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环保前景
环保产业高速发展中的四大隐忧和四个突破方向 互联网视频课程
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近年来逐渐步入了黄金期,其发展的分水岭就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并不代表环保产业就会健康发展。本文在回顾环保产业发展历程的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做了些探讨。
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释放的红利
从国际经验来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将进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期,生态环保被高度重视。相对应的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集中体现。
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政策驱动型的环保产业来说是一大利好。我们不妨看一组数据,根据E20数据中心观察,2012年底,环保类上市公司仅有54家,营业收入大约为750亿元,而2017年底,环保类上市公司数量达到85家,营业收入增至2500亿元,年均增长幅度接近30%。
我们梳理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政策,并将这些政策从需求端、供给端和交易端等进行归类分析。这些政策是直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了解政策对分析环保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从需求端来看,三大行动计划陆续发布,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以效果指标取代工程规划,释放了巨大的环境治理需求;“史上最严环保法”最核心的突破是落实了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同时,作为长效机制的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也与系列环保督察行动一起同步推进,地方政府履行环境责任的压力巨大。上述改革结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所指明的方向,释放了巨大的环境治理服务投资需求。
从交易端来看,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在修明渠、堵暗道的基本原则下,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其中,“水十条”等带来的大量环境治理需求多以PPP模式推进,但PPP的快速推进也带来了工程化、融资债务化和边界泛化等问题,所以去年国家连续印发文件旨在规范PPP发展。需要强调的是,规范PPP所要求的注重绩效考核与环境治理的效果导向不谋而合。
从供给端来看,环保产业在政策驱动的“沃土”中前行,改革大势下市场化方向明晰。宏观环境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深水区,“三去一降一补”成为改革重点,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迎来发展契机。《“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等政策发布,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从投融资机制来看,对环保产业影响最大的是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的调整。为配合《预算法》实施,2014年以来多项涉及地方融资和预算管理的文件出台,传统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模式宣告终结,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融资一定比例转而通过PPP和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来盘活,远超出之前特许经营的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系列相关资本市场的改革如资管新规、IPO从严审核,均会对环保企业产生影响。此外,作为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资金来源的改革措施,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分配的调整及环境公共服务价格机制的完善,均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明确,但具体措施尚在探索之中,各地落实中央要求的完善全成本环境价格机制的实际举措还不多。
通过对这一系列政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顶层设计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部分实现路径却尚在摸索中;环保监管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在建设之中,系列督察行动和长效机制建设相辅相成有序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在政府职能统筹整合上走出了很大的一步,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解决。此外碳排放等泛环境成本外部化和绿色金融体系等相对前沿的改革进展尚在前期探索中。
九宫格中的细分领域
对于环保产业本身而言,其甲方性质和商业模式不同,统一分析往往很难得出有效结论,因此笔者四年前提出了“九宫格”(针对环境治理服务),除了噪声、核辐射等相对小众的市场,绝大部分环境治理服务都可放入其中讨论。
这里简单介绍其分维度基本原则:污染介质走向分为水固气三个主要类型,“流动性”不同是其主要特征。流动性越好(如大气),治理需求越急迫,但自然修复能力也越强,反之则可以推迟治理以预防为主(如土壤)。纵轴服务对象不同决定了交易模式的设计基础。服务于工业企业的大部分属于纯商业竞争领域,服务于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修复的甲方均为政府,而前者环保服务处理的是当期污染且有明确的付费责任主体(存在价格机制完善的基础),后者则针对存量污染或者环境容量不足带来的环境修复,难以找到付费来源,往往只能依托财政税收均摊。
在水务领域(第1、3象限),污水处理厂单体BOT模式的扩张逐渐缩减,而党的十八大以来,PPP改革所引入的PFI机制成功地将第3象限的特许经营扩展到了第1象限。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约有5998亿左右的水环境治理PPP项目落地,不少环保上市公司业绩由此得到进一步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降杠杆的大环境和PPP规范的整顿对这部分业务的可持续前景提出了挑战。
在固废领域(第2、4象限),垃圾焚烧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五年,但垃圾分类、环卫市场化和农村垃圾处理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对传统的焚烧板块产生了影响。此外,第2、4象限交集范畴内的畜禽废弃物与绿色农业开始发展,而“土十条”并未在第2象限打开土壤修复的天花板。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提倡垃圾分类和公共服务市场化双驱动的背景下,第4象限城市固废领域在各细分领域正在释放出更多机会,而且很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出现全新的多元运营模式。
在工业领域(第5~7象限),工业“三废”治理如火如荼。当前,“三废”治理主要以EPC模式为主,但围绕优质大客户的委托运营甚至投资运营模式开始普遍出现,第三方治理逐步落地。特别要指出的是,工业危废成为类似PPP模式那样对接资本市场较为充分的子领域,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用市政领域投资运营扩张方式在危废领域实现快速扩张,但项目未来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且未来盈利能力是否能够稳定还存在隐忧。
高速发展中的四大隐忧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保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是金融深度创新不足和资本化过度并存。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完善,投资渠道狭窄、信用过度使用和高杠杆等问题凸显,债务风险加剧。不少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力量快速扩张,往往忽视了技术核心能力的培养。此外,绿色金融创新缓慢,资本市场对环保企业一直处于冰火两重天的非均衡态势。
二是各领域普遍存在重工程、轻运营的情况。无论是公建公营模式,还是PPP模式,亦或是EPC模式,对项目本身的达标稳定运营普遍重视不足,尤其是危废领域相较于其他领域蕴藏着巨大风险。
三是产权保护和原创技术缺乏,低质量模仿和恶性竞争严重。科技转化和科技成果市场化应用不理想,企业研发投入动力不足,国家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还需完善。
四是系统化、生态化不足。目前来看,以提高排放标准和单点达标为基本抓手的环境治理路径,已经越来越难以达到环境效果改善的要求,虽然黑臭水体治理强调了系统化方向,但实际施治中仍以工程导向为主。
环保产业的四个突破方向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和时间表,这对环保产业来说是一大利好。未来环保产业该如何发展?笔者总结了四个突破方向,即以运营导向为核心、以低碳为标尺、以系统化为总纲和以生态循环为方向。
以运营导向为核心,这是环保产业所有秩序重构的出发点。比如说,PPP参与的部分社会资本将告别工程套利的短期模式,重新构建企业长期稳定的核心竞争力;上游技术企业以“运营”绩效和成本为其研发和制造的根本;工业“三废”治理企业只有认真思考好“运营”这一核心,才能创新其商业模式。
以低碳为标尺,确定环保技术研发的方向。技术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到底什么样的技术才是稳定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碳排放是一个更具生态学哲理的指标,未来技术选择总体依赖全过程碳排放作决策。
三是以系统化为总纲,从顶层决定环保产业走向。从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到农村环境的水固联治,再到城市固废的两网融合,每个细分领域均存在分合合分之间的辩证演进,背后是系统论的基本规律体现。
四是以生态循环为方向,这是环保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环保视角上升到生态视角,是集成了前三个方向的更高阶的分析评价模式,未来环保产业要重新构建与其他产业的联系,甚至实现G/B端到C端的跨越,这并非仅是环保企业的意愿,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
在节能环保趋势下,餐具市场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前景? 推广视频课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房屋装修方面开始多元化,日式风和北欧风等装修风格也在普通家庭中凸显。所以,对于餐具,人们为了搭配房屋装修风格,也不再局限于使用木质碗筷,不同材质的餐具也逐渐在市场上涌现。
虽然木质餐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最常用的餐具种类,而一些快餐食品使用的筷子也是木质的。但是近年来绿色环保风暴来袭,人们对于木质餐具所造成的环保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所以,现在就单一针对筷子而言,不同材质的筷子也已经非常多了。比如说,塑料筷子、不锈钢筷子等。
陶瓷餐具也是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使用比较频繁的餐具,但是它在使用时有一定的危险性,一经摔碎,或者磕破,都会带来一定的用餐危险。特别是针对儿童,所以儿童群体使用陶瓷餐具的情况几乎没有。
此外还有不锈钢餐具,虽然不锈钢餐具在使用时不易摔碎,而且易于清洗。但是这种餐具也有非常大的缺点,如果不小心摔到地上,容易变形,而且一经变形不易恢复。在装盛食物时,不锈钢餐具由于传热快的原因,非常烫手,因此使用起来也不是非常方便。
塑料餐具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的比较少,因为塑料一般在高温情况下会产生有毒物质。
近年来,随着国内倡导绿色环保的号角吹响,你会发现餐馆的一次性筷子使用率减少,很多餐馆现在都选用塑料消毒筷子或者木质筷子重复使用。那么,在众多餐具齐发展的今天,有没有一款材质的筷子既环保又好用呢?
稻谷壳餐具的出现,赢得了市场!稻谷壳餐具是采用废旧稻谷皮为原材料,然后将它经过多重工艺处理加工而成的。一方面,用稻壳做原料制成餐具,绿色健康,无添加,不伤害身体。另一方面,为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般稻谷壳作为废物都会被燃烧掉,而稻谷壳餐具巧妙的将废物回收再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安全用餐体验。
而且稻谷壳餐具热传导慢,不烫手,结实,耐摔,易于清洗。稻壳谷餐具还可以直接进入微波炉加热,高温下可以保证食物的清香可口,不会产生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如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稻谷壳餐具正迎合了这种趋势。未来几年,稻谷壳餐具将会成为餐具行业的主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