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 社群运营 功能所解决的问题,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功能所解决的问题,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中企动力企业交流群

编辑导读:一般来说,任何产品的功能设计都需要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来设置,这几乎是大家默认的操作。那么,一个错误的功能背后是否代表着有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产品经理在设计一个功能之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作者的看法是:对问题进行重要性分析,与大家分享。

产品提供的功能与用户遇到的问题是一体的,产品里的每一个功能,都来自于问题当中,都会以某种形式解决某个问题。

像是搜索功能解决了用户寻找内容的问题,购物车解决了用户携带多件商品的问题,刷新解决了用户获取最新内容的问题。

“功能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案”既是设计功能的指导思想,也是评估功能正确性的指导思想

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被功能所解决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严重性分析与评估,进而判断出功能是否应该被开发。

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被证实是不存在的,那么这项功能就是错误的功能。

这就形成了一个思维误区:功能所解决的问题,是一定存在的。

01 因果混淆

“食物能够解决饥饿的问题,是否应该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呢?”

表面上来看,食物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解决饥饿的问题,我们应该为消费者提供食物,解决消费者的饥饿问题。

两者似乎是因果关系:因为食物可以解决饥饿问题,所以我们为消费者提供食物。

实际上,这是两条独立的,不具备因果关系的信息,可以拆解成:

  • 食物可以解决饥饿的问题;
  • 是否应该为消费者提供食物;
  • 第一句话,客观介绍了食物所解决的问题,第二句话则是思考是否应该为消费者提供食物。

    为宠物提供美容服务的宠物店,消费者在此购买宠物用品,给宠物洗澡,做健康检查,空气中存在许多宠物的毛发以及细菌,也不适合为消费者提供食物。

    食物解决了饥饿的问题,但却不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的理由,影响我们做出判断的,并不是食物本身所解决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的定位以及所服务的人群特征。

    功能也是如此,每一个功能都能够解决特定的问题,他们正是因为这些问题而被设计出来的,但却不能成为判断是否要做的理由。

    这是因果关系混淆的误区,我们将两件相对独立,但有一定相关性的事情混淆成了一件因果关系的事情,将事情A视为了事情B的原因,事情B视为了事情A的结果。

    尝试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刷新能够解决用户获取最新信息的问题,产品是否应该为用户提供刷新功能呢?

    表面上来看,我们应该做刷新功能,因为刷新功能可以解决用户获取最新信息的问题。

    实际上,两者却没有因果关系,判断是否应该做刷新功能的信息,应该判断产品的受众是否存在获取最新信息的问题。

    如果,这是一款离线使用的工具性产品,不存在需要通过刷新获取的最新信息时,就不需要 为用户提供刷新功能了。

    在对功能进行正确性评估时,是否存在被解决的问题,被视为评估的重要指标,如果问题是不存在的, 那么功能就会被判定为错误功能,如果问题是存在的,则会有大概率被判定为正确功能。

    因果混淆的情况下,所有功能都能找到其解决的问题,意味着评估时的满足与不满足,原本是2选1的选择题,变成了只有1个选项的选择题。

    没有功能不具备对应的被解决的问题,也就失去了“不满足”的选项。

    功能正确性的评估等同于虚设,看上去逻辑严谨,有理有据,实际上却是“撞大运”,成功或者失败,均由运气决定。

    更大的危害在于,偶然成功的情况下,会更加坚定设计者的思想,以至于在未来更重要的功能设计时,造成更大的损失。

    因果混淆,需要每一位产品从业者严肃对待,并始终保持警惕心理。

    02 正确的问题分析

    产品从业者通过分析功能所解决的问题,进而判断功能的正确性,如果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功能就有可能是正确的,如果问题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功能就是错误的。

    问题是否存在,则是通过是否存在受到问题影响的用户进行判断。

    只有存在被影响的用户,才是真实存在的问题,若是不存在被影响的用户,就是假想出来的问题, 不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尝试通过问题分析去判断宠物店是否应该向消费者提供食物:

    食物可以解决饥饿的问题,在宠物店的消费者当中,是否存在被饥饿影响的消费者呢?

    答案是否定的。

    人们遇到饥饿问题时,会选择餐厅,通过餐厅提供的食物解决问题,此时,身份是餐厅的消费者。

    当身份转变为宠物店的消费者时,便表示不再具备饥饿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变成购买宠物用的食粮,玩具,清洁品,乃至为宠物进行护理。

    所以,宠物店的消费者里,不存在被饥饿问题影响的消费者,饥饿问题就是假想出来的问题,并不是真实存在的问题,食物作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宠物店就是一项错误的功能。

    人们会化身为不同的用户,在使用不同的产品时,被不同的问题所困扰,这些问题或许有相似,相同之处,但存在较多的变量,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产品的使用时长,使用场景,功能逻辑的设计,乃至生活环境内存在的口碑,品宣等非常多的因素都会让困扰用户的问题发生变化。

    张三的故事里,签到功能的失败,也是因为缺少被“问题”所影响的用户,导致定位的“问题”不是真实存在的“问题”。

    我们结合补充条件1,再对该功能做一次问题分析:

    水果电商平台虽然有100万用户,每天有5万用户使用,新用户占比70%,其中35000名用户是新用户首次使用。

    表面上,签到解决了用户获得优惠券的问题,实际上,签到解决的是用户通过多次产生特定行为, 最终获得优惠券的问题。

    两个问题之间差异较大,所影响的用户也并不相同。

    如果解决的问题是获得优惠券的问题,产品内的大多数用户均是被该问题所困扰的用户。

    但真实的问题却是:“通过多次特定行为,最终获得优惠券”,问题发生了变化,被问题所影响的用户群体也发生了变化。

    新用户对产品尚未形成足够的粘性以及信任度,并不会被该问题所影响,只有老用户,已经对产品有较高的信任度了,才会被该问题所影响。

    对于案例中的电商产品而言,50000日活用户中,有35000是新用户,这些新用户不存在该问题, 不会被该问题所影响。

    只有剩余的15000用户中,粘性较强,对产品信任度较高的用户,才会被该问题所影响。

    尽管仍然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个小众的解决方案,性价比并不高。

    一些被经常使用的,已经被用户信任的产品,存在带条件的问题。用户为了获得某种激励, 会主动接受甚至提出一些条件。

    条件性问题表现形式为:如果能解决我的问题,我愿意做某件事。

    因为用户能够接受这些条件,所以产品设计出了一些与用户价值交换的功能,将用户的行为与用户想要得到的事物进行等价计算,为用户提供价值交换的服务。

    “分享后复活”,“分销”,“签到”均是以条件性问题为目标设计出来的与用户价值交换的功能。

    03 问题的严重性分析

    通常情况下,”用户“是对产品使用者以及潜在使用者的统称,是覆盖范围极大的名词,具有广义的性质,像是中国人,人类,动物等宽泛定义的名词。

    但在产品设计,产品分析时,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用户“均是指部分用户,是符合某一特征的用户群体,具备狭义的性质,像是新用户,老用户,已下单用户,未下单用户等具体定义的名词。

    广义理解里,用户存在许多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甚至存在互斥关系,以张三的故事为例,有的用户存在多次产生行为,最终获得优惠券的问题,有的用户则并不存在该问题,广义角度,难以判断正确和错误,两者都是用户,也都能代表用户。

    狭义理解里,用户是按照不同条件拆解成多个部分的子集,每个子集相对独立,互不影响,从业者可以对比不同子集的用户规模,用户价值进而更好地设计产品。

    张三的故事当中,新用户与老用户就是不同的用户子集,新用户规模大,问题被解决的价值就更高,老用户规模小,问题被解决的价值就更低。

    产品从业者尝试分析问题所影响的狭义用户群体,就能对问题的严重性进行分析,从而对功能的正确性进行判断。

    问题的严重性分析包含三个原则:

    1. 证明问题的存在

    存在被问题影响的子集用户,便表示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反之,问题则不存在,功能就是错误的。这是问题严重性分析的基础条件,只有被证明问题确实存在的情况下,后续的分析才有意义。

    2. 规模越大,问题越严重

    被问题影响的子集用户规模越大,问题就越严重,对应的功能解决方案,正确性就越高。

    被影响用户规模,是用来划分功能优先级以及功能开发资源的核心原则之一。

    两个功能对比时,规模越大,越会被重视。若是对单个功能进行判断时,可以通过子集用户相对于全量用户的占比进行分析评估,占比越高,越应该被重视。

    创业阶段的产品,缺少时间的沉淀,老用户的规模会远远小于新用户,有的产品,每天的日活用户当中,超过80%是由新用户构成。

    因此,会对新用户产生影响的问题,都具备更高的严重性,只有解决新用户存在的问题,这些新用户才会之间成长为老用户。

    3. 价值越高,问题越严重

    被问题影响的子集用户价值越高,问题就越严重,对应的功能解决方案,正确性也就越高。

    被影响的用户所具备的价值,也是用来划分优先级以及功能开发资源的核心原则之一。

    两个功能进行对比时,价值越高的用户,会得到更多的资源,若是对单个功能进行判断时,可以通过子集用户价值相对于全量用户的占比进行分析评估,占比越高,越应该被重视。

    付费会员比普通用户具备更高的用户价值,对于一些变现方式较为单一的产品而言,会员营收甚至可以在公司所有营收中占比超过80%。

    因此,企业通常会为会员提供更多的功能,将会员存在的问题视为优先级最高的问题,也是 最严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考一下

    项目背景如下:

    这是一款水果电商平台,有100万用户;

    每天有5万用户使用,其中有35000是当日注册的新用户;

    每天能够产生5000笔订单;

    平均客单价30元,累计一天有15万交易额。

    假设,老板给你提出的目标是订单数据的增长,希望通过产品的迭代,每天都能够有更多的订单产生。

    结合这一节提到的方法,如果你是张三,你会选择通过解决哪个问题,来达成目标呢?

    A:新用户专享优惠券

    用户在注册后,由系统默认生成专属的新用户优惠券,可以无门槛使用,有效期为3天,超过时间未使用,优惠券则会失效,不可再被使用。

    该功能解决了用户获得第一张优惠券的问题,这项问题会影响处于新用户子集范围内的用户。

    B:分销功能

    允许用户通过分享商品到微信的方式,成为平台的分销员,每成功完成一笔交易,均可获得销售提成,分销员微信好友数量越多,销售的数量就会越多,获得的提成就越高。

    该功能解决了用户通过产品赚取收益的问题,这项问题会影响对产品有一定信任的用户。

    C:1小时送达

    在商品上增加“1小时送达”的承诺标签,通过更快速的配送服务,增加用户对商品的期待感,也增加平台对于用户而言的品牌形象。

    该功能解决了用户等待收货的问题,这项问题会影响大多数想要更快获得商品的用户。

    #相关阅读#

    做产品,没有“标配功能”

    产品的BUG——信息传递错误

    做产品与做“好”产品

    隐藏任务:预判功能的正确性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9年经验产品经理,3年产品总监经验。擅长数据增长,商业模式。曾孵化过千万级用户规模的创业产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O协议。

    中企动力企业交流群

    声明:本页内容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保证亦不表示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提交至online#300.cn邮箱联系删除。

    以上产品还未完全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在下方提交我的专属需求
    我的专属需求:
    *手机号:
    *验证码:
    img
    咨询报价
    现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