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址:www.300.cn

业务简介:中企动力(300.cn)为您提供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页设计及定制高端网站建设服务,中企动力专注于企业网站建设、高端网页制作领域24年,对企业网站制作、平台高端网站建设,包括汽车、家装、农业、外贸、机械等多个行业拥有丰富建站经验,选择中企动力,为网站保驾护航。

达日网站设计头条

  •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牧人之家”带富了牧民

    央广网锡林郭勒7月19日消息(记者王晶)新鲜的酸马奶、传统的奶豆腐、香醇可口的奶疙瘩......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茫茫草原上的一个“牧人之家”里,这些极具内蒙特色的民族美食,正在等待迎接远道而来的北京客人。

    牧民家自制的酸马奶

    身着蒙古族服饰的男主人苏·呼格吉勒图正忙得不亦乐乎。游客在他家,不仅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草原美食,还能住上草原别墅,体验当地的游牧生活。“7、8月份最热闹。”他告诉记者,这一个月是黄金时期,家里每天最多能接待100余人。

    眼下,正值夏季旅游旺季,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类似于苏·呼格吉勒图家这种以为体验牧民生活的游客提供服务的经营方式,正在走红。

    锡林郭勒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国家级纯草原自然保护区。尤为特别的是,至今仍保留着最传统、最完整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苏·呼格吉勒图2016年瞅准了时机,开起了牧民之家旅游点。

    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向西走约70公里,便可看到苏·呼格吉勒图家的一座装修讲究的双层别墅,在茫茫草原上,尤为显眼,内设接待室、住宿、餐厅等功能区域,二楼的“草景房”更是将整片草原尽收眼底。而在新式别墅旁,还排列着几个洁白的蒙古包。

    实际上,苏·呼格吉勒图的“正经”事业是养马和夏季卖马奶。他经营的6480亩草场,养着280多匹马,卖马奶是家中收入的主要来源。新鲜的马奶将经过净乳后冷冻储存,接入发酵菌种发酵,均质调和后冷藏灌装,制成“阿巴嘎策格”(酸马奶),销售到市场上。

    “以前,会挤一点马奶自己饮用,但市场上很难买到。”有了“牧人之家”后,苏·呼格吉勒图经常把酸马奶当作地方特色,热情地请外地游客尝鲜,不少游客品尝后非常喜欢,就买一些带回家。后来销量越来越大。

    苏·呼格吉勒图设计的蒙古族民俗展厅

    苏·呼格吉勒图爱好收藏,在他的“牧人之家”里,有个独特的蒙古包“展厅”。里面满是牧民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接羊羔的毡口袋、做酸奶的竹筒、弓箭、烛台、皮口袋、摇篮......“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只要有机会,他便会向外地游客展示蒙古族的游牧文化。“游客来了总忍不住想摸一摸。”

    每年,他还会去旗里的蒙古族小学给孩子们讲课,谈蒙元文化、讲牧民生产生活故事。“这些即将淡出现代牧民生活的日常用具,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父亲的“爱好”和家业,在刚从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二女儿查干达日那里得到了传承。

    年轻人想法多,点子活。过去家里的生意仅靠客人间口耳相传,而现在,查干达日正准备开设微信公众号,同时也在和专业旅游网站联系,以招揽更多游客。“我家一年的旅游以及销售马奶的收入,由2010年纯收入6万元,达到去年的85万元以上。”

    小小的5个蒙古包变成16个大蒙古包,房子也变成了二层小楼。但该“牧民之家”在初建时,因未通网电、日常用电需求不能满足,没有水源井、拉水距离较远等问题,发展受到制约。

    政策扶持让当地旅游业有了更多有利的发展条件。

    2015年,苏·呼格吉勒图所在的西乌珠穆沁旗开始整合各类涉牧项目,并为该旅游点拉通网电、修建砂石路0.5公里,并采取旗财政补贴。同时,旗政府又给该旅游点协调发放50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扩建旅游点。

    其实,在西乌旗,像苏·呼格吉勒图一样的牧民还有很多。沿着西乌珠穆沁旗的“旅游专线”,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大大小小的“牧人之家”旅游点已经开业。

    几十公里以外的脑干宝力格嘎查牧民达布希拉图,就是其中一位。他所在脑干宝力格嘎查位于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东南部,距镇所在地60公里,翻过遥鲁海日罕山,再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走上十几分钟,便能看到不远处他家的几个蒙古包。此时,他和妻子正在里面为客人准备飘香的马奶。

    “我家的蒙古包仅一个旅游季度,差不多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呢!”这个肤色黝黑的蒙古汉子,谈到由“牧人之家”带来的这笔不菲收入,言语中难掩喜悦。

    近期几场丰沛的雨水过后,这里的草原像水洗过一般,绿得透彻。

    不同于苏·呼格吉勒图“牧人之家”的“单打独斗”,达布希拉图和其他牧民则选择抱团一起做旅游。“你家有勒勒车,我家有奶食品,他家还可以骑马射箭,牧民间互通有无。”村长巴图吉日嘎拉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脑干宝拉格嘎查,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称,27户牧民在此开起了“牧人之家”。

    “即使不在旅游旺季,有些牧民在游牧的同时,也在自家旁边多搭建几座蒙古包租给外来游客。”3年前,巴图吉日嘎拉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帮助老乡们脱贫致富。“不同于过去我上学那会儿,还要骑马去学校,现在农牧民们都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开轿车、有了网络......”

    如今,这里的牧区几乎家家蒙古包外安装了太阳能板,房屋边上竖起的风车劲头十足地迎风旋转。巴图吉日嘎拉帮助牧民达布希拉图将刚刚离开的一批客人房间麻利地收拾好,一起等待着下一波游客的到来。

  •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牧人之家”带富了牧民

    央广网锡林郭勒7月19日消息(记者王晶)新鲜的酸马奶、传统的奶豆腐、香醇可口的奶疙瘩......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茫茫草原上的一个“牧人之家”里,这些极具内蒙特色的民族美食,正在等待迎接远道而来的北京客人。

    牧民家自制的酸马奶

    身着蒙古族服饰的男主人苏呼格吉勒图正忙得不亦乐乎。游客在他家,不仅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草原美食,还能住上草原别墅,体验当地的游牧生活。“7、8月份最热闹。”他告诉记者,这一个月是黄金时期,家里每天最多能接待100余人。

    眼下,正值夏季旅游旺季,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类似于苏呼格吉勒图家这种以为体验牧民生活的游客提供服务的经营方式,正在走红。

    锡林郭勒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国家级纯草原自然保护区。尤为特别的是,至今仍保留着最传统、最完整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苏呼格吉勒图2016年瞅准了时机,开起了牧民之家旅游点。

    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向西走约70公里,便可看到苏呼格吉勒图家的一座装修讲究的双层别墅,在茫茫草原上,尤为显眼,内设接待室、住宿、餐厅等功能区域,二楼的“草景房”更是将整片草原尽收眼底。而在新式别墅旁,还排列着几个洁白的蒙古包。

    实际上,苏呼格吉勒图的“正经”事业是养马和夏季卖马奶。他经营的6480亩草场,养着280多匹马,卖马奶是家中收入的主要来源。新鲜的马奶将经过净乳后冷冻储存,接入发酵菌种发酵,均质调和后冷藏灌装,制成“阿巴嘎策格”(酸马奶),销售到市场上。

    “以前,会挤一点马奶自己饮用,但市场上很难买到。”有了“牧人之家”后,苏呼格吉勒图经常把酸马奶当作地方特色,热情地请外地游客尝鲜,不少游客品尝后非常喜欢,就买一些带回家。后来销量越来越大。

    苏呼格吉勒图设计的蒙古族民俗展厅

    苏呼格吉勒图爱好收藏,在他的“牧人之家”里,有个独特的蒙古包“展厅”。里面满是牧民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接羊羔的毡口袋、做酸奶的竹筒、弓箭、烛台、皮口袋、摇篮......“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只要有机会,他便会向外地游客展示蒙古族的游牧文化。“游客来了总忍不住想摸一摸。”

    每年,他还会去旗里的蒙古族小学给孩子们讲课,谈蒙元文化、讲牧民生产生活故事。“这些即将淡出现代牧民生活的日常用具,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父亲的“爱好”和家业,在刚从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二女儿查干达日那里得到了传承。

    年轻人想法多,点子活。过去家里的生意仅靠客人间口耳相传,而现在,查干达日正准备开设微信公众号,同时也在和专业旅游网站联系,以招揽更多游客。“我家一年的旅游以及销售马奶的收入,由2010年纯收入6万元,达到去年的85万元以上。”

    小小的5个蒙古包变成16个大蒙古包,房子也变成了二层小楼。但该“牧民之家”在初建时,因未通网电、日常用电需求不能满足,没有水源井、拉水距离较远等问题,发展受到制约。

    政策扶持让当地旅游业有了更多有利的发展条件。

    2015年,苏呼格吉勒图所在的西乌珠穆沁旗开始整合各类涉牧项目,并为该旅游点拉通网电、修建砂石路0.5公里,并采取旗财政补贴。同时,旗政府又给该旅游点协调发放50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扩建旅游点。

    其实,在西乌旗,像苏呼格吉勒图一样的牧民还有很多。沿着西乌珠穆沁旗的“旅游专线”,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大大小小的“牧人之家”旅游点已经开业。

    几十公里以外的脑干宝力格嘎查牧民达布希拉图,就是其中一位。他所在脑干宝力格嘎查位于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东南部,距镇所在地60公里,翻过遥鲁海日罕山,再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走上十几分钟,便能看到不远处他家的几个蒙古包。此时,他和妻子正在里面为客人准备飘香的马奶。

    “我家的蒙古包仅一个旅游季度,差不多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呢!”这个肤色黝黑的蒙古汉子,谈到由“牧人之家”带来的这笔不菲收入,言语中难掩喜悦。

    近期几场丰沛的雨水过后,这里的草原像水洗过一般,绿得透彻。

    不同于苏呼格吉勒图“牧人之家”的“单打独斗”,达布希拉图和其他牧民则选择抱团一起做旅游。“你家有勒勒车,我家有奶食品,他家还可以骑马射箭,牧民间互通有无。”村长巴图吉日嘎拉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脑干宝拉格嘎查,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称,27户牧民在此开起了“牧人之家”。

    “即使不在旅游旺季,有些牧民在游牧的同时,也在自家旁边多搭建几座蒙古包租给外来游客。”3年前,巴图吉日嘎拉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帮助老乡们脱贫致富。“不同于过去我上学那会儿,还要骑马去学校,现在农牧民们都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开轿车、有了网络......”

    如今,这里的牧区几乎家家蒙古包外安装了太阳能板,房屋边上竖起的风车劲头十足地迎风旋转。巴图吉日嘎拉帮助牧民达布希拉图将刚刚离开的一批客人房间麻利地收拾好,一起等待着下一波游客的到来。

  • “牧人之家”带富了牧民

    来源:央广网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牧人之家”带富了牧民

    新鲜的酸马奶、传统的奶豆腐、香醇可口的奶疙瘩……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茫茫草原上的一个“牧人之家”里,这些极具内蒙特色的民族美食,正在等待迎接远道而来的北京客人。

    牧民家自制的酸马奶

    身着蒙古族服饰的男主人苏·呼格吉勒图正忙得不亦乐乎。游客在他家,不仅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草原美食,还能住上草原别墅,体验当地的游牧生活。“7、8月份最热闹。”他告诉记者,这一个月是黄金时期,家里每天最多能接待100余人。

    眼下,正值夏季旅游旺季,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类似于苏·呼格吉勒图家这种以为体验牧民生活的游客提供服务的经营方式,正在走红。

    锡林郭勒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国家级纯草原自然保护区。尤为特别的是,至今仍保留着最传统、最完整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苏·呼格吉勒图2016年瞅准了时机,开起了牧民之家旅游点。

    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向西走约70公里,便可看到苏·呼格吉勒图家的一座装修讲究的双层别墅,在茫茫草原上,尤为显眼,内设接待室、住宿、餐厅等功能区域,二楼的“草景房”更是将整片草原尽收眼底。而在新式别墅旁,还排列着几个洁白的蒙古包。

    实际上,苏·呼格吉勒图的“正经”事业是养马和夏季卖马奶。他经营的6480亩草场,养着280多匹马,卖马奶是家中收入的主要来源。新鲜的马奶将经过净乳后冷冻储存,接入发酵菌种发酵,均质调和后冷藏灌装,制成“阿巴嘎策格”(酸马奶),销售到市场上。

    “以前,会挤一点马奶自己饮用,但市场上很难买到。”有了“牧人之家”后,苏·呼格吉勒图经常把酸马奶当作地方特色,热情地请外地游客尝鲜,不少游客品尝后非常喜欢,就买一些带回家。后来销量越来越大。

    苏·呼格吉勒图设计的蒙古族民俗展厅

    苏·呼格吉勒图爱好收藏,在他的“牧人之家”里,有个独特的蒙古包“展厅”。里面满是牧民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接羊羔的毡口袋、做酸奶的竹筒、弓箭、烛台、皮口袋、摇篮……“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只要有机会,他便会向外地游客展示蒙古族的游牧文化。“游客来了总忍不住想摸一摸。”

    每年,他还会去旗里的蒙古族小学给孩子们讲课,谈蒙元文化、讲牧民生产生活故事。“这些即将淡出现代牧民生活的日常用具,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父亲的“爱好”和家业,在刚从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二女儿查干达日那里得到了传承。

    年轻人想法多,点子活。过去家里的生意仅靠客人间口耳相传,而现在,查干达日正准备开设微信公众号,同时也在和专业旅游网站联系,以招揽更多游客。“我家一年的旅游以及销售马奶的收入,由2010年纯收入6万元,达到去年的85万元以上。”

    小小的5个蒙古包变成16个大蒙古包,房子也变成了二层小楼。但该“牧民之家”在初建时,因未通网电、日常用电需求不能满足,没有水源井、拉水距离较远等问题,发展受到制约。

    政策扶持让当地旅游业有了更多有利的发展条件。

    2015年,苏·呼格吉勒图所在的西乌珠穆沁旗开始整合各类涉牧项目,并为该旅游点拉通网电、修建砂石路0.5公里,并采取旗财政补贴。同时,旗政府又给该旅游点协调发放50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扩建旅游点。

    其实,在西乌旗,像苏·呼格吉勒图一样的牧民还有很多。沿着西乌珠穆沁旗的“旅游专线”,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大大小小的“牧人之家”旅游点已经开业。

    几十公里以外的脑干宝力格嘎查牧民达布希拉图,就是其中一位。他所在脑干宝力格嘎查位于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东南部,距镇所在地60公里,翻过遥鲁海日罕山,再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走上十几分钟,便能看到不远处他家的几个蒙古包。此时,他和妻子正在里面为客人准备飘香的马奶。

    “我家的蒙古包仅一个旅游季度,差不多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呢!”这个肤色黝黑的蒙古汉子,谈到由“牧人之家”带来的这笔不菲收入,言语中难掩喜悦。

    近期几场丰沛的雨水过后,这里的草原像水洗过一般,绿得透彻。

    不同于苏·呼格吉勒图“牧人之家”的“单打独斗”,达布希拉图和其他牧民则选择抱团一起做旅游。“你家有勒勒车,我家有奶食品,他家还可以骑马射箭,牧民间互通有无。”村长巴图吉日嘎拉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脑干宝拉格嘎查,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称,27户牧民在此开起了“牧人之家”。

    “即使不在旅游旺季,有些牧民在游牧的同时,也在自家旁边多搭建几座蒙古包租给外来游客。”3年前,巴图吉日嘎拉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帮助老乡们脱贫致富。“不同于过去我上学那会儿,还要骑马去学校,现在农牧民们都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开轿车、有了网络……”

    如今,这里的牧区几乎家家蒙古包外安装了太阳能板,房屋边上竖起的风车劲头十足地迎风旋转。巴图吉日嘎拉帮助牧民达布希拉图将刚刚离开的一批客人房间麻利地收拾好,一起等待着下一波游客的到来。(记者 王晶)

  • “牧人之家”带富了牧民

    央广网锡林郭勒7月19日消息(记者王晶)新鲜的酸马奶、传统的奶豆腐、香醇可口的奶疙瘩......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茫茫草原上的一个“牧人之家”里,这些极具内蒙特色的民族美食,正在等待迎接远道而来的北京客人。

    牧民家自制的酸马奶

    身着蒙古族服饰的男主人苏·呼格吉勒图正忙得不亦乐乎。游客在他家,不仅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草原美食,还能住上草原别墅,体验当地的游牧生活。“7、8月份最热闹。”他告诉记者,这一个月是黄金时期,家里每天最多能接待100余人。

    眼下,正值夏季旅游旺季,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类似于苏·呼格吉勒图家这种以为体验牧民生活的游客提供服务的经营方式,正在走红。

    锡林郭勒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国家级纯草原自然保护区。尤为特别的是,至今仍保留着最传统、最完整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苏·呼格吉勒图2016年瞅准了时机,开起了牧民之家旅游点。

    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向西走约70公里,便可看到苏·呼格吉勒图家的一座装修讲究的双层别墅,在茫茫草原上,尤为显眼,内设接待室、住宿、餐厅等功能区域,二楼的“草景房”更是将整片草原尽收眼底。而在新式别墅旁,还排列着几个洁白的蒙古包。

    实际上,苏·呼格吉勒图的“正经”事业是养马和夏季卖马奶。他经营的6480亩草场,养着280多匹马,卖马奶是家中收入的主要来源。新鲜的马奶将经过净乳后冷冻储存,接入发酵菌种发酵,均质调和后冷藏灌装,制成“阿巴嘎策格”(酸马奶),销售到市场上。

    “以前,会挤一点马奶自己饮用,但市场上很难买到。”有了“牧人之家”后,苏·呼格吉勒图经常把酸马奶当作地方特色,热情地请外地游客尝鲜,不少游客品尝后非常喜欢,就买一些带回家。后来销量越来越大。

    苏·呼格吉勒图设计的蒙古族民俗展厅

    苏·呼格吉勒图爱好收藏,在他的“牧人之家”里,有个独特的蒙古包“展厅”。里面满是牧民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接羊羔的毡口袋、做酸奶的竹筒、弓箭、烛台、皮口袋、摇篮......“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只要有机会,他便会向外地游客展示蒙古族的游牧文化。“游客来了总忍不住想摸一摸。”

    每年,他还会去旗里的蒙古族小学给孩子们讲课,谈蒙元文化、讲牧民生产生活故事。“这些即将淡出现代牧民生活的日常用具,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父亲的“爱好”和家业,在刚从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二女儿查干达日那里得到了传承。

    年轻人想法多,点子活。过去家里的生意仅靠客人间口耳相传,而现在,查干达日正准备开设微信公众号,同时也在和专业旅游网站联系,以招揽更多游客。“我家一年的旅游以及销售马奶的收入,由2010年纯收入6万元,达到去年的85万元以上。”

    小小的5个蒙古包变成16个大蒙古包,房子也变成了二层小楼。但该“牧民之家”在初建时,因未通网电、日常用电需求不能满足,没有水源井、拉水距离较远等问题,发展受到制约。

    政策扶持让当地旅游业有了更多有利的发展条件。

    2015年,苏·呼格吉勒图所在的西乌珠穆沁旗开始整合各类涉牧项目,并为该旅游点拉通网电、修建砂石路0.5公里,并采取旗财政补贴。同时,旗政府又给该旅游点协调发放50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扩建旅游点。

    其实,在西乌旗,像苏·呼格吉勒图一样的牧民还有很多。沿着西乌珠穆沁旗的“旅游专线”,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大大小小的“牧人之家”旅游点已经开业。

    几十公里以外的脑干宝力格嘎查牧民达布希拉图,就是其中一位。他所在脑干宝力格嘎查位于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东南部,距镇所在地60公里,翻过遥鲁海日罕山,再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走上十几分钟,便能看到不远处他家的几个蒙古包。此时,他和妻子正在里面为客人准备飘香的马奶。

    “我家的蒙古包仅一个旅游季度,差不多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呢!”这个肤色黝黑的蒙古汉子,谈到由“牧人之家”带来的这笔不菲收入,言语中难掩喜悦。

    近期几场丰沛的雨水过后,这里的草原像水洗过一般,绿得透彻。

    不同于苏·呼格吉勒图“牧人之家”的“单打独斗”,达布希拉图和其他牧民则选择抱团一起做旅游。“你家有勒勒车,我家有奶食品,他家还可以骑马射箭,牧民间互通有无。”村长巴图吉日嘎拉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脑干宝拉格嘎查,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称,27户牧民在此开起了“牧人之家”。

    “即使不在旅游旺季,有些牧民在游牧的同时,也在自家旁边多搭建几座蒙古包租给外来游客。”3年前,巴图吉日嘎拉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帮助老乡们脱贫致富。“不同于过去我上学那会儿,还要骑马去学校,现在农牧民们都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开轿车、有了网络......”

    如今,这里的牧区几乎家家蒙古包外安装了太阳能板,房屋边上竖起的风车劲头十足地迎风旋转。巴图吉日嘎拉帮助牧民达布希拉图将刚刚离开的一批客人房间麻利地收拾好,一起等待着下一波游客的到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 “牧人之家”带富了牧民

    央广网锡林郭勒7月19日消息(记者王晶)新鲜的酸马奶、传统的奶豆腐、香醇可口的奶疙瘩......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茫茫草原上的一个“牧人之家”里,这些极具内蒙特色的民族美食,正在等待迎接远道而来的北京客人。

    牧民家自制的酸马奶

    身着蒙古族服饰的男主人苏·呼格吉勒图正忙得不亦乐乎。游客在他家,不仅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草原美食,还能住上草原别墅,体验当地的游牧生活。“7、8月份最热闹。”他告诉记者,这一个月是黄金时期,家里每天最多能接待100余人。

    眼下,正值夏季旅游旺季,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类似于苏·呼格吉勒图家这种以为体验牧民生活的游客提供服务的经营方式,正在走红。

    锡林郭勒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国家级纯草原自然保护区。尤为特别的是,至今仍保留着最传统、最完整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苏·呼格吉勒图2016年瞅准了时机,开起了牧民之家旅游点。

    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向西走约70公里,便可看到苏·呼格吉勒图家的一座装修讲究的双层别墅,在茫茫草原上,尤为显眼,内设接待室、住宿、餐厅等功能区域,二楼的“草景房”更是将整片草原尽收眼底。而在新式别墅旁,还排列着几个洁白的蒙古包。

    实际上,苏·呼格吉勒图的“正经”事业是养马和夏季卖马奶。他经营的6480亩草场,养着280多匹马,卖马奶是家中收入的主要来源。新鲜的马奶将经过净乳后冷冻储存,接入发酵菌种发酵,均质调和后冷藏灌装,制成“阿巴嘎策格”(酸马奶),销售到市场上。

    “以前,会挤一点马奶自己饮用,但市场上很难买到。”有了“牧人之家”后,苏·呼格吉勒图经常把酸马奶当作地方特色,热情地请外地游客尝鲜,不少游客品尝后非常喜欢,就买一些带回家。后来销量越来越大。

    苏·呼格吉勒图设计的蒙古族民俗展厅

    苏·呼格吉勒图爱好收藏,在他的“牧人之家”里,有个独特的蒙古包“展厅”。里面满是牧民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接羊羔的毡口袋、做酸奶的竹筒、弓箭、烛台、皮口袋、摇篮……“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只要有机会,他便会向外地游客展示蒙古族的游牧文化。“游客来了总忍不住想摸一摸。”

    每年,他还会去旗里的蒙古族小学给孩子们讲课,谈蒙元文化、讲牧民生产生活故事。“这些即将淡出现代牧民生活的日常用具,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父亲的“爱好”和家业,在刚从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二女儿查干达日那里得到了传承。

    年轻人想法多,点子活。过去家里的生意仅靠客人间口耳相传,而现在,查干达日正准备开设微信公众号,同时也在和专业旅游网站联系,以招揽更多游客。“我家一年的旅游以及销售马奶的收入,由2010年纯收入6万元,达到去年的85万元以上。”

    小小的5个蒙古包变成16个大蒙古包,房子也变成了二层小楼。但该“牧民之家”在初建时,因未通网电、日常用电需求不能满足,没有水源井、拉水距离较远等问题,发展受到制约。

    政策扶持让当地旅游业有了更多有利的发展条件。

    2015年,苏·呼格吉勒图所在的西乌珠穆沁旗开始整合各类涉牧项目,并为该旅游点拉通网电、修建砂石路0.5公里,并采取旗财政补贴。同时,旗政府又给该旅游点协调发放50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扩建旅游点。

    其实,在西乌旗,像苏·呼格吉勒图一样的牧民还有很多。沿着西乌珠穆沁旗的“旅游专线”,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大大小小的“牧人之家”旅游点已经开业。

    几十公里以外的脑干宝力格嘎查牧民达布希拉图,就是其中一位。他所在脑干宝力格嘎查位于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东南部,距镇所在地60公里,翻过遥鲁海日罕山,再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走上十几分钟,便能看到不远处他家的几个蒙古包。此时,他和妻子正在里面为客人准备飘香的马奶。

    “我家的蒙古包仅一个旅游季度,差不多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呢!”这个肤色黝黑的蒙古汉子,谈到由“牧人之家”带来的这笔不菲收入,言语中难掩喜悦。

    近期几场丰沛的雨水过后,这里的草原像水洗过一般,绿得透彻。

    不同于苏·呼格吉勒图“牧人之家”的“单打独斗”,达布希拉图和其他牧民则选择抱团一起做旅游。“你家有勒勒车,我家有奶食品,他家还可以骑马射箭,牧民间互通有无。”村长巴图吉日嘎拉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脑干宝拉格嘎查,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称,27户牧民在此开起了“牧人之家”。

    “即使不在旅游旺季,有些牧民在游牧的同时,也在自家旁边多搭建几座蒙古包租给外来游客。”3年前,巴图吉日嘎拉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帮助老乡们脱贫致富。“不同于过去我上学那会儿,还要骑马去学校,现在农牧民们都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开轿车、有了网络……”

    如今,这里的牧区几乎家家蒙古包外安装了太阳能板,房屋边上竖起的风车劲头十足地迎风旋转。巴图吉日嘎拉帮助牧民达布希拉图将刚刚离开的一批客人房间麻利地收拾好,一起等待着下一波游客的到来。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央广网

  • 最高奖5万元!青海警方发布悬赏通告!见到这个人立即报警

    5月26日15时,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吉迈镇黄河西路发生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案发后,公安机关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并确认拿合求(男,1963年4月5日出生,身份证号:632624196304050614,达日县建设乡人)有重大作案嫌疑。

    请发现或了解犯罪嫌疑人拿合求行迹的知情者迅速与公安机关联系,对提供有价值线索的,给予1-2万元奖励;协助直接侦破此案的,给予3-5万元奖励,并予保密。

    联系人

    关警官:13897151001

    向警官:15597637111

    达日县公安局

    2018年7月11日

    犯罪嫌疑人拿合求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西海都市报

  • 连接果洛和甘孜 我省东南部建出省通道

    青海新闻网讯 近日,省道220线建设桥至下红科(青川界)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有关环保部门审批,取得环评批复,为该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意味着我省东南部将建设一条连接果洛州和四川甘孜州的出省通道。

    省道220线建设桥至下红科段公路改建工程位于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境内,起点位于达日县建设桥岔口,接达玉公路K24+800,经建设乡、莫坝乡、上红科乡后至终点下红科乡(青川界),终点路线接四川省S454线色达县城至泥朵(川青界)公路改建工程,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全长136.4公里(有断链)。该项目是我省东南部重要的出省通道,建成后将形成连接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和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便捷通道,向南可到达四川色达县、壤塘县,再通过G317线连接甘孜州、阿坝州、汶川、成都以及西边的西藏昌都市等地区,实现与四川、西藏的连接,对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加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悉,省道220线建设桥至下红科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环评报告从噪声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大气污染防治及对达日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影响等方面分别作了分析论证。环评组认为该工程跨越青海达日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存在一定的环境制约因素,但工程建设对湿地公园的影响较小,要求施工期和营运期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恢复措施。

  • 山河共举新达日 ——吉迈镇城镇建设大观

    锦绣达日剪影。

    达日县易地搬迁安置点。

    青山绵延,大江奔流,锦绣吉迈,一览无遗,这是7月3日傍晚,记者登上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南侧的格萨尔林卡,俯瞰玛珠秀姆草原壮美的一幕。 近年来,秉持生态优先,宜居并进,提升品位、改善人居的理念,打造文化特色小镇,依托吉迈镇6项专项规划,该县委托国内顶级设计院,全面开展《吉迈镇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工作,5年内,在云端果洛的黄河之滨,一座锦绣城镇以崭新的风姿独步高原。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青海日报

  •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牧人之家”带富了牧民

    央广网锡林郭勒7月19日消息(记者王晶)新鲜的酸马奶、传统的奶豆腐、香醇可口的奶疙瘩......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茫茫草原上的一个“牧人之家”里,这些极具内蒙特色的民族美食,正在等待迎接远道而来的北京客人。

    牧民家自制的酸马奶

    身着蒙古族服饰的男主人苏呼格吉勒图正忙得不亦乐乎。游客在他家,不仅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草原美食,还能住上草原别墅,体验当地的游牧生活。“7、8月份最热闹。”他告诉记者,这一个月是黄金时期,家里每天最多能接待100余人。

    眼下,正值夏季旅游旺季,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类似于苏呼格吉勒图家这种以为体验牧民生活的游客提供服务的经营方式,正在走红。

    锡林郭勒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国家级纯草原自然保护区。尤为特别的是,至今仍保留着最传统、最完整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苏呼格吉勒图2016年瞅准了时机,开起了牧民之家旅游点。

    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向西走约70公里,便可看到苏呼格吉勒图家的一座装修讲究的双层别墅,在茫茫草原上,尤为显眼,内设接待室、住宿、餐厅等功能区域,二楼的“草景房”更是将整片草原尽收眼底。而在新式别墅旁,还排列着几个洁白的蒙古包。

    实际上,苏呼格吉勒图的“正经”事业是养马和夏季卖马奶。他经营的6480亩草场,养着280多匹马,卖马奶是家中收入的主要来源。新鲜的马奶将经过净乳后冷冻储存,接入发酵菌种发酵,均质调和后冷藏灌装,制成“阿巴嘎策格”(酸马奶),销售到市场上。

    “以前,会挤一点马奶自己饮用,但市场上很难买到。”有了“牧人之家”后,苏呼格吉勒图经常把酸马奶当作地方特色,热情地请外地游客尝鲜,不少游客品尝后非常喜欢,就买一些带回家。后来销量越来越大。

    苏呼格吉勒图设计的蒙古族民俗展厅

    苏呼格吉勒图爱好收藏,在他的“牧人之家”里,有个独特的蒙古包“展厅”。里面满是牧民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接羊羔的毡口袋、做酸奶的竹筒、弓箭、烛台、皮口袋、摇篮......“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只要有机会,他便会向外地游客展示蒙古族的游牧文化。“游客来了总忍不住想摸一摸。”

    每年,他还会去旗里的蒙古族小学给孩子们讲课,谈蒙元文化、讲牧民生产生活故事。“这些即将淡出现代牧民生活的日常用具,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父亲的“爱好”和家业,在刚从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二女儿查干达日那里得到了传承。

    年轻人想法多,点子活。过去家里的生意仅靠客人间口耳相传,而现在,查干达日正准备开设微信公众号,同时也在和专业旅游网站联系,以招揽更多游客。“我家一年的旅游以及销售马奶的收入,由2010年纯收入6万元,达到去年的85万元以上。”

    小小的5个蒙古包变成16个大蒙古包,房子也变成了二层小楼。但该“牧民之家”在初建时,因未通网电、日常用电需求不能满足,没有水源井、拉水距离较远等问题,发展受到制约。

    政策扶持让当地旅游业有了更多有利的发展条件。

    2015年,苏呼格吉勒图所在的西乌珠穆沁旗开始整合各类涉牧项目,并为该旅游点拉通网电、修建砂石路0.5公里,并采取旗财政补贴。同时,旗政府又给该旅游点协调发放50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扩建旅游点。

    其实,在西乌旗,像苏呼格吉勒图一样的牧民还有很多。沿着西乌珠穆沁旗的“旅游专线”,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大大小小的“牧人之家”旅游点已经开业。

    几十公里以外的脑干宝力格嘎查牧民达布希拉图,就是其中一位。他所在脑干宝力格嘎查位于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东南部,距镇所在地60公里,翻过遥鲁海日罕山,再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走上十几分钟,便能看到不远处他家的几个蒙古包。此时,他和妻子正在里面为客人准备飘香的马奶。

    “我家的蒙古包仅一个旅游季度,差不多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呢!”这个肤色黝黑的蒙古汉子,谈到由“牧人之家”带来的这笔不菲收入,言语中难掩喜悦。

    近期几场丰沛的雨水过后,这里的草原像水洗过一般,绿得透彻。

    不同于苏呼格吉勒图“牧人之家”的“单打独斗”,达布希拉图和其他牧民则选择抱团一起做旅游。“你家有勒勒车,我家有奶食品,他家还可以骑马射箭,牧民间互通有无。”村长巴图吉日嘎拉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脑干宝拉格嘎查,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称,27户牧民在此开起了“牧人之家”。

    “即使不在旅游旺季,有些牧民在游牧的同时,也在自家旁边多搭建几座蒙古包租给外来游客。”3年前,巴图吉日嘎拉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帮助老乡们脱贫致富。“不同于过去我上学那会儿,还要骑马去学校,现在农牧民们都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开轿车、有了网络......”

    如今,这里的牧区几乎家家蒙古包外安装了太阳能板,房屋边上竖起的风车劲头十足地迎风旋转。巴图吉日嘎拉帮助牧民达布希拉图将刚刚离开的一批客人房间麻利地收拾好,一起等待着下一波游客的到来。

  • 2018国际马术场地障碍挑战赛收官

    图为比赛现场赛事方提供

    中新网东莞12月2日电 2018国际马术场地障碍挑战赛12月2日在广东东莞收官。中国骑手张睿搭档新驹哈斯盖以零罚分、47.69秒的成绩将1.45米级别奖赛冠军收入囊中,比利时骑手SpitsPatrik则加冕1.30米级别冠军。

    本届比赛共有来自全国20多个马术俱乐部和专业队参加,包括北京奥运骑手李振强、黄祖平,亚运骑手刘同晏、陈景川,全国冠军张睿、达日玛等国内一流骑手,还有来自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的10名优秀外籍骑手与他们同场竞技。

    来自德国的国际马联四星级路线设计师OlafPetersen操刀设计路线,1.45米级别以纯大奖赛共设有12道障碍。最终张睿搭档新驹哈斯盖凭借更稳定的发挥,以零罚分、47.69秒的成绩将冠军收入囊中,吉日嘎拉图策骑启蒙之星以零罚分、53.38秒的成绩收获亚军。季军由李振强搭档木星以零罚分、53.95秒的成绩获得。

    图为颁奖仪式现场 赛事方提供

    张睿赛后表示,近三年来他参加了国际马术场地障碍挑战赛全部六站比赛,在与国内外高手的切磋中,他自己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能拿到冠军对我也是一个很好的鼓励和回报,希望比赛越办越好,有越来越多的高水平骑手同场竞技。”

    1.30米级别国密董酒冠军赛的线路也颇具难度,路线长度410米,包含12道障碍,其中4号和11号为双重组合障碍。首轮过后,11名参赛骑手中仅3对人马组合零失误完赛。在随后的附加赛中,率先登场的蒙全威策骑Cenai以零失误、40.86秒成绩完赛,比利时骑手SpitsPatrik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弯道回转以零罚分、37.59秒的成绩更胜一筹,额尔登·吉日嘎拉由于马匹出现不适,退出争夺,获得季军。

    SpitsPatrik赛后坦言,椭圆形的场地加大了比赛的难度,也对骑手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进入附加赛的骑手不多。“最终对决中我能胜出感到非常幸运,本次比赛的赛事组织、场地和路线设计都很棒,天气对骑手也非常有利。”

    国际马术场地障碍挑战赛东莞站比赛是今年中国华南地区唯一的一场国际马联星级赛事。赛事创始人、北京奥运骑手李振强表示,在与国外骑手同场竞技中,明显能够看到中国骑手水平的提升。“很高兴看到赛事为国内外的骑手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类似的比赛越办越多。”(完)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本页内容为企业、个人自主上传或来源网络,所有资料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对其版权负责、不保证亦不表示本网的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