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购买意识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购买意识

余承东赵明李楠倪飞,手机大佬集体助阵苏宁818 互联网视频课程

img

慕尔云

关注
进入8月份,苏宁易购818发烧购物节已经全面开启,这一场全民购物狂欢中,手机市场率先点燃,华为荣耀魅族三星努比亚等各品牌大佬集体站台苏宁818。

8月1日,在818开门红的第一天,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率队到访苏宁总部,与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会晤,这是他连续两年在818期间到访苏宁。

苏宁华为双方高层就新目标、新渠道、新玩法进行了深入交流,全方位战略合作的进一步升级,现场定下了500亿的战略目标。余承东的大佬加持,华为品牌也非常给力,拿下了8月1日苏宁手机排行榜榜首的位置。

除了华为余承东亲自到访以外,手机圈的其他大佬,也通过隔空喊话的形式,为苏宁818站台。

苏宁手机官微发布手机品牌大佬助阵,荣耀总裁赵明、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李楠、诺基亚HMDGlobal大中华区副总裁许立新、美图移动渠道VP曾海慧、努比亚智能手机总经理倪飞、三星电子大中华区移动通讯部总裁严在勋等,大佬们纷纷站台,苏宁818刚刚开始就点燃了整个手机市场。

荣耀总裁赵明还通过个人微博发布“买荣耀手机,上苏宁易购!”可见荣耀此次也是全力支持苏宁818发烧节,期待荣耀手机在苏宁易购818斩获更好的成绩。

同时,诺基亚则通过官微发声力挺:“818发烧节用心开启,这一夏的爽,小诺带你全能体验!”据了解,在8月1日至8月3日苏宁818开门红期间,买诺基亚手机最高可立减300元!

三星GALAXY盖乐世官微发布“为苏宁818加油助威大放价!”并且加上了苏宁易购三星自营店的外链,可见三星对此次苏宁818的活动也是全意支持,诚意满满。

各大手机品牌大佬扎推为苏宁818站台,充分体现了各个厂商对此次的苏宁818发烧节的态度和重视程度。

苏宁易购818发烧购物节已经在线上线下全面开启,目前苹果、华为、小米、荣耀、魅族、OPPO、vivo等各大品牌正在苏宁手机818排行榜集中冲榜,最终哪家品牌将独占鳌头,让我们拭目以待。

熊市来了? 营销视频课程

img

访文

关注
很多人问:熊市不是早就来了吗?

但,如果前面你以为的熊市,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呢?

复盘全球:冰水两重天

说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复盘一下今年全球的表现。

2018年1月份全球狂欢,美国三大股指创下历史新高,恒指,上证综指也创2016年1月以来新高。

然后全球就进入了2月份的鸡飞狗跳时间,由美国带的头,莫名其妙4、5个点的跳,全球跟着扑街。3月份全球进入贸易纷争时间,美国向全球开战,当然,中美是重头戏,全球再一次扑街。

4月份到5月份,尽管有贸易纷争、美元指数超强、美债收益率上升的负面因素,市场整体算平静的,波动中上升。

但从5月底开始,全球主要市场的表现明显分化了,具体表现为:欧美坚挺,港A扑街。

欧洲股市基本走出了2月、3月份的大跌阴影,创出新高,美指有些分化,纳指创出历史新高,道指与标普稍差,但也基本收复失地。

只有近亲的港股与A股,横了几个月后,重新进入扑街模式(见下图):

 如果上面那张图还不够清晰,我们直接看排名,大A垫底,恒指替补(见下图):

原本指望五穷六绝七翻身,结果是五穷六绝七翻车。

刚进入8月份,特朗普那边又开始喊话:要不之前说的2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关税由10%提到25%看看? 

今天港股与A股再现暴跌。上证综指一度跌超3个点,深证成指一度跌超4个点,创业板创下2015年以来的新低。一江之隔的香港也好不哪去,恒指创下今年新低。港A主要指数自今年高位回落均超过20%,完全进入技术性熊市。

当然,对于许多国人来说,自2015年以来就一直是熊市。不少人都在意淫着差不多了,等着抄底,但等来的是新低。 

现在依然是一个老问题:到底是抄底呢?还是跑路呢?

基本面与流动性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两个方面的分析:基本面和流动性。

基本面上来看,上半年的经济还是过得去的。2018年上半年GDP增长了6.8%,二季度有所放缓。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的数据也基本匹配。 

看规模以上工业数据的增长情况,工业增加值上半年累计增长6.7%,较2017年上半年6.9%放缓,但好于2015年、2016年的数据。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都是放缓的,但利润总额是12年以来的第二好,仅次于2017年。

所以,大概的判断是,2018年上半年经济处于增长中,这与16年下半年以来的一轮全球经济复苏相吻合,这也是欧美股市坚挺的重要原因。但中国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

如果基本面短期没发生恶化,那更大的问题在流动性了。流动性的问题大家不陌生,去杠杆这个词应该要听得耳朵起茧子了。但关于去杠杆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却不见得大家都理解。

基本上大家都能明白,去杠杆就是降低负债。而我们经常提到的M2,却恰恰需要负债去创造。央行发行了基础货币,银行通过信贷体系借钱给企业或者个人,创造了负债,也就创造了M2。

所以,加杠杆的过程是创造货币的过程,而去杠杆的过程就是消灭货币的过程。

所谓的明思基时刻,就是那个时间点上,绝大多数人都在收杠杆,也就是在消灭货币。这个过程可以很快完成,瞬间大量货币被消灭,资产价值当然崩溃。

我们的去杠杆当然没达到明思基时刻那样猛烈,但货币逐渐被消灭的过程中,流动性紧张,对流动性最敏感的股市就有了向下的趋势。

不过这还不足以解释何以6月份以来股市的下跌,与全球明显分化。

大家回想一下,6月份发生了什么?整顿P2P!

相比于过去的P2P爆雷,2018年6月的特征是集中性,一天可以爆几百家。P2P的钱去哪了呢?不用多想,不管是平台自己做资金池去抄底了股票,还是个人通P2P融资去抄底了,可以肯定相当一部分资金进入了股市。

6月份P2P成群的爆雷,其溢出的杀伤力也许不低于2015年配资盘的打爆。而P2P这个坑究竟有多大,恐怕连官方都不清楚,这正是更可怕之处,甚至有人将其比作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如果是这样,那就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其影响会是全局性的,影响金融,影响经济。

短期内对股市形成巨大的抽流动性,所以我们看到,6月份在地球村都向好的背景下,A股6月的跌幅为今年之最,还超过了今年全球都动荡的2月份。港股稍好点,6月的跌幅也不低,仅次于今年2月份。

港股相比A股,受P2P的溢出效应要小些,但是,港汇今年一直处于弱方,表明外资在流出。同时A股流动性紧张势必影响南下资金的规模,进而把流动性紧张传递到港股。可以看到,香港的成交金额已经大大下降了(见下图):

香港有一点很恐怖:流动性紧张到一个临界点,一旦下面完全没有承接盘,股指可能瞬间被打爆,这就像2015年的7月份。

美国加息周期与贸易纷争

中国官方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所以6月份再次定向降准,而7月份宣布实行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流动性定调由“合理稳定”转为“合理充裕”。

但是,第一,市场的恐慌情绪并不会短期修复;第二,美国的加息周期束缚了中国的宽松空间。

美国2014年暗示可能加息,2015年12月第一次加息,2016年12月第二次加息,2017年加了三次息,2018年已经加了两次,目前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定调是强劲,这意味着,2018年是极有可能再加2次息。

很不幸的是,在掌控全球货币闸门的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前夕,也就是2015年,我们进行了一次大水漫灌。这一波大漫灌,推高了许多资产的价格,造就了许多牛市。有的比较短,如股市。有的比较长,但也到了清算期,比如P2P。还有的还在高位,比如楼市。

今天许多的痛苦,都有那波大放水的功劳。

现在除了楼市,其他资产基本被打得七零八落,包括人民币,现在也成了主要货币里表现最差的(见下图):

现在政府的定调是定向放水,明摆着不想让水流到楼市去。但如果政府不控制好,资金会有自己的想法,继续流入楼市,将楼市价格进一步推高,日本的故事重演不是没可能。

因此,这些约束下,中国宽松的空间是有限的。

当然,无论美联储加息也好,P2P平台爆雷也好,这些都是短期的因素,对中国更深远的影响恐怕是贸易纷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安信的高博士最近有一个刷屏的演讲,其中提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就是对美国的开放。个人很认可这一点,我们过去40年能取得这样的经济增长,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我们融入了欧美主导的全球体系。

现在我们可以另起炉灶了吗?

往短了看,是个需求问题,离开了美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一带一路上的国家能消化掉我们的产能吗?

往长了看,是个供给问题,这个更重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从长期来讲,是供给因素,它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本还有技术。我们算一下,为什么中国人与美国人,同样一天24个小时,我们的劳动力是人家的好几倍,经济体量还不如人家呢?

关键的因素是技术,是生产效率问题。

放长看,清晰可见的是,劳动力将成为我们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绝对劳动数量(15到65岁人口)在减少。要实现经济增长,只能借力技术的不断升级。而离开了美国这个全球技术的主要输出国,失去了与美国的技术交流,中国的技术升级,即使会成功,也会是缓慢的。

如果技术升级无法覆盖劳动力的减少,那么未来的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这点, 我们可以看日本,从1990年到2018年,28年间人类的技术是突飞猛进,但它仍然无法覆盖日本人口方面的负作用,日本过去28年里GDP年复合增长不到0.7%。

日本1990年人均GDP水平已经很高了,而我们今天还很低的。最近拼多多是个非常热的话题,它让我们意识到另一个更真实的中国。看下面这张图,如果经济不再增长,我们的收入就停在这个水平,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失去了改善生活的可能。 

目前这场贸易纷争,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许多人总是把特朗普视为商人。早在1988年,特朗普接受采访的时候发表了其对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看法。一个人念念不忘30年,绝不仅仅是商人思维可以解释的。无论他目前的所做所为究竟于美国是对还是错,他在做的是创造历史。

这样,你就可以看到,在贸易纷争这个大逻辑下,投资股市,实际上你是在赌国运,赌国运在未来40年,仍然能如过去40年那样继续上升。

而赌错的话,日本的股市又提供了指引,1990年见顶,一直跌到2008年见底,现在还没涨回去。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

被“干爹”困扰的MMO玩家们 公司视频课程

img

Edith

关注
苗逊 |7月23日讯

当KristinCarnage正在《魔兽世界》的主城中穿梭时,一个陌生人忽然出现在她的女性角色面前。此人强行打开了交易窗口并送给了姑娘一大把金币。在接下来几天里,这个操作着男性角色的家伙不仅积极地帮助Carnage在游戏里攻坚克难,还时不时地通过游戏内邮件给她寄来各种各样的小玩具。

“说真的这感觉很奇怪。”28岁的Carnage描述道,“我后来把大部分金币都退了回去。我可不想变成别人嘴里那种‘因为我是女孩儿所以送我礼物天经地义’的女人。”在她九年的MMO生涯里,Carnage曾遭遇过要电话号码、真人照片、甚至是提供网络文爱、线下夫妻交换等等无礼要求。“仿佛那些人都认为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提供这些服务理所当然是我的义务,他们愿意为此花钱,也许他们依然单纯到认为钱能买下一切事物。”

在全球网游圈子里有这么一种比喻,或者说一种不幸的刻板印象——在MMO的世界里,女玩家能够轻易地得到一切。无论是金币,礼物,刷级还是下副本,只要你是女人,只要你能略展姿色,向男性玩家发送自己的裸照、提供虚拟性爱或者和对方在游戏内组成CP,什么都是唾手可得的。

谈到网游里的包养现象,许多玩家至今仍会提起当年在Craigslist(类似于国内的58同城)网站上发生的那件事。早在2007年,一名31岁的女性在该网站的魔兽世界版块里发布了以提供性服务为代价交换金币的帖子:“我需要五千金币来购买史诗飞行坐骑,作为回报,你可以‘骑’我。”当这篇在当年看来惊为天人的帖子在魔兽社区里迅速发酵时,该女性重新编辑了自己的帖子并表示在帖子发出后的一个小时之内自己就圆了购买飞行坐骑之梦。“与此同时,你们这些蠢货还在为了一点一点地积攒金币而不停地打本。”她用嘲讽的语气写道。自此,由这篇帖子与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对普通女性网游玩家所造成的长达多年的困扰与无奈开始了。

当然,虽然名为MMO,但是对于喜欢独来独往的玩家来说,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时刻和别人组队共同游戏,帮助那些低级玩家刷副本也算是积极行善的行为,而节日礼物一直是魔兽世界各种季节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公会成员由于需要从拍卖行购买新装备,主动寄给他们几千金也不会让人伤筋动骨。但是根据受访者的表述。现在的网游里“乐于助人”与“包养”之间的界线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

《魔兽世界》里确实不乏一些外观诱人的装备他希望我在他的角色前跪下,就好像我俩正在同房一样。

Chia今年27岁,是网游《最终幻想14》的忠实玩家,曾被要求在游戏里摆出各种特定姿势以满足对方猥琐的幻想。在本作里,女性角色有一些独有的表情动作,其中有几个确实颇具性感韵味儿。比如在做“飞吻动作”(游戏内指令/blowkiss)时,女性角色会把腰部前倾,臀部翘起,着实诱惑。最近开发商SquareEnix还加入了新动作“打瞌睡”以满足那些想让角色躺下来的玩家需求。

按照Chia的话说,自从十八个月前在主城里偶然相遇后,一个操作着精灵角色的陌生人一直对自己进行着持续的性骚扰行为,对方希望付钱以交换双方在游戏里模拟做出各种过激的姿势,而且相当坚持不懈。“他希望我向他献上飞吻,然后在他的角色面前跪下,就好像我俩正在同房一样。”Chia在电话里忿忿地说道。

作为“诚意”的表现,那个陌生人愿意向Chia支付一大笔钱,同时表示可以陪她一起下极蛮神副本,出了什么好东西都是她的。有时陌生人会问她今天穿的什么衣服,她通常都会以将要赶赴现实中的约会为由将话题支开,但是当那只掉落概率奇低无比、浑身被火焰所包围的酷炫蛮神坐骑真的摆在自己面前时,巨大的诱惑下,Chia有那么一瞬间差点就答应对方的要求了,但好在最终还是守住了底线。

Chia在《最终幻想14》里的角色我告诉自己以后一定会建立属于自己的基金,这样就能回报他的恩情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糖爸爸们”都表现的像前面几位那么急不可耐。23岁的Malkeria是韩国经典网游《洛奇》的多年粉丝,在与某位偶然相会的陌生男性共度几小时后,她意识到对方显然不是只想聊聊天那么简单。他打开了女孩的交易窗口,送给了她一件绣有小猫的连衣裙,并且告诉女孩儿这衣服一定和她非常相衬。

“作为回报,他问我能否为他穿上看看。”Malkeria说道,由于那件连衣裙着实可爱,她就将其欣然收下,穿在身上到处炫耀。几天过去,公会里的一个朋友看见女孩儿后大吃一惊,告诉她这件连衣裙是一件极为珍稀昂贵的时装,感到不妥的Malkeria马上打开了自己的电子钱包准备给陌生人转账,但是无奈自己的账户余额差的太远了。自此之后,Malkeria和对方在游戏里相处时感觉就不那么自然了,尽管陌生人还在不断地送给她各种礼物,但她还是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这些道具才是最理想的——自己不喜欢欠债的感觉。

“我告诉自己以后一定会建立属于自己的基金,这样就能回报他的恩情了。”她说道。

《洛奇》一直是许多二次元玩家的最爱30岁的Drea从来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游戏里的男玩家送礼物给自己,对于这方面可谓是很不擅长。“我最多会告诉他们‘嘿,我觉得你的角色很帅’,然后他们就会随机送给我食物什么的,我还得回复‘好的,谢谢!’真是太尴尬了。”曾经有一个男性角色一直紧紧跟着Drea到处行动,最初他对于女士的问题一概沉默不答,直到最后才告诉她自己是个高级玩家,愿意带她去下顶级副本。“那一瞬间我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Drea说道,“就好像我在现实生活中被罪犯长期尾行了一样。”

《广播与电子媒体杂志》曾在2015年进行过一项针对“有吸引力的女性角色”是否真的能够在MMO里获得更多优待的玩家调查。通过对2300份实例的分析,研究者确认符合“传统审美”的女性角色更容易在游戏里获得来自男性玩家的主动帮助——现实中也是如此。唯一的区别在于,就受访的女性玩家而言,接受这些不请自来的帮助最后可能导致对方的言语侮辱,尤其是在女方心里希冀能够有进一步的浪漫发展时。

有趣的是,许多男扮女号的人妖玩家表示在游戏里接受别人的帮助时内心往往更加矛盾。

全球网游玩家中有40%是女性,她们在创建游戏角色时通常与自身的性别一致。而男性玩家则似乎更喜欢选择扮演人妖,这往往导致了许多网游里貌似女玩家很多的错觉。大部分受访男性玩家坦诚,他们决定扮演女号的目的之一,确实就是有可能获得来自其他那些荷尔蒙过剩的男性玩家的帮助,有趣的是,与女性玩家相比,许多人妖玩家表示在游戏里接受别人的帮助时内心往往更加矛盾。

AgentRood今年已经38岁了,表示自己虽然玩儿女号,但是从来也没有在游戏里假装过自己是女人。“我知道有很多男性以此获益,但我选择独善其身。”他说道。

Rood在《魔兽世界》里的角色是一名女性暗夜精灵德鲁伊。当他还是低级菜鸟时,有位老玩家陪着他整整升了十级,各种金币道具的支援就没断过。“我全程一言未发。”Rood坚定地描述道,“后来他还运用自己的裁缝技能给我打造了整整两套皮甲装备。不过我发誓,我从来没有模仿过任何女性的行为诱惑他。”

泰兰德是Rood选择女性暗夜精灵的根本原因Brendan浸淫MMO的时间已经长达十数年,不管什么游戏只玩女号。他是萨姆斯(《银河战士》系列主角),女超人与神奇女侠的狂热粉丝,对他而言,只是单纯的觉得女性角色要比男性角色更为顺眼。这样做的结果就是,Brendan在游戏里不断地收到各种礼物与帮助。“其实我觉得这事儿是不太正常的,尤其是他们管我要裸照时。”这位中年大叔笑道,“最令我获得满足感的时刻,是当我告诉他们‘伙计,我可是个爷们儿,你怎么就不信呢’的时候,尽管紧随而来的可能就是对方各种不雅的言语。”Brendan的女儿对游戏似乎也很感兴趣,有一次当小家伙陪着父亲打游戏时,Brendan猛然意识到或许女儿有一天也会面对类似的情况,不由得沉思良久。

对于KristinCarnage来说,网游“干爹”之风的横行可谓是作为女性在她九年的MMO生涯中最大的困扰,为了证明自己不倚靠男性玩家也能变得很强,她在游戏世界里投入了加倍的努力。虽然男玩家们在性别上的刻板观念让这位姑娘在游戏体验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但是Carnage依然拒绝随波逐流:“如果我不够强,男人们就会瞧不起我。”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不想被他们小看,也绝不会让他们称心如意。”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