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2010小生意
90后夫妻创业开生煎包店,小生意如何月入10万? 生意视频课程
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但是,对于小刘来说,创业是一条很辛苦的道路,然而,他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毕业后参加工作,2015年因不满足于当时的薪水,他决定自己找项目创业,从他和女朋友第一家生煎包连锁店的摸爬滚打到现在如今三家店的火爆,他们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如今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再次见到他们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90后夫妻创业
自己创业赚钱是小刘大学时的梦想
小刘出生在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一家五口都是靠父亲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2010年9月,承载着父母的期盼,小刘考上了郑州的一所大学,父母希望他大学毕业后能够留在郑州,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坐办公室上班。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对于城市的生活压力,小刘比他人体会更加的深刻。
对于小刘来说,,要想在城市立足,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在他大学毕业后,小刘曾做过房地产销售、工厂里的领班工资都不理想。就这样他毕业一年换了两份工作。我想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自己创业赚钱就是大学时期的梦想,怀着这样的信念小刘辞去了电子厂的工作,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自己找项目创业!
经过多方的考察,和朋友的推荐,小刘决定选择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的餐饮行业,他决定投资一家生煎包店,他把所有的积蓄和女朋友的积蓄加起来还有借来的几万块钱全心的投入到生煎包这个他们认准的项目上。
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不顾一个员工,所有的操作都是他们俩完成,每次去他家店里吃饭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就这样坚持了两年,他们又开了两家店每个店的生意都很火爆。就这样一枚小小的生煎包为他们带来了月入十万年入百万的财富。不由得感慨,做生煎包也能成就大事业。
创业得益于大学时候的锻炼
小刘为了节省父母的开支,在大学期间做过很多兼职,发过传单、举过牌子、还在大热天穿过封闭式的卡通形象的衣服,餐饮服务员等,这些经历让他切切实实的体会到,大学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都在社会上,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泛的接触社会,在学校里充分锻炼了自己,毕业后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虽然日子是苦的但总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这是小刘最深刻的体会。
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拿什么铸就辉煌。小刘的故事告诉我们,想做成功一件事不要给自己留后路,敢闯敢干,敢于吃苦,终有拨开云雾见日出的那一天。
他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18年后靠4000家门店将生意做到200亿 门店视频课程
这个男人衣柜的衣服比老婆多,每天变着花样穿。天天换衣服不累吗?他说第二天不知道穿什么才是累!他就是太平鸟集团创始人张江平。
1967年5月,张江平出生在浙江宁波。小时候,他是弹玻璃球高手,只要在村头玩上个把小时,全村所有小朋友的玻璃球就全进了他裤兜。
不过,张江平也就那点小聪明,一到上学就全露陷了“整个小学、初中八年,各科考及格的日子屈指可数”。
还好,他的父亲是个明白人,对自己孩子几斤几两了如指掌,所以张江平初三刚毕业,父亲就直接把他送到镇上服装厂当学徒。
也许得益于父亲的基因,张江平干活手脚却异常麻利。画小样、量尺寸、裁剪、锁边,张江平仅仅花了半年时间就摸个门清。
有次厂里接了个500件的大单子,张江平连着一天一夜没抬头,一口气做了100件,第二天一大早,厂长被架子上码得整整齐齐衣服惊呆了。
三个月后,张江平被提拔为小组长,一年后他晋升为车间主任,3年后的1989年,张江平已经是服装厂的3号人物,仅次于老板与老板的弟弟。
那年秋季,张江平逛街买衣裳,他从众多的西服、衬衫、喇叭裤中一眼相中了一条洗水牛仔裤,也不贵,100块。
不过,把四个兜翻遍了,张江平才凑齐50块。也难怪,即使当上了营销经理,一个月工资才200元,刨除日常生活费,一个月能剩下50元就算不错。
回到工厂,看着楼下老板的桑塔纳,张江平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他行,我不行?”
所以,1989年中秋节过后,张江平死活不干了,他要去创业。父亲知道儿子的执拗脾气,从箱底翻出15年前就准备好的2000块塞到他的手里。
张江平扭头去了宁波,白天从批发市场进牛仔裤,晚上去夜市。那时候还没有城管,张江平经常在天桥上、地道口摆摊,一蹲就到后半夜。
两年后的1991年,张江平手里已经攒下8000多,他就在县城租下一个15平米的小门面。
做小生意的诀窍就是反应快“什么好卖,卖什么”,他先后倒腾过喇叭裤、直筒裤、脚踏裤、花衬衫等等。
后来流行皮大衣,于是张江平就半夜11点坐绿皮车从宁波出发,早上七点到海宁去进货。一个月跑4个来回,吃不饱睡不好,一年下来,瘦了30斤。
折腾点没有关系,最主要的还要受气。有一次,他肩上扛着四个大包,手里提着两个小包。刚下火车,就挨了列车员一巴掌“乡巴佬,滚一边去”张江平被打得眼冒金星。
士可杀不可辱,张江平怒了。1992年春节,他死活拉着弟弟,靠凑来的2万块买了6台缝纫机,支起了一8个人的服装厂,弟弟管生产,哥哥跑市场。
刚开始,兄弟俩采取的策略是“什么流行做什么”。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张江平还总结出“小批量、多品牌、新款式”三大法宝。半年后,张江平将产品打入到当地十几家服装商场,形成了一张有力的销售网。
三年后的1995年,服装厂的账面积累了近百万资金,张江平寻思“该打造自己的品牌了”。
做什么呢?西服?竞争太激烈。女装?对设计师的要求太高,张江平到广州考察了半个月,也没有琢磨出什么道道来。
赶巧中国服装协会组织到美国考察,张江平列其中。在纽约第五大道保罗专卖店,他一眼就相中了一款休闲男装“高端大气,低调奢华”。在店里的一个多小时,张江平眼皮都没眨一下,直到将休闲男装里里外外翻个遍才罢休。
在回国的飞机上,张江平梦见一只头顶簇状羽冠的太平鸟落在了他的肩上。醒来后他心情大好,刚下栎社国际机场就直奔工商局,立马注册了“太平鸟”。
此后,张江平从银行贷了2000多万,在郊区买下60亩地,把原来老厂全部迁过去,并上马一条年产50万套服装的生产线。
1996年,市场上一下冒出了衫衫大王、西服大王、西裤大王等几十个男士正装品牌,而张江平的太平鸟休闲男装成功避开重灾区。这一年,张江平小赚了一千多万。
不过,随后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太平鸟从此不太平“订单下滑,消费萎缩”。最要命的是银行紧缩银根,根本不给展贷的机会。
那段时间,张江平天天周旋在工行、建行、中行等银行门口,一天要打好几百个电话。
国有银行不灵,张江平就在东湖花园门口跑步,偶遇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支行行长。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三个星期后,张江平掏出名片“多大点事,不就500万嘛。”
刚刚喘过来气来,张江平一听说欧得利服饰快不行了,立马动心“这可是跟雅戈尔同时起步的牌子”,于是,张江平把自己的房子、车子等能卖的全卖了,一举吃下了欧得利这条大鱼。
接下来,张江平学了一把耐克、阿迪“变卖厂房,把生产外包”,光每年的折旧费,太平鸟就节约了1500多万。张江平从中拿出800万,狠命砸在广告上,结果1998年当年就翻了身,太平年净赚1.5亿。
到了2000年,市场休闲男装泛滥,尤其整个福建地区男装迅猛崛起,倒是张江平很淡定“你们都做男装,我就做女装”。不过,很多人认为太平鸟疯了,因为“在宁波服饰的字典里,还没有女装这两字。”
张江平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把1000万往桌上一扔,后面跟着就是意大利的设备,深圳的研发中心,巴黎的服装设计师,太平鸟这回的重点是“18-23岁的大姑娘”。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2001年3月,乐町等4大品牌女装问世,每天上10款新装。姑娘们的购买力你懂的,当年太平鸟的销售额就突破10个亿。
两年后的2003年,张江平把太平鸟带到了国外,他在米兰开办了一家分公司,并在当地聘请设计师和工艺师。
米兰一年5次大型的国际服装展示会遂成了太平鸟盛大的年会,张江平将国内200多位业务骨干分成5批,挨个派去取经,以获得每一季的最新资讯,寻找时尚的制高点。
有了人才储备,张江平开始大踏步前进。2004年,他在天一广场一口气开出了9家女装专卖店,隔几十米就能看到一家专卖店。让人叫绝的是,每家店的衣裳都不重样。自然,太平鸟成了姑娘们等“剁手族”的首选目标。
2005年春天,中国国际服装展览会在北京召开。怎么才能给大家留下印象?张江平给设计师的指示就一个字“大”。设计的购物袋越大越好,大到能装下所有品牌的购物袋。
参展当日人头攒动,10分钟以后,就见中外游客每人肩上挂了一个太平鸟购物袋,里面装的都是其他品牌的小袋子。10万人同时给太平鸟打广告,那能不火?在太平鸟的展区,人们的脚前尖贴着脚后跟,张江平光与合作厂商握手就快磨出老茧来了。
刚回宁波,张江平的电话就被给打爆了。此后的一个多星期,他的工作就是签协议,生产商、代理商,张江平最多一天签了220家,光签字笔就用坏了5支。
到了2006年,太平鸟的门店数达500家,每年推出1000多款新品,张江平的口号是“今天看见一款服装就赶紧下手买,因为一个星期后就找不到了。”
10年后的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纺织服装业再次入困境,而张江平的太平鸟却一飞冲天,销售量一举突破30亿。
太平鸟为什么没有冬天?因为张江平早已准备好了三件过冬的衣裳。
第一件是以速度致胜。太平鸟坚持“快时尚”,从创意到衣服穿到消费者身上只需要20-30天,太平鸟每年生产超过5000款产品。
而当时经销商夏天订冬装,冬天订夏装,一般要打上半年的时间量,最快的也需要两个月。快速生产,快速销售,带给太平鸟的自然是滚滚的超额财富。
第二件是跟着富豪卖衣裳。最刚开始,张江平在宁波万达开一家不足30平米的小门脸,却不小心做到了全国万达门店的前三。
一看有得做,张江平就赶紧找到王老板,王老板也相当给力,结果太平鸟一下子在全国的万达广场开了500家专营店,年销售额超过15亿。
线下找老王,线上就找杭州的老马。张江平专门成立了网红事业部,并聘请创意人韩火火设计了一系列的迪士尼服装,销售非常火爆。2008年,张江平也加入电商大潮,双十一价格牌一打,2000万进了张江平的腰包。
第三件是去家族化。张江平在2001年果断采取近亲回避制度,对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将太平鸟集团升级为太平鸟股份,11个投资主体,4个董事,各司其职。
2010年以后,太平鸟势如破竹,一举突破30亿大关。到了2013年,太平鸟营收超过68亿。2016年的双十一,光乐町一个品牌单日销售就突破了2.45亿,双十一太平鸟销售额突破6.15亿。
截止到2016年,太平鸟旗下共有6个品牌,累计零售额达90亿,全国门店总数超过4000家,全国员工数量超过万人。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2017年1月,张江平敲响了深交所的铜锣,市值一举突破220亿。
活着,有尊严地活着,健康地活着,这就是张江平的发展三部曲。
生意越来越难做,传统餐饮到底要如何转型? 生意视频课程
餐饮行业看起来是一个门槛极低的行业,只要自己做得出几道拿手的菜,然后租一个店面就可以开餐馆了。可是,开店容易守店难,想要维持餐馆的经营,可是顾客却越来越少,生意越来越难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于是很多人想都没想就开始做起了餐饮生意,这就导致了做餐饮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激烈竞争的结果就是,有人会成功,也有人面临着失败。除此之外,餐饮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原因,还因为很多餐饮从业者不知道转型,眼看着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却依然坐店等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如今互联网+概念越来越火,近几年来出现了各种互联网+的衍生产业,其中有不少产业都成为了新型的有前景的产业,比如说互联网出行、互联网金融等等。在传统行业都在逐渐互联网化的大环境下,如果你的餐饮店不转型的话,可能可以吃着老本勉强经营下去,但是更多的可能是生意越来越差,最终只能选择倒闭关店。
2010年,我在小区里开了一家小面馆,开餐馆做点小生意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喜欢过着稳定而自由的生活,开一家餐馆是最好的选择。起初几年,小面馆的生意不错,特别是每天早上都有几十个上班族和学生来吃小面,中午和晚上的生意也还可以,一天下来有时候能有五六百的收入。在空闲的时候,我就在店内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有时候还会去附近的景点散散步,每天都过得很自由。
可是到了2013年底,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差,特别是中午和晚上,开始我还还以为是天气冷了,大家都不愿意出门吃面,后来才知道是很多人都选择点外卖了,外卖又便宜又丰盛,自然不会选择来店里吃。不得已之下,我也入驻了外卖平台,但是生意依然不好。看了顾客的评论我才知道,面食在外卖配送过程中很容易糊成坨,既没有卖相又不好吃。于是,我找来一个新厨师,专门做套饭外卖,生意就渐渐好起来了。
现在,我的餐馆以经营特色小面为主,各种营养套餐为辅,不管是实体店还是外卖生意,自认为都做得还可以了。我也深知了转型的重要性,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营销越来越重要,你在大街上拉的横幅广告,还不如在网上做一个小营销活动效果好。
如今,大城市里正面临着消费升级,对于越来越多的顾客来说,在实体店的用餐体验和菜品本身的美味同样重要。只有积极转型,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