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旅游发展前景
施俊玲:未来文化旅游产业五大发展趋势 企业视频课程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衢州8月17日讯 (记者 魏金金)当前,文化旅游与体育、信息、物流、建筑、农业等产业的融合,使得文旅产业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16日召开的“2018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旅游产业委员会主任、原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以“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未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旅游产业委员会主任、原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施俊玲谈到,文化旅游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天地,未来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大有可为,将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第一,从以景区为重转向旅游目的地建设。现代的文化旅游已呈现出无景点化趋势,游客从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域旅游注重引入和发展多样化的文旅产品,特别是“商、养、学、闲、情、奇”等功能的开发,通过各种旅游要素的发展带动消费业态的转型和升级。
第二,随着“文旅+”的不断融合发展,将产生更丰富的新型业态。文化旅游产业涉及不同产业的垂直、水平和侧向合作,包括健康产业、体育产业、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会展商贸、设备制造、教育研学等。同时,国际上受欢迎的文旅业态,如主题游乐、航空运动、露营地等,不断引进到国内,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细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告别了粗狂式大杂烩发展路线,转而开始进一步有重点地细化,主要有主题公园、红色旅游、影视旅游、节庆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遗址旅游等。
第四,国外文旅巨头进入中国,主题乐园市场格局会发生很大变化。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六旗”主题乐园、乐高乐园等主题乐园具体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预计这种热潮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国内的华侨城、宋城、长隆、海昌主题公园品牌而言,将会形成以区域性甚至地方性市场为主的垂直分工,各有各的市场,整体会呈现出合作模式多样化的情况。
第五,文化旅游小镇受到追捧。文旅小镇是新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特色小镇国家政策的推进落实,以文旅为主的小镇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
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企业视频课程
第26届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日前圆满闭幕。从统计数据来看,此次广州旅展成果斐然,短短3天里有将近18万人次到场参观,与上一届相比增长24%以上,17家参展旅行社营业收入累计1.35亿元,比上一届增长近9%。出游目的地除了周边地区的短途游保持热门以外,中长线的出境游也备受青睐。
旅游正在成为富起来的中国人的新一项基本消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报告,2016年,我国国内、入境、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旅游人数达47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达5.5万亿元,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12997亿元,比上年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高出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比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也高出2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近几年,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经济质量。大力发展旅游业,就是这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现阶段的我国来说,不仅能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还有利于我国正在大规模推展的扶贫事业。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自然风光优美,但经济相对落后,还有不少贫困地区。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增加经济收入,改变贫困面貌,而且有利于当地转变发展理念,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就是当地的“金山银山”,从而建立起可以永续的生态文明。
旅游业快速增长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体现,但就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基本状况来说,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整个业态还是一种粗犷式的格局。目前支撑旅游市场的主要是老年游,旅游高峰则集中在春节和国庆两个“黄金周”,这也意味着我国仍需要推进在职职工的带薪休假改革。所有这些,都需要旅游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协同改革。
另外,旅游企业也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需要对市场进行“深耕细作”,比如我国一些大城市名人故居和纪念馆众多,旅行社可以组织专题专线游,吸引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得到丰富的人文营养。目前,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已成为各大旅行社的目标,但一些疲于奔命的项目显然对他们并不适合,旅行社可以组织“慢游”专场,引导老年游客随遇而安地旅游,得到真正的身心放松。(财经评论员 周俊生)
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营销视频课程
第26届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日前圆满闭幕。从统计数据来看,此次广州旅展成果斐然,短短3天里有将近18万人次到场参观,与上一届相比增长24%以上,17家参展旅行社营业收入累计1.35亿元,比上一届增长近9%。出游目的地除了周边地区的短途游保持热门以外,中长线的出境游也备受青睐。
旅游正在成为富起来的中国人的新一项基本消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报告,2016年,我国国内、入境、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旅游人数达47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达5.5万亿元,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12997亿元,比上年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高出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比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也高出2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近几年,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经济质量。大力发展旅游业,就是这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现阶段的我国来说,不仅能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还有利于我国正在大规模推展的扶贫事业。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自然风光优美,但经济相对落后,还有不少贫困地区。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增加经济收入,改变贫困面貌,而且有利于当地转变发展理念,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就是当地的“金山银山”,从而建立起可以永续的生态文明。
旅游业快速增长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体现,但就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基本状况来说,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整个业态还是一种粗犷式的格局。目前支撑旅游市场的主要是老年游,旅游高峰则集中在春节和国庆两个“黄金周”,这也意味着我国仍需要推进在职职工的带薪休假改革。所有这些,都需要旅游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协同改革。
另外,旅游企业也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需要对市场进行“深耕细作”,比如我国一些大城市名人故居和纪念馆众多,旅行社可以组织专题专线游,吸引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得到丰富的人文营养。目前,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已成为各大旅行社的目标,但一些疲于奔命的项目显然对他们并不适合,旅行社可以组织“慢游”专场,引导老年游客随遇而安地旅游,得到真正的身心放松。(财经评论员 周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