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化工厂设备
智能工厂、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三个概念,你了解吗? 数字化视频课程
智能工厂作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实践模式,已经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到底什么是智能工厂?智能工厂的核心架构是怎样的?能为企业的转型提供哪些支撑?这都是企业比较关心的话题。
不可忽视的是,往往很多企业在提及智能工厂、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这些概念时,容易将这些概念混为一谈,它们之间到底是否可以互相替换,这些概念之间是否存在区别?
数字化工厂(DF)是由数字化模型、方法和工具构成的综合网络,包含仿真和3D/虚拟现实可视化,通过连续的没有中断的数据管理集成在一起。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它的出现给基础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作为沟通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
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
然而,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基础上的升级版,但是与智能制造还有很大差距。
智能制造系统不只是“人工智能系统,而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混合智能。系统可独立承担分析、判断、决策等任务,突出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在智能机器配合下,更好发挥人的潜能。机器智能和人的智能真正地集成在一起,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本质是人机一体化。
国内很多企业都在追捧智能制造,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部分使用应用软件的阶段,少数企业也只是实现了信息集成,也就是可以达到数字化工厂的水平;极少数企业,能够实现人机的有效交互,也就是达到智能工厂的水平。
39项化工厂常见设备的布置要求(中) 公司视频课程
14泵布置有何具体要求?
(1)成排布置的泵应按防火要求、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分组布置;泵露天、半露天布置时;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宜集中布置;与操作温度低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之间应有不小于4.5m的防火间距;与液体烃泵之间应有不小于7.5m的防火间距;
(2)泵成排布置时,宜将泵端出。人口中心线对齐,或将泵端基础边线对齐;
(3)泵双排布置时,宜将两排泵的动力端相对,在中间留出检修通道;
(4)泵布置在主管廊下方或外侧时,泵区通道的最小净宽为2m,最小净高为3m,泵端前面操作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5)泵布置在管廊下方或外侧时,不论是单排或双排,泵和驱动机的中心线宜与管廊走向垂直;
(6)泵布置在室内时,两排泵净距不应小于2m。泵端或泵侧与墙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操作、检修要求且不宜小于lm;
(7)除安装在联合基础上的小型泵外,两台泵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7m;
(8)泵的基础面宜高出地面200mm。最小不得小于100mm;在泵吸入口前安装过滤器时,泵基础高度应考虑过滤器能方便清洗和拆装;
(9)立式泵布置在主管廊下方或构架下方时,其上方应留出泵体安装和检修所需的空间;
(10)输送极度危害物质(如丙烯?氢氰酸等)的泵房与其他泵房应分隔设置;
(11)消防水泵房应设双动力源;
(12)公用备用泵宜布置在相应泵的中间位置;
(13)泵的布置应考虑管道柔性设计要求。
压缩机
15压缩机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1)压缩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
(2)压缩机宜布置在被抽吸的设备附近,其附属设备宜靠近机组布置;
(3)可燃气体压缩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与明火设备、非防爆的电气设备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 zha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28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的规定;
宜露天布置或半敞开布置。在寒冷或多风沙地区可布置在厂房内;
单机驱动功率等于或大于150kw的甲类气体压缩机厂房,不宜与其他甲、乙、丙类房间共用一幢建筑物;压缩机的上方,不得布置甲、乙、丙类液体设备,但自用的高位润滑油箱不受此限。
(4)单层布置的压缩机,当基础较高时,宜按需要设置操作平台;当附属设备较多时,宜两层布置。
16压缩机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什么要求?
压缩机的安装高度,应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进出口都在底部的压缩机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l)进出口连接管道与地面的净空要求 ;
(2)进出口连接管道与管廊上管道的连接高度要求;
(3)吸入管道上过滤器的安装高度与尺寸的要求;
(4)为了减少振动应降低往复式压缩机的安装高度。
17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的布置应符合哪些防火规定?
(1)控制室、变配电室宜设在建筑物的底层,若生产需要或受其他条件限制时,可将控制室、变配电室布置在第二层或更高层;
(2)在可能散发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的装置内,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的室内地面,应至少比室外地坪高0.6m;
(3)控制室朝向具有火灾危险性的设备侧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非燃烧材料实体墙;
(4)控制室或化验室的室内,不得安装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在线分析一次仪表。当上述仪表安装在控制室、化验室的相邻房间时,中间隔墙应为防火墙。
18生产装置的通道设置应符合哪些要求?装置内通道的最小宽度和最小净高是多少?
进行设备布置时,应根据施工、维护、操作和消防的需要,综合考虑设置必要的通道和场地。在装置内部,应用道路将装置分隔成占地面积不大于10000m2的设备、建筑物区。当合成纤维装置的酯化聚合、抽丝与后加工厂房的占地面积大于 10000m2时,应在其两侧设置通道。装置内主要车行通道,应与工厂道路衔接。
(l)装置消防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当装置宽度大于60m时,应在装置内设贯通式消防通道;
· 装置宽度小于或等于60m、且装置外两侧有消防通道时,可不设贯通式消防通道。装置内的不贯通式道路应设有回车场地。
· 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道路路肩上管架与路面边缘净距不应小于lm,路面内线转弯半径不宜小于7m,路面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m。
(2)检修通道应满足机动检修用机具对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和承受荷载的要求、并能通向设备检修的吊装孔。
(3)装置内主要车行通道、消防通道、检修通道应合并设置。
(4)操作通道,应根据生产操作、巡回检查、小型维修等的频繁程度和操作点的分布决定。
管道
19沿塔管道布置设计时应如何考虑?
(1)应满足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布置应从塔顶部到塔底部自上而下进行规划,并且应首先考虑塔顶管道和大直径的管道的位置和自流管道的走向,再布置压力管道和一般管道,最后考虑塔底管道和小直径管道;
(3)应考虑方便操作、维修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4)每一条管道按照它的起止点都应尽可能短,但必须满足管道柔性的要求;
(5)每一条管道应尽量沿塔体布置,并且注意有一个“好的外观”:
· 有两种情况可考虑:一是每一条管道分别布置;二是按管道成组布置(这种方式加管道的集中荷载较大时,应取得设备设计人员的同意);
在管道侧沿塔外壁呈同心圆布置,或沿塔外壁呈切线布置。
20塔顶管道设计的要点是什么?
(1)塔顶管道一般有塔顶油气、放空和安全阀出口管道。塔顶放空管道一般安装在塔顶油气管道最高处的水平管段的顶部,并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
(2)塔顶油气管道内的介质一般为气相,管径较大,管道尽可能短,要“步步低”,不宜出现袋形管,且具有一定的柔性;
(3)每一根沿塔管道,需在上部设承重支架,并在适当位置设导向支架,以免管嘴受力过大;
(4)分馏塔顶油气管道一般不隔热,只防烫;如该管道至多台冷换设备,为避免偏流, 应对称布置;
(5)塔顶为两级冷凝时,其管道布置应使冷凝液逐级自流,油气总管与冷凝路入口支管应对称布置,使流量均匀;
(6)当塔顶压力用热旁路控制时,热套路管应保温,尽最短,其调节阀应安装在回流罐”上部,且管道不得出现“袋形”,以避免积液;
(7)减压塔顶油气管道与塔开口直接焊接而不采用法兰连接,以减少泄漏。
21塔体侧面管道设计有何具体要求?
(l)塔体侧面管道一般有回流、进料、侧线抽出、汽提蒸汽、重沸器入口和返回管道等,为使阀门关闭后无积液,上述管道上的阀门宜直接与塔体管口直接相接,进(出)料管道在同一角度有两个以上的进(出)料开口时,管道应考虑一定的柔性;
(2)分馏塔侧线到汽提塔的管道上如有调节阀其安装位置应靠近汽提塔.以保证调节同前有一段液住.其液柱的高度应满足工艺的要求。
22塔底管道设计有何特点?
(1)塔底的操作温度一般较高,因此在布置塔底管道时,其柔性应满足有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尤其是塔底抽出管道和泵相连时,管道应短且少拐弯,又需有足够的柔性以减少泵嘴受力。
塔底抽出线应引至塔裙或底座外,塔裙内严禁设置法兰成仪表接头等管件。塔底到塔底泵的抽出管道在水平管段上不得有“袋形”,应是“步步低”,以免塔底泵产生汽蚀现象,抽出管上的隔断阀应尽最靠近塔体,并便于操作。
(2)除非是辅助重沸器,或者是两个以上并联的重沸器同时操作,而且要求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其热负荷,塔底到重沸器的管道一般不宜设阀门。
塔底釜式重佛器带有离心泵时,重沸器的标高应满足离心泵所需要的有效汽蚀余量,同时使塔底液面与重沸器液面的高差所形成的静压头足以克服降液管、重沸器和升气管的压力损失。因此,管道的布置应在满足柔性要求的同时,管道应短,弯头应少。
23塔上人孔的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1)塔的人孔应设在塔的操作区内,进、出塔比较方便、安全、合理的地方,并宜设在同一方位上。
(2)设置人孔的部位必须注意塔的内部构件,一般应设在塔板上方的鼓泡区,不得设在塔的降液管或受液槽区域内;
(3)塔体上的人孔(或手孔),一般每3-8层塔板布置一个;
(4)人孔中心距平台面的高度一般为600mm至1000mm之间,最适宜高度为750mm;
(5)一座塔上的人孔宜布置在同一垂直线上,使其整齐美观。
24塔的管口方位有何要求?
(1)塔的管口方位应满足塔内件工作原理及结构的要求,设计时应注意设备内件整体结构与管口的相对方位;塔顶气相开口布置在塔顶头盖中部;塔的回流开口,一般布置在塔板上方的管道侧;气相进料开口在塔板上方,与降液管平行;气液混相进料开口在塔板上方,并设分配管;汽提蒸汽开口在汽提塔板下方,并加气体分配管。
侧线产品抽出口在降液管下方的公弧范围内,宜设抽出斗,对于中间降液管的双溢流塔板,其抽出口可布置在该处任意角度,设抽出斗;塔底抽出口设在塔底头盖的中部,并设防涡流板,抽出口应延伸到塔的裙座外。
(2)对于有塔板的塔,人孔宜布置在与塔板溢流堰平行的塔直径上,条件不允许时可以不平行,但人孔与溢流堰在水平方向的净距应不大于50mm。
(3)人孔吊装的方位,与梯子的设置应统一布置,在事故时,人盖顺利关闭的方向与人疏散的方向应一致。
(4)液位计接口可通过根部阀与液位计直接连接,也可通过根部阀与液位计连通管相接。不得把液位计接口布置在进料口的对面60°角的范围内,除非进料口有内挡板保护。与塔直连的外浮筒式液位控制接管应加挡板。液位计、液位控制浮筒、报警等装置常位于塔平台内或局部平台端部,以便于维修。
(5)压力计接口应布置在塔的气相区内,使压力计读数不受液位压头的影响。
(6)取样口和测温口的布置,气相取样口和测温口应避开塔板降液槽的气相区,液相取样口和测温口应设在降液管区域的塔板持液层内;对于易结晶的液相取样管应被向塔板。
(7)塔顶部吊柱的定位应使旋转时可达到平台外起吊点上方,以及平台所有人孔的位置。
25设备管口方位图除表示管口外,还表示什么方位?
除表示工艺及公用介质管口外,还应该表示:
(1)仪表接管的方位,包括温度、压力、液位;
(2)人孔、手孔和吊柱的方位,裙座排气孔的方位;
(3)设备地脚螺栓孔的方位或支耳的方位;
(4)吊耳、接地板和铭牌的方位;
(5)内部爬梯、裙座底部加强支撑的方位。
26如何确定卧式容器支座的固定侧?
从该容器所需连接的管道中找出对柔性计算最重要的(难度或要求最高的)一根管道,例如补偿量大,管径大的管道,作为决定支座型式的依据。固定侧支座位置应有利于该管道的柔性计算。
化工厂噪声治理措施讲述,分分钟解决噪声超标问题 推广视频课程
前言:化工厂噪声污染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厂内噪声源多且分散影响甚广,设备不停止运转噪声则不间断,如不进行合理的化工厂噪声治理,工人及周围居民将会持续性的受到高噪声影响,长此以往将会出现听觉敏感性下降甚至心血管、神经性等疾病。
一、化工厂噪声污染设备
1)空气动力性噪声:压缩空气、高压蒸汽放空、加热炉等;
2)电磁噪声:变压器、电解槽等;
3)机械性噪声:球磨机、破碎机、空气锤、原油泵、旋转窑等;
化工厂高噪声设备二、化工厂噪声治理方式简述
化工厂进行噪声治理前,需对实地进行勘测后定制噪声治理方案。
针对空气动力性噪声设备,可对其安装消声装置,削减噪声传播。其他高噪声设备可根据实地情况安装隔声罩,阻隔噪声向外传播。另外可对车间顶部及墙面安装吸声材料,减少混响降低噪声,并将门窗更换成隔音门窗减小噪声对外界的影响。
三、化工厂噪声治理注意事项
1)消声设备:噪声值呈中高频宽带特性时,可选阻尼性型消声器;噪声值呈低中频脉动特性时,可选扩展室型消声器;噪声值呈低中频特性时,可选共振性消声器。
2)隔声罩:隔声罩的设计不仅要实现降噪效果,还需考虑设备本身需求,如通风散热需求,照明需求等,另外还需考虑工人的日常巡查及设备后期维护等。
3)吸声装置:吸声装置的材料选定、吸声体的类型、结构、数量及安装方式需根据现场情况及吸声降噪量确定。
噪声治理措施四、化工厂噪声治理目标
化工厂噪声治理后噪声值不可超过《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规定的Ⅱ类标准夜间噪声值45dB。
39项化工厂常见设备的布置要求(上) 推广视频课程
01塔的布置方式有哪几种?具体要求为?
(1)单排布置,一般情况下较多采用单排布置,管廊的一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塔或立式容器时,一般中心线对齐,如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塔设置联台平台时,宜中心线对齐或切线对齐;
(2)多排布置,对于直径较小本体较高的塔,可以双排布置或成三角形布置,这样,可以利用平台将塔联系在一起,提高其稳定性。但对平台生根构件应采用可以滑动的导向节点,以适应不同操作温度的热胀影响;
(3)构架式布置,对直径DN≤1000mm的塔还可以布置在构架内或构架的一侧。对用构架提高其稳定性和设置平台、梯子。对于布置在构架上的分段塔,当无法使用机动吊装机具时,应在构架上设置检修吊装设施。
02塔与其关联的设备的布置有什么要求?
塔与其关联设备如进料加热器、非明火加热的重沸器、塔顶冷凝冷却器、回流罐、塔底抽出泵等,宜按工艺流程顺序靠近布置,必要时可形成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设在一个区内,这样便于操作管理。
塔器
03沿管廊布置的塔和立式管器与管廊的间距如何确定?
(1)在塔与管廊之间布置泵时,应按泵的操作、维修和配管要求确定;
(2)塔与管廊之间不布置泵时,塔外壁与管架立柱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m。
04塔与塔之间或塔与其他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如何确定?
塔与塔之间或塔与其他相邻设备之间的距离,除应满足管道、平台、仪表和小型设备等布置和安装的要求外,尚应满足操作、维修通道和基础布置的需耍。两塔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2.5m。
05塔和立式容器的安装高度应符合哪些要求?
(1)当利用内压或流体重力将物料送往其他设备或管道时,应由其内压和被送往设备或管道的压力和高度确定;
(2)当用泵抽戏时,应由泵的汽蚀余量和吸入管道的压力降确定设备的安装高度;
(3)带有非明火加热重佛器的塔,其安装高度,应按工艺要求的塔和重沸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操作要求确定;
(4)应满足塔底管道安装和操作所需要的最小净空,且塔的基础面高出地面不应小于200mm。
换热器
06换热设备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1)与分馏塔关联的管壳式换热设备,如塔底重沸器,塔顶冷凝冷却器等。宜接工艺流程顺序布置在分馏塔的附近;
(2)两种物料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宜布置在两种物料进出口相连的管道最近的位置;
(3)一种物料与几种不同物料进行换热的管壳式换热器,应成组布置;
(4)用水或冷剂冷却几组不同物料的冷却器,宜成组布置;
(5)成组布置的换热设备,宜取支座基础中心线对齐,当支座间距不相同时,宜取一端支座基础中心线对齐。为了管道连接方便,地面上布置的换热器也可采用管程进出口管嘴中心线对齐;
(6)换热设备应尽可能布置在地面上,但是换热设备数量较多可布置在构架上:
l)浮头式换热器在地面上布置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浮头和管箱的两侧应有宽度不小于0.6m的空地,浮头端前方宜有宽度不小于1.2m的空地;
管箱前方从管箱端算起应留有比管束长度至少长1.5m的空地。
2) 浮头式换热器在构架上布置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浮头端前方平台净空不宜小于0.8m;
管箱端前方平台净空不宜小于1mn,平台采用可拆卸式栏杆,并应考虑管束抽出区所需的空间;
构架高度应能满足换热器的管箱和浮头的头盖吊装需要。
(7) 为了节约占地或工艺操作方便可以将两台换热设备重叠在一起布置。但对于两相流介质或壳体直径大于或等于1.2m的换热器不宜重叠布置;
(8)换热器之间、换热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7m;
(9) 重质油品或污染环境的物料的换热设备不宜布置在构架上;
(10)操作温度高于物料自燃点的换热器的上方,如无楼板或平台隔开,不应布置其他设备。
重沸器
07重沸器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l)明火加热的重沸器与塔的间距,应按防火规范中加热炉与塔的间距要求布置;
(2)用蒸汽或热载体加热的卧式重沸器应靠近塔布置,并与塔维持一定高差(由工艺设计确定),二者之间的距离应满足管道布置要求,重沸器抽管束的一端应有检修场地和通道;
(3)立式重沸器宜用塔作支撑布置在塔侧,并与塔维持一定高差(由工艺设计确定)。其上方应留有足够的检修空间;
(4)一座塔需要多台并联的立式重沸器时,重沸器的位置和安装高度,除保证工艺要求外,尚应满足进出口集合管的布置要求并便于操作和检修。
空冷器
08空冷器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l)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宜布置在装置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空冷器应布置在主管廊的上方、构架的顶层或塔顶;
(3)空冷器不应布置在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物料自燃点和输送、储存液化烃设备的上方;否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的隔板隔离保护;
(4)多组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应布置形式一致,宜采用成列式布置;应避免一部分成列式布置而另一部分成排布置;
(5)斜顶式空冷器不宜把通风面对着夏季的主导风向。斜顶式空冷器宜成列布置,如成排布置时,两排中间应有不小于3m的空间;
(6)并排布置的两台增湿空冷器或干湿联合空冷器的构架立柱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7)空冷器管束两端管箱和传动机械处应设置平台;
(8)布置空冷器的构架或主管廊的一侧地面上应留有必要的检修场地和通道。
09空冷器的布置如何避免自身的或相互间的热风循环?
(1)同类型空冷器布置在同一高度;
(2)相邻空冷器靠紧布置;
(3)成组的干式鼓风式空冷器与引风式空冷器分开布置,引风式空冷器应布置在鼓风式空冷器的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应将鼓风式空冷器管束提高。
加热炉
10加热炉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1)明火加热炉宜集中布置在装置的边缘井靠近消防通道,且应于可燃气体、液化烃、甲B 类液体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加热炉与其他明火设备应布置在一起;
(3)几座加热炉可按炉子中心线对齐成排布置。两座加热炉净距不宜小于3m;
(4)当采用机动维修机具吊装加热炉炉管时,应有机动维修机具通行的通道和检修场地。对于带有水平炉管的加热炉,在抽出炉管的一侧,检修场地的长度不应小于炉管长度加2m;
(5)加热炉外壁与检修道路边缘的间距不应小于3m;
(6)对于设有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炉,汽包宜设在加热炉顶部或邻近的构架上;
(7)加热炉与其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燃料气加热器的间距,不应小于6m;
(8)当加热炉有空气预热器、鼓风机、引风机等辅助设备时,辅助设备的布置应不妨碍其本身和加热炉的检修;
(9)加热炉与露天布置的液化烃设备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2.5m,当设备之间设置非燃烧材料的实体墙时,其间距可减少,但不得小于15m。实体墙的高度不宜小于3m,距加热炉不宜大于5m,并应能防止可燃气体窜入炉体;
(10)当液化烃设备的厂房或甲类气体压缩机房朝向加热炉一面为封闭墙时,加热炉与厂房的间距可减少,但不得小于15m。
11立式容器布置的方式有哪些要求?
立式容器的外形与塔类似,只是内部结构没有塔的内部结构复杂,立式容器的布置方式和安装高度等可参考塔的布置要求,另外尚应考虑以下要求:
(1)为了操作方便,立式容器可以安装在地面、楼板或平台上,也可以穿越楼板或平台,用支耳支撑在楼板或平台上;
(2)立式容器穿越楼板或平台安装时,应尽可能避免容器上的液面指示、控制仪表也穿越楼板或平台;
(3)立式容器为了防止粘稠物料的凝固或固体物料的沉降,其内部带有大负荷的搅拌器时,为了避免振动影响,应尽可能从地面设置支承结构;
(4)对于顶部开口的立式容器,需要人工加料时,加料点的高度不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m,,如高出 lm时,应考虑设加料平台或台阶。
12卧式容器的布置和安装高度有哪些要求?
(l)卧式容器宜成组布置。成组布置卧式容器宜按支座基础中心线对齐或按封头切线对齐。卧式容器之间的净空可按0.7m考虑。
(2)在工艺设计中确定卧式容器尺寸时,尽可能选用相同长度不同直径的容器,以利于设备布置。
(3)确定卧式容器的安装高度时,除应满足物料重力流或泵吸入高度等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容器下有集液包时,应有集液包的操作和检测仪表所需的足够空间;
容器下方需设操作通道时,容器底部配管与地面净空不应小于2.2m;
不同直径的卧式容器成组布置在地面或同一层楼板或平台上时,直径较小的卧式容器中心线标高可适当提高,使与直径较大的卧式容器筒体项面标高一致,以便于设置联合平台。
(4)卧式容器在地坑内布置时,应妥善处理坑内的积水和有毒、可燃易爆介质的积聚。坑内尺寸应满足容器的操作和检修要求。对多雨地区可考虑在地坑上部设置雨棚。
(5)卧式容器的平台的设置要考虑人孔和液面计等操作。顶部平台标高宜比顶部管嘴法兰面低 150mm 。当液面计上部接口高度距地面或操作平台超过3m时,液面计应装在直梯附近。对于集中布置的卧式容器可设联合平台。
13泵的布置方式有哪几种?
泵的布置方式有三种:露天布置、半露天布置和室内布置:
(1)露天布置露天布置的泵,通常集中布置在管廊的下方惑侧面,也可分散布置在被抽吸设备的附近。其优点是通风良好,操作和检修方便;
(2)半露天布置半露天布置的泵适用于多雨地区,一般在管廊下方布置泵,在上方管道上部设雨棚。或将泵布置在构架的下层地面上,以构架平台作为雨棚。这些泵可根据与泵有关设计布置要求,将泵布置成单排、双排或多排;
(3)室内布置在寒冷或多风沙地区可将泵布置在室内。如果工艺过程要求设备布置在室内时,其所属的泵也应在室内布置。
环保严查,是只堵不疏还是势在必行,工业园区内几千家化工厂关停 企业视频课程
这段时间,环保严查突然上升到新的高度,随着央视对一些大企业和工业园区的曝光,原来排污如此厉害。全国范围内,这样的企业很多,表面环保设备齐全,夜里偷排偷放严重。全国上下针对化工园区企业大整顿,一时间,几千家化工厂全部关停整顿。有些化工园区整治不力,直接取缔。
在关闭工业园区的同时,一些正规企业也受到了关停。环保重要,民生更重要。哮喘虽然是病,但是掐着脖子不让喘气就算是治病了吗?工厂关闭,那么多人失业,吃什么,喝什么呢,良田都种树了,老百姓没经济收入,吃什么呢?真的不知道雾霾的来源吗?真的把几个钢铁厂关了,不知会把民生影响到什么地步。但这种只抓小鱼小虾的地方执法,何时才会有蓝天白云的那一天!
大企业还好,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心力憔悴!实体企业的老板们有一天撑不住了,没有资金,没有资源,能做些什么呢?或许是金融,或许是培训,又或许是商贸……真的想找个专家您给我们算算,实体给大家带来的阴影面积到底有多大?心寒的政策和行为,让我们这些对着自主研发高科技,高智能的憧憬人的心寒了!因为我们没有饭吃如何去迎接新的挑战,如何去努力谋划,如何奋力奔向美好的未来!
我们支持环保,反对乱关停,我就是个农村小老百姓。但是我知道这样查封的,是只堵不疏还是势在必行?
这样治理治标不治本,治理环保没有错,应该拿出一套方案来。比如说当地部门统计一下当地有多少有知制得企业,报给上级领导,上级领导报给环保中局,环保中局再给企业出资建立一套合格的环保设备,企业可以干了,环保局在一年收取相应的费用,不就解决了吗,也达到了环保标准,企业也可以运行了,工人可以挣钱了,这不都解决了吗。跟修高速公路一样,先投资后回报。
环保该治理,但不是这种治理法,应该有一个确实可行的方案,不是来不来就关停这些有没有污染的各大小企业,难道这样就能治理好了,就没污染了吗?那么春节十多天少说有百分之九十的企业都放假了空气好多少啊?再说要治理环境先要让老百姓有饭吃吧,治理环境政府应该是帮助各企业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关停查封。这是对百姓不负责任的做法。
环保,大家都支持,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无论什么企业,只要是污染环境的,都得停产!这是关系到同围人民心身健康的大问题!
环保严查,是只堵不疏还是势在必行,工业园区内几千家化工厂关停 流量视频课程
这段时间,环保严查突然上升到新的高度,随着央视对一些大企业和工业园区的曝光,原来排污如此厉害。全国范围内,这样的企业很多,表面环保设备齐全,夜里偷排偷放严重。全国上下针对化工园区企业大整顿,一时间,几千家化工厂全部关停整顿。有些化工园区整治不力,直接取缔。
在关闭工业园区的同时,一些正规企业也受到了关停。环保重要,民生更重要。哮喘虽然是病,但是掐着脖子不让喘气就算是治病了吗?工厂关闭,那么多人失业,吃什么,喝什么呢,良田都种树了,老百姓没经济收入,吃什么呢?真的不知道雾霾的来源吗?真的把几个钢铁厂关了,不知会把民生影响到什么地步。但这种只抓小鱼小虾的地方执法,何时才会有蓝天白云的那一天!
大企业还好,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心力憔悴!实体企业的老板们有一天撑不住了,没有资金,没有资源,能做些什么呢?或许是金融,或许是培训,又或许是商贸……真的想找个专家您给我们算算,实体给大家带来的阴影面积到底有多大?心寒的政策和行为,让我们这些对着自主研发高科技,高智能的憧憬人的心寒了!因为我们没有饭吃如何去迎接新的挑战,如何去努力谋划,如何奋力奔向美好的未来!
我们支持环保,反对乱关停,我就是个农村小老百姓。但是我知道这样查封的,是只堵不疏还是势在必行?
这样治理治标不治本,治理环保没有错,应该拿出一套方案来。比如说当地部门统计一下当地有多少有知制得企业,报给上级领导,上级领导报给环保中局,环保中局再给企业出资建立一套合格的环保设备,企业可以干了,环保局在一年收取相应的费用,不就解决了吗,也达到了环保标准,企业也可以运行了,工人可以挣钱了,这不都解决了吗。跟修高速公路一样,先投资后回报。
环保该治理,但不是这种治理法,应该有一个确实可行的方案,不是来不来就关停这些有没有污染的各大小企业,难道这样就能治理好了,就没污染了吗?那么春节十多天少说有百分之九十的企业都放假了空气好多少啊?再说要治理环境先要让老百姓有饭吃吧,治理环境政府应该是帮助各企业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关停查封。这是对百姓不负责任的做法。
环保,大家都支持,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无论什么企业,只要是污染环境的,都得停产!这是关系到同围人民心身健康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