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多类逻辑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多类逻辑

九年来去,我的时间简史和微博的对话精神 公司视频课程

img

无施

关注

霍金在《时间简史》一书中说,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在我们看到的最远的物体的情况下,光是在80亿年前发出的。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

浩瀚如宇宙如此,其实每个人也是如此,我们每一次自我思量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回溯以前的自己或者刚刚过去的自己,他们构成了当下的意义和未来的一种坐标系。

如果不外加干涉,过去的事物可能就会显示出它的无序性,所以以前的我们会写日记,把车票、机票、电影票、演出票等等搜集收藏下来,这些就像是过去向现在发射的光。

后来,只有少部分人还保留了这些习惯,我们更倾向于在网络平台上留下一串串足迹,这些足迹形成了我们回看来时之路的时空隧道。

今天是微博九周年的日子,不知不觉,这个社交媒体平台已经伴随我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我刚进大学的那会,大家还在使用QQ,不时还会去朋友的QQ空间跑堂,而后人人网以其校园实名社交属性,逐渐取代了QQ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网上冲浪的地位。但人总归是社会的动物,人人网兴于校园,也囿于校园,其用户流失和断层几乎在基因里就决定了。

我是在大一下学期(2011年3月),也就是微博出现一年多之后注册的微博。

就像2005年新浪对博客模式突袭,不仅一举超越Blogcn、Blogbus等博客先驱,而且也把其他门户网站带入了博客大战一样,新浪这一次又让微博模式成为网易、搜狐、腾讯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争先抢夺的阵地。

2009年11月百度“i贴吧”上线,2010年1月,网易和搜狐的微博几乎同时宣布内测;2010年3月,腾讯进行新版微博产品内测,一时间,微博大战风起云涌。

后来的故事大多数人都知道了,新浪的媒体基因、明星名人资源以及前期用户基础,决定了战事走向。新浪微博成为了微博模式最后的赢家,时至今日,当我们在说社交媒体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说微博。

最初,微博于我而言,是一个接收媒体讯息和熟人社交的地方,我陆续在上面关注了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机构账号,李海鹏、蒋方舟、胡赳赳等媒体人,以及大学同学和社团的朋友。

当我重新翻阅一遍自己的最初几页微博的时候,看到了青春懵懂,看到了曾经的校园生活状态,比如“十天的考试拉锯战,明天终于要结束了”,也看到了一个新闻学子对于新闻行业的热情,比如在学校记者团频繁跑大大小小的活动,从写一篇小的消息稿开始锻炼。

大二的时候,长微博开始流行起来,只不过字数限制,所以大家更多用长微博工具发图片来替代。我用长微博写过一些个人游记和所思所想,现在看来有点矫情又透露着莫名的早熟,比如我写过“这年头,人都有个病什么的,老年痴呆、卖萌装傻、偏执狂躁或者变态自虐,大致从人们走过纯真童年之后,生命就不再属于自己了,因为我们终不能再任性了,一步一步,必须把责任、关怀和理想挂在嘴边,扛在肩上。”

同样是在2012年,我们学习了报纸编辑,是的,那时候我们并没有意料后来纸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下坡路。一方面出于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完成学期末要组队完成一份报纸作业,我开始频繁翻看一些都市报和日报的版面,并且按照一定逻辑做集锦贴在微博上,@那些资深媒体人以及微博上有认证的版面编辑,他们转发后,效果就蛮好。这样的动作,也让我完成了熟人以外的微博粉丝积累。

新闻毕竟是一个重实践的学科,所以大二和大三暑假我都去到外地实习,先是广州,然后北京。

实习的第一站是一家都市报的深度中心,那个时候羊城还是新闻圣地,虽然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团实力悬殊明显,但激烈的竞争从未停止。

做选题的时候,带教老师会让我们去天涯猫扑、凯迪社区等传统的论坛上面找“料”,也建议我们多去微博找。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了媒介舆论场的某种转变。

90年代,中国传媒开始出现了市场化趋势,并由此带来了新闻专业主义文化的发育,媒体需要找到一种形式,将社会的声音自下而上传达出来,《南方都市报》等都市类媒体率先开辟评论版面,提供了新的表达空间。

而微博的出现,又把表达空间拓展出了更多维度,我们找选题的时候对微博倍加关注,不仅因为微博为搜索、接触、利用与传播信息创造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微博为阐述个人观点提供了大众化的公共平台,承载着草根网友、媒体人、明星、企业家、官员等各个层面用户的表达。

很大程度上说,代表性的事件,进入到微博这个广场之后,才会上升成为公共表达。它天然具备圈层扩散的基因,先是议题信息,这是核心圈层,之后议题在不同群体扩散,这是扩散圈层,随后来自四面八方的用户信息和观点的汇集形成规模,达成了舆论塑造圈层。

对于一个专业是新闻传播的学生来说,微博这个产品实在有太多可以谈论的角度,它糅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重传播模式,在结构上,它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多元非线性结构。一个热点事件可以迅速生成多个关键性节点,在节点的打通过程中,理性传播增强,群体极化式微。这种具备对话精神的产品,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用户数和流量,也体现在公众话语权和媒介接近权。

而这种对话精神与其说消解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如说是在反哺媒体内容生产。我在媒体实习以及日后媒体从业的经验告诉我,传统机构媒体的报道,与微博上事件的发生、发酵到证实或证伪,这两个通路是并行的,缺一不可。

2014年,我大学毕业了,去了上海工作。上海虽是国际大都市,但却也是生活气息和文艺气息很浓厚的地方。

在上海,我基本上能够把工作和生活区隔开,这一点在我这四年的微博记录上也得到了验证。我再回过头去看这几年的经历的时候发现,陆陆续续去各种演唱会和音乐节是一条主线。

微博印记很清晰让我回忆起来,哪一年什么时候去了草莓音乐节、简单生活节,去了陈慧娴、罗大佑的演唱会,李志、赵雷的live等等。期间,我也通过微博@新闻实习生群 找到了一个综合素质非常全面的95后实习生,后来我们也成为很好的朋友。

这个阶段的微博平台,经历了它自身跌宕起伏的几年,比如上市、第一次年度盈利、上线全国辟谣平台、月活跃用户超过Twitter等等。于我而言,故事在平稳中有所递进,微博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可以让我安放心事。

《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在她另外一本书《生于1984》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最终要走上一条由自我意志推动的路。那种自我意志你可能一时看不清,却能感受到它和周围磕磕绊绊的摩擦。摩擦越剧烈,人就越痛苦。而你越痛苦,就越说明周遭处境和你的意志之间不匹配。于是你不得不改变你的处境。很多时候,是痛苦而不是欲望,推动着你在一个个处境之间跳来跳去,直到最终安定下来。“

这段话也基本是我魔都四年职业生涯的一段概括。“一个一个自我在时间的轴线上将不断自我否定,再自我生成。”生活趣味上是满足的,但对于工作的自我定位,我始终在不停寻找。2017年,我选择成为一个全职自媒体人,也就是说踏上了内容创业的道路,只不过是单枪匹马。

好在,大平台已经搭建好了内容的基础设施,比如微博、微信公号,对我们这些科技自媒体来说还有虎嗅、36氪和钛媒体这样的科技内容平台。个体的发声,终究还是需要这些平台作为放大器,才能触达更多的人群,最主要的是,触达那些想要触达的人群。

微博和微信公号,把社交红利和社交资产赋能给自媒体,同时为自媒体提供流量和商业化工具,帮助内容创业者实现自身品牌价值。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了,这个行业才能用内容说话,当这个行业拥有优质内容输出能力的人都没有怀才不遇的时候,内容行业才得以步入黄金时代。

应该说包括papi酱、咪蒙,以及众多和我一样的行业自媒体,都是因为微博和微信的出现,才能够在自媒体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或多或少实现了把兴趣当成工作的理想。我研究互联网商业模式、产品模式,也对二次元一代和新追星一代感兴趣。

微博已经九岁,我在微博上冲浪七年多,这之间,微博傲视群雄过,也跌入过低谷而后二次崛起,用户愈发年轻化,也有了突破300亿美元市值的高光时刻。这就像每个人的生长故事一样,星辰大海,一路向前。最重要的是,一路上,我们时刻保持和世界对话,依旧保留着和自己对话的精神。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

腾讯贡献大规模 Node.js 微服务框架 Tars.js 互联网视频课程

img

叶文龙

关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不仅仅由单一节点(或是单一语言)就可承载,而是趋向多语言分布式协同开发(如接入层由Node.js完成,逻辑(数据)层由C++/GO/Python实现)并由此组成大型异构系统。

我们(现SuperTeam)基于 Tars 体系研发出 Tars.js 以便用户在不改变异构系统整体架构的情况下快速搭建(迁移)Node.js服务,并可非常方便的将原来的单一服务拆分为多个(逻辑)子服务。

Tars.js在腾讯内部经过5年多的沉淀与迭代(Node.js@0.10版本即提供支持),广泛运用于腾讯QQ浏览器、腾讯桌面浏览器、腾讯地图、应用宝、腾讯手机管家、互联网+、腾讯医疗、腾讯觅影、保险、彩票等几十个重要业务中,日承担了上百亿流量。

Tars.js包含下述特性:

l 100%由JavaScript编写,不包含任何C/C++代码。

l 多进程负载均衡与管理。

l 代码异常监控与重启。

l 服务日志搜集与处理。

l HTTP(s)服务监控与用量自动上报,并支持用户自定义维度上报(PP监控)。

l 符合 Tars(IDL)规范的编解码模块。

l 支持 TarsRPC调用与染色(模调自动上报)。

l 支持在线发送管理命令、拉取服务配置。

l 独创 LongStackTrace™异常跟踪机制。

l …… 更多特性可访问 @tars/node-agent 了解

设计理念:

»A.高自由度:

l 兼容所有(≥0.10)官方Node.js版本。

l 对 Node.js源码无侵入无修改。

l 底层对上层完全透明,支持各种上层框架,无需变更。

也就是说:

您可以使用任何您熟悉的框架(如 Express.js/Koa.js等,包括但不仅限于Web框架),也无需对框架进行任何修改(无需引入任何中间件)。即可通过Tars.js运行,享受平台提供的各种监控与管理特性。

与此同时,Tars.js所提供的模块,也可以根据您的需求引入(如未使用到则可不引入)。

»B.高性能:

Tars.js为高性能与大并发量而设计,使用了大量的前端(V8)优化技巧(如FlattenString/FastProperties等)尽量降低所提供的能力对于业务性能的影响。

经过我们测试(WebServer),默认的旁路上报与监控对服务性能的影响≤5%,常用模块(RPC、日志等)性能位于业界前列。

»C.差异化:

Tars.js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提供差异化运营方案:

l 高流量业务:尽力降低框架对业务性能的影响。

l 低流量业务:充分利用硬件资源提升开发体验。

HelloWorld

我们来看Node.js官网的 例子 (如下),无需任何变更,直接通过Tars.js进行部署,它会拥有哪些特性?

✓ 进程管理

默认基于 cluster 模块进行负载均衡,进程数可以配置为1~max(CPU核心数)、还可配置为auto(物理核心数相同)以减小内存压力提升“性价比”。

与此同时,进程僵死检测也会同时启动,实时监控业务进程。

»案例说明

某服务在论坛UBB代码转HTML时,使用未优化的正则表达式进行XSS攻击过滤,但由于用户发帖时图片采用BASE64编码,导致正则表达式计算时间过长,CPU使用率飙涨到100%:

开启僵死检测后,Tars.js监控到业务进程僵死时,自动重启业务进程,从而缩短了业务无响应时间:

Tars.js虽然无法解决业务代码的问题(BUG),但会尽最大努力保证业务的可用性。

✓ 服务监控

以服务名、接口名(URL-PATH节)为纬度,统计总流量、平均耗时、超时率、异常率:

其中返回码大于400(可配置)作为异常进行上报。

»监控说明

Web服务一般由静态与动态资源(接口)组成,由于静态资源(本地文件)的请求耗时远低于动态资源(业务逻辑),请求量往往又很高,拉低了服务整体耗时。

基于此,Tars.js将请求URL中的PATH节作为接口,每个接口均可查看其总流量、平均耗时、异常率,便于用户全面了解服务性能。

✓ 特性监控

无论您服务的类型是什么,总是会上报下述特性,便于回溯问题与评估性能:

l memUsage:内存用量,将会上报rss、heapUsed、heapTotal这三个用量(单位为字节)

l cpuUsage:CPU用量,将会上报CPU使用率,数据汇总为逻辑单核(单位为百分比)

l eventloopLag:(任务)队列延迟,每隔2秒采样(单位为毫秒)

l libuv:I/O用量,将会上报activeHandles、activeRequests这两个用量

各策略以平均值(Avg)、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分节点进行统计:

✓ 日志输出

所有通过Console模块(如console.log)输出的日志,都会输出到服务本地文件内。并附加相关信息(如下),方便定位问题。

日志格式:日期时间|进程PID|日志级别|输出文件名与行号|日志内容

2018-07-0112:00:00|332|DEBUG|app.js:13|Serverrunningathttp://127.0.0.1:3000/

✓ LongStackTrace™

由于Node.js采用异步机制,在发生异常时堆栈不完整,导致定位问题复杂。

鉴于此,我们提供了长链路跟踪技术在产生异常时自动附加前序调用堆栈,同时还支持在异常堆栈中过滤出用户代码部分。

由于开启此特性时会造成性能损耗,故默认关闭,管理平台等性能不敏感业务可直接通过配置开启。

»案例说明

执行上述代码会抛出下述异常:

ReferenceError:ThisMayThrowErrorisnotdefined

atTimeout.setTimeoutas_onTimeout

at_disibledevent="http://superzheng.com/">@SuperZheng 创立于2017年。团队成员均为全栈架构师(Super寓意Superman——无所不能),熟知Web(3D)、终端、后端与大数据计算,并由传统前端向互联网从业者方向发展。欢迎前端牛人加入,共创前端美好未来。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