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中轴线和中企动力的故事

来源:中企动力 发布时间:2021-01-28 13:54:39

        “打永定门往鼓楼看,这本是老北京的中轴线。东西两城由它分,城南城北依它建。”这是快板书《数唱老北京》里的几句唱词,说的是古皇城中轴线。这条中轴线长7.8公里,贯穿了一座北京城,也贯穿了千年历史。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闫龙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听着鸽哨响,蹲在大槐树底下狼吞虎咽地提溜儿一碗蓝边儿碗盛的炸酱面,在胡同宅院前奔跑嬉戏,在向日葵花丛中扮演骑马打仗……这几乎是他最快乐的童年回忆。儿时的他或许不会想到在不惑之年将自己生活的场景留存于一幅画作,也不会想到今天和互联网的缘分。

       

       中轴线上的童年与爱

       如果说沉迷于北京中轴线的街头巷尾择京城而终老,是生命中美好的相遇;那么,那些在皇城根儿下走过童年和青春的人,对于中轴线的钟情则是天然的归属。在这种归 属感里,“中轴线”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根植于生活中关于岁月和成长的记忆。

      “那时还是15 岁的少年,惊奇而崇敬临摹着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幻想着我是画中的书童,时而随着先生四处游走,时而是桥上倚着栏杆发呆的少年,时而和朋友在饭馆中等待着伙计端来的饭菜,就像我们每天游走在中轴线上。”闫龙说。

       年少时的梦想或许会暂时搁置一旁,但却始终不会忘怀。闫龙一直希望能把对北京的情感编织成一幅精美的画卷,这对于他,不仅是创作,更是圆梦。如今他的圆梦之作《北京中轴繁景图》也终于在2013年破芽而出。

       所有经历都不曾被辜负

       闫龙的工作室在京郊的马驹桥柴务村凤港河畔,远离市区,在村子边缘,是安静避世的好地方。

       我们在他的工作室看到了《北京中轴繁景图》缩小版,虽是缩小版,但在5米的工作台上,也只能局部展开来看。闫龙指着画中紫色衣服的一对父子,说:“看,这是我和我儿子。”

       闫龙出生于1964年,从小喜欢画画,1979年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当时的中专每年有万人报考只招收60人)。中专毕业后进入北京金漆镶嵌厂工作,在工厂里他感受到世俗生活,看到了因一分钱也会引起的纠纷,这和他理想的工作环境相甚远。带着对理想的期待,闫龙1985年考入杭州浙江美院。

       从北京的工艺美校到杭州的浙江美院,从中国传统到西方绘画,让他接触到了不同流派的画画技巧。大学毕业后,闫龙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大学任教,在学校被安排在艺术设计学院,除了教授绘画,甚至还要教授建筑学。


       回到这幅长50米宽70公分的《北京中轴繁景图》,从祥和的永定门内大街到大栅栏步行街繁华的变奏、从天安门马拉松运动的人群到56个民族在广场的载歌载舞、从景山后街的美好生活到鼓楼的各型小店……图中的3600个人物、300多辆汽车,有取有舍、或添或减、或藏或露,诉说的都是时代的符号。

       “只学国画画不出画中的透视效果,只学西画画不成长卷,只学画不学建筑画不出故宫的结构……”闫龙说:“现在明白,经历过的从不曾浪费,一切都在为这幅画做准备。

       5000多幅人物速写、2000多页北京古建结构图……从2010年-2013年,闫龙每天的生活就是这幅画作,这也成了他4年中最快乐和最痛苦的事。“快乐因为我在做一件自己特别想做的事,痛苦因为每天都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我希望这幅画能代表北京的形象,成为北京的新名片。”闫龙说。而这幅画如今已成为北京地铁七号线珠市口站的艺术装饰墙设计的底图。

       关于《北京中轴繁景图》的未来,闫龙目前最需要的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幅画。而问及宣传的目的,闫龙说关于这幅画作有两个归属,要么捐献给博物馆收藏,要么拍 卖。拍卖的钱可以去给到偏远的地方建小学,做一些对教育有益的事。“毕竟是我一名老师。”闫龙说:“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应该看到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

       市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生活像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每个世俗中的人都沉溺其中,有人如鱼得水,便自得其乐,有人若釜底游鱼,便狼狈不堪。

       关于作品的宣传,始终是闫龙面临的最大问题。“当时,我找到北京一家很知名的周刊做了一期专题,但由于周刊的时效性和地域性,较我的预期还有很大的距离。”效果一般,但闫龙为此花费了整整40万。

       在为画作拓展宣传渠道的同时,闫龙也在开拓这幅画的周边产品,比如丝巾、折扇、钱包、鼠标垫等。他希望以产品带动画的宣传,画的知名度也能促进产品销售。之后,闫龙又参加了文博会、进驻故宫。


       “你看我这批扇子,2016年年初我定了8万把,约定当年夏天做完,现在到冬天了才给了我2万把。”从艺术家到老板之间的角色转换并不那么顺利,读书时学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可现实中却不得不务实。每当遇到定制产品的厂家收了钱也不能按时交货、做了工程也收不到钱他还是很无奈。

       说起这些经历,闫龙不太好意思微微一笑,他依然觉得自己不该去谈钱,这或许是他和一般生意人最大的不同吧。

       闫龙做生意已经有20年了,从广告公司做起:“北京第一家麦当劳的广告条幅就是我做的。”当《北京中轴繁景图》完成后,闫龙将之前的公司更名为禾风润夏,主要为推动画作的传播以及周边产品的开发。

       缘分的本质是当机立断

       缘分是不会轻易找来的。很偶然出现的戏剧性的时刻,那才叫缘分,所以缘分的另一个名字是时机。但是,缘分和时机不是自动找上门的偶然,是带着恳切的盼望做出的无数选择。太多时候错过时机的,不是无缘,而是自己数不清的犹豫。

       闫龙和中企动力的缘分,来自一场当机立断的决定。

       今天,互联网重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打破了传统框架,无网络不营销已经成了企业必经之路,每个企业主都或主动或被动的卷入互联网大潮。当为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寻求宣传途径时,闫龙想到了互联网。


       闫龙需要的是有售卖功能的企业门户,以及一整套的网络营销方案。于是他去听了很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之类的课程。期间有太多公司承诺可以帮他完成,但当他走进对方公司进行考察时,看到太多小作坊似的办公室,业务员侃侃而谈的高精尖的技术让他觉得这很浮夸。在他看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但反过来,技术人眼中最好的,却并不一定是最适合他的。

       当再次从网络营销培训的课程下来,中企动力的商务小宋了解到了他的苦恼与困惑。文化的传播、画作的传承,展现在互联网上,无论从视觉还是功能,都需要个性化定制。这就要求为其提供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后台以及设计团队的支撑,而后期的网络营销推广和服务保障也是运营一个企业门户必要的基础。

        隔天,闫龙应邀到中企动力,从企业门户到网络营销,从域名到专利保护,他得到了一套完整的网络营销方案。当天下午,闫龙和中企动力签下了合同。

        访谈结束,带他参观了中企动力总部数码庄园。从一层的数字商务中心到四层的大客户业务部,从A1座的南海控股到B座的兄弟公司新网、大地影院。如此开放的办公环境让闫龙感受到互联网的气息——开放、个性、融合……闫龙平衡着理想与现实、艺术与商业,而我们最大的希望是公司能为他带来最具价值的服务,让他的事业展开新的画卷、让他反哺教育的梦想开花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