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邮路变迁记:从马班邮路到无人机运邮
新华社成都12月2日电题:大凉山邮路变迁记:从马班邮路到无人机运邮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从艰苦的马班邮路到摩托车、货车运邮,从无人机运邮到邮政快递助力农特产品走出去。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大凉山区经历了不同寻常的邮路变迁,邮路,已经从单纯的邮件传递,变成了老百姓的脱贫路、致富路。
悬崖村飞来无人机送货
一架满载报刊和快递包裹的无人机在邮政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悬崖村脚下起飞,半小时后,飞抵悬崖村所在的山顶。
地处大凉山区的悬崖村,因为偏远闭塞、贫穷“出了名”。以前村民上下山靠绳索攀爬,路途艰险不说,单程要用两三个小时。今年1月,昭觉县邮政开通了悬崖村无人机邮路,将原先两、三个小时的步行邮路缩短为半小时飞行。
悬崖村驻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说,两年前,政府出资为悬崖村加固了钢梯。去年7月,又开通了昭觉县至悬崖村的邮路,并在悬崖村上设置了村邮站,安排了一名代办员,开通了函件、包裹、印刷品和汇兑等业务。
“今年以来,悬崖村卖出蜂蜜400余斤、核桃500余斤、花椒30余斤,通过邮政寄递,帮助村民脱贫增收。”帕查有格说。
壑大沟深,是大凉山地区的典型地貌。这里的盘山公路崎岖坎坷,国道公路边就是悬崖深渊,不少村落位于“仰望时帽子都会掉”的山崖上。
“在大凉山区,与传统投递方式相比,利用无人机送报刊和小包裹,在投递成本、安全和效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昭觉县邮政公司经理阿俄友尔说。
据介绍,凉山州目前已开通6条无人机邮路航线、覆盖6个乡镇及建制村,从今年3月试点至今,已经飞行826架次、总里程2016公里、运送各类邮件2000公斤。
邮政网点变身综合服务网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凉山州全州邮路只有4条,各县到乡镇的农村邮路只开通到较大的乡镇,未开通的乡镇邮件运输全靠人挑、马驮。
凉山州邮政管理局局长邵建洲从1991年进入邮政系统工作,经历了邮路发展的巨大变化。他说,乡邮员王顺友走过的马班邮路,就在凉山州木里县,那时走一趟来回至少需要14天,不仅要骑马带帐篷,有时还带着一只狗,因为孤独。
“那时寄一封平信邮资8毛,但在马班邮路上,送一封信的平均成本要12元。”为了解邮政的经营状况,邵建洲几乎每年要跟着王顺友走一次艰险的马班邮路。“每走一次都想写遗书。”邵建洲说。
2014年,凉山州的马班邮路从2013年时的27条减少到1条。2017年,随着木里县三桷垭乡公路的开通,凉山州从此结束了马班邮路的历史。
从2013年到2016年,随着基础交通的改善,凉山州陆续补建了476个乡镇邮政网点、1526个“村邮站”。这些网点不仅为群众提供邮政基本服务,更成为乡村的综合服务网点。
记者在昭觉县竹核乡邮政所看到,这里不仅可以办理基本邮政业务,还叠加了生活用品销售和便民服务,可以代购电费代缴电话费等,代办员帮着群众在邮乐网上销售农特产品。
补建像竹核乡这样的邮政所,邵建洲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有一次下乡途中险些遭遇车祸。“车子突然刹车失灵,边上就是悬崖,司机反应快,拉着手刹冲着山坡冲过去,反复几次终于停住。后来一检查,发现刹油管被剐裂,刹车油全漏完了。”邵建洲说,当时从西昌到昭觉正在修路,路面坑坑洼洼,现在已经全部修通了柏油路。
邮政快递助力大凉山“宝贝”走出去
凉山州地处河谷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有丰富的水果资源。雷波脐橙、盐源苹果、米易琵琶等名优特产,前几年因为道路崎岖难以“走出去”,好果子卖不上好价钱。
“80后”创业者孙光梅,10年前从零开始做快递,10年后成为西昌市一家寄递公司的企业合伙人,并成立了食材公司销售农产品,去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
孙光梅回忆,2008年时,交5000元保证金就可以拿下西昌市一家快递企业的加盟承包点。孙光梅有想法却又不敢干,先去应聘了快递客服。“只上了3天班,我就发现这是一个崭新的行业,于是决定大胆地承包。”孙光梅说。
孙光梅刚入行时,一辆电动自行车拉的货就是一天的快件量。3个月后,赶上了2009年的第一个“双11”,全家人忙得连轴转。“当时我孩子才7岁,老公白天出去送货,孩子坐在电瓶车前面帮他打电话。晚上带着孩子一起在门市分拣包裹,孩子困了就找个角落躺下睡觉,身上盖的是装快件用的编织袋。”谈起创业的日子,孙光梅感慨万千。
2013年开始,孙光梅发现很多人到快递网点寄水果,了解到电商平台的水果销路很好,孙光梅发现了新的商机。“利用快递的网络优势,比单纯做电商更有优势。”孙光梅大胆组建了电商小团队。
在摸爬滚打中,孙光梅琢磨出了经验: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代售服务,专职对接田间瓜果的采摘、发货及售后服务跟踪等事宜。在快递环节,设计具有防摔减震功能的专业包装盒,减少鲜果在运输途中的损坏。
“大凉山‘宝贝’的出山之路才刚开始,希望农产品销售路子越走越宽,助力群众脱贫增收。”孙光梅说。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连云港水环境保护再添“过滤网” 2000余艘船舶污染物“上岸”处置
【连网】(通讯员 高茂静)近日,连云港市地方海事、城管、港口管理等部门执法人员来到位于宁海街道海河村的颢隆物流有限公司,督促指导船东将船舶生活垃圾转运上岸集中收储,这意味着连云港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全面开始运行,今后港城水环境防治工作又多了一道防护网。
(船舶统一配备垃圾桶)
船舶在航行、停泊港口、装卸货物的过程中,船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处置不当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的污染,不仅会损害水环境生态,还会危及人类健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连云港籍船舶有2000余艘,其中海船600余艘,这些船舶每天都航行内河水域、海域,或停靠在码头。如今,随着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全面运行,2000多艘连云港籍船舶生活污染物将转运上岸集中处置。
(执法人员检查船舶污染物岸上处置情况)
根据污染物类型的不同,连云港市实行了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转运处置、船舶含油污水和化学品洗舱水接收转运处置两种联单运行流程。同时,为实现有效监管,连云港市相关部门将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加强联合监管机制运行保障,并适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打击和查处非法接收船舶污染物和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
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引领转型升级
辽宁省昌图经济开发区地处辽、吉、蒙三地交界,交通便利,其前身是昌图县老四平工业园区,于2006年破土动工。2008年10月,规划建设了辽宁省换热设备产业基地。2017年9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内有换热设备、汽车零部件二大产业集群,兼顾发展上下游配套、机械加工制造、新能源等产业。
开发区成功引进了辽宁比科新能源、耐克森斯汽车电子、辽宁远大、华兴热力等一批产业项目,换热设备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集群迅速形成,目前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140家。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发区获“辽宁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火炬辽宁换热设备特色产业基地”等荣誉。
一直以来,开发区坚持以高端装备制造为引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在宏观经济整体增速放缓形势下,依然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以培育高端、提升传统、打造特色、夯实基础为主线,通过规划布局、项目拉动、精准调控等举措,不断强化产业转型升级。
辽宁远大换热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自2006年落户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以来,以科技研发、技术改造为突破口,不断促进产品提档升级,实现了企业快速发展。7月初,公司78台换热器全部出口马来西亚。公司总经理李健介绍,这笔订单得益于该公司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长期合作,两家公司合作已经超过了10年的时间,交易金额达到亿元以上。辽宁远大公司通过合作伙伴,把公司生产的换热器发往“一带一路”沿线的马来西亚、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地,为合作伙伴在这些国家的建设项目配套供货。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开发区采取多项举措激发企业内生动力。通过培植企业科技创新,帮助企业与哈工大、天大等高校联系,构建产学研精深合作模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督促骨干企业扩大规模,重点推动辽宁比科公司“电池包”和原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尽快建设等新项目、推动远东公司建设新的产业配套项目,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完善配套设施,建成了会展中心、研发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从入驻建设到建成投产,再到发展壮大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辽宁比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位于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3.6亿元,规划年产能4GWh。公司秉承“匠心、创新和超新‘芯’”的研发理念,从研发设计理念、原材料电池设计、工艺测试方法等方面,比科新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专注基础研发,从本质上提高产品性能,用尖端的科技实现利益化生产。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累计申请国家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申请总量的60%。
为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开发区坚持以新思维引领新发展,奋力拼搏,迎难而上。一方面,开展合作共建,随着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方案的出台,昌图经济开发区积极与江苏省淮安市工业园区进行对接,探索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学习借鉴江苏省工业园区先进经验做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以及与高校院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开展多层次合作体系建设。昌图经济开发区企业家协会正在着手研究建立对口合作产业联盟及产教联盟,通过各种渠道与江苏省对口行业协会接触,力争开展对接合作,促进理念互融、信息互通、资源互享。
824㎡全方位诠释新中式,这样的设计才叫顶级!
借鉴高桐轩「十乐」的生活理念,将其贯穿室内外景观参观动线中,运用新中式的表现手法,时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巨大的抽象画就率先进入视野,背景墙以马赛克的拼接手法,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将江南山水和白墙黑瓦的轮廓立体现之。
进门右转,忽逢一棵高大的桃花树,与接待台相对,在屏风之间安静伫立。四扇巨大屏风门在空间延伸,大厅通透而明亮,空气与绿色从内部的景观庭院穿过,在空间之间自由流淌。
沙发组合使用书架作为隔断,超长的景观水吧台,既满足工作需求,也为轻松自然的洽谈提供空间。
水软橹声柔,绿草方舟,碧桃几树隐红楼。烟雨里的江南,满是朦朦胧胧而又灰白的轮廓。江南寄托无数文人想要避开纷杂人世的梦。
墙面的石材肌理,将整个空间都浸入到水墨画中,亦真亦假,俨然是身处于不真实的世界,仿佛是描写桃花源记的古画。
透过屏风之间望向品茶区,后方幕墙上层层叠叠的纱帘上是层层叠叠的山脉,其背后的绿植在阳光下隐约现出轮廓。
远山如黛,烟霞萦绕的江南。设计成为画笔,将诗词中的字句与人文情感在空间中书写,成为生活里动人的诗句。
还增设“学堂”空间。多扇旋转门作为隔断,为空间增添的动感,动静结合。提供亲子互动和学习空间的同时,也可为宣传的活动提供场所。
面积约824㎡,建筑形式借鉴了传统的“回”字型空间布局,在中部嵌入景观庭院,周围绕以落地玻璃幕墙,将景观由外至内引入室内,与室外景观连成一片。
昌图县东嘎小学崇廉尚洁之风沐浴校园
为进一步深化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和导向作用,营造清正廉洁的校园环境,东嘎小学在全校范围征集廉政书画作品,并于5月末至6月初进行了展览。
本次活动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张文武同志亲自领导并部署活动的相关事宜,相关教师积极动员、宣传、指导学生参加书画展,教师自身也不甘落后,亲自设计,奋笔疾书,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共展出教师钢笔字作品32幅,毛笔字作品25幅,学生硬笔作品135幅,图画50幅。作品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质量较高,让参观的师生流连忘返。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师生对书画的兴趣,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使学生受到了崇廉尚洁风气的熏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国宁宁)
版权和免责申明:
1、凡注有"中国铁岭网"或电头为"中国铁岭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铁岭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2、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铁岭网",并保留"中国铁岭网"的电头;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本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凉山邮路变迁记:从马班邮路到无人机运邮
新华社成都12月2日电题:大凉山邮路变迁记:从马班邮路到无人机运邮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从艰苦的马班邮路到摩托车、货车运邮,从无人机运邮到邮政快递助力农特产品走出去。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大凉山区经历了不同寻常的邮路变迁,邮路,已经从单纯的邮件传递,变成了老百姓的脱贫路、致富路。
悬崖村飞来无人机送货
一架满载报刊和快递包裹的无人机在邮政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悬崖村脚下起飞,半小时后,飞抵悬崖村所在的山顶。
地处大凉山区的悬崖村,因为偏远闭塞、贫穷“出了名”。以前村民上下山靠绳索攀爬,路途艰险不说,单程要用两三个小时。今年1月,昭觉县邮政开通了悬崖村无人机邮路,将原先两、三个小时的步行邮路缩短为半小时飞行。
悬崖村驻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说,两年前,政府出资为悬崖村加固了钢梯。去年7月,又开通了昭觉县至悬崖村的邮路,并在悬崖村上设置了村邮站,安排了一名代办员,开通了函件、包裹、印刷品和汇兑等业务。
“今年以来,悬崖村卖出蜂蜜400余斤、核桃500余斤、花椒30余斤,通过邮政寄递,帮助村民脱贫增收。”帕查有格说。
壑大沟深,是大凉山地区的典型地貌。这里的盘山公路崎岖坎坷,国道公路边就是悬崖深渊,不少村落位于“仰望时帽子都会掉”的山崖上。
“在大凉山区,与传统投递方式相比,利用无人机送报刊和小包裹,在投递成本、安全和效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昭觉县邮政公司经理阿俄友尔说。
据介绍,凉山州目前已开通6条无人机邮路航线、覆盖6个乡镇及建制村,从今年3月试点至今,已经飞行826架次、总里程2016公里、运送各类邮件2000公斤。
邮政网点变身综合服务网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凉山州全州邮路只有4条,各县到乡镇的农村邮路只开通到较大的乡镇,未开通的乡镇邮件运输全靠人挑、马驮。
凉山州邮政管理局局长邵建洲从1991年进入邮政系统工作,经历了邮路发展的巨大变化。他说,乡邮员王顺友走过的马班邮路,就在凉山州木里县,那时走一趟来回至少需要14天,不仅要骑马带帐篷,有时还带着一只狗,因为孤独。
“那时寄一封平信邮资8毛,但在马班邮路上,送一封信的平均成本要12元。”为了解邮政的经营状况,邵建洲几乎每年要跟着王顺友走一次艰险的马班邮路。“每走一次都想写遗书。”邵建洲说。
2014年,凉山州的马班邮路从2013年时的27条减少到1条。2017年,随着木里县三桷垭乡公路的开通,凉山州从此结束了马班邮路的历史。
从2013年到2016年,随着基础交通的改善,凉山州陆续补建了476个乡镇邮政网点、1526个“村邮站”。这些网点不仅为群众提供邮政基本服务,更成为乡村的综合服务网点。
记者在昭觉县竹核乡邮政所看到,这里不仅可以办理基本邮政业务,还叠加了生活用品销售和便民服务,可以代购电费代缴电话费等,代办员帮着群众在邮乐网上销售农特产品。
补建像竹核乡这样的邮政所,邵建洲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有一次下乡途中险些遭遇车祸。“车子突然刹车失灵,边上就是悬崖,司机反应快,拉着手刹冲着山坡冲过去,反复几次终于停住。后来一检查,发现刹油管被剐裂,刹车油全漏完了。”邵建洲说,当时从西昌到昭觉正在修路,路面坑坑洼洼,现在已经全部修通了柏油路。
邮政快递助力大凉山“宝贝”走出去
凉山州地处河谷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有丰富的水果资源。雷波脐橙、盐源苹果、米易琵琶等名优特产,前几年因为道路崎岖难以“走出去”,好果子卖不上好价钱。
“80后”创业者孙光梅,10年前从零开始做快递,10年后成为西昌市一家寄递公司的企业合伙人,并成立了食材公司销售农产品,去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
孙光梅回忆,2008年时,交5000元保证金就可以拿下西昌市一家快递企业的加盟承包点。孙光梅有想法却又不敢干,先去应聘了快递客服。“只上了3天班,我就发现这是一个崭新的行业,于是决定大胆地承包。”孙光梅说。
孙光梅刚入行时,一辆电动自行车拉的货就是一天的快件量。3个月后,赶上了2009年的第一个“双11”,全家人忙得连轴转。“当时我孩子才7岁,老公白天出去送货,孩子坐在电瓶车前面帮他打电话。晚上带着孩子一起在门市分拣包裹,孩子困了就找个角落躺下睡觉,身上盖的是装快件用的编织袋。”谈起创业的日子,孙光梅感慨万千。
2013年开始,孙光梅发现很多人到快递网点寄水果,了解到电商平台的水果销路很好,孙光梅发现了新的商机。“利用快递的网络优势,比单纯做电商更有优势。”孙光梅大胆组建了电商小团队。
在摸爬滚打中,孙光梅琢磨出了经验: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代售服务,专职对接田间瓜果的采摘、发货及售后服务跟踪等事宜。在快递环节,设计具有防摔减震功能的专业包装盒,减少鲜果在运输途中的损坏。
“大凉山‘宝贝’的出山之路才刚开始,希望农产品销售路子越走越宽,助力群众脱贫增收。”孙光梅说。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连云港水环境保护再添“过滤网” 2000余艘船舶污染物“上岸”处置
【连网】(通讯员 高茂静)近日,连云港市地方海事、城管、港口管理等部门执法人员来到位于宁海街道海河村的颢隆物流有限公司,督促指导船东将船舶生活垃圾转运上岸集中收储,这意味着连云港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全面开始运行,今后港城水环境防治工作又多了一道防护网。
(船舶统一配备垃圾桶)
船舶在航行、停泊港口、装卸货物的过程中,船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处置不当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的污染,不仅会损害水环境生态,还会危及人类健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连云港籍船舶有2000余艘,其中海船600余艘,这些船舶每天都航行内河水域、海域,或停靠在码头。如今,随着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全面运行,2000多艘连云港籍船舶生活污染物将转运上岸集中处置。
(执法人员检查船舶污染物岸上处置情况)
根据污染物类型的不同,连云港市实行了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转运处置、船舶含油污水和化学品洗舱水接收转运处置两种联单运行流程。同时,为实现有效监管,连云港市相关部门将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加强联合监管机制运行保障,并适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打击和查处非法接收船舶污染物和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
本页内容为企业、个人自主上传或来源网络,所有资料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对其版权负责、不保证亦不表示本网的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