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址:www.300.cn

业务简介:中企动力(300.cn)为您提供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页设计及定制高端网站建设服务,中企动力专注于企业网站建设、高端网页制作领域24年,对企业网站制作、平台高端网站建设,包括汽车、家装、农业、外贸、机械等多个行业拥有丰富建站经验,选择中企动力,为网站保驾护航。

安定区网站设计头条

  • 戴超调研定西市区城市建设情况

    定西新闻网讯 据定西日报报道 近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戴超深入安定区专题调研市区城市建设。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国栋及市政府秘书长张应钦一同调研。

    戴超深入安定区专题调研市区城市建设。

    戴超一行详细听取了市区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路网规划、园区发展规划等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北川、南川、西川建设情况。他指出,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对进一步增进群众福祉、提升对外形象、助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定位,调整完善建设规划,加快改善交通路网,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像治理家庭一样抓好城市管理,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戴超强调,安定区要按照治理“三河”、建设“三川”、发展“三业”、打造“三地”的定位,进一步拉开发展格局,突出优势特色,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总量,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富有特色的富民强区之路。治理“三河”就是按照“沟排污、底流水、岸建道、人乘凉”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区东河、西河、关川河河道治理、沿河景观带建设和桥面立体改造,打造人与水、水与岸、岸与城和谐的生态走廊。利用好引洮水资源,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药等工程,实施市区面山绿化、上水提灌等项目,抓好城区污水、垃圾综合治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三川”就是按照“北工南贸西科”的发展格局,理顺“一区四园”管理体制,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推动市区北川、南川、西川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循环园区重点发展创新型制造业,北川片区重点发展马铃薯等传统加工业,南川片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西川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谋划实施火车站、铁路货场、汽车站整体搬迁和高铁站至机场互联互通项目,加快建设环城快速通道和绕城高速公路,打通老城区丁字路、断头路,改造提升连霍高速定西出口,打造“四横十六纵”交通路网体系。按照“双提高、双完善”思路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城区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建设商业综合体和城市综合体;旧城区坚持大拆小建、小拆不建的原则,规划建设绿地、公园、市场、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三业”就是按照“全区马铃薯、香泉良种、内官蔬菜”的发展格局,推动马铃薯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汽车后市场服务、军民融合应急物流等现代物流业,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北进南出物流通道。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健康养生、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地”就是不断完善马铃薯良种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三大体系,打造全国马铃薯产业“洼地”。做大草、畜两大产业集群,打造西部最大的草牧基地。做强做优商贸物流、新型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打造服务全市的现代服务业“平地”。

  •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70平方公里 安定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全国树榜样

    安定区李家堡镇苏家岔村层层梯田美如画。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摄

    每日甘肃网9月18日讯(记者金奉乾)以前,只要提起定西安定区,人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这样一些词——干旱少雨,水土流失,生态酷劣,贫困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许多前来考察的外国专家曾说:能够在这里生存,简直是一个奇迹!然而,穷则思变,变则思通。在国家大力扶持下,经过50多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安定区建成了一大批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代表流域,使全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9月18日下午,被誉为“感动旱塬第一人”的刘玉秀老人向记者们讲述了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几十年来战天斗地、兴建梯田的伟大历程。她说,安定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历史。

    九月的陇中大地,处处充满丰收的景象。黄土塬畔的层层梯田间,成片的玉米待收在即,勤劳的农民正在田间挖马铃薯和柴胡,山腰旮旯里的农舍炊烟袅袅……安定区水土保持局副局长李继忠说:“眼前的秀美秋景,让人思绪万千。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甘肃省安定区东河项目区2013-2017年共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1.57平方公里,提高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有效的巩固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马铃薯、劳务、畜草和蔬菜高效农业的发展。”

    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是一个具有历史符号意义的山村,它是中国扶贫开发的桥头堡和试验田,它的历史就是中国腾飞巨变的缩影。在结束了李家堡镇苏家岔村的采访后,记者们乘坐中巴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坐落在山腰间的大坪村终于露出了她美丽的容颜:平整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砖瓦房,设施完善的健身场,以及“扎根”在远处田埂上的20多座蔬菜大棚。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前来采访的记者们惊叹不已。

    据介绍,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辖12镇7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1万人。这里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山多川少,水土流失面积3306.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年土壤侵蚀模数5640吨/平方公里,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为2052万吨。全区年平均降雨量380毫米左右,蒸发量高达1500毫米以上。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酷劣,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县(区)之一。

    过去的安定区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穷地方,“种一坡、收一车、打一斗、煮一锅”和“住的土窑洞、吃的救济粮、穿的黄衣裳”曾是这片贫瘠土地上百姓广种薄收和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坪村党总支书记康耀伟介绍村子发展规划。

    “要了解安定区几十年来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情况,眼前的大坪村就是最好的回答。”安定区水土保持科技展览馆讲解员说,不看历史,就很难了解大坪村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展馆里展出的1979年国务院颁发的嘉奖令、奖励证书及珍贵史料,有力地证明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坪人“战天斗地、改土造田”的伟大创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历了艰辛探索、综合治理、创新提升三个阶段,创立了“山顶造林戴帽子、山坡种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下建棚围裙子、沟底打坝穿靴子”的“五子登科”治理模式和“梯田+水窖+科技=解决温饱”、“结构调整+市场引导+龙头带动=脱贫致富”的发展模式。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明显提高,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展馆里一幅幅真实的历史图片,一段段详细的文字记录,一件件陈旧的实物展品,诉说着那段艰苦的岁月和奋斗的豪情。

    今年71岁的刘玉秀老人至今还担任着大坪村党总支副书记,尽管有些耳背,但是她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段热血沸腾的经历。当时在一无技术、二无机械的情况下,大坪村党员、干部带头,男女老少齐参战,靠背背肩挑,修梯田、兴水利,拉开了以梯田建设为主的水土保持序幕,涌现出了一大批 “常年基建队”、“民兵突击队”、“铁姑娘队”等先进典型。

    “那时候我很年轻,有力气,干劲大,是‘铁姑娘队’的成员。记得在冬天里,为了防止地面被冻结,晚上我们在马灯照耀下轮换挖土。如今大坪村的大部分梯田,都是我们那一代人扛着铁锹、?头修建的,以前陡峭的坡洼地,都变成了现在的层层梯田。”刘玉秀老人兴致勃勃地说,“把耕种了一辈子的梯田撂荒确实很可惜,我们每年都种些玉米、胡麻、马铃薯,女儿们也经常过来给我们帮忙。” 如今虽然年纪大了,但她还是闲不住,心思总是在梯田里。

    今年46岁的马淑琴已经“荣升”为奶奶,她怀抱小孙女,领着大孙女在大坪村健身场上悠闲地散步,因为连日降雨,地里很泥泞,原本收割农作物的计划不得不向后推延。“儿子儿媳在定西市做水产小生意,我丈夫在城里的幼儿园看大门,每月能挣2400多元,我一个人在家里带孩子。我家里有20多亩地,都是平整的梯田,种有玉米、胡麻和马铃薯,日子过得很幸福。”

    “老一辈人用青春和汗水战天斗地,兴修梯田,修复生态,这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源泉。如今,大坪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们走的是水泥路,住的是砖瓦房,吃的是自来水,用的是动力电,穿的是新衣服,约30%的家庭都买了小轿车。下一步,村里计划搞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准备建5座塘坝做垂钓园,还有采摘园,农家乐……”大坪村党总支书记康耀伟说,大坪村不仅有自豪的过去,更有灿烂的明天。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50多年来,安定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实现了由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向大示范区建设转变,由单一型治理向防治结合转变,由坡面治理向沟坡兼治转变,由综合治理向治理与开发并重转变,由分散型治理向全社会参与转变的“五个转变”,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止2017年底,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70平方公里,其中兴修梯田187万亩,营造水保林141万亩,种草留床57万亩,建成各类淤地坝工程155座、小型拦蓄工程1.08万座、集雨水窖19.2万眼,通过重点治理并通过国家验收的小流域155条,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7.7%,林草覆盖率达到36.3%,年土壤侵蚀模数由5640吨/平方公里减少到2340吨/平方公里,年平均流失泥沙量由治理前的2052万吨下降到现在的852万吨,土壤侵蚀量减少59%,基本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就地拦蓄”的目标。安定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黄河流域及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开国家水土保持与国际间合作交流先河。安定区先后荣获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省级优秀县”、“ 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县)”等荣誉称号。

  • 定西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定西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每日甘肃网定西讯(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杨世智)4月27日下午,定西市召开精神文明建设暨第四届定西市道德模范命名表彰大会,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

    表彰大会上,定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16个单位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岷县麻子川乡等6个乡镇获市级文明乡镇称号,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等7个村获市级文明村称号,安定区永定路街道南街社区等3个社区获得市级文明社区称号,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等7个学校获首届市级文明校园称号,李金莲等6个家庭获首届市级文明家庭称号,王小东等9名工作人员被评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安定区西巩驿中心小学退休教师袁高等15人获第四届定西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近年来,定西市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宣传教育,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诚信实践活动,培育新风尚、凝聚正能量,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全市有7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11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通渭县文庙街小学被命名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123个集体成功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市共评选出市级以上道德模范72人,其中2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当选甘肃省道德模范,推出中国好人9名。

  • 定西集中开工建设82个投资项目

    定西集中开工建设82个投资项目

    每日甘肃网定西讯(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杨世智)近日,定西市在7个县区同时开工建设2018年第一批82个投资项目。

    据了解,这批项目总投资52.7亿元,涉及中药材、马铃薯、牧草、果蔬等重点产业,异地扶贫搬迁、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医疗卫生、教育、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这些项目已被列入《定西市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本》,将进一步加大当地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抓好项目建设,定西市要求全市上下加快建立“五比三看”工作机制,比一比谁的项目谋得好、工程开得快、事情盯得紧、难题破得圆、成果收得好,看一看谁的职责落得实、效益带动好、面貌改变快,在全市推动形成抓项目、保稳定、促投资的良好局面。

    2017年,定西市共开工建设项目343个,完成投资304.99亿元。今年,全市将集中开工建设4批项目。

  • 旧电梯换新 甘肃定西老旧小区电梯改造全面开工建设 11月底前完工

    日前,小方在甘肃省定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方网站了解到,定西市老旧小区电梯改造全面开工建设。2018年,老旧小区老旧住宅电梯改造被省委省政府列为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是解决群众最盼最急问题的有力举措。目前,定西市老旧小区老旧住宅电梯改造全面开工建设。

    根据省上安排部署,全面进行了调查摸底,最终确定在安定区实施老旧小区老旧住宅电梯改造20部。在征求住户意见、签订协议等工作的基础上,确定定西市电力局家属院加装电梯17部、定西市房产公司1号小区加装电梯3部。任务确定后,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实地踏勘现场,严格制定电梯改造方案,靠实工作责任,确保电梯改造工作高质量推进。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办理,施工队已于9月28日进场施工,已完成基坑开挖12个,剩余8个正在进行基坑开挖,将于11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早在2018年7月,定西市人民政府就已经印发了《定西市2018年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电梯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开始全面部署安排定西市老旧住宅电梯改造项目,而随着工程的逐渐开展,定西市部分老旧电梯得以改造换新的目标,也更为明确。而在更早前,甘肃省民政厅和财政厅,还出台了对 2018年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电梯改造中特殊困难家庭给予补贴有关事宜的通知,对涉及项目的部分特殊困难家庭给予一定的补贴。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办理,施工队已于9月28日进场施工,已完成基坑开挖12个,剩余8个正在进行基坑开挖,将于11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届时,实施电梯改造的老旧小区居民将享受便捷的电梯服务。

  • 安定区农村经济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在李家堡镇召开

    9月29日上午,安定区农村经济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在李家堡镇召开。定西市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队队长张桂琴、安定区统计局局长曲存忠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家堡镇、内官营镇、石泉乡先后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当天,来自安定区19个乡镇的40余名农村经济基层基础建设业务人员参观了李家堡镇统计站,并查看了该镇相关软件资料。李家堡镇副镇长崔琦从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提升业务能力、规范资料归档、优化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详细细致地介绍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定西市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队队长张桂琴对各乡镇在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本固才能枝荣,源清才能流洁。基层统计工作是数据采集的源头,是全部统计工作的基础。只有基层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才能保障国家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长期以来,各乡镇基层统计工作者深入基层群众,用统计人应有的坚守与执着、辛勤和智慧架起了一座统计部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为推动现代统计调查体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重要贡献。

    安定区统计局局长曲存忠强调,农村经济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各乡镇要创新理念,求真务实,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完成国家、省、市、区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努力做依法统计的坚定维护者,统计改革发展的有力推动者,统计知识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在推进统计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 定西安定:启动第一轮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

    3月6日,安定区召开第一轮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动员部署暨业务培训会。

    本轮巡察共成立4个巡察组,从3月上旬开始,为期一个半月,分别对区法院、区扶贫办等20个区直部门(单位)、香泉镇、中华路街道办等10个乡镇(街道)开展巡察。巡察聚焦扶贫领域,将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采取问卷测评、走访座谈、查阅复制账目、档案资料、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等方式开展工作。

    为确保巡察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巡察工作开展前安排了为期两天的专题培训,紧紧围绕中央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区委巡察工作方案,就巡察谈话、信访件处理、选人用人工作等巡察重点、方法和技巧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该区要求,本轮巡察工作要在“严”字上下功夫,巡察干部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约束自己,坚守巡察工作底线,不越党纪政纪“红线”,严防跑风漏气,严禁“以巡谋私”。要在“专”字上出实效,盯住突出问题、焦点问题,盯住党委(党组)和班子成员,重点监督主要领导干部。要在“学”字上做功课,加强学习、“潜心磨剑”,迅速有效掌握开展巡察工作的各项要求,努力提升业务素质和巡察工作能力水平。

    (供稿 乔天倩)

  • 定西市安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销售阳光馨苑(A区)经济适用住房的公告

    2017年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工作已全面开始,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申请条件

    具有安定区城镇户口;家庭收入符合区政府划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家庭人均月收入1500元及以下);无房户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区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标准(申购家庭以家庭申购人数计算,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在22平方米以下)。

    二、需提交的材料

    家庭成员户口本及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两份;

    《定西市安定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核表》一式两份;

    住房情况证明一式两份;

    收入证明两份(可复印一份);

    婚姻状况证明两份(可复印一份);

    申请人近期二寸免冠照片两张。

    以上材料必须同时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全部为A4纸张),原件经审查后退回申请人。

    三、申请程序

    (一)申请登记。符合上述申请条件的全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持户口簿、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到安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领取《定西市安定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核表》后,如实填写申报家庭人口、收入和居住状况等基本情况,同时提供上述申请需提交的相关材料。申请人填写《定西市安定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核表》后,到户口所在社区、街道办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盖章后,将相关资料交定西市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审查合格后交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最终核定,对符合条件,本次未纳入配售的申请人,按顺序轮候,在今后的经济适用房中逐步解决;对不符合条件、公示有异议并经查实的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申请人。

    (二)公示审批。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个人的申请材料进行核查后,对符合申请购买条件的申请人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会议研究审批,并发放《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按交表的先后顺序及现有的房源套数发放完为止)。

    (三)申请准购。由定西市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售楼中心组织已领取了《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的申请人进行选房,选房后申请人在3日内持交款通知书到指定的银行交购房款(不能按期预交购房款者,取消该户购房资格,按轮候顺序依次顺延发放准购证,限期交购房款)。交购房款后,由申请人持银行交款回执单、身份证、户口簿到定西市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售楼中心换购房收据及发票并签订合同。

    (四)验收交房。购房对象交清房款及承担的各种费用后,由物业管理部门组织交付使用。

    四、销售房源及价格

    阳光馨苑小区共建设经济适用房138套,总建筑面积14459.03平方米。本次组织销售138套、14459.03平方米(2号楼2单元共计100套建筑面积10671.25平方米,7号楼共计36套建筑面积3598.56平方米,12号楼共计2套建筑面积189.22平方米。具体建筑面积以房产测绘部门核定面积为准)。依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有关规定,经市发改委批复,将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均价确定为3476元/平方米。

    请全区范围内有自愿购买意向和购买能力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从即日起15个工作日内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政务大厅进行申请登记。

    咨询电话:

    0932—8235130

    0932—8368226

    定西市安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7年8月3日

  • 定西安定多举措加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甘肃网3月30日讯 据定西日报报道 (通讯员 李瑞丰 李世福) 近年来,安定区抢抓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有利时机,通过加强领导、拓宽渠道、打造平台等举措,围绕请进来、走出去、广培训、重宣传等人才培养途径,切实加强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拓宽培育渠道强服务。该区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在对电子商务从业者每季度进行培训的基础上,积极邀请百度营销大学、淘宝大学、中国网库等平台的讲师和各界电商专业人士,开展专题讲座16期,共培训2000多人次。持续加强与省内外电子商务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委派、交流等多种途径培育电子商务人才200余名,有效增强了全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后劲。

    打造交易平台增效益。该区持续加大媒体宣传,积极与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技术合作,成功注册了“定西薯宝”“广生元”、香泉“回乡面点小吃”等特色产品商标56个,提高了全区优秀电商企业人才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依托产业优势,打造了高峰土蜂蜜、香泉民族食品、内官蔬菜3个电商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创建了“中国马铃薯交易平台”“甘肃省定西市高原夏菜公共信息平台”和“中国马铃薯信息网”等一批电商平台,年交易额突破8000万元。

    强化服务保障促创业。该区成立了安定区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和电子商务协会,吸纳成员116家,同时把电子商务纳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年终考核范围,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优秀电子商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在贷款申请、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扶持电商人才在创新创业中做大做强。依托沃邦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立城区电子商务O2O服务站21个,实行“五代服务”(代收、代发、代储、代运、代金),有效解决城区物流配送“最后一百米”的瓶颈;依托农村淘宝菜鸟物流实现“消费品进家门”“农产品出远门”的双向流通;依托京东集团建立安定区京东乡村业务部服务中心和58个村级服务站,努力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有邮政、圆通、韵达、顺丰、汇通、中通等快递公司26家,乡镇配送代办点160个。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定西市林业生态建设综述

    安定区赵家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显著。(资料图)定西市林业局提供

    临洮县花卉产业蓬勃兴起。(资料图)定西市林业局提供

    记者 杨世智

    3月15日,福州·定西生态扶贫二期项目在定西全面启动,在一期项目完成1000多亩造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造林规模,同时帮助定西发展经济林果、种苗花卉、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推动定西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探索符合定西实际的生态扶贫之路。

    多年来,定西市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的探索没有停止过。截至目前,全市林业用地已占土地面积总数的35%,累计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552.43万亩,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9个、国有林场21个、义务植树基地468个,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初的5.16%增加到了12.60%,经济林果、种苗花卉、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年产值20多亿元。

    荒山秃岭上播撒绿色种子

    定西曾长期“穷”名在外,究其根源还在于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恶劣。上世纪50年代初,全市仅有渭源县、漳县、岷县等地的100多万亩天然次生林,以及通渭的小块林地,其余地方几乎都是荒山秃岭,森林覆盖率仅为5.16%。

    为了改善生态、改善民生,定西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在干旱地区造林成活技术。早期,由于投资少、缺乏经验和技术等原因,全市造林规模发展缓慢,新栽树苗保存率一度不到20%,最低的时候甚至一度为9.4%。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国家林业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陇中大地上的绿色也逐渐多了起来,特别在林带建设和乡村集体林场建设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先后建成华家岭、车道岭等12条总长1983公里的林带,实际完成造林27.4万亩,占同期造林保存面积的55.43%。同时,全市村社集体林场迅速兴起,达到6367个,经营总面积177.42万亩;先后建立国营林场10个,经营总面积179.7万亩,国营苗圃10个,经营总面积1952亩。这些林场和苗圃,成为陇中大地生态改善的“绿色种子”。

    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5年之后定西被国务院列入“三西”建设行列,也将众多的目光吸引到了定西。当时,山东、河北、河南三省231个单位的青少年学生、干部和职工群众,给定西干部群众寄来紫穗槐、刺槐等17个品种的各种树籽,总量达到30.35万斤。

    “三西”建设开始之后的7年间,国家扶持定西林业发展专项资金占同期定西地区“两西”建设总投资的15%。在此期间,定西市通过深入开展以“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的林业工作,将247.89万亩“三荒地”分到了农民手中,把植树造林跟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也使全民植树成为了大家的共同选择。

    截至上世纪80年代末,定西市人工造林面积达287.51万亩,实际保存228.77万亩,保存率达79.57%,森林覆盖率达到8.4%。

    深化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定西人对绿色的认知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刚开始,为了解决群众的生活和市场需求,定西植树造林工作中,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三林”共造,同步推进,曾用3年时间完成“三林”104.1万亩。新世纪伊始,定西在行政区域内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四大工程,推动林业生态进行系统化建设。之后,定西市出台《关于在全市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的决定》,并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13年,定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十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定西”的目标,一年后定西市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5年,定西市委和市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又响亮提出了生态立市战略,推动全市林业跨越式发展。

    为了让目标变成现实,定西市扎实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狠抓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实施,引导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有绿、心中爱绿、心中护绿。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定西市实施的投资最大的林业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9.5亿元,完成面积352.9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36.62万亩。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定西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并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也在定西生态建设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是定西起步最早的林业重点工程,全市累计完成造林136.07万亩。为了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引向深入,2016年定西市制定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农村“四旁”绿化和乡镇面山绿化实施方案》和《定西市农村“四旁”绿化和乡镇面山绿化财政资金补助管理办法》。全市采取市、县区财政补助资金统一购置苗木和农户自筹苗木,组织广大农村群众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村和其他村庄“四旁”(村旁、路旁、田旁、渠旁)、退耕还林地、承包集体林改林地、经济林果基地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等区域,参加植树、管护抚育等营造林活动,大力推进农村房前屋后、“四旁”绿化和乡镇面山、通道绿化建设,同时组织干部职工春秋两季利用一周至半月时间在城区面山义务植树。随着一系列措施的推进和落实,全市林业生态建设也开始由注重治理向治理与保护并重转变,由以人工措施为主向人工措施和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由单纯追求生态效益向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转变,由注重治理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投资拉动、政策促动、宣传发动相结合转变,人人爱绿、人人护绿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造林封育面积达1566万亩,森林面积达到371.9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854.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5.16%增加到12.6%。全市七个县区周围的面山基本绿化,天定、平定高速等通道造林初见成效,昔日的退耕地,现已郁郁葱葱,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有些野生动物重现家园。同时,广大山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水源涵养功能显著增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定西市先后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综合配套改革和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在为林地确权的同时,着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林地流转、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重点工作,鼓励林改农户以林地、资金、种苗、劳力等要素参与和入股,把林地资源向有经营能力的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适度集中,着力提升林下经济规模经营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农民得实惠的同时,生态受到有效保护。

    目前,全市共完成集体林地勘界确权487.60万亩,颁发林权证41.94万本,林权颁证率100%,共有41.75万户农户拿到了林权证。与此同时,全市还依托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发展经济林果、育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五大林业产业。全市通过采取动员倡导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林果基地和鼓励引导千家万户庄前屋后栽植,发展庭院经济,规模化种植、基地化布局、良种化建设、集约化管理,形成了“龙头企业型、合作组织型、政府扶助型、家庭林场型和庭院林果型”等五种发展模式。其中,全市苹果、核桃、梨、花椒、杏等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挂果面积59.4万亩,年产量27.58万吨,总产值11.6亿元,林果农户达30多万户。以临洮县为主的花卉产业,年产值1.5亿元,带动农户1.25万户,产品远销全国23个大中城市和东南亚地区。2016年5月在河北唐山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临洮紫斑牡丹一举夺魁,荣获金奖2项,银奖10项,铜奖15项,为推动临洮县乃至全市、全省花卉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定西市各县区因地制宜发展林果、林草、林花、林菌、林药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合理利用森林景观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森林人家、休闲度假和生态农家乐。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流转林权14.58万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7亿元,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23个,发展林下种植28.8万亩、林下养畜23.51万头(只)、养禽77.29万只、养蜂1.53万箱,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6.14亿元,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6.6万多户。林业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吸引了更多人的加入,一些从事建筑等领域的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开始转型,发展经济林果、花卉种苗、生态公园等生态建设,有效开发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吸收当地劳动力就业,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生态产业,为促进脱贫攻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目前,全市已有从事建筑、服装、酒店等领域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20多家转型,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土地13.1万多亩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累计投资达4.8亿多元。

  • 本页内容为企业、个人自主上传或来源网络,所有资料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对其版权负责、不保证亦不表示本网的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