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python中的栈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python中的栈

月考+Python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崛起 流量视频课程

img

资擎汉

关注

Python部落(python.freelycode)组织翻译,禁止转载,欢迎转发。

根据IEEE Spectrum的统计,Python在2017年的顶级编程语言中排名第一。Python从去年开始持续上升,两度跃到排名第一的位置。虽然在Web和Enterprise应用中python稳居第一的位置,但是在基于Python的嵌入式开发平台(如Zerynth和MicroPython)中,python还需要大力发展。

上面的排名并不奇怪,现今绝大多数的嵌入式代码仍然是用C编写的。专家和熟练的C程序员认为这理所当然,他们说:“C语言生成一个更快,更紧凑,更可靠的代码”。但是 ,如果你用汇编语言代替C语言,就会理解20年前那代程序员到底在说什么了。

为什么在嵌入式应用中使用python?

如果你用Google搜一下“嵌入式系统中的python”会找到许多类似下面的文章:

1、python比C语言更好!

2、嵌入式系统中python和C/C++的对比

3、嵌入式系统中Python的地位

4、未来嵌入式系统的编程语言还会是C语言吗?

5、python对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意义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一段话来总结上面的内容:

“如果一个问题可以在Python中解决,那么也可以在C中解决,反之不一定成立。但是,如果问题可以在Python中解决,那么:

——解决方案(源代码)将比相应的C代码简单

——更加可靠

——也许更重要的是,可“可重复写”(这一点容易被忽视)“

C / C ++编码速度慢,容易出错,而且经常是不可读的,但Python以其可写性,减少错误和可读性而闻名。由于这些原因,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Python不仅仅是介绍性CS程序和业余兴趣开发人员最受欢迎的语言,它也是嵌入式计算中增长最快的语言。有大量的专业人士熟练使用Python“潜在地”为物联网中的“下一件大事”开发软件,而且将会在短时间内发布新的惊人的嵌入式应用程序。

为什么要使用Zerynth作为基于Python的嵌入式应用程序

Zerynth超越了专业的嵌入式开发人员,为高级程序员,产品设计师和IoT开发人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高品质嵌入式开发工具来创建交互式连接式的解决方案。

Zerynth允许使用任何32位微控制器设计嵌入式应用程序和IoT连接设备,来连接到任何云基础架构,而且可以实现Python和C 语言的混合编程。

初学者容易上手

一个词来形容:简单!与其他用于微控制器的Python实现不同,Zerynth不需要从不同的Web源复制/粘贴令人毛骨悚然的脚本。不需要拖放任何文件夹或FTP中的任何文件。无需在PC上安装Python,无需安装Putty或特殊驱动程序。使用Zerynth,您只需点击几下即可使您的设备在Python中编程!

在本教程中可以看到如何使用Zerynth编程NodeMCU板,您只需要按照如下步骤来即可:

1、下载安装Zerynth Studio

2、连接,注册并虚拟化ESP8266主板

3、克隆一个例子,并将其上传到主板

只需遵循上面这些非常简单的步骤,您就可以使用Python编程设备,而不必使用复杂的低级语言(如C或C ++)。对于新手编程的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于高级用户,Zerynth允许在同一个项目中混合使用Python和C代码。这种“混合”编程在项目需要关键任务的低级代码时非常强大,同时保持Python对非关键部分的灵活性和可读性。使用Zerynth,你可以同时拥有开发速度和运行时速度!你可以在官方文档中了解有关Zerynth-C语言界面的更多信息。

一次编码,多种场景使用

Zerynth虚拟机是Zerynth堆栈的核心元素,提供了一个真正的硬件抽象层,允许在大多数32位微控制器(嵌入式和IoT解决方案的核心)上重用代码。

硬件的独立性对许多方面至关重要:

1、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由于在从原型转换为生产过程中无需重写代码,因此可缩短上市时间;

2、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说,它更容易集中在集成部分,并选择更适合项目的主板,而不需要担心低级功能和可编程性;

3、对于嵌入式生产者来说,它加速了新的嵌入式硬件的采用,并向庞大的Python程序员社区开放。

Zerynth虚拟机的开发是使Python可以在嵌入式世界中使用。为了做到这一点,Python的一些功能被丢弃,因为它们太占用资源,而一些非Python功能被引入,因为它们在嵌入式设置中更具功能。可以参看官方文档中Zerynth和Python之间的区别列表(不完整)

你可以用Zerynth做什么

与其他IoT开发平台不同,Zerynth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工具,可以让您从固件开发到云连接,这些都得益于大量的库链接。

需要灵感吗? Zerynth Academy网站部分提供了一系列教程,指导您使用Zerynth Stack开发Python中的嵌入式和IoT解决方案。你将学习:

1、如何使用Zerynth在Python中编程ESP8266,这是用于IoT和嵌入式应用的常用微控制器

2、如何使用Zerynth和Arduino MKR1000来启用IoT Security;

3、如何创建一个使用Zerynth在Python中编程并连接到The Things Network的LoRa网络;

4、如何使用Zerynth和Matplotlib(一种非常受欢迎的Python绘图库)来获取和可视化LoRa节点的传感器数据;

5、如何在Python中使用Zerynth程序为Hexiwear,最受欢迎的可穿戴式IoT开发平台之一

6、如何使用Zerynth在Python中为Nordic的nRF52832编程,这是支持蓝牙低能耗(BLE)的蓝牙5-ready SoC。

您还可以在此链接或Zerynth Studio的左侧面板上直接找到有用的示例列表。

超越Arduino和树莓派

如上所述,在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他项目的Python中,学生和业余爱好者经常拥有树莓派或Arduino背景。

Zerynth提供基于微处理器的一些优势,如树莓派:

1、使用python编程,必要的话可以和c语言混合

2、支持多线程

以及基于微控制器的电路板的巨大优势:

1、相对于微处理器电路板的功耗更低

2、降低原型设计阶段的硬件成本

3、在工业化阶段硬件成本极低

而且拥有60k-80k的闪存以及3-5k的RAM.

应用广泛

Zerynth已被公司和专业团队用于在不同行业建立惊人的IoT和嵌入式解决方案:如零售,商业制冷,废物管理,智能设备等等,这些都可以在“Built with Zerynth”中看到。

英文原文:https://zerynth/blog/the-rise-of-python-for-embedded-systems/ 译者:咋家

在Python 2.7即将停止支持时,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3.x迁移指南 互联网视频课程

img

自怜

关注

机器之心编译

目前,Python 科学栈中的所有主要项目都同时支持 Python 3.x 和 Python 2.7,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即将结束。去年 11 月,Numpy 团队的一份声明引发了数据科学社区的关注:这一科学计算库即将放弃对于 Python 2.7 的支持,全面转向 Python 3。Numpy 并不是唯一宣称即将放弃 Python 旧版本支持的工具,pandas 与 Jupyter notebook 等很多产品也在即将放弃支持的名单之中。对于数据科学开发者而言,如何将已有项目从 Python 2 转向 Python 3 成为了正在面临的重大问题。来自莫斯科大学的 Alex Rogozhnikov 博士为我们整理了一份代码迁移指南。

Python 3 功能简介

Python 是机器学习和其他科学领域中的主流语言,我们通常需要使用它处理大量的数据。Python 兼容多种深度学习框架,且具备很多优秀的工具来执行数据预处理和可视化。

但是,Python 2 和 Python 3 长期共存于 Python 生态系统中,很多数据科学家仍然使用 Python 2。2019 年底,Numpy 等很多科学计算工具都将停止支持 Python 2,而 2018 年后 Numpy 的所有新功能版本将只支持 Python 3。

为了使 Python 2 向 Python 3 的转换更加轻松,我收集了一些 Python 3 的功能,希望对大家有用。

使用 pathlib 更好地处理路径

pathlib 是 Python 3 的默认模块,帮助避免使用大量的 os.path.joins:

from pathlib importPath

dataset ='wiki_images'

datasets_root =Path('/path/to/datasets/')

train_path = datasets_root / dataset /'train'

test_path = datasets_root / dataset /'test'

for image_path in train_path.iterdir():

with image_path.open()as f:# note, open is a method of Path object

# do something with an image

Python 2 总是试图使用字符串级联(准确,但不好),现在有了 pathlib,代码安全、准确、可读性强。

此外,pathlib.Path 具备大量方法,这样 Python 新用户就不用每个方法都去搜索了:

p.exists()

p.is_dir()

p.parts()

p.with_name('sibling.png')# only change the name, but keep the folder

p.with_suffix('.jpg')# only change the extension, but keep the folder and the name

p.chmod(mode)

p.rmdir()

pathlib 会节约大量时间,详见:

文档: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pathlib.html;

参考信息:https://pymotw/3/pathlib/。

类型提示(Type hinting)成为语言的一部分

PyCharm 中的类型提示示例:

Python 不只是适合脚本的语言,现在的数据流程还包括大量步骤,每一步都包括不同的框架(有时也包括不同的逻辑)。

类型提示被引入 Python,以帮助处理越来越复杂的项目,使机器可以更好地进行代码验证。而之前需要不同的模块使用自定义方式在文档字符串中指定类型(注意:PyCharm 可以将旧的文档字符串转换成新的类型提示)。

下列代码是一个简单示例,可以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这就是我们喜欢 Python 数据栈之处)。

def repeat_each_entry(data):

""" Each entry in the data is doubled

"""

index = numpy.repeat(numpy.arange(len(data)),2)

return data[index]

上述代码适用于 numpy.array(包括多维)、astropy.Table 和 astropy.Column、bcolz、cupy、mxnet.ndarray 等。

该代码同样可用于 pandas.Series,但是方式是错误的:

repeat_each_entry(pandas.Series(data=[0,1,2], index=[3,4,5]))# returns Series with Nones inside

这是一个两行代码。想象一下复杂系统的行为多么难预测,有时一个函数就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明确了解哪些类型方法适合大型系统很有帮助,它会在函数未得到此类参数时给出提醒。

def repeat_each_entry(data:Union[numpy.ndarray, bcolz.carray]):

如果你有一个很棒的代码库,类型提示工具如 MyPy 可能成为集成流程中的一部分。不幸的是,提示没有强大到足以为 ndarrays/tensors 提供细粒度类型,但是或许我们很快就可以拥有这样的提示工具了,这将是 DS 的伟大功能。

类型提示 → 运行时的类型检查

默认情况下,函数注释不会影响代码的运行,不过它也只能帮你指出代码的意图。

但是,你可以在运行时中使用 enforce 等工具强制进行类型检查,这可以帮助你调试代码(很多情况下类型提示不起作用)。

@enforce.runtime_validation

def foo(text: str)->None:

print(text)

foo('Hi')# ok

foo(5)# fails

@enforce.runtime_validation

def any2(x:List[bool])->bool:

return any(x)

any ([False,False,True,False])# True

any2([False,False,True,False])# True

any (['False'])# True

any2(['False'])# fails

any ([False,None,"",0])# False

any2([False,None,"",0])# fails

函数注释的其他用处

如前所述,注释不会影响代码执行,而且会提供一些元信息,你可以随意使用。

例如,计量单位是科学界的一个普遍难题,astropy 包提供一个简单的装饰器(Decorator)来控制输入量的计量单位,并将输出转换成所需单位。

# Python 3

from astropy import units as u

@u.quantity_input()

def frequency(speed: u.meter / u.s, wavelength: u.m)->u.terahertz:

return speed / wavelength

frequency(speed=300_000 * u.km / u.s, wavelength=555* u.nm)

# output: 540.5405405405404 THz, frequency of green visible light

如果你拥有 Python 表格式科学数据(不必要太多),你应该尝试一下 astropy。你还可以定义针对某个应用的装饰器,用同样的方式来控制/转换输入和输出。

通过 @ 实现矩阵乘法

下面,我们实现一个最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即带 L2 正则化的线性回归:

# l2-regularized linear regression: || AX - b ||^2 + alpha * ||x||^2 ->min

# Python 2

X = np.linalg.inv(np.dot(A.T, A)+ alpha * np.eye(A.shape[1])).dot(A.T.dot(b))

# Python 3

X = np.linalg.inv(A.T @ A + alpha * np.eye(A.shape[1]))@(A.T @ b)

下面 Python 3 带有 @ 作为矩阵乘法的符号更具有可读性,且更容易在深度学习框架中转译:因为一些如 X @ W + b[None, :] 的代码在 numpy、cupy、pytorch 和 tensorflow 等不同库下都表示单层感知机。

使用 ** 作为通配符

递归文件夹的通配符在 Python2 中并不是很方便,因此才存在定制的 glob2 模块来克服这个问题。递归 flag 在 Python 3.6 中得到了支持。

import glob

# Python 2

found_images = \

glob.glob('/path*.jpg') \

+ glob.glob('/path*.jpg') \

+ glob.glob('/path***.jpg')

# Python 3

found_images = glob.glob('/path*.jpg', recursive=True)

python3 中更好的选择是使用 pathlib:

# Python 3

found_images = pathlib.Path('/path/').glob('**/*.jpg')

Print 在 Python3 中是函数

Python 3 中使用 Print 需要加上麻烦的圆括弧,但它还是有一些优点。

使用文件描述符的简单句法:

print>>sys.stderr,"critical error"# Python 2

print("critical error", file=sys.stderr)# Python 3

在不使用 str.join 下输出 tab-aligned 表格:

# Python 3

print(*array, sep='\t')

print(batch, epoch, loss, accuracy, time, sep='\t')

修改与重新定义 print 函数的输出:

# Python 3

_print =print# store the original print function

defprint(*args,**kargs):

pass# do something useful, e.g. store output to some file

在 Jupyter 中,非常好的一点是记录每一个输出到独立的文档,并在出现错误的时候追踪出现问题的文档,所以我们现在可以重写 print 函数了。

在下面的代码中,我们可以使用上下文管理器暂时重写 print 函数的行为:

@contextlib.contextmanager

def replace_print():

import builtins

_print =print# saving old print function

# or use some other function here

builtins.print=lambda*args,**kwargs: _print('new printing',*args,**kwargs)

yield

builtins.print= _print

with replace_print():

上面并不是一个推荐的方法,因为它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

print 函数可以加入列表解析和其它语言构建结构。

# Python 3

result = process(x)if is_valid(x)elseprint('invalid item: ', x)

f-strings 可作为简单和可靠的格式化

默认的格式化系统提供了一些灵活性,且在数据实验中不是必须的。但这样的代码对于任何修改要么太冗长,要么就会变得很零碎。而代表性的数据科学需要以固定的格式迭代地输出一些日志信息,通常需要使用的代码如下:

# Python 2

print('{batch:3} {epoch:3} / {total_epochs:3} accuracy: {acc_mean:0.4f}±{acc_std:0.4f} time: {avg_time:3.2f}'.format(

batch=batch, epoch=epoch, total_epochs=total_epochs,

acc_mean=numpy.mean(accuracies), acc_std=numpy.std(accuracies),

avg_time=time / len(data_batch)

))

# Python 2 (too error-prone during fast modifications, please avoid):

print('{:3} {:3} / {:3} accuracy: {:0.4f}±{:0.4f} time: {:3.2f}'.format(

batch, epoch, total_epochs, numpy.mean(accuracies), numpy.std(accuracies),

time / len(data_batch)

))

样本输出:

12012/300 accuracy:0.8180±0.4649 time:56.60

f-strings 即格式化字符串在 Python 3.6 中被引入:

# Python 3.6+

print(f'{batch:3} {epoch:3} / {total_epochs:3} accuracy: {numpy.mean(accuracies):0.4f}±{numpy.std(accuracies):0.4f} time: {time / len(data_batch):3.2f}')

另外,写查询语句时非常方便:

query = f"INSERT INTO STATION VALUES (13, '{city}', '{state}', {latitude}, {longitude})"

「true pision」和「integer pision」之间的明显区别

对于数据科学来说这种改变带来了便利(但我相信对于系统编程来说不是)。

data = pandas.read_csv('timing.csv')

velocity = data['distance']/ data['time']

Python 2 中的结果依赖于『时间』和『距离』(例如,以米和秒为单位)是否被保存为整数。

在 Python 3 中,结果的表示都是精确的,因为除法的结果是浮点数。

另一个案例是整数除法,现在已经作为明确的运算:

n_gifts = money // gift_price # correct for int and float arguments

注意,该运算可以应用到内建类型和由数据包(例如,numpy 或 pandas)提供的自定义类型。

严格排序

# All these comparisons are illegal in Python 3

3<'3'

2

(3,4)<(3,None)

(4,5)<[4,5]

# False in both Python 2 and Python 3

(4,5)==[4,5]

防止不同类型实例的偶然性的排序。

sorted([2,'1',3])# invalid for Python 3, in Python 2 returns [2, 3, '1']

在处理原始数据时帮助发现存在的问题。

旁注:对 None 的合适检查是(两个版本的 Python 都适用):

if a isnotNone:

pass

if a:# WRONG check for None

pass

自然语言处理的 Unicode

s ='您好'

print(len(s))

print(s[:2])

输出:

Python 2: 6\n

Python 3: 2\n 您好.

x = u'со'

x +='co'# ok

x +='со'# fail

Python 2 在此失败了,而 Python 3 可以如期工作(因为我在字符串中使用了俄文字母)。

在 Python 3 中 strs 是 Unicode 字符串,对非英语文本的 NLP 处理更加方便。

还有其它有趣的方面,例如:

'a'< type < u'a'# Python 2: True

'a'< u'a'# Python 2: False

from collections importCounter

Counter('Mbelstück')

Python 2: Counter({'\xc3': 2, 'b': 1, 'e': 1, 'c': 1, 'k': 1, 'M': 1, 'l': 1, 's': 1, 't': 1, '\xb6': 1, '\xbc': 1})

Python 3: Counter({'M': 1, '': 1, 'b': 1, 'e': 1, 'l': 1, 's': 1, 't': 1, 'ü': 1, 'c': 1, 'k': 1})

这些在 Python 2 里也能正确地工作,但 Python 3 更为友好。

保留词典和**kwargs 的顺序

在 CPython 3.6+ 版本中,字典的默认行为类似于 OrderedDict(在 3.7+版本中已得到保证)。这在字典理解(和其他操作如 json 序列化/反序列化期间)保持顺序。

import json

x ={str(i):i for i in range(5)}

json.loads(json.dumps(x))

# Python 2

{u'1':1, u'0':0, u'3':3, u'2':2, u'4':4}

# Python 3

{'0':0,'1':1,'2':2,'3':3,'4':4}

它同样适用于**kwargs(在 Python 3.6+版本中):它们的顺序就像参数中显示的那样。当设计数据流程时,顺序至关重要,以前,我们必须以这样繁琐的方式来编写:

from torch import nn

# Python 2

model = nn.Sequential(OrderedDict([

('conv1', nn.Conv2d(1,20,5)),

('relu1', nn.ReLU()),

('conv2', nn.Conv2d(20,64,5)),

('relu2', nn.ReLU())

]))

# Python 3.6+, how it *can* be done, not supported right now in pytorch

model = nn.Sequential(

conv1=nn.Conv2d(1,20,5),

relu1=nn.ReLU(),

conv2=nn.Conv2d(20,64,5),

relu2=nn.ReLU())

)

注意到了吗?名称的唯一性也会被自动检查。

迭代地拆封

# handy when amount of additional stored info may vary between experiments, but the same code can be used in all cases

model_paramteres, optimizer_parameters,*other_params = load(checkpoint_name)

# picking two last values from a sequence

*prev, next_to_last, last = values_history

# This also works with any iterables, so if you have a function that yields e.g. qualities,

# below is a simple way to take only last two values from a list

*prev, next_to_last, last = iter_train(args)

默认的 pickle 引擎为数组提供更好的压缩

# Python 2

import cPickle as pickle

import numpy

print len(pickle.dumps(numpy.random.normal(size=[1000,1000])))

# result: 23691675

# Python 3

import pickle

import numpy

len(pickle.dumps(numpy.random.normal(size=[1000,1000])))

# result: 8000162

节省 3 倍空间,而且速度更快。实际上,类似的压缩(不过与速度无关)可以通过 protocol=2 参数来实现,但是用户...

Python程序员最常犯的10个错误,你中招了吗? 企业视频课程

img

炊烟

关注

大数据文摘作品

编译:什锦甜、Gao Ning、小鱼

Python简介

Python是一种具有动态语义的、面向对象的解释型高级编程语言。因其内置了高级数据结构,并支持动态类型和动态绑定,使用Python进行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十分便利。同时作为一门脚本语言,它兼容部分现有的组件和服务。Python还支持模块和各种库的扩展,有助于实现模块化编程和提高代码复用率。

关于本文

刚接触这门语言的新手可能会对Python简洁灵活的语法有些不适应,或是低估了Python强大的性能。鉴于此,本文列出了Python开发人员常犯的10个小错误,资深程序猿也难免会中招哦。

本文供Python高级开发人员参考,Python小白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http://onlamp/pub/a/python/2004/02/05/learn_python.html

常见错误1:滥用表达式作为函数参数的默认值

Python允许开发者指定函数参数的默认值,这也是Python的一大特色,但当默认值可变时,可能会给开发者带来一些困扰。例如下面定义的函数:

>>> def foo(bar=[]): # bar is optional and defaults to [] if not specified... bar.append("baz") # but this line could be problematic, as we'll see...... return bar

看出bug了吗?那就是在每次调用函数前没有对可变参数进行赋值,而认为该参数就是默认值。比如上面的代码,有人可能期望在反复调用foo()时返回'baz',以为每次调用foo()时,bar的值都为[],即一个空列表。

但是,让我们来看看代码运行结果:

>>> foo()["baz"]>>> foo()["baz", "baz"]>>> foo()["baz", "baz", "baz"]

嗯?为什么每次调用foo()后会不断把"baz"添加到已有的列表,而不是新建一个新列表呢?答案就是,函数参数的默认值仅在定义函数时执行一次。因此,仅在第一次定义foo()时,bar初始化为默认值(即空列表),此后,每次调用foo()函数时,参数bar都是第一次初始化时生成的列表。

常见的解决方案:

>>> def foo(bar=None):... if bar is None: # or if not bar:... bar = []... bar.append("baz")... return bar...>>> foo()["baz"]>>> foo()["baz"]>>>foo()["baz"]

常见错误2:错误地使用类变量

代码示例:

>>> class A(object):... x = 1...>>> class B(A):... pass...>>> class C(A):... pass...>>> print A.x, B.x, C.x1 1 1

运行结果没问题。

>>> B.x = 2>>> print A.x, B.x, C.x1 2 1

结果也正确。

>>> A.x = 3>>> print A.x, B.x, C.x3 2 3

什么鬼?我们只改变了A.x.,为什么C.x 也变了?

在Python中,类变量是以字典形式进行内部处理,遵循方法解析顺序(Method Resolution Order ,MRO)。因此,在上述代码中,因为在类C中没有找到属性x,它就会从父类中查找x的值(尽管Python支持多重继承,但上述代码只存在一个父类A)。换句话说,C没有独立于类A的属于自己的x。因此,C.x实际上指的是A.x。除非处理得当,否则就会导致Python出现错误。

如果想更深入了解Python的类特性,请戳:

https://toptal/python/python-class-attributes-an-overly-thorough-guide

常见错误3:错误指定异常代码块的参数

假设你有如下代码:

>>> try:... l = ["a", "b"]... int(l[2])... except ValueError, IndexError: # To catch both exceptions, right?... pass...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 line 3, in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这里的问题是except语句不接受以这种方式指定的异常列表。在Python2.x中,except Exception语句中变量e可用来把异常信息绑定到第二个可选参数上,以便进一步查看异常的情况。因此,在上述代码中,except语句并没有捕捉到IndexError异常;而是将出现的异常绑定到了参数IndexError中。

想在一个except语句同时捕捉到多个异常的正确方式是,将第一个参数指定为元组,并将要捕捉的异常类型都写入该元组中。为了方便起见,可以使用as关键字,Python 2 和Python 3都支持这种语法格式:

>>> try:... l = ["a", "b"]... int(l[2])... except (ValueError, IndexError) as e: ... pass...>>>

常见错误4:错误理解Python中变量的作用域

Python变量作用域遵循LEGB规则,LEGB是Local,Enclosing,Global,Builtin的缩写,分别代表本地作用域、封闭作用域、全局作用域和内置作用域,这个规则看起来一目了然。事实上,Python的这种工作方式较为独特,会导致一些编程错误,例如:

>>> x = 10>>> def foo():... x += 1... print x...>>> foo()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 line 1, in File "", line 2, in fooUnboundLocalError: local variable 'x'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

问题出在哪?

上面的错误是因为在作用域内对变量赋值时,Python自动将该变量视为该作用域的本地变量,并对外部定义的同名变量进行了屏蔽。因此,原本正确的代码,在某个函数内部添加了一个赋值语句后,却意外收到了UnboundLocalError的报错信息。

关于UnboundLocalError更多内容请戳:

https://docs.python.org/2/faq/programming.html#why-am-i-getting-an-unboundlocalerror-when-the-variable-has-a-value

在使用列表时,Python程序员更容易掉入此类陷阱,例如:

>>> lst = [1, 2, 3]>>> def foo1():... lst.append(5) # This works ok......>>> foo1()>>> lst[1, 2, 3, 5]>>> lst = [1, 2, 3]>>> def foo2():... lst += [5] # ... but this bombs!...>>> foo2()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 line 1, in File "", line 2, in fooUnboundLocalError: local variable 'lst'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

奇怪,为什么foo1正常运行,而foo2崩溃了呢?

原因和上一个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相似,但这里的错误更加细微。函数foo1没有对变量lst进行赋值操作,而函数foo2有赋值操作。

首先, lst += [5]是lst = lst + [5]的缩写形式,在函数foo2中试图对变量lst进行赋值操作(Python将变量lst默认为本地作用域的变量)。但是,lst += [5]语句是对lst变量自身进行的赋值操作(此时变量lst的作用域是函数foo2),但是在函数foo2中还未声明该变量,所以就报错啦!

常见错误5:在遍历列表时修改列表

下面代码中的错误很明显:

>>> odd = lambda x : bool(x % 2)>>> numbers = [n for n in range(10)]>>> for i in range(len(numbers)):... if odd(numbers[i]):... del numbers[i] # BAD: Deleting item from a list while iterating over it...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 line 2, in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有经验的程序员都知道,在Python中遍历列表或数组时不应该删除该列表(数组)中的元素。虽然上面代码的错误很明显,但是在编写复杂代码时,资深程序员也难免会犯此类错误。

幸好Python集成了大量经典的编程范式,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大大简化代码并提高编程效率。简单的代码会降低出现上述bug的几率。列表解析式(list comprehensions)就是利器之一,它将完美避开上述bug,解决方案如下:

>>> odd = lambda x : bool(x % 2)>>> numbers = [n for n in range(10)]>>> numbers[:] = [n for n in numbers if not odd(n)] # ahh, the beauty of it all>>> numbers[0, 2, 4, 6, 8]

更多有关列表解析式的详细内容,请戳:https://docs.python.org/2/tutorial/datastructures.html#tut-listcomps

常见错误6:不理解Python闭包中的变量绑定

代码示例:

>>> def create_multipliers():... return [lambda x : i * x for i in range(5)]>>> for multiplier in create_multipliers():... print multiplier(2)...

你以为运行结果会是:

02468

但实际输出结果是:8

8888

惊不惊喜!

这种情况是由于Python延迟绑定(late binding)机制造成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内部函数被调用时才会搜索闭包中变量的值。所以在上述代码中,每次调用create_multipliers()函数中的return函数时,会在附近作用域中查询变量i的值。(此时,return中循环已结束,所以i值为4)。

常见解决方案:

>>> def create_multipliers():... return [lambda x, i=i : i * x for i in range(5)]...>>> for multiplier in create_multipliers():... print multiplier(2)...02468

没错!我们利用了匿名函数lambda的默认参数来生成结果序列。有人觉得这种用法很简洁,有人会说它很巧妙,还有人会觉得晦涩难懂。如果你是Python开发人员,那么深刻理解上述语法对你而言非常重要。

常见错误7:模块之间出现循环依赖

假设你有两个文件,分别是a.py和b.py,两者相互导入,如下所示:

a.py模块中的代码:

import bdef f():return b.xprint f()

b.py模块中的代码:

import ax = 1def g():print a.f()

首先,我们尝试导入a.py:

>>> import a1

运行结果正确!这似乎有点出人意料,因为我们在这里进行循环导入,应该会报错呀!

答案是,在Python中如果仅存在一个循环导入,程序不会报错。如果一个模块已经被导入,Python会自动识别而不会再次导入。但是如果每个模块试图访问其他模块不同位置的函数或变量时,那么Error又双叒叕出现了。

回到上面的示例中,当导入a.py模块时,程序可以正常导入b.py模块,因为此时b.py模块未访问a.py中定义任何的变量或函数。b.py模块仅引用了a.py模中的a.f()函数。调用的a.f()函数隶属于g()函数,而a.py或b.py模块中并没有调用g()函数。所以程序没有报错。

但是,如果我们在未导入a.py模块之前先导入b.py模块,结果会怎样?

>>> import b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 line 1, in File "b.py", line 1, in import a File "a.py", line 6, in print f() File "a.py", line 4, in f return b.xAttributeError: 'modul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x'

报错了!问题在于,在导入b.py的过程中,它试图导入a.py模块,而a.py模块会调用f()函数,f()函数又试图访问b.x变量。但此时,还未对变量b.x进行定义,所以出现了AttributeError异常。

稍微修改下b.py,即在g()函数内部导入a.py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修改后的b.py:

x = 1def g():

import a # This will be evaluated only when g() is calledprint a.f()

现在我们再导入b.py模块,就不会报错啦!

>>> import b>>> b.g()1 # Printed a first time since module 'a' calls 'print f()' at the end1 # Printed a second time, this one is our call to 'g'

常见错误8:文件命名与Python标准库模块的名称冲突

Python的优势之一就是其集成了丰富的标准库。正因为如此,稍不留神就会在为自己的文件命名时与Python自带标准库模块重名。例如,如果你的代码中有一个名为email.py的模块,恰好就和Python标准库中email.py模块重名了。)

上述问题比较复杂。举个例子,在导入模块A的时候,假如该模块A试图导入Python标准库中的模块B,但你已经定义了一个同名模块B,模块A会错误导入你自定义的模块B,而不是Python标准库中的模块B。这种错误很糟糕,因为程序员很难察觉到是因为命名冲突而导致的。

因此,Python程序员要注意避免与Python标准库模块的命名冲突。毕竟,修改自己模块的名称比修改标准库的名称要容易的多!当然你也可以写一份Python改善建议书(Python Enhancement Proposal,PEP)提议修改标准库的名称。

常见错误9:不熟悉Python2和Python3之间的差异

先来看看foo.py文件中的代码:

import sysdef bar(i):if i == 1: raise KeyError(1) if i == 2: raise ValueError(2)def bad(): e = None try: bar(int(sys.argv[1])) except KeyError as e: print('key error') except ValueError as e: print('value error') print(e)bad()

在Python 2中,上述代码运行正常

$ python foo.py 1key error1$ python foo.py 2value error2

但是在Python 3中运行时:

$ python3 foo.py 1key error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foo.py", line 19, in bad() File "foo.py", line 17, in bad print(e)UnboundLocalError: local variable 'e'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

什么情况?原来,在Python 3中,在except代码块作用域外无法访问异常对象。(原因是,Python 3会将内存堆栈中的循环引用进行保留,直到垃圾回收...

Python列表数据类型——什么是栈什么是队列,怎么用你知道么? 流量视频课程

img

笄发醒

关注

栈是一种特殊的列表,栈内的元素只能通过列表的一端访问,这一端称为栈顶。就像咖啡厅内的一摞盘子是现实世界中常见的栈的例子。只能从最上面取盘子,盘子洗净后,也只能摞在这一摞盘子的最上面。栈的基本操作有push()和pop()、peek()。所以栈又被称为LIFO表。堆与栈是C/C++语言内存管理和编译优化时使用的,在python里,递归层次太多,要改用堆栈,而不能用递归。

由于栈具有后入先出的特点,所以任何不在栈顶的元素都无法访问。为了得到栈底的元素,必须先拿掉上面的元素。

入栈使用push()方法

入栈和出栈的过程

预览栈顶的元素

pop()方法虽然可以访问栈顶的元素,但是调用该方法后,栈顶元素也从栈中被永久性地删除了。

peek()方法则只返回栈顶元素,而不删除它。

为了记录栈顶元素的位置,同时也为了标记哪里可以加入新元素,我们使用变量top,当向栈内压入元素时,该变量增大;从栈内弹出元素时,该变量减小。

push()、pop()和peek()是栈的3个主要方法,但是栈还有其他方法和属性。

简单案例以及操作结果:

这里使用python的list对象模拟栈的实现:

栈应用

检查程序中成对的符号

用栈来检查符号是否成对。做一个空栈,如果字符是开放符号('({[')则将其push栈中。如果符号是个闭合符号(')]}'),则当栈空时报错,对应'()}'的错误。否则,将栈pop,如果弹出的符号不是对应的开放符号,则报错,对应'(}'的错误。文件末尾,如果栈为空,则报错,对应'({}'的错误。

进制转换

十进制转换二进制:把十进制转成二进制一直分解至商数为0。从最底左边数字开始读,之后读右边的数字,从下读到上。

后缀记法

使用一个栈,见到一个数时入栈,遇到一个运算符时就作用于从栈弹出的两个元素,将结果弹入栈中。中缀到后缀的转换:当读到一个操作数的时候,放到输出中。读到操作符(+,-,*,/)时,如果栈为空,则压入栈中,否则弹出栈元素放到输出中直到发现优先级更低的元素为止。读到'(',压入栈中,读到')',弹出栈元素并发到输出中直到发现'('为止。

队列

队列其实就是一种列表,不同的是队列只能在队尾插入元素,在队首删除元素。队列用于存储按顺序排列的数据,先进先出,这点和栈不一样。

PS:说一下在Python2.X的版本中队列模块是Queue,而Python3.X中的队列模块是queue,所以导入模块的时候请注意自己的Python环境

一个线性的数据结构

队列遵循FIFO的原则

队列头部为front,尾部为rear

队列操作举例

先进先出队列(FIFO)

class queue.Queue(maxsize=0)

Queue提供了一个基本的FIFO容器,使用方法很简单,maxsize是个整数,指明了队列中能存放的数据个数的上限。一旦达到上限,插入会导致阻塞,直到队列中的数据被消费掉。如果maxsize小于或者等于0,队列大小没有限制。

后进先出队列(LIFO)

class queue.LifoQueue(maxsize=0)

后进先出队列与栈的类似,使用也很简单

queue常用方法

讲到这里其实还有一种优先队列,小编留一个悬念,希望时刻关注小编,定期更新,点关注不迷路

月考+Python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崛起 流量视频课程

img

龚安莲

关注

Python部落(python.freelycode)组织翻译,禁止转载,欢迎转发。

根据IEEE Spectrum的统计,Python在2017年的顶级编程语言中排名第一。Python从去年开始持续上升,两度跃到排名第一的位置。虽然在Web和Enterprise应用中python稳居第一的位置,但是在基于Python的嵌入式开发平台(如Zerynth和MicroPython)中,python还需要大力发展。

上面的排名并不奇怪,现今绝大多数的嵌入式代码仍然是用C编写的。专家和熟练的C程序员认为这理所当然,他们说:“C语言生成一个更快,更紧凑,更可靠的代码”。但是 ,如果你用汇编语言代替C语言,就会理解20年前那代程序员到底在说什么了。

为什么在嵌入式应用中使用python?

如果你用Google搜一下“嵌入式系统中的python”会找到许多类似下面的文章:

1、python比C语言更好!

2、嵌入式系统中python和C/C++的对比

3、嵌入式系统中Python的地位

4、未来嵌入式系统的编程语言还会是C语言吗?

5、python对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意义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一段话来总结上面的内容:

“如果一个问题可以在Python中解决,那么也可以在C中解决,反之不一定成立。但是,如果问题可以在Python中解决,那么:

——解决方案(源代码)将比相应的C代码简单

——更加可靠

——也许更重要的是,可“可重复写”(这一点容易被忽视)“

C / C ++编码速度慢,容易出错,而且经常是不可读的,但Python以其可写性,减少错误和可读性而闻名。由于这些原因,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Python不仅仅是介绍性CS程序和业余兴趣开发人员最受欢迎的语言,它也是嵌入式计算中增长最快的语言。有大量的专业人士熟练使用Python“潜在地”为物联网中的“下一件大事”开发软件,而且将会在短时间内发布新的惊人的嵌入式应用程序。

为什么要使用Zerynth作为基于Python的嵌入式应用程序

Zerynth超越了专业的嵌入式开发人员,为高级程序员,产品设计师和IoT开发人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高品质嵌入式开发工具来创建交互式连接式的解决方案。

Zerynth允许使用任何32位微控制器设计嵌入式应用程序和IoT连接设备,来连接到任何云基础架构,而且可以实现Python和C 语言的混合编程。

初学者容易上手

一个词来形容:简单!与其他用于微控制器的Python实现不同,Zerynth不需要从不同的Web源复制/粘贴令人毛骨悚然的脚本。不需要拖放任何文件夹或FTP中的任何文件。无需在PC上安装Python,无需安装Putty或特殊驱动程序。使用Zerynth,您只需点击几下即可使您的设备在Python中编程!

在本教程中可以看到如何使用Zerynth编程NodeMCU板,您只需要按照如下步骤来即可:

1、下载安装Zerynth Studio

2、连接,注册并虚拟化ESP8266主板

3、克隆一个例子,并将其上传到主板

只需遵循上面这些非常简单的步骤,您就可以使用Python编程设备,而不必使用复杂的低级语言(如C或C ++)。对于新手编程的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于高级用户,Zerynth允许在同一个项目中混合使用Python和C代码。这种“混合”编程在项目需要关键任务的低级代码时非常强大,同时保持Python对非关键部分的灵活性和可读性。使用Zerynth,你可以同时拥有开发速度和运行时速度!你可以在官方文档中了解有关Zerynth-C语言界面的更多信息。

一次编码,多种场景使用

Zerynth虚拟机是Zerynth堆栈的核心元素,提供了一个真正的硬件抽象层,允许在大多数32位微控制器(嵌入式和IoT解决方案的核心)上重用代码。

硬件的独立性对许多方面至关重要:

1、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由于在从原型转换为生产过程中无需重写代码,因此可缩短上市时间;

2、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说,它更容易集中在集成部分,并选择更适合项目的主板,而不需要担心低级功能和可编程性;

3、对于嵌入式生产者来说,它加速了新的嵌入式硬件的采用,并向庞大的Python程序员社区开放。

Zerynth虚拟机的开发是使Python可以在嵌入式世界中使用。为了做到这一点,Python的一些功能被丢弃,因为它们太占用资源,而一些非Python功能被引入,因为它们在嵌入式设置中更具功能。可以参看官方文档中Zerynth和Python之间的区别列表(不完整)

你可以用Zerynth做什么

与其他IoT开发平台不同,Zerynth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工具,可以让您从固件开发到云连接,这些都得益于大量的库链接。

需要灵感吗? Zerynth Academy网站部分提供了一系列教程,指导您使用Zerynth Stack开发Python中的嵌入式和IoT解决方案。你将学习:

1、如何使用Zerynth在Python中编程ESP8266,这是用于IoT和嵌入式应用的常用微控制器

2、如何使用Zerynth和Arduino MKR1000来启用IoT Security;

3、如何创建一个使用Zerynth在Python中编程并连接到The Things Network的LoRa网络;

4、如何使用Zerynth和Matplotlib(一种非常受欢迎的Python绘图库)来获取和可视化LoRa节点的传感器数据;

5、如何在Python中使用Zerynth程序为Hexiwear,最受欢迎的可穿戴式IoT开发平台之一

6、如何使用Zerynth在Python中为Nordic的nRF52832编程,这是支持蓝牙低能耗(BLE)的蓝牙5-ready SoC。

您还可以在此链接或Zerynth Studio的左侧面板上直接找到有用的示例列表。

超越Arduino和树莓派

如上所述,在无人机,机器人或其他项目的Python中,学生和业余爱好者经常拥有树莓派或Arduino背景。

Zerynth提供基于微处理器的一些优势,如树莓派:

1、使用python编程,必要的话可以和c语言混合

2、支持多线程

以及基于微控制器的电路板的巨大优势:

1、相对于微处理器电路板的功耗更低

2、降低原型设计阶段的硬件成本

3、在工业化阶段硬件成本极低

而且拥有60k-80k的闪存以及3-5k的RAM.

应用广泛

Zerynth已被公司和专业团队用于在不同行业建立惊人的IoT和嵌入式解决方案:如零售,商业制冷,废物管理,智能设备等等,这些都可以在“Built with Zerynth”中看到。

英文原文:https://zerynth/blog/the-rise-of-python-for-embedded-systems/ 译者:咋家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