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址:www.300.cn

业务简介:中企动力(300.cn)为您提供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页设计及定制高端网站建设服务,中企动力专注于企业网站建设、高端网页制作领域24年,对企业网站制作、平台高端网站建设,包括汽车、家装、农业、外贸、机械等多个行业拥有丰富建站经验,选择中企动力,为网站保驾护航。

阿坝网站设计头条

  • 好眼光的人儿在哪里?莲宝叶则·石头山风景区需要你为她选logo!

    四川在线消息(刘可为 记者 李晋平)阿坝县莲宝叶则·石头山风景区旅游LOGO有奖征集活动截止11月25日征集结束,共收到250份来自全国各地投稿者的设计作品。

    11月27日,由莲宝叶则·石头山景区代表、高校美学教授、高校设计系讲师、品牌广告人组成的4人专家评审团对250份作品进行评审打分,选出20份优胜参选logo。11月28日-30日,入选作品在“阿坝旅游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及“阿坝旅游网”官方网站进行了为期3天的公示。

    公示后的20份作品,在12月3日-12月9日将面向社会大众进行投票,大家可以通过“莲宝叶则景区”、“阿坝旅游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及”阿坝旅游网”官方网站进入统一投票页面为你喜欢的作品进行投票,每人每天最多可为5份作品各投票1次。最终评分标准为60%专家评分+40%网友投票,100分制。最终排名将会在12月10日进行公布。最终排名第一的作品作者,将获得LOGO采用奖励20000元奖金(税前)及证书,同时授予作者莲宝叶则·石头山风景区荣誉游客称号,并赠送其游览景区门票2张。最终排名第二-五名的作品作者,将获得LOGO入围奖励,2000元奖金(税前)及证书。目前,投票正在火热进行中,同时“莲宝叶则景区”、“阿坝旅游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还为网友准备了福利丰厚的线上活动,让大家边投票边拿福利。

    “莲宝叶则”位于青海省久治县和阿坝县之间,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阿坝县境内约500平方公里,景区距阿坝县城仅39公里,境内最高海拔5141米,山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里是开展观光、摄影、探险、科考、登山等特色旅游的绝佳之地。

    景区旅游小贴士

    1、景区地址:阿坝州阿坝县,距离县城39公里

    2、景区门票:

    旺季(4月1日至11月31日)120元/人

    淡季(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60元/人

    3、住宿推荐:可住阿坝县境内

    4、其他注意事项:高原温差大,气候寒冷,请备保温壶、厚外套、帽子、防晒霜和常用药品。初抵高原,有或轻或重的高山反应,只要多饮开水,多休息,症状很快会消失,无需担心和恐惧。在高原行动切忌过剧、不跑步,不闭气,不着凉,不吸烟,不饮酒,防感冒,平时多喝水,睡眠充足,注意保暖。

  • 当上海时尚设计师遇上阿坝非遗传承人,这样的跨界创意让你脑洞大开……

    牦牛毡帐篷、羌绣、藏羌织花腰带……在阿坝州,这些非遗手工艺品都是我们藏族、羌族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也是城市生活中难觅的非遗手工艺品。

    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阿坝织绣研修班)”在上海美术学院南院举行结业典礼。

    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中,来自阿坝的20多位非遗传承人与上海设计师合作,将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结合,创作了近百件非遗跨界作品。

    传统与当代的碰撞、技艺与技艺的磨合,我们期待看到风光旖旎的藏羌文化与时尚潮流的都市文明相互融合,造就怎样精彩卓绝的跨界创新产品。

    非遗跨界创新第一组

    羌族绣片,祥云祈福

    羌族创意服饰

    作品介绍:将羌族的传统技艺绣法与时尚潮流的当代服饰相结合,将羌族绣片上的图案纹样融入当代生活,让民族文化也“燥”起来!

    非遗跨界创新第二组

    藏族纹样,突破壁垒

    牦牛绒创意休闲服饰

    作品介绍:将传统的牦牛绒布料与藏族纹样相结合,打破固有的藏服服饰特质,让基于文化本真的材料图案与潮流服饰融合,突破传统壁垒,打造非遗创新的新眼光。

    非遗跨界创新第三组

    温柔披风,肆意潇洒

    牦牛绒披风系列

    作品介绍:传统的牦牛绒布料使用范围较为宽松,其材质的舒适感带给人温柔细腻的感受,设计师苗海燕为VIP客人量身设计,将牦牛绒布料与当代服饰中的披风相结合,在保留其整体状态的基础上,打造出更加符合当代人生活审美感知的实用性产品。

    非遗跨界创新第四组

    刺绣旗袍,创意藏服

    堆绣旗袍、男女藏服

    作品介绍:【堆绣旗袍】跨界设计的创意用心在于将“堆绣”这一藏族唐卡经典技艺与敦煌图案元素相结合,应用于海派旗袍与现代服饰设计之中。这是一种尝试,因此,作品的整体呈现中,在秉承原作色彩的基础上做了局部的当下色彩感觉处理,旨在强调图案和突出工艺。【男女藏服】设计师苗海燕与传承人昂金措合作,让传统藏服的剪裁技艺结合当代服饰的简洁明练,将人们固有印象中的藏服形象打破,实现跨越时尚领域的交流沟通,在保有传统藏服宽松舒适的基础上,添加时尚元素,将非遗文化走向当代生活!

    非遗跨界创新第五组

    高端定制,温暖行走

    卓尔柯牦牛绒高级定制短靴

    作品介绍:若尔盖大草原的牦牛绒每年的产量很小,因此,牦牛绒非常珍贵。但是在产品发展市场化的进程中,目前只有牦牛围巾,“牦牛绒高级定制短靴”的跨界设计,完全是创新的构想,需要接受设计造型结构与材料工艺性能的综合挑战,设计制作的成功,将为牦牛高端定制产品的诞生走出新路。

    非遗跨界创新第六组

    高定包装,精致礼盒

    《卓尔柯牦牛绒围巾系列礼盒》

    作品介绍:牦牛是草原上与牧民有富有情感生命力的动物,牦牛绒每年的产量很小,因此,牦牛绒非常珍贵。但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牦牛绒围巾没有包装,缺乏品质感的消费者体验传递。《礼盒》不同器型组合的设计构想,是在保留草原生态质朴的同时,通过简洁大气的包装器型,赋以精致的图形文字组合标识,用高级定制产品包装表现的精细烫金工艺,尝试让质朴的产品手感,显现出温馨当下的高级定制视觉享受,并追求市场效应。

    非遗跨界创新第七组

    藏羌服饰,创意无限

    藏羌创意服饰

    作品介绍:设计师秦旭将传统的藏羌文化与非遗藏羌手工刺绣融入高级定制和高级成衣设计中,提取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纹样图案,将其设计转化成符合当代审美的样式,让盛放在高岭的云上之花绽放出新的魅力!

    非遗跨界创新第八组

    藏式堆绣,牦牛纺织

    【云上的卓尔柯】牦牛绒堆绣包系列

    作品介绍:设计师应敏将传统的牦牛绒纺织技艺配合以传统的藏式堆绣,堆绣是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所设计的各种图案形状,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堆绣技艺目前多用于寺院文化艺术,堆绣属于唐卡的一种。通过与时尚的包包相互结合,给与传统元素以新生,在保有传统元素效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意设计。

    非遗跨界创新第九组

    白马刺绣,羌绣牛仔

    餐厅软装系列、牛仔服饰改造

    作品介绍:【餐厅软装系列】藏绣文化中极具特色的白马服装,当独具特色的当代化设计图案纹样与传统交融的技艺绣法之间发生碰撞,将其展现在餐厅家居软装的茶席之中,“白马藏族人,头戴毡帽,作品花朵圆环灵感来源于毡帽俯视视角。”给与人耳目一新的体验。【牛仔服饰改造】牛仔服饰是当代年轻人的日常穿着,把橘色羌绣绣片、藏羌织花腰带图案剪切拼贴在蓝色中式牛仔服饰上,并用江南土布作为装饰点缀,让原本传统的图案花纹走进当下年轻人的时尚生活。

    非遗跨界创新第十组

    藏羌文化,交融贯通

    礼服、男鞋、女鞋、包包系列、创意茶罐及茶席

    作品介绍:施军燕老师将多种材质与藏羌文化之间互汇交融,将传统的羌族刺绣与高端时尚的礼服相结合,将川味的羌绣变得更富国际范儿;与钟景利老师之间合作的鞋子和包包系列,运用传统藏羌族的织绣技法将“囍”字织于其上,融合中国文化中象征喜庆的蝴蝶、菊花纹样进行创作,制成象征喜庆的产品;与李碧老师之间合作的是以银饰与羌绣纹样相结合制成的杯垫、创意茶罐及茶席;与余德书老师之间跨界交流创作的是以剪纸为基础与羌绣相结合的包包。

    非遗跨界创新第十一组

    一针一线,诗和远方

    娃娃服饰

    作品介绍:精美可爱的玩偶娃娃是每个女孩儿时的梦想,而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衣服则是最不厌其烦的游戏。玩偶娃娃抛开时髦的服饰,穿上一针一线满怀着理想与期待的华衣,让文化与理想之间实现共融,是设计师徐加佳所想要达到的状态。她与多位传承人合作进行娃圈与藏羌文化的跨界合作,将传统的藏羌文化图案与剪裁手法缩小化融于玩偶之上,不仅仅是给玩偶以新生,更是给与理想以寄托。

    非遗跨界创新第十二组

    羌族色彩,魅力旗袍

    羌绣旗袍

    作品介绍:设计师杨明明专注于旗袍的品牌设计制作,她通过对于藏羌文化的了解,将传统的民族文化进行整合规划,提取极具代表性的羌绣图案纹样以及色彩搭配等等,通过多种尝试,将民族风与旗袍文化相结合,让优雅知性的旗袍文化带上一抹羌族的艳丽!

    非遗跨界创新第十三组

    纯净色调,典雅新衣

    戳绣中式长袍、日用品

    作品介绍:设计师宋连生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沟通将羌族刺绣技法中的戳绣与中式长袍相结合,运用颜色色系较为统一的布匹与线营造出典雅的感受。戳绣其立体感很强,通过正反面的绣制能够保证双面图案都较为完整,摸上去触感松软,通过不同的颜色构成,将花纹绣制在衣服上,使衣服更具质感。

    非遗跨界创新第十四组

    民族绣片,当代时尚

    藏族绣片包包系列、藏族刺绣草帽、羌族剪纸【云上】系列箱包

    作品介绍:设计师何然通过对藏羌文化的了解,将极具藏羌族文化特色的绣片与时尚的包包和帽子相结合,让极具民族特色的纹样变成时尚单品,融于当代生活!

    非遗跨界创新第十五组

    戳绣绒绣,秀出时髦

    创意礼帽系列、牦牛绒服饰

    作品介绍:这次婉珺玺与羌族自治州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将上海囡囡作为故事的核心展开了一段跨时空的对话。作为海派文化代表品牌的婉珺玺承袭了一贯的海派风格更在起基础上做了一次开拓性的尝试,将传统的绒绣,羌绣和牦牛绒与西式的服装面料, 如西服面料,蕾丝,丝绒结合。这次尝试我们将花样定在了老上海画报中的人物,让传统手工艺真正的“活”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我们运用了多种绣法来呈现这次的作品,让传统手工艺自己迸发新的可能。

    非遗跨界创新第十六组

    服饰之上,山间田野

    羌绣成衣

    作品介绍:PACC设计师李依蔓老师通过前期对于藏羌文化的了解,与学员之间针对刺绣技法的探讨研究,将传统的藏羌纹样图案进行构思重组,将其转化成适合于高定成衣的图案,注重结构上线条感的设计。通过设计化的思维思考将藏羌文化与礼服之间形成链接,将山川间的美丽带到当代服饰的生活之中;通过对于羌绣的转化提取,将传统的羌绣纹样以及刺绣技法与服饰相结合,制作出符合当代文化审美的成衣系列作品。

    非遗跨界创新第十七组

    藏羌织绣,生活之中

    茶席软装系列、家庭桌席软装系列、创意服饰

    作品介绍:设计师郑珊珊将传统的藏羌织绣手法与桌席、茶席相结合,将藏羌文化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不同的民族图案花纹营造出不同感受的视觉体验。此外,郑珊珊老师将藏羌绣法和颜色搭配的方案与创意服饰相结合,通过对于传统的图案纹样以及色彩搭配的尝试,来寻求文化与设计的新生共融之路!

    阿坝织绣 颜值担当

    非遗创新 品味生活

    敬请期待这些跨界作品的诞生!

    衷心感谢所有参与并给予帮助的设计师朋友们!

    非遗跨界路上,我们牵手同行!

    微阿坝综合报道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微阿坝

  • 上海设计遇到阿坝非遗,设计师让传承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

    牦牛毡帐篷、羌绣、藏羌织花腰带……在四川阿坝,这些非遗手工艺品都是当地藏族、羌族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也是城市生活中难觅的非遗手工艺品。

    6月1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阿坝织绣研修班)”在上海美术学院南院举行结业典礼。

    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中,来自阿坝的20多位非遗传承人与上海设计师合作,将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结合,创作了近百件非遗跨界作品。

    设计师李伊蔓将传统藏羌纹样图案重组转化为适合高定成衣的图案,与传承人合作设计出了一组刺绣服饰。

    上海设计碰撞阿坝非遗

    “一个月的培训,学到了太多东西。”这是参加这次非遗研修班大部分学员的共识。

    阿坝少数民族众多,此次学员大多为藏族、羌族,有些人此前从未走出四川,汉语表达也并不是很好,更未接触过专业设计培训。

    设计师应敏对藏族姑娘昂金措印象深刻,觉得她年纪最小却心灵手巧,现场展示的一件做工精湛的藏袍就出自她之手。1999年出生的昂金措是这次研修班里最小的学员,她16岁开始在当地手工艺学校里学做帐篷和藏装,在学校里半工半读,也是取得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研修班,一直做手艺的昂金措第一次体会到了设计的魅力,她最喜欢的作品是和娃娃服饰设计师徐加佳合作的藏装娃娃。她特意拉记者去看自己的作品:一个穿着一袭宝蓝色的藏装、金发大眼的洋娃娃。“第一次做,做得不好。”她有点害羞地拿着娃娃,眼里满是喜欢。

    “和设计师合作,设计方面给了我们很多灵感。”对已经开始考虑将传统技艺转化成商品的当地设计师而言,这次合作也是一次激发灵感之旅。25岁的足巴甲和索朗当周一起创办了阿坝州若尔盖县当地的一家制作牦牛毛产品的公司,生产牦牛绒围巾、灯具等产品。

    娃娃服饰设计师徐加佳和几位藏羌服饰绣品传承人合作,设计制作了身着传承人民族服饰的娃娃。

    上海的土布设计师应敏和他们进行了跨界合作,应敏用丝绸和牦牛绒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进行拼接,设计了几款手工包,三角形的金色丝绸织片和棕色的牦牛绒织品呼应。应敏解释,自己特意在包上拼接出了抽象的帐篷形状,以贴合藏族使用牦牛毛织造帐篷的传统。

    “用设计的方式把自己的文化加入进去,这是我们之前从来没想到的。” 足巴甲此前考虑的主要是如何把牦牛绒织物做得好看以适应市场,这次他开始意识到,设计本身就可以讲述文化。

    设计师应敏和牦牛绒纺织技艺传承人足巴甲、索朗当周合作,用牦牛绒织物和丝绸拼接,打造出一组牦牛绒手包。

    现代设计让非遗保存、更新

    阿坝海拔高、山地多、交通不便,辖内有13个贫困县,但同时,这里又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少数民族众多,文化样态丰富。这里生活着藏族的三个支系:加绒藏族、白马藏族和安多藏族,羌族也有高山羌族和河谷羌族两大支系,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手工艺技术。

    “当地政府在进行文化扶贫,传统手工艺是重要推手,可以带动当地绣娘有工作,养活自己。”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总监章莉莉介绍,此前他们承办的多为具体技艺的研修班,像阿坝州这样整建制的非遗研修班并不多见。

    在阿坝当地,许多传统非遗工艺依然在日常生活中被传承和使用着,藏民仍然穿着藏装,带着帐篷,保持游牧的习惯。但这种传统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着工业化的冲击。

    牦牛毛是藏族非常重要的纺织材料,牧民用牦牛毛纺织帐篷,经线用牦牛毛,纬线用牦牛绒,编织出来的帐篷保暖抗风,雨天也不会漏水。

    “但现在大家觉得行军帐篷也不错,方便也不漏水。”足巴甲发现,现在会织牦牛毛帐篷的老艺人越来越少了。对于传统吃穿用都依靠牦牛的藏族人来说,牦牛绒纺织技艺这项非遗实用性在下降。

    足巴甲在尝试将牦牛绒纺织这项古老的技艺换一种方式延续下去,他们开发了牦牛绒围巾、藏装等产品,在当地成立了合作社,邀请老一辈纺织艺人用传统手法编织,还从当地牧民手里收牦牛毛,一斤30元,增加了牧民的收入。

    58岁的羌族刺绣国家级传承人李兴秀是当地非遗创业的元老级人物,羌绣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还是当地人自产自销的手工艺品,李兴秀1970年代开始学羌绣,1982年就下海创业,把羌绣卖出了大山,还带着阿坝州当地近万名妇女学会了羌绣。

    “这次一个月培训,我们学到了怎么把传统和时尚结合起来。”这次李兴秀带着多位羌绣绣娘和服装设计师合作,做出了一批羌绣、藏羌织花腰带和时装结合的服装,传统羌绣和牛仔装等现代服饰的碰撞让李兴秀激动不已,“这次回去,我们要让阿坝成千上万的绣娘也学到我们这次学到的东西。”

    羌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李兴秀介结合了绍羌绣、藏羌织带和牛仔服设计的服装。

    非遗设计如果不做任何改动“对传承人不公平”

    2015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阿坝织绣班已经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第16期培训班。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总监章莉莉形象地把这样的研修班称为“左手牵着传承人,右手牵着设计师”,让传承人和设计师合作,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每次研修班都分为三部分,考察课、理论课和设计课。研修班老师把设计专业的大学课程浓缩成10天给学员们补课,专利法律法规、色彩搭配设计等等都有涉及。考察课上,学员走进外滩22号,在高定品牌店中听设计师讲课,了解如何借助设计的力量,将传统手工与时尚定制结合。只有最后10天才是设计课,传承人和设计师携手合作,亲手制作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结合的作品。

    阿坝非遗学员的刻苦程度令人动容。几位年纪不小的羌绣绣娘为了在结业典礼上拿出作品,早上4点就起来绣了。在最后短短10天,20多位学员拿出了近100件作品,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还只是全部作品的30%。”章莉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还有70%的作品将在传承人回到阿坝之后,和设计师远程沟通完成后续制作。

    此前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孵化的非遗当代设计都以展示为主,章莉莉透露,今年将开始转型和文创机构及设计师合作,尝试小规模量产,帮助传承人从创新走向传播再走向商业转化。

    有些人认为非遗应该保持原始风貌,不应该做任何改动。做非遗当代转化多年,章莉莉并不赞同这一观点,“我觉得这对传承人不公平。”

    每次研修班上,他们都会询问学院意见,结业作品是愿意做传统作品,还是和设计师合作,学员都选择了做创新合作,“不去干涉,文化会自己交融的。过去的时尚就是现在的传统,现在的时尚就是未来的传统。非遗传承就像一条大河,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当中。”

  • 单页式网站建设上线以后的推广

    现如今,小程序盛行,你或许会疑惑,单页式网站和小程序有什么区别呢。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就是流量。小程序是微信这个平台下的产物,有微信的流量作为支撑。单页式网站在很大程度上比小程序更优秀,就好比单页式网站的容量就更大一些。而单页式网站的流量却令人犯愁。

    那么,当单页式网站建设上线后,该如何为这个优秀的产品进行推广,获取流量呢?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4种节省成本的单页式网站的推行手段。

    1、seo优化手段

    seo,是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的英文缩写,搜索引擎优化。通俗一点说,seo是在了解了搜索引擎的权重分配原理的前提下,对网站进行优化,从而使网站获得靠前的排名,更容易的进入用户的视线之内,从而获得流量。

    可以这样说,seo是一个网站维护的必要的基本手段。

    2、巧妙结合移动互联网

    显而易见,移动互联网正呈崛起之势。大到退休了的叔叔阿姨,小到学龄前的小朋友,都常常拿着手机浏览着这个世界的信息。

    更有很多新媒体的出现。而且,这些新媒体常常无需花费什么资本。只要注册账号,发布高质量的信息,巧妙的获取我们所需求的客户群体的注意。便能带来流量,为我们的网站推广做出很大的贡献。

    3、通过社群营销

    三人成虎!试想,若有一个庞大的社群去为一个产品呐喊助威。这种口碑的威力,营销的效果,该是显而易见的了。

    看一看现在的QQ,微信,我们就能明白一个社群的力量。

    小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米粉们来自消费群众的口碑,让小米品牌迅速发展崛起。

    4、通过朋友圈

    朋友圈,也常常被称为“万能的票圈”。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有很多常见的比如拉票、集赞推广、微商等等。

    有人说朋友圈就是一个超链接的所在地。只需要手指轻轻一点,就进入了另一个界面,可能就是一个单页网站,可能就是你要推广的单页网站。这样一个简单低成本的宣传手段,在每天都要刷的朋友圈,你为什么不试试呢?

    总而言之,当我们想要做推广,第一,要做好产品;第二,要顺势而为。

    有必要的话,做一点预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PACC非遗拓展】魔都收到一条来自阿坝州的问候!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非遗处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阿坝织绣研修班)”的教学正在推进中。

    你好,魔都!

    5月24日和25日,研培班创新教学课程走进外滩22号,将课堂放在时尚刺绣的品牌店里;传承人们首次走进摩天高楼上海中心展示绚烂的织绣技艺,多元的教学方式和公众活动让传承人展开双臂,以开放的心态、合作的意识、探索的精神,开启非遗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之路。

    通过了解品牌如何借助设计的力量,将传统手工与时尚定制结合,非遗技艺与产品的设计融合,同时通过现场展演活动让阿坝的藏羌民族文化为更多人所了解。让传承人们体会学习怎样将自己之所长与当代文化、艺术、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符合时代主题的非遗创新产品。

    时尚定制 非遗活化

    课堂转移至外滩22号中国高定品牌现场

    非遗与高级定制

    激发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的全新的创造力

    让非遗展示更多与当代审美、设计结合的可能性

    一件件精致的鞋服正昭示着非遗的逐渐复苏

    来自民间的匠心技艺让高级定制从高冷变成温情

    外滩22号,在保留了折衷主义风格的基础上,以外滩唯一的“百年红楼”的骄人姿态,成为汇集全球高级定制品牌、时尚艺术盛宴顶级会所式商业中心。市场部周丹丹向传承人们生动的介绍了属于这幢楼背后的故事。

    学员们参观了中国高级定制女鞋品牌sheme形象店,通过观察沟通了解sheme鞋履的设计理念,以及其在非遗技艺上的独特追求。sheme跨界项目负责人周爱华就过往非遗班中织绣与鞋履设计制作的跨界案例分析,表达了自己对于非遗传承,如何走近现代生活的观点。

    她认为:传承人要向前走,来了解设计师,而设计师也要来了解传承人,两者之间相互了解才能寻求共融,走出更符合当下审美的非遗创新之路。传承人所承继的传统文化存在其独特的审美,是给予设计师源于历史的灵感源泉,传承技艺中的色彩搭配,图案纹理是给予当代设计文化的思维突破。因此,非遗的跨界创新交流是给予品牌文化前进发展的新型道路。

    ▲ sheme品牌的跨界设计鞋履为传承人如何在接下去的创作中将技艺与现代时尚结合打开了思路。

    随后,学员们参观了那旗袍的品牌店铺,通过学习多种时尚刺绣方式与体验摩登旗袍设计来了解非遗跨界的成果。那旗袍的品牌设计师杨明明分享了那旗袍的品牌理念以及旗袍的制作技艺。同时,她与学员们针对于藏羌织绣的文化历史,以及针刺绣法进行了沟通交流。学员们对于店铺内的旗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与杨老师就藏羌汉传统服饰的特色进行了交流沟通。

    学员们在外滩22号观景平台载歌载舞,绚丽的民族服饰与黄浦江畔灯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情,外滩22号董事长李玉麟女士与传承人亲切交谈,向他们介绍浦江两岸的建筑群历史,学员们切身感受到属于上海这个海派都市的魅力。

    非遗潮玩快闪

    上海中心文化一小时

    上海之巅非遗潮玩快闪奏响白领文化新篇章

    唤醒了心中的诗和远方

    ▲ 活动现场学员们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阿坝州藏羌儿女的热情舞蹈

    5月25日上海中心进行文化一小时的非遗交流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学员们热情高涨,和参观的群众分享家乡的传统文化,向他们讲述四川阿坝的秀美风光。

    ▲ 活动现场学员们为现场观众讲解藏织地毯的技艺技法

    整日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工作的白领们,看到这样原生态的非遗技艺,唤醒了心中对于自然、淳朴的渴望,学员们对于手艺发自内心的喜爱与热情让他们对于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这样匠心诚意的态度感染了不少白领。

    ▲ 白领现场体验阿坝羌族传统文化,媒体记者对白领进行了采访,谈谈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受

    ▲ 阿坝藏羌织绣文化和陆家嘴白领之间的交流活动

    活动最后,学员们受到上海中心的邀请,去往上海中心的上海之巅118层,感受浦江两岸的绝美风光。传承人们从风景旖旎,白云飘飘的阿坝州前来上海,为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间注入活力与温情,似乎阿坝州上空飘荡的白云随之而来,带来了自然的惬意,带来了生命的纯真,在这万千风情、多元并包的城市与人们浪漫相遇。她们在那里送上了对上海的祝福“扎西德勒、纳吉娜鲁!”。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微阿坝

  • 茂县山体滑坡 目前确认118名失踪人员,一个村就这样没了,愿逝者安息!

    6月24日6时左右,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突发山体高位垮塌!茂县前方新闻应急中心举行“6.24”叠溪山体突发高位垮塌灾害抢险救灾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整个村子原来40多户,去的时候看都看不到了。”

    针对是否有游客在叠溪松坪沟景区内被埋,发布会提到,有142人进入景区,其中136人购买门票。目前确认和142名游客取得了联系。初步掌握的情况,这142名游客都已经离开事发地。

    现在基本掌握了118名失联人员的信息,失联人员的信息将尽快发布在阿坝州门户网站。

    茂县山体滑坡已过去一天了,这些场面令人动容。

    愿逝者安息,生者珍重!

  • 青海果洛与四川阿坝路路相通

    青海新闻网讯 近日,省道220线建设桥至下红科(青川界)段公路改建工程穿越我省达日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影响评价报告顺利通过评审,意味着我省这条从果洛达日进入四川的出省通道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据悉,省林业部门组织进行建设桥至下红科(青川界)段公路改建工程穿越达日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影响评价报告审查中,对项目穿越湿地公园的位置、面积及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报告内容进行审查,审查专家认为,该报告内容较为翔实、分析较为科学、评价结果客观,项目对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及景观资源的影响较小、程度可控,同意通过评审,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范围,防止施工作业多占湿地资源,在施工过程中注重项目建设与湿地生态保护相结合。

    省道220线建设桥至下红科(青川界)段公路改建工程为我省省道网规划省道220线(玛多—下红科省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建设是完善我省公路网的需要,是构建青海与四川省际通道的重要举措。项目路线起点位于我省果洛州达日县建设桥岔口,与达玉公路相接,路线由北向南布设,分别经建设乡、莫坝乡、上红科乡、下红科乡,终点路线接四川省省道S454线色达县城至泥朵(川青界)公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134.35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

    作为我省南部地区的一条重要出省通道,该公路的建设直接将我省果洛州与四川省阿坝州连通,有效改善各族群众的出行条件,使得城乡时空距离大幅缩短,运输效率、运输距离大幅增加,农副产品得到流通,为少数民族发展融入社会大发展的洪流创造条件等将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保障。

  • 今夜,我们的明星给力,面对DG设计师辱华行为,他们用行动说不

    今年年底,我们的明星真的给力,在中国台湾金马奖上,由于台湾获奖导演在获奖感言中发表台独言论,内地演员用行动表示自己的台独,金马奖主席巩俐拒绝颁奖,段奕宏表情严肃,而上届男主角图门旗帜鲜明地表态“中国台湾金马奖。”就这几个字,表明我们的态度,中国的土地一点也不能少。

    而团中央在官博上发博也为这些艺术家支持。而影视圈的几乎所有明星都表态,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这对于某些人来说算是敏感,毕竟,政治归政治,艺术归艺术,然而,在民族大义面前却是不能含糊的。

    金马奖刚落下帷幕,我们的明星们又做出了一件给力的举动。

    11月21日晚,著名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原定将在上海博览中心举办首个大型时装秀“The Great Show”,届时分为三个主题发布超过100个款式的全新成衣系列,早前陈坤、李冰冰、王俊凯、迪丽热巴等不少明星都被预告会参加此次活动。

    然而就在大秀即将开启的当天,一段网友和DG设计师在ins上的真实对话被曝光,大意就是这位网友提到早前DG投放的广告宣传片涉嫌歧视,于是该设计师表示非常不满,争辩无果后破口大骂,甚至说China都是屎。设计师涉嫌辱华的行为在网上引发争议,陈坤、迪丽热巴、王俊凯等明星纷纷拒绝出席,有媒体与D&G品牌公关取得联系,对方确认,原定出席活动的所有明星都取消了行程。随后,媒体拿到品牌公关的正式通知:“亲爱的媒体朋友,得到Dolce&Gabbana杜嘉班纳的官方消息,活动正式取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正式确定活动取消。

    而惹起如今这场祸端的起因,正是DG早前投放的标题为“起筷吃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片。在该广告片中,中国模特不仅用奇怪的姿势使用筷子吃Pizza、意大利式甜卷,旁白还故意使用“中式发音”和傲慢的语气,让人怀疑是故意丑化中国,所以一时间在国内社交网站引来诸多争议。

    其实那广告片没什么,顶多就是外国人脑子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但也真到不了歧视种族这个高度,人家做宣传片肯定本意是想迎合,只是因不了解中国好心办了坏事事与愿违。

    但这设计师没控制住情绪,口不择言骂整个国家,这就有点像本来因为小事争执,后来一冲动开始骂娘,就矛盾上升了。所以冲动是魔鬼。”

    而在进入21世纪快20年了,制片团队的文化程度很低啊,现在哪个国家的小学生还不知道“这种小棍子形状的餐具”叫筷子。连中国的筷子都不懂,还想让商品打入中国市场。而且如此刚愎自用,沟通不畅就破口大骂,唉,说好的绅士风度呢?

    事发后,DG大概也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于是紧急出面进行公关,和网友对骂的设计师也在ins发文称网曝的对话不是自己所发,疑似被盗号。不得不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洗白的套路还是惊人的一致啊。

    但再洗白也没有用,活动取消了,场地一片狼藉狠狠地打脸了这些傲慢的西方人,而且线上线下都纷纷下架产品,明星们也与之解除代言,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就像演员王俊凯在微博上说:“祖国高于一切,对于中国文化底蕴和精神审美,你是最好的。”因此,当DG设计师拍摄一个模特别扭地使用筷子,还用肮脏的语言辱骂中国时,作为每一个华人都会愤怒的。这些人错误的估计了当今的中国,还以为是上个世纪初的东亚病夫,还以为是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横行霸道耀武扬威,还以为公园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进入”的牌子,结果他们错了。

    当然,他们知道如今想用枪炮侵略中国是不能够了,因为中国日益强大到他们害怕,于是,他们用经济来侵略,用他们的生活方式来侵略我们。他们知道,如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喜欢西方的奢侈品,中国是他们最大的东方市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奢侈品市场不断升温,中国成为了不少奢侈品牌的重要市场。为了占领市场,各大奢侈品牌都会制作投放具有地域特色的广告片,并找当地影响力很大的明星做代言进行宣传,DG也是如此。

    而对于中国演员来说,能够代言西方大牌产品,在经济收入和名气上也是双赢,然而,如果有人胆敢侮辱我们的祖国,那么,我们的明星也不是见钱眼开,没有气节的戏子,他们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良知。古人都不吃嗟来之食,今天的演员也绝对不要侮辱人格和国格的金钱。于是,他们拒绝出席活动,拒绝代言产品。用行动狠狠打脸以DG为首的辱华大牌。

    而拍摄广告片的模特却沉默了。不知她怎么想的。

    而DG设计师却自取其辱。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尊重,尊重别的国家的文化。我们都没有嘲笑西餐的刀叉,他们嘲笑我们的筷子。嘲笑不成就骂,看着情况不对,又立马道歉,可是并不是真诚道歉,而是说自己账号被盗,DG这样也捉急。

    当然不能说他们的智商低,他们智商高着啦,只是他们傲慢个性,也许他们觉得这些解约的明星还会低三下四地求他们续约,或者其他明星还会签约,而且,他们看着的,过不了多久,一群中国大叔大妈又会跑到欧美买买买的。

    但愿国人不要那么健忘。

  • 「改革开放40年」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搬出大山莲花“开”

    在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观光台,俯瞰一排排藏式民居自上而下排列有序,统一的规划、整齐的布局,令人耳目一新。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

    陇南是甘肃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武都是陇南扶贫的重点县区,而武都区坪垭藏族乡不仅是陇南25个特困片区乡镇之一,更是武都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11月29日上午,记者从武都驱车向西行进40分钟左右,在212国道上便可看到白龙江对岸的坪垭藏族乡。放眼望去,一大片排列有序、风格别致的藏式建筑成为大山深处的一道风景。随车的武都区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里是坪垭藏族乡现在的家园,市区两级民族团结示范点、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区、生态文明和民族风情旅游村。

    初冬时节的坪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川坝河谷地带的葱茏绿意,别有一番风味。向着观景台乘车盘旋而上,呼吸着虽寒未冷且没带任何杂质的新鲜空气,一股凉爽的感觉沁人心肺,远处的山峦层林尽染,雪线以上一道白,而雪线之下一层红黄相间,绵延百里。到达易地扶贫搬迁观光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四川阿坝州设计院设计的以“十四颗佛珠”为主题的1号安置区。鲜明的藏族风格让人感觉到了异域风貌,一排排藏式民居自上而下排列有序,统一的规划,整齐的布局,14个宽大的平台,十四排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就像“十四颗佛珠”隆起在这块吉祥的土地上。

    左边是以“莲花永驻”为主题的2号安置区,右边是以“十四颗佛珠”为主题的1号安置区。

    坪垭藏族乡风格别致的藏式建筑。

    兰海高速穿村而过,兰渝铁路也傍山贯通,历经3年多的建设,搬迁群众全部搬迁入住。机关单位、卫生院、派出所、坪垭中心小学和幼儿园搬迁运转,白龙江畔一个现代化的藏式小乡镇充满生机。

    转眼向西,俯瞰整个搬迁点的2号安置区——“莲花永驻”,这里的设计更是巧妙,设计者结合藏族特有的佛教文化背景,将2号搬迁点设计成一朵充满佛教意义的莲花。坪垭藏族乡旅游专干强丽娟说,这样的设计除了产生美好景致的视觉感受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就是寓意着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这一惠民举措,引导和帮助坪垭藏族人民解脱贫困,走出苦海,从而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据强丽娟介绍,每一朵花瓣上安置着一个村,分别是:旧墩、腰道、赵杨坪、鹿连、俄儿等6个村。

    坪垭藏族乡是甘肃省陇南市25个特困片区乡镇之一,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贫困程度深,就地扶贫开发成本高、实现脱贫难度大。2015年,面对处在九沟八梁之中的坪垭藏族乡,陇南市、武都区两级党委政府因地施策,作出了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重大决策,对深山上的8个村1236户5731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截至10月25日,除了37户非农户,其余1199户于2018年已整体搬迁。搬迁后,当地政府将对搬迁安置区与周边景区进行整体规划,打造民族风情和乡村生态旅游村,同时加大群众专业技能培训,并引进企业实现群众本地就业,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坪垭村如雨后春笋般的藏式小楼房。

    走进坪垭村,只见如雨后春笋般耸立着一座座精致的藏式小楼房,小巧玲珑的藏式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村口就是李吉地卓玛的家。

    “最近货卖的剩下不多了,过几天准备去城里进一批货。”记者见到李吉地卓玛时,她正在自己的小卖铺里整理着货架。

    屋子里家具电器配备齐全,货架上的货物码放的整整齐齐。在迎来送往顾客之余,李吉地卓玛谈起了自己生活的新变化:“原来在山上,除了黄土还是黄土,吃水很困难,每天都要去最深最深沟底的清泉里,运水回家。自从搬下了山,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这在以前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

    李吉地卓玛正在自己的小卖铺里整理着货架。

    原来的坪垭藏族乡,位于白龙江南岸半山腰地带,全乡地形以九沟八梁为主,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叠翠,全乡9个行政村有8个(除铧嘴外)村依次向西散落在海拔1100——3200米左右的高半山上。

    “在山上的时候,一家6口全靠老公一个人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我自己在家里种一点高粱、谷子等杂粮和照顾3个孩子,可今年春节期间的一次意外,致使老公受伤残疾……”

    就在李吉地卓玛一家6口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时,当地政府为她申请了低保,于今年5月份将她全家搬到了山下,住上了150平米的新房子,还帮扶她办起了小卖铺,现如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老板,来包烟……”

    谈话间,又有人来买东西了。李吉地卓玛熟练地从货架上取了盒烟递给顾客,又含笑接过了顾客递上来的钱。

    李吉地卓玛将一盒烟递给了顾客。

    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是重点!如何做到搬的下,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的目标?

    驻村干部郭进学说,下山后,我们主要依靠退耕还林、景区、企业三方面的收入。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对迁出区土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已形成1.4万亩花椒林带,逐步增加群众收入,恢复迁出区生态。通过组建带贫合作联社,引进企业联办扶贫车间,可实现400人就地就业增收和为贫困户和村集体分红。将搬迁安置区与朝阳洞景区整体进行规划,充分挖掘藏族民俗文化资源,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村。

    此外,超前谋划产业发展,让更多的群众从事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同时加大对专业技能培训,开展有组织输转,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将五保户、单人独户采取集中供养安置在五保家园,对失去劳动力、因病致贫等贫困群众实现兜底性脱贫。

    干净、舒适、整齐、美观的藏式小镇。

    采访结束,记者一行乘车进入了国道212线,透过车窗,对岸搬迁点又一闪而过,朦胧之中,仿佛看到了那座干净、舒适、整齐、美观的藏式小镇,一群幸福快乐的藏家儿女,在那朵莲花的中心广场上载歌载舞,歌颂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村旁的大道旁,白龙江一如既往地奔流向东,渐行渐远的山影,经幡还在飘,坪垭人在欢歌……

    你听,那歌声里满是眷恋,更是生机与希望。

  • 连接果洛和甘孜 我省东南部建出省通道

    青海新闻网讯 近日,省道220线建设桥至下红科(青川界)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有关环保部门审批,取得环评批复,为该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意味着我省东南部将建设一条连接果洛州和四川甘孜州的出省通道。

    省道220线建设桥至下红科段公路改建工程位于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境内,起点位于达日县建设桥岔口,接达玉公路K24+800,经建设乡、莫坝乡、上红科乡后至终点下红科乡(青川界),终点路线接四川省S454线色达县城至泥朵(川青界)公路改建工程,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全长136.4公里(有断链)。该项目是我省东南部重要的出省通道,建成后将形成连接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和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便捷通道,向南可到达四川色达县、壤塘县,再通过G317线连接甘孜州、阿坝州、汶川、成都以及西边的西藏昌都市等地区,实现与四川、西藏的连接,对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加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悉,省道220线建设桥至下红科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环评报告从噪声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大气污染防治及对达日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影响等方面分别作了分析论证。环评组认为该工程跨越青海达日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存在一定的环境制约因素,但工程建设对湿地公园的影响较小,要求施工期和营运期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恢复措施。

  • 本页内容为企业、个人自主上传或来源网络,所有资料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对其版权负责、不保证亦不表示本网的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