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2013致富路
青海:绿色发展铺实乡村旅游致富路 推广视频课程
新华社西宁6月4日电(记者魏玉坤、陈与唐得)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青海人从绿水青山中找寻“致富密码”,走上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旅游致富路。
驱行于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的路上,沿途草木葱茏。
五年前,这里只有光秃秃的山,沟壑纵横,人迹罕至,当地人多在外务工,靠山吃山行不通。
“没有绿水青山,何来金山银山!”。2013年至今,在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李连和的努力下,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绿化了新庄村周边的2000亩荒山。
山变绿了,新庄村也变美了。2015年,李连和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在新庄村打造集休闲、观光、农家乐为一体的卯寨景区,带动了上百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
“今日的新庄村再也不是那个面黄肌瘦的‘穷小子’,而是摇身一变成了位‘绿富美’的‘俏姑娘’。”李连和说,如今一喊村民绿化种树都愿意来,这就是他们眼中的金山银山。
在青海省贫困山区,生态问题往往与贫困伴生。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西宁市湟中县的卡阳村,平均海拔约2700米,农民广种薄收,水土流失严重。
2015年,驻村第一书记鲍武章依托当地的原始林区,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荒坡变花海、乡村变景区,卡阳村变靠天吃饭为靠山吃饭。
如今这个省定贫困村的年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3000元左右,增长至万元以上,稳步实现了脱贫目标。吃上“生态饭”的卡阳村民也自愿做起了生态护林员,守着这里的绿水青山,水土流失也成了过往。
“绿色是乡村旅游的底色,只要能坚守住绿色发展的理念,就一定能实现生态引客、环境聚财。”鲍武章说。
为升级乡村旅游的产业模式,鲍武章千方百计想办法,向生态要动力。2017年至今,经鲍武章的努力和各级政府支持,累计投资千万余元,在卡阳村的荒山种上了3400亩山杏。
“这3400亩山杏既绿化了荒山,还能供游客采摘,丰富游客体验。”鲍武章感慨颇深,只有坚守生态安全底线,践行绿色发展,才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靠山。
在青海省,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东部干旱山区和青南高寒牧区,生态脆弱、气候恶劣,农民收入单一,产业基础薄弱。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业态,在青海遍地开花,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擎。
“生态文明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规划建设处副处长李旭辉说,青海省当前许多景区与生态功能区重叠,为了落实保护优先原则,正在委托中科院编制《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用制度打实生态“底子”,铺实乡村振兴路。
据了解,青海省去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6亿元,实施了52个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906户、14195人。
中国最难修的公路!花费了287亿元,工人们写好“遗书”来修路 营销视频课程
说到中国最难修的公路,大家知道的是哪一条公路呢?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这个也是被人们称为是生态路,致富路,小康路,确实是这样,修路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我们远远想不到,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是提高了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中国最难修的公路!花费了287亿元,工人们写好“遗书”来修路。小编记得是看过一个采访的片段,说的就是曾经就有一名筑路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你知不知道,我们的武警战士上来修路前,都是写好遗书的。从这些话可以看出,这一项工程的工程量是很大而又艰巨的。
本期要说的这条公路就是被人们都认为是最难修的公路,这条公路就是墨脱公路,这里也是被称为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境”,要是想到达这个地方去的话,也是十分的有难度,一开始大家都是以为这里的海拔低,是属于很好走的路。
但就是因为海拔低,这条路是被工人们说是最难走的地方,根据资料的显示,这条公路从1965年就开始修建了,一直到2013年10月,终于把这条公路修成,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所以说这条路的建成也是大大的提高了该县村民的生活水平,意义对于他们来也是非常的重大,在通车的那一刻,都是说:感谢工人们棒我们圆了一个很久的梦想。
这条公路的建成也是很不容易的,是面临的好几次的暂停,第一就是因为这里的环境问题,天气的恶劣是永远无法想象的,第二就是技术的有限,与其说技术的有限还不如说这里修路真的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因为地势的险峻,就会迫不得已的暂停工作再继续商讨实行可持续进行下去的战略。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很能理解工人们写好“遗书”来修路?大家是怎样看的呢?
【本文由新旅游吧原创,喜欢本文欢迎点赞留言关注我。注: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