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储能发展趋势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储能发展趋势

光伏+储能原理、优势以及发展趋势! 流量视频课程

img

Jonas

关注

可再生能源系统主要呈分布式发展,一改现在点式大规模的能源供应系统,这就为新的储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具体而言,一栋办公大楼,一个农业大棚,甚至一处住宅,都可以成为能源的生产点。举个例子,一栋办公大楼,楼顶铺上太阳能光伏组件,装上风机,形成风光一体,再把内部污水收集起来,通过水的势能形成污水发电,这栋大楼就能实现电力的自我供给;各种各样的加工企业也可以利用废弃物形成生物质发电来实现电力供给,等。

“光伏+储能”原理概述

光伏储能系统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储能电池系统相结合,主要在电网工作应用中起到“负荷调节、存储电量、配合新能源接入、弥补线损、功率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削峰填谷”等作用应用。通俗来说,可以将储能电站比喻为一个蓄水池,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水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这样就减少了电能的浪费;此外储能电站还能减少线损,增加线路和设备使用寿命。

“光伏+储能”的优势:

光伏+储能系统,提高了用户自发自用率,带来更大的收益;目前用户的光伏系统的自发自用部分都相对较低,可能还不到30%,而光伏+储能的结合会大大提供自发自用比率,从而提高用户的收益。

光伏+储能是发展趋势:

人类的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必须有能源,并且必须是新能源、清洁能源。人类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清洁的环境。

光伏储能设备工作模式分为两种:

一种为并网家庭储能系统,一种为离网家庭储能系统。

并网家庭储能系统分为三种工作模式:

模式一:光伏提供储能、余电上网;

模式二:光伏提供储能、部分用户用电;

模式三:光伏仅提供部分储能。

离网家庭储能系统分为三种工作模式:

模式一:光伏提供储能和用户用电(晴天);

模式二:光伏和储能电池提供用户用电(阴天);

模式三:储能电池提供用户用电(傍晚和雨天)。

因离网家庭储能系统是独立的,和电网没有任何的电气连接,因此整个系统并不需要并网逆变器,光伏逆变器就可以满足要求。

随着储能蓄电池价格大幅下调,储能系统设备多样化,根据用电情况,巧用储能系统,提高经济效益。

已经安装光伏的地方也可以加装并联储能系统。并网储能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存储能多余的发电量,提高自发自用比例,适用于光伏自发自用不能余量上网、自用电价比上网电价价格贵、光伏发电和用电不在同一时段等应用场所。

工商业储能系统由五大基本部分构成,包括:太阳能电池阵列、并网逆变器、BMS管理系统、电池组、交流负载。系统采用光伏与储能系统混合供电,市电正常时,由光伏并网系统和市电为负载供电;市电断电时,由储能系统和光伏并网系统联合供电,系统内还配备监控、散热、消防、安保等装置,整套系统由监控管理系统控制,通过网络协调各组成部分的工作。

工商业储能系统工作模式微电网通常有两种运行模式:并网运行模式和孤岛运行模式。储能在这两种运行模式中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并网运行模式时,大量的分布式小容量电源并入用电侧,导致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强,发电与用电的平衡协调矛盾加剧,储能是解决发电与用电平衡协调矛盾的有效手段,微电网中的分布式光伏或者风电等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储能系统可以平滑这些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输出,保持微电网的稳定,配合EMS的优化调度还可实现微电网的经济运行孤岛运行模式时,微电网失去了大电网的参考,储能系统可以承担起电压和频率基准的主电源作用。孤岛时微电网的能量来源于分布式电能和储能系统,分布式能源的出力波动性使其很难匹配负荷需求,因此在微电网系统中配备一定容量的储能系统来抑制波动性提高供电可靠性。

储能电站(系统)主要配合光伏并网发电应用,因此,整个系统是包括光伏组件阵列、光伏控制器、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逆变器以及相应的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系统等在内的发电系统。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用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产生直流电,经过储能逆变器逆变为市电优先供给家庭负载,再供给蓄电池,充满电后多余电能并入国家电网产生收益,也可根据当地峰谷电差时间设置削峰填谷产生收益。储能技术是构建能源互联网,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的核心基础,未来三大新兴产业——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的发展瓶颈都指向储能技术,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分布式光伏531到来,光伏平价上网是一种必然现象,实现光伏的平价上网,而补贴的减退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度电成本加大,收益下降,光伏储能的出现就是要最大化光伏系统的收益。

随着新型低成本产品不断涌现,以及电力公司开始应用分时计价与需量电费费率结构,太阳能光伏+储能系统的整体经济性在不断提高。

储能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分析 流量视频课程

img

夏丹珍

关注

储能产业发展趋势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储能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储能产业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十四五”期间实现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十三五”期间,建成一批不同技术类型、不同应用场景的试点示范项目;研发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主要储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储能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探索一批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储能产业发展进入商业化初期,储能对于能源体现转型的关键作用初步显现。

“十四五”期间,储能项目广泛应用,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能源领域经济新增长点;全面掌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储能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部分储能技术装备引领国际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并拥有国际话语权;基于电力和能源市场的多种储能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储能在推动能源变革和能源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全面展现。

储能产业前景预测

全球储能市场将迎来爆发性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累计装机可达35GW,对应行业收入空间将增长到1500亿美元。

根据我国现阶段储能领域发展和未来需求情况来看,未来我国储能领域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分布式发电及微网两大领域。到2020年我国储能装机规模(不包括抽水蓄能)有望达到14.5-24.2GW。其中,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需求约为5.4-9.0GW、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储能需求在8.0-13.5GW、调频辅助储能需求约为1.0-1.2GW、延缓输配扩容储能需求为0.1-0.5GW。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