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2014年快速致富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2014年快速致富

未来30年,人口井喷,不可忽视的非洲经济,30亿人的非洲必将崛起 流量视频课程

img

未央

关注

30亿人口的非洲、60亿人口的非洲+印巴孟+东南亚,将是21世纪世界格局的重大变量。

客观的、不带偏见地去预测和分析这一正在上演的大事件,对国家、企业和个人而言,都是一件重要的事。

万字原创文章,大量数据和干货,带你了解亚非落后国家的现状和未来,以及产业机会。

01

人口爆炸

非洲的高出生率,是众人皆知的事实。然而,许多人对非洲人口的现状、以及非洲未来可能达到的体量,还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本文将要说明的是:非洲人口正在以超出大多数人想象的速度在增长,在我们有生之年里,非洲人口将从现在的12亿+暴增到30亿+,达到届时中国人口的4倍。

与此同时,非洲也将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一级。而伴随着老龄化、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工业品倾销、基建能力输出、互联网金融服务走出国门,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这块庞大的新增蛋糕。

许多人都会对这一预测不以为然。不急,下面来看数字:

2017年,非洲人口为12.6亿,比2016年净增3120万。

下面是历年中非人口对比:

喜欢地理的70、80后,小时候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印象:非洲的面积超过中国3倍,但人口却只有中国的一半。然而,就在短短20多年里,非洲的人口就从中国的一半,攀升到了中国的90%。

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感受下非洲、中国、印度2017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到,非洲的人口年龄结构,还处于中印几十年前人口爆炸期的水平,目前的12.56亿人,还只是个萌芽,这个萌芽还将在未来30年里快速成长。

未来非洲的人口将达到多少呢?下面继续分析。

非洲2017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和1980年的印度类似:

非洲2017年的总和生育率是4.66(每个妇女一辈子平均生4.66个小孩),印度在1980年的数据是4.83,两者很相似。

下面是非洲从1995到2015年、印度从1960到1980年的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两个地区在20年里,生育率的走势是类似的。

于是,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推理:

1、2017年的非洲和1980年的印度人口年龄结构类似。2、2017年的非洲和1980年的印度生育率类似,且往前推20年的走势类似。3、如果未来的非洲继续保持印度从1980-2017年的生育率走势。那么,非洲在未来37年里的人口增幅将和印度从1980-2017年的增幅类似。

1980年,印度人口6.9亿,2017年达到13.4亿,增长了95%。按此比例,非洲在37年后,人口将达到12.56 * 1.95 = 24.5亿。

如今,印度每年出生2700万人、中国每年出生1700万人、非洲每年出生4500万人。5年后,中国的年出生人口将下降到1000-1200万,而非洲则将上升到5000万以上。

印度的总和生育率已下降到2.3,其人口暴增期已过,接下来会慢慢攀升到16-17亿的人口高峰。而非洲,则将比印度晚30多年达到35亿左右的人口高峰。

于是,根据上述推算,到21世纪末,非洲将拥有30多亿人口,而中国则将大概率只有6-8亿人。

这意味着,在21世纪的短短100年里,中非人口比例,从2比1,变成了1比4-5。

02

走出饥饿

有人会说:“你这个推算有问题。”

“第一,非洲人均寿命很短,生得多,但死得也多。”“第二,非洲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那么多人,将会因为饥荒战乱等,达不到30亿人口。”

而接下来本文将说明,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非洲正在快速远离饥饿,其人均寿命也在大幅提升。非洲人口将会比上面估算的更快达到35亿,不用等到21世纪末,或许我们在有生之年就看到。

一、人均寿命

印度1980年的人均预期寿命是54岁,2017年是68岁。

(数据来源:世行,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P.DYN.LE00.IN?locations=IN&year_low_desc=false)

下面来看非洲人口top10国家的预期寿命。可以看到,从90年代和21世纪初,部分国家因为艾滋病,预期寿命大幅下滑,但如今已基本恢复。

目前,这些国家的预期寿命基本都超过、甚至大大超过了1980年的印度。

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2015年的平均寿命是60岁,北非国家的人均寿命则普遍超过70岁。

(来源:世行,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P.DYN.LE00.IN?end=2015&locations=ET-NG-EG-ZA-CD-TZ-KE-UG-DZ-SD-ZQ&start=1980&year_low_desc=false)

总的来说,非洲目前的平均寿命比1980年的印度高8-10岁,且还在稳定增长。

如上文所说,非洲的人口年龄结构/出生率和1980年的印度类似,那么,由于其长得多的人均寿命,其人口增速将比1980年后的印度更快。

二、粮食问题

印度是世界上饥饿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印度2017年的饥饿指数是31.4,位于119个有统计国家(发达世界和个别战乱国家无此指数)中的第100位。1990年的印度饥饿指数是46.2。

长期以来,印度的人均粮食年产量只有180-200公斤(每年还净出口粮食),比我国“三年困难时期”还略低,主要靠奶、蛋、糖来补充不足的热量摄入。

2017年,除了中非共和国和乍得以外,其余非洲国家的饥饿指数都已下降到40以下,高于印度2000年的水平。也就是说:目前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饥饿问题比1990年-2000年的印度好得多。

非洲的人均粮食产量只有150公斤左右,比印度还低20%。而让非洲的饥饿指数低于同发展阶段印度的秘籍,就是进口粮食。

下表为非洲top10人口大国2017年的人口、预期寿命、三大主粮进口量、92/08/17年的饥饿指数。

来源:https://indexmundi/agriculture/?commodity=wheat&graph=imports

2017年,非洲进口三大主粮6700万吨,人均粮食进口54公斤,把人均粮食消费从150公斤提升到200公斤——比印度还略高一些。

根据此前的估计,非洲人口将在25-30年后达到25亿,假设届时非洲的人均粮食消费和如今的印度类似。那么,非洲的粮食需求将达到5亿吨,而非洲如今的粮食产量只有1.6亿吨。

1990年至今,印度的粮食产量从1.6亿吨增长到2.6亿吨,我们假设非洲也保持此增速,那么25-30年后,非洲的粮食缺口是2.4亿吨。

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是4亿吨一年,非洲只占6700万吨,而要是当非洲的粮食进口量达到2.4亿吨一年时,将会对全球农业造成多大压力?

虽然“粮食危机”的担忧一直存在,但过去几十年的趋势却是全球粮食产量在稳步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提升、落后国家的饥饿率在快速降低。全球粮食产量从1980年代到现在,增长了8亿吨。

其背后就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依靠水利、化肥、农药、良种,从传统农业走入现代农业,粮食单产数倍增长。

与此同时,南北美洲传统上利用率很低的耕地正在快速降低休耕周期,提升利用率,用于满足非洲、中东和中国快速增长的口粮、饲料粮、油类作物的需求。

只要南北美的耕地利用率提升到东亚的高水准,不休耕、大量使用化肥,未来20年,全球粮食产量再增加5亿吨也完全没有问题。

综上,考虑到非洲如今更长的预期寿命和更低的饥饿指数,非洲未来的人口增速将比1980年至今的印度更快。20多年后人口就会达到25亿,最快40-50年就能实现35亿人口的目标。

03

东非小中国

虽然全球粮食增产的潜力足以应付非洲的人口暴增。但是,依靠进口粮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如果30亿人口的粮食对外依存度达到50%,那将会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试想一下:

如果非洲出口的大宗资源/经济作物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外汇大减。如果美国/巴西反对农药、化肥、转基因的政党赢得大选。如果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印度、东南亚继续提升肉奶消费,南北美原本出口给非洲的口粮用地转化为饲料作物用地。如果非洲或者世界发生战乱,影响了国际大宗商品的海运。

届时,30亿人口的非洲将发生人类有史上最大规模的饿殍。

于是,非洲国家在人口暴增的同时,掌握口粮的绝对安全,将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历史上,最成功的案例就是中国——过去60年,中国人口翻番,但粮食产量是60年前的3倍,远快于人口增长,保证了口粮的绝对安全,只大量进口饲料粮和油类作物。

而非洲国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的学生——埃塞俄比亚。

(参考资料——商务部:《非洲六个增速最快的经济体埃塞名列前茅》http://mofcom.gov/article/i/jyjl/k/201602/20160201263575.shtml)

埃塞俄比亚是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感受一下他的人口金字塔。埃塞俄比亚也曾经是全球最贫困、饥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过去十余里里,埃塞俄比亚成为全非洲、甚至全球经济增长率最快的国家之一:

饥饿指数从2000年的56,下降到了2017年的32,是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66岁的平均寿命,在非洲属于较高的行列。人口暴增的同时,粮食产量也在快速增长,人均粮食进口只有16公斤,是非洲平均水平的30%。

可以说,如果全非洲都有埃塞俄比亚这样高的发展速度,那非洲的粮食问题、贫困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而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奇迹,就来自于对中国经验的复制。

下面就来看一下这个“东非小中国”到底有多么“中国”。

先来看看埃塞俄比亚的现代史,感受一下和中国的相似程度:

1974年,“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临时军政府”推翻了海尔-塞拉西皇帝。紧接着,埃塞俄比亚经历了深刻的社会主义改造,地主的土地被平均分配给农民,旧贵族、旧地主被大批消灭,旧官僚资本/土地/矿产收归国有。1991年,“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发动武装政变,推翻了临时军政府。“埃革阵”保留了埃塞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框架,但不再宣扬原教旨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此前的极左政策,开始大力对外开放、发展经济。

埃塞俄比亚现任总统穆拉图-肖特梅,从1976年到1991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在北京大学读完了本科、硕士、博士,在中国学习的时间长达15年。

下图为穆拉图当选总统时北语挂出的横幅:

来源:http://politics.people/n/2014/0505/c1001-24975483.html

前面所说的埃塞执政党“埃革阵”,有执委会、中央委员会,大家互称同志。

很奇妙的是,“埃革阵”的方针政策是“两个代表”(参考资料——解晓岩:大使眼中的埃塞俄比亚http://xzbu/7/view-4292085.htm)

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埃塞最广大的群众利益。

埃革阵的组织形式与中国共产党十分相似。其权力核心是执委会,共有36名执委,相当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其次是中央委员会,由180名中央委员组成,相当于中共中央委员会。“对于党内领导人,我们也以同志相称呼。”范塔洪表示。

截至2011年,埃革阵共有400万名党员,他们的发展目标是截至2013年底,党员人数增长到650万(占埃塞总人口7%)。

相似的组织形式,使埃革阵与共产党之间建立起“兄弟般”的友情。有知情人士向《凤凰周刊》透露,大部分埃革阵高层都曾到中国学习和接受培训,许多要员的子女也被送往中国留学。而埃塞俄比亚的部长级官员更是几乎人手一本《毛泽东选集》。

去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前,埃革阵总部负责人雷德旺曾表示:“中埃塞两党很有共同语言,埃革阵希望能进一步学习中共的治国理政经验。”

埃塞从2005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从2004年开始,大部分年份的GDP增速都在10%以上。

埃塞正在修建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复兴大坝,装机容量600万千瓦(1/3个三峡),库容660亿立方米(1.7个三峡)。与之配套的全非洲最大规模输电网络由国家电网承建。(参考资料——《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将控制尼罗河86%水量,埃及会善罢甘休吗?》

http://sohu/a/203239007_100033236)

埃塞大力引进化肥项目(类似中国70年代的“四三方案”),用于提升农业产量。(参考资料——摩洛哥和埃塞俄比亚将共同建造世界级化肥厂http://sinopecnews/news/content/2016-11/22/content_1656452.shtml)

如今,中国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投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工程承包商。埃塞最大的国家工业园也是由中方承建、代管运营。(参考资料——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携手书写一个又一个“第一”

http://scio.gov/32621/32629/32754/Document/1555837/1555837.htm)

位于埃塞首都的“非盟”总部大楼,也由中国援建。

感受一下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从2001年到2016年在城市尺度上的巨大变化:

埃塞俄比亚史上最大的铁路项目,同时也是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从埃塞首都到吉布提首都的“吉亚铁路”,全长752公里,时速120公里,投资40亿美元,由中国投资、建设、运营。

埃塞首都的轻轨工程,也是由中国承建、运营,使用中国标准。

(参考资料——深圳地铁走出国门 运营管理埃塞俄比亚第一条轻轨http://sznews/news/...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