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企业降低成本
降成本优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 企业视频课程
7月30日,新邵县发展和改革局在官网上刊发了一篇调查报告,对该县资源依存度较高的工业制造、建筑建材、餐饮酒店等不同类型规模实体经济企业的资源成本及价费负担状况进行分析。
该局就辖区实体经济企业价费负担重不重、重在哪里进行深入调查,并就如何降低成本进行探讨。调查报告显示,该县相关企业资源成本偏高,建议从多个方面着手降成本,促企业提质增效发展。
资源性成本呈整体上涨趋势
当前实体企业资源性成本主要是能耗成本,包括水、电、气、油。报告指出,大幅上涨的人工成本和资源性产品的稀缺性、垄断性,甚至不可替代性的特征,决定了实体企业资源性成本呈整体上涨趋势。
企业电力成本仍然居高。2017年以来,我省先后多次对一般工商业用电实施降价措施。不过,新邵县发改局通过对县内多家工业企业及部分宾馆的用电成本调查发现,整体下降幅度并不大。不计延伸服务,工业生产型企业电力成本普遍占总成本的8%以上;华天宾馆、聚富源等酒店电力成本占比均在9%至10%。
成品油价格高位运行。成品油价格高,对实体企业尤其是工业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的物流运输成本造成了很大压力。调查显示,广信科技公司2017年油料成本246.1万元,占总成本的2.35%;小微企业弹簧厂2017年油料支出4.26万元,占总成本的2.74%。
经营性用气成本高。据调查,新邵县内暂没有大量使用燃气的规模制造工业,但并非制造企业不想利用燃气能源,其根源是成本高得无法承受。据广信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年能耗支出在1500万元左右,其工艺设计流程中完全可以利用更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能源进行制造生产,但从经济性角度则不可行,因为天然气成本远高于生物质颗粒燃料成本。2017年,广信科技公司生物质颗粒燃料费用支出为659.75万元,经测算只有天然气能源成本的50%左右。
水价成本居全市之首。报告介绍,目前,新邵供水成本达到了3.41元/吨,远远高于其他县市。广信科技公司2008年前后的最高用水量曾达到5万吨/月,因成本高昂才自行取水供水,但目前仍然是新邵县自来水公司的规模用水户。经测算,新邵县本轮供水价格调整,将给企业增加负担200万元至300万元。
多措并举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降成本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实体经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就如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调查报告建议,政府要继续发力打好“组合拳”,企业要下大气力降本增效,使县域实体经济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
报告建议,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制度或政策制定符合本县实际的、规范的具体操作细则,规范政府定价和各种收费服务行为,确保上级政策落实到位的同时,切实维护好实体经济企业的合法权益。
政府要拓展价格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涉企收费执法力度。一方面,要建立价格收费信息服务互动平台,为企业及时提供价格政策信息和投诉举报监管服务;另一方面,要打击乱收费行为,对查出金额一律清退给企业,并加大惩罚力度,对情节严重的违法案件坚决予以曝光追责。同时,要加强对市场化服务价费行为的监管和整顿,提高市场价格诚信水平。
在资源性成本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还要加快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政府要积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保障型转变为技术创新驱动型,以提升产业竞争力,稳定经济发展。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邵阳新闻在线
制造型企业如何降低成本? 企业视频课程
案例背景:
某知名洗发水生产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讨论库存管理的时候,主管很骄傲的对记者说,他们的工厂是“零”库存管理。因为能做到真正的“零”库存管理的企业管理能力一定非常的强,记者很好奇,问他,你们是如何做到“零”库存管理的?
他说,我们要求所有的供应商都在我们厂附近租赁仓库,将我们需要的材料存放在该仓库里面,我们需要的时候就要求供应商立即送过来。原来是将库存的成本让供应商去承担了,这是真正的“零”库存吗?
听到这里我们就有疑问了:这样一来供应商的成本增加了,他会把这部分的成本增加到材料上,实际上这个成本还是你们自己承担了啊!羊毛出在羊身上嘛。这位主管马上反驳说,不会啊,供应商供给其他客户也是这个价钱。
他这种说法好像也对,即使供应商不在我这租赁仓库,他们供货也是这个价钱。但我始终觉得这种“零”库存不是真正的“零”库存。但是仔细调查发现他们工厂总出现产品品质问题,而发生品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商所供应的材料不合格,马上明白了问题所在。可想而知,在相同的售价的前提下,如果供应商的成本增长,获利自然会减少,当利润无法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情况下,企业能提供优质的产品给它的客户吗?
案例分析:
今天我们要站在整个供应链来考虑如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大多数的企业里面,上到总经理下到一名采购员,在考虑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一种材料找多家供应商,一般都是两家或更多,这样就可以在需要材料的时候去向多家供应商询价,最后选择物廉价美的材料作为本批的供应商。这样做有问题吗?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没什么问题啊。但我们从成本和
风险的角度来考虑考虑就会看出问题所在。
首先,企业要向多家供应商询价,需要增加采购员,增加了沟通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
其次,如果要对供应商的状况及时把握,也需要经常关注供应商的动态,更新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品质能力、服务能力,同样需要沟通成本。
第三方面,即便是大家认为前两者都不成问题,我们也无法回避的是,当你向多家供应商采购的时候,哪个供应商都不将你作为重点客户,在品质和交期上不可能做到最好,而且,因为你的订单不稳定,供应商无法合理安排其采购材料的数量和生产的进度,这样企业为了满足其客户,就可能增加库存来平衡需求的起伏,无疑会增加供应商
的生产和管理成本,而这部分的成本要么就转嫁给其客户,要么就以牺牲产品的质量来降低成本,保住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恶性循环,供应商因为要应付大量的不良品又付出大量的成本,而其客户也会因为供应商的品质影响到自己产品的品质,从而影响其客户对其的信任,久而久之,丢失订单丢失客户就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在大多数日资企业里面的做法是,任何一个材料它只选择一家供应商,跟其建立伙伴关系,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协助供应商建立各种运作体系,以便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当供应商的品质有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去协助供应商解决问题,而不是抛弃重新选择另一个供应商。当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价格没有竞争力的时候,他们会派相关的人员到其供应商工厂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并协助供应商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
案例结论: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这些日企非常清楚其供应商的成本,这样一来,他们在对其产品进行定价或调价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自主权,更加灵活的应对市场的情况。
所以在那家台资企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发现,其接收到的订单中有一些产品是亏本的,但他们还是会接,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为了配合其客户,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有这么深的合作关系,哪家企业会接亏本的订单?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战略合作伙伴”吧。
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大家的这种伙伴关系,大家可以在产品的开发上也走向主动“协同”,比如,供应商非常了解其客户及其需求,会主动的去开发新的产品去满足甚至超出客户的期望(包括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强的功能等等),提高客户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使自己的订单更加多;走入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我们很难想象,当一个企业处于困境时,其供应商还去支持它。如果企业和其供应商只是一般的交易关系,当企业有什么风吹草动,其供应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何更快更早地从企业要回其货款。总结起来,如果企业的材料供应商尽量的少,至少可以有以下好处:
一、可以得到更加低的价格;
二、可以得到更周到的服务;
三、可以得到更好的品质;
四、可以得到更稳定的交期;
五、减少采购人员和沟通成本;
六、减少检验成本(多数产品是免检入库的);
七、减少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客户抱怨和因此产生的损失;
八、可以更好的配合市场策略……
所以,如果只是考虑减少自己企业的成本,其实很可能这成本并没有减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企业内部,要使企业产品更加有竞争力,要使整个企业更具竞争力,就要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纳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