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历史规则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历史规则

熊市来了? 公司视频课程

img

紫罗兰

关注
很多人问:熊市不是早就来了吗?

但,如果前面你以为的熊市,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呢?

复盘全球:冰水两重天

说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复盘一下今年全球的表现。

2018年1月份全球狂欢,美国三大股指创下历史新高,恒指,上证综指也创2016年1月以来新高。

然后全球就进入了2月份的鸡飞狗跳时间,由美国带的头,莫名其妙4、5个点的跳,全球跟着扑街。3月份全球进入贸易纷争时间,美国向全球开战,当然,中美是重头戏,全球再一次扑街。

4月份到5月份,尽管有贸易纷争、美元指数超强、美债收益率上升的负面因素,市场整体算平静的,波动中上升。

但从5月底开始,全球主要市场的表现明显分化了,具体表现为:欧美坚挺,港A扑街。

欧洲股市基本走出了2月、3月份的大跌阴影,创出新高,美指有些分化,纳指创出历史新高,道指与标普稍差,但也基本收复失地。

只有近亲的港股与A股,横了几个月后,重新进入扑街模式(见下图):

 如果上面那张图还不够清晰,我们直接看排名,大A垫底,恒指替补(见下图):

原本指望五穷六绝七翻身,结果是五穷六绝七翻车。

刚进入8月份,特朗普那边又开始喊话:要不之前说的2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关税由10%提到25%看看? 

今天港股与A股再现暴跌。上证综指一度跌超3个点,深证成指一度跌超4个点,创业板创下2015年以来的新低。一江之隔的香港也好不哪去,恒指创下今年新低。港A主要指数自今年高位回落均超过20%,完全进入技术性熊市。

当然,对于许多国人来说,自2015年以来就一直是熊市。不少人都在意淫着差不多了,等着抄底,但等来的是新低。 

现在依然是一个老问题:到底是抄底呢?还是跑路呢?

基本面与流动性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两个方面的分析:基本面和流动性。

基本面上来看,上半年的经济还是过得去的。2018年上半年GDP增长了6.8%,二季度有所放缓。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的数据也基本匹配。 

看规模以上工业数据的增长情况,工业增加值上半年累计增长6.7%,较2017年上半年6.9%放缓,但好于2015年、2016年的数据。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都是放缓的,但利润总额是12年以来的第二好,仅次于2017年。

所以,大概的判断是,2018年上半年经济处于增长中,这与16年下半年以来的一轮全球经济复苏相吻合,这也是欧美股市坚挺的重要原因。但中国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

如果基本面短期没发生恶化,那更大的问题在流动性了。流动性的问题大家不陌生,去杠杆这个词应该要听得耳朵起茧子了。但关于去杠杆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却不见得大家都理解。

基本上大家都能明白,去杠杆就是降低负债。而我们经常提到的M2,却恰恰需要负债去创造。央行发行了基础货币,银行通过信贷体系借钱给企业或者个人,创造了负债,也就创造了M2。

所以,加杠杆的过程是创造货币的过程,而去杠杆的过程就是消灭货币的过程。

所谓的明思基时刻,就是那个时间点上,绝大多数人都在收杠杆,也就是在消灭货币。这个过程可以很快完成,瞬间大量货币被消灭,资产价值当然崩溃。

我们的去杠杆当然没达到明思基时刻那样猛烈,但货币逐渐被消灭的过程中,流动性紧张,对流动性最敏感的股市就有了向下的趋势。

不过这还不足以解释何以6月份以来股市的下跌,与全球明显分化。

大家回想一下,6月份发生了什么?整顿P2P!

相比于过去的P2P爆雷,2018年6月的特征是集中性,一天可以爆几百家。P2P的钱去哪了呢?不用多想,不管是平台自己做资金池去抄底了股票,还是个人通P2P融资去抄底了,可以肯定相当一部分资金进入了股市。

6月份P2P成群的爆雷,其溢出的杀伤力也许不低于2015年配资盘的打爆。而P2P这个坑究竟有多大,恐怕连官方都不清楚,这正是更可怕之处,甚至有人将其比作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如果是这样,那就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其影响会是全局性的,影响金融,影响经济。

短期内对股市形成巨大的抽流动性,所以我们看到,6月份在地球村都向好的背景下,A股6月的跌幅为今年之最,还超过了今年全球都动荡的2月份。港股稍好点,6月的跌幅也不低,仅次于今年2月份。

港股相比A股,受P2P的溢出效应要小些,但是,港汇今年一直处于弱方,表明外资在流出。同时A股流动性紧张势必影响南下资金的规模,进而把流动性紧张传递到港股。可以看到,香港的成交金额已经大大下降了(见下图):

香港有一点很恐怖:流动性紧张到一个临界点,一旦下面完全没有承接盘,股指可能瞬间被打爆,这就像2015年的7月份。

美国加息周期与贸易纷争

中国官方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所以6月份再次定向降准,而7月份宣布实行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流动性定调由“合理稳定”转为“合理充裕”。

但是,第一,市场的恐慌情绪并不会短期修复;第二,美国的加息周期束缚了中国的宽松空间。

美国2014年暗示可能加息,2015年12月第一次加息,2016年12月第二次加息,2017年加了三次息,2018年已经加了两次,目前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定调是强劲,这意味着,2018年是极有可能再加2次息。

很不幸的是,在掌控全球货币闸门的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前夕,也就是2015年,我们进行了一次大水漫灌。这一波大漫灌,推高了许多资产的价格,造就了许多牛市。有的比较短,如股市。有的比较长,但也到了清算期,比如P2P。还有的还在高位,比如楼市。

今天许多的痛苦,都有那波大放水的功劳。

现在除了楼市,其他资产基本被打得七零八落,包括人民币,现在也成了主要货币里表现最差的(见下图):

现在政府的定调是定向放水,明摆着不想让水流到楼市去。但如果政府不控制好,资金会有自己的想法,继续流入楼市,将楼市价格进一步推高,日本的故事重演不是没可能。

因此,这些约束下,中国宽松的空间是有限的。

当然,无论美联储加息也好,P2P平台爆雷也好,这些都是短期的因素,对中国更深远的影响恐怕是贸易纷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安信的高博士最近有一个刷屏的演讲,其中提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就是对美国的开放。个人很认可这一点,我们过去40年能取得这样的经济增长,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我们融入了欧美主导的全球体系。

现在我们可以另起炉灶了吗?

往短了看,是个需求问题,离开了美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一带一路上的国家能消化掉我们的产能吗?

往长了看,是个供给问题,这个更重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从长期来讲,是供给因素,它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本还有技术。我们算一下,为什么中国人与美国人,同样一天24个小时,我们的劳动力是人家的好几倍,经济体量还不如人家呢?

关键的因素是技术,是生产效率问题。

放长看,清晰可见的是,劳动力将成为我们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绝对劳动数量(15到65岁人口)在减少。要实现经济增长,只能借力技术的不断升级。而离开了美国这个全球技术的主要输出国,失去了与美国的技术交流,中国的技术升级,即使会成功,也会是缓慢的。

如果技术升级无法覆盖劳动力的减少,那么未来的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这点, 我们可以看日本,从1990年到2018年,28年间人类的技术是突飞猛进,但它仍然无法覆盖日本人口方面的负作用,日本过去28年里GDP年复合增长不到0.7%。

日本1990年人均GDP水平已经很高了,而我们今天还很低的。最近拼多多是个非常热的话题,它让我们意识到另一个更真实的中国。看下面这张图,如果经济不再增长,我们的收入就停在这个水平,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失去了改善生活的可能。 

目前这场贸易纷争,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许多人总是把特朗普视为商人。早在1988年,特朗普接受采访的时候发表了其对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看法。一个人念念不忘30年,绝不仅仅是商人思维可以解释的。无论他目前的所做所为究竟于美国是对还是错,他在做的是创造历史。

这样,你就可以看到,在贸易纷争这个大逻辑下,投资股市,实际上你是在赌国运,赌国运在未来40年,仍然能如过去40年那样继续上升。

而赌错的话,日本的股市又提供了指引,1990年见顶,一直跌到2008年见底,现在还没涨回去。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

从哲学角度谈人工智能为何无法超越人类 人工智能视频课程

img

菜菜子521

关注
AlphaGo在代表最高水平的智力游戏围棋与人类顶尖选手对决,但凡虚心一点的科学家都明白,这不过是个100万美金的超值广告。

而从媒体到普通民众,都担心某一天AI具备自我意识后,在高速进化中全面超越人类。

这根本是孤陋寡闻的恐慌。

哲学上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意识和智能产生自大脑,但是意识和智能能够理解大脑本身吗?

索罗斯在他著名的通俗著作《金融炼金术》开篇提到了一个问题,所有能被人类主观意识影响的东西,都不具备“客观性”(这句话请读三遍想三遍),因为“反身性”原理,所有有人类参与和影响的活动,从金融投机所属的经济学到预测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文类科学,都不具备真正的规律。某种程度上它们本质上都是伪科学。

这句论断让笔者印象尤其深刻。从量子力学主宰的微观世界被验证了无数次的“不确定性原理”,到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背后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规则:人不能跳出“人的视角”去验证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工智能大家都在追风谈deeplearning,也就是程序员设计算法,训练计算机群从海量数据中习得 “特征”,也是这次AlphaGo不同以往围棋软件的地方,它能够与顶尖高手的大量切磋练习中“自动学习”提高技术。但是AlphaGo习得的那点“人工智能”与人类所真正代表的强人工智能相比,还有两个巨大的门槛。

第一个问题,归根结底,人是不是一部自动反应的机器?

《生活大爆炸》里有一个男主角叫SheldonCooper,他很萌,但却是对情境感知能力较差,并伴随着严重强迫症。

社交困难、沟通困难、固执或狭窄兴趣。类似SheldonCooper的人,在幼年时,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

–孩子没有交作业,老师很生气,便讽刺地说道:

–老师:“狗把你的作业吃掉了吗?”

–孩子:“老师的狗会吃掉纸?”

孩童是因为不能理解老师的提问而保持沉默,并会认为老师有养狗、而且狗会吃纸。但老师想要表达的其实是“你忘记交作业了”,而孩童本身没有办法了解这类的隐喻。

世界上真实存在着这样一群人。现代精神病学指出,这是一种温和的自闭症叫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syndrome),不同于一般自闭症, Aspergersyndrome保有社交的意愿却缺乏相关的能力,他们看起来像“机器人”,但大多心智正常。

Aspergersyndrome 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心智并不神圣,是有迹可循的。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却越来越向人们揭示一个可能的结论,无论是自闭症患者、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还是普通人,实际上都是基本自动的机器。

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所著述《SelfComestoMind》(自我在大脑当中是怎么生成的)中认为,通常人们混淆了 emotion(直觉情绪)和feeling(感受)。“我觉得怎么样,我觉得受委屈了,我觉得被尊重了”,这种“我的feeling”是杜撰的、虚假的。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这也是原来心理学经常引用的故事,在加拿大做的实验。在一个石桥上和一个铁桥上招募一帮人去谈恋爱,随机抽取一对一对去谈。石桥因为很坚固,有风也不会晃。铁桥是铁索桥,是吊桥,有风就会晃。因为一晃就会紧张,紧张恐惧是一个 emotion,恐惧来的时候又带来什么呢,内部是肾上腺素分泌;外部的表现,比如瞳孔放大,面部会发红,鼻孔会扩张,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但是很有意思是,紧张的外在表现和爱情出现的外在表现是一致的。理论上讲,环境不应该对你是不是对对方有好感能够产生影响,不管你是在石桥上跟人谈恋爱,还是在晃动的铁桥跟人谈恋爱,理论上讲,你爱上对方的几率是差不多的。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晃动的铁桥上爱上对方的几率大大超过在一个稳定的石桥上,因为刚才讲的 feeling部分,就是这个自我部分,它不知道emotion 出了什么事儿,它只是去读取。它读取的数据是,原来所有的征兆,所有的征兆符合谈恋爱的特征,我就一定爱上对方了,我既然爱上对方了,我就一定要真的去爱她,因为如果我觉得我是,而又没有真的去爱的时候,又会出现另一个,叫做认知失调。这样的话,他就以为自己是这样的,就那样去做了。这是真实研究的成果。

之前人们认为emotion就是 feeling,达马西奥研究发现不是,emotion不能改变,见到什么样的情况你就会产生怎样的反应,是下意识的,是不能控制的。而feeling是“我” 在作怪,受这个所谓的“我”来控制的,它首先读取emotion的数据,经过处理之后告诉“我”,我感受到了什么。

“处理”的过程十分关键,它能否被模拟,与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息息相关,这是人工智能已有部分答案(比如deeplearning )的第一个重大问题。而所谓的“我”,自我意识甚至自由意志都是幻觉,是假的,不存在。我们实际上是个基本自动的机器,99.9% 自动处理的机器,只不过这个机器有一个特别特殊的软件,就监控这个机器本身的“我”。

身体是遍布传感器(耳鼻口舌目身体,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的硬件,又运行着一个产生“自我”的软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确实只是机器人。

但“自我意识”是如何产生的,目前还没有彻底搞清楚,也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且尚无头绪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100%的正确诞生不了真正的智能

所见与真实有很大的狭隘和偏差。

普通人的视力系统就是一种用于获取和分析可见光的信息接收系统,倘若缺少一类,或是性能不足,就会发生:盲人无法感知光线、色盲缺乏分辨色彩的能力、健全人的眼睛看不见紫外线、红外线,分辨不出偏振光……但真正的,健全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其实与盲人摸象别无二致。

一个已知的事实是地球面向太阳的区域每平方厘米每秒会穿过大约650亿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然而由于缺乏感知能力,不仅人类自身无法察觉。比如我们所谓的 “错觉”,错觉是在已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额外加工所获得的认知,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卡尼萨三角形错觉;错误则是计划之外发生的随机突变。一些特殊的神经性疾病将使得我们感知到与常人完全不同的世界,例如拥有断续影像视觉(Cinematographic vision,一种罕见的精神异常现象)体验的人,大概会认同芝诺关于飞矢不动的论断所言非虚。

我们所谓的存在皆由我们的观察而得,而我们的观察方式存在先天性的漏洞。但奇妙的是,从感知、观察、形成概念、到逻辑推理均存在缺陷的人类,实现了真正的智能。

图灵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科学,几乎同时代,美妙而强大的人工智能其实早在50、60 年代就开始研究了,但一直没有大的进展。之前的研究重点是精确的数理统计与创新算法,直到人们把眼光从线性系统放到非线性系统,从逻辑编排到混沌系统,从机器到人。才取得了一些有限的进展。比如模仿大脑神经元多层链路循环递进处理信息的方式,诞生了时下火热的深度学习。

计算机的发展,核心是逻辑门的堆叠带来的超高效率和超高准确性。100% 正确却诞生不了智能。非线性系统、混沌理论指导下,即使目前流行的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还没有真正有 “容错”的能力。模拟错误的信息输入,输出错误的模型,能在下一次模型实践中发现模型本身的错误或局限,在没有程序员没有旁人主动干扰指出中习得 “错误”,并从中学习进化。这需要部分抛弃冰冷的逻辑和理性,一场真正的哲学革命。

生命体是各种不同细胞的堆叠,涌现了意识、智能、情感、道德、乃至今天人类的一切,以至于反作用于现实世界本身。计算机实现强人工智能的一天,必然也具备意识、情感、道德等表面上与 “智能”无关的东西,那时候恐怕就不是一种机器和工具,变成活生生的生命体,而我们成为了造物主,成为了上帝。

宇宙的图像和大脑神经元的图像何其相似,真正人工智能的问世,笔者深信,那就是另一种创世。

作者:青山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