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趋势价格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趋势价格

新玉米收获,今年的玉米价格趋势如何,能涨到多少? 互联网视频课程

img

愉快的

关注

对于今年的玉米行情小韩简单做一下回顾,春节过后玉米行情瞬间被点燃,从八毛每斤的样子直线上涨,截止四月中旬部分地区的玉米价位就突破或者接近1元每斤,涨幅高达20%,可以说这样的涨幅也就在玉米新旧切换之际能够出现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接着四月份临储大批量的的临储投放开启,每周八百万吨的戏码上演,导致玉米价位一泻千里,随着拍卖的持续进行,玉米价位也就基本上稳定在了每斤八毛的样子。

行情也就是在八月九月份开始逐步有了点起色,由于市场玉米农户手中储存的新玉米销售殆尽,使得市场优质玉米稀缺,价位得到有效提升。然而从近期旱情看,似乎有回落迹象,主要是南北玉米都开始逐步上市,并且新玉米对市场形成有效补给。

而今看不同地区的玉米价位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河南周口地区的玉米15水,价位在0.79元每斤,然而相同的玉米在山东基本上可以卖到0.88元每斤。当然了这一点同山东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集中也有较大关系。

2018年满打满算也就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对于接下来几个月的玉米行情科学兴农还是比较看好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今年玉米减产!

今年的自然灾害导致我国东北、黄淮海地区的玉米单产都有所下降,甚至有农民朋友给本人留言表示减产幅度高达百分之三四十。当然减产导致今年玉米市场供给趋紧,对于接下来玉米行情以有效支撑。

当然对于玉米需求的拉动不单单是减产一个因素,此外玉米深加工业的产能得到有效扩充,玉米今年的玉米深加工量提升2000万吨的样子,而且今年我国饲料养殖业复苏,养殖产能有所扩张,都大大的拉动了玉米的需求。据相关媒体预计今年的玉米净增量将首次为负增长。

综上来说,小韩认为接下来玉米行情整体看涨,不过这里也要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许多人表示今年玉米价位会会达到1.2,1.3元每斤,对此科学兴农不得不说一句,我国的粮价可以说从来就没有这么大的涨幅,大家可以看一下,从目前的价位达到如上价位还有40%的幅度,你觉得可能吗?而且看看临储方面,每周800万吨的市场投放以及临储方面强力去库存节奏,你还会这么认为吗?

2018年中国稻米价格走势及行业发展趋势 营销视频课程

img

Lamaara

关注

一、稻谷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2017年我国稻谷产量再创历史新纪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达到3017.6万hm2,与上年基本持平;单产为6911kg/hm2,较上年增加50kg/hm2,同比增幅为0.72%;总产量增至20856万t,较上年增加148万t,增幅为0.72%。

1、2017年国家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且早稻种植比较效益低,湖南等部分地区水田休耕轮作面积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46.3万hm2,比2016年减少15.65万hm2,下降2.8%;而早稻生长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差、局部地区受灾较重,造成产量也同比下降,单产为5810kg/hm2,比2016年减少22.7kg/hm2,下降0.4%,总产量降为3174万t,比2016年减产103.7万t,下降3.2%。

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国中晚稻播种面积为2471.3万hm2,比2016年增加15.5万hm2,增幅为0.63%;单产为7155kg/hm2,比2016年增加57.69kg/hm2,增幅为0.81%;产量为17682万t,比2016年增产252万t,增加1.4%。

1991—2017年中国稻谷产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2017年国内稻谷新增供应增加,收获初期市场价格走势疲软,稻谷大部分主产区仍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随着托市价格的下调,各类收购主体积极入市,累计收购量较上年增加。据国家粮食局数据,截至2018年2月28日,国内2017年产稻谷的累计收购量达8812万t(由于各品种稻谷收购旺季结束时间不一,早籼稻按2017年9月30日的数据计,中晚籼稻按2018年1月31日的数据计,粳稻按2018年2月28日的数据计),同比增加893万t,早稻、中晚籼稻、粳稻的收购量分别为916万t、3264万t和4362万t。

近年来,由于稻谷政策性收储数量较大,且政策性收购价格基本为“天花板”价,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数量较少。2017年随着稻谷收储制度的调整,政策性收购价开始下调,多元主体入市数量增多,市场活跃程度也较前期提高。据国家粮食局数据,2017年稻谷国有收购量为5155万t,占收购总量的58%,同比下滑5个百分点。多元主体入市收购不仅使得市场活跃程度提高,政策性收购压力也较上年降低。

稻谷市场供应并非只有新粮,近年来政策性粮源的持续投放也已经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前几年政策稻谷收购的累计存量较大,2017年国家持续向市场投放了近4年产的政策性稻谷。2017年部分政策性稻谷的竞价交易底价有所调整,由于调整后的价格更贴近市场,成交量明显高于上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政策性稻谷投放量为8374万t,成交量1031.87万t,成交量较上年的701.31万t高出47%。从品种结构来看,2017年各品种稻谷的成交占比仍延续上年粳稻、中晚籼稻、早籼稻依次递减的态势;从成交量来看,2017年除了粳稻的成交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以外,中晚籼稻和早籼稻的成交量均同比大幅增加。

2016—2017年政策性稻谷各品种成交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稻米(粳稻米)价格走势分析

1、截止至2018年5月中旬,稻米(粳稻米)价格为4325元/吨,亦在此时达到目前为止本年度最低值。2月下旬至3月中旬,稻米(粳稻米)价格呈现最高值,为4362.5元/吨。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37.5元/吨。

2018年中国稻米(粳稻米)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18年中国稻米(粳稻米)价格涨跌值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18年中国稻米(粳稻米)价格涨跌幅度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18年中国稻米(粳稻米)价格走势详情一览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2017年初,早籼稻市场价格在政策执行期内基本维持在2660元/t,但受2016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下调影响,整体低于上年;之后,随着2017年各地储备轮换工作的开始,早籼稻市场价格开始下滑;至7月新季早稻上市前,部分主产区的市场价格已经低于2600元/t,江西和湖南两省随即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6],执行政策性收购收储企业的挂牌收购价随之迅速拉升至2600元/t,其他收购主体的价格也应声上涨,但均未超过2600元/t。收购期结束后由于缺少政策支撑,市场价格有所下滑。

2017年中晚籼稻市场价格走势较早籼稻平稳。2016年中晚籼稻政策性收购期结束后,受2016年中晚籼稻减产以及政策性收购数量较大的支撑,2017年1季度中晚籼稻价格持续稳定在2760元/t的水平;4—5月随着粮库轮换的开始以及国家政策性收购粮源开始拍卖,中晚籼稻市场供应量增加,价格开始回落;9月底新季的中晚籼稻上市之前,部分主产省市场价格已低于2700元/t,9月底安徽、湖北、四川、河南分别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市场价格逐步回升;截至2017年底,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下,中晚稻市场价格保持稳定。

与中晚籼稻类似,由于2017年上半年政策性收购数量较多,粳稻价格较为坚挺,基本维持在3100元/t(2016年粳稻最低收购价)。2017年9—10月后由于新粮市场供应量增加,且新粮增产预期较强,粳稻价格有所下滑;11月开始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相继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市场价格随之上扬,但截至2017年底均未突破3000元/t。

2007—2017年部分主产区稻谷价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7—2017年部分主产区稻米价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稻米进出口统计

2018年1-3中国稻谷和大米出口数量为336618吨,同比增长64.8%;2018年1-3中国稻谷和大米出口金额为182441千美元,同比增长53.8%。

2012-2018年中国稻谷和大米出口数量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2012-2018年中国稻谷和大米出口金额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2018年1-3中国稻谷和大米进口数量为78万吨,同比下降11%;2018年1-3中国稻谷和大米进口金额为426483千美元,同比增长3.4%。

2012-2018年中国稻谷和大米进口数量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2012-2018年中国稻谷和大米进口金额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据中国海关数据,2017年我国大米进口量为399万t,同比增加45.8万t,增幅12.96%。2017年由于巴基斯坦大米价格竞争优势减弱,我国从越南、泰国进口大米量增加,使得进口来源更趋集中。具体来看,我国从越南进口大米226万t,占进口总量的56.72%;从泰国进口大米112万t,占进口总量的22.98%。自越南、泰国的大米进口量占比已达2012年我国大量进口大米以来的最高值。而自巴基斯坦的大米进口量从2016年的70万t降至2017年的27万t,占进口总量的比率也由19.91%降至6.83%。自2012年大规模进口大米以来,近5年我国大米进口量的年均增幅为11%左右。

2002-2017年中国大米进口量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四、稻米行业发展趋势

1、国家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稻谷产量总体保持增产态势,国内需求相对稳定,国内稻谷市场明显供大于求。2018年国家通过下调最低收购价的方式来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进而缓解稻谷供应压力。

2、2004年至今,由于最低收购价调整的累积涨幅较大,使最低收购价成为稻谷市场的“天花板”,虽然2016年后最低收购价有所下调,但仍高于市场价格。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了200~400元/t,预计将使稻谷价格重心整体下移,进一步加快稻谷价格市场化的调整步伐。

3、进口形势发生变化与否最终还是要看国内外大米价格是否存在价差。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调整以及国家投放历年累积稻谷的力度将加大,国内大米价格总体或将呈现向下的趋势。同时,国际大米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4、在稻谷最低收购价持续调高的时期,农民受益虽获保障,但加工企业收购成本持续增加,特定期间还存在与政策性收储争夺粮源的情况,再加上低价国际大米的流入,“稻强米弱”市场格局长期无法改善,大米加工行业活跃程度降低。但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的下调以及大量低价粮源进入国内市场,预计将有效降低企业加工成本,未来“稻强米弱”格局或将有所改变。

趋势理论——价格与时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推广视频课程

img

皮皮鲁

关注

解读趋势理论之价格与时间关系(1)

一、三种重要的趋势

常言道,看准趋势赚大钱!如果在交易中,不懂得趋势的研判,投资者就像是盲人摸象,最终结果可能是竹篮打水了。只有准确的研判并把握好趋势,交易中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尽可能的找寻安全边际并实现利润最大化。我们通常所讲的趋势,一般三种,即主要趋势、中期趋势(次级折返趋势)、短期趋势。

主要趋势持续时间通常9个月到2年,反映投资者对商业周期基本的态度。从统计角度看,商业周期从谷底到新的一个谷底,大约经历3.6年,因此,上升和下降的主要趋势各持续1-2年。请注意,这里的商业周期不是经济周期,别混淆了。

主要趋势中,通常会有次级折返走势,而该趋势与主要趋势逆向运行,此称之为中期趋势。持续6周-9个月不等的时间,有时甚至更长,但在反弹行情下,中期趋势会较短。做好对中期趋势的分析,有助于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判定主要趋势是否即将反转。

短期趋势一般持续2-4周,时间不等,但其包含于中期趋势中,如同中期趋势包含于主要趋势一样。经常受到一些消息和事件的影响,呈现随机波动现象,相比于中期趋势或者主要趋势更难以识别,也就是短期趋势的波动机会很难把握。而近期政策刺激沪指出现的反弹,以及中美不确定的贸易关系而导致价格的下跌,都属于短期波动,形成的是短期趋势,很难把握。

二、不得不谈的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其目的是判定市场中主要趋势的变动,一旦趋势形成以后,该理论假设趋势将延续下去,直至发生反转为止。道氏理论关注趋势的方向,对趋势所持续的时间和幅度不进行预测,道氏理论所产生的买卖信号只是技术分析中充分证据的一部分。

道氏理论认为有六大要点:

1、指数价格波动预先反映一切,你可以不用管基本面或者消息面,价格走势反映一切。

2、市场中包括3种趋势:主要趋势、次级折返走势、短期趋势。

3、窄幅盘整是市场的常态,趋势的改变通常经过此阶段。

4、以价量关系为背景的分析确定性相对高一些。

5、价格行为决定趋势,即反映的结果由量变到质变,当短期行为导致的结果累积到一定阶段后,注意发生根本性改变。

6、指数必须相互确认,主要是指趋势的综合性研判中离不开各大指数的相互间确认,譬如研判上证指数要反转或者见底,需要深成指、上证50、中小板指、创业板指、中证500等其他各类指数的相互确认,这样安全系数较高,失误较小,交易的准确率也大为增加。

三、道氏理论之主要事项

区分和识别有效的次级折返走势和新主要趋势的开始,这是最难理解也是最重要的,判断的基本原则是:

1、价格:次级折返走势的回档幅度至少达到前期主要走势的1/3,其幅度测算从前期次级走势的末端算起;

2、时间:次级走势的持续时间至少达到3-4周;

3、成交量:量价关系的配合中成交量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于上述研判原则,熟悉我交易系统的读者都知道,这其实相当于交易中的铁律,在趋势没有确认前的任何交易,风险是极大的。唯有满足上述条件,尽管很多时候,可能错失一些机会,但安全边际则是大幅度提高,毕竟确保本金安全或者稳健盈利比什么都重要。

仅供交流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去年大蒜价格低迷,2018年大蒜价格趋势如何?每人都应该及早了解 互联网视频课程

img

粱寒香

关注

农村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变化,关系到农民群众一年辛苦种植庄稼收入的高低,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大蒜的价格非常不稳定,好像过山车一样一下高一下低,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2016年大蒜价格一路高升,市场价格到达5元一斤左右,种植户卖出去也有1.8元~3元价格之间,利润还是非常乐观的。

但是看到2016年大蒜好的价格,2017年很多种植户看到去年价格高了,就开始大规模开始跟着种植大蒜,大家也想价格会更加升高,主要原因是很多不懂及时市场数据分析,导致2017供求大于市场需求,导致大蒜价格低迷,同时影响大蒜价格除了种植面积之外,还有就是气候条件,比如天气晴雨、风雪,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

按照2017年市场价格以及收购价格来看,今年大蒜价格还稍微上涨,为什么这样说呢?2017年大蒜收购价格为1.4元左右一斤,这个收购价格基本是没有什么利润可赚的,可能导致今年大蒜种植面积的下降,那么市场还是那么大,种植少了农产品的价格自然就会上涨。

2018年中国煤炭价格走势及市场前景预测「图」 公司视频课程

img

爱太浅

关注

2016年年初《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在3-5年内去产能5亿吨,减量置换5亿吨的目标,2016、17年计划去产能分别2亿吨、1.5亿吨,据政府工作报告,实际去产能完成2.9亿吨、2.5亿吨,累计去产能5.4亿吨,5亿吨目标已经完成。2017年下半年由于煤价长期处于高位,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容许部分已经列入去产能名单的矿井延后关停,以淮北矿业集团为例,据公告,杨庄矿原计划在2017年退出,目前延后至2019年关停。2018年去产能仍在继续,将继续去除1.5亿吨。新增产能将主要以减量置换为主,预计总产能仍将保持稳定。

截至2017年上半年,煤炭行业在产产能34.1亿吨,在建产能10.5亿吨,其中3.7亿吨已经进入联合试运转,实际可生产产能为37.8亿吨。2018年将再去除1.5亿吨产能,但预计仍以非生产产能为主,关闭在产产能也将贡献产能置换指标,因此,产量应基本保持稳定。

2015年以来煤炭产能情况

在当前的煤炭生产格局中,在2016年~2017年各省的产量绝对增量主要向陕西、内蒙古、山西地区集中,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原煤炭产量前三名分别是内蒙(7.8亿吨)、山西(7.3亿吨)、陕西(5.0亿吨)。我们认为产量逐渐向主产省份集中的原因有:1)去产能的主力在其他省份。2016~2017年实际去产能完成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宁夏(7004万吨)、山西(4590万吨)、河南(4400万吨)、贵州(3856万吨)以及四川(3407万吨)。除山西外,其余几个省份均非主产省份,而陕西、内蒙古去产能仅2311万吨以及1140万吨。(山西因为整合矿较多,退出产能多为整合矿,大多为非生产矿井)。

2016~2017年去产能完成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新增产能大多在主产省份。在进入联合试运转的在建产能方面,这三个省份的值依次为内蒙(1.4亿吨)、陕西(1.3亿吨)、山西(0.5亿吨),即这三个省份未来将成为煤炭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核心增长区域。而9万吨/年及以下规模的小煤矿产能中占比较高的省份如黑龙江、江西等地区将在退出市场舞台。

2016-2017年产量差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分省份联合试运转产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方面,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导致后续新建产能乏力。2012年以后,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始终呈现下滑的趋势。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至2017年下滑47.61%。2018年2月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7.9%,增速录得同比转正。但我们认为这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将主要用于设备更迭和煤矿安全维护。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煤炭行业的新增产能为1.3亿吨,考虑5年的建设周期,对应固定资产投资22276亿元(2012-2016年),而固定资产投资从2013年开始大幅下降,2013-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合计为19639亿元,下降11.83%,可以推断新建产能将也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2018年起固定资产投资开始恢复,预计新产能要5年后才可释放产量。2018年2月煤炭行业固定资产同比增长37.9%,增速由负转正,假设未来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这样的态势,可考虑到5年左右的矿井建设周期,产量的明显释放将在5年以后。

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与新建产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另一方面,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以覆盖新建产能建设成本。经过前期煤炭市场低迷,煤炭行业目前仍处在修复资产负债表阶段。2017年煤炭行业负债3.74万亿,负债率68%,比16年仅下降1000亿或2个百分点,当年利润总额仅2959.3亿元。煤炭企业自身盈利将主要用于修复资产负债表,自身盈利尚不足以支持新建产能。

外部融资对煤炭行业仍持有谨慎态度。经过前期煤炭行业低迷,2015年几乎面临全行业亏损,煤炭企业甚至游走在破产边缘,因此银行端对煤炭行业的支持仍偏谨慎,主要以收回前期贷款为主。融资端持收紧态度,资金问题成为新建产能增加的主要制约。

煤炭行业利润总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煤炭行业负债总额与行业资产负债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煤炭行业信用利差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未进入联合试运转的近7.3亿吨产能大多为停建产能,一方面由于前期煤炭市场低迷,企业由于缺乏基金被迫停建或缓建,另一方面,2016年以来我国累计退出煤炭产能近5.4亿吨,未来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还将持续,而新增产能则需要通过指标进行减量置换。在煤企新建煤矿项目受严格控制的政策环境下,煤企的扩张意愿受压制。

联合试运转矿井主要为晋陕蒙地区的新建矿井,三省合计占比87.02%。据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数据,截至2017年12月31日,陕西省共有产能53784万吨/年,其中生产煤矿合计产能38175万吨/年,新建或在建产能15609万吨/年。对应2017年煤炭产量为56959万吨,从产量和产能的对比可以看出陕西省至少有1.4亿吨手续不全或超产的在产产能;同样,内蒙古地区至少有1.2亿吨类似产能。这说明陕蒙两地区合计至少2.5~3亿吨手续不全或超产的在产产能。由此推测,预计联合试运转中大部分产能已经在释放产量,未来该部分产能的投产对市场的产量增量不大。剩余约1亿吨产能尚未释放产量,而由于联合试运转煤矿中的山西地区的资源整合矿井较多,其受制于安全或开采成本较高问题长期处于联合试运转状态,预计短期内仍无法全部完成竣工验收。

新建产能与联合试运转产能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海外煤价逐渐强势,价格优势逐渐消失。首先,与国内相同,海外也同样经历了煤价低迷时期,导致海外煤炭进行了自然去产能,一方面新建产能停滞,另一方面亏损企业破产退出。以RioTinto为例,2015~2017年煤炭产量连续下降,2017年产量2365.7万吨,同比降低21%。同样,RioTinto的资本开支从2012年煤价下行以来逐步下降,

国际三大动力煤指数表现强劲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海外焦煤价格走势强劲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动力煤方面,国际煤炭需求尤其是亚太市场需求上扬,韩国煤炭需求增长强劲,而低迷多时的日本煤炭进口量也同比增速转正,2017年两国煤炭进口总量分别为14861.34万吨和19289.29万吨,较去年分别上涨10.1%和1.65%。海外需求复苏驱动国际动力煤三大煤指表现强劲,截至4月3日,纽卡斯尔港、理查兹港、欧洲三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分别为91.41美元/吨、90.38美元/吨、91.41美元/吨。焦煤方面,由于国内钢铁供给侧改革,钢铁供给量持续收缩,导致我国钢材出口量持续下降,所形成的供需缺口主要由海外产能补给,促使海外焦煤价格在需求提振下持续改善。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17年海外钢铁产量(不含中国)85947万吨,同比增长4.85%,其中亚洲地区印度粗钢产量10141万吨,同比增长6.2%,韩国粗钢产量7110万吨,同比增3.7%。欧盟28国粗钢总产量为1.687亿吨,同比增长4.1%。2018年前两月,世界粗钢产量2.77亿吨,同比增4.03%,其中海外(不含中国)产量1.40亿吨,同比增长2.29%。

煤炭进口量及同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世界粗钢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2018年进口量基本平稳,难有大幅增加。首先,海外煤炭价格复苏使其对国内煤价的价格优势不断缩小。焦煤方面,与国内环保限产形成鲜明对比,海外焦煤受需求提振明显,进入上行周期,与国内焦煤价格走势形成背离。假设趋势持续,国内焦煤价格与海外焦煤价格形成价差,进口或将受限。动力煤方面,价格受益需求提振亦表现强势。其次,限制进口煤政策或成价格托底政策。2017年以来,为保国内煤价,多部门采取措施严控劣质进口煤流入,尤其是7月以后二类港口煤炭进口暂停,进一步压制了进口煤供给。未来看,在环保高压的背景下控制劣质煤进口政策仍将持续,这一政策可在煤价下行的时候为国内煤价提供托底。目前,目前,煤价正在走低,抑制进口煤政策或将回归,目前已经有部分口岸接到限制进口政策,将对国内煤价形成支撑。

综合来看,供给紧张的局面将持续到2023年左右。海外需求旺盛,进口煤价格失去优势将常态化,难以对国内需求缺口进行大规模的补充。而国内产能释放缓慢,前期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导致的自然去产能已经在近两年初见端倪。我们测算2018年的产能增量约为净增量约为5395万吨,增速约为1.53%,2019年预计产量可增加近3000万吨,增速0.8%。2018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拐点,假设趋势可持续,即从当前时点开始新建产能,考虑5年的建设周期,产量释放在2023年左右,在此之前煤炭行业将始终保持在一个供给相对紧张的状态。(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