单量来支撑。按照此前的预估,每天能有2000万单,一单1块钱,那么就是2000万的日营收。

而这样的订单量显然是不够的,ofo目前还处在飞速发展之中,继续将市场做大才能有更多的利益,盈利水平才能更高。所以ofo在接下来很长的时间里除了融资就是扩展市场,提升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资金投入。

2、提升产品研发能力

从当前的摩拜与ofo产品对比上来看,摩拜更有创造力,无论是无充气的轮胎,是智能锁,还是已经推出的摩拜雨衣,都说明摩拜在产品创新上走在了ofo的前面。而ofo目前也在单车上安装了智能锁,这会增加车辆成本。另外ofo还需要在创新能力上做更多的投入,无论是单车性能,还是在提升坚固性上和使用寿命上。

无疑在这点来看,ofo相比摩拜差距较为明显,虽然使用性还是有的,但是在产品对比上我们就会发现ofo太单薄,因此就容易被损坏,反而摩拜单车在损毁率上要低很多。

在市场和产品研发上则需要同时推进,ofo与摩拜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在共享单车下半场不仅仅要拼财力,拼市场和用户,还要拼眼界和发展方向,ofo准备好了吗?

摩拜雨衣是摩拜在衍生品领域的第一仗

其实雨衣的需求有多少,摩拜自己是有数的,只是为了来验证一下市场?必然不是这么简单。摩拜现在不缺钱,缺的是如何快速盈利,而要想盈利无非两个办法,一个是继续扩大市场,寻找下一轮融资,一个是依托于平台的巨大流量,发展衍生品电商,所以,摩拜雨衣或许仅仅是一系列盈利模式试验的开始。

接下来的摩拜还可以推出哪些产品?比如单车防滑链、臂包、水杯,甚至是防尘帽等等,即便是目前的摩拜雨衣没有被用户很好的接受,一旦生成体系产品,品牌效应就会展现出来。

而摩拜最大的问题也是由此而生,而笔者最担心的是其会在左突右突无果后被市场压制,本身也失去活力,改变原先的运营方向。

首先,盈利本身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单靠推出一款雨衣是并不能够迅速盈利的,而需要搭建的是持续盈利的体系,单车服务是一个,周围的衍生品是一个,同样的基于流量变现的广告也算一个。

其次,从用户的角度考虑,摩拜雨衣卖298确实贵了点,再加上该产品使用时效有限,而且使用单车的用户大多数中青年,消费能力可见一斑,此时推出高价格的雨衣或许也就只能取信于死忠用户了。

再有,摩拜单车品牌虽然在业内享有盛誉,但是在老百姓的眼中,或许ofo要更有亲切感,摩拜从一开始科技感太强烈,而ofo小黄车则与早前的单车相似度更高,它打的是一张情怀牌。摩拜现在就搞盈利产品,确实有点操之过急。

当然,也不必急于一时,生态产品的布局是企业价值水平的很好的体现,摩拜雨衣甚至以后可以推出摩拜雨伞,当高科技产品更好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时候,人们还有理由拒绝吗?

ofo与摩拜之争,深度重于宽度

从目前ofo和摩拜的表现来看,半斤八两,二者相差基本不大。而双方又都认为目前最紧要的是抢夺市场和用户,但是并不能忽略背后巨大的隐患。用户对于单车的忠诚度是很低的,所以单车品牌要的是覆盖率和盈利能力,此外还有运营水平,在横发展的同时切忌脱离实际而忽略产品深度发展,当下的产品有了深度才能有更高的商业价值,融资才会更顺利。

所以,在融资面前,商业化的共享经济很容易走偏,太向左就会激进,太向右就会认识不清局势,盲目运营。多聆听用户的心声,从用户的角度去改进产品,提升运营水平或许才是最好的出路。

作者:耿彪|来源:iDoNews专栏

台网向左、向右,还是向前走 推广视频课程

img

贲碧蓉

关注
时下,三网融合试点以及三网融合的高峰论坛如火如荼的热闹非凡。但却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碰,就以台网为例,是离婚、是联动、还是复婚,广电系着实给自己出了一道抠脑袋的难题。现三网融合已前行到十字路口,到底该如何办。笔者在这里就这个话题做一些分析,不知道看法对不对,是否与大家合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是出自笔者心底里多年的广电情结。

一、台网分离的由来

这一体改源自1999年的国办发82号文件,其中对广电的体制提出了台网分离,所谓“台网分离”是指将原来的有线电视台分离为电视台和有线网,同时有线、无线两个电视台合并。台网分离的目的是完成体制改革将有线网络推向市场,实现事企分离,政企分离,网络市场化,有利于市场竞争,成为全国第四大网络。我们不禁要追问一句这是谁出的主意,哪个出的点子。回首广电这十多年来的台网分离实践效果并不好,甚至在阻碍广电的发展。

二、向左“台网分离”

台网分离听起来头头是道,很美。我们把时间追溯到1999年,当初就有问题,根本没有引起总局的注意。无线台+有线台=电视台属事业单位由广电局直属管理,把原有线网“踢出”广电局自成“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推向市场转为企业性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有线电视台网是合署办公一家人,现台网分离,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必须搬出广电局自找办公场所,大部分还是原地办公,毕竟原是一家人嘛!但亲兄弟还是要明算帐的。再有,广电局的收入?p少,为了局的利益,在局的手中大力发展数字MMDS、无线移动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又去抢?子邢咄?挠没В??绻?疚?俗约旱纳?妫?械牡胤骄图芷鹆宋佬堑缡痈扇牌鞯壬璞讣右宰员#?饩褪枪愕缦的谟堑某梢颉Lㄍ?掷氪司伲?诘厥屑兑韵略蚴亲枇χ刂亍S捎诘厥屑兑韵碌缡犹ü愀媸杖氩桓撸?邢叩缡油?绲氖帐臃淹??季莸钡毓愕缦低呈杖氲木?蟛糠郑?桓鱿靥ü愀娴氖杖胍荒曜疃嗍?嗤颍??狙?畈涣俗约骸K?韵旅婀愕缁?共辉阜掷耄?捣掷胍簿褪侵环植焕氲募倮牖椋?靡杂Ω丁5厥屑兑陨系氖。ㄖ毕绞校┨ǎ?愀媸杖爰?撸???缡杖虢系停?比辉敢獍咽⊥?掷氤隼矗??ahref="http://www.c114.net/keyword/%D5%FB%BA%CF"target="_blank"class="keyword">整合下面,积极推行总局的“行政”整合计划,打起了全省一大网整合的算盘。中广互联CEO,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有线电视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曾会明直言,现今的网台关系,网络对异地卫视收取“落地费”,对于当地的节目则大多无偿传输,甚至为本省与外省的卫视对等落地买单,如此这般使广电系一片混乱。时隔两年经国务院批准于2001年成立了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有线),注册资本为10亿元,目的就是整合,成为全国第四大网络。只有把有线网络分离出来才能整合,行政事业单位是属地治理怎么整合。然而事与愿违,真是“人算不如天算”,2008年初国办发[2008]“1号文件”出台。文件明确鼓励广电电信互进,实现实质性的三网融合,要逗硬。要融合必先整合,“攘外必先安内”又成了整合的名言。更加剧了台网的对立,各地的分公司逐步建立,台网趋向了真分离,各地的人财物归省公司管理,和地方毫无关系,有的广电局真的就将分公司“扫地出门”。又如流传媒体网首席运营官张?┫杷?裕?ldquo;有线网络公司的危机感正与日俱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线网络公司成为了三网融合的最大受害者。和电视台的关系的逐步剥离,使得有线网络正逐步失去其市场拓展的最大依托,而电视台在市场利益的压力下,也开始寻求多元化合作,令有线网络公司面临来自电信IPTV,电视台网络电视的多重传输竞争。而反衬下,广播电视台,则可以在三网融合时代左右逢源”。由此看耒向左走使问题更加严重。正像曾会明所言,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不合理,是当前网台矛盾的症结根源。在“三网融合”之下,这个问题将益发突显。

三、向右“台网联动”

3月22日,张海涛副局长在CCBN主题报告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和网两个积极性,台网联动,共同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加快双向化改造、新业态开发,加快融合集成创新,加强台网联动,努力做到跨网络、跨屏幕、跨平台、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从此时此刻起总局以明确否决了向左走,提倡向右拐弯“台网联动”,在“离婚”之后“复婚”还有可能吗?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一毕竟是国务院的82号文件,要推倒要有理由,要有个说法,还得由国务院下文不要体制改革了,就是广电总局愿承担自煽耳光之责,国务院是不会干的,何况广电总局的一贯强势决无错可言;二是其他部委特别是信产部、电信系会己此说事,受到攻击;三是不顾一切的台网离婚,全国整合,为的是组建国家级的网络公司,一旦复婚很可能国家级的网络公司会夭折,这是总局最最不愿看到的。权衡的结果,绝对不能复婚朝前走,只能是向右拐,加入情感色彩,安抚电视台,必竞是一家人嘛。杭州华数董事长励怡青紧跟认为,所谓的台网关系,在此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台网是一家人,后来有过一个台网叫制播分离,台网分离的业界内部的发展和讨论,时至今日我个人的观点是想用八个字来表达,“唇亡齿寒,生死相依”。

“台网联动”真能“生死相依”,真能改变目前广电的尴尬局面吗?笔者认为不能,又陷于想象,可能会更加麻烦。“联动”有“偷情”、“情人”亦或“二奶”之嫌。台网联动,台可以和有线网联动,打的是“感情牌”,是“偷情”、“情人”关系;也可以和财大气粗的电信系和互联网联动,包“二奶”关系;也可以和国电光纤到户“联动”产生出新的恋爱关系;或者干碎台跟谁都不“联”,而是自己来“动;。向右,陡使“台”的身价倍增。各地“台”属于地方政府广电局管理,一切监管权、视频制作权、自主权一应具全。为了发挥喉舌、宣传、舆论导向的作用,使传输覆盖的更加广泛,当然可以在电信互联网、电力网、有线网上都传输。都可以带动当地的数字电视、互动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的极大发展。在合理合法下,给谁“联”给谁“动”,市场和利益最大化说了算。

四、向前走“台网复婚”

在笔者看来向左向右都是死路,唯一条路是朝前走。前路充满着光明,那就是“复婚”,有句话叫“兄弟同心齐力断金”。

曾会明说,展会期间听到一些地网朋友的意见:“之前让我们分,现在又让我们合,简直无所适从。”或许,正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社会的发展前进,有时好像觉得走回去了,其实是螺旋式的上升。“古人的总结及哲人的理论,看来不服气是不行的”。那么,又如何看待和化解前面所提的三点呢?真想“复婚”,真要“复婚”吗?广电系自会有他充足的理由,自会自园其说的,用不着笔者在这里班门弄斧。不过有一点,不用担心国家级的网络公司会夭折,照建不误,按所有人的观点,最大的短板就是广电网络呈四级分割局面,缺少全程全网、可管可控的业务承载网络,难以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和统一管理。在第七届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CDTF)上。陕西广电吕晓明董事长说,“友好网”想干什么?干成了什么?最终能干什么?围绕这三个“什么”,精彩地演讲让在座的每位朋友都深有感触。在半年时间内已发展到19个省成员,已经干了六件事:扩大联盟队伍;制定联盟章程;组建工作机构;推动互联互通;业务合作;积极争取支持。最终明确一个目标,合作共赢,联合起来,坚持一个原则,平等互利,还要自愿守信。达此目的,最好的试点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十省联盟网”和“十省友好网”的示范。笔者认为他们缺的是盟主、网主,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就是最好的总公司总头。核心之核心必须“整合”变为“联合”,联盟合作就能用最短的时间,化最少的钱,多快好省的实现全国第四大网络。“台网复婚”才有共识,才有感情,才有市场,才有最大利益。

在吕晓明通篇讲话中无处不充满对适用好技术的渴求,在解决了联盟组织机构落实后,技术就显现的格外重要。互联互通、可管可控,全网统一,实质是技术层面的事。有了好的生产关系(大联网),还必须具有与之适应的生产力(技术)方能真正落实。他说:“广电网经营人最痛苦的感觉是这些先天不足带给我们技术杂乱、成本太高,运营效率极低,朋友难辨真假。许多信誓旦旦的技术合作伙伴,产品合作朋友,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他微笑着不经意的给你挖了一个坑,而这个坑永远难以填平,如果你不咬牙跟他分开,也许你永远不能翻身。机顶盒、浏览器、中间件等等等等,这个链条上许多产品无一不是”。又说:“我们寻找的伙伴既有广电网络同行,更重要还有技术产品合作伙伴”。愿广电系睁大你的慧眼,决不能雾里看花。

五、结束语

笔者在这里并不是想要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奇谈怪论、扯眼球,而是真心想给广电系作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以多年的广电情结,在这里抛砖引玉,望广电螺旋式的升腾,越飞越高。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