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执行力建设的3个重点2个误区,你也可以看看 流量视频课程
我是企业文化从心开始,20余年职场历练,高级企业文化师,中国首届企业自媒体大会优秀总编,中国内刊协会优秀内刊主编。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交流!
职场上谈执行力,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包括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程度。本文讨论的是个人执行力,即员工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因为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不一致,对企业发展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不一样,所以执行力建设要注意以下三个重点:
一、抓执行力建设,首先要抓企业文化建设。
在现实工作中,执行力建设出现问题时,经常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是一些决策的结果出现了问题,怀疑是决策本身错误;一些管理制度无法执行落地,怀疑是制度有问题;一些销售指标未完成、成本节约指标未达成,怀疑是指标本身过高。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呢?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统一员工思想的问题。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企业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而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把企业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全体员工的头脑中,变成大家共同的愿景、使命,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判断标准。
所以要通过内刊、网络、微信、橱窗、海报等各种平台,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切实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要通过问题剖析、案例分享、典型报告、现场交流等方式,引导全体员工针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企业文化的思路、方法来研究解决办法;对于一时难以决策的问题,可以依据企业文化回归到问题的本质,依据核心价值观判断事情的对错,确定事情解决的方向和可以采取的办法,最终圆满地完成问题。
二、抓执行力建设,其次要抓领导的表率作用。
在执行力建设中容易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领导在交待任务、安排工作时说的不清不楚,下属根本就无法执行。所以领导在部署每一个工作任务时,应该明确告知下属:要达成什么目标?什么时间完成;可以调动什么资源;可能存在什么风险;哪些红线不可触碰;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当然,现实中还有一些领导在安排工作时,喜欢只说要求达到的目标,其他的则由承办人员自行考虑、安排。
所以抓执行力建设,一方面要抓领导部署安排工作上是否明确、具体、可执行;另一方面,则要抓领导在执行工作中的表率作用发挥是否良好。
对于员工来说,一项工作执行情况如何,他们首先关注的是领导是怎么说的,更关注领导是如何执行的。比如说,一个企业推行禁烟制度,当制度出来后,员工首先看的就是领导们是如何说的,他们是否支持禁烟,在公众场合和私下场合说的是否一样?然后,员工会关注领导说的与做的是否一致,领导们是否可以做到带头遵守禁烟制度。还有一种情况,在方案文件的呈审时,如果单位有相应的流程、权限和时间要求,那么员工便会关注领导们是否遵守审批流程、权限和时间要求,如果相关内容领导能够模范带头执行,那么员工便自然会执行到位,但万一领导不执行,甚至抵抗执行,那么员工自然也就不会执行。
三、抓执行力建设,再次要抓企业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建设。
抓执行力建设,应根据企业实际,逐步建立、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规定和奖惩激励机制,明确相应的主导部门、监督部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在制度建设中,要确定企业文化的核心地位,所有制度规定和奖惩激励机制的内容,要与企业文化对标,凡不符合企业文化的内容,均要予以清理;凡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均要予以修改;凡与企业文化倡导的方向和禁止的内容不匹配的内容,均要调整完善,通过企业文化的刚性,保证执行力建设不跑偏方向。
比如说企业文化倡导创新,以创新推进产品研发,引领市场发展,但公司的员工奖惩办法,却严格限制员工创新工作方法的情况,严厉处罚工作中的任何改变,对创新的行为没有任何的褒奖,对创新的成果没有任何的奖励。这种情况下,领导在台上把创新讲得最多、最响,员工也是难以执行到位的。因为没有制度支撑的指令,没有奖惩激励机制引导的指令,会让员工无所适从,难以执行。
四、抓执行力建设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害怕失败。一种是害怕领导的决策错误,执行后会给公司造成损失;一种是害怕自己理解领导的意图错误,执行后无法达成领导想要的结果;一种是害怕各种条件不具备,或员工对相关的技术要求不掌握,勉强执行也无法达成预定目标。所以抓执行力建设,既要加强员工责任心的培养,也要加强领导对执行结果包容性的培养,切不可出现领导只管下任务、不管担责任的问题。如果一个单位出现凡是功劳都是领导的,凡是责任都是下属的,那么久而久之,这个单位的执行力建设也会出现问题。
二是追求完美。什么事都想做到最好,都想等到能够做到最好时再去做,万事俱备连东风都不缺时再出手,导致执行力低下,很多好的方案迟迟不能实施。所以抓执行力建设,要合理确定标准与要求,妥善处理好速度与完美之间的关系,既不可因追求完美而舍弃速度,也不可因追求速度而放弃对执行质量的要求(注意,这里说的不是完美哟)。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以便及时删除处理)
我是企业文化从心开始,坚持原创,支持原创,如果您有关于企业文化的相关问题,欢迎关注、评论、留言、交流!
解决“六不”问题,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视频课程
我是企业文化从心开始,20余年职场历练,高级企业文化师,中国首届企业自媒体大会优秀总编,中国内刊协会优秀内刊主编。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交流!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评定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抓手,但一些企业因为重形式轻内容、重项目轻结果、重下级轻上级,最终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效果不好。因此,做好企业文化评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着力解决好“六不”问题。
一、不认同。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经过许多企业实践的检验,已经获得许多企业领导的认同,但在许多企业的中层和基层人员看来,企业文化建设仍只是搞搞活动、做做宣传上,正因为他们思想上的不认同,所以对企业文化评价普遍持抵触情绪,不认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二、不理解。
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从企业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出发,对企业的人、事、物、流程、制度等各个方面均予以规范,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并不直接产生利润,却又要求全体员工依据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开展相应工作,组织企业文化评价,许多中基层员工甚至个别领导都把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当成“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不能够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不明确。
从目前许多企业建设实际看,很多都没有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一般由人力资源部、行政部、总裁办、商学院、党群工作部等部门分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许多时候还是临时指定人员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从部门领导到承办人员均不具备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能力,使公司领导的要求无法变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职责、标准、流程等,更无法转变为全体员工的行动自觉,大家类似于盲人摸象,对企业文化建设心中没底,眼中没活,建设没有明确的标准。
四、不投入。
在许多人看来,企业文化建设并不能直接产生利润,反而要投入许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是一项“得不偿失”的事,因此许多中基层管理人员便搞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安排的工作不落实,要求的准备不到位,必要的投入不愿意,图应付,走过场。
五、不好做。
在许多企业,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专业的人员,主导部门领导不懂企业文化,不同的部门有不同部门的特点,不同岗位有不同岗位的要求,于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上想当然,评价标准上想当然,各唱各的歌,各说各的调,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标准与要求,无法组织企业文化建设。
六、不愿做。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所以首要的就是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否则工作极易出现推不动、不落实的问题;各部门、各单位、各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说的多于做的,看的多于说的,不说不做也不参与的也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够立竿见影,只见投入不见产出,只有成本没有利润,于是便想办法与主抓企业文化建设的部门领导沟通交流,摆各种困难,讲各种理由,如果这个时候主导部门领导缺乏工作的魄力与技巧,于是便出现了害怕得罪人,充当老好人的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划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统一全体员工的目标,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对内凝聚人心,对外树立形象,最终推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某一些人、某几个部门的事,而是企业全体员工要共同参与、企业领导要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着力解决上述“六不"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统一全体员工思想,凝聚全员力量,在企业建设的过程中贡献力量。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以便及时删除处理)
我是企业文化从心开始,如果您有关于企业文化的相关问题,欢迎关注、评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