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用流量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用流量

不用手机上网就out了 行业视频课程

img

吴又槐

关注
这个夏天,自身发展尚没有多少个年头的中国互联网居然也开始回顾自己的历史了。一篇名为《印象10年:中国互联网的微缩“编年史”》回顾说,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互联网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令人惊叹的悲喜剧。在经历了泡沫、跳水、蛰伏、苦撑,直至再度起飞。更有趣的是,比PC互联网年纪更轻的移动互联网也开始怀起旧来。真不知是传统中历史崇拜的潜意识使然,还是移动互联网业真的如此早熟。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2004年8月29日到大学报到,3天手机上网费就飙升到90多块,后来知道了UCweb+MO套餐。这个软件最大的好处就是把web网页转换为wap,避开了各种多余的移动梦网费用。UC7岁,我也用了7年。”这位骨灰级用户提到的UC,是一款国产手机浏览器软件,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见证了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如何一路走来。

不过是几年前吧,手机能上网还是件挺新鲜的事。显然,如果在2011年你还没有用手机上过网,一定会有人说你已经out了。但在2004年,国内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大约数百万人,且上网用途不过是通过寥寥无几的手机网站下载图片或彩铃;同一年,中国PC互联网网民有近8000万人,互联网网站近67万个。从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中国的手机上网用户数以每年超过1个亿的数量级增长。2011年,全国已经有超过3亿人使用手机上网,占到整体网民数量的65%。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几乎全部191万个互联网网站。

很多人不会想到的是,在这3亿多手机网民当中,有一半多是UC浏览器的用户。正是这一款2004年才出现在用户视野中的手机浏览器软件,渐渐改变了国人手机上网的体验和习惯。

这款并不起眼的手机上网专用浏览器软件面世的缘由,来自UCweb(后更名为UC浏览器)创始人何小鹏和梁捷的一点梦想,希望人们除了坐在电脑桌前,也能在厕所里、公交车上等各种地方随时随地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享受真正的移动上网乐趣。而UCweb这个名字,是英文“Youcanweb”这句话的缩写。

新一代的年轻人很难想象,若干年前手机用户访问互联网体验是如何糟糕:访问一个新浪首页,要等1分多钟,当时手机上网每K要3分钱,这意味着,完整打开一个门户网站的首页(约2M大小)就要花费60元。UC浏览器的思路是讨巧的——让所有来自手机的页面访问都通过UC服务器的中转、流量压缩、页面重排,从而可以将用户手机上网的流量压缩90%以上,解决手机上网速度慢和流量费用高的问题。

UC有自己的技术含量,它的成功之处是选对了技术研发的方向。并非技术出身的俞永福离开大公司加盟UC团队,成就了一段创业佳话。而UC公司以手机浏览器的小软件打出一片天地,更是一则IT风投的成功案例。

手机上网怎样省流量 流量视频课程

img

飞鸽

关注
前不久“天价微博”的事情让大家开始关心手机上网流量的话题,和以前2G时代用户只能用WAP网站不同,现在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和电脑一样直接就能访问“www网站”,再加上各个网络应用越来越多,一不当心,流量就超标了,以往几元的套餐已经远不够用了。

目前比较容易产生高流量的应用主要有:音频视频在线收听观看和下载、A-GPS导航定位、手机邮箱、应用程序下载和更新以及手机网游等等。在各家运营商的网站上,手机用户目前都能实时查到自己的流量使用情况。所以一旦有担心流量超标时,可以登录上去查一查。

3G手机如果有WiFi功能,那么在星巴克、麦当劳等有WiFi网络的场所,尽量使用WiFi,这部分一般来讲是不占用流量套餐中的流量的。

关闭自动更新的程序也是节省流量的一个必要措施。现在不少智能手机系统都有自动更新功能,就会产生流量,有时候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的。手机用户完全可以把这一功能关闭。以Android手机为例,在“账户与同步设置”中可以将“背景数据”和“自动同步系统”两个功能取消选中。另外对于手机邮件功能,同样可以把邮件自动收发功能关闭掉。当有需要的时候,再打开收发邮件。而且一般来讲,邮件程序会先收下邮件标题,以帮助用户判定邮件是否有用,用户可以选择是否要把整个邮件接收下来。

而在使用手机MSN、QQ聊天时,尽量选择纯文字方式进行,图片和语音等尽量少收发。另外不时打开手机进程管理程序,看看后台是否还有一些网络程序在运行。如果有的话,彻底关闭这些网络程序,就能节约不必要的流量支出。

3G手机现在基本上都提供了数据联网开关功能,但为了保险,记者建议另外再装一些其它软件。以Android手机为例,用户可以安装一个SwitchPro的小插件,通过它可以彻底关闭3G、EDGE或者GPRS网络数据连接,自然不会再有流量消耗。另外建议再装上上网管家(Symbian)、GPRS流量监控(WindowsMobile)、3GWatchdog(Android)等第三方软件来实时监控流量。

小米上市的背后:做对了什么与留下了什么 企业视频课程

img

乔山

关注
对于小米上市,吹捧与贬低两种观点似乎是主流。吹捧的一方认为,小米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走过了很多公司难以逾越的高山;贬低的一方认为,小米并没有核心竞争力仅仅只是一家靠营销起家的公司。无论是吹捧还是贬低,我们都不应该忽略小米在整个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米的上市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好是坏,小米的上市都代表了一种潮流。而这或许也是小米上市之后,我们对于美团和滴滴上市依然有很多期待的原因所在。

对于小米,我们最大的印象是它想要建立一个类似于苹果公司一样的生态体系,借助这个生态体系来讲硬件、互联网以及新零售完美结合在一起。而这也是小米在招股书当中被称之为“铁人三项”的存在。尽管外界对于“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有过很多质疑,而且很多人对小米具备苹果一样的能力缺少信心,但是以小米当下的表现来看,它至少具备一套非常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它才会具备上市的潜质,而且将会引领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即将到来的上市潮。

因此,我们不去思考小米本身,而是去思考小米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以及对于对于未来行业发展的影响。因为上市本身仅仅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事件,评价一个公司的好坏还需要看其未来的表现。或许,检验一个公司的好坏,还需要一个更加长期的过程,才能真正了解公司是否具备当下应该具备的吹捧与贬低之词。

脱颖而出,小米做对了什么?

对于小米来讲,在上市这个节点上来探讨它做对了什么似乎带有总结的意味。通过总结小米的过往,我们或许能够发现,小米与其他公司的不同,并且能够找到在激烈竞争中获得胜利的方式和方法。

流量致胜,但流量绝非仅仅局限在流量本身。流量思维一直都是决定互联网时代决胜的主要法宝之一,但是对于小米来讲,它有的是那些真正能够转化为真实用户的流量,而且能够在这些流量在它的生态圈当中不断游动。

同阿里、腾讯基于互联网的方式获取流量不同,小米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通过硬件设备获取流量的道路。尽管借助硬件获取流量的方式不及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流量的方式直接,但是这些流量一旦与硬件产生联系便会具备互联网方式无法具备的力量。

小米的硬件几乎包含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通过这些硬件,我们能够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从本质上来讲小米也变成了一个流量的中转站。它借助智能硬件获取流量,再将这些流量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输送。因此,小米的流量已经超出了流量本身的界限,具备了更加广泛的特点和意义。首先,小米不会去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来获取流量,减少了对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依赖;其次,小米打造的生态链条能够让用户在它所建构的生态体系里自由流动,而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

布局新零售,建构基于智能硬件的物联网体系。新零售时代,获胜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线上和线下流量的打通,而借助物联网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似乎是很多企业都在努力尝试的事情。根据雷军在小米招股书的公开信中所言,在新零售领域,线上的小米商城和线下的小米之家共同打造了新零售分销平台,也是小米增长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可见,小米对于新零售的布局是它在未来具有强大增长潜力的关键所在。

对于当前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的新零售来讲,小米或许已经在实现线上与线下打通的道路上领先了一步。从这个逻辑上来看,小米在如今领先一步上市或许正是得益于其在新零售上的前瞻性的布局。但是,在这些布局的背后,我们依然不能否认的是小米硬件的链接作用。因为正是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人工智能音箱和智能路由器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为用户连接线上提供了设备,同样为线下小米之家提供了产品。

因此,从根本上来看,小米对于新零售的布局并非仅仅只是互联网的联通,而是有智能硬件的元素在里面。正是由于小米建构了一个基于智能硬件的物联网体系,所以它才能够在新零售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与阿里、腾讯相似,但却领先他们的新路子。当然,这个路子与苹果有些相似,但似乎又比苹果做得深入许多。

打造生态体系,小米不再只是一个智能硬件的“孤岛”。纵观国内的智能硬件公司,他们缺少的是和小米一样的生态体系。根据小米招股书显示,小米实现了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小米基于自由操作系统MIUI积累了大量活跃用户,同时MIUI和安卓系统全兼容,小米招股书显示,其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平均时间约为4.5小时,通过硬件销售获得的用户过程本身就是盈利的。

正是由于小米自由的操作系统才将硬件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而且实现了小米系统与安卓系统的完全兼容,而非建立一套类似苹果的封闭系统。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打造的生态系统似乎具备更加强劲的生机与活力。正是由于开放、自由的生态系统,小米硬件、互联网、用户等元素才能够实现自由流动,而非仅仅只是固守在自己的“孤岛”上面。

小米系统的开放性不仅保证了小米用户的开源,而且让小米生态系统能够获取上游流量的源源不断的注入,再借助它基于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硬件体系,实现了用户的节流,从而让小米在平均在线时长上获得了别的企业无法获得的成绩。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血流成河。小米在百舸争流的时代背景下率先上市,或许有其一套符合当下行业发展的内在商业模式。分析这些商业模式,我们不仅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小米上市这件事情,而且能够让我们对于未来行业的走向做出一些预判。

未来已来,小米留下了什么?

小米上市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小米还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讲,小米的率先上市却又能够给我们留下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小米上市之际,我们又能够从它身上学到哪些东西呢?

流量不是万能的,有用的流量才是万能的。随着互联网红利的消退,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简单地依靠流量的输送已经无法起到真正实质性的作用。换一个说法就是,流量不是万能的。相对于无用的流量来讲,人们更加在乎的是有用的流量。小米的流量都是通过它的智能硬件的用户过来的,这些用户基本上都是小米产品的用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米的这些用户流量其实就是有用的用户流量。

对于用户流量,小米借助物联网体系,搭建了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能够让用户在这个生态体系当中自由流动。这一现象在新零售时代显得更加有用。现在几乎所有参与新零售的人都在将如何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打通,实现线上用户和线下用户的自由流动,小米的这种模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样板。

在未来的行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更加关注的是有用的流量。借助这些流量,我们不再担心流量转化的问题,只要我们的生态系统够多样化,够多元化,我们就能够实现这些流量在不同环节上的变现,从而实现自我转化率的提升。

新零售将成为未来发展主题,决胜关键在于找到切入点。新零售成为未来的发展主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小米上市带给我们的是从哪个切入点切入到新零售行业当中。相对于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的资本乱战,我们似乎更加应该关注新零售的其他方面的切入点上。

小米就是通过智能硬件的方式切入进了新零售领域,借助智能硬件,小米获得了海量的线上用户,而线下的小米之家又可以用小米的产品去填充,再加上小米的开放系统,让小米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流量中转站,最终实现了线下和线上流量的完美融合。所以,对于行业来讲,小米的成功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资本的另类模式,即通过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方式来实现新零售的布局。

生态体系的建构需要真正的落地,还有就是有效的控制。建构一个生态体系的确是很多企业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盲目地进行生态体系的建构,而忽略了自己对于生态体系的掌控能力,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化反。

对于当下的企业来讲,建立生态体系为我们实现更加维度的变现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我们要对建构起来的生态体系有一个有效的控制,而非仅仅只是盲目地建立生态体系,而忽略了生态体系的控制。小米的成功上市正是得益于其在生态体系上的良好的搭建,而不见简单盲目的一味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不断获得新的力量。

小米上市说明当下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独角兽公司上市。在看待独角兽上市的问题上,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是看到它的问题和弊端,而是应该更多地看到它对于未来企业的借鉴意义。

看待小米,同样如此。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