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58致富
第58期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今晚播出 分享乡村旅游成功经验 互联网视频课程
第58期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今晚播出
分享乡村旅游成功经验
海南日报海口9月24日讯(记者陈蔚林 实习生卢进梅)第58期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将于9月25日20时在海南综合频道及20时30分在三沙卫视播出。
本期夜校邀请到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及其他6位专家,讲解如何借助乡村随处可见的青山绿水来带动致富。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课堂内容,电视夜校栏目组还走进了琼海市加脑村、三亚市中廖村及位于海口市的冯塘绿园,详细解剖它们在乡村旅游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
电视夜校播出的同时,“961017”脱贫致富服务热线将继续开放。此外,节目还将继续公布最新、最热门的脱贫致富信息。
第58期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讲解旅游扶贫开发的八字要诀 流量视频课程
第58期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讲解旅游扶贫开发的八字要诀
既要“六神有主”
又要“二脉贯通”
海南日报海口9月25日讯(记者陈蔚林 通讯员云慧明 实习生卢进梅)今晚播出的第58期脱贫致富电视夜校邀请到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及其他6位专家,讲解如何借助乡村随处可见的青山绿水来带动脱贫致富。
“想要发展产业脱贫,可不能只盯着农副产品这一条路。”王健生说,旅游扶贫要遵守“八字要诀”——“六神有主,二脉贯通”,即党委政府“主导”,专家学者“主谋”,村社一体“主推”,产业融合“主唱”,特色产品“主打”,龙头企业“主体”;全过程的“媒体”放大和“金融”支持。
王健生以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三亚市中廖村及位于海口市的冯塘绿园为例——遵守“六神有主,二脉贯通”要诀,加脑村在打造苗族风情村时,将“生态景观+苗族文化+乡村旅游”的理念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五位一体”建设总要求有机融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实现了农旅融合、产业融合、特色文化融合、扶贫措施融合;中廖村在建设美丽乡村时,“不求大、不求洋、不征地、不填塘、不砍树”,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华侨城集团帮助当地进行规划及开发;冯塘绿园不光大力发展莲花和橄榄的种植,还引进了先进的“共享农庄”理念,让都市人能够更近距离地感受农村的美好。
通过王健生的讲课,观众们对旅游扶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场的6位专家也就乡村旅游扶贫说出了各自的看法:要注重扶志又扶智,鼓励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要发展产业就要引进龙头企业,在注重挖掘当地文化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要普及在全域旅游的大框架内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让它成为海南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要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游客了解乡村旅游。
农民种植生姜也能致富,年收入是打工的5倍 企业视频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城里去打工,农村的土地也很多都是杂草丛生。但是家住湖南邵阳的农村小伙廖伟龙却不愿意外出打工,高中毕业之后他就回到了村里跟着父母一起种地,同村的同龄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只有他一个人留在了村里。
廖伟龙不外出打工那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打算,他想通过在家里搞种植业来致富,同时也能在家里照顾父母。刚开始的时候他选择的是种植玉米,但是种植了几年之后发现玉米根本就没有利润,几年下来根本就没有赚到多少钱,他就放弃了种植玉米的想法,开始尝试种植其他农作物。
有一次他进城里看到别人拉了整整一车的生姜在卖,而且还卖3元一斤,很多人都在抢购,场面非常火爆。他回家后跟父母商量后,决定开始种植生姜,第一年的时候他也不敢多种植,就象征性的种植了5亩左右的生姜,到了收成的时候,他发现每亩的收益都在9000元,这么高的收益远远超出了他的预计,而且这个收益比玉米高出了七八倍。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如今廖伟龙一个种植了30多亩的生姜,他告诉我们,这些生姜每亩的产量都在6000斤左右,地头的收购价格也高达1.5元每斤,亩收益高达9000元,利润都在六七千元之多,现在他一年的纯收入就是二十多万,农民种植生姜也能致富,年收入是打工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