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大数据可视化公司
遇见大数据可视化:人人都能做数据可视化 流量视频课程
之前写过几篇大数据的文章《遇见大数据可视化 :基础研究》,《遇见大数据可视化 : 来做一个数据可视化报表》,《遇见大数据可视化 : 图表的视觉系统感知》。得到了身边不少小伙伴的认可,都觉得数据可视化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纷纷投入到数据可视化上来。
但是很快一腔热血就被浇灭了,很多小伙伴都反映来说做数据可视化的学习成本太高了。从最开始数据的挖掘(学习Python,JavaScript,R语言等等),再到可视化图表的设计(学习Processing,D3.js,PhotoShop,Illustrator等等),还要看各种书籍。其实小伙伴的目标只是想简单的做一些不是很复杂的数据可视化,但陡峭的学习成本,让很多小伙伴望而却步,看到各种复杂的教程,简直是从入门到放弃。
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不用学习这么多的知识点,而能做一些不太复杂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出来呢?答案肯定是有的,那下面就手把手的带领大家,零代码来做数据可视化图表。
【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由人创造的。 - 毛主席】
想要零代码来完成数据可视化图表来,很简单,只要选好工具来就可以了。网上有很多介绍各种工具的文章,这里就不一一的去粗浅的介绍各种工具,而是深入的用案列的方式带大家了解我觉得还不错的可视化工具(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图表),目标的就是让大家可以零代码的做一些简单的可视化分析报表出来。
既然是按照案列的方式,那首先需要确定我们做什么主题。作为一个四川人,每次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说到四川的美食,川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还是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的。那么我们就用数据,来看看川菜和中国其他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到底有什么不同,来做一个【中国八大菜系菜谱数据可视化图表分析】出来。
主题确定了,下一步就是数据的挖掘。 一般来说,基础数据的来源分为这几类。
自家数据– 自家应用APP收集的数据。不对外输出,最好的数据来源,纯洁数据拿来就可以用。行业报告– 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工商系统、股转系统。定期对外输出,有干扰项。政府官方数据– 国家统计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世界银行等。定期对外输出,或有接口API,干扰项较少。全网公开数据– 拉勾、知乎、链家、雪球等公开网站的数据。需自己抓取数据,干扰项较多,一般都需要做二次数据清理。
那这次我们要做菜谱的分析,自家数据是没有的。行业报告和政府官方数据也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所以我们只能去网上自己爬取相关数据了。简单找了一番,就发现了很多的菜谱网站,比如【下厨房】、【美食天下】、【豆果美食】、【好豆网】等等,这些网站上面都有大量用户上传的各种菜谱。这里我选择【美食天下】来爬菜谱数据,因为【美食天下】刚好有按照菜系进行分类,这样我们在做二次数据清理的时候,就可以减少一个步骤了。
上图就是我们需要爬取的一条内容。有了爬取网站,确定了爬取内容。接下来就开始对数据开始爬取。怎么爬取呢?代码大神通常会推选用Python来做数据的爬取。
说好的零代码呢。这时候就要给大家推荐第一款数据挖掘的工具了 - 【造数】https://zaoshu.io对于简单的数据爬取足够用的工具,简单的了解,10分钟就能上手。
下面我们就开始进行数据的爬取。
第一步:输入需要爬取的网站地址,然后点击【开始爬取】。
第二步:设置爬取规则。点击【开始爬取】后,会进入这个界面,在这个页面进行爬取规则的制定(就是选择出我们需要获取的内容),只需点击我们想要的内容即可,下图绿色区域就是我们需要的内容,然后点击【完成创建】。
第三步:执行下载数据。这步就可以下载数据了,只需三步造数就能得到想要的数据,而不需要各种配置。
下图就是下载下来的原始数据,大致是这样的,全部汇总在一个Excel表中。在这里有菜谱名称,网站地址,和所需原料。当然不是所有内容都是我们需要用的,这时候就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清理,删除,汇总等处理。
因为数据量不大,对于原始数据的处理,我们直接选用Excel来做了。
单个菜谱的原料是全部汇总在一个单元格中的,所以首先我们需要把原料分解到单个单元中去。原料是按照【、】来间隔的,那我们直接用【文本分列】直接处理就可以了。通过【文本分列】我们把原料分解到单个单元中,如下图所示。
文本分列后,把它聚合到一起,然后用【数据透视】即可统计出来每个原料的个数出来。再通过简单的降序排序,我们就能得到最终我们需要的数据了。
小结
在这一步我们完成了【中国八大菜系菜谱数据可视化图表分析】的一半的流程,及数据挖掘和清理汇总。在这里我们用到了两个工具,一个是【造数】用做数据的爬取,一个是【Excel表格】用做数据的清理汇总。类似【造数】这类的爬虫软件其实挺多的,比如国内的Gooseeker(集收客),八爪鱼。国外的Kimono,import.io。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能快速的上手做一些简单数据挖掘,所以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造数,它规则提取足够简单,能通过可视化的简洁的方式来设置提取规则,同时爬取路线很清晰,很容易就能理解它是怎么运行的,从而快速上手。而【Excel表格】也是我们办公常用的软件,对于数级不大数据源,我们完全可以用Excel手动的来做数据清理汇总。
可视化图表
数据处理好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入可视化图表制作这一步了。关于图表的制作,其实用Excel就能完成的。不过Excel图表的默认样式,和图表的对应数据的关系都做的十分不友好的,你很难能对应出数据和图表横纵坐标的关系。毕竟Excel主要是做表格的,而非做图表的工具。这里就是给大家推荐第二款图表制作工具 - 【BDP】https://me.bdp/home.html 。BDP把数据拆分出来,把图表的维度和数值列出来,通过拖拽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完爆Excel。
BDP的具体使用过程就不在这里给大家贴出来了,感兴趣的去试试,很快就能上手开始做图表的了。下面我们就来看下,用BDP做出的图表,来看看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有什么不同。
我们在【美食天下】的网站中,一共爬取了1062篇菜谱,其中川菜就有350篇,就占了总量的三分之一的量,全国人民还是都比较喜欢吃川菜的,真可为八大菜系之首的。而紧跟其后的就是粤菜,也有212篇之多的。
我们把川菜和粤菜的Top15的原料拿出来继续来看。
川菜前15项分布是:盐、料酒、生抽、花椒、姜、葱、鸡精、白糖、蒜、干辣椒、八角、淀粉、郫县豆瓣酱和酱油。
粤菜的是:盐、白糖、酱油、生抽、姜、葱、鸡蛋、耗油、胡椒粉、酱油、老抽、香油、花生油、水和淀粉。
除去相同的东西,川菜出现最多就是各种重口味的花椒、辣椒、八角、豆瓣酱之类的。而粤菜是各种油油水水的东西。作为一个四川人,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需要放耗油来做菜,耗油不只是用在吃火锅的时候做蘸碟吗?还有居然没有豆瓣酱,豆瓣酱才是做菜的王道呀,炒菜放点豆瓣酱味道一下就来了。
再看下,把1000多个菜谱所有的原料进行统计下。盐是所有原料中使用最多的,60%以上的菜品都用到了盐。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是排第二的是白糖(PS:据大厨了解,加白糖多是为了上色,而非让味道变甜),而豆瓣酱在Top15中已经没见了,果然豆瓣酱只有在四川才流行的。
我们再把调味品提出去,只看下主材的情况。在主材中鸡蛋出现了121次,也就是说10%菜品用到了鸡蛋,上榜率相当高的。紧接着就是猪肉,这个也是意料之中的。如果把排骨等也归为猪肉的话,猪肉就是最多的了。但没想到的是有这么多菜品用到了香菜,而土豆这种我觉得应该用的很多的主材,却这么少。
OK,这边我们就只做简单的分析即可,如果有同学有兴趣,可以在分析下去,我这边就不继续展开去说了。
总结
在上述【中国八大菜系菜谱数据可视化图表分析】的案例中。我们通过【造数】、【Excel表格】和【BDP】这些工具的使用, 就能做到零代码的完成包括数据挖掘和图表制作的过程。所以想做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并不难,只要我们开始动手去做,人人都可数据可视化图表来,这就是工具的价值。
所以我们设计中心也在思考,有没有可能在图表之上,提供更好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而不单只是做一个个单一的图表。集合图表、地图、大数据的整体可视化工具,我们在这个方向前进,推出一款更好的大数据可视化工具。
大数据之数据可视化 营销视频课程
人们预期数据可视化过程会继续发展,也许更多的是艺术和科学的混合,而不是数字计算技术。
显示结果
数据可视化是指以图形或图表格式通过人工或以其他方式组织和显示数据,以使受众能够:
更清楚地查看分析结果简化正在使用的数据中的复杂性了解并掌握正在使用的数据制作方法
可视化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这种使用图片(排版、色彩、对比度和形状)来传达或理解数据的概念并不是新鲜事物,从17世纪的手工描绘地图和图形到十九世纪初发明的饼图都是这种形式。
如今,计算机可以用来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使可视化更具价值。展望未来,人们可以预期数据可视化过程将会继续发展,也许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混合,而不是数字计算技术。
即时满足
数据可视化演进过程的一个令人兴奋的例子是,业界如何将数据可视化过程转移到生成和发布图表和图形的过程中,供观众进行审查和仔细考虑,从而设定了交互式可视化的期望。
通过交互式的可视化,人们可以更多地使用数据可视化的概念,进一步利用技术让观众与数据交互,为用户提供自助服务能力,以实时(或接近实时)交互式地深入到生成的图片、图表、图形(访问更多或特定的细节)来改变显示的数据(可能是不同的时间框架或事件)以及如何处理和/或呈现(可能选择条形图而不是饼图)。这使可视化更加有效和个性化。
人们可以通过使用数据驱动文档(D3)的典型网络浏览器在各种示例中介绍显示大数据分析结果的主题。D3允许将预先构建的数据可视化应用于数据集。
数据驱动的文件
数据驱动的文档在开放社区中被称为D3。D3是一个采用JavaScript编写的开源库。其目标是允许使用标准网页浏览技术(如HTML或CSS)轻松地处理基于数据的文档。它的附加值是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功能,而无需自己构建或绑定到某个专用的框架中。
这些库组件为用户提供了优秀的大数据可视化工具和DOM操作的数据驱动方法。 D3的功能风格允许用户重新使用已经构建的库代码模块(或者其他已经构建的代码模块))来添加用户需要或想要(或不想要)的任何特定功能。这就创建了一种可以变得像用户想要的那样强大(或者有时间去做)的手段,为其数据可视化提供一个独特的风格,操纵并使之互动,这正是用户想要或需要的。
仪表板
正如前面所讨论的,事实上人们每天都在收集和积累大量数据,而组织出于各种原因依赖这些信息。
这些数据使用各种报告格式,包括数据仪表板。就像所有的事情一样,人们对于数据仪表板的定义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例如,A.Chiang写道:“仪表板是实现一个或多个目标所需的最重要信息的直观展示。在一个屏幕上合并和排列,以便一目了然地监视信息。”
无论其定义如何,如果设计和建造得当的话,任何仪表板都有能力为受众提供及时而重要的信息,供决策者使用。
仪表盘以相关的、简明的、深思熟虑的方式(不仅仅是工作簿或电子表格中的可视表示的集合)呈现数据是至关重要的。而仪表盘上的数据显示过时和错误,那么由此做出决定可能会导致灾难。
通过仪表板可以演示解决方案的工作示例,而这样的示例基于使用Tableau的实时仪表盘格式,基于大数据分析有效呈现出结果。
Tableau是一种商业智能软件,旨在帮助人们查看和理解数据。Tableau不仅仅是一个代码库,也被认为是一组或一系列交互式数据可视化产品。
Tableau的结构可以使人们能够将来自多个来源的多个数据视图组合到一个高效的仪表板中,从而为数据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见解。Tableau还可以处理各种格式(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并且可以处理大数据量(可能是TB字节或PB字节,或数百万或数十亿行代码),从而将大数据转化为针对目标受众的有价值的可视化结果。
为了解决当今大数据世界的速度问题,人们可以使用Tableau直接连接到本地数据中心和云端的数据源,或者将数据导入快速内存性能。
Tableau的另一个目标是自助服务分析,用户可以通过对话选择数据来提问(实时模式而不是批处理模式)使用简单的点击分析直观地挖掘大数据,并有效地发现数据集或数据集中可能存在的理解和机会。
Tableau提供的一些令人兴奋的功能包括:
实时拖放聚类分析交叉数据源加入强大的数据连接器移动启用实时的地区或区域数据探索
异常值
异常点是一个与数据中其他观测数据点相距甚远或极大不同的观测点。尽管异常值通常只表示大约1%到5%的数据,但当企业处理大数据时,调查甚至只是查看数据的1%到5%是相当困难的。
调查和决定
人们可以看到,异常值可以被确定为非影响力的或者对数据可视化所要处理的点非常有影响力。
做出这一决定的行为或过程对于企业的分析非常重要,但处理大数据的大容量、多样性和速度也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帮助做出这个决定的一个基本步骤是测定样品的大小,这是一个计算异常值与数据样本大小的主要数学过程,当数据量十分庞大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人们可以使用Python高效地识别和处理大数据异常值(以及其他一些数据集异常)。Python是一种脚本语言,它非常容易学习,因为它的编码语法非常类似于英语。
Python是2016年9种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之一,由Bouwkamp公司提供,Python被列在顶级的按需编程语言中。
Python诞生于1989年,由Guido van Rossum创建,实际上Python的使用非常简单,但业界也认为其功能非常强大,速度快,可以在任何环境中运行。
根据定义描述,“开放源代码Python是世界各地许多公司和机构的生产力,软件质量和可维护性成功公式的一部分。”
业界对利用Python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的兴趣日益浓厚,而且它是数据科学家日常工作的选择,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库,实际上是一个标准库(甚至有些专注于大数据,如Pydoop和SciPy)来完成几乎所有人需要或想要处理的数据,包括:
自动化建立网站和网页访问和操作数据计算统计创建可视化报告建立预测和解释模型评估额外数据的模型将模型整合到生产系统中
最后要说明的是,Python的标准库非常广泛,提供了一系列内置模块来提供对系统功能的访问,以及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日常编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这是探索处理大数据离群值和相关处理的一个明显选择。
操作智能
操作智能(OI)是一种分析方法,试图通过(通常是机器生成的)操作或事件数据来提供可视性和洞察力,实时运行针对数据流馈送的查询,产生作为操作指令的分析结果,可以通过人工或自动操作(将数据集转化为价值的明确例子)让组织立即执行。
复杂的操作智能(OI)系统还提供了将元数据与数据中发现的某些度量、流程步骤、渠道等相关联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就很容易获得额外的相关信息,例如,机器生成的操作数据通常都具有唯一的标识符和结果或状态代码。这些代码或标识符对于处理和存储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并不总是易于理解。为了使这些数据更具可读性(因此更有价值),可以将更多用户友好的附加信息与数据结果相关联 – 可能是以状态或事件描述的形式,或者可能是产品名称或机器名称。
一旦了解将基本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操作大数据的挑战,数据的价值可以更好或更快地实现。人们将运用Splunk智能化操作来展示操作或大数据评估解决方案的工作示例。
那么,什么是Splunk?Splunk开始是一种“Google for Log”文件。它还有更多的功能…它存储所有的日志,并提供非常快速的搜索功能,大致就像Google为互联网做的一样…
Splunk软件是帮助实现隐藏的价值在机器生成的一个很好的工具,使用Splunk,企业可以在一个地方收集、索引、搜索、分析,以及可视化所有数据,从几乎任何地方提供一种整合方法,可以从大量机器数据中组织和提取实时信息。
Splunk将数据存储在文件中,为文件分配索引。 Splunk不需要在后台运行任何数据库软件来实现此目的。Splunk调用这些文件索引器。Splunk可以对任何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具有时间戳的数据)进行索引,使其成为大数据操作智能(OI)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在数据索引期间,Splunk会根据其标识的时间戳将数据分解为事件。
尽管使用简单的搜索术语(例如机器ID),Splunk也提供了自己的搜索处理语言(SPL)。 Splunk SPL(将其视为SQL类型)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用于搜索大数据并对特定场景中的相关内容执行统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