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创业致富故事
80后小伙靠养牛发家致富,创业故事让人感动 创业视频课程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低山与四川中部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境内沟壑纵横,距县城90公里,有一个偏远的山城,名叫骊山镇。有一对“80后”的兄弟曲念文和屈柳州,他们对这块贫瘠的土地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专心致志养牛和创业。
为了改变家庭的经济收入,他致力于寻找发展项目。看到一块被“绿色棉被”覆盖的荒山,相信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养牛投资大,效益期长。经过检查,小牛的价格超过6000元。还有必要建立一个农场,购买牛饲料,并预防疾病和其他疾病。屈能文在房子里找到了一个哥哥屈柳州,希望他的兄弟能够养活自己,两兄弟会一起开始养牛。
曲念文提出了合作建立养牛场的想法,他立即答应投资30多万元。两兄弟参加了仪陇县开发协会组织的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养牛培训,他们到云南,平昌和通江县考察。通过检查,西门塔尔人发现生长快,免疫力强,肉质好。生长周期为14-15个月。肉牛市场表现良好,供应紧张。兄弟俩一起决定培育西门塔尔。
在2016年底,一个1000平方米的农场终于建成,随后引入西门塔尔。考虑到资金问题,兄弟俩不敢买一头更大的牛,选择了6000多元的小牛。兄弟俩在通江县买了30头西门塔尔牛。他们担心牛不适应这里的气候。他们聘请通江县畜牧专家来指导他们。经过一周的观察,小牛生长良好,兄弟俩的心都落了下来。同时,两户家庭种植了一些自己的土地并种植了草场,并在村里转移了20亩土地种植了从广西引进的贵穆1号牧草和黑麦草。还计划按照季节将村民的土地承包给绿草种植,为牲畜提供足够的绿色饲料。
兄弟俩都想遵循“修身养性”的模式,走上大规模的种植之路。可以让村里的贫困家庭到农场工作,增加收入。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他用3个月,让土里长出1200万!丽江小伙创业故事上了央视 创业视频课程
5月23日晚,华坪小伙贺鸿宇创业致富故事登上CCTV-7军事农业频道《致富经》栏目,以《他用3个月 让土里长出1200万》为题介绍了贺鸿宇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及生活,一头扎进山里,回乡创业种植羊肚菌致富的故事。
2014年5月,贺鸿宇去昆明出差,朋友请他吃了一顿野生菌火锅。这顿饭让他看到了商机。虽然中间经历了波折,但贺鸿宇不认输,终于将生意转亏为盈。他3个月从土里刨出了1200万元,在行业内掀起一波巨浪!
截止2018年3月,贺鸿宇2018年的销售额已超过1200万元,他也带动了云南老家、贵州、四川等地900多农户种羊肚菌致富。
编写/和润黄责编/陈敏 李铁
监制/和红军 和丽星 总监制/段成坤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c)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平台编辑:全媒体-13208491)
(LastUpDate:2018-05-25 12:00:04)
安徽90后大学生开办 “开心农场”创业致富 创业视频课程
大学生创业是这几年在农村中比较热门的话题,现在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变化,在一个个通过创业致富故事的不断激励下,创业成为获得人生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许多获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乐意放下身段,到农村去进行创业。
朱硕阳,90后,201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他,原本可以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读研,然后谋一份白领工作。然而,朱硕阳并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创业。创业就创业吧,可他偏偏选择连父母都不曾接触过的土地,要去搞农业。
1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新站区三十头社区三房岗村的双马农场,见到了农场的创办人朱硕阳,他正在修补因雪灾受损的大棚,1月初的雪灾让他的农场遭受重创。
他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回到自己的祖籍地怀宁,租了30亩土地,只身一人搞起了一个小农场。 “既然父母不支持,你又从哪来的资金呢?”记者问。 “我早就做好这一天的准备了,从小我就开始攒钱,压岁钱、零花钱我都攒起来,在老家租二三十亩土地要不了多少钱,农活我能干的都自己干,不到半年后,我的农场就开始进账了。”朱硕阳说,他在老家的农场主要是放养土鸡,然后卖鸡蛋和土鸡,都是通过网店对外销售。 “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多向别人学习,虽然很艰难,但坚持坚持就过去了。 ”
一年后,他农场的蛋禽已经供不应求,2014年,一次机遇,让他在合肥新站区三十头社区,租了500多亩土地。 “老家那个小基地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了,我看中这里位置离合肥市区不算很远,又在马路附近,觉得挺好。 ”朱硕阳说。
朱硕阳承包的这500亩土地,原本都是农民的小田块,经过1个多月的改造施工,农场的格局已基本成型。水塘根据地形挖了10来个,小田全都平整为大田。
他在农场深处种上了景观树,树林里盖好了鸡舍,水塘边盖好鹅舍。林下养鸡,水面养鹅,另外鸡和鹅都能吃树林里的虫子和杂草。 “别人种的树林里都要打除草剂,我们这里的草都被鸡和鹅吃了,而且它们的粪便又给林地施了肥,从而实现了生态循环。 ”剩下的空地还有好几百亩,忙不过来,就买了一个大型拖拉机,机械化播种玉米,还有一块水田种上了皖南小红稻。在这个过程中,朱硕阳又学会了开拖拉机。水塘蓄上水后,放上了各种鱼苗。另外又种上了蓝莓、桃子、葡萄、枣子、无花果等果树。
2015年朱硕阳农场的土鸡、草鹅、鱼都养出来了,他又在村庄里租了一套民房,搞了一个农家乐餐厅,方便接待过来游玩的客人。同时,还开辟了一块土地,分割为若干小块,作为会员菜地。 “平时我们帮助会员种好,等到收获的时候再通知会员前来采摘,另外给会员配送其他农副产品时,也给捎带一些蔬菜品尝。 ”2016年,朱硕阳的双马家庭农场每年销售出去的土鸡有三四万只,农场利润超过百万元。
“元月初的大雪给我造成的损害太大了,光砸死的鸡鸭就有四五百只。 ”朱硕阳说,“我不会放弃,既然选择了农业这条路,就避免不了天灾,这几天我要抓紧时间修补大棚和圈舍,开春之后还要继续从事养殖业和大棚蔬菜种植,让更多的市民体验我的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