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址:www.300.cn

业务简介:中企动力(300.cn)为您提供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页设计及定制高端网站建设服务,中企动力专注于企业网站建设、高端网页制作领域24年,对企业网站制作、平台高端网站建设,包括汽车、家装、农业、外贸、机械等多个行业拥有丰富建站经验,选择中企动力,为网站保驾护航。

庆阳地区网站设计头条

  • 甘肃锐邦设计官网正式上线啦。。。

    甘肃锐邦视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业提供企业形象策划、品牌视觉战略以及各类艺术设计服务的专业机构。本着诚信、务实、求精、创新的经营理念,集聚了从市场调研、策划、设计、制作于一体的团队。公司以“服务型商业设计”为市场定位,专注于企业VI设计,商业广告设计,广告&物料,活动&会展等服务;以“品牌宣传推广设计”为业务核心,致力以专注为客户提升价值的精神,为谋求长远发展的客户提供品牌设计服务。网站正式上线:gsrbsj

    主要服务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保健食品、服装、酒店、房地产等企业的广告策划、创意、包装设计等。锐邦设计机构具有前瞻性的设计观念和视觉设计表现能力,建立了由知名广告设计公司设计总监共同参与的设计队伍。

    我们主张与商业界人士在商业创作中相互交流碰撞,建立互补多赢的人脉关系,促进相互之间的业务合作。公司秉承以市场为先导的理念,倡导“策略化设计”,为企业度身定制品牌体系规划战略,在CIS、产品定位及新品策略、终端形象体系等方面都有强大的专业实力。

    公司多年来一直追求着艺术设计与现实之间的自然微妙的和谐。主要服务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保健食品、服装、酒店、房地产等企业的广告策划、创意、包装设计、样本设计等。公司作品积累丰厚,不断得到厂家的口誉及社会的好评,不仅是公司的荣誉,更为客户赢得了市场和荣耀!

    公司主要经营企业画册、产品画册、封面设计、印刷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彩盒、手提袋、包装结构设计、报刊杂志广告设计、海报、喷绘、展板设计制作、企业形象、CIS策划、设计、标志、商标设计、封套、彩页、广告宣传单等内容。

  • 同衡佳作丨棚改模式呼唤顶层设计及精细化管控——庆阳市棚户区改造分区规划及一期用地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项目荣获

    “2017年度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类)

    三等奖

    项目地址:甘肃省庆阳市

    项目面积:11km

    项目类型:分区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项目委托:庆阳市规划局

    规划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详细规划中心三所

    设计时间:2014~2016

    参与成员:恽爽、张晓光、杨军、高长宽、冯刚、商进越、李菲、王卅、樊健、杨星月、蒋璐、林晓璇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在新城区快速扩张的同时,老城区作为城市发源地,城镇化进程却异常缓慢。虽然老城区是现状建设最密集、人口最多的地区,但城中村仍占现状居住用地的一半以上,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对棚户区进行改造。

    2014 年7 月,庆阳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棚改作为庆阳市的核心项目,对推进总规、控规落地,统筹改造项目,实现城市发展和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划用地区位

    01

    总结法定规划与棚改项目角力,棚改推进困难重重

    一方面,现有控规是面向终极目标的蓝图式规划,对现状判读较粗放、对老城特点研究不足,缺乏对棚改开发的控制力。另一方面,现有棚改项目缺乏统筹,往往忽略对民生、文化、环境等整体层面的改善,且在用地功能、指标方面与控规有冲突,棚改建设陷入两难的困境。

    02

    以详细规划为核心抓手,对棚改模式进行顶层设计和精细化管控

    本次规划是在庆阳市法定规划基本编制完毕的背景下展开的,不仅仅是对现有规划的优化或单个项目的设计与建设,更是对传统棚改模式的全新探索。

    以城市整体为研究对象,强调精细化设计和多元主体参与,多层次动态调整规划设计和指标,通过四大策略突破庆阳老城棚改面临的现实困境,建立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以期对庆阳老城棚改建设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多层次、动态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方式探索

    四大策略突破庆阳老城棚改面临的现实困境

    策略一、建立科学判定标准,精准划定老城棚改边界与规模

    1)现实困境:大拆大建,与棚改建设目标范围不一致

    现有规划主要面对城市发展的最终形态,对城市现状研究较粗放,拆除面积过大,与棚户区改造的诉求和目标差异较大,且方案本身可实施性较弱。

    原控规拆除用地过大、可实施性较弱

    2)规划策略:建立科学判定标准,精准划定老城棚改边界与规模

    本次规划以“居住环境是否恶劣、建筑质量是否影响风貌”为原则,精确判定可改造的机遇用地范围。通过划定合理的拆除标准,建立包含建筑功能、质量、风貌、高度、年代等在内的综合性现状建筑判定指标系统,满足市场操作实施的可行性、保证改造后的城市居住品质,确定老城拆除建筑总量。

    建立综合的现状建筑判定指标

    以“居住环境是否恶劣、建筑质量是否影响风貌”为原则,精确判定可改造的机遇用地范围

    以此为标准,判定和总结机遇用地范围。与控规相比,拆迁用地规模减少约40%,拆迁建筑规模减少约70%,通过减少拆迁用地规模,精确划定改造范围,缓解棚改压力。

    拆除用地与拆除建筑规模较原控规大量减少

    策略二、强调行动规划策略,形成多层级、弹性的设计与管理系统

    1)现实困境:蓝图控制与微观利益矛盾,棚改建设难以推进

    现有控规作为传统的蓝图式规划,缺少对微观层面的经济可行性的研究,对棚改进程的控制能力较弱。棚改项目缺乏整体统筹,重点着眼于经济利益,往往忽略对社会效益的改善。

    蓝图式规划控制与微观项目趋利性的矛盾

    2)规划策略:强调行动规划策略,形成多层级、弹性的设计与管理系统

    本次规划依据现状社区、控规居住用地布局情况,以主次干路为边界划分22个相对独立“改造片区”,便于老城区棚改分步实施。

    依据现状社区、控规居住用地布局情况划分22个改造片区

    在“改造片区”范围内实现经济平衡,依据经济测算,深化调整各片区用地功能分配,核算并确定各片区用地规模与开发强度,明确各地块建设量。在改造片区内确定规划原则和控制性内容,针对各片区的开发意向,成熟一片,启动一片。

    在“改造片区”内实现经济平衡,明确片区建设总量

    再以现状建设水平、改造意愿、公益提升效率为原则,选取其中8个片区作为棚户区改造的一期用地。

    选取8个片区作为一期用地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

    将片区进一步划分为规模适中的“开发单元”,精确控制片区内的棚改项目。以就近回迁、混合布局的方式精确分配用地与资源,以棚改紧迫性、公益设施改善效率为原则提出开发时序建议。在“改造单元”内实现经济平衡,确定最终用地与指标,并反馈至分区划定规划。最终形成控规调整分析论证报告,为控规调整、项目推进提供明确依据。

    依据本地企业开发实力划分开发单元,再各单元范围内保障回迁安置、公益设施建设、经济可行性

    策略三、挖掘五大活力特征,深化、优化控规方案,重塑活力老城

    1)现实困境:控规新区化、标准化,忽略对老城特质的延续

    现有控规以大地块、大设施、方格网等新区方式规划老城,缺少对老城特征的延续。在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上比较粗放,缺少对城市形象、历史风貌的具体控制,对棚改建设项目的引导和控制能力较弱。

    原控规缺乏对老城形象、历史文化的具体控制

    2)规划策略:挖掘五大活力特征,深化、优化控规方案,重塑活力老城

    本次规划认为老城是自然生长、历史叠加的复杂有机体,其最大特点是充满活力。在控规的基础上,本次规划重点梳理包含“有机混合的功能系统、便捷多元的民生设施、分布密集的城市交通、人情化的空间尺度、丰富深厚的历史记忆”在内的五大特征。

    “充满活力”是老城最重要的特质,通常包含五大特征

    通过强调基层配套商业网络、优化分配公共服务设施、梳理传统街巷路径、以街巷感知系统出发塑造城市空间等措施,对控规进行全面深化和优化。

    构建有机混合的功能系统

    提供便捷多元的民生设施

    创造人情化的空间尺度

    强调分布密集的城市交通

    传承丰富深厚的历史记忆

    策略四、开展联络式规划,协调多方利益,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1)现实困境:缺少明确的开发主体,修规方案实用性不足

    本次规划针对一期开发用地的每个片区作为单独项目进行设计,由于缺少开发主体,项目目标不清晰,极有可能导致“修规”沦为“城市设计”,失去对棚改建设应有的推进作用。

    8个一期启动片区分别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2)规划策略:开展联络式规划,协调多方利益,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本次规划为一期改造用地分配责任主管单位,包括市规划局、房管局、区住建局、城投公司等单位,承担开发主体功能,加速老城棚改建设推进。各单位主要负责各自片区内的招商引资、项目管理、棚改推进工作;深度参与片区片区调研、项目定位、核心思路、经济测算等工作;组织规划设计单位与当地居民、社会群体、项目开发商的沟通交流。

    在修规层面,本次规划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设计,重点在市民广场、文化商业街区、沿街立面和道路断面改造等方面邀请市人大代表、本地文化名人、当地居民、业主参与方案汇报与讨论。

    责任主管单位、市人大代表、文化名人、居民、业主多方参与规划设计

    依据分区划定规划的限定条件,通过主管单位组织协调,对已有项目提出调整建议。包括依据经济测算核算和调整用地功能、技术指标,调整道路限行、路口、断面设计,提出建筑风貌选型建议等内容,帮助已有棚改项目顺利推进与实施。

    对已有项目提出比选和优化建议

    深度参与近期实施项目的设计和推进工作,包括入户调查、精算项目建设指标、确定最终方案与指标体系,深入建筑层面设计,并参与方案公示、居民反馈与方案调整等工作。在同时保障居民利益、开发商收益、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帮助近期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快速落地。

    深度参与近期实施项目的调查、精算、建筑设计、方案公示、反馈调整等推进工作

    03

    小结

    本次规划以精细化、特色化为原则优化现有控规方案,建立多层次、弹性、联络式的规划管理系统。通过对四方面棚改困境的突破,将“角力”转变为多方参与、环环相扣的“合力”,推动老城棚改的落地与实施。是在法定规划编制完毕后,以规划编制和管理方法创新推进老城棚改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03号片区汽修厂还迁区,07号片区庆阳百货大楼,13号片区危旧房改造地块,17号片区市委改造地块,22号片区四中南侧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已在修规基础上完成建筑设计,进入施工阶段。

    棚改工作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

    头图为编辑自加,来源于网络,其余图片均为项目组自绘

    本内容由清华同衡 详细规划研究中心提供

  • 两部门:将28个地区作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大连市等28个地区作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通知》称,考虑各地实际情况,经专家论证,同意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朝阳市、浙江省丽水市、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淮北市、江西省九江市、山东省济南市、河南省安阳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十堰市、湖南省常德市、湖南省岳阳市、广西自治区百色市、海南省海口市、重庆市壁山区、重庆市潼南区、四川省广元市、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陕西省商洛市、陕西省西咸新区、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新疆自治区库尔勒市、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市(拜城县)、新疆建设兵团石河子市等28个地区作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资料图:辽宁省大连市中新社发 刘德斌 摄

    《通知》要求,到2020年,试点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适应能力显著提高,公众意识显著增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典型范例城市,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通知》提出,强化城市适应理念。统筹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科学分析气候变化主要问题及影响,加强城乡建设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城市发展目标体系,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修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标准,健全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管理体系。

    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和基础信息收集,开展关键部门和领域气候变化风险分析。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健全应急联动和社会响应体系,实现各类极端气候事件预测预警信息的共享共用和有效传递。加强城市公众预警防护系统建设。

    《通知》称,开展重点适应行动。出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优化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布局,针对强降水、高温、干旱、台风、冰冻、雾霾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修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标准。积极应对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实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加快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推广。增强城市绿地、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节气温、保持水土等方面的功能。保留并逐步修复城市河网水系,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气候灾害管理,提升城市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健全政府、企业、社区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的适应气候变化管理体系。

    创建政策试验基地。加大对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协助试点地区申报适应气候变化相关项目,鼓励试点地区出台有针对性的适应气候变化财税、金融、投资等扶持政策,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工程。开展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鼓励应用PPP等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使试点地区成为安全发展、节水节材、防灾减灾、生态建设等有关政策集成应用和综合示范平台。

    《通知》表示,打造国际合作平台。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鼓励试点地区与有关国际机构和国外先进城市加强经验交流和务实合作,优先支持试点地区参加国际合作项目和国际交流活动,把试点地区打造成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示范窗口。

  • 28地区获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做什么?如何做?

    日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通知,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朝阳市等28个地区作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并明确了5大任务。

    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日趋凸显,已经并将持续影响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人居环境质量、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影响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 《关于印发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提出,根据不同的城市气候风险、城市功能和城市规模,在全国选择 30个左右 典型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针对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前瞻性和创新性探索,强化城市气候敏感脆弱领域、区域和人群的适应行动,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关于印发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 28个地区 作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28个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71 内蒙古自治区1个:呼和浩特市

    71 辽宁省2个:大连市、朝阳市

    71 浙江省1个:丽水市

    71 安徽省2个:合肥市、淮北市

    71 江西省1个:九江市

    71 山东省1个:济南市

    71 河南省1个:安阳市

    71 湖北省2个:武汉市、十堰市

    71 湖南省2个:常德市、岳阳市

    71 广西自治区1个:百色市

    71 海南省1个:海口市

    71 重庆市2个:壁山区、潼南区

    71 四川省1个:广元市

    71 贵州省2个:六盘水市、毕节市(赫章县)

    71 陕西省2个:商洛市、西咸新区

    71 甘肃省2个:白银市、庆阳市(西峰区)

    71 青海省1个:西宁市(湟中县)

    71 新疆自治区3个:库尔勒市、阿克苏市(拜城县)、新疆建设兵团石河子市

    1

    什么是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

    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

    是指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能够有效应对暴雨、雷电、强风、雾霾、高温、干旱、尘沙、霜冻、积雪、冰雹等恶劣气候,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正常运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生态安全相对可靠的城市。

    更多气候适应型城市资料,可查看之前整理的文章:

    2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目标

    以全面 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为核心,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适应,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完善政策体系,创新管理体制, 将适应气候变化理念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完善相关规划建设标准,到2020年,试点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适应能力显著提高,公众意识显著增强,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典型范例城市,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

    3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要做些啥?

    1

    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城市发展目标体系,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修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标准,健全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管理体系。

    2

    出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优化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布局,针对强降水、高温、干旱、台风、冰冻、雾霾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修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标准。

    3

    积极应对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实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加快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推广。

    4

    保留并逐步修复城市河网水系,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

    5

    鼓励应用PPP等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等。使试点地区成为安全发展、节水节材、防灾减灾、生态建设等有关政策集成应用和综合示范平台。

    4

    关于气候适应型城市

    这些城市在行动

    合肥市

    考虑极端气候事件对城市的持续性影响,今后合肥将 把适应气候的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中、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 ,并重点针对 脆弱领域、脆弱区域和脆弱人群 开展适应行动,探索新时期合肥适应气候变化的模式和有效途径。

    住进“被动房” 享受适宜的微气候

    根据试点方案,合肥还将充分考虑本地气象条件、自然资源、生活居住习惯, 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和利用景观、生态绿化等措施,增强自然通风和日照,减少热岛效应,避免冷风对建筑的影响 。采用节能型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加强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

    71 到2020年,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施工执行率均达到100% ;全面推进太阳能光热及浅层地能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建筑面积累计达40%,新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比例达50%,装配式建筑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预制装配率达到65%以上。

    空中云水 或可用来降温除霾

    在大气中,其实存在很多液态水和固态水,总称 空中云水 ,靠人工科技干预可以直接开发利用为水资源,尤其是高温、雾霾天气下用来降温和除霾更有用武之地。

    今后,合肥将持续增强城市供水能力,加快推进淠史杭区引水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巢湖―瓦埠湖段)、龙河口饮水工程、驷马山引江工程建设,引大别山、长江等区域优质水源入肥。最终,形成利用“ 两湖(巢湖、瓦埠湖)、三库(董铺、大房郢、众兴)、四渠(淠河总干渠、龙河口通道、驷马山引江、引江济淮) ”的水源格局。

    按照“ 优水生活、湖水生产、江水补源,分类供水 ”的原则进行水源配置。

    71 到2020年合肥市城市需水总配置量达到 17亿立方米 ,水厂建设总规模为 278万立方米/日 。并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综合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空中云水和再生水。

    新建调蓄池能装下 361个游泳池的雨水

    面对近年来不断增强的夏季暴雨,全市计划 新建调蓄设施48座 ,足足可容纳361个标准游泳池的雨水,从容化解大自然带来的水患风险。

    合肥将 完善海绵城市建设 ,维持和恢复城市绿地与水体的吸水、渗水、净水能力。除了大面积建设森林绿地,最大限度恢复城市土地自然生态肌理外,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在河流下游和城郊接合部还要打造更多湿地。

    71 到2020年, 海绵城市占城市建成区面积比重超过 20% ,到2030年,海绵城市占城市建成区面积比重超过80%。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将更快送达公众

    未来,突发气象灾害的临近预警信息至少能 提前15-20分钟 送达受影响地区的公众,受灾地区的群众基本生活得到 初步救助缩短到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 。

    合肥将加强气象监测体系建设,实施 合肥大城市智慧气象“金云”工程、巢湖生态综合治理气象保障工程、合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工程、现代化气象基础设施保障工程 等。

    打造“城乡绿廊” 环巢湖将添次环路绿道

    合肥将实施生态空间优化行动,对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江淮分水岭脊线、水源地保护区、新桥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 等城市生态具有决定性影响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提升完善城市森林圈水平,打造 林带穿境、纵横交错、层次多样的“城乡绿廊” 。

    常德市

    常德气候特征明显。有暴雨、雷电、强风、雾霾、沙尘、高温、干旱、霜冻、积雪、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风险。城镇化不断提升过程中, 城市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和水平相对滞后,亟待致力消除安全隐患 。

    常德市力图建成“纽约”和“芝加哥”式的气候适应型城市 ,为此,常德市聘请高层次技术团队编制了 《常德市适应气候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

    该《方案》已对常德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和脆弱性进行评估,并 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基础设施新的空间布局和新的配置规模 。

    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多管齐下;因地制宜,重点突出;科学适应,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协同。

    主要目标: 气候变化影响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初步建立;全民适应气候变化意识明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全面落实;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能力显着提升。

    主要任务: 强调规划引领作用,构建气候适应型环境;完善水利设施网络,构建安全的防洪体系;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改善水系统适应能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生命线运行安全;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发挥园林绿化适应性;提高建筑适应能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强化科学技术支撑,实现气候服务全覆盖。

    丽水市

    丽水拥有闻名全国的一系列生态荣誉―― 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气候养生之乡”称号、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 ……而且通过近些年的瓯江流域整治、内河整治、老旧小区改造、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系列工作的推进,丽水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越来越强。

    丽水市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丽水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既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也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丽水城市本身也具备这样的生态禀赋。根据试点要求,使 丽水适应气候变化整体达到以下目标 :

    71 适应气候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71 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

    71 适应气候变化重点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71 形成完善的适应气候变化保障体系。

    对于丽水来说,具体的工作就是,下一步,将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和细则,推进系列工程,比如, 实施北洪南调、南水北引工程等,提升瓯江中上游110km干流沿线城镇、丽水主城区的防洪能力 ,让丽水的城市更加适应气候的变化。

    内容来源:住建部网站、合肥晚报、红网、浙江在线

    阅读原文

  • 甘肃省努力打造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甘肃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印发

    我省努力打造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每日甘肃网9月14日讯(西部商报记者李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我省将立足能源资源综合优势、能源产业基础和开发利用潜力,努力打造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河西新能源重点开发地区】河西建大型新能源基地得天独厚

    河西走廊是全省乃至全国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的条件得天独厚,且煤炭资源勘探开发也有一定潜力。

    依据《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合理利用区域内风、光资源,重点推动建设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核心的清洁能源示范区。在酒泉已形成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拓展风能资源观测评估的范围和精度,做好后续风电资源评价和项目储备。稳妥有序推进武威、金昌、张掖地区光电基地建设。建成酒泉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逐步实现与中东部电网直流互联和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电能输送。围绕酒泉地区已形成的新能源装备制造能力,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中部和中南部能源消费集中地区】提升兰白区域性输配电枢纽战略地位

    这一地区包括兰州、白银、定西中部三市和临夏、甘南中南部两州。围绕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发挥区域内能源消费总量大、大中型水火电配套和调峰电源富集的基础作用,以建设输电网和完善配电网为重点,支持“西翼”河西新能源基地和“东翼”陇东大型能源基地的发展,形成西连新疆、青海,东接宁夏、陕西的大容量主干输电网架,提升兰白区域性输配电枢纽的战略地位。结合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和黄河上游生态保护,选择白银、甘南、临夏建设条件较稳定、电网接入和消纳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光伏发电先进技术示范基地。

    【陇东和东南部传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地区】平凉庆阳两市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丰富

    这一地区包括陇东平凉、庆阳两市和东南部天水、陇南两市,其中陇东地区是鄂尔多斯国家能源战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凉、庆阳两市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丰富,是全省煤炭资源赋存量最大的区域,且具备风能资源开发建设的条件。依据《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陇东地区将以建设国家大型能源基地为重点,加强煤炭、油气资源调查和勘查力度,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度开发煤炭资源,重点做好在建项目建设;统筹资源输出与就地转化,拓展煤电、石油等特色产业链,突出石油化工、煤电冶一体化发展,布局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煤电化、石化产业聚集区。围绕形成向西南地区能源输送通道,进一步加强省内东部和东南部地区间能源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天水市、陇南市要承接煤炭资源异地转化利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推进形成清洁能源、生物能源和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格局。

    战略定位

    立足能源资源综合优势、能源产业基础和开发利用潜力,努力打造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 1个战略通道

    国家重要的油、气、煤、电综合运输通道

    - 5个重要基地

    河西新能源基地,陇东能源基地,中部地区石油储备基地,以兰州地区为重点的石油加工基地,以铀浓缩和乏燃料后处理为主的核燃料生产基地

    - 3个示范区

    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就地消纳示范区,陇东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 庆阳首家苹果期货交割仓库揭牌

    庆阳首家苹果期货交割仓库揭牌

    每日甘肃网庆阳讯(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安志鹏)日前,庆阳市首家苹果期货交割仓库——金鑫源苹果期货交割仓库揭牌成立。

    据了解,庆阳市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77万亩,其中挂果面积70万亩,占全省份额的30.5%;苹果年产量90万吨,占全省的25%;现有苹果贮藏企业(合作社)121家,总贮藏能力达50万吨,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为稳定苹果销售价格,充分调动果农积极性,推动苹果产业上、下游全产业链提质升级,2017年12月中国证监会推出苹果期货交易以来,庆阳市积极衔接,全力争取郑州商品交易所将庆阳市作为苹果期货交割地。经不懈努力,庆阳市金鑫源果蔬冷藏有限公司被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为我省首批、庆阳市第一家苹果期货交割仓库。交割仓库也称指定交割仓库,是指由期货交易所指定的、为期货合约履行实物(商品)交割的交割地点,以方便合约的买卖双方完成交易。交割仓库是期货品种进入实物交割环节提供“交割服务”和生成“标准仓单”必经的期货服务机构。

    庆阳市果业局负责人介绍,苹果期货交割仓库的设立,有利于提高庆阳苹果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形成公开透明的苹果市场价格,提升苹果主产区的定价能力和果农销售的议价能力,促进庆阳市苹果产业更好更快更稳地发展。

  • 一个家庭的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庆阳

    【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一个家庭的四十年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庆阳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 白德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那一年,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的张仁民18岁,刚刚成年。

    2018年,弹指一挥间,已是四十年。忆往昔岁月,感叹于国家四十年间的巨大变化。

    历经风雨,张仁民不仅有一个幸福的家,还实现了一生的梦想。

    11月24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来到位于肖金镇的庆阳市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采访时,见到了张仁民。

    “感谢改革开放,感谢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每个人很多机会,只要踏实肯干,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张仁民说。

    如今,张仁民和妻子刘兰芳在农村老家建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承发扬庆阳香包刺绣技艺。

    这座具有庆阳传统特色的民居,正是张仁民和妻子多年来奋斗的见证。

    张仁民和妻子刘兰芳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爱民俗文化,多少年不曾改变。

    从小,张仁民就喜爱收藏,屋子里经常被堆得满满当当。后来,当了老师,张仁民连自己讲课用过的课本都要收集起来,放得整整齐齐。

    刘兰芳与许多陇东女子一样,自幼得到长辈的手手相传,擅长于女红。

    两个人也因为民俗而相爱相守。

    二十世纪90年代初,已调到企业工作的张仁民,与同为企业员工的妻子双双下岗。

    回忆往事,张仁民夫妇吃的苦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对张仁民来说,他最感激的是无论在什么境遇下,妻子刘兰芳都在身后默默支持他。下岗之初,张仁民贩蔬菜水果,在街边搭棚销售,从早忙到晚,刘兰芳看孩子做饭送饭,和他一起摆摊。

    后来张仁民蹬起了黄包车,每当下雨的时候,刘兰芳总会站在街头给张仁民送雨衣;再后来张仁民去肖金镇包田种地,刘兰芳在西峰独自带着两个孩子,两头奔波;承包荒山搞养殖失败,回到西峰开饭店,张仁民常常招揽文人画家在此相聚,刘兰芳买菜算账掌勺,从里忙到外。

    只缘于骨子里无法割舍的民俗文化情结,他们在经历了蹬三轮车、贩蔬菜、搞养殖、开酒店、包田种地、开书画馆之后,最终致力于庆阳民俗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开发。

    2000年后,趁着庆阳市举办香包节的机遇,张仁民夫妇决定将庆阳香包刺绣市场化。

    然而那几年,民俗文化产业市场良莠不齐,行内存在恶性竞争、以次充好的现象,刘兰芳对此深感焦虑,而且他们想在传承的基础上研发新产品,也面临重重困难,刘兰芳感到很迷茫。

    可张仁民说:“咱们认准自己的方向,埋头做自己的事,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后来,他们去北京、杭州、上海等地拜访民俗专家,与中国美术学院建立合作研发关系,对庆阳香包进行二次改良,研发设计了“丝绸之路”人偶系列、“黄河古象”系列、袖珍十二生肖绣花鞋系列以及抱枕、药枕系列、“百鸟朝凤”系列等。

    2011年,在首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上,这些注入新鲜元素的庆阳香包被抢购一空,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又凭借其浓厚的地域性、原创性、民族性,多次获得国家、省级金银奖,市场也越来越广阔。公司与北京、上海、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四川、宁夏等地的100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张仁民和刘兰芳开心地笑了,他们的成功源于坚持,但更多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

    “我心里清楚,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民俗产品的市场,我们也不可能成功。”张仁民说。

    如今,刘兰芳设计的“国际范”的香包已经卖到了美国。2014年6月25日至7月6日,刘兰芳带着庆阳香包,到美国参加由中国文化部和史密森民俗节合作举办的“史密森民俗节中国主题活动”,在大洋彼岸,庆阳香包吸引了当地民众的眼球。

    刘兰芳在美国采取两种方式来销售,第一种模式针对万圣节、愚人节、圣诞节等特殊节日,直接把庆阳香包做成成品,满足美国人赠送礼品和表达祝福的愿望;另一种则是把香包做成半成品,做好形状,配好图和线,并附上制作方法,让顾客自己动手完成,体验香包制作过程。

    “现在他们需要什么样子的,我们都可以做出来。”刘兰芳说。

    正当香包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的时候,张仁民和妻子又选择把精力放在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

    2013年至2014年,他们在老家修建了一座古朴的民俗园,将收藏的各类民间工艺品都存放在此,在民俗园进行展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通过民俗园,了解庆阳香包和民俗文化。

    “现在党的政策好,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但是很多人忘了珍惜,我们做这些事情就是想让人们不要忘了过去,懂得珍惜。”张仁民说。

  • 庆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委姜效忠一行调研督导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队伍建设情况

    2018年4月19日,庆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委姜效忠、办公室副主任张建锁、法制信访科科长慕怀宇、政工科干事张赟锋一行4人莅临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调研公安交警队伍建设情况,督导检查“三反一查”综合治理工作。在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大队班子成员、办公室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张建锁主持。

    会上,姜效忠认真听取了大队长蒋国柱汇报分析当前大队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对策,教导员刘耀辉、副大队长李宽宁、葛鹏祥、栗盘龙分别结合业务工作就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发言,张建锁、慕怀宇分别就调研报告的撰写指出思路提出建议。姜效忠指出,本次全省公安交警队伍调研,充分体现了省市公安交管部门对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关心和重视,交警大队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抓好抓实这项工作,为省市交管部门决策部署提供详实资料。

    姜效忠要求,一是高度重视,尽快落实。组织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尽快研究确定主题框架,安排专人负责,撰写高质量、符合实际的调研报告;二是围绕中心,突出“实”字。调研报告的撰写要立足于工作实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鲜活实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策建议要与具体工作密切挂钩,切中要点;三是紧扣主题,遵循政策。调研报告的撰写要紧扣撰写主题,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要求,不得与国家政策、法律相违背;四是细心钻研,抓好业务。要紧盯重点违法行为,加强“三反一查”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严格执行“七个一律”。同时,要结合“放管服”改革,解决违法处理微信支付量低等问题。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庆阳公安交警

  • 「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改革开放 让庆阳香包香飘世界

    【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

    改革开放 让庆阳香包香飘世界

    今年58岁的庆阳农民张仁民把香包卖到了美国。

    十多年来,张仁民夫妻二人致力于庆阳香包文化产品创作与推广,累计带领4000多名妇女创收致富。

    1 村里的国家级非遗基地

    冬日的暖阳铺洒在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义渠村张仁民古色古香的大院内,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格外暖意融融。面对前来参观的游客和记者,张仁民和妻子刘兰芳热情地介绍着基地的发展历史和收藏。

    2002年,庆阳市举办了“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张仁民抢抓机遇用自己收藏的老绣品、小香包举办了收藏品展出。正是这次节会,让张仁民和他的妻子刘兰芳看到了庆阳香包巨大的市场空间。他们随后成立了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走上了以民俗文化产业供养收藏事业的路子。

    经过多年的发展,刘兰芳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其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丈夫张仁民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创办的公司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2 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我高兴的不是我的这个基地搞得有多好,而是农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张仁民告诉记者,当初他在进入香包这个行业时,发现从业的都是些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中年人会做香包的很少,年轻的更不用说了。

    为了让年轻一代有文化传承,刘兰芳还在肖金镇开办了传习所,传承民俗文化,收徒授艺。如今,刘兰芳不定期地对农村妇女进行技术培训,让香包技艺有所传承。

    这些年里,他们带领4000多名妇女创收致富,十年来,累计解决2万多名妇女就业,帮助更多贫困妇女增收,使贫困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助力贫困妇女创业脱贫。

    其实在庆阳,这些年里像张仁民夫妻一样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也不少,他们在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想方设法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36岁的王婧原是西峰区的农民,由于拆迁现在成了一名市民。在城里除了看孩子做家务,平时就在家缝制香包。“除了可以挣钱,我觉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王婧说,她认为缝制香包不仅仅是技艺方面,包含很多文化元素。她们在缝制香包的过程中,无意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3 做大产业传播中国文化

    庆阳香包含有浓重的黄土高原气息,从布料到取色都体现当地民众喜庆、热闹的美好愿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的多元化,人们追求目标也越来越高。

    多年来,刘兰芳以花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楼台亭榭、几何图案等为香包刺绣的题材,在用料上取材适应国外市场,在色彩上改变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在样式上不断地改良旧元素、加入新元素,在用途上她尽可能让产品趋向生活化,从单纯的挂件、装饰,到常用的拖鞋、肚兜、药枕、抱枕、丝巾、包包、鞋垫等都充满着庆阳民俗文化特色。

    2014年夏天,受文化部之邀,刘兰芳带着精心准备的庆阳香包远赴美国,参加了中美两国合作举办的“史密森民俗节”。随后,又赶赴加拿大安大略湖多伦多湖滨艺术中心,进行了中国民俗主题展演。

    作为全省唯一的民俗项目代表,北美之行让刘兰芳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带给她更多的思考。刘兰芳深刻地认识到,香包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只要有内涵,全世界都有它的存在市场。

    4 改革开放文化振兴富民

    庆阳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2002—2018年,连续十六届香包民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推动庆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许多方面的积极成果。香包节让庆阳的民俗文化得到了世界关注,极大地提高了庆阳知名度,重塑了庆阳的对外形象和庆阳文化之魂,使国内外更多的人士领略了庆阳的美丽神奇。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建民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改革开放以来,在庆阳这块热土上,260万老区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壮丽篇章。老区人民在物质生活富起来的同时,大力发扬传承了庆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让更多的老区人民受益。

    改革开放,让庆阳小小的香包从家庭走向世界,让香包文化成为了真正的富民产业。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特派记者张鹏翔

  • 重磅通知!甘肃农村三年内将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主要内容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市县乡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到2020年,实现大市场市州全覆盖,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主产县(区)全覆盖,农贸市场贫困县区和重点乡镇全覆盖;力争全省各类冷链仓储静态库容提升到1000万吨;农产品出口额达到21亿元,增速达到15%,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农产品物流体系服务平台,补齐发展短板,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益。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农产品市场集群,培育一批产业特色明显、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产品物流支撑主体,进一步增强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到2020年,实现大市场市州全覆盖,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主产县(区)全覆盖,农贸市场贫困县区和重点乡镇全覆盖;力争全省各类冷链仓储静态库容提升到1000万吨;农产品出口额达到21亿元,增速达到15%,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重点任务

    全力推进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

    将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全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大节点,充分发挥集聚能力强、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把我省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打造成内贸外贸融合、线下线上一体、全产业链的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继续建设已列入计划的11个大市场,在嘉峪关、金昌、庆阳、甘南各规划新建1个大市场,建成中药材、玉米种子、苹果等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公共服务功能。

    2018年,指导11个在建大市场后续建设任务,促进招商运营工作,在甘南新建1个大市场;2019年,新建2个大市场;2020年,新建2个大市场,完成大市场建设任务。

    大力开展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

    将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健全物流体系的重要手段,在已经建成的产地批发市场基础上,根据各地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依托我省高原夏菜、马铃薯、洋葱、果品、中药材、牛羊活畜等特色大宗农产品产地,再建设10个中药材产地市场、40个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形成农产品分拣、加工、包装、发运的集散地。 

    2018年,建成10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2019年,建成20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2020年,建成20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加快农贸市场建设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及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在全省“一区一州”及深度贫困县区建设农贸市场,补齐物流设施短板。对全省重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优化市场布局,完善市场功能。到2020年,再建设100个农贸市场,帮助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方便农村消费,提高农民收入。

    2018年,扶持新建或提升改造40个农贸市场;2019年,扶持新建或提升改造40个农贸市场;2020年,扶持新建或提升改造20个农贸市场。

    着力构建冷链物流体系

    以我省草食畜、优质林果、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等六大特色产业为支撑,结合戈壁农业、“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设,建立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建设产地预冷集配中心、产地低温加工仓储设施、冰鲜水产品综合冷库、冷链物流园区,支持冷链共同配送、购置冷链物流运输车辆、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的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体系。到2020年,力争全省新增各类冷链仓储静态库容500万吨,全省冷链静态库容达到1000万吨,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50个,冷藏车辆基本满足低温运输要求,冷链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2018年,建设40个冷链物流项目;2019年,建设40个冷链物流项目;2020年,建设20个冷链物流项目。

    打通农产品物流“最初一公里”

    结合乡村自然资源、产业特点、基础设施等因素,在全省有产业且有冷链需求的乡村,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田间地头”气调库,购置冷藏运输车,打通主产区“神经末梢”,建立稳定货源基地。积极开展农产品订单服务,推进以销定产、以销定进,稳定产销关系,减少社会库存,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组织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大宗特色农产品“错季销售”、“错峰销售”的目标。  

    到2020年,全省“田间地头”新增气调库库容50万吨,冷藏运输车基本满足运输需求。

    积极建设商贸物流园区。

    采取省级扶持、市县主导、企业主建方式,建设大型商贸物流园区,形成农产品物流产业支撑。依托国际陆港建设铁路物流枢纽,依托国际空港建设航空物流枢纽,依托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公路物流枢纽。在省内建设多式联运现代物流园区、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形成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在境外设立海外仓、货物集散分拨中心,加强物流优化、货源组织、货物集散,重点发展现代化仓储、冷链、分拣、配送、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集工商、税务、海关、银行、保险等服务为一体的公共设施,推动商贸物流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到2020年,每个市州完成一家大型商贸物流园区与三大国际陆港、三大国际空港、六大商贸物流基地以及国内商贸物流基地有效衔接。

    推动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建设

    围绕大宗中药材主产区与中药材专业市场,合理布局标准化、社会化的中药材仓储基地,建设以主产区集中仓储为主、销区中转仓储为辅,产区仓储与产地加工包装基地相结合、销区仓储与交易市场相配套,辐射全国的集约高效的中药材仓储配送体系。依托中药材流通龙头企业,在甘南州临潭县、陇南市宕昌县、陇南市西和县、定西市岷县、定西市渭源县等县区,建设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

    到2020年,完成建设集约高效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

    开展大宗农产品产销对接

    发挥我省农产品企业联盟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川渝、港澳等人口体量大、消费需求旺盛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产销合作。鼓励企业联盟、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市场主体间的合作,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军对接”、“农餐对接”等各种渠道的产销对接。着力预防和解决大宗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进一步完善旺吞淡吐机制,服务“三农”,保障市场稳定运行,实现大宗农产品达到“以销定产”的目标。

    2018年—2020年,我省农产品龙头企业与发达地区大市场、农产品流通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达到20家,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

    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推动以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建设,推进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和“新网工程”建设,推行“多站合一”公路运输模式,提高农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率,提升农村物流示范点与城市对接能力,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社、惠民店、乡镇农村客运站、邮政网点、农贸市场等多层次、多业态物流资源,新建快递包裹集散站,设置标准化快递服务点与自提柜。联合推动交通运输、商务、供销、邮政等农村物流资源整合,推动运邮合作先行先试,完善农产品储备、加工处理和冷藏储存设施,构建覆盖县、乡、村的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到202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全省快递服务网点总数达到8000个,村级直接物流配送点比例达到100%。

    扩大特色产品网销规模

    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确定特色主业、主打产品,扶持农产品企业开发加工适合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鼓励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申请“绿色”、“有机”、“无公害”、“地理标志保护”等认证。运营好甘肃县域电商品牌孵化中心,为深度贫困地区打造“网红”品牌。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全国知名电商大平台合作,重点培育发展“百合生活网”、“藏宝网”等我省电商平台,通过开设网上“甘肃原产地旗舰店”和线下体验店,鼓励物流企业、农业合作社与电商平台合作,利用电子商务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和物流服务链,推动物流业与农业协同发展。

    到2019年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现“一区一州”和深度贫困地区有条件的县全覆盖;到2020年,有建档卡贫困村的乡(镇)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深度贫困村功能全覆盖,全省贫困地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积极扩大农产品出口

    依托我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培育自主品牌和农产品出口市场主体,加快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发展。加快口岸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用好“天马号”、“兰州号”、“嘉峪关号”等中欧(亚)国际货运班列、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扶持政策,促进我省农产品向中西亚、东南亚地区出口,扩大农产品国际贸易。

    2018年,实现南向通道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完善兰州国际港务区冷链物流设施。开行中欧粮食回程班列,建成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2019年,建成武威铁路国际集装箱场站;2020年,完成甘肃(天水)国际陆港基础设施及铁路物流中心、公路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期建设项目。

    打造全省农产品物流大数据平台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模式,立足丝绸之路信息港及商贸物流(商务)数据交换平台,以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物流资源和信息主要集中区为载体,搭建省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打造功能齐全、智慧互联的一站式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农产品物流大数据中心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系统对接,与国内外农产品流通网站友情链接,实现省内、国内、境外物流信息共享,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促进农工商结合、物商融合、商商联合发展,创新发展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监控、数据分析、信用评价等各类专业化、特色化增值服务,切实提升全省农产品物流效率。 

    2018年,建成农产品物流大数据平台,并与企业平台对接;2019年,实现与全国重点市场对接。

    工作路径

    加强与发达地区合作。各市州政府要积极加强与对口支援城市合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合作机制。鼓励两地企业间通过交叉挂职培训等方式,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引导本地农产品流通企业承担对口支援省份冬春蔬菜储备任务,在对口支援省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销售窗口和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区。鼓励对口支援省份企业到我省投资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开展冷链物流体系等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发展新优势。

    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全省农产品流通企业联盟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业务互动、票据互认、客服互查,积极抱团发展、培育品牌、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规模,与发达地区签订合作协议,强化我省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大力发展戈壁农业,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把河西地区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建设农产品“净菜”加工转运市场,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提高研发能力,不断开发特色化差异化、符合潮流、物美价廉、附加值高的产品。强化农产品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和“远程购销”能力,构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现代流通平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

    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利用我省农产品绿色、有机、无公害等优势,完善追溯体系,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利用境内外展会、各种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利用重点消费区域的大市场、全国性网络平台、重点城市直营店等营销渠道,培育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价值。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依托我省通道物流产业协调推进工作组,强化与省发展改革委、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供销联社、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协作,定期研究农产品市场建设、品牌培育、产销衔接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推动农产品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

    落实优惠政策

    各市州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决策部署,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税费政策、强化要素供给、创新金融支持。实行农产品物流企业用电、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确保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用地审批开启“绿色通道”,做到快审快批、应保尽保。

    加大资金支持

    省直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用好省级扶持资金。各市州要筹措专项配套资金,引导企业开展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政策性银行创新开发农产品物流体系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对列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给予倾斜支持。充分利用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促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监管及执法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能,加强配合,深入规范农产品物流领域市场秩序,健全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加强价格检查和反垄断执法,完善市场监管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交易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活动,对农产品市县乡物流体系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和发展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梳理,逐一协调解决,促进签约项目尽早落地,推进我省农产品市县乡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

    如何关注

    ① 。

    ② 长按复制“微信号或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来源:中国·甘肃

    您点一个

    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推荐阅读

    重磅!国家出台意见:职称将来要这样评!

    2018中国西部创客节将于7月6至9日在兰州举办

    快讯丨甘肃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

  • 本页内容为企业、个人自主上传或来源网络,所有资料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对其版权负责、不保证亦不表示本网的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