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薪资报告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薪资报告

58集团姚劲波:生活服务融合分享经济 让基层人员获得更多福利 营销视频课程

img

渲染

关注

12月4日,2017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58集团CEO姚劲波出席本次大会,参加“分享经济:创新与治理”论坛,发表“释放分享经济红利,再造生活服务新业态”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姚劲波表示,80、90后新消费主力正在崛起。根据58集团积累的大量用户数据,过去的三年,在58同城上发布的基层岗位薪资从平均两三千上涨到了七八千。以80后、90后为核心的新消费主力正在崛起,他们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同时对新事物的心态更为开放,更接受“拥有并不是必然”、“闲置就是浪费”的生活理念,这些都是城市分享经济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姚劲波称,58集团也在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而努力实践。经过12年的发展,58集团现在已经基本覆盖到中国大部分城市。从找工作、买房子、买车到搬家、家政,58集团已经把报纸上所有的分类广告搬到了网上。除了为本地市场持续不断优化连接服务,58集团也在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提供服务,比如58到家和转转。

姚劲波表示,58到家是一个特别苦特别慢的事业,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从零开始,从菲律宾请来家政培训学校的老师,从招聘、制定培训标准、服务标准、标准化定价,到实现家庭需求和劳动者之间的连接,这都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行业效率也得到快速提升,家政阿姨每个人从每天服务两三个客户,提高到了每天可以服务四五个客户。

“58到家现在整体用户需求大于我们的供给,按照现在翻一番的发展速度,我们有信心可以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姚劲波说,要让58到家的阿姨们生活更美好。到今天,58到家就职阿姨超过10万人,好评率99%以上。更有价值的是,通过58到家的标准化家政服务体系,家政行业的薪资从每月平均四五千元提高到了月工资近一万元,58到家上面很多阿姨可以自己租房子住,让这个劳动群体可以生活得更美好,这是最好的社会实验。

姚劲波称,转转鼓励商品“阶段性拥有”的生活理念。转转在近一年时间里产生了210亿的交易额,作为一个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连接想卖的人和想买的人。通过多人阶段拥有的方式延长一个商品的生命周期,同时也在致力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商业模式,让商品的周转效率更快、流转更加高效。“我们也希望中国人能够养成让商品分享、流通的理念,减少社会无效耗能。”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任何技术进步从结果上来看,都可以让大部分人获得更好体验。姚劲波希望,包括58到家、转转等在分享经济里面的探索,能让基层服务人员获得更多福利,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美好体验。

 对于分享经济的未来,姚劲波做出了两个呼吁。“第一,对于分享经济劳动者就业形式的法律定义问题,比如家政阿姨的纳税怎么处理?怎么更好融入所服务的城市?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第二,呼吁分享经济企业分享“黑名单”。多个分享经济的从业企业都在建设信用体系,包括滴滴、摩拜等等,58集团的多个平台也在建设自己的信用体系,“希望大家可以分享“黑名单”信息,这对整个生态都是有好处的,这本身也是分享经济的价值体现”。

相关新闻

2016-07-01

2016-10-18

2017-05-04

2017-05-11

2017-09-26

猎聘数据报告:超四成媒体人进军互联网,跳入金融业涨薪幅度最高 互联网视频课程

img

星光

关注
近日,国内中高端人才职业发展平台猎聘联合知名媒体社群有闻记者之家发布了《媒体人转型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将近一半的媒体人不是已经转型,就是正在转型的路上;媒体人进入互联网行业比例最高,超过四成;而去金融业的媒体人涨薪最多,涨幅超过五成。

猎聘从自身大数据后台随机抽取了14000个具有媒体从业经历的职场人样本,针对具有媒体工作经验的人群回收了约2500份有效调研问卷,并与部分相关领域的从业者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次报告。报告揭示了媒体人转型比例、流向行业及薪资涨幅等状况,分析了媒体人转型的背后原因及存在的优劣势,并从专业HR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职业发展建议。

1、已转型或正转型的媒体人,占据半壁江山

根据此次报告,已经转型的媒体人占比为33.99%,正在转型的媒体人占比为15.42%,而选择继续留守媒体的人占比为50.59%,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媒体人已经或者正在转型。

(数据来源:猎聘关于媒体人转型的问卷调研)

问卷调研的参与者表示,转型的三大主要原因是媒体辉煌时期已过、待遇多年不变和其他行业发展态势良好,选择这三大原因的参与者占比分别为84.58%、70.36%和67.59%。此外,“严肃阅读不受欢迎”“寻找自己新的用武之地”这两个原因的得票率分别是39.92%和37.55%。

(数据来源:猎聘关于媒体人转型的问卷调研)

转型有转型的原因,同样,坚守媒体的人也有坚守的理由。在媒体工作15年的李波(化名)就是坚守大军中的一员,他认为除了惰性使然,“对现在的环境比较熟悉,工作也习惯了,处在温水区”是他选择留守媒体的主要原因,“虽然留在媒体挣不了大钱,但努力活着,做自己擅长的、喜欢的事,也挺好的。”

2、媒体人转型到金融行业,薪资涨幅最高

根据猎聘大数据分析的结果,44.36%的媒体人去了互联网行业;19.75%的媒体人去了文化传媒行业;转型去能源化工行业的人最少,占比为0.92%。互联网近些年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职位,成为媒体人转型流向比例最大的行业。而文化传媒行业与媒体行业有不少类似职位需求,媒体人转向这个行业具有先天优势。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在媒体人转型后选择的行业中,薪资排名第一的是电子通讯行业,平均年薪达19.43万元。薪资排名前五中的另外四个行业分别是金融、制药医疗、互联网和房地产行业,平均年薪分别是17.48万元、15.06万元、14.29万元和13.70万元。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媒体人转型后的薪资涨幅Top5行业与薪资排名Top5行业相同,但除了同样排名第五的房地产行业(薪资涨幅为38.65%),其他四个行业的排名则完全不同:薪资涨幅排名第一的是金融行业,高达52.05%;其次是电子通信行业,涨幅达45.98%;薪资涨幅排名第三、第四的分别是互联网和制药医疗行业,为43.51%和38.74%。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什么程度的薪资涨幅可以撬动媒体人选择转型?在本次问卷调研的参与者中,28.46%的人认为是30%-50%;选择涨幅50%-70%以及100%以上的参与者分别占19.37%和18.18%;13.44%的人接受20%-30%的薪资涨幅;5.14%的人所希望的薪资涨幅是70%-100%;只有2.37%的人愿意接受20%以内的涨幅。有人认为多少涨幅都难以撬动自己转型,也有人表示没有薪资涨幅都愿意转型,这两类人的占比分别是1.58%和11.46%。

(数据来源:猎聘关于媒体人转型的问卷调研)

在媒体人转型后所选择的排名前五的职能中,从第一到第五依次是运营经理、市场经理、销售经理、公关经理、新媒体运营,其占比分别为14.48%、8.20%、5.30%、3.38%、3.37%。运营是互联网行业最核心的职能之一,也成为吸纳媒体人比例最多的职能。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3、转型最大优势是擅长写作和交际,最大劣势为跨行成本高、自由散漫

在本次报告调研中,56.92%的参与者认为媒体人转型的优势在于其“擅于写作和交际”;30.43%的参与者认为在于“善于学习”;10.67%的参与者认为在于“人脉广”。此外,还有1.98%的人认为在于“吃苦耐劳”。

(数据来源:猎聘关于媒体人转型的问卷调研)

而对于转型劣势,认为媒体人“跨行业成本高”和“习惯于自由散漫”的参与者占比最高且相同,为35.57%;认为劣势在于“媒体的思维方式不好转变”的人占19.37%;还有9.49%的人认为媒体人特有的作息习惯,可能不适应坐班。

(数据来源:猎聘关于媒体人转型的问卷调研)

4、超五成人需在半年内适应转型,近五成人身边有转型失败案例

对于已经转型的媒体人而言,绝大多数人表示适应时间在半年以内,这部分人占51.16%。除此以外,表示适应时间在半年到1年之内的人占25.58%;表示适应时间在1年到2年以内的人占13.95%;表示需要2年到3年才能适应的人和一直都不适应的人占比相同,均为4.65%。

(数据来源:猎聘关于媒体人转型的问卷调研)

转型去58同城做高级公关经理的刘聪,曾在媒体工作九年,她用了三个月时间适应转型。在她看来,除了媒体人和企业内部看问题的视角存在不同之外,并没有经历纠结与痛苦。“我希望能把以前作媒体人的经验融合到现在的公关工作中”,刘聪坦言。

对于身边是否存在转型失败的人又重返媒体的人,23.72%的参与者表示“不清楚”,49.41%的人表示“有”,另外还有26.88%的人表示“没有”。

(数据来源:猎聘关于媒体人转型的问卷调研)

在媒体工作四年的常山玉(化名)是转型后一年又回到媒体的人。不过,转型后的互联网公司PR工作并没有带给他太多的转型痛苦和挑战,相反,他感觉轻车熟路,而且深得领导赏识。他所不适应的是工作过于饱和、劳累以及工作关系复杂,加上家庭原因以及对媒体行业的眷恋,最后,他选择回到媒体。

在纸媒耕耘了11年的陈之秀因为喜欢这个行业一直没有离开,她认为媒体人转型本身就意味着失败与成功并存:转型失败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能力,只说明他们暂时还不适应新的职业或者环境,或准备不足。“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打开一扇窗,总会有新的开始和机会。”

5、成功转型的首要因素,在于“拥抱变化”

媒体人想要成功转型,其关键要素是什么?在参与调研的媒体人给出的答案中,占比最高的三项是“拥抱变化”“深耕积累”和“人脉广”,分别是88.54%、74.31%和52.57%。也有媒体人认为,“有勇气有魄力”和“能够抓住机遇”同样重要,这两个选项的得票率相同,均为42.29%。

(数据来源:猎聘关于媒体人转型的问卷调研)

白立新(化名)曾从事媒体工作13年,现在转型去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从事政策研究工作。他认为转型后比较难的是角色转换:从被尊敬和被需要到需要经常去求别人,会有挫折感。但是通过尽快熟悉和了解运作流程及所需要的能力、资源,白立新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他说:“在新环境下,拥抱变化、适应变化是一种常态,也是成功的关键。”

微信公号“花儿街参考”的创办者林默和“老冀说科技”创始人冀勇庆是两位转型做自媒体的前媒体人。林默转型后发现新媒体速度比传统媒体快太多,只能用勤奋来适应,她做了自媒体后发现“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冀勇庆认为自己转型最大的不适应是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原创内容粉丝量和阅读量却赶不上一些主要靠抄袭的自媒体,究其根源是“传统媒体的精英意识与互联网的草根意识之间的冲突,还有此前整个社会对版权保护不力的原因。”对于转型这件事,他认为走出舒适区很难,但“只要自己有勇气走出来,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猎聘副总裁、全球职业发展中心负责人邢子培也为媒体人提供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不论转型与否,首先她认为时间管理就是人生管理,要让定期审视自己成为习惯,及时发现自己的行动是否偏离目标,并尽快做出调整;遵从“要事第一”原则,即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并分配给这些事情最多的时间。

邢子培认为“工作方式也是生活方式”,建议职场人对任何行业和职能保持谦卑之心、敬畏之心和好奇之心;同时,当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时,要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在她看来,媒体人未必一定要通过转型才能取得职业成功,但心里要清楚“这个世界存在很多种可能性”。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