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址:www.300.cn

业务简介:中企动力(300.cn)为您提供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页设计及定制高端网站建设服务,中企动力专注于企业网站建设、高端网页制作领域26年,对企业网站制作、平台高端网站建设,包括汽车、家装、农业、外贸、机械等多个行业拥有丰富建站经验,选择中企动力,为网站保驾护航。

潮阳市网站设计头条

  • 政务公开丨关于印发《汕头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明确并联审批协同责任,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近期,我市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汕头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 汕头市检察院出台工作意见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近日,汕头市检察院制定出台《汕头市检察机关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22条措施,要求全市检察机关把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综合运用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手段,为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强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见》强调,当前汕头正在全力开展环境保护暨练江整治攻坚工作,这是一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重要决策,其中大量的工作任务与检察工作息息相关。全市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人员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司法担当意识,以法律监督为主线,以司法办案为中心,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底线,把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检察机关服务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常态性工作,贯穿检察工作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努力在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检察新作为。

    二、强化打击监督,切实发挥司法办案在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刑事犯罪。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盗伐滥伐林木等多发性的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切实加强对水源、空气、土地、矿产、林木、珍稀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的司法保护。准确把握、严格执行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严把证据审查关、事实认定关、法律适用关,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对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坚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依法快捕快诉。

    二是严肃查办生态环境领域职务犯罪。继续深入开展查办与预防危害生态环境职务犯罪等专项工作,重点查办贪污、挪用生态环境工程款、生态补偿资金等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资金的职务犯罪,借生态环境建设之机索贿受贿以及在生态保护和环境监管执法中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

    三是加强诉讼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常态化推进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特别是对汕头市环保警察队伍组建后,环保部门移送的涉嫌环境犯罪案件开展专项监督,监督公安机关是否依法立案、依法侦查。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对有罪判无罪、量刑畸轻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依法及时提出抗诉。综合利用抗诉、检察建议、违法行为调查等监督手段,强化对生态环境领域民事、行政诉讼案件的监督。探索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对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益行政强制措施的司法监督。

    四是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继续探索实行“一体化”办案机制,深入摸排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依法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集中办理一批诉前程序案件。与管辖法院协商沟通,明确公益诉讼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要求,争取胜诉和执行到位,切实将因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被破坏,对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

    三、强化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案件专门办理机制。在侦监、公诉、民行部门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专业化办案组,实行专人快速办理,形成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检察调查、支持起诉、犯罪预防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加强与市编办的沟通协调,争取在市检察院率先挂牌成立生态环境保护检察专门内设机构,着力构建“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机制。

    二是完善案件线索摸查和管理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案件线索摸查发现力度,注重从在办案件、外部联动、社情民意和举报宣传中深挖线索。规范生态环境领域案件线索的管理,检察机关内部各主要业务部门指定专人,定期对收集到的相关案件线索进行梳理、统计、研判、分流,并建立工作台账、跟踪查办结果。

    三是健全“两法衔接”工作机制。根据最高检、环保部、公安部最新发布的《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等相关规定,进一步健全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法院及环保、水务、国土等相关行政执法机关的联席会议、信息交流、线索移送、案件通报、个案会商、双向案件咨询、联合调查、联合督办、联合培训等工作机制,增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两法衔接”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规范“两法衔接”平台信息录入工作,逐步实现涉生态环境领域犯罪案件的网上移送、网上受理和网上监督。

    四是探索建立恢复性司法保护机制。坚持打击与修复并重,将恢复性司法理念引入检察机关办理破坏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过程中,使受到损害的生态环境资源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和补偿。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推进补植复绿、恢复原状、主动消除污染后果等相关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实效化。

    五是健全司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于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重大复杂、热点敏感案件以及因林地、林木权属纠纷等引发的涉众型案件、群体性事件,进行办案风险评估,预测和防范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制定应对预案,防止因司法不当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六是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相关机制。倡导成立环境资源保护公益协会,着力培育符合法律规定的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条件的社会组织;同时,积极推动与生态环境资源领域公益诉讼密切相关的公益诉讼专项基金制度、公益损害鉴定评估制度等的建立与完善。

    四、强化职能延伸,不断拓展检察机关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途径。

    一是加强犯罪预防促进源头治理。积极开展个案预防和类案预防,协助发案单位和主管部门健全管理制度,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探索实行惩治和预防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年度报告制度,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人大提供立法建议。与环保、水务、国土等行政执法机关建立联系协调制度,共同开展生态环境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和重点工程项目专项预防。结合检察官“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领域犯罪预防宣教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和企业的法治意识、环保意识。二是大力推进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建立派驻基层检察室生态环境巡检模式,集中发现、受理基层生态环境领域职务犯罪线索,着力做好协助查办和预防生态环境领域职务犯罪工作。聘请生态检察联络员,及时了解基层群众生态环境保护司法需求和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执法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三是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参与党委、政府对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和严重污染环境、自然保护区违规建设等问题的调查和治理,严肃查办相关破坏环境资源刑事犯罪及背后的职务犯罪。联合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机关开展水体保护、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整治活动。积极参与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建立健全与基层综治部门、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部门资源共享、协作联动机制,妥善解决生态环境领域涉法涉诉问题。

    五、强化组织领导,不断提升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

    一是组织开展专项检察工作。从现在起在全市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加强环境保护暨练江综合整治专项检察工作,成立专项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到部署到位、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把专项检察工作列入各单位各部门业务考评和年度考核评价范围,建立基层院生态环境领域案件逐月报备制度,通过实地调研、个案协调指挥、一体化办案、重大疑难案件挂牌督办等方式,加强对基层的办案指导。二是加强内外协调联动。建立检察机关内部办案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侦、捕、诉、监、防相衔接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检察办案各环节之间的监督、制约、配合。加强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法院及环保、水务等相关行政执法机关的沟通协调联动,统一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案件的执法尺度和法律适用标准,建立完善法规政策共享、执法司法信息共享、业务探讨、法律咨询、案件移送和协查等机制。三是提高专业化办案水平。采用专题调研、集中授课、交流经验做法、案例研讨、座谈讨论等方式,强化对生态环境领域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专业化办案能力水平。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咨询制度和检察人才库,为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和人才保障。四是加强工作宣传和舆情引导。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检察门户网站、“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检察机关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加强对办理生态环境领域犯罪案件引发舆情的收集、分析、研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面引导疏解舆情,推动全社会形成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司法环境及社会氛围。

  • 汕头市濠江区启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今天上午,汕头市濠江区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建设。这批项目包括濠江区南滨路东(西)段道路改造工程等四大重点项目和双泉公园改造一期工程等16项重点民生项目。

    在南滨路南侧,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耿坚与相关部门领导等,共同为南滨路东(西)段道路改造工程项目、智慧交通新能源汽车营运数据测试项目、汕头内海湾南岸夜景照明项目、濠江公交专线1号线等四大重点项目启动推动吉祥杆。

    南滨路东(西)段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东段道路改造工程全长约1.8公里,起点为北十六路交叉口东侧,沿现有的南滨路至澳头收费站处。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977万元,道路设计宽度32米,设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h。

    西段道路改造工程全长约3.1公里,西起老轮渡渡口,东至石林公园。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4677万元,道路采用柔性路面结构,设计车速为40km/h,道路标准宽度为33米,采用双向4车道,景观带面积约31566㎡。

    南滨路东段、西段道路改造升级后,将改善南滨片区群众交通出行现状,对今后整个南滨片区和濠江区的长远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力争国庆前通车。

    智慧交通新能源汽车营运数据测试项目

    智慧交通新能源汽车营运数据测试项目是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以北斗卫星导航和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电网中心大数据为核心,采用先进的移动互联技术进行测试,该项目启动后将进一步完善区辖内便民交通体系,方便旅游出行,提升旅游体验,丰富旅游内涵,助力濠江打造“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

    “猫途出行”将在濠江区投放新能源租赁汽车30辆。

    汕头内海湾南岸夜景照明项目

    项目范围包括从海湾大桥至礐石大桥的滨海岸线景观带、沿线公园、可见山体、沿内海湾建筑物等的夜景照明,与海湾北岸灯光遥相呼应,通过智能技术和光影艺术,将南岸灯光与山体、水系、城市有机结合,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居住商贸与文化旅游相融合,历史传承与智能创新相结合的体验,进一步提升南滨片区的城市品质,描绘汕头海湾独一无二的“灯光画卷”。

    濠江公交专线1号线

    为打造城市旅游公交、定制公交、区域循环公交等多元化交通体系,濠江区结合自身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采用符合地方特色的“铛铛公交车+旅游+公交”模式,开通“濠江公交专线1号线”公交线路。该线路途经磊广公路、东湖路、南滨路、324国道,串联区内礐石绿道、九宫娘娘、礐石风景区、巨峰寺风景区等旅游景点。线路开通后,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经济可靠、绿色低碳的出行选择。

    在双泉公园,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丽文与相关部门领导等,共同为双泉公园改造一期工程等16个民生项目启动推动吉祥杆。

    这16个民生项目包括双泉公园改造一期工程、豪山文化公园、钱塘莲花公园、葛陈中心广场公园改造项目、南滨珠浦登山(古道)绿道、青云岩登山绿道、九曲休闲步行绿道、凤岗妈文化公园绿道、汕头市佛教协会福利养老中心、濠江区殡仪馆、玉新街道殡仪馆、珠浦殡仪馆、濠江区体育馆建设、濠江公安新型治安岗亭、达濠华侨中学学生宿舍楼、濠城影剧院升级改造项目等。

    供稿:汕头新闻 记者 韩丽陶

  • 推动新型智慧城市融合发展,助力汕头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1月26日下午,由汕头市经信局牵头、汕头移动与汕头市电子商务产业协会承办、深圳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协办的“2018中国(汕头)智慧城市论坛暨第二届物联网大数据产业应用对接会”在海滨路迎宾馆举行,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汕头市副秘书长陈汉雄,汕头市政府领导、行局领导、区县领导、国内知名生产制造企业负责人、本地中小企业负责人及智慧城市产业链从业人员等约500人参会。

    会上汕头市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商务局、电政办与汕头移动共同启动了“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同时,汕头移动与市经信局签署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汕头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汉雄在会上致辞,他提到汕头作为广东省副中心城市,担负着引领全省东翼智慧城市发展的重任,从建成全国领先的“政府在线”系统,到落成了华南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中国移动粤东数据中心,包括在智能交通、环保监测、平安城市、数字城管等领域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汕头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都走在区域前列。希望通过本次智慧城市论坛,达到集思广益、提振信心、分享智慧的效果,为我市早日建成数字汕头、智慧城市,实现百年商埠、潮人之都的二次腾飞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汕头移动

    汕头移动总经理、汕头市电子商务产业协会会长朱怀奇在会上发布了汕头移动和市电商产业协会赋能汕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未来将从强政、兴业、惠民三方面着力搭建新型智慧城市架构,助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同时,将从基础设施投资、智能应用推广、信息化解决方案引入等方面为“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远望谷

    远望谷总裁汤军在会议上表示,传统零售已经迈向4.0新时代,是电商+传统商业+智慧门店,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智能化是零售业的必经之路。

    浪尖

    浪尖设计集团的常务副总经理姜臻炜表示,传感器的发展推动了消费升级,产品以优质的体验与服务为标准,而工业设计是通过其输出物对社会、经济、环境及伦理方面问题的回应,只在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华为、大唐、海康威视等25个国内知名设备厂商与粤东地区超过100家企业现场开展需求对接,在智慧政府、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物联网大数据生态等方面达成了超过XX单的合作意向。

    本次活动是汕头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开幕式,为汕头城市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了智慧化的解决方案,开启了全新的篇章。同时,本次活动也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的一次盛会,有力的提升我市在该领域的知名度,也展现省级副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

  • 汕头市计划建设汕汾高速南澳联络线高速公路

    汕汾高速南澳联络线高速公路项目是汕头市解决南澳县和澄海中部区域通达高速公路、补齐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短板的重要项目。项目初步计划起于汕汾高速澄海区上华段,自西向东穿过澄海中部区域,直达南澳大桥桥头,实现南澳大桥与高速公路无缝对接。项目连接区域内多条国省道和快速路,这对外来游客和南澳岛民快速进出南澳岛、以及澄海中部地区连通高速公路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南澳连接汕汾高速联络线高速公路项目已列入汕头市人民政府的建设计划。本项目起于汕汾高速澄海区上华镇湖心互通附近,沿我市澄海区规划的莲河路向东联结国道324线、省道504线等干线公路后直达南澳大桥桥头,规划路线全长约17公里,双向四车道。

    广东省人大代表陈纯说道:南澳县目前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通高速公路,南澳大桥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入口仍有约40分钟车程,这给外来游客进出南澳岛带来了不便,大量的外来车辆通过城市道路进行交通转换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压力。如果能够建设南澳大桥至汕汾高速的联络线高速公路,不仅将实现县县通,也能够实现省滨海旅游公路与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更好地发挥滨海旅游公路乃至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作用。

    按照要求,中标单位将于今年9月30日前提交路线踏勘报告,11月30日前提交预可研(项目建议书)及工可报告初稿,2019年3月31日前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立项需要的相关专题,2019年8月31日前完成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设计及相关专题。

    来源:汕头新闻

  • 汕头市文明委召开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会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文明委、省文明委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强和推进汕头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6月2日下午,汕头市文明委召开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会,对下一阶段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明委常务副主任周镇松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几年来,在市文明委的统筹指导下,汕头市各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积极办好家长学校,不断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着力治理解决校园周边乱搭乱建、乱摆乱卖、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净化优化社会环境,建立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网络,促进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根据工作部署,今年6月份,市文明办将组织对各区(县)2016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考评。

    周镇松要求,各级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领导体制建设,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打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推进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文化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要以更负责的态度、更有效的措施和更扎实的作风,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出新贡献。

    汕头日报 记者 黄鸿华

  • 上半年汕头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最新进展,这里都有!

    据汕头市交通运输局消息,上半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其中,港口5亿元,高速公路17亿元,铁路2.4亿元,国省道及枢纽等8亿元),增长16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比全省高出2倍。

    在建交通重点建设项目23个,上半年完成投资30亿元,增长160%。列入市“六月攻坚”行动项目均按计划加快推进。

    港口“头号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广澳防波堤、广澳港区二期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加快建设,至7月底分别完成投资1.6亿元、3.7亿元,分别累计完成工程总投资15.4亿元(占计划总投资94.5%,简称占比)、11.3亿元(占比49.6%)。广澳港区航道二期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加快广澳港区三期工程3 个5 万吨级杂货泊位前期工作。

    △广澳港区防波堤工程是港区生产作业的重要屏障 资料图

    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加快

    揭惠高速围绕今年底南段通车目标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南段架梁基本完成并开始沥青路面铺筑,至7月底累计完成投资35.9亿元。

    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完成全部交地,拆迁、迁坟加快推进,路基、桥隧等建设逐步铺开;至7月底汕湛高速累计完成投资19.4亿元,潮汕环线高速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

    牛田洋快速通道已完成初步设计外业验收,已启动PPP模式咨询服务工作。

    铁路(轨道)建设取得新进展

    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汕头段建设全面加快,汕樟特大桥(4.8公里)7月24日完成架梁,至7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占比76.6%。

    汕汕铁路和汕头至广澳港铁路(疏港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6月2日汕汕铁路预可研通过中国铁总和省发改委的联合审查;6月28日至30日国家铁路局在我市召开《海峡西岸城市群粤东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专家评审会,解决汕汕铁路项目纳规问题;7月25日至28日,中国铁总在我市召开汕汕铁路与汕头至广澳港铁路(疏港铁路)可研评审会,标志着项目从前期规划阶段转入工程实施论证阶段。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上报工作。比亚迪产业园试验线正加快建设。

    国省道干线路桥建设有序推进

    加快国道324线潮南段路面改造和省道336 线南澳环岛公路、省道234线新宫至海门段等13个国省道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亿元。

    其中,金凤高架桥主线完成架梁,至7月底累计完成投资82%,按国庆通车目标全力推进。

    新开工省道237线和平至贵屿段、里美段及省道234线河溪至西胪段(共约29公里)。

    苏埃通道加快推进主体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亿元。省道232 线护堤路改建工程前期加快,国道228线改线已完成路线踏勘。

    作为城市中轴线的汕北、汕南大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凤东路工可通过评审。梳理形成高速公路与国省道普通干线的连接线、断头路等项目推进实施计划。已启动滨海景观公路汕头段路线规划踏勘及跨汕头湾新通道项目前期工作。

    交通枢纽站场建设加快推进

    汕头火车站交通换乘中心加快桩基础工程施工,至7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汕头火车站站房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造价预算正同步审查。

    澄海西华客运站已封顶,广澳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一期主体基本完成。

    (来源:汕头橄榄台;版权为汕头市广播电视台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 汕头市全力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建成3个级别8个海洋自然保护区

    汕头因海而生,依海而立。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近年来,汕头市以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设立为契机,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和工程为抓手,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全市海洋事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目前我市建立了涵盖国家、市、县3个级别的8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并通过项目实施,恢复和保护近海、海岸综合生态功能,促进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的发展。

    汕头市的海域面积约4424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17.7公里,南澳县为全省唯一的海岛县,海洋资源极为丰富。2013年,国家海洋局批准南澳县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市以此为契机,编制《广东省南澳县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开展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据介绍,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规划内容,对游客密集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岸线、沙滩开展了全面清理,并发展休闲渔业,划定休闲渔业区。同时规划建设了云澳、深澳两个污水处理厂,对青澳湾污水处理厂进行更新升级,实现全岛污水处理全覆盖,确保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决不排入大海。

    水质的污染是对海洋资源最大的破坏,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也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记者了解到,市海洋与渔业局不断开展对近岸海域趋势性水质、陆源排污口、重点增养殖区、泳场进行定期检测,每年发布《汕头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同时大力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平屿西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2亿元,分3期建设,目前实施方案已通过国家农业部专家评审和审核。另外,我市还投入资金6570万元,建成人工鱼礁5座,投放人工鱼礁皎体7422个,礁区内已初步形成新型人工生态环境。

    另外,汕头市还以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为重点全力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据了解,市海洋与渔业局通过实施岸线整治、美丽海湾等修复项目,分别投入1578万元和1000万元完成南澳岛前江湾和钱澳湾两个岸段的整治修复项目,项目通过清理海岸带空间、治理沙滩污染、建设海堤及植被绿化带,对粗放式用岸活动进行清理和整合,提高海岸防护能力,改善沙滩环境,美化近岸景观。同时我市还将结合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建设,推进青澳湾美丽海湾建设,该项目投资3000万元,围绕青澳湾海岸带环境整治、海岸绿化带、生态廊道三大板块进行建设,并于2016年底正式开工,建成后将加大提升当地生态旅游的地位,促进该地区滨海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我市还启动十里银滩、金澳湾两个项目建设,年底前有望完成,烟墩湾、龙门湾、竹栖肚湾3个项目拟于明年开工建设,争取明年年底完成。

    汕头日报 记者 陈冬琪 见习记者 陈欣琪

  • 汕头市领导到龙湖区调研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

    8月4日下午,汕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光辉带队到龙湖区,调研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先后实地察看新溪镇西南村,外砂镇蓬中村、华新村,并听取相关汇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钟挥锷参加活动。

    今年以来,龙湖区积极推动实施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外砂、新溪两镇和鸥汀片区为重点,启动“四创一整治”行动,重点推进示范村整治建设、围绕建试点、抓示范、大推广、全覆盖,打造旦家园等12示范村(社区)。目前12个示范村已制订了整治方案、编制整治规划和完成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整治项目涉及村道、文体广场、生态公园、农贸市场等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建设,已有4个示范村整治项目完成立项工作,并已挂网进行招投标。7月中旬,已完成招投标的蓬中村、华新村、西南村、周厝塭社区整治建设项目中标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已进村开展施工前期工作,7月底部分条件成熟的道路修复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力争尽快完成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出示范样板作用,带动其他村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计划今年国庆节前完成旦家园等1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社区)建设,年底前完成涉农村居的基础整治任务。

    孙光辉要求,示范村的建设要把环境整治的各项工作做好做细,要结合各个村居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做好规划设计,在优化方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形成特色景观。示范村还要先行先试,通过环境整治带动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和展示当地优质资源,发展旅游观光农业,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汕头日报 记者 黄鸿华

  • 汕头市金平区专题研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7月1日上午,汕头市委常委、金平区委书记吴启煌主持召开“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专题工作汇报会,讨论研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金平区区长林锡波,区委副书记陈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英姿,副区长钟泽锋、陈泽波出席会议。

    会上,规划金平分局就金平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村庄整治规划工作作汇报,规划设计单位汇报了金砂街道西门社区、东方街道龙华社区、东墩街道金墩社区等12个社区整治规划,与会人员就相关规划方案、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听取汇报和发言后,吴启煌对美丽乡村规划方案予以肯定,指出,规划设计要根据各社区特点,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进行打造,要简化手续、加快进度,全力推进,确保国庆节前全面完成12个示范社区的建设。

    吴启煌强调,规划完成后,如何抓好规划的实施是当务之急。为确保将钱花在刀刃上,要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环境脏乱差问题。要加快推进“三清三拆”、“四边三化”工作,拆除违建后,抓紧推进道路硬底化,多种树,美化环境。环卫、住建、城管、农办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3个没有建设垃圾收集站的社区,要马上建设;9个有建设收集站的,要改造提升为垃圾转运站,有条件的要建设成为垃圾压缩站。对已纳入黑臭水体整治的沟渠要抓紧整治,没有纳入黑臭水体整治的要组织人力进行清淤。在抓好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每个村居要根据村庄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因地制宜抓好规划,挖掘主题、故事和文化,建设文化景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内涵,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片面追求高大上,重点建设文体广场,改造提升景观池,推进社区书院、友邻中心、文明驿站、村史馆等设施建设,推动电网落地建设。要抓紧做好规划立项、可研等各项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全面办妥各种手续,完成各项程序,坚持“多条腿走路”,筹资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 本页内容为企业、个人自主上传或来源网络,所有资料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对其版权负责、不保证亦不表示本网的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