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云计算未来发展趋势
云计算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流量视频课程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大众所见的云技术还在云盘里打滚。尽管大家对于云端的未来充满期待,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确切描述云可以带给我们怎样的未来。就算是很多互联网公司本身,也对云技术的扩展一头雾水。大家都知道今天的云盘炙手可热,各个公司一窝蜂的簇拥而上推出了自己的云盘产品,可仔细分辨后便能看出,这些云盘产品的功能类型都大同小异,并没有特别出色的产品。很多产品作出了一些微创新,却没有把握住产品的历史发展趋向,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更难以为将来的发展铺砖加瓦。所以在这里,我将尝试对云技术的发展与趋势作一个粗略的概括,就算抛砖引玉吧。
目前的云还只是一株小小的幼苗,它的众多特征还尚未显露。敝人以为,云盘和云计算只是另一个硕大概念的一部分,这个概念的名称就是:“云主机”。当然这个云主机和网站服务提供商们的云主机并不是一个概念,做网站用的云主机其实只是一个可以远端遥控的服务器,其软硬件本身和云技术的核心部分其实毫无关联。而本文的云主机则是指一部在以太网上运行的、可供全人类使用的虚拟主机,由网络上的所有电脑(机房)组成。所有电脑的资源总和就是它的构成部件,所有电脑的运算、存储能力决定着云主机的工作性能。
一台电脑主机的硬件基本组成非常简单:计算部件、存储部件。电脑的工作过程就是从存储部件里调出数据输入计算部件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后输出到显示屏等设备上,就完成了一个周期的工作任务。云主机的工作过程也是如此,只是,它的存储部分是网络上所有的硬盘,计算部分是网络上所有的中央处理器。数据从全网调用,然后再输入全网的处理器进行计算。目前这两大部分都已经有了具体的产品:处理器对应着集群计算,而存储部分则是现在火热的云盘。
网络上的处理器、存储(云盘)和本地资源互为冗余,由一个庞大而精致的资源协调系统进行综合控制。所以若要建立云主机,在集群计算和云盘后,下一个最关键的部分是将所有资源进行协调管理的“中央控制器”。也许这个功能听起来比较遥远,但实际上另一个它的下游部件已经进入了建造施工阶段,这个工期的名字叫做:“云操作系统(IOS)”。
关于云操作系统,你可以这样想象:地球上只有一台或几台电脑,几十亿人口每人面前只有一台显示器和一副键盘鼠标,所有人使用的操作系统都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这意味着,你在家,在单位,在宿舍,在邻居家,在朋友家,在手机上,在平板上,在酒店里……只要你输入操作系统的帐号密码进行登陆,你就会使用到完全一模一样的操作系统,包括所有的软件、文件、操作设置、界面美化……都是一模一样的。因为系统只有一个,你再也无需记忆所有网站的帐号密码,因为操作系统本身就已经登陆过了,你通过云对其它网站的访问行为本身就已经包含了账户信息,换句话说,所有的网站、游戏、应用等服务都无需进行注册或登陆。只有在涉及到少数关键操作(如金融或个人信息处理)时才需要二次登陆(或设置子帐号)。为了提高安全性,你也可以将你的系统设置为所有服务使用之前都需要重新输入帐号密码,这样台式机或笔记本就可以在保证开机便利性的同时,确保机器不被别有用心的人冒用。
以后的软件开发者的工作简单多了,他们只需要把软件安装在云服务器上就可以了,这样全世界的用户不需要个人安装即可以使用他们的服务。每一个用户的软件环境甚至宏观硬件环境都是完全相同的,你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将完全不复存在:只要做好了对一个系统的兼容,就可以全球通用。
如果你觉得某个操作系统太贵、太陌生,你也可以随时更换到其它系统,比如WINXP\WIN7\LINUX\MAC……而这一切都不需要更换你的硬件设备,只要一个选择菜单便可完成。每一个系统有几万到几百万人围绕它工作,解决各种冲突、打补丁、杀BUG……所以你永远无需重装系统,电脑将永久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BIOS作为个人端底层系统与网络连接。可在BIOS中选择使用哪个联网系统或使用本地系统。也可直接运行部分软件或使用网络功能。
精力过剩的黑客们也很难破坏云系统——和以往由单独组织维护的服务器不同,云系统的基础是整个互联网,黑客其自身就是互联网的一分子,过高的损失会殃及自身,越大的破坏越会招致全球技术力量的疯狂反击。更何况在云系统中,每个人的账户都是唯一的,每一台电脑的身份也是唯一的,黑客自身的设备即网络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危险动作都处于整个系统的监控之下。
行文至此,大家或许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不同的系统,不同的软件,不同的应用环境……传统的用户数据乙方(服务提供商)存储方式将让云端优势不复存在。服务提供商们把持了用户数据就等于把持了从业资源,这部分资源是私有的,就算是使用者(甲方)也无权提取。而这是违反法律、云技术本质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所以传统IT产业必须作出让步,把个人的信息归还给个人——你的个人照片、文字、博客、相册、发帖、回复、评论包括后台数据等信息都会存储在网盘里,换句话说,网络服务的提供商并不替你保存任何数据,所有的数据都记录在你的个人云盘里。就拿知乎来说,你对我这个答案的评论,包括点赞信息,都会存储在你的个人云盘里,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只是一个程序,同样运行在云系统上,服务商自己无需承担任何硬件费用,只有软件成本。未来信息社会的数据核心只有数万个机房和数亿台电脑的混合体,而不会是任何一家企业。
承上扩展:任何公司、网站、系统所使用的个人信息数据都可以被设定为是公共的,使用这些信息的区别仅在于发布形式,在内容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如果你刊登了求职广告(开放特定信息的访问权限),在默认设置下,所有的职聘网站都会出现你的讯息。只是展示内容、功能窗口、界面布局有所不同。
所有的数据都以机房阵列的形式存储运行,你没看错,是机房阵列,而不是硬盘或机柜阵列。这个阵列的硬件体积可能会纵跨几大洲,分布于世界各地成百上千的机房里面。这样的做法有这样几个意义:
1 某几个节点出现问题完全无关紧要,那些频繁使用的数据会通过一套自动枚举的管理机制加强权重,加大存储次数和地域跨度,即使半个地球在一瞬间被毁灭,大部分重要数据仍然不会丢失。
2 对数据的读取可以同时通过数个机房同步进行:例如A机房负责提取前10%,B机房负责20-30%,C机房负责30-50%……这样一来读取速度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3 对数据的非法篡改将会非常困难,因为数据是通过系统自动分布于全球各处,具有相互印证备份的功能。如果不通过主要节点,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同时更改所有的数据。大数据的传输机制(层层集中,层层备份)本身就限制了对数据的任意篡改,因为大家都使用一台系统,大数据的构建将水到渠成,数据们之间也会相互印证。这种印证既包括了相同字段数据之间的印证,也包括了关联字段之间的计算印证。相同字段的印证很好理解,关联字段则是可以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2014年国民平均消费这个数字的来源是所有民众,民众的数量是几千万人或几亿人,如果你更改了总和,和各省数字之和冲突;你更改了省级和值,跟市级和值冲突;更改市级和值,跟县级和值冲突,更改县级和值,跟乡级和值冲突……最后你只能去改个人,个人还没完,跟某阶段消费数量的和值冲突……
4 大部分机房个体的多盘备份将变得无关紧要,因为数据分布在世界各处。这样一来机房建设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而且每一个机房都可以联入云系统分担云端的工作并为此获得收益——个人以为将来地球的高纬度地区将成为机房建设的热门地区,只需要一根光缆和一根电线,就有整个南北极的严寒天气源源不断的疏散燥热。
美好的前景说完了,下面说点距离我们较近的趋势,也就是云技术的发展阶段。
1 存储云,也就是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个阶段。我们开始把数据上传到云端,并在使用时将其从云端取回来。
2 软件云,除了数据,程序本身也可以从云端调用。再细化一些,最开始的软件云只能做到个人设置的云端同步——比如无论你在哪台机器上开启浏览器,浏览器皮肤、收藏夹、cookie信息都是完全一致的,不需要重复进行设置。目前已经有部分软件可以做到这一点了。
下一步,是程序代码的云端调用,例如函数库。我们的软件将不会再蹦出烦人的升级提示,而是直接在云端运行最新版本,然后在本地显示结果。
十年之内,我们安装软件时填写的路径将会多出一些选择。比如现在我们只能填写C:\之类的盘符,但不久之后,我们可以选择把软件“安装在数字云盘、安装在百度云盘”。哪怕我们的电脑重装了系统,只要安装了云盘客户端,便可以对这些安装在云盘上的软件进行调用。
3 系统云,当上述云盘的功能逐渐强大,开始支持越来越多的软件安装在云盘上时,云盘客户端便开始向云系统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刻才能标志着人类真正迈入了云的时代。上文所述的大部分YY也将在这个阶段得以实现。
4 统一云,系统云并非云技术的终极,云技术的终点是统一云。
百年之内,提供云系统的厂商们将会发现数据不应存在界限,不同系统的用户数据完全可以共享。也就是将不同系统中的数据统一为同一个数据库,所有系统从一个云数据库中调取资料。对于个人来说,也就达到了本文之前所描述的:无论你使用windows或ubuntu(届时不一定叫这个名字,也不一定跟现有的这些系统有血缘关系),都可以打开同一篇文档,甚至使用同一个软件。
“云”的基本特征是无处不在,任何界限与真空都代表云的发展未臻圆满。当我们有一天能够毫无阻碍的处理所有的信息,而无需考虑时间、地点、平台、国家、厂家……云的世界才算真正到来。
征途仍然漫长。
服务化和智能化是云计算未来的发展趋势 流量视频课程
【IT168评论】时至今日,中国公有云的第一梯队已经基本形成——阿里云、腾讯云和金山云,据IDC调研预计,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到2018年将达到20亿美元,在企业业务、设备、服务数据化之后,国内将迎来云计算行业爆发的关键点。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国内公有云第一梯队成员——腾讯云的故事。腾讯云2013年正式进入云计算市场,如今已然能够支持192个业务场景的全栈解决方案,在云时代的大背景下,极有可能会成为“腾讯下一个增长点”的生力军。
▲腾讯云托管hadoop服务平台(EMR)技术负责人 陈龙
2011年,陈龙加入腾讯云,并担任腾讯云托管hadoop服务平台(EMR)技术负责人,负责EMR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建设。弹性MapReduce (EMR)是结合云技术和 Hadoop、Hive、Spark、Storm 等社区开源技术,为客户提供安全、低成本、高可靠、可弹性伸缩的云端托管 Hadoop 服务。
作为EMR的技术负责人陈龙表示在整个EMR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云数据库hbase虚拟机网络和物理网络适配的问题。如何解决呢?他们采取的方法是修改并扩展了hbase的通信协议以实现虚拟机网络和物理网络互通。
EMR实现了在计算存储分离、计算资源弹性、组件服务化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为腾讯云基础设施IAAS以及云存储COS、云硬盘等带来了业务增长。据悉,EMR团队下一个研究方向就是EMR自服务。
EMR团队充分利用了云的弹性能力以及服务化的云存储能力快速帮助用户生产出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计算资源弹性降低企业的设备成本,通过服务化和自服务降低企业的运维成本,通过服务化的大数据平台降低企业的技术成本。
云计算仍处于初级阶段,我辈仍需努力
今年是云计算发展进入的第二个十年,在首个十年中云计算经历了从0到1的小时代。步入2017,中国云计算发展进入了什么阶段呢?陈龙认为目前国内仍处于云计算初级阶段,上云客户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游戏等一些新兴行业,对于像汽车、金融等传统行业还需继续渗透。
那么在整个国内的云计算市场中,腾讯云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表示腾讯云要做信息高速公路的“修路者”,修建一条连接到智能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
虽然腾讯云入局不算太早,但是目前国内业务量每年都在翻倍增长。陈龙表示:先入局者虽然有先发优势,但是针对企业服务的云计算更看重产品,只要你产品足够好,服务足够到位,足够解决企业痛点,企业自然就会选择,后发优势也不可谓不存在。
展望未来,陈龙认为云计算会朝着服务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一切都会以服务的形式存在于云端,服务化的计算、服务化的存储、服务化的网络、服务化的大数据、服务化的人工智能,这些服务会让企业像生活中使用水电一样使用云。
写在最后
随着IT架构的不断演进,云计算必定会成为未来所有IT应用的基石。2017年第九届系统架构师以“云智未来”为主题,盛邀百余位国内外顶级专家与大家一起进行技术探讨和价值发现。
届时,腾讯云托管hadoop服务平台(EMR)技术负责人陈龙将和大家一起探讨《云+时代大数据平台方案》,大数据如何高效利用云计算的海量计算资源,如何利用云的弹性以达到降低成本,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大数据服务化又是如何让所有企业都享受到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红利。
解读2017年云计算发展趋势 — 简本 营销视频课程
《2017年预测:秉持客户至上理念的企业将启动云计算的第二个十年》(《Predictions 2017: Customer-Obsessed Enterprises Launch Cloud’s Second Decade》) — 这是独立研究机构Forrester发布的2017年云计算发展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对2017年的云计算趋势进行了趋势分析和预测。
以下十大关键趋势和要素将决定2017年的企业云计算格局形成:
一、云计算成本控制
云计算成本控制是企业I&O负责人的必修课,必须熟练使用云计算的专用成本管理工具。
二、超融合架构协助私有云落地
超融合架构(HCI,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私有云部署的技术门槛问题。
三、云服务提供商的区域化
由于政策、法规和国情等各种客观原因,有时,区域性的云服务提供商可够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务。
四、将既有应用迁移到云平台中要谨慎
对既有的传统应用,谨慎采用“直接迁移”(Lift-and-Shift)的迁移方法,最佳的选择是在充分利用云计算特性的基础上重写这个应用。
五、混合云难有作为,网络逡巡不前
2017年,虽然混合云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环境,但是,企业的网络建设现状尚不足以支撑其大面积地落地和推广。企业应该在VNI架构的5条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着手引入专网服务和SDN Overlay技术,为今后混合云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六、企业的IaaS技术架构:大道至简,实用为本
企业的IaaS建设,将从“臃肿”而又昂贵的传统私有云套件转为“苗条”却是价格低廉的高效解决方案。
七、企业PaaS发展趋势:无处不容器
容器技术将继续引领云计算平台及其相关管理策略的发展导向,无处不容器,容器技术必将被所有私有云平台和公有云平台所追捧。
八、企业SaaS变化动向:进一步的细分化
2017年,以往通用性“一刀切”式的SaaS服务将继续细分化,进一步细分为更加具体的区域化和行业化的解决方案。
九、企业云计算的安全性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
数据加密技术、云安全网关技术和容器技术的安全固化,将是2017年的云计算安全发展的方向。
十、中国云计算公司异军突起
2017年,中国云计算公司一改以往追随者的姿态,在容器安全技术、物联网平台和区块链技术专业领域上,异军突起,成为高擎战旗的领军者。
多云是未来云计算的发展趋势吗? 公司视频课程
云计算在中国发展至今,经过有了明显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自己的数据转移至云端,也开始利用云计算技术发展自身。而在未来,很多人认为多云将是云计算发展的下一个阶段,这究竟是不是真的趋势呢?有专家进行了阐述。
行业专家David Linthicum曾经说过,多云意味着使用多个公共云,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企业可以从每个公共云中进行选择已获得更优质的服务。这是符合云计算发展趋势的, 所以可以认为多云是云计算发展的下一步。
这位专家还阐述了多云与混合云的关系。混合云一般用来描述用户将公有云和私有云结合在一起使用,而多云一般是两个或更多个公有云一起使用,当然,如果就将很多个共有云和私有云一起使用,那也可以称之为是多云。多云和混合云也可以互换的使用。
多云的优势有很多,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避免对单个公有云服务商的依赖。再有,就像上文所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云计算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增长,将会朝着对象存储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仅发生在云端,而且会作为内部存储的标准。对象存储消除了传统文件系统对文件系统名称空间的限制。这就表明,多云有可能会分散风险,对于用户而言是更加有力的。当然,为了能够满足每一位用户的需求,不仅是多云,数据中心最好能够提供一系列的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