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个人所得税怎样做账
公司承担了员工应承担的社保、个税,我要怎么做账? 推广视频课程
员工社保个人部分、个税等按道理应由个人交纳,而在实务中,却有很多是由公司来负担这部分支出的,其中缘由,多是劳资双方洽商的结果吧。
但这给企业账务和税务处理带来了困难,对此的账务处理方式有:走营业外支出、计入职工福利费用、计入工资总额处理等等,各执一词,很难辨别。
那么到底在实务中,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一问题呢?按照主流观点,主要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按照表面的理解,将企业承担的员工个人所得税、社保计入营业外支出。理由是:这部分支出并不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应该负担的,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应由个人负担,而且公司约定的薪资也不包括这一部分,所以不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而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二种方案是将企业负担的个税、社保视同对职工的薪酬支出。理由是:“实质趋同”原理,个人部分由公司来交,等于变相给员工涨工资。这样的好处,就是工资账务处理正常化,坏处是个税上多交点。
以上的两种方案,我更倾向于第二种方案,而且企业为员工负担的个税和社保,本质上应该是对员工支付的一种薪酬,应将员工实际收到的工资作为税后工资,在缴纳个税、社保时将其还原成税前工资进行计算。
第二种方案的优越性还在于:
(一)使用第二种方案,企业负担的该部分支出可以税前扣除,而第一种方案不可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715号的第三条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现行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个人支付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二)第一种方案减少了个人实际应缴纳的个税,会产生税务风险。
例:甲公司为北京地区的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其职工王某2017年11月的工资、薪金收入为20000元,企业为其全额负担个人所得税以及个人应负担的社保、公积金,甲公司企业所得税率为25%。
第一种方案的做法如下:
计算应负担个人社保=20000×(8%+2%+0.2%)=2040(元)
计算应负担个人公积金=20000×12%=2400(元)
计算应负担个人所得税=(20000-2040-2400-3500)×25%-1005=2010(元)。
账务处理:
计提应付职工薪酬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28600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 20000
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 6200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2400
支付工资薪金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 20000
营业外支出 6450
贷:银行存款 20000
其他应付款——个人负担社保 2040
其他应付款——个人负担公积金 2400
应交税费——代缴个人所得税 2010
缴纳社保、公积金和个税的会计分录与一般情况的处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种方案的做法如下:
由于2017年北京市的最高社保、公积金缴费基数为23118元,以税后工资20000元为基础推算税前工资,一定是高于23118的,适用25%的税率和1005的速算扣除数。
计算应负担个人社保=23118×(8%+2%+0.2%)=2358.03(元)
计算应负担个人公积金=23118×12%=2774.16(元)
以税后工资倒算税前工资X,X-2358.03-2774.16-【(X-2358.03-2774.16-3500)×25%-1005】=20000,求得税前工资=29292.19(元)。
计算应负担个人所得税=(29292.19-2358.03-2774.16-3500)×25%-1005=4160(元)
账务处理:
计提应付职工薪酬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39232.92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 29292.19
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 7166.57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2774.16
支付工资薪金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 29292.19
贷:银行存款 20000
其他应付款——个人负担社保 2358.03
其他应付款——个人负担公积金 2774.16
应交税费——代缴个人所得税 4160
总结对比:
(一)方案二比方案一多支付成本=39232.92-28600-6450=4182.92(元)
(二)方案二比方案一可实现节税=(39232.92-28600)×25%=2658.23(元)
虽然最终方案二比方案一付出的成本高出1524.69(4182.92-2658.23)元,但其实现了风险的规避。
一般认为,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含税收入,不能以纳税人实际取得的收入计算应纳税额,应先将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即含税收入,然后再计算应扣缴个人所得税。
个人观点:建议企业在遇到此类情况时,执行方案二。
10月1日起,老板和会计做账一定要用到这个个税筹划表! 行业视频课程
来源:小艾财税俱乐部、会计网、个税网、每日会计实操
8月31日下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个人所得税法终于审核通过了。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虽然起征点仍然是没有变化的5000元,专项扣除项目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但是10月份开始可以按照新的起征点和个税税率交个税还是很不错的,很多小伙伴可以省一笔钱。
划重点:
2018年10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并按新的税率表计算纳税,不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2019年1月1日起,将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三项所得与工资薪金合并起来计算纳税,并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关于2018年10月-12月工资的计算,是指税款所属期是10月-12月,注意不是纳税申报时间点,说的再通俗一点:
就是2018年11月报2018年10月的个税,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2018年10月申报2018年9月的个税,还是适用3500元旧的费用标准和就的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计算
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3%)至百分之四十五(45%)。
2018年10月-12月工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月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金(五险一金) - 起征点5000元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举个例子:
李四在2018年税前工资10000元,他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那么他的税后工资是多少呢?
2018年9月份适用3500元旧的费用标准和旧的税率表:
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3500 =10000 - 1100 - 3500 = 5400元,参照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
缴费 =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5400*20% -555= 525元。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缴税 = 10000 -1100-525 = 8375元
2018年10-12月份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 =10000 - 1100 -5000 = 3900元,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缴费 =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3900*10% -210=180元。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缴税 = 10000 -1100-180 = 8720元结论:少交了345块的税。
年终奖所得
年终奖所得,将年终奖金额除以12个月,以每月平均收入金额来确定税率和速度扣除数,年终奖所得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相同,只是他们的计算方式不同。
2018年10月-12月年终奖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
说明:
1、本表平均每月收入为年终奖所得金额除以12个月后的平均值。
2、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相同。
在不考虑当月发放工资的情况下计算年终奖个税(即假设当月扣除三险一金工资超过5000元),年终奖金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举个例子:
李四在2018年年终奖为120000元,那么他到手后的钱是多少呢?
如果是2018年9月份发,适用3500元旧的费用标准和旧的税率表:
(1)应纳税所得额=年终奖金额=120000
(2)平均每月=应纳税所得额÷12
=120000÷12
=10000
(3)平均每月10000,参照2018年9月税率表,得到税率25%,速算扣除数1005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0000×25%-1005
=1495
(4)税后年终奖=税前年终奖-应纳税额
=(10000-1495)×12
=102060
如果是2018年10-12月份发,适用5000元的费用标准和税率表:
(1)应纳税所得额=年终奖金额=120000
(2)平均每月=应纳税所得额÷12
=120000÷12
=10000
(3)平均每月10000,参照税率表,得到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0000×10%-210
=790
(4)税后年终奖=税前年终奖-应纳税额
=(10000-790)×12
=110520
到手的钱多了:110520-102060=8460元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计税方式:
1、查账征收
应税所得税=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2、核定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税=收入*应税所得率
或者
=成本费用÷(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3、核定应税所得额
应税所得税=核定应税所得额
4、其他
稿酬所得
原个人所得税法:
“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新个人所得税法:
稿酬所得,属于综合所得。
“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注:“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非居民个人
在单独单次计算稿酬个税的情况下,原800元以下稿酬不纳税,新法以800元为例,需税800×80%×70%×3%=13.44元。
在单独单次计算稿酬个税的情况下,超过800元,则:
原4000元稿酬,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收入:4000-800=3200(元)
应纳税额:3200×20%(比例税率)×(1-30%)=448元
最终应纳个人所得税448元
现4000元稿酬,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收入:4000×80%×70%=2240(元)
应纳税额:2240×3%(按月计算,不超过3000元的累进税率)=67.2(元)
最终应纳个人所得税67.2元
原10000元稿酬,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收入:10000×(1-20%)=8000(元)
应纳税额:8000×20%×(1-30%)=1120(元)
最终应纳个人所得税1120元
现10000元稿酬,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收入:10000×(1-20%)×70%=5600(元)
应纳税额:3000×3%+(5600-3000)×10%=350(元)
最终应纳个人所得税350元
累进税率是收入越多,纳税比例越高。比例税率是无论收入多少,纳税比例一样。当金额低的时候,累进税率纳税更少;当金额高的时候,比例税率纳税更少。高于800元的情况下,新旧稿酬个人所得税的临界点就是78750元。
当稿酬为78750元时,原应纳个人所得税与新应纳个人所得税相同;小于78750元时,新应纳个人所得税更少;多于78750元时,新应纳个人所得税更多。
劳务报酬所得
说明:
1、本表所称每次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次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额不超过4000元时)或者减除20%的费用(每次收入额超过4000元时)后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800)x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x(1-20%)x20%
3、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额x(1-2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例子:
某歌星一次取得表演收入40000元,扣除20%的费用后,应纳税所得额为32000。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
应纳税额 = 每次收入额x(1-2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40000x(1-20%)x 30%-2000 = 7600(元)
个税申报和做账不一致产生的差额如何做会计处理呢? 推广视频课程
导读:一般情况下只要公司员工都要申报到个税系统里面去,因此,还是按照政策法规申报缴纳个税。对此,本篇文章主要给您讲述的是个税申报和做账不一致产生的差额,其入账方法欢迎您参考一下本篇文章郑老师的具体分析。
个税申报和做账不一致产生的差额如何做会计处理呢?
答:个税申报目前都实行的全员申报,不像前几年汇总申报,这也是税务机关打击偷逃个税的行为,从而提高了个税的征收力度;缴纳个税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每个公司都得尽到代扣代缴的义务,所以还是按照政策法规申报缴纳个税。
因此,对于个税申报和做账不一致,产生的差额,其会计处理如下:
如果申报金额比账面金额多3万,用补充更正法,补记工资费用,
借:管理费用等 3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000
如果申报金额比账面金额少3万,用红字更正法,先冲减原来的凭证,再按正确的金额更正。
借:管理费用 (原来工资费用金额红字)
贷:应付职工薪酬(红字)
借:管理费用(正确的金额)
贷:应付职工薪酬(正确的金额)
增值税必须如实申报,按照与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一致的规定进行申报缴纳税款。与财务数据有可能不一致,如视同销售,财务不作销售,但要申报纳税。
建安个人所得税怎么做账? 互联网视频课程
导读:关于建安个人所得税怎么做账等相关问题,很多学员在会计学堂的官网进行过咨询,小编在下文中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具体内容请仔细阅读如下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建安个人所得税怎么做账?
企业为职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有两种情况,第一,职工自己承担个人所得税,企业只负有扣缴义务;第二,企业既承担税款,又负有扣缴义务。可作如下的会计处理:
第一种情况的会计分录:(个人承担个人所得税费用)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第二种情况的会计分录:(企业承担个人所得税费用)
计提个人所得税是的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此项业务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为职工承担的个人所得税,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贷方和相对应科目中,其目的是,体现实际发放工资总额真实性,为下一步正确计算企业所得税。做好计税工资项目调整,奠定基础。
(另个,企业为员工承担税款时,由于工资为税后所得,则需要换算为税前所得,再计算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该怎么做账?
企业所得税先缴纳后计提:
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计提时: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结转时: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本文中关于建安个人所得税怎么做账会计堂小编已经介绍完毕了
建安个人所得税怎么做账? 行业视频课程
导读:关于建安个人所得税怎么做账等相关问题,很多学员在会计学堂的官网进行过咨询,小编在下文中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具体内容请仔细阅读如下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建安个人所得税怎么做账?
企业为职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有两种情况,第一,职工自己承担个人所得税,企业只负有扣缴义务;第二,企业既承担税款,又负有扣缴义务。可作如下的会计处理:
第一种情况的会计分录:(个人承担个人所得税费用)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第二种情况的会计分录:(企业承担个人所得税费用)
计提个人所得税是的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此项业务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为职工承担的个人所得税,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贷方和相对应科目中,其目的是,体现实际发放工资总额真实性,为下一步正确计算企业所得税。做好计税工资项目调整,奠定基础。
(另个,企业为员工承担税款时,由于工资为税后所得,则需要换算为税前所得,再计算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该怎么做账?
企业所得税先缴纳后计提:
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计提时: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结转时: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本文中关于建安个人所得税怎么做账会计堂小编已经介绍完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