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2个月没报税
涨见识了,真有当月申报税款所属期为当月的 互联网视频课程
到底是扣3500还是扣5000,其实最关键的最关键的点就是这个税款所属期。
很明确,10-12的税款所属期可以享受5000,之前的税款所属期就不行。
这个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财税〔2018〕98号是明确规定了的对纳税人在2018年10月1日(含)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统一按照5000元/月执行。
还是在申报软件的设置上口径都是一致的。
那所属期到底是怎么认定?也非常明确,就是工资发放期。
税款所属期=工资发放期
所以,就又有了这句话,只要是10月及以后实际发放的工资,无论是哪个月的工资,都可以扣5000,这其实本质还是税款所属期标准。
因此,当你打开你的申报系统时,如果选择所属期9月那就是3500,如果选择10月那就是5000。本质也就是这个道理!
很清晰的一个政策,为什么很多人弄糊涂?这里面的根源小编研究了一下,在于在实践申报时候产生的一些问题。
小编还是以案例来分析一下,A公司的工资发放政策为当月工资次月发放,比如8月工资9月发放,9月工资10月发放,以此类推。
我们分别看看A公司会计的几种申报方式。
1
第一种情况,8月工资9月发放,10月申报,具体如图
这是最合规的一种做法,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从理论上看,10月-12月发放的工资税款所属期是也是10-12月,发放时候享受扣除5000政策。
从申报软件设置上来看,10月-12月所属期分别在11-1月申报,系统自动已经设置为5000扣除。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是这样做,所以第一次申报扣除5000的个税在11月,10月申报期还是申报的9月所属期的税款,也就是9月实际发放的工资,扣3500。
最终在申报系统呈现的就是这样的,如下图。
10月申报的就是9月税款所属期的,至于10月税款所属期的,只能等到11月申报,如果你选择申报,系统无法通过,会提示未到申报期 ,因为你10月已经申报过了,不能重复申报两次。
2
第二种情况,8月工资9月发放,9月申报,具体如图
小编昨天的文章对这种做法是持否定态度的。
同样是10月发的工资,为什么系统不让我扣5000?
因为小编一直觉得第一种方式才是最符合规定的,而且选择当月申报当月所得期系统应该不会通过,结果我长见识了,系统是能通过的。
如图所示,这种就是典型的当月申报当月所属期的。
图片来源朋友圈同行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影响企业享受5000扣除,10月发放的10月申报,从理论上将10月发放税款所属期是10月,能享受5000。
从软件设置上,你选择10月所属期进行申报,系统也设置成了5000。
唯一的问题就是,你这种申报方式是否合理,这个好像税务机关也没有强制要求更改。
3
第三种情况,8月工资9月发放,9月申报,但是税款所属期选错,以工资所属月来选择了税款所属期。
这就是最麻烦的一种,也是很多纳税人不知所措的一种,因为他直接影响了享受5000的扣除政策。
这也是小编之前一直提到的,误将工资劳动所属月份做为税款所属期并进行申报的情况。
如图所示:
那么这种情况实质上就是你快了一个月,正常情况下别人10月申报9月所属期的税款(9月发放的8月的工资),你已经在9月申报过了(如上图)。
那么,这种情况到10月,10月实际发放的按规定是应该享受5000的,结果这个时候你申报时候会发现申报系统选择9月所属期就没法扣5000,只能扣3500。
这就是很多人面临的实际问题,究其根源,其实就是你一打开始就没以发放月份来作为税款所属期进行申报,而是以工资所在月份为税款所属期申报导致。
如何解决?
目前小编了解有两种方式(仅供参考,具体以主管税务局意见为准)
1、你直接把9月所属期的个税零申报一次,等到11月再申报10月税款所属期的(也就是10月发的),相当于把之前缺失的一次零申报补回来,把申报顺序调整回来。
这种方式呢,厦门税务在做2018年第四季度个人所得税相关申报知识问答的时候说过,但是其他地方能不能这样做?还得咨询当地税务局。
2、有人直接不申报9月所属期的税款,直接在10月选择10月所属期申报,结果如图:
这种方式小编也是昨天在朋友圈有人发给我的,这种方式也能申报成功,但是其实最终也变成了第二种情况的申报方式,建议还是不采用的好。
6月基金发行“定开”撑场 近2个月申报数十只 营销视频课程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6月的二级市场,并没有像这个季节的天气一样火热,更谈不上像世界杯那样人气鼎沸。
持续的低迷同样蔓延到了基金发行市场,虽然6月份有战略配售基金压阵,基金发行似乎看上去热火朝天,但实际上,6月基金的发行量远比数据呈现出的要惨淡。
6月定开基金占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如果按照基金成立日期来看的话,本月已经有62只基金发行成立,发行份额为433.08亿元,超过5月份的352.1亿元。
单从总数额来看,这些数据似乎还比5月份要美好。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有一类基金在6月份以来基本占据了发行规模的半壁江山,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一类基金的发力,6月基金的发行数据或许要创下新低了。
这类基金就是定开基金,具体从6月已成立的基金发行规模来看,目前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银河景行3个月定开、工银瑞信瑞祥定开、工银瑞信瑞景定开,成立规模分别为30.1亿元、30.1亿元和29.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规模超过20亿元的基金中,还包括嘉实致兴定开纯债、中加颐兴定期开放、兴业3个月定开。可以看到,在规模超过20亿元的8只基金(各份额分开计算)中,定开基金占据了6席。而如果从规模超过10亿元的17只基金来看,定开基金则占据了10席。
如果把10只定开基金相加的话,规模已经接近200亿元了,可以说对6月份基金市场的发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再从其他几只基金来看,即使不是定开基金,但大多也都是机构定制基金。比如成立于6月21日的鹏扬淳合债券,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21亿元,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228户,基金在基金合同生效之日(包含该日)起两年(含两年)的期间内封闭式运作。
定开基金成近期上报主力产品
不难发现,在6月份发行排行榜上,基本上都是被定开以及封闭运作基金所占据,而这些其实无一例外都是机构定制基金。那么,究竟为何会呈现这样一种局面呢?
据记者了解,一方面,6月份以来,其实除了战略配售基金,其他基金发行都比较尴尬,有基金公司人士更是感慨6月份基金发行在夹缝中求生存;另一方面,这也跟此前发布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有关。
根据《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要求,基金管理人新设基金,拟允许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超过基金总份额50%的,应当采用封闭或定期开放运作方式且定期开放周期不得低于3个月(货币市场基金除外),并采用发起式基金形式,在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中进行充分披露及标识,且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
因此,这两个因素叠加,也使得6月的基金发行排行榜几乎都被机构基金占据,而如果二级市场的行情没有明显回暖的话,这种势头可能还会延续下去。
记者注意到,在最近一期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中,5月份和6月份上报的定开基金多达26只,且基本上都是以债券型基金为主;在最近这几天上报的基金产品中,依然可以看到有众多的定开基金,比如广发汇达纯债3个月定开发起式基金、华安安嘉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基金等。
IPO政策重大调整!申报到上市2个月!56家快速通道大名单! 企业视频课程
2月28日下午,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发行部近日对相关券商作出指导,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在内的4个行业中,如果有”独角兽“的企业客户,立即向发行部报告,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不用排队,两三个月就能审完。
对此,从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求证获悉,公司内部在28日当天确有收到该通知。从求证过程来看,该通知还处于向下传达的阶段;主要因为仅少数部分券商投行人士反馈已收到通知,多家券商仍然不了解具体情况。
但从保代们的普遍反应来看,若真正执行,此次窗口指导的改革力度将会非常大。
初看起来,似乎只是像之前实行的贫困地区IPO绿色通道一样,是一种小范围特例(甚至有人推测只是为了给特批富士康找个台阶下),但是仔细分析,其实不然!
首先,传统产业里的前几名企业,能上的基本都上了,不能A股上的要么海外上了、要么被并购了。因此,传统产业已经不是未来上市的主力军了!至少不再是证监会青睐的“核心客户”了!其次,整个中国都在转型升级,未来证券化的中流砥柱就是上述几大新兴产业!再次,证监会重提注册制,人大闪电批准!这确定无疑地说明:改革没有停滞!大的方向不会变!这个方向就是所有IPO企业的审核都将会做到“即报即审、即审即发”!
那么,即报即审、即审即发,到底可以多快呢!
答案是2个月!还是保守估计!
富士康可以说是第一家适用新的绿色通道政策的企业:
2月1日,申报2月9日,反馈2月22日,预披露更新
按照以前的惯例,哪怕不是绿色通道企业,预披露更新后1个月内也就基本上可以上会了!
再剔除富士康案例中春节假期的影响,并考虑到绿色通道预披露更新到上会时间间隔的压缩,掐指一算,IPO完全可以在1个月至1个半月时间内完成全部审核!
当然,投行民工和发行人不要高兴太早,虽然审核速度直接达到光速了,但是证监会严把质量关、疑罪从有坚决否的审核思路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对于把上市当成圈钱工具的投机分子,审核速度加快只是早死早痛快!而且被否了连借壳上市都别想!要多惨有多惨!而对于从一开始就规规矩矩、干干净净,确实有两把刷子的企业,则可以尽情彻夜狂欢了!因为,注册制的大门,已经提前为你开启!
要顺利对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独角兽企业在A股融资上市,还需解决多重难题。
一是盈利门槛。我国的《证券法》对公司上市设定了明确的盈利门槛,如A股主板上市需要连续三年净利润超过3000万等。不过,由于互联网行业特殊的业态以及强竞争环境,很多企业在上市融资之时难以满足国内证券法所规定的盈利门槛要求。
相比而言,纳斯达克等海外证券交易所对企业的经营门槛要求则要宽松得多,更看重的是互联网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市场份额,而不拘囿于一时的亏损。例如,推特在2012净亏损7940万美元,但在2013年成功上市。
二是同股不同权问题。《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该规定是同股同权的法律基础。
三是股权的VIE架构。据不完全统计,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中有60%的企业采用了VIE结构,其中互联网行业VIE结构占比几乎接近100%。一些企业已赴海外上市后没有拆除VIE架构,就目前IPO的审核标准来看,VIE架构是企业在境内上市的直接障碍
不过对这一障碍,媒体称最新监管动向是,独角兽行业公司并不需要等待VIE架构拆除后才能申报,申报后再去拆除VIE架构就行。
可能奔着IPO快速通道去的大名单如下,仅供参考:
重磅突发!IPO猝然提速!申报到上市只要2个月! 公司视频课程
据悉,证监会内部已敲定,对以下行业的龙头企业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即报即审,即审即发!
绿色通道行业包括:
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
初看起来,似乎只是像之前实行的贫困地区IPO绿色通道一样,是一种小范围特例(甚至有人推测只是为了给特批富士康找个台阶下),但是仔细分析,其实不然!
首先,传统产业里的前几名企业,能上的基本都上了,不能A股上的要么海外上了、要么被并购了。因此,传统产业已经不是未来上市的主力军了!至少不再是证监会青睐的“核心客户”了!其次,整个中国都在转型升级,未来证券化的中流砥柱就是上述几大新兴产业!再次,证监会重提注册制,人大闪电批准!这确定无疑地说明:改革没有停滞!大的方向不会变!这个方向就是所有IPO企业的审核都将会做到“即报即审、即审即发”!
那么,即报即审、即审即发,到底可以多快呢!
答案是2个月!还是保守估计!
富士康可以说是第一家适用新的绿色通道政策的企业:
2月1日,申报2月9日,反馈2月22日,预披露更新
按照以前的惯例,哪怕不是绿色通道企业,预披露更新后1个月内也就基本上可以上会了!
再剔除富士康案例中春节假期的影响,并考虑到绿色通道预披露更新到上会时间间隔的压缩,掐指一算,IPO完全可以在1个月至1个半月时间内完成全部审核!
当然,投行民工和发行人不要高兴太早,虽然审核速度直接达到光速了,但是证监会严把质量关、疑罪从有坚决否的审核思路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对于把上市当成圈钱工具的投机分子,审核速度加快只是早死早痛快!而且被否了连借壳上市都别想!要多惨有多惨!而对于从一开始就规规矩矩、干干净净,确实有两把刷子的企业,则可以尽情彻夜狂欢了!因为,注册制的大门,已经提前为你开启!
来源:投行事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