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2015年致富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2015年致富

「情系黑土 青年返乡创业热」贾海涛返乡创业11年 当村支书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创业视频课程

img

King

关注

东北网9月21日讯(记者 杨帆)20日,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食玉米加工车间,村民们正在包装玉米,而这些开袋即食的玉米也将通过大成福自己的冷链物流公司配送到全国各地。位于绥化市北林区永安满族镇永兴村的村集体合作社如今的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都得益于返乡创业的贾海涛。

贾海涛在给村民开动员会。 图片由本人提供

说到永兴村的巨变,村民异口同声的说是贾洪涛带领出来的。“2007年,我还在城里打工,把老人、孩子扔在村里。如今,我返回了家乡到合作社工作,不比城里打工挣得少。”村民刘大哥说。2007年,在外闯荡十多年的贾洪涛回到家乡,家乡依旧是他离家的样子,路还是原来的路、房还是原来的房,只是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少爷们殷切的目光,留拴住了贾洪涛的心。他说:“自己富了不算什么,我要留下来,在这片从小生长的土地上带领村民一起致富。”2007年,贾海涛开始主持村里工作,2008年,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贾海涛返乡创业11年,当村支书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图片由本人提供

长期以来,永兴村农业一直是分散种植。2008年,贾洪涛在北林区成立了第一家“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掏腰包200多万元购置设备,为入社农民支付土地流转金和工资。发展至今,合作社不仅流转了本村的绝大多数土地,还把触角延伸到附近的11个村和1个农场,共拥有种植基地3处,辐射面积5.5万亩,是本村耕地面积的三倍之多。

村党总支又组建了“大成福”农工商贸易公司,成了由“四社一厂”组装的“小航母”,四个合作社负责种植、米业加工厂负责加工、农工商贸易公司负责对外经营,走出了一条“农民+产业合作组织、村集体合资入股龙头企业”的复合型发展模式。

2017年6月,又成立了冷链物流公司,合作社生产的产品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物流销往全国。

在贾洪涛眼里,在完成村增积累、民增收入的同时,建立农村社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区信息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必经之路。

2013年,贾洪涛带领永兴村在绥化北林区建起了第一个农民社区。2013年到2015年,永兴村共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四栋近3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住宅楼、3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和幼儿园、小学校等。2015年末,在厦门成立了大成福爱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林区的绿色农产品有了“据点”。如今,“大成福”成为了辐射周边7个村、15个自然屯的“大成福社区”。从自己发家的企业家到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村书记,贾洪涛屡获殊荣,2011年荣获“黑龙江省农民创业之星”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百名科教兴农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省百名好支书”。

贾海涛一人致富,返乡又带领村民致富。预计到今年底,公司销售总额达到2亿元以上,村级资产资源累计达到2.3亿元,是2007年的近200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万元,是2007年的4倍。“去年年底,我们进行了秸秆综合利用,秋收后,玉米秸秆也将变废为宝,不仅保护了环境,产生的沼气也将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贾海涛说,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将更加努力,带领村民奔向在幸福的路上。

不甘打工小伙回乡创业,发展观光农业年产值千万 创业视频课程

img

支冬易

关注

王志成创办的石佛山生态观光园位于重庆市铜梁县水口镇,距离县城30分钟的车程,海拔接近1000米。2015年,他与人合伙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当地100亩田地开辟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并结合电商平台销售生态特色农产品,依托“线下+线上”的模式带动旅游业发展和当地村民致富,年产值上千万。

2010年时,从学校毕业的王志成跟随亲戚到成都从事工程预算工作,几年时间下来,王志成觉得“打工不仅辛苦,也没有自由,而且发挥不了自己的能力。”

不甘为别人打工的王志成辞掉了工作回到家乡,他看好前景良好的乡村旅游市场,决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通过考察学习,王志成和人合伙承包了佛安村的100亩土地,2015年5月正式启动乡村旅游项目,7月建立源峰电子商务平台。

王志成说起当初的选择,很是感慨:“创业确实需要勇气,当初说要搞生态农业,大家都觉得我疯了。”但合伙人的不断鼓励和妻子的信任让他坚持了下来,他坚信自己对未来的判断。

创业以来,王志成勤勤恳恳,每天很早就往山上、项目部跑,经常凌晨才回家。对于没干过农业的他来说,很多东西都需要学习。规划项目、设计图纸、网站的建立、设计等都需要他亲自参与,不懂的,他便跑去问行家、查资料。他还参加了政府组织的“致富带头人”等相关培训,学习创业知识。

“传统的农业模式经济效益低,所以我想跳出农业做农业,通过互联网给农业打开不一样的窗子。”如今,王志成和合伙人建立了石佛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实体项目和源峰电子商务平台,依托“线下+线上”两个平台发展农业。

在线下,集合有机蔬菜、生态养殖、农业观光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农场实体经济;线上,则通过互联网整合销售当地农户的农特产品、推广乡村旅游。

环绕石佛山生态园的碧流河水库,面积达30平方公里,最大库容9.3亿立方米。每年春夏秋三季,这里便成了垂钓及游泳的理想胜地。水库边缘的山坡上,是一片漫山遍野、一望无际的百果园,占地1000余亩,有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等20余种优质苹果,年总产量达100万公斤。此外还有樱桃、山杏、核桃、板栗、山楂等,共5万余株各类果树。

未来,王志成希望能打造成一个乡村迪士尼乐园,游客们在他的观光园内能实现吃喝玩乐游等多位一体的体验,既能享受乡村的宁静,又不会孤独无聊。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情系黑土 青年返乡创业热」贾海涛返乡创业11年 当村支书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创业视频课程

img

醉易

关注

东北网9月21日讯(记者 杨帆)20日,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食玉米加工车间,村民们正在包装玉米,而这些开袋即食的玉米也将通过大成福自己的冷链物流公司配送到全国各地。位于绥化市北林区永安满族镇永兴村的村集体合作社如今的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都得益于返乡创业的贾海涛。

贾海涛在给村民开动员会。 图片由本人提供

说到永兴村的巨变,村民异口同声的说是贾洪涛带领出来的。“2007年,我还在城里打工,把老人、孩子扔在村里。如今,我返回了家乡到合作社工作,不比城里打工挣得少。”村民刘大哥说。2007年,在外闯荡十多年的贾洪涛回到家乡,家乡依旧是他离家的样子,路还是原来的路、房还是原来的房,只是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少爷们殷切的目光,留拴住了贾洪涛的心。他说:“自己富了不算什么,我要留下来,在这片从小生长的土地上带领村民一起致富。”2007年,贾海涛开始主持村里工作,2008年,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贾海涛返乡创业11年,当村支书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图片由本人提供

长期以来,永兴村农业一直是分散种植。2008年,贾洪涛在北林区成立了第一家“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掏腰包200多万元购置设备,为入社农民支付土地流转金和工资。发展至今,合作社不仅流转了本村的绝大多数土地,还把触角延伸到附近的11个村和1个农场,共拥有种植基地3处,辐射面积5.5万亩,是本村耕地面积的三倍之多。

村党总支又组建了“大成福”农工商贸易公司,成了由“四社一厂”组装的“小航母”,四个合作社负责种植、米业加工厂负责加工、农工商贸易公司负责对外经营,走出了一条“农民+产业合作组织、村集体合资入股龙头企业”的复合型发展模式。

2017年6月,又成立了冷链物流公司,合作社生产的产品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物流销往全国。

在贾洪涛眼里,在完成村增积累、民增收入的同时,建立农村社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区信息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必经之路。

2013年,贾洪涛带领永兴村在绥化北林区建起了第一个农民社区。2013年到2015年,永兴村共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四栋近3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住宅楼、3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和幼儿园、小学校等。2015年末,在厦门成立了大成福爱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林区的绿色农产品有了“据点”。如今,“大成福”成为了辐射周边7个村、15个自然屯的“大成福社区”。从自己发家的企业家到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村书记,贾洪涛屡获殊荣,2011年荣获“黑龙江省农民创业之星”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百名科教兴农带头人”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省百名好支书”。

贾海涛一人致富,返乡又带领村民致富。预计到今年底,公司销售总额达到2亿元以上,村级资产资源累计达到2.3亿元,是2007年的近200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万元,是2007年的4倍。“去年年底,我们进行了秸秆综合利用,秋收后,玉米秸秆也将变废为宝,不仅保护了环境,产生的沼气也将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贾海涛说,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将更加努力,带领村民奔向在幸福的路上。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