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税率及速算扣除数 2018年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推广视频课程
2018年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更多招考信息请点击:http://wuhu.huatu/
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 (应发工资 -四金) -个税起征点
实发工资 =应发工资 -四金 -税额
个税起征点:2011年9月1日起,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案例:某人的工资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后为72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7200—3500)×10%—105=265(元)
2018年工资缴税标准及算法:
虽然现在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500元/月,也就是说月工资超过3500元就要缴税,但是,工资超过3500元/月还是会分不同等级进行计税的,相关的计算步骤为:
步骤一:
2018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3500元/月,注意外籍人员为4800元起征点,在下表列示的7级中,找到自己相对应的税率及对速算扣除数。
2018年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 (应发工资 -四金) -个税起征点
实发工资 =应发工资 -四金 -税额
个税起征点:2011年9月1日起,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案例:某人的工资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后为72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7200—3500)×10%—105=265(元)
2018年工资缴税标准及算法:
虽然现在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500元/月,也就是说月工资超过3500元就要缴税,但是,工资超过3500元/月还是会分不同等级进行计税的,相关的计算步骤为:
步骤一:
2018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3500元/月,注意外籍人员为4800元起征点,在下表列示的7级中,找到自己相对应的税率及对速算扣除数。
注: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
最新个税计算公式+税率表(带扣除数)! 流量视频课程
最新个税法速算扣除数来了!
速算扣除数使用示例:
A个人于2018年12月取得20000元工资收入,在不考虑其他所得及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情况下,假设五险一金为4000元,再减去个税草案中的费用扣除标准5000元,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0元-4000元-5000元=11000元,再用11000元去找对应的级数,由于11000元在3000元和12000元之间,应选择第二级,即适用10%的税率和210元的速算扣除数。
计算方式:
11000元×10%-210元=890元
因此A个人在2018年12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90元。
批量计算怎么办?别发愁,我们有excel快捷公式奉上,还是刚才的例子,用A个人收入20000元,再减去五险一金4000元,求得16000元,填写在表格D3处:
再在E3处直接复制以下公式:
=ROUND(MAX((D3-5000)*{0.03,0.1,0.2,0.25,0.3,0.35,0.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便求出本月应交个人所得税890元,一定记得,本公式中的取数处为“D3”,在实际测算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表格去选择取数处。
关于10月1日起调整新“起征点”、适用新税率后,10月怎么申报工资个税的问题,讨论了好久。
新的过渡文件出来后,又见刷屏。
这不是个新鲜话题了,每次“起征点”调高都会出现这种讨论。2005年如此、2008年如此、2011年也如此,我们今天就简单明了的来说一下:
工资的个税10月份怎么申报
(点击图片放大,效果更佳哦!)
(注意:图中的3500或者5000代表了适用“起征点”和对应税率表的双重意思。最终操作以纳税申报系统为准)
附:个税筹划锦囊妙计
新个税法已颁布!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营销视频课程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已于近日颁布,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小编在后台留言中发现很多纳税人关心10月1日实施最新的起征点和税率后,个税怎么算?有没有速算扣除数?
小编这就给大家奉上!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
注1: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注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经营所得适用)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
本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1级速算扣除数=0
2级速算扣除数=3000×(10%-3%)=210
3级速算扣除数=12000×(20%-10%)+210=1410
4级速算扣除数=25000×(25%-20%)+1410=2660
5级速算扣除数=35000×(30%-25%)+2660=4410
6级速算扣除数=55000×(35%-30%)+4410=7160
7级速算扣除数=80000×(45%-35%)+7160=15160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收入金额 -费用减除额-专项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 -其他扣除项
2.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速算扣除数应该怎么算? 营销视频课程
导读:关于个税速算扣除数应该怎么算的问题,速算扣除数是用来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的计算公式金老师已在文中为大家整理出来了,并进行了举例说明,希望通过本文能给你带来帮助。
个税速算扣除数应该怎么算?
速算扣除数是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故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简称速算扣除数。
对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税的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还是用个例子来说明:
某人工资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200元,则税款计算方法为:1500*3%+700*10%=115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也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对应的税率来速算,但要扣除一个速算扣除数,否则会多计算税款。
上述工资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200元,2200元对应的税率是10%,则税款速算方法为:2200*10%-105=115元。
这里的105就是速算扣除数,因为2200元中,有1500元多计算了7%的税款,需要减去。其他税率所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分别是:20%:555,25%:1005,30%:2755,35%:5505,45%:13505。
个税在不允许用速算扣除数的方式下应当怎么算?
假设某人月工资薪金总额为15255是扣除三险一金后的数,分段计算。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15255-3500=11755元
1500*3%+(4500-1500)*10%+(9000-4500)*20%+(11755-9000)*25%
=45+300+900+688.75
=1933.75元
个人所得税的节税方法大全,还不赶紧收藏! 流量视频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个人所得税正逐步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而对于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如何在不违反税法的原则下,利用现有的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筹划,达到节税的目的,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今天美誉小编就给大家说一下节税的办法,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
一、工资奖金的节税
某公司有员工50人,人均月工资1200元。2006年由于新产品的上市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公司领导决定给员工一年的奖励,奖励额为全年人均24000元。奖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增加效益工资,每月2000元,一种是发放奖金,或按季度发放,或全年一次性发放。问:采取哪种方式可节税。
第一种:增加效益工资。全年缴税额为:
[(1200+2000-1600)×10%-25 ] ×12×50=81000元
全年应缴个人所得税81000元。
第二种:发放奖金。
①按季发放。
3、6、9、12月每个月奖金为6000元,加上当月工资,该月月收入为7200元,而其余各月的收入仍为1200元。由于1200元没达到扣除限额1600元,不缴税。
[(1200+6000-1600)×20%-375] ×4×50=149000元
全年应缴纳个人年得税14900元。
②全年一次性发放。
该企业应缴个人所得税为:
(24000+1200-1600)÷12=1967元,适用税率为10%,
(24000×10%-25)×50=118750元
由此可见只有将奖金纳入工资是最节税的。美誉小编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企业工资每月变化大的话,可以适当调整每个月的工资,使其趋于平均水平,达到降低税额的目的。
二、工资与劳务报酬关系的节税
王先生2006年1月份从单位获得工资类收入1000元,由于单位工资太低,王先生同月在A企业找了一份兼职工作,收入为每月1700元。如果叶先生与A企业没有固定的雇佣关系,则按照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分开计算征收。对于王先生工资、薪金所得没有超过基本扣除限额1600元不用纳税,而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为(1700-800)元×20%=180元,因而王先生1月份应纳税额为180元。如果王先生与A企业有固定的雇佣关系,则由A企业支付的1700元,作为工资薪金收入应和单位支付的工资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1700+1000-1600)元×10%-25元=85元。在该案例中,如果王先生与A企业建立固定的雇佣关系,则每月可以节税95元(180元-85元)。
在有些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转化为劳务报酬所得更有利于节省税收。
例如,王先生系一有名主治医师,每月工资为6000元,与另一医院合作,每月到该医院指导3次,该医院每月支付工资3000元。如果王先生和该医院存在稳定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则应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税,其每月应纳税额为(6000+3000-1600)×20%-375=1105元,如果王先生和该医院不存在稳定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则该项所得应按劳务报酬所得缴税,其每月应纳税额为:[(6000-1600)×15%-125]+(3000-800)×20%=975元。因此,如果王先生不存在稳定的雇佣关系,则他每月可以节省税收130元(1105-975)。
由此可见,如果收入额较高的,使用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分开节税,而收入额小的,两者合并节税。在一般的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分开有利于节省税款。
三、分次领取劳务报酬可节税
王某是搞装饰设计的,7月~9月取得一项设计,劳务收入为60000元,支付交通、食宿等费用9000元。有以下纳税方式:
1、一次性申报纳税
王某9月底将6000元收入一次领取。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按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如果一次收入超过20000元,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加征5成的应纳税额。则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0×(1-20%)×30%-2000(速算扣除数)=12400元。净收益38600元=60000-12400-9000。
2、分次申报纳税
上例中,王某可以同支付报酬方约定,60000元收入分三次领取,每月领取一次,每次20000元,则方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9600元=20000×(1-20%)×20%×3,净收益41400元=60000-9600-9000。
3、由业主提供相关费用,降低应纳税所得
采取由业主提供一定服务费用开支等方式,虽然减少了纳税人的收入,同时也减少了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比如,由业主向纳税人提供伙食、交通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来抵顶一部分劳务报酬。对业主来说,开支并没有增多,利益无损;对纳税人来说,这些伙食、交通等开支是纳税人的日常开支,若由纳税人用收入购买往往不能在缴纳所得税时扣除。
四、转让资产的节税
某人是一名医学博士,根据自己所学发明了一种技术,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权属个人所有。该专利公布后,引起了很多药厂都要求该人转让该专利使用权,有一家提出的转让价格为500万元。而另一效益很好的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则提出可以让他持有该公司相同价款的股权,并让他在公司中担任副总经理,主管药品的研制、开发工作。
面对两种选择,该如何决断?选择直接转让专利获取现金,则可取得收入500万元,但同时应承担以下税负:
1、营业税
所缴税额为:500×5.5%=27.5(万元)。因此,缴纳完税后,该人实际所得为472.5万元。
2、个人所得税
缴税额为472.5×(1-20%)×20%=75.6(万元),缴纳个人所得税后他实际所得为396.9万元。
两税合计,该人缴纳了103.1万元的税,实际取得的收入为396.9万元。
按照相关规定,不征收营业税。他每年可从公司税后利润中分得500万元股权所对应的利润,这部分收益作为拥有股权取得的股息、红利,应按20%的比例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公司将来上市的话,他所持股票极有可能升值,所持股票也较容易出手套现。
通过对比可知第一种方案,风险低,但是缴税太多,收入太固定,相反第二种方案,缴税少,但是风险大。
五、个人投资的节税
1、投资成立个体工商户的税负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某个体工商户年营业收入54万元,营业成本42万元,其他可扣除费用、流转税金2万元,其年应纳税额为:(540000-420000-20000)×35%-6750(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28250元,税后收入为:100000-28250=71750元。个体工商户的实际税负为:28250÷(540000-420000-20000)×100%=28.25%。
2、投资成立个人独资企业的税负
根据税收政策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所承担的税负依年应纳税所得额及适用税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年应纳税所得额为6万元,适用税率为35%,应纳个人所得税60000×35%-6750(速算扣除数)=14250元,实际税负为14250÷60000×100%=23.75%。
如果适当进行筹划,就能起到很好的节税效果。
例如:王某开设了一个经营水暖器材的公司,由其妻负责经营管理。王某也经常承接一些安装维修工程。每年销售水暖器材的收入为4万元,安装维修收入为2万元。
全年应纳所得税为60000×35%-6750(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14250元。现在王某和妻子决定成立两个个人独资企业,王某的企业专门承接安装维修工程,王妻的公司只销售水暖器材。在这种情况下,假定收入同上,王某和妻子每年应纳的所得税分别为20000×20%-1250(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2750元和40000×30%-4250=7750元,两人合计纳税2750+7750=10500元,每年节税14250-10500=3750元。实际税负由23.75%下降到17.5%(10500÷60000×100%),税负下降了6.25个百分点。
3、投资成立合伙企业的税负
税收政策规定:合伙企业每个合伙人仅就其获得的收益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如:某合伙企业有5个合伙人,各合伙人的出资比例均为20%。本年度的生产经营所得为30万元,由各合伙人按出资比例均分。这样每个合伙人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300000×20%×35%-6750(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14250元,税后收入为60000-14250=45750元。合伙企业每个合伙人的实际税负为23.75%(14250÷60000×100%)。
4、投资成立私营企业的税负
目前设立私营企业的主要方式是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企业法人,既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又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在上述几种投资方式中,一般来讲,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税负是一样的,私营企业的税负最重。但是私营企业的风险也是最小的,大家可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最优投资方案。
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找美誉小编,小编帮你解答。
个税速算扣除数应该怎么算? 互联网视频课程
导读:关于个税速算扣除数应该怎么算的问题,速算扣除数是用来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的计算公式金老师已在文中为大家整理出来了,并进行了举例说明,希望通过本文能给你带来帮助。
个税速算扣除数应该怎么算?
速算扣除数是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故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简称速算扣除数。
对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税的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还是用个例子来说明:
某人工资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200元,则税款计算方法为:1500*3%+700*10%=115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也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对应的税率来速算,但要扣除一个速算扣除数,否则会多计算税款。
上述工资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200元,2200元对应的税率是10%,则税款速算方法为:2200*10%-105=115元。
这里的105就是速算扣除数,因为2200元中,有1500元多计算了7%的税款,需要减去。其他税率所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分别是:20%:555,25%:1005,30%:2755,35%:5505,45%:13505。
个税在不允许用速算扣除数的方式下应当怎么算?
假设某人月工资薪金总额为15255是扣除三险一金后的数,分段计算。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15255-3500=11755元
1500*3%+(4500-1500)*10%+(9000-4500)*20%+(11755-9000)*25%
=45+300+900+688.75
=1933.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