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如东栟茶镇即将并入海安?笑了……
近日,一则关于栟茶镇并入海安的网帖截图在微信群疯传
看到此张截图后,大量网友反应激烈,纷纷转发求证!
当然小编混迹于网络多年,对于行政区的划分,这篇帖子漏洞百出,活生生的谣言!所以,从一开始,小编就不相信!
随着求证咨询的人越来越多,图片在微信群越传越疯,小编决定要把这篇帖子原文挖出来!终于在海安某网站找到了这篇《 策应江苏沿海开发 国务院即将批准设立地级海安市》帖子,原帖如下:
策应江苏沿海开发 国务院即将批准设立地级海安市
国务院层面:
一、设立地级海安市,以现海安县、东台市、如东县栟茶镇,兴化市戴南镇、张郭镇行政区划设立地级海安市。
二、撤销海安县,以原海安县行政区域(不含白甸镇)设立海安市紫石区,区政府驻海安镇。
三、撤销东台市,以原东台市东台镇、梁垛镇、安丰镇、南沈灶镇、五烈镇辖区设立海安市东台区,东台区政府驻东台镇。
四、设立海安市戴南区,以兴化市戴南镇、张郭镇,原东台市溱东镇、时堰镇,原白甸镇所辖区域为戴南区行政区域,戴南区政府驻戴南镇。
五、设立弶港县,以原东台市唐洋镇、新街镇、许河镇、三仓镇、头灶镇、弶港镇,原海安县角斜镇、李堡镇,如东县栟茶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弶港县,县政府驻弶港镇。
六、批准江苏海安经济开发区升格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国家级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省层面:
一、批准设立省级江苏海安戴南工业园区,列入江苏省级开发区序列。
二、批准以原东台市沿海经济区,设立江苏弶港经济开发区,并批准升格省级经济开发区,列入江苏省级开发区序列。
三、筹建江苏海安市滩涂围垦开发试验区管委会,正处级编制,组织报批海安港建设工作。
(点击查看大图)
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帖子发表于2011年12月13日,掐指一算也算现在已经超过5个年头啦!如果真的是有这样的政策出现,那落实也实在是太慢啦吧!而文中说海安县升级为海安市,从一个县级行政区突然升级为地级市,这样的跳跃之大,实在让人咂舌,还有涉及到兴化、东台市,我想知道泰州、盐城知道这事吗?更大的在后面,弶港镇竟然升级为县级行政区,由镇到县,这样的飞跃更是吓人,但凡有点知识的,这样的帖子是没有办法看下去的,简直扯淡扯到家啦!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咱们栟茶镇
栟茶历史悠久。栟茶,又名南沙,由于古代海水冲击,两晋至南北朝时期逐渐聚沙成陆,唐初为煎盐场亭,始有移民居住。相传唐时,生栟树(棕榈)茶树各一,干高逾丈,冠大如盖。渔人下海捕捞,海天一色,时常迷路,故皆以栟茶二树为标,过往来去,继而设摊易货,搭棚为居,凿井成市,名为栟茶。唐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栟茶又名南沙。相传唐大历以前,海中有北沙,栟茶位于北沙之南,故名南沙,明代设有南沙书院。又云,本地产茶,故称茗海,亦名茶江。
唐时栟茶为煎盐场亭,自宋、元、明、清栟茶设场。到了元朝初年,改隶扬州路管辖,属扬州府泰州宁海二十九郡,同时又属江苏布政使扬州府泰州县。乾隆元年(1736年)隶属两淮通州分公司,乾隆三年(1738年)改属扬州府东台县,直至1940年10月隶属泰东县。民国二年(1913年)设栟茶市公所,民国十八年(1929年)八月,栟茶建镇至今。
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栟茶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文化古迹。清代著名诗人徐述夔文著冤为清朝四大文字狱案之一,其著书之处——“一柱楼” 即为原栟茶小学所在地。寿圣寺、范公堤等古迹保存尚好。
栟茶的巨变
栟茶近年来正在进行古镇改造及乡村旅游开发,城市建设越来越美!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新镇区高楼林立,商业繁荣。老镇区古色古香,韵味悠长。
栟茶火车站
茗都商业中心
新建的第三人民医院
新建的阳光福利养老中心
新建的现代化住宅小区
在建的寿圣寺
在建的商业综合体“金水苑”
在建的鑫华园生活广场
即将开工的栟茶幼儿园
而古镇复建及旅游开发这块
栟茶镇动作频发
栟茶将投巨资建“八鲜小镇”
到底有多牛
先跟小编看看以下几个数据
规划为“两河一线、三街六面”
配套“栟茶游客服务中心”
建设“酒文化博物馆”
项目总投资102亿元
一期投资42亿元
已经投入12.96亿元
凭海临风、伴潮而生!
一个崭新的栟茶即将面世
她将涅槃重生
她将一飞冲天
她不仅是如东的栟茶镇
她不仅是江苏的栟茶镇
她是中国的栟茶镇
她是世界的栟茶镇
她是全人类的栟茶镇
栟茶正以其独有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倔强
(来源/我爱栟茶论坛)
老家,千年古镇栟茶
“一缪二徐三蔡”,说的是栟茶镇上的三大姓。有人说,娘在的地方就是老家,有年的地方才是故乡。确切地说,偏安如东西北一隅的古镇栟茶,是我父亲的老家。
风烟俱净的秋日午后,天高云淡。我无心去听风的演讲,去数流云的变化,一个人来到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小镇,重温遗落在这里的儿时旧梦。
千年古镇上,依旧是街谈巷语的石板老街,依旧是流淌不息的卫海河,依旧是佛号经卷的寿圣寺。人语喧喧的街市上,一切都未曾改变,一切似乎又都变了。
已是岁月晚景,桂花开得兴兴的。老街上,父亲当年工作过的一家老字号中药店,早已荡然无存。古朴的老街两边门楣上,依次挂着一盏盏红灯笼,让人恍若觉得走进那江南的七里山塘,又或是水墨如画的乌镇小巷里。那一盏盏灯笼上面写着的,大大的“栟茶”两个字,在薄凉的秋风里,竟会成为思乡人心底最柔软的一份暖。
童年时曾就读过的小学东隔壁,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柱楼烧饼店,很多外地游客慕名纷至沓来,在此耐心地排队等候,满街上都飘散着诱人的烧饼香。
一柱楼乃徐述夔之私人读书楼。这位康熙年间出生的栟茶才子,因其在《一柱楼诗集》中写的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惨遭灭门之灾。他一定不会想到,几百年之后,自己的一柱楼竟会成为栟茶古镇上一个响当当的名片。
古朴深幽的深巷,叫育婴巷的到哪儿都有,唯有这里的育婴巷,才是我童年记忆中的快乐老家。
从大东旅社旧址入口走进去,两边青砖墙面的房与房对望,中间便是这条幽长的育婴巷。小巷宁静,像来去无意任卷舒的一朵云。时光仿佛渐渐慢了下来。
大东旅社旧址附近,原是一家老式照相馆。这里曾留下我人生中的第一张百日照,第一张全家福。如今影楼也早已人去楼空,看上去很是落寞孤单。
在我的相册上,至今还珍藏着这样一张发黄的旧照片。照片上,两个六七岁大的玩伴,相拥在一起,幸福地笑着,像两朵小花。当我独自一人,又一次经过她家门口时,大门是虚掩的,大大的院落内,静静地收藏着秋日的每一缕阳光。我没有勇气再次跨进这熟悉的门槛。记得儿时,每当知道我跟着父亲一起回来时,她总是站在自家门口,怯怯地向我家张望着。
多少岁月,早已汇流成河。如今,她已远嫁他乡。我们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也许,这一辈子,我们很难再相见了,就算再相见,又如何?花有期,人会老,只有童年的记忆不会老。
深巷清幽,一个人在巷道里行行止止,努力回忆着当初的模样。不时有路人从我身边匆匆走过,偶尔回头对我客气地笑笑。要是父亲也来的话,一定不会这样生分的。每年清明节,在夹着草香的四月清风里,父亲都会来老家,看看长眠于此的我的祖父母。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是啊,时光多像一只小船,一晃经年。父母的头发里,早已霜花点点。当年那个不情愿跟着父亲后面一块走的小丫头,如今早已为人妻母。多年之后,重归故里。只是老巷依旧在,相逢不相识了。
沿着育婴巷一直往北走到尽头,是一条宽阔的卫海河。当年我和父亲,就是从这里登船,下船。已成历史的轮船码头,不知承载过我多少离别的乡愁。如今长长的十里河堤,一直绵延至水天尽头。河畔上行人三三两两,或钓鱼悠闲,或闲坐,喁喁地说着话。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不知怎么,电影《城南旧事》里小英子的故事,一直让我觉得童年时的离愁,与之多么的相似。如今除了我的二叔,还寂寞地一个人生活在老镇上。我的父辈们,早已他乡作故乡了。栟茶老家,已成为父辈们心中的一份思乡情结。鸟去了,只有风鸣。老家模糊了,只是乡音未改。
“一窗清响,日子静好”, 想家使我们无远弗届。一想起老家,这个承载我童年美好回忆的地方,于这里,我已然成为一个陌生人。故乡于我,却是怀有淡淡的不可言说的惆怅。此时夕阳的余晖,已一寸寸地收尽,揉碎在这一片静静的卫海河里。(徐娴静)
喝茅台品栟茶八鲜,约吗?栟茶镇与茅台镇缔结友好镇!
4月21日,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缔结友好镇签约仪式在小洋口金陵金蛤岛温泉度假酒店举行。
传捷报
4月21日下午,栟茶镇与茅台镇缔结友好镇,签订协议书。双方以缔结友好镇为契机,突出共建共享、人才培养、互助交流、旅游合作、乡村建设,为共同促进特色小镇建设探索有益经验,为建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宜居、宜旅、宜业”三宜一体的美丽中国特色镇而努力。
如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曹雁卉主持
如东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陈建华致欢迎辞
与会人员
八仙小镇——栟茶
美丽栟茶
栟茶的海鲜,鲜得娇嫩,鲜得诱人
栟茶竹蛏汤是独有的鲜
形成了“醉八鲜”“荤八鲜”“素八鲜”“海八鲜”等风情小吃
除了竹蛏外,栟茶还有1000多种海鲜
鲜香酥的虾籽烧饼
地方特有的天水茶文化
栟茶美酒醉人心
民俗文化之乡
风情小镇——茅台
茅台镇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赤水河畔,是国酒茅台的故乡,是全国十大小康示范村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仁怀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英发表讲话
茅台镇正围绕酱香酒文化、红色文化、盐运文化,着力推进酒旅融合发展,构建赤水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示范带,打造世界知名的酒文化为主体的风情小镇。
茅台镇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出产的贵州茅台酒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拥有悠久的历史。
茅台镇酿造的白酒以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等特点而名闻天下!
茅台镇酒的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
签订协议书
合约的内容:
1.加强人才队伍的交流合作;
2.加强文化资源的交流合作;
3.加强产业经济的交流合作。
酿酒工艺全程画卷
茅台镇与栟茶镇缔结友好镇,将进一步加强两镇间的友好往来、经济协作和交流,寻求双方在城镇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更为广阔的合作,促进两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如东县栟茶镇栟茶幼儿园接受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复审
2018年9月14日上午,如东县栟茶镇栟茶幼儿园迎来了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复审的现场评估验收。由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幼教科科长王惠萍、南通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周云、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幼儿园园长陶芹组成的专家验收组在如东县教育局副局长郭勇、普教科科长黄卫华、县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研究科科长唐海燕以及栟茶镇政府分管教育的耿俊部长、栟茶镇社会事业局许晟娟副局长、教育联络组赵志红主任的陪同下,对幼儿园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省优质幼儿园复审现场评估验收。
评估小组专家查看了幼儿园的环境、办园设施,认真观摩了自主点心、幼儿早操、户外自主游戏、小组化学习、以及区域游戏的开展。通过现场查看、幼儿对话、检查材料等多种方式,对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幼儿园建设、安全管理、文化特色、幼儿发展、后勤保障、信息技术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王惠萍科长欣喜于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在栟茶幼儿园落地生根,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精心、精致、精巧、精细、精品化的幼儿园,角角落落,物尽所用,曲径通幽。
陶芹园长说:这是一个理想的教育学校,是一个真实的幼儿园,更是一个优质的幼儿园,这里的情景是真实的、课程是丰富的、足迹是踏实的,循着儿童学习故事、游戏计划、记录表,看到孩子的学习正在发生。
周云园长对幼儿园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的以儿童为中心,足够让幼儿探索、足够让幼儿操作、足够让幼儿获得体验的开放性的游戏天地给予高度肯定。同时也希望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增加功能室。
教育局郭勇副局长对评估组专家的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希望栟茶镇镇政府将新园的建设与古镇开发融为一体,加快新园建设的步伐,尽快搬迁新园。栟茶镇耿俊部长做了表态发言。
专家的肯定是对栟茶幼儿园的鞭策与鼓励,也是栟茶幼儿园今后工作的源源动力,栟茶幼儿园一定会认真思考专家的意见,总结提炼办园特色,借省优复检的东风,再次扬帆起航,做真实的教育者,办理想的幼儿园,让百年老园越来越好!(缪春燕 阚丽)
2017南通市乡村旅游节暨第三届栟茶古镇端午龙舟文化节开幕
端午佳节,2017南通市乡村旅游节暨"星得斯杯"第三届栟茶古镇端午龙舟文化节在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栟茶古镇隆重举行。赛龙舟、品美食,赏浒澪花鼓,热热闹闹过端阳。
上午10点左右,作为重头戏的栟茶古镇端午龙舟赛正式在五灶港河上拉开帷幕。今年龙舟赛共有如东三院仁爱队、如石机械队、茗海社区队、水韵南沙队、栟茶中学队、星得斯队、如东移动队、优嘉植保队等8支队伍参加了竞赛。随着裁判员的一声枪响,一支支龙舟如离弦的箭从起点驶出,争先恐后的飞驰在300米的赛道上。河面上是队员们整齐洪亮的号子声,岸上是围观群众的加油呐喊声,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声,五灶港河沸腾了起来。下午的总决赛,更是吸引了数万名观众现场观看。
除了精彩的龙舟竞技,栟茶的卢扣包、老酵馒头、一柱楼烧饼、素鸡、栟茶茶食、老酵饼等古镇美食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这些现做现卖的美食让游客品尝到了地道的栟茶味道。
观看比赛、品尝美食的同时,浒零花鼓等如东地方特色民俗表演也在火热表演。现场还举行了屈原纪念仪式,40多名参祭人员身着汉服,集体吟诵《橘颂》,古风古韵的汉服半静态展和汉舞表演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带领现场数万名观众穿越时空,领略历史之美。
本次活动由南通市旅游局、如东县人民政府主办,如东县文广新局、栟茶镇人民政府承办,江苏栟茶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南通音画百年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如东海洲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南通百年好合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协办。
栟茶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打造特色古镇的同时,栟茶镇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传承民俗文化,古镇味道愈来愈浓。自2015年以来,栟茶镇相继成功举办了两届端午龙舟文化节活动,端午龙舟赛已经成为当地区域性特色节庆品牌。近年来,栟茶坚持旅、产、城一体化发展,镇区三里长的青石板街与明清时期古民居交相辉映,彰显古镇文化的厚重,一柱楼烧饼、卢扣包子等栟茶美食蜚声海外。目前政府正在对古镇进行保护性规划。在稳步推进古镇开发,契合时代主题打造以海鲜美食、古镇文化为核心的宜居宜旅宜业的旅游风情小镇。
当天,2017中国南通乡村旅游节同期开幕,开幕式上,南通市旅游局公布了2016年新评选的三星级、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名单,并为获评单位授牌。同时,江苏省南通游客集散中心发布了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全市乡村旅游协会会员代表、集散中心游客及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共同出席开幕仪式。
盐城工学院学生抵达江苏栟茶古镇 开展建筑测绘暑期实践活动
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保留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和谐共处。6月23日,盐城工学院土木学院建筑测绘三下乡暑期实践团队在盐城工学院四位老师带领下,携带着徕卡全站仪、激光测距仪以及一系列测量工具来到江苏省南通市栟茶镇,与当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建筑测绘活动。
选址测绘 有条不紊
“栟茶初建于唐,发展于宋,繁荣于明清, 是一个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镇,具有极高的建筑测绘与保护修缮价值。”到达栟茶的第一天,团队成员就在栟茶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勘测地点,了解栟茶概况并决定对关帝庙、菜场路2号等六处清代文保建筑进行测绘。
民居主人正在给志愿者讲解房屋结构。
测绘开始前,被测民居的主人们热心地拉着志愿者们坐下来闲话家常,讨论古镇的历史文化与自家老宅的具体情况、政府对保护古镇做出的努力等等,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生活习惯与古镇建筑的关系,整理并形成对栟茶镇古建筑改建与修缮民意调查材料,为当地政府“修旧如旧”提供数据参考。
成员正在使用最新的徕卡全站仪进行测量。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古镇的老居民对于他们的老宅子有着割舍不掉的情结,但是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很多年代久远的民居都已经受损,没有专业古建维护修缮知识的居民们为了居住,只能对其进行改造,这恰恰在无形中又对建筑造成了伤害,很多民居的原貌已经荡然无存。更令人心痛的是,除了老人,年轻人没有人愿意留在这个小镇子上,留在没有空调、WiFi的老房子里,古镇的年轻人更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古镇也渐渐丧失了年轻的活力,暮霭沉沉。
本次测绘的对象多是清代传统建筑,包括了砖雕、脊饰、梁架等部分大样、装饰构件的线条图案也十分复杂,这些较难测绘到的点,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合作精神与队伍凝聚力,分工明确,使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钢尺等工具,将测绘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绘制图纸 一丝不苟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休息,志愿者们吃完饭就开始画图,各展所长,使用Auto CAD与天正软件绘制建筑的平面图、 立面图、剖面图,包括建筑的现状图和复原图,同时利用Sketch up软件建立模型,后期使用Vray进行渲染。随队老师根据图纸进度提出意见和要求。绘图时志愿者们发现前期测量中存在大量测量误差,大家对许多遗漏或缺失的数据绝不含糊,发现一个立即去现场补测,重新绘制图纸。
成员发现错误,到达现场补测补绘图纸。
本着“人可以休息,电脑不可以”的原则,趁着有些组员去洗澡的功夫,另外的组员顶上去画图。到了第五、第六天,几乎所有测绘小组都是通宵画图,看着一个个平时亲密的玩闹的同学在你身边陪你一起奋战,这几乎是建筑学学生最感同身受也最感动的时刻。
提交成果 深化合作
正在与政府工作人员汇报初期成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志愿者们都赶在回程之前提交了被测建筑的平、立、剖面图以及sketch up效果图,老师带着志愿者们一周的心血与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会谈,达成了继续服务的共识。
短短的一周实地测绘,其中辛苦自不必说,志愿者们对栟茶古镇以及目前我国古镇所处的现状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但是测绘还未结束,志愿者们将在暑假期间不断完善图纸细节,在9月为栟茶政府提供一份完整的古镇测绘的图册,随时与栟茶政府联系,为栟茶古镇“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提供参考数据,对拉动栟茶的旅游业、打造“居旅栟茶”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图文:张楠
2017南通乡村旅游节暨第三届栟茶古镇端午龙舟文化节开幕
南通乡村旅游节暨第三届栟茶古镇端午龙舟文化节开幕式文艺祭祀典礼活动
江苏省旅游局综合法规处处长陈劲松颁发五星乡村旅游点牌匾
启动仪式
栟茶美食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朱斌 通讯员康凌华) 5月30日上午,南通市以“品味南通 秀美乡村”为主题的2017年南通乡村旅游节暨第三届栟茶古镇端午龙舟文化节开幕式在如东县栟茶古镇正式启动。江苏省旅游局综合法规处处长陈劲松、南通市旅游局局长葛锦坤,南通市旅委会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各县(市)区旅游局的负责人,如东县相关领导等出席开幕式。
如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春柳代表如东县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参会领导为2016年新评的1家五星级(南通金土地生态农业园)、2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海安市百岁休闲农庄、开发区名田仙境休闲农庄)及2家江苏省工业旅游示范区(江苏紫罗兰家纺、海安县鑫缘丝绸)授牌;江苏省旅游局综合法规处处长陈劲松、市旅游局局长葛锦坤、副局长沙向军、如东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蓉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曹雁卉、县政府副县长陈春柳共同启动开幕球。全市乡村旅游协会会员代表、集散中心游客及和新闻媒体记者约3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栟茶龙舟文化节是如东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更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大理念的重要工作。
上午10点,栟茶古镇端午龙舟赛正式开幕。今年龙舟赛共有如东三院仁爱队、如石机械队、茗海社区队、水韵南沙队、栟茶中学队、星得斯队、如东移动队、优嘉植保队等8支队伍参加了竞赛。随着裁判员的一声枪响,一支支龙舟如离弦的箭从起点驶出,争先恐后的飞驰在300米的赛道上。河面上是队员们整齐洪亮的号子声,岸上是围观群众的加油呐喊声,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声,五灶港河沸腾了起来。下午的总决赛,更是吸引了全市乡村旅游协会会员代表、集散中心游客数万名观众现场观看。
除了精彩的龙舟竞技,栟茶的卢扣包、老酵馒头、一柱楼烧饼、素鸡、栟茶茶食、老酵饼等古镇美食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这些现做现卖的美食让游客品尝到了地道的栟茶味道。
看比赛、品美食的同时,浒零花鼓等如东地方特色民俗表演也在火热表演。现场还举行了屈原纪念仪式,40多名参祭人员身着汉服,集体吟诵《橘颂》,古风古韵的汉服半静态展和汉舞表演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带领现场数万名观众穿越时空,领略历史之美。
本次活动由南通市旅游局、如东县人民政府主办,由如东县文广新局、栟茶镇人民政府承办,由江苏栟茶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南通音画百年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如东海洲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南通百年好合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协办。
栟茶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打造特色古镇的同时,栟茶镇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传承民俗文化,古镇味道愈来愈浓。自2015年以来,栟茶镇相继成功举办了两届端午龙舟文化节活动,端午龙舟赛已经成为当地区域性特色节庆品牌。近年来,栟茶坚持旅、产、城一体化发展,镇区三里长的青石板街与明清时期古民居交相辉映,彰显古镇文化的厚重,一柱楼烧饼、卢扣包子等栟茶美食蜚声海外。目前政府正在对古镇进行保护性规划。在稳步推进古镇开发,契合时代主题打造以海鲜美食、古镇文化为核心的宜居宜旅宜业的旅游风情小镇。
网传如东栟茶镇即将并入海安?笑了……
近日,一则关于栟茶镇并入海安的网帖截图在微信群疯传
看到此张截图后,大量网友反应激烈,纷纷转发求证!
当然小编混迹于网络多年,对于行政区的划分,这篇帖子漏洞百出,活生生的谣言!所以,从一开始,小编就不相信!
随着求证咨询的人越来越多,图片在微信群越传越疯,小编决定要把这篇帖子原文挖出来!终于在海安某网站找到了这篇《 策应江苏沿海开发 国务院即将批准设立地级海安市》帖子,原帖如下:
策应江苏沿海开发 国务院即将批准设立地级海安市
国务院层面:
一、设立地级海安市,以现海安县、东台市、如东县栟茶镇,兴化市戴南镇、张郭镇行政区划设立地级海安市。
二、撤销海安县,以原海安县行政区域(不含白甸镇)设立海安市紫石区,区政府驻海安镇。
三、撤销东台市,以原东台市东台镇、梁垛镇、安丰镇、南沈灶镇、五烈镇辖区设立海安市东台区,东台区政府驻东台镇。
四、设立海安市戴南区,以兴化市戴南镇、张郭镇,原东台市溱东镇、时堰镇,原白甸镇所辖区域为戴南区行政区域,戴南区政府驻戴南镇。
五、设立弶港县,以原东台市唐洋镇、新街镇、许河镇、三仓镇、头灶镇、弶港镇,原海安县角斜镇、李堡镇,如东县栟茶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弶港县,县政府驻弶港镇。
六、批准江苏海安经济开发区升格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国家级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省层面:
一、批准设立省级江苏海安戴南工业园区,列入江苏省级开发区序列。
二、批准以原东台市沿海经济区,设立江苏弶港经济开发区,并批准升格省级经济开发区,列入江苏省级开发区序列。
三、筹建江苏海安市滩涂围垦开发试验区管委会,正处级编制,组织报批海安港建设工作。
(点击查看大图)
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帖子发表于2011年12月13日,掐指一算也算现在已经超过5个年头啦!如果真的是有这样的政策出现,那落实也实在是太慢啦吧!而文中说海安县升级为海安市,从一个县级行政区突然升级为地级市,这样的跳跃之大,实在让人咂舌,还有涉及到兴化、东台市,我想知道泰州、盐城知道这事吗?更大的在后面,弶港镇竟然升级为县级行政区,由镇到县,这样的飞跃更是吓人,但凡有点知识的,这样的帖子是没有办法看下去的,简直扯淡扯到家啦!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咱们栟茶镇
栟茶历史悠久。栟茶,又名南沙,由于古代海水冲击,两晋至南北朝时期逐渐聚沙成陆,唐初为煎盐场亭,始有移民居住。相传唐时,生栟树(棕榈)茶树各一,干高逾丈,冠大如盖。渔人下海捕捞,海天一色,时常迷路,故皆以栟茶二树为标,过往来去,继而设摊易货,搭棚为居,凿井成市,名为栟茶。唐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栟茶又名南沙。相传唐大历以前,海中有北沙,栟茶位于北沙之南,故名南沙,明代设有南沙书院。又云,本地产茶,故称茗海,亦名茶江。
唐时栟茶为煎盐场亭,自宋、元、明、清栟茶设场。到了元朝初年,改隶扬州路管辖,属扬州府泰州宁海二十九郡,同时又属江苏布政使扬州府泰州县。乾隆元年(1736年)隶属两淮通州分公司,乾隆三年(1738年)改属扬州府东台县,直至1940年10月隶属泰东县。民国二年(1913年)设栟茶市公所,民国十八年(1929年)八月,栟茶建镇至今。
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栟茶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文化古迹。清代著名诗人徐述夔文著冤为清朝四大文字狱案之一,其著书之处——“一柱楼” 即为原栟茶小学所在地。寿圣寺、范公堤等古迹保存尚好。
栟茶的巨变
栟茶近年来正在进行古镇改造及乡村旅游开发,城市建设越来越美!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新镇区高楼林立,商业繁荣。老镇区古色古香,韵味悠长。
栟茶火车站
茗都商业中心
新建的第三人民医院
新建的阳光福利养老中心
新建的现代化住宅小区
在建的寿圣寺
在建的商业综合体“金水苑”
在建的鑫华园生活广场
即将开工的栟茶幼儿园
而古镇复建及旅游开发这块
栟茶镇动作频发
栟茶将投巨资建“八鲜小镇”
到底有多牛
先跟小编看看以下几个数据
规划为“两河一线、三街六面”
配套“栟茶游客服务中心”
建设“酒文化博物馆”
项目总投资102亿元
一期投资42亿元
已经投入12.96亿元
凭海临风、伴潮而生!
一个崭新的栟茶即将面世
她将涅槃重生
她将一飞冲天
她不仅是如东的栟茶镇
她不仅是江苏的栟茶镇
她是中国的栟茶镇
她是世界的栟茶镇
她是全人类的栟茶镇
栟茶正以其独有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倔强
(来源/我爱栟茶论坛)
栟茶入选江苏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栟茶入选江苏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省政府关于如东县栟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批复来了,《批复》同意栟茶历史镇区保护范围为东至环栟东路,南至环栟南路,西至如东联盟有限公司东墙,北至栟茶运河岸,面积约31公顷。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南通发布
老家,千年古镇栟茶
“一缪二徐三蔡”,说的是栟茶镇上的三大姓。有人说,娘在的地方就是老家,有年的地方才是故乡。确切地说,偏安如东西北一隅的古镇栟茶,是我父亲的老家。
风烟俱净的秋日午后,天高云淡。我无心去听风的演讲,去数流云的变化,一个人来到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小镇,重温遗落在这里的儿时旧梦。
千年古镇上,依旧是街谈巷语的石板老街,依旧是流淌不息的卫海河,依旧是佛号经卷的寿圣寺。人语喧喧的街市上,一切都未曾改变,一切似乎又都变了。
已是岁月晚景,桂花开得兴兴的。老街上,父亲当年工作过的一家老字号中药店,早已荡然无存。古朴的老街两边门楣上,依次挂着一盏盏红灯笼,让人恍若觉得走进那江南的七里山塘,又或是水墨如画的乌镇小巷里。那一盏盏灯笼上面写着的,大大的“栟茶”两个字,在薄凉的秋风里,竟会成为思乡人心底最柔软的一份暖。
童年时曾就读过的小学东隔壁,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柱楼烧饼店,很多外地游客慕名纷至沓来,在此耐心地排队等候,满街上都飘散着诱人的烧饼香。
一柱楼乃徐述夔之私人读书楼。这位康熙年间出生的栟茶才子,因其在《一柱楼诗集》中写的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惨遭灭门之灾。他一定不会想到,几百年之后,自己的一柱楼竟会成为栟茶古镇上一个响当当的名片。
古朴深幽的深巷,叫育婴巷的到哪儿都有,唯有这里的育婴巷,才是我童年记忆中的快乐老家。
从大东旅社旧址入口走进去,两边青砖墙面的房与房对望,中间便是这条幽长的育婴巷。小巷宁静,像来去无意任卷舒的一朵云。时光仿佛渐渐慢了下来。
大东旅社旧址附近,原是一家老式照相馆。这里曾留下我人生中的第一张百日照,第一张全家福。如今影楼也早已人去楼空,看上去很是落寞孤单。
在我的相册上,至今还珍藏着这样一张发黄的旧照片。照片上,两个六七岁大的玩伴,相拥在一起,幸福地笑着,像两朵小花。当我独自一人,又一次经过她家门口时,大门是虚掩的,大大的院落内,静静地收藏着秋日的每一缕阳光。我没有勇气再次跨进这熟悉的门槛。记得儿时,每当知道我跟着父亲一起回来时,她总是站在自家门口,怯怯地向我家张望着。
多少岁月,早已汇流成河。如今,她已远嫁他乡。我们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也许,这一辈子,我们很难再相见了,就算再相见,又如何?花有期,人会老,只有童年的记忆不会老。
深巷清幽,一个人在巷道里行行止止,努力回忆着当初的模样。不时有路人从我身边匆匆走过,偶尔回头对我客气地笑笑。要是父亲也来的话,一定不会这样生分的。每年清明节,在夹着草香的四月清风里,父亲都会来老家,看看长眠于此的我的祖父母。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是啊,时光多像一只小船,一晃经年。父母的头发里,早已霜花点点。当年那个不情愿跟着父亲后面一块走的小丫头,如今早已为人妻母。多年之后,重归故里。只是老巷依旧在,相逢不相识了。
沿着育婴巷一直往北走到尽头,是一条宽阔的卫海河。当年我和父亲,就是从这里登船,下船。已成历史的轮船码头,不知承载过我多少离别的乡愁。如今长长的十里河堤,一直绵延至水天尽头。河畔上行人三三两两,或钓鱼悠闲,或闲坐,喁喁地说着话。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不知怎么,电影《城南旧事》里小英子的故事,一直让我觉得童年时的离愁,与之多么的相似。如今除了我的二叔,还寂寞地一个人生活在老镇上。我的父辈们,早已他乡作故乡了。栟茶老家,已成为父辈们心中的一份思乡情结。鸟去了,只有风鸣。老家模糊了,只是乡音未改。
“一窗清响,日子静好”, 想家使我们无远弗届。一想起老家,这个承载我童年美好回忆的地方,于这里,我已然成为一个陌生人。故乡于我,却是怀有淡淡的不可言说的惆怅。此时夕阳的余晖,已一寸寸地收尽,揉碎在这一片静静的卫海河里。(徐娴静)
本页内容为企业、个人自主上传或来源网络,所有资料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对其版权负责、不保证亦不表示本网的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