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2b平台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2b平台

第三方支付机构逐鹿跨境业务:交易规模井喷费率下降 流量视频课程

img

周从灵

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陈植上海报道

支付江湖

以汇付天下为例,其去年跨境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较2016年增长16倍,今年前4个月交易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规模;宝付的一站式跨境收付平台每月结售汇交易量(包括进口购汇与出口结汇业务)稳定在10亿元关口。

“若再不布局跨境支付,我们就彻底OUT了。”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曾诚(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说。

从去年起,跨境支付骤然成为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眼里的香饽饽——汇付天下、宝付、富友等拥有跨境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纷纷抢占这片蓝海市场,甚至不少尚未获得跨境支付牌照的机构也在蠢蠢欲动,千方百计通过收购打算尽早获得业务牌照。

这背后,是跨境支付庞大的市场蛋糕令他们垂涎欲滴。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互联网交易金额约3200亿元,达到12.56亿笔、比2016年增长114.7%。随着跨境支付需求日益旺盛,不少支付机构相信今后数年跨境支付规模还将保持年化逾50%的增速。

“不过,持牌支付机构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依然任重道远。”曾诚坦言。不同于其他传统支付业务,跨境支付不仅要符合中国相关部门监管要求,还要兼顾目标市场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金融监管与反洗钱政策,这意味着支付机构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资源,完成跨境支付业务流程的合规操作与场景布局,另一方面还从容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所衍生的价格战冲击。这无形间考验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专业运营与成本控制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因此多数持牌支付机构纷纷引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跨境支付领域,以此降低运营成本“挤出”利润。但是,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合规操作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又成为他们必须面临的新挑战。

费率降至0.5%-0.7%

曾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当前央行相关部门发放的跨境支付牌照并不多,仅仅发放30张跨境外汇支付牌照与5张跨境人民币支付牌照,跨境支付业务范畴则主要包括跨境教育支付、跨境旅游支付、跨境电商支付等领域。

“即便跨境支付牌照不多,当前跨境电商支付的竞争格局却尤其激烈。”他直言。究其原因,一是跨境教育支付的交易频率较低。多数用户一年可能仅开展1-2次跨境支付筹集学费与生活费,而跨境旅游支付交易频率随旅游淡旺季变化较大,一旦遇到旅游淡季导致交易频率下降,导致交易系统面临“产能闲置”等问题。因此从业务收入与业务模式稳健性考量,多数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更青睐兼顾高频交易与业务流量相对稳定的跨境电商支付业务,视为迅速扩大业务规模的首选。

二是牌照审批趋紧也导致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能选择跨境电商支付作为突破口。具体而言,2015年之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申请跨境支付业务全牌照(包括跨境教育、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相对容易,随着2015年人民币汇率一度大幅下跌令相关部门收紧跨境支付业务牌照发放(去年仅发放一张跨境外汇支付牌照),导致多家较晚获得上述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范畴被设定在跨境电商支付领域,即便个别支付机构还拿到跨境教育支付牌照,也仅限于跨境人民币支付范畴(不能换成外汇支付),因此他们也只好将大量资源资金投向跨境电商支付领域。

“所幸的是,广阔的市场蛋糕足以让各家支付平台吃饱喝足。”曾诚直言。

以汇付天下为例,其去年跨境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较2016年增长16倍,今年前4个月交易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规模;宝付的一站式跨境收付平台每月结售汇交易量(包括进口购汇与出口结汇业务)稳定在10亿元关口。

在宝付国际事业部总经理林勇看来,跨境电商支付业务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支付机构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解决了传统跨境支付方式的诸多痛点。以往,跨境电商卖家在跨境支付环节主要面临3大痛点,分别是境外银行账户申请难、多平台店铺资金管理复杂、提现到账速度慢。这些痛点的出现,很大程度源于传统跨境支付方式涉及的中间环节较多,费用较高且到账时效性不强。为此宝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针对这些痛点,专门开发了兼顾费率优惠与汇率透明的、面向B端电商用户的国际收款产品,帮助境外电商卖家实现资金快速结算回笼。

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迅猛扩张,不少业内人士担心这无形间动了银行传统跨境支付业务的奶酪。

“其实,双方的合作空间远远大于竞争。”曾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多数面向电商平台提供跨境支付服务的支付机构都与银行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毕竟,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具备结售汇资格,需要通过银行开展代客收付汇和代客结售汇业务,因此银行若能妥善处理好汇率风险对冲策略,同样能获得不菲汇兑收益。

但他承认,随着跨境支付业务竞争激烈,支付机构的“好日子”早已不如前些年——在跨境支付业务兴起初期,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的费率为2%,后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费率迅速下滑至1%,如今部分支付机构为了争夺跨境支付市场更多份额,甚至将费率降至0.5%-0.7%。

“在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高层看来,费率越低,越能凸显平台的强劲业务竞争力。”曾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背后,是这些支付机构机构正大举引入最新金融科技技术,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持续降低运营成本。

林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实跨境支付的费率千差万别,缺乏统一标准,从收单到结算,再到货币兑换,各个环节供应商不同,所对应的操作成本也差距很大。何况近年兴起的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也在大幅压低部分跨境支付业务操作成本,比如传统电汇成本较高,令多家支付机构正尝试引入区块链技术大幅降低成本。

一家大型支付机构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除了引入最新技术降低业务操作成本,支付机构还可以通过增值服务增加业务收入。比如不少跨境出口电商平台发现海外收款结算周期较长,有些海外买家可能一个月才结算一次,导致平台资金链紧张,因此汇付天下正尝试根据这些平台的交易状况与资金回款周期,提供保理、银行过桥贷款等融资服务。

曾诚直言,随着市场竞争持续激烈,越来越多支付机构开始转变策略——不再一味比拼费率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而是将跨境支付视为业务流量入口,通过各类增值服务收入打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谋求IPO高估值做铺垫

在曾诚看来,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之所以积极布局跨境支付业务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给未来IPO谋求高估值做铺垫。

“当前面向2C端的电商、航空、游戏等支付场景已经趋于饱和,加之支付宝、微信两大巨头牢牢占据2C端大部分市场份额,相比而言,跨境2B端支付市场的产品较少,加之存在交流成本低、服务灵活、业务拓展对流量要求不高等特点,反而适合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空间与竞争优势。”他直言。当前资本市场对支付机构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业务布局进展也相当关注,此前他与投行沟通海外IPO事宜时,发现对方特别看重平台跨境支付业务规模与收入增速是否超过行业平均水准,因为这可以成为招股说明书的新亮点。

一位持有跨境支付牌照的支付平台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由于近年相关部门收紧牌照发放,导致越来越多支付机构打算通过收购方式获取跨境支付牌照,此前曾有两家支付机构表示愿出高价收购跨境支付牌照,但被经营团队一口回绝。

“毕竟,我们也不愿错失跨境支付这个巨大的市场蛋糕,只要能将这块业务做好,绝对有助于我们未来海外IPO估值提升。”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他还坦言,即便通过收购获得跨境支付业务牌照,多数支付机构未必能迅速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究其原因,跨境支付不仅要符合中国相关部门监管要求,更要兼顾目标市场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金融监管与反洗钱政策。比如境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若打算在香港地区开展支付业务,需要香港海关颁发的MSO牌照,才可以从事货币兑换及汇款服务;若前往美国拓展市场,就得接受美国金融犯罪管理局的监管,注册MSB资质等。

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拓展跨境支付业务,需要满足两大前提条件,一是风控体系、业务流程、反洗钱监管措施需满足多个国家金融监管要求,二是需深入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电商贸易支付结算习惯,并将这些操作习惯成功融入跨境产品设计环节,形成更好的服务体验。

“仅合规操作这一项,就意味着支付平台需要投入大量运营成本。比如支付机构的跨境支付业务要满足国际反洗钱监管要求,就得斥资购买不少第三方研究机构的反洗钱黑名单。因此,多数中小型支付机构若无法扩大业务规模与应用场景,未必能承担这些成本。”上述大型支付机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在林勇看来,即便个别支付机构通过收购方式获取牌照成功涉足跨境支付市场,在当前竞争激烈环境下,只有迅速提升在细分行业中的覆盖率、拓展解决方案的适用性范围,才能让平台立于不败之地。

818苏宁物流全赋能 助力智慧零售下半场 零售视频课程

img

书文

关注
从2017年的智慧零售元年至今,零售服务已经从渠道、商品为中心,发展到以用户场景为核心的新阶段。在不久前苏宁物流召开的818物流发布会上,作为新零售先驱的苏宁就强调,场景对于零售行业不可或缺,每一个场景都关乎用户体验。在“人、货、场”三大核心要素中,场景是连接人和货的桥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从城市到县镇,苏宁帮客家开启全新布局

伴随着县镇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消费升级大幕正缓缓拉开。2018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179亿元,增速高于城镇消费。然而,对农村市场而言,消费者在购物体验上,缺乏高品质的售后服务一直是最大的痛点。为此,苏宁围绕县镇市场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开创性地推出“苏宁帮客家”。它提供包括“配、揽、装、修、销”等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服务体验,与定位于县镇市场的苏宁零售云店,共同打造县级市场一站式智慧生活服务平台,用高品质服务和全方位赋能,颠覆物流及售后的运营方式。

(今年,苏宁物流将完成300个县级帮客家网点建设)

苏宁帮客家的高品质一站式服务,充分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还实现了对县域服务商的全面赋能,提供技术、培训、系统等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此外,苏宁帮客家也将与零售云进行深度资源共享,共同输出服务标准、服务能力,真正推动县镇市场服务结构和模式的升级,降低社会整体服务成本。目前,苏宁帮客家正在全国范围加速布局。今年,将在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山东等省份完成300个县级帮客家网点建设,构建起县级市场服务基础网络。到2019年,苏宁帮客家在全国将完成1000+家建设,实现全国所有四到六级市场的全覆盖。

从线上到线下,苏宁物流助力智慧零售下半场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曾表示,整个零售行业的变革力度在逐渐加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趋势已经基本明确,而苏宁是唯一一个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等量齐观的企业。其中苏宁物流发展亦是如此。自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至今,苏宁物流已提升为苏宁八大产业集团之一。这期间,苏宁物流经历了从社会化物流开拓期,到智慧物流建设期的转变。也标志着苏宁物流从服务企业到服务创新,再到服务开放的华丽转身。依托基础设施网的优势,成功地从开启2B、2C开放产品的创新与研发,苏宁物流实现了自动化仓储全面升级,数据驱动供应链变革,在用户平台、服务平台、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将专业经营能力全面对外开放,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发展。

(苏宁物流一贯坚持为用户带来优质服务体验)

截止到目前,苏宁物流服务接入2000多家第三方企业和10万家平台商户,这其中包括永辉、拼多多等企业的物流业务,战略合作伙伴阿里也将菜鸟的部分物流业务交给苏宁物流。通过开放建立上、下游共创共享的生态是其当下坚持的发展模式。苏宁希望把自己变成全社会共享的基础设施资源平台,帮助客户合作伙伴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行业的集约化和效率最大化。

随着苏宁物流的布局日益完善,逐步改变了物流行业传统的运营模式。从城市到县镇市场、从线上到线下实现物流服务的全面覆盖,不仅是苏宁物流高品质服务和全方位赋能的体现,更是当今新零售市场的新趋势。相信未来,苏宁物流将利用更多的场景互联手段带动智慧物流变革,助力苏宁智慧零售领跑互联网零售的下半场。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