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址:www.300.cn

业务简介:中企动力(300.cn)为您提供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页设计及定制高端网站建设服务,中企动力专注于企业网站建设、高端网页制作领域24年,对企业网站制作、平台高端网站建设,包括汽车、家装、农业、外贸、机械等多个行业拥有丰富建站经验,选择中企动力,为网站保驾护航。

东川区网站设计头条

  • 冲锋,在反贫困的最前线——记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题:冲锋,在反贫困的最前线——记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村党支部书记

    新华社记者

    他们是离中国贫困群众最近的人,在缺水缺土的贫瘠之地,润泽民心、扎根人民;

    他们每天行走在最艰险的道路上,在大山重重的偏远之地,向山而立、扛起重任;

    他们征战于没有硝烟的激烈战场,在贫困堡垒的攻坚之地,冲锋陷阵、愈战愈勇;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12.8万个贫困村中,一个个村党支部书记就如同一面面旗帜,飘扬在一个个脱贫攻坚战场上。

    此时此刻,中国反贫困斗争进入到决战决胜阶段。村党支部书记们正在最前线发起最后的冲锋……

    他们是领路人

    ——想贫困群众之所想,带领大家闯出一条路

    贵州省罗甸县麻怀村所处的地方,被称为天坑。

    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的雄奇景象,可被水溶蚀的特殊岩石大量沉积,上亿年滴水穿石的塌陷,形成这样一个个特大漏斗。

    千百年来,麻怀村被锁在天坑里。

    见到麻怀村村支书邓迎香时,她正坐在村口麻怀隧道与香菇大棚之间的垭口上,欣慰的目光凝视着一辆辆小货车、摩托车穿行隧道。车上载满外卖的山货。

    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幅再平常不过的乡村图景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石破天惊?!

    27年前,邓迎香嫁到麻怀村,15公里山路,走了8个小时。这时的她,还无法想象横亘的大山如何摆布她的命运——

    山路迢迢,3个月大的儿子“小红球”没等送到医院,就在丈夫肩头停止了呼吸;一家人失望离开大山外出打工,第一任丈夫却不幸在瓦斯爆炸中遇难,不得不带着孩子返乡……

    18年前,农村电网改造,电线杆运不进来,村里要凿一条出山隧道。没有多少人赞同。

    邓迎香站了出来,她和乡亲们点起蜡烛、煤油灯,抡起洋镐、大锤、钢钎,开始“凿”路。整整5年,倾尽全力,隧道通了,但最窄的地方只能过一个人和一匹马,最低处人要趴着穿过。

    人可以通过,车却无法通行,致富的路还太“窄”。

    当看到女儿出嫁时摔在隧道里,穿着白色婚纱狼狈的样子,多年被山围困的辛劳、痛苦、无奈,让邓迎香心中最终爆发出山一般的信念和力量。

    “今天我邓迎香发誓,我就是用手挖、用牙啃,也要啃穿一条路!”

    没人支持她。邓迎香独自举起锄头再次走向大山,从麻怀村的一个巧媳妇,变成“女愚公”。

    村民被她打动、县里资金支持……宽敞的隧道修通,邓迎香带领麻怀村600多名村民,从被大山摆布,到真正成为大山的主人。

    不少中国贫困的土地上,大自然犹如一支神奇的笔,画下变幻的地貌,也堵住了出行的道路,一代代人被迫与贫困为伍。

    对脱贫攻坚最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来说,在这种阻隔、闭塞、围困,有时甚至是一无所有之下,带领村民们挖出一条道路难,而找到一条发展致富的道路更需要多少智慧与勇气?

    2014年6月3日,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冲毁了贵州安顺平坝区塘约村。

    这个本就贫困的小山村,“田地冲毁了,房子倒塌了,粮食被水泡了,村民一贫如洗,当时真是绝望。” 村支书左文学回忆。

    多少次了!村民们向贫困发起冲锋,但每次轻微的市场波动和天灾都会将全村打回原形。

    左文学带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们用烟熏黑了一间会议室,经过了无数个统一思想、集思广益的夜晚。

    终于有一天,在炎炎烈日下,一次决定塘约命运的干部会召开。

    “单打独斗没有出路!”

    塘约村确定了强弱联合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立下贫困不除誓不罢休的誓言。

    仿佛心中早有的愿望,在夏日苏醒了。

    随后,这个小山村,开始了一场大探索。

    在集体经济撬动下,塘约村改革不断:

    实行“红九条”“黑名单”等管理制度,推动农村产权、金融、社会治理改革;实施农村集体财产权“七权”精准确权,为农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组建妇女创业联合会、红白理事会、建筑公司、运输公司等,优化配置全村人力……

    短短两年时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到4000元提升到10030元,村集体收入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220多万元。

    在村里举行的分红和脱贫庆祝大会,鞭炮声中,左文学躲了起来,“哭得停不住。”

    为激励后人,左文学把“穷则思变”四个字印在塘约村对面的小山上。

    这就是冲锋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村党支部书记。

    他们是一直在路上的人——

    云南昆明东川区汤丹镇,全镇境内峰峦叠嶂、山势陡峭,用当地人的话说,整个镇就像是挂在山梁上。

    2018年4月26日,一个依旧忙碌的日子。天刚蒙蒙亮,中河村党支部书记、镇扶贫干部吴国良便坐车匆忙出发,这一天,他要访四个村,行两三百公里山路。

    达朵村是吴国良的老家,父母住在村里,听说好久没回家的儿子来了,母亲早早准备了一桌饭菜。可工作太多,吴国良走的时候都没来得及进去看一眼。母亲追出门,只看到他远去的背影。

    下午五点,吴国良走访完三家村的唐元龙老汉家,天色已晚,但还有一户人家没走访。

    “天不早了,吃完饭再走吧!”

    “不了,还要去下一家。”

    告别后,唐元龙老两口刚转身回屋,忽听到门外一声巨响。吴国良乘坐的车子滚下了山崖……他走了,只有32岁。

    他们是领路人——

    水要从河流中取、全村没有蔬菜店、高寒缺氧致风湿病和心脏病等高发……西藏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加玲加东村是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一部分,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这片藏羚羊等野生动物频频出没的地方,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出路在哪?易地搬迁!

    可故土难离。村党支部书记达顿挨家挨户做工作,有的人家甚至去了10多次。终于,说服了所有村民。

    搬迁前一晚,拿着扩音器,达顿事无巨细安排事项:

    路上有一名孕妇怎么办?途中将有医护车和医护人员全程护送。

    村民的牛羊今后怎么办?安排专人留下放牧,乡亲们可以把牛羊交给合作社,获得收入……

    2018年6月,村民在达顿的带领下,与整个荣玛乡的群众一起跨越上千公里,从藏北高原南迁至拉萨堆龙德庆区安置点,这次搬迁成为西藏首个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

    他们是贴心人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需要信任

    轰隆隆的声音戛然而止。

    河北省新河县申家庄村的郭秀英在挖掘机前一坐,刚启动不久的村道路硬化只得停止。

    道路硬化,是村支书史凤水的命。

    他刚上任的时候,村集体账户上只趴着两毛七分钱,外面还欠着10多万元。修路的80多万元是史凤水四处跑、东拼西凑得来的。

    史凤水是个能人,多年在外,在国企干过,自己做过生意,他回村任支书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垫钱把坏水管改造了,解决了大家的吃水问题。

    接下来就是村里道路硬化。史凤水糖尿病加重了,每天都坚持到现场,晚上再回去输液。

    可郭大嫂不管这些。她家房子在村最西边,为了排水,路中间修高,下雨天水就得往她家流。

    史凤水赶来了。郭大嫂把一肚子委屈都说给了这位“当家人”。

    “我们给您加固一下地基,怎么样也不能把您家墙冲垮了。沙子水泥,就算真用一百吨我也不心疼呀。”

    “嫂子,真冲垮了,别看村集体没钱,我出钱给您修,您去大队里住,修好了您再回家。”

    ……

    两个多小时,边开玩笑边谈心,边唠家常边劝慰。

    郭大嫂服了村支书。

    一个月后,全村5条东西大街、2条南北大街全部实现硬化,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大家兴奋地敲起锣、打起鼓、放起炮。史凤水却突然语塞了,瞪着眼睛不让眼泪掉下来。

    走村串户的采访,记者听到不少基层党支部书记帮助贫困群众的故事,有的甚至让人哭笑不得。

    理发——这是云南勐海县曼班三队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罗志华和三名队员绞尽脑汁,想出来与村民亲近的法子。

    曼班三队是一个拉祜族聚居的寨子,拉祜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属“直过民族”。就在10多年前,整个寨子17户人家仍住在深山里,刀耕火种、狩猎为生。

    当地政府投入大笔资金为他们在山下修路建房。搬出来没多久,村民们又集体跑回“老窝”,守着茅草房靠山吃山。

    7年前,政府再次把这个村整体搬迁到交通更便利的地方。2015年,专门派了“四条汉子”来把他们“稳”住。

    看到村民们躲在树后张望生人,普通话甚至是方言都不会讲,罗志华犯了难。琢磨了好几天,他想出了给村民免费理发的法子。

    这个法子灵,村民们慢慢来了。看到自己杂乱的长发变成清爽的短发,乡亲们笑了。关系熟络起来。理完发,再教村民洗澡,罗志华干脆和男村民一起洗。

    认识数字、数位、写自己名字……罗志华和队员们把适龄孩子全部送到学校,又在村里办起夜校,目标是确保15岁至30岁左右村民能简单识别汉字、会简单的算术、用简单汉语交流。

    如今,跟着罗志华,村民们学会种菜、养殖,每家每户养起了小耳猪,多的人家养了十几头,每头能卖千余元。

    做一名让群众信任的党支部书记,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只能一心为民。

    然而,对甘肃临夏州东乡县拱北湾村第一书记吴佰顺来说,却干了一件“得罪”村民的事。

    2018年春季开学第三天,拱北湾村村民齐整整集中在村委小院里。庄严的国徽高挂在屋檐下,一辆当地人民法院的车停在院子里,针对村里几户家长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案件,巡回法庭开庭审理。

    马一不拉黑木和几位村民当庭认错悔过。村民们七嘴八舌,原来不让孩子上学违法不光是嘴上说说啊。

    吴佰顺上任以来,为因灾、因学、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家庭争取帮助;给村里拉项目、修路,带着村民到处“找钱”,村子一天天有变化。但看到村里总有辍学的姐姐背着弟弟、本应拿笔的小手却到饭馆端起盘子,吴佰顺觉得扶贫要更往根子里抓。

    东乡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3.2年,有人甚至连自家存折到期了都不认识,经常到银行问。

    2018年春节刚过,吴佰顺带着村干部不厌其烦做辍学孩子家长的工作,见人就念叨读书才能真脱贫,但收效甚微,一些家长借口家里没人做饭、孩子不爱学习、要照看弟弟妹妹等推脱。就拿马一不拉黑木来说,吴佰顺把他家里炕头都快坐塌了,他仍坚定认为“上学不如打工”,把刚上初中的儿子送到餐馆打工。

    吴佰顺下决心诉诸法律。巡回法庭一宣判,全村人都上了一课。自此,村里适龄孩子全部归校,精神面貌很快发生改变。

    “项目富一代,教育富百年。”吴佰顺舒了一口气,对群众有好处的事,“得罪”人也得干。

    他们是带头人

    ——播下一种信念、一份希望

    “以前为什么穷,现在又为什么挣到钱了?”

    今年惊蛰前后,记者来到甘肃省临洮县三益村。大田还没解冻,村民张爱梅正在大棚里采摘西葫芦。大棚所有权属村集体,收益归村民,但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听合作社的。

    面对记者的问题,张爱梅认真地想了想说:“以前我种的菜只能卖两公里远。现在能卖几千公里,卖出好价钱。书记说我成为市场细胞了。”

    张爱梅嘴里的“书记”叫龚志荣,是临洮县大庄村、站沟村、三益村的联合党支部书记,也是三益村的村主任。之前是一名从这个村子走出去的成功商人。

    2014年清明节,龚志荣回村上坟。临走时,村民把车拦住了:“村子富不起来,想让你带一带,又怕亏了你的‘坛场’(方言,意思是事业、命运等)。”

    一个月后,龚志荣带着1200多万元存款回来了。

    在龚志荣看来,三益村有山有水,但远离市场。他最大的任务就是教会村民如何走进市场。

    回来不到半年,龚志荣在村后荒山上开发的千亩大棚、采摘园、观光果园、自行车赛道、亲子养殖场便具雏形。

    2017年龚志荣成立村集体企业,下属净菜、旅游等多个子公司,村民全部变成股民和工人,像张爱梅这样的贫困户全部脱贫。

    龚志荣教会了村民们,怎么建起自己的“坛场”!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实施,一场影响深远的乡村经济再造也悄然发生:

    不少乡村干部有了职业经理人的味道,很多外出的村民返乡任职创业,大量村民在村里就成了打工一族,田园综合体不断出现……

    沉睡多年的一个个贫困乡村犹如注入强心剂。

    如今,曾经荒山遍野的贵州省石阡县大屯村,与周边6个村合种的上万亩苔茶,不仅让这里一年四季绿意盎然,更让村民收入一年间增长了30%。

    这种改变,源自大屯村村支书周绍军。

    “种茶不种粮食吃啥?”

    周绍军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大家在荒山上种茶,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

    但对常年靠“种一亩水稻收一箩米”过日子的村民来讲,没想过也不敢想,没干过也不会干。

    发动村里多位70多岁的老党员做群众工作,耐心做讲解,转变大家发展观念;邀请知名茶叶专家担任合作社技术总监,耐心指导茶农管护茶园;带着村民们申请QS(质量安全)认证,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边干边学,边学边教。

    如今,大屯村的苔茶已成功进入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多地,还通过外贸企业,进入德国、日本、摩洛哥等国际市场。

    “茶产业管护好,可以保证60年有钱赚,这是‘子孙产业’,抓好了世代不为吃饭忙!”周绍军常对村民这样说。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

    脱贫攻坚最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是“头雁”,不仅需要把村子内在发展基因,与外在发展机遇结合,让村民有“志向”,还需要激发出村民自主脱贫致富的热忱,让村民有“志气”。

    2018年8月15日,在延期驻村工作1年后,宋鹏离开了甘肃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

    在村民们看来,这位“臊子书记”,最大贡献不是带领村民挣了多少钱,也不是建立了一条完整的臊子面电商产业链,更重要的是,留下一种精神、一份希望。

    第一次踏上陇原大地,宋鹏从兰州出发颠簸14个小时终于到了大寨村,迎接他的是光秃秃的大山和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面里的花椒太麻,麻得他的嘴失去感觉。

    宋鹏整夜睡不着——怎么干、干什么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先要把村民的思想“搅”起来,让他们知道,除了种地,还有很多可以干的。

    他决定拿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的“好手艺”土猪肉臊子做文章。

    不出意外,村民没一个赞成的,怕亏。

    宋鹏不着急,先是带着村民代表走遍天津、北京、西安、兰州等地的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到甘肃省轻工研究院踏访学技术;成立村办企业,建加工车间,组织村民技术劳力入股……

    经过一年筹备,臊子加工厂拔地而起。2017年春节前夕,村代表在县电商年货节上推介臊子新产品。几十瓶臊子被抢购一空。

    村民们信了!

    臊子厂的员工不断增加,当初反对最激烈的村民现在成为臊子厂的主要技术骨干。

    此后,罐罐酒、百花蜜等产品花样翻新,通过电商推广销售,村集体收入一年翻了三番。

    3年过去,从前不吃麻辣的宋鹏,没有麻辣食不知味。

    宋鹏走了,可敢想敢干、自力更生的精神写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留在村民心间。

    他们是共产党人

    ——像一面面旗帜,飘扬在反贫困斗争的战场上

    前往云南金平县广西寨村的路上,已经可以听到村支书刘富珠不少故事:

    “他一敲锣说上课,村里没人不送孩子上学”;

    “他能把村里种的药材卖到昆明”;

    ……

    广西寨村坐落在哀牢山深处。虽仅有142户、600多名村民,却有汉族、瑶族、拉祜族、苗族、哈尼族五个民族,不同民族间风俗习俗、语言不同。

    刚上任村支书,刘富珠妻子就去世了,他也瘫痪在床。在去城里治病前,一贫如洗的刘富珠把家里7只鸡交了党费。

    村民们说,刘富珠不仅“瘫”了,而且“疯”了。

    然而,他的“疯”不止如此。

    半年后,刘富珠奇迹般病愈站立归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大家修路。

    好不容易申请来资金,乡亲们坚决不同意——“挖路会惊动山神”。

    刘富珠一咬牙,卖掉家里几头耕牛,组织大家去县城、市区开眼界。

    乡亲们愿意修路了,但修路要占几户村民的耕地,有三家死活不同意。

    刘富珠拿自家耕地交换。

    在刘富珠主持下,广西寨村挖通大大小小22条路,近150公里。村里种的草果、八角、灵香草等都能卖出去,村民腰包鼓起来了。

    大家全都服了刘富珠。

    当年,一位不愿占自家耕地的村民有些不好意思,想把地还给支书。刘富珠手一挥,“送出去的东西,我从来不再要!”

    “是党员干部,就要把心掏出来给老百姓看。”

    如今,刘富珠用自己的一颗心,将广西寨村民的心紧紧团结在了一起。2016年,全村实现脱贫。

    一名党员,就是村里的一面旗帜。

    基层的党支部书记所具备的凝聚力、战斗力,带领群众焕发出的向心力、创造力,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打赢这场历史决战的关键力量。

    在很多边远山区的村民心中,身边党员什么样,中国共产党人就什么样。

    在张秀代的干部履历表上,只有一句话:“1985年任马家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地处四川华蓥山深处的岳池县马家村,是一个“十年九不收”的穷乡僻壤。张秀代一辈子只有一个目标——“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奔波20年为村里修路,6月里最热的天他拿着一把卷尺去实地测量;为精准拓展增收,跑重庆、广安,哪个地区什么季节农产品需求大、价格高,摸得一清二楚……

    然而,就在马家村脱贫攻坚即将取得突破阶段,张秀代也因肺脓肿进入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他没有停下来。村里发展“借鸡生蛋”模式的3000只鸡运来了,他忍着剧痛,在酷暑下一只一只细细察看,挑出有病的鸡退回去。等做完这一切,他全身虚汗像水一般流淌……

    最后一次参加村里会议,张秀代已不能讲话,连凳子都不能坐久。村干部扶他回家的路上,他不停地回头……

    他走了,未满60岁。

    乡亲们说:“他的坟好找,老百姓的嘴,就是他的碑!”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却偏偏少了他。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在许许多多村支书口中,都能听到这样的话,朴实背后却力拔千钧。

    最艰苦的环境与最坚韧的奋斗、最贫瘠的土地与最富有的信仰往往同生。

    1935年,四川凉山州彝海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与彝族家支首领小叶丹在彝海畔歃血为盟的一幕。

    80多年后,这里又见证了一个年轻人在另一场长征中的誓言。

    “我说干就干!干不好自动辞职!”

    冕宁县彝海村村支书马强,曾当过兵、做过保安、做过生意。2013年,回家过年的马强和10多个年轻人在彝海边喝酒聊天,聊起村里的贫困,心有不甘,突然萌发回乡想法。

    30岁的马强参加了村支书竞选,以19票比17票微弱优势胜了老书记。

    他走到老书记面前,伸出手。可老书记说了句“咱们走着瞧”,转身走了。

    这位小马书记有想法也有办法:

    很快申请到修路资金,一辆面包车、一身迷彩服、一顶草帽,天天看进度,路很快修好了;

    联系战友、朋友,推荐村里妇女农闲时外出打工,3月去新疆摘棉花,7月去青海收枸杞;

    三年后,第二次竞选村支书,马强全票当选。转当村主任的老支书全力辅助他。

    如今,彝海村已经脱贫,马强在设计村子未来的乡村振兴图:通过建合作社,扩大花椒种植、散养鸡养殖;利用“彝海结盟”的旅游优势,打造结盟小镇……

    刚开始只准备干三年的马强舍不得离开,他觉得当村支书就是最大的事业,“这是我的家乡!这是我的责任!”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豪迈而坚定。

    这是战场,也是熔炉,锻塑着信念,也激发着力量。这些村党支部书记是贫困群众的领路人、贴心人、带头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共产党人。(记者何雨欣、姜伟超、周相吉、杨洪涛、庞明广、张京品、侯雪静)

  • 图强:擦亮冬季冰雪旅游品牌

      龙江第一湾像一条玉龙卧榻而眠,北风吹来,万树银花。邵国良 摄

      黑龙江日报2月6日讯 龙江第一湾,中国最北点,九曲十八弯……游客慕名而来,圆梦“北极”之旅。

      寒冷丝毫没有削弱人们对“极地风光”的向往,有人希望领略最“酷”风光,有人欲借无瑕的白雪,洗尽一身的疲惫,还有人一心想寻找“中国最北”。

      已是立春时节,这里的室外温度仍然低于零下40°C,跟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冰天雪地醉美龙江”采风采访团,记者来到位于中国版图最北端的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体验当地冬季冰雪旅游的“冻”感旋律。

      龙江第一湾像一条玉龙卧榻而眠,北风吹来,万树银花。来自昆明东川区医院的姜正林被眼前壮美的风景打动,她告诉记者,与同伴们一道乘哈尔滨至漠河的旅游列车,早晨刚刚到,就迫不及待赶到这里,她计划着在黑龙江江面上玩雪爬犁,感受极地寒冷也别有一番滋味。坐标:东经123°15′30″,北纬53°33′42″,乌苏里卡伦浅滩上,现实中的中国最北点比想象中更丰富、妖娆和冷冽,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尽享冬日原生态山林景色,感受着极寒环境下恣意迸发的热情与勇气。几位广东和辽宁的游客赤膊在冰天雪地高高跳起,丝毫不畏滴水成冰的天气,这种当地最酷的挑战寒冷的游戏,吸引了众多游客竞相拍照。

      中国最北点周边地势平缓,生态环境极为优越。春秋两季,各类候鸟停留休憩,有林鸮、野猪、犴、狍子等常年悠游于此,是观赏、垂钓、摄影的绝佳之地。入冬,这里更是成为充满“魔力”的地方,图强林业局借得天独厚的冷资源,打造冬季优势旅游产品,依托地缘与自然的独特优势,有序推进旅游资源开发,不断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形成了以休闲、度假、养生、影视拍摄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探索打造春季郊游踏青、夏季观景避暑、秋赏五花山色、冬看银装素裹的四季旅游品牌,实现了旅游淡季不淡,把青山绿水、冰天雪地打造成现实版的金山银山。

      念好山水经,打好冰雪牌。他们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摄影攻略,还邀请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制定了《九曲十八弯湿地景观项目总体规划》,强化了九曲十八弯、日月江山、乌苏里卡伦小镇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修通了从中国最北点至龙江第一湾江边的具有森林防火、资源管护功能的旅游专线公路,在卡伦小镇建设了风格别致、新颖的木制别墅群、日月江山观景栈道等。同时,林业局还不断挖掘当地湖泊、黑桦林、原始樟子松林、古老“地窨子”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大自然创造的梦幻奇景,让游客与这里的奇山秀水约会,感受清新空气,品尝柳蒿芽、老山芹、四叶菜等山野菜和龙江鲤鱼,近日他们将生态资源再做深度挖掘,又推出了鹿鸣晴雪、冰泉晨钓等图强十景。反映图强女子军乐队的电影《蝴蝶有棵树》在九曲十八弯、乌苏里等地取景拍摄,并在CCTV—6套节目播出。

      游客慕名而来,圆梦北极之旅。图强林业局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讲解员培训班,对旅游从业人员在导游、礼仪、反恐、安全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组织开展了星级家庭宾馆评选活动,联合旅游相关部门对旅游景区、景点、相关行业的不诚信经营或存在服务质量问题,加大惩治力度,构建旅游信用体系,坚决惩治旅游不文明行为,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营造文明旅游环境。生态旅游为图强林业局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形效益,宾馆、旅店、饭店、运输行业得到全面拉动,截至2017年12月末,接待游客共计10.73万人次,旅游收入426.77万元。同比增长22.05%。其中仅龙江第一湾景区接待游客6.52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251万元。

      九曲十八弯景区是天然形成的原生态湿地,额木尔河从这里蜿蜒而过,自然形成的九曲十八弯犹如白练飘舞,别有洞天。“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摄影发烧友登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达上千人次,从天一亮直到太阳落山。”景区售票员对记者自豪地介绍着。周士皓是广东东莞的初二学生,他和妈妈一起随旅行社来到这里赏冰玩雪,与同团的小伙伴在极寒温度下玩冰滑梯、打雪仗,他兴奋地对记者感叹:“在冰天雪地里撒欢真的过瘾”!

  • 百度

  • 昆明东川泥石流地质公园获国家批准建设

    日前,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发布《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批准湖南宜章莽山等31处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的通知》(下简称《通知》),东川泥石流地质公园获选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

    经“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专家评审组”评审通过,国土资源部近日批准湖南宜章莽山等31处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在3年内,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完成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编制和发布;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验收工作的通知》,完成地质公园的建设,并按照相关程序申请正式命名。逾期不能完成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发布和建设的单位,将取消其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 冲锋,在反贫困的最前线——记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村党支部书记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题:冲锋,在反贫困的最前线——记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村党支部书记

    新华社记者

    他们是离中国贫困群众最近的人,在缺水缺土的贫瘠之地,润泽民心、扎根人民;

    他们每天行走在最艰险的道路上,在大山重重的偏远之地,向山而立、扛起重任;

    他们征战于没有硝烟的激烈战场,在贫困堡垒的攻坚之地,冲锋陷阵、愈战愈勇;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12.8万个贫困村中,一个个村党支部书记就如同一面面旗帜,飘扬在一个个脱贫攻坚战场上。

    此时此刻,中国反贫困斗争进入到决战决胜阶段。村党支部书记们正在最前线发起最后的冲锋……

    他们是领路人

    ——想贫困群众之所想,带领大家闯出一条路

    贵州省罗甸县麻怀村所处的地方,被称为天坑。

    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的雄奇景象,可被水溶蚀的特殊岩石大量沉积,上亿年滴水穿石的塌陷,形成这样一个个特大漏斗。

    千百年来,麻怀村被锁在天坑里。

    见到麻怀村村支书邓迎香时,她正坐在村口麻怀隧道与香菇大棚之间的垭口上,欣慰的目光凝视着一辆辆小货车、摩托车穿行隧道。车上载满外卖的山货。

    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幅再平常不过的乡村图景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石破天惊?!

    27年前,邓迎香嫁到麻怀村,15公里山路,走了8个小时。这时的她,还无法想象横亘的大山如何摆布她的命运——

    山路迢迢,3个月大的儿子“小红球”没等送到医院,就在丈夫肩头停止了呼吸;一家人失望离开大山外出打工,第一任丈夫却不幸在瓦斯爆炸中遇难,不得不带着孩子返乡……

    18年前,农村电网改造,电线杆运不进来,村里要凿一条出山隧道。没有多少人赞同。

    邓迎香站了出来,她和乡亲们点起蜡烛、煤油灯,抡起洋镐、大锤、钢钎,开始“凿”路。整整5年,倾尽全力,隧道通了,但最窄的地方只能过一个人和一匹马,最低处人要趴着穿过。

    人可以通过,车却无法通行,致富的路还太“窄”。

    当看到女儿出嫁时摔在隧道里,穿着白色婚纱狼狈的样子,多年被山围困的辛劳、痛苦、无奈,让邓迎香心中最终爆发出山一般的信念和力量。

    “今天我邓迎香发誓,我就是用手挖、用牙啃,也要啃穿一条路!”

    没人支持她。邓迎香独自举起锄头再次走向大山,从麻怀村的一个巧媳妇,变成“女愚公”。

    村民被她打动、县里资金支持……宽敞的隧道修通,邓迎香带领麻怀村600多名村民,从被大山摆布,到真正成为大山的主人。

    不少中国贫困的土地上,大自然犹如一支神奇的笔,画下变幻的地貌,也堵住了出行的道路,一代代人被迫与贫困为伍。

    对脱贫攻坚最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来说,在这种阻隔、闭塞、围困,有时甚至是一无所有之下,带领村民们挖出一条道路难,而找到一条发展致富的道路更需要多少智慧与勇气?

    2014年6月3日,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冲毁了贵州安顺平坝区塘约村。

    这个本就贫困的小山村,“田地冲毁了,房子倒塌了,粮食被水泡了,村民一贫如洗,当时真是绝望。” 村支书左文学回忆。

    多少次了!村民们向贫困发起冲锋,但每次轻微的市场波动和天灾都会将全村打回原形。

    左文学带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们用烟熏黑了一间会议室,经过了无数个统一思想、集思广益的夜晚。

    终于有一天,在炎炎烈日下,一次决定塘约命运的干部会召开。

    “单打独斗没有出路!”

    塘约村确定了强弱联合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立下贫困不除誓不罢休的誓言。

    仿佛心中早有的愿望,在夏日苏醒了。

    随后,这个小山村,开始了一场大探索。

    在集体经济撬动下,塘约村改革不断:

    实行“红九条”“黑名单”等管理制度,推动农村产权、金融、社会治理改革;实施农村集体财产权“七权”精准确权,为农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组建妇女创业联合会、红白理事会、建筑公司、运输公司等,优化配置全村人力……

    短短两年时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到4000元提升到10030元,村集体收入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220多万元。

    在村里举行的分红和脱贫庆祝大会,鞭炮声中,左文学躲了起来,“哭得停不住。”

    为激励后人,左文学把“穷则思变”四个字印在塘约村对面的小山上。

    这就是冲锋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村党支部书记。

    他们是一直在路上的人——

    云南昆明东川区汤丹镇,全镇境内峰峦叠嶂、山势陡峭,用当地人的话说,整个镇就像是挂在山梁上。

    2018年4月26日,一个依旧忙碌的日子。天刚蒙蒙亮,中河村党支部书记、镇扶贫干部吴国良便坐车匆忙出发,这一天,他要访四个村,行两三百公里山路。

    达朵村是吴国良的老家,父母住在村里,听说好久没回家的儿子来了,母亲早早准备了一桌饭菜。可工作太多,吴国良走的时候都没来得及进去看一眼。母亲追出门,只看到他远去的背影。

    下午五点,吴国良走访完三家村的唐元龙老汉家,天色已晚,但还有一户人家没走访。

    “天不早了,吃完饭再走吧!”

    “不了,还要去下一家。”

    告别后,唐元龙老两口刚转身回屋,忽听到门外一声巨响。吴国良乘坐的车子滚下了山崖……他走了,只有32岁。

    他们是领路人——

    水要从河流中取、全村没有蔬菜店、高寒缺氧致风湿病和心脏病等高发……西藏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加玲加东村是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一部分,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这片藏羚羊等野生动物频频出没的地方,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出路在哪?易地搬迁!

    可故土难离。村党支部书记达顿挨家挨户做工作,有的人家甚至去了10多次。终于,说服了所有村民。

    搬迁前一晚,拿着扩音器,达顿事无巨细安排事项:

    路上有一名孕妇怎么办?途中将有医护车和医护人员全程护送。

    村民的牛羊今后怎么办?安排专人留下放牧,乡亲们可以把牛羊交给合作社,获得收入……

    2018年6月,村民在达顿的带领下,与整个荣玛乡的群众一起跨越上千公里,从藏北高原南迁至拉萨堆龙德庆区安置点,这次搬迁成为西藏首个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

    他们是贴心人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需要信任

    轰隆隆的声音戛然而止。

    河北省新河县申家庄村的郭秀英在挖掘机前一坐,刚启动不久的村道路硬化只得停止。

    道路硬化,是村支书史凤水的命。

    他刚上任的时候,村集体账户上只趴着两毛七分钱,外面还欠着10多万元。修路的80多万元是史凤水四处跑、东拼西凑得来的。

    史凤水是个能人,多年在外,在国企干过,自己做过生意,他回村任支书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垫钱把坏水管改造了,解决了大家的吃水问题。

    接下来就是村里道路硬化。史凤水糖尿病加重了,每天都坚持到现场,晚上再回去输液。

    可郭大嫂不管这些。她家房子在村最西边,为了排水,路中间修高,下雨天水就得往她家流。

    史凤水赶来了。郭大嫂把一肚子委屈都说给了这位“当家人”。

    “我们给您加固一下地基,怎么样也不能把您家墙冲垮了。沙子水泥,就算真用一百吨我也不心疼呀。”

    “嫂子,真冲垮了,别看村集体没钱,我出钱给您修,您去大队里住,修好了您再回家。”

    ……

    两个多小时,边开玩笑边谈心,边唠家常边劝慰。

    郭大嫂服了村支书。

    一个月后,全村5条东西大街、2条南北大街全部实现硬化,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大家兴奋地敲起锣、打起鼓、放起炮。史凤水却突然语塞了,瞪着眼睛不让眼泪掉下来。

    走村串户的采访,记者听到不少基层党支部书记帮助贫困群众的故事,有的甚至让人哭笑不得。

    理发——这是云南勐海县曼班三队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罗志华和三名队员绞尽脑汁,想出来与村民亲近的法子。

    曼班三队是一个拉祜族聚居的寨子,拉祜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属“直过民族”。就在10多年前,整个寨子17户人家仍住在深山里,刀耕火种、狩猎为生。

    当地政府投入大笔资金为他们在山下修路建房。搬出来没多久,村民们又集体跑回“老窝”,守着茅草房靠山吃山。

    7年前,政府再次把这个村整体搬迁到交通更便利的地方。2015年,专门派了“四条汉子”来把他们“稳”住。

    看到村民们躲在树后张望生人,普通话甚至是方言都不会讲,罗志华犯了难。琢磨了好几天,他想出了给村民免费理发的法子。

    这个法子灵,村民们慢慢来了。看到自己杂乱的长发变成清爽的短发,乡亲们笑了。关系熟络起来。理完发,再教村民洗澡,罗志华干脆和男村民一起洗。

    认识数字、数位、写自己名字……罗志华和队员们把适龄孩子全部送到学校,又在村里办起夜校,目标是确保15岁至30岁左右村民能简单识别汉字、会简单的算术、用简单汉语交流。

    如今,跟着罗志华,村民们学会种菜、养殖,每家每户养起了小耳猪,多的人家养了十几头,每头能卖千余元。

    做一名让群众信任的党支部书记,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只能一心为民。

    然而,对甘肃临夏州东乡县拱北湾村第一书记吴佰顺来说,却干了一件“得罪”村民的事。

    2018年春季开学第三天,拱北湾村村民齐整整集中在村委小院里。庄严的国徽高挂在屋檐下,一辆当地人民法院的车停在院子里,针对村里几户家长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案件,巡回法庭开庭审理。

    马一不拉黑木和几位村民当庭认错悔过。村民们七嘴八舌,原来不让孩子上学违法不光是嘴上说说啊。

    吴佰顺上任以来,为因灾、因学、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家庭争取帮助;给村里拉项目、修路,带着村民到处“找钱”,村子一天天有变化。但看到村里总有辍学的姐姐背着弟弟、本应拿笔的小手却到饭馆端起盘子,吴佰顺觉得扶贫要更往根子里抓。

    东乡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3.2年,有人甚至连自家存折到期了都不认识,经常到银行问。

    2018年春节刚过,吴佰顺带着村干部不厌其烦做辍学孩子家长的工作,见人就念叨读书才能真脱贫,但收效甚微,一些家长借口家里没人做饭、孩子不爱学习、要照看弟弟妹妹等推脱。就拿马一不拉黑木来说,吴佰顺把他家里炕头都快坐塌了,他仍坚定认为“上学不如打工”,把刚上初中的儿子送到餐馆打工。

    吴佰顺下决心诉诸法律。巡回法庭一宣判,全村人都上了一课。自此,村里适龄孩子全部归校,精神面貌很快发生改变。

    “项目富一代,教育富百年。”吴佰顺舒了一口气,对群众有好处的事,“得罪”人也得干。

    他们是带头人

    ——播下一种信念、一份希望

    “以前为什么穷,现在又为什么挣到钱了?”

    今年惊蛰前后,记者来到甘肃省临洮县三益村。大田还没解冻,村民张爱梅正在大棚里采摘西葫芦。大棚所有权属村集体,收益归村民,但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听合作社的。

    面对记者的问题,张爱梅认真地想了想说:“以前我种的菜只能卖两公里远。现在能卖几千公里,卖出好价钱。书记说我成为市场细胞了。”

    张爱梅嘴里的“书记”叫龚志荣,是临洮县大庄村、站沟村、三益村的联合党支部书记,也是三益村的村主任。之前是一名从这个村子走出去的成功商人。

    2014年清明节,龚志荣回村上坟。临走时,村民把车拦住了:“村子富不起来,想让你带一带,又怕亏了你的‘坛场’(方言,意思是事业、命运等)。”

    一个月后,龚志荣带着1200多万元存款回来了。

    在龚志荣看来,三益村有山有水,但远离市场。他最大的任务就是教会村民如何走进市场。

    回来不到半年,龚志荣在村后荒山上开发的千亩大棚、采摘园、观光果园、自行车赛道、亲子养殖场便具雏形。

    2017年龚志荣成立村集体企业,下属净菜、旅游等多个子公司,村民全部变成股民和工人,像张爱梅这样的贫困户全部脱贫。

    龚志荣教会了村民们,怎么建起自己的“坛场”!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实施,一场影响深远的乡村经济再造也悄然发生:

    不少乡村干部有了职业经理人的味道,很多外出的村民返乡任职创业,大量村民在村里就成了打工一族,田园综合体不断出现……

    沉睡多年的一个个贫困乡村犹如注入强心剂。

    如今,曾经荒山遍野的贵州省石阡县大屯村,与周边6个村合种的上万亩苔茶,不仅让这里一年四季绿意盎然,更让村民收入一年间增长了30%。

    这种改变,源自大屯村村支书周绍军。

    “种茶不种粮食吃啥?”

    周绍军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大家在荒山上种茶,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

    但对常年靠“种一亩水稻收一箩米”过日子的村民来讲,没想过也不敢想,没干过也不会干。

    发动村里多位70多岁的老党员做群众工作,耐心做讲解,转变大家发展观念;邀请知名茶叶专家担任合作社技术总监,耐心指导茶农管护茶园;带着村民们申请QS(质量安全)认证,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边干边学,边学边教。

    如今,大屯村的苔茶已成功进入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多地,还通过外贸企业,进入德国、日本、摩洛哥等国际市场。

    “茶产业管护好,可以保证60年有钱赚,这是‘子孙产业’,抓好了世代不为吃饭忙!”周绍军常对村民这样说。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

    脱贫攻坚最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是“头雁”,不仅需要把村子内在发展基因,与外在发展机遇结合,让村民有“志向”,还需要激发出村民自主脱贫致富的热忱,让村民有“志气”。

    2018年8月15日,在延期驻村工作1年后,宋鹏离开了甘肃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

    在村民们看来,这位“臊子书记”,最大贡献不是带领村民挣了多少钱,也不是建立了一条完整的臊子面电商产业链,更重要的是,留下一种精神、一份希望。

    第一次踏上陇原大地,宋鹏从兰州出发颠簸14个小时终于到了大寨村,迎接他的是光秃秃的大山和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面里的花椒太麻,麻得他的嘴失去感觉。

    宋鹏整夜睡不着——怎么干、干什么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先要把村民的思想“搅”起来,让他们知道,除了种地,还有很多可以干的。

    他决定拿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的“好手艺”土猪肉臊子做文章。

    不出意外,村民没一个赞成的,怕亏。

    宋鹏不着急,先是带着村民代表走遍天津、北京、西安、兰州等地的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到甘肃省轻工研究院踏访学技术;成立村办企业,建加工车间,组织村民技术劳力入股……

    经过一年筹备,臊子加工厂拔地而起。2017年春节前夕,村代表在县电商年货节上推介臊子新产品。几十瓶臊子被抢购一空。

    村民们信了!

    臊子厂的员工不断增加,当初反对最激烈的村民现在成为臊子厂的主要技术骨干。

    此后,罐罐酒、百花蜜等产品花样翻新,通过电商推广销售,村集体收入一年翻了三番。

    3年过去,从前不吃麻辣的宋鹏,没有麻辣食不知味。

    宋鹏走了,可敢想敢干、自力更生的精神写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留在村民心间。

    (小标题)他们是共产党人

    ——像一面面旗帜,飘扬在反贫困斗争的战场上

    前往云南金平县广西寨村的路上,已经可以听到村支书刘富珠不少故事:

    “他一敲锣说上课,村里没人不送孩子上学”;

    “他能把村里种的药材卖到昆明”;

    ……

    广西寨村坐落在哀牢山深处。虽仅有142户、600多名村民,却有汉族、瑶族、拉祜族、苗族、哈尼族五个民族,不同民族间风俗习俗、语言不同。

    刚上任村支书,刘富珠妻子就去世了,他也瘫痪在床。在去城里治病前,一贫如洗的刘富珠把家里7只鸡交了党费。

    村民们说,刘富珠不仅“瘫”了,而且“疯”了。

    然而,他的“疯”不止如此。

    半年后,刘富珠奇迹般病愈站立归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大家修路。

    好不容易申请来资金,乡亲们坚决不同意——“挖路会惊动山神”。

    刘富珠一咬牙,卖掉家里几头耕牛,组织大家去县城、市区开眼界。

    乡亲们愿意修路了,但修路要占几户村民的耕地,有三家死活不同意。

    刘富珠拿自家耕地交换。

    在刘富珠主持下,广西寨村挖通大大小小22条路,近150公里。村里种的草果、八角、灵香草等都能卖出去,村民腰包鼓起来了。

    大家全都服了刘富珠。

    当年,一位不愿占自家耕地的村民有些不好意思,想把地还给支书。刘富珠手一挥,“送出去的东西,我从来不再要!”

    “是党员干部,就要把心掏出来给老百姓看。”

    如今,刘富珠用自己的一颗心,将广西寨村民的心紧紧团结在了一起。2016年,全村实现脱贫。

    一名党员,就是村里的一面旗帜。

    基层的党支部书记所具备的凝聚力、战斗力,带领群众焕发出的向心力、创造力,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打赢这场历史决战的关键力量。

    在很多边远山区的村民心中,身边党员什么样,中国共产党人就什么样。

    在张秀代的干部履历表上,只有一句话:“1985年任马家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地处四川华蓥山深处的岳池县马家村,是一个“十年九不收”的穷乡僻壤。张秀代一辈子只有一个目标——“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奔波20年为村里修路,6月里最热的天他拿着一把卷尺去实地测量;为精准拓展增收,跑重庆、广安,哪个地区什么季节农产品需求大、价格高,摸得一清二楚……

    然而,就在马家村脱贫攻坚即将取得突破阶段,张秀代也因肺脓肿进入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他没有停下来。村里发展“借鸡生蛋”模式的3000只鸡运来了,他忍着剧痛,在酷暑下一只一只细细察看,挑出有病的鸡退回去。等做完这一切,他全身虚汗像水一般流淌……

    最后一次参加村里会议,张秀代已不能讲话,连凳子都不能坐久。村干部扶他回家的路上,他不停地回头……

    他走了,未满60岁。

    乡亲们说:“他的坟好找,老百姓的嘴,就是他的碑!”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却偏偏少了他。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在许许多多村支书口中,都能听到这样的话,朴实背后却力拔千钧。

    最艰苦的环境与最坚韧的奋斗、最贫瘠的土地与最富有的信仰往往同生。

    1935年,四川凉山州彝海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与彝族家支首领小叶丹在彝海畔歃血为盟的一幕。

    80多年后,这里又见证了一个年轻人在另一场长征中的誓言。

    “我说干就干!干不好自动辞职!”

    冕宁县彝海村村支书马强,曾当过兵、做过保安、做过生意。2013年,回家过年的马强和10多个年轻人在彝海边喝酒聊天,聊起村里的贫困,心有不甘,突然萌发回乡想法。

    30岁的马强参加了村支书竞选,以19票比17票微弱优势胜了老书记。

    他走到老书记面前,伸出手。可老书记说了句“咱们走着瞧”,转身走了。

    这位小马书记有想法也有办法:

    很快申请到修路资金,一辆面包车、一身迷彩服、一顶草帽,天天看进度,路很快修好了;

    联系战友、朋友,推荐村里妇女农闲时外出打工,3月去新疆摘棉花,7月去青海收枸杞;

    三年后,第二次竞选村支书,马强全票当选。转当村主任的老支书全力辅助他。

    如今,彝海村已经脱贫,马强在设计村子未来的乡村振兴图:通过建合作社,扩大花椒种植、散养鸡养殖;利用“彝海结盟”的旅游优势,打造结盟小镇……

    刚开始只准备干三年的马强舍不得离开,他觉得当村支书就是最大的事业,“这是我的家乡!这是我的责任!”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豪迈而坚定。

    这是战场,也是熔炉,锻塑着信念,也激发着力量。这些村党支部书记是贫困群众的领路人、贴心人、带头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共产党人。(记者何雨欣、姜伟超、周相吉、杨洪涛、庞明广、张京品、侯雪静)

  • 今年重点支持东川禄劝寻甸农村公路建设

    部门扶贫]

    本报讯 记者王绍芬报道 近日从昆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为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2018年,昆明市将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重点倾斜支持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兼顾全市其他县(市)区。

    2018年,昆明市交运局将推进功山至东川高速公路、昆明绕城高速东南段建设,力争建成通车;继续推进机场北、宜良至石林、石林至泸西、东川至格勒、寻甸至沾益(昆明段)、格勒至巧家(昆明段)、武定至倘甸至寻甸、昆明(眠山)至楚雄(广通)等8条高速公路建设,昆明(福德立交)至宜良、曲靖(三宝)至昆明(清水)、昆明至倘甸等3条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确保高速公路项目投资稳步增长。同时,加强区域内骨干路网建设。推进禄劝至会理、海口至易门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重点交通项目前期储备。加快星耀、罗衙、马郎节点立交的建设和改造提升进度,确保年内建成通车。

    2017年,全市农村公路计划投资5.54亿元,实施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约830千米,路基改造约550千米。在“两区两县”扶贫攻坚重点区域,计划建设农村公路985.4千米(包含路面硬化约476.9千米、路基改造约508.5千米)。重点向寻甸县倾斜投资和建设计划,全县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改造约580千米(包含路面硬化约260千米,路基改造约320千米),占“两区两县”计划总里程的58.8%。计划实施完成后,寻甸县自然村公路通畅率将达到70.69%,通达率达到100%,达到脱贫考核验收标准。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完工1183千米(其中路面硬化678.6千米,路基改造504.4千米),完工率77%。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昆明日报

  • 东川区胡江辉:全力决战脱贫攻坚 努力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都

    东川区委书记胡江辉。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艳辉/摄

    掌上春城讯7月27日,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昆明会堂举行。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问题导向,聚力重点任务,勇于担当作为,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昆明力量!为了更好的学习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掌上春城从8月1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专访各县(市)区负责人,他们将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各自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昆明力量”的工作中采取的举措。

    现在来看看东川区委书记胡江辉就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东川区将采取哪些措施,如何做?

    掌上春城记者: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召开后,东川区是怎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

    东川区委书记胡江辉:参加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主要有三点感受:一是聚焦问题短板。全会在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发展不充分、投资支撑弱、贫困程度深、环保压力大、民生欠账多、营商环境差”等问题,要求全市上下从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反思,充分体现了直面问题、正视问题的责任和担当。二是聚焦发展主题。全会认真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目标,从八个方面对下半年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为我们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三是聚焦担当作为。全会对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彰显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坚定决心,让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气和干劲。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结束后,东川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于7月31日召开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市委全会精神。区委要求,全区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会的目标任务上来。

    掌上春城记者: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聚力决战脱贫,持续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东川区作为昆明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市委要求在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下半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东川区委书记胡江辉: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东川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特别是在“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截至目前,农村危房改造开工率已达99.8%、竣工率达93.5%、入住率达78.1%,将于8月30日前搬迁入住;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推进有力,将于11月30日前实现全部搬迁入住。

    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三率一度”要求,东川脱贫摘帽最大的问题是收入达标和考核迎检的问题。为此,我们确定了下半年脱贫攻坚的工作重心:从2018年7月起,围绕“收入达标”重心,成立收入达标分指挥部,推进实施群众增收“5+3”(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股本分红收入、产业发展收入、转移性收入+金融支持、农业保险、订单销售)计划,确保收入达标。从2018年12月起,围绕“考核迎检”重心,做好做足考核迎检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查缺补漏,确保考核工作万无一失。

    总之,东川区将围绕脱贫摘帽这个最大的政治任务,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明确的思路、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严实的作风,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集中精力、集中投入、集中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摘帽这场硬仗。

    掌上春城记者: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必须下定决心纠正‘庸懒散滑’的毛病,改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理”。据了解,东川区上半年在全区启动开展了“庸懒散滑贪”专项整治活动,目前活动的开展情况怎么样?下步有什么工作打算?

    东川区委书记胡江辉:今年5月21日,东川区在全区启动了“庸懒散滑贪”专项整治活动。活动共分“学、查、评、改、建”五个阶段,整治对象从区级“四班子”领导开始,覆盖全体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村组干部,旨在通过“查病因,下猛药,治顽疾,除病根”,强力扭转干部身上存在的作风突出问题,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懂业务、善作为、有德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目前,专项整治活动已经进行到了民主评议阶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区上下呈现出“五少五多”的良好局面:迟到早退的少了,加班加点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团结干事的多了;浮在上面的少了,沉到一线的多了;敷衍应付的少了,认真负责的多了;按部就班的少了,主动作为的多了。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教一手加大“庸懒散滑贪”专项整治活动力度,动真碰硬、严格督导,通过“惩处极少数,整治较少数,教育大多数”,确保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一手加大对吴国良同志先进事迹的宣传学习,从正反两方面对全区各级干部进行教育,让各级干部从不能“庸懒散滑贪”,到不敢“庸懒散滑贪”,到不想“庸懒散滑贪”。最终实现三个目的:一是全区各级干部的精气神为之一振。二是各项工作得到有力促进。三是行政效能和营商环境得到大力改善。

    掌上春城记者: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自觉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全国组织会议精神,全面完成‘基层党建巩固年’各项任务,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在抓基层党建工作方面,东川区是怎么做的?

    东川区委书记胡江辉:结合东川实际,我们提出了“抓基础规范、抓示范品牌、抓服务提升”党建工作“三步走”的工作要求,通过抓牢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一是建好一个基本阵地。按照“六有三统一”要求,抓好党的活动阵地规范达标建设,强化党建氛围,做到国旗飘起来、党旗挂起来、制度严起来、环境美起来、伙食办起来、服务强起来、人心聚起来。二是落实两项基本制度。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回归党建工作初心与本真。一是严格执行好“三会一课”基本制度,唤醒党员意识、促进党性回归;二是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基本制度,提升农村组织的组织力、公信力,领导基层治理。三是夯实一个基本保障。强化党建经费投入,注重“钱往基层一线投”,做到党建工作经费、基层干部待遇优先保障落实到位。

    掌上春城记者:按照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要求,对东川区的长远发展有什么思考?

    东川区委书记胡江辉:近年来,通过全区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东川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步入正轨,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18年,我们将全力决战脱贫攻坚,打造深度贫困县率先高质量脱贫摘帽的示范。从2019年开始,我们将深入实施“一攻坚、两突破”行动。一攻坚:即产业转型攻坚,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足,整体做规模”的思路,全力以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两突破:一是在乡村振兴上实现突破,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让农村成为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二是在城市发展上实现突破,抓实抓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努力把东川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新铜都。

    掌上春城记者:刘东辉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艳辉/图

    责编:许馨予 一审:杨艳

  • 董林主持召开推进会 东川亿元项目稳步实施

    日前,市政协副主席董林主持召开东川区部分固定资产亿元以上项目推进会。会议要求,各部门要加大力度,强化协调沟通,形成合力,推动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助力东川区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会上,东川区负责人汇报了金沙公司“一体化”整合项目、紫牛尾矿库建设项目的推进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重点汇报了9月各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入库统计情况。据悉,紫牛尾矿库已完成库区清淤及滑坡体治理工程、浓密站规划设计、浓密站地质勘探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尾矿输送站地勘、土建相关工程和隧道工程。金沙公司“一体化”整合项目钻探施工、坑道编录有序推进,野外工作已全部完成。

    董林对主要项目的进展表示肯定并提出,要加快进度,各部门要围绕昆明市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考核及项目推进实施方案等相关要求,对标对表,加强协同,全力推进主要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考核顺利完成。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雯

    责编:孙娜娜 一审:蔡钧

  • 昆明找装载机 土方车 云南省建筑施工招标9-4

    云南掘金汇工程机械租赁快讯:

    昆明北市区工地,求租装载机带的液压夯机一台,工期4个月。芒市工地,打护栏桩,直径50,深度70,总量有1万个。普洱宁洱工地,求租带155锤的挖机一台,用半个月左右。昆明经开区工地,找10台18方左右的工程车,运距6.3公里,路保工地负责,三天一结,白天晚上都可以拉,总量200万方。昆明西山区工地,找20台双桥车,运距37公里,工期5个月,日结。

    云南省建筑施工项目招投标快讯9-4:(进入掘金汇网站获取详情及电话)

    1、[普洱市] 西盟县2018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招标

    2、[昆明市] 东川区铜都街道2018年新建村级和小组活动场所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

    3、[昆明市] 东川区乌蒙巅峰养殖及肉品加工产业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

    4、[易门县] 易门县2018年巡检司-易门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招标

    5、[宣威市] 宣威市阿都乡一中校舍建设工程——教学综合楼招标

    6、[玉溪市] 玉溪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含门诊医技综合用房和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装修施工招标

    7、[曲靖市] 会泽县白鹤滩水电站淹没道路复建工程建设指挥部招标

    8、[曲靖市] 曲靖经开区环北路高压线迁改工程勘察设计招标

    9、[宣威市] 宣威云峰医院老年康复养老中心消防安装工程招标

    10、[澜沧县] 澜沧县上允镇竜浪村波安组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

  • 妻子摇身变“表妹”贪财夫妻3个月竟诈骗7万余元

    裴某是巧家县马树镇八皮村人, 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其竟被一男一女骗走了7万余元。

    接警后,马树派出所迅速处警开展调查工作,随着调查的深入,民警发现,涉嫌诈骗裴某的一男一女竟是一对夫妻!

    2017年11月

    朱某与裴某因乘车相识,交谈中得知裴某手里有一些存款,但却一直是单身,一心想找个媳妇儿过日子,于是,朱某便动起了“歪脑筋”。

    2017年12月

    朱某给裴某介绍了自己的“表妹”,在“表妹”与裴某交往的三个月时间里,先后以“表妹”家中老人过世等为由,分 10余次骗走裴某钱财共计7万余元。

    而这位“表妹”其实就是朱某的妻子伍某!

    夫妻二人诈骗得手后迅速逃窜,在案发前已不知所踪,公安机关将朱某二人列为在逃人员缉捕。9月4日,丈夫朱某在昆明市东川区落网,经审讯,朱某如实供述了伙同妻子伍某以做媒为由骗走裴某7万余元的犯罪事实。

    老实巴交的裴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朱某为了骗自己,竟然舍得让自己的妻子去给别人当老婆……

    婚骗

    是蜀黍们在工作中

    经常遇到的一种诈骗方式

    但其实

    他们的诈骗套路

    并不怎么高明

    各位未婚的大伙小伙们

    千万别被所谓的“爱情”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本页内容为企业、个人自主上传或来源网络,所有资料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对其版权负责、不保证亦不表示本网的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