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址:www.300.cn

业务简介:中企动力(300.cn)为您提供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页设计及定制高端网站建设服务,中企动力专注于企业网站建设、高端网页制作领域24年,对企业网站制作、平台高端网站建设,包括汽车、家装、农业、外贸、机械等多个行业拥有丰富建站经验,选择中企动力,为网站保驾护航。

峨边彝族自治县网站设计头条

  • 情牵川西贫困县 爱起峨边皮卡村诞生记

    7月28日,郑州日产又一个皮卡村在峨边彝族自治县诞生了!作为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国企支持地方的典型经济案例将在川西大地树起一支行业新典范!

    下午6点,活动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拉开帷幕。郑州日产营销西区总经理韩文凯先生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在现场举行了“郑州日产中国皮卡村峨边站”授牌仪式,宣布了峨边第一个皮卡村诞生。

    据统计,郑州日产皮卡车在峨边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扩大。由于郑州日产皮卡车皮实、耐用、安全、强劲,有许多客户卖掉原有的皮卡车,新买了郑州日产的皮卡。客户李吉德本人及转介绍朋友累计购买15台车,这一切完全是缘于郑州日产皮卡车的品质。今天作为峨边客户代表的李吉德先生与乐山联合润东总经理方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由郑州日产乐山地区经销商乐山联合润东4S店承诺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满意、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

    峨边彝族自治县是川西大地上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之前,都是以原始的农耕方式进行生产,随着经济发展,依托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工业企业从无到有,主要以开发矿产为主,比重逐年递增。但是这里山势崎岖,交通险阻,直接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交通不便长期以来这里都是国家级贫困县。

    目前,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修路,道路修到县城,修到乡镇,修到村民的家门口,当地丰富的物产可以畅通无阻运送出去了。依托矿产开发、运输、工程建设、农副产品运输,峨边皮卡车市场火爆,需求量巨大。郑州日产作为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企业,始终关注着峨边人民的出行生活,如今条件成熟满足了。

    郑州日产皮卡车无论是质量、外观、性能,还是4S店的服务、维护、保养等,都受到了峨边客户的首肯。郑州日产选择在新车纳瓦拉刚刚上市之际来到峨边,连续推出长货箱皮卡,国五排放中尺寸皮卡和纳瓦拉皮卡产品,及强劲舒适著称的家庭乘用车东风风度系列,是将全新的高品质产品带到了峨边,是将郑州日产对皮卡村的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带到了峨边,同时也将郑州日产心贴心的服务带到了峨边。

    缘于峨边人民的厚爱,借助于政府的大力扶持,郑州日产要让这里的山不再高不可攀,要让这里的路不再遥远!

    皮卡村,爱已经起步,幸福模式开启!

  • 援峨系列故事之二|刘天凤:尽我所能,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

    11月17日晚,在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彝历新年晚会暨“感动峨边”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椒江援峨医生柴芝红荣获十大感动峨边人物,医生赵敏华、教师刘天凤荣获感动峨边爱心帮扶干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援峨教师刘天凤,听听她与山区孩子们的故事。

    内心深藏一个“支教梦”

    今年51岁的刘天凤是前所中学的物理老师、高级教师,去峨边前内心一直有一个支教梦,想去看看大山里的那些孩子。今年上半年,她遗憾地错过了去新疆支教的机会,后来又听说区里将派专技人才到峨边支教,她自告奋勇报名申请支教18个月,并幸运地成为了一名援峨教师。

    ▲峨边彝族自治县全景

    8月30日,刘天凤和其他援峨教师来到峨边,她支教的班级是峨边中学初二(3)班,她除了教物理课,同时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班里共有55名学生,彝族、汉族差不多各占一半。峨边中学生源比较差,成绩好一点的学生都到乐山市去上学了。当地学生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几乎放任自流。学生自身从小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为学习是为了完成父母交待的任务,课堂上讲闲话、玩手机等不良习惯比较突出。在这里管理一个班级,比在椒江管理两个班级还要累。

    ▲峨边中学外景

    ▲峨边学生在操场作运动

    成为学生们的朋友

    学生们顽皮很难管束,刘天凤就用迂回和柔性的方法,与他们交心、交朋友、“哄”着他们、夸奖他们,比如烤薯片、买东西给他们吃,想尽办法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是为了拉近与他们的感情,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

    有一个叫小慧(化名)的女同学,上课总是跟老师唱反调。刘天凤把小慧和她要好的同学阿芳(化名)叫过来谈心。“是不是老师哪里做得不好啊,不好的话老师可以改。”“不是,我就是不喜欢你。”“老师很喜欢你这种直爽的性格,想跟你做个朋友,希望你能喜欢老师。”“反正没意思,我就是不想活了。”“是爸妈对你不好吗?”“不是!”“是哥哥姐姐欺负你吗?”“不是!”“那是在家里要烧饭、洗衣服?”“也不是!”“你多幸福啊,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照顾你,你看月霞(化名)就没你幸福,她出生一个月就没有妈妈了,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服,你跟她比多幸福啊。”

    ▲刘天凤辅导孩子作业

    “反正我不想活!”“你不想活没关系,但是你爸妈抚养了你这么多年,至少等你回报完了他们再走吧!“我不管,反正我走了,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你跟阿芳是不是好朋友啊?”“是!”“你们每天一起走,如果你哪一天真的不在了,阿芳会不会想你啊?你有没有想过阿芳的感受啊。虽然你不喜欢老师,但是我们认识也是缘份,你突然就走了,老师上课时发现这个位置没有人了,是不是会想起你啊,我也会难过的啊!”

    一番谈心下来,小慧的眼泪漱漱地往下掉,刘天凤也落泪了。“老师跟你交个朋友,你有什么心事跟老师讲一讲,我有什么心事也找你聊一聊。”第二天上课时,对于刘天凤的提问,小芬很配合地回答。课间休息的时候,刘天凤一有空就会去找几个有特点的学生来谈心,不仅教他们课堂上的知识,更教会他们懂得尊重、感恩、诚信做人。

    ▲刘天凤正在辅导孩子们做物理试验

    支教就是来帮助孩子们

    时间久了,学生们都很愿意上她的课,虽然她教的是物理课,但是数学、语文课等方面的问题,他们也喜欢找她。一天下午,刘天凤辅导学生作业很迟,这位学生问她:“老师,晚上你能不能教我作业?”在椒江,老师夜自修在教室辅导学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峨边中学晚自修只有两名值周的老师,无暇顾及教室里的学生。刘天凤就每天晚上7点左右去学校,学生们有问题都乐意找她辅导。

    ▲刘天凤将女儿的衣服送给峨边贫困学生

    学生友强(化名)平时很喜欢上刘天凤的课,物理成绩也很好,但是数学成绩不好,不想上数学课。友强对刘天凤说:“老师你对我真的很好,我要努力学习。”刘天凤说:“你要努力,老师就帮你,但是你不能因为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学习其他老师的课,考试考的是综合成绩,一定要多做书上的例题,多问数学老师。”后来友强课间常找数学老师请教问题。

    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刘天凤和学生们相处得很融洽,虽然他们很顽皮,但是抛开学习层面,他们的天真、热情、开朗,也给她带来了很多快乐。“有时候女生会和我拥抱,晚自习回家,他们会说:老师您路上小心!”刘天凤说,有时候觉得他们挺可爱的。

    ▲刘天凤与孩子们在一起

    刘天凤说

    “其实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是挺好的,但是孩子们眼界只停留在大山里,他们不知道学习的目是为自己,缺少一种信心和目标。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尽己所能帮助他们树立走出大山的勇气和信心。”

  • 省道306线塌方 峨边至金口河断道

    封面新闻讯(记者 丁伟)8月28日早上6时40分许,省道306线K105+450M处(峨边彝族自治县至乐山市金口河区路段),公路上方高约70余米岩体突然崩塌,造成该处公路外路基严重损毁,长约50米、高约6米,路面损毁宽约4.5米、长约50米,塌方量约1000余方,交通完全中断。

    峨边县相关部门接报后,庚即启动公路应急抢险预案,组织抢险人员、机械设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及时设置安全提示标牌、封闭交通、劝返过往司乘人员。目前,抢险工作正在展开,暂无人员伤亡的报告。

  • 警告!这13股危险,6股下周或成摇钱树!

    机构强推,这6股或成摇钱树!

    威华股份:锂盐项目处建设期 磁材项目已试生产

    公司非公开增发募集资金6.58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1)增资控股万弘高新60%股权,用于投资“年综合回收利用万吨废旧磁性材料生产线建设升级改造项目”;2)增资控股致远锂业70%股权,用于投资“年产2万吨氯化锂、1 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及1 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非公开发行申请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

    万华化学:高附加值项目不断投放助推后续业绩增长

    公司发布2017年半年报,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4.30亿元,同比增长95.82%;归母净利润48.61亿元,同比增长255.35%,基本每股收益1.79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134.23亿元,同比增长87.05%,环比增长21.95%;归母净利润26.66亿元,同比增长188.42%,环比增长21.45%。公司2017年中报业绩超预期。

    中国神华:产量下降17% 动力煤价淡季或不淡

    2017年8月3日,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露天矿井征地进度滞后导致土方剥离施工暂缓,8月起公司所属哈尔乌素矿煤矿停产、宝日希勒露天矿减产,公司预计可能会减少今年归母净利润30.3亿元。

    鸿达兴业:氯碱高景气 未来看土壤修复业务放量

    8月2日,PVC价格出现上涨,行情火热不亚于气温。公司是国内氯碱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多元化经营发展:公司的PVC、电石、土壤调理剂产能和综合经营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公司有PVC产能70万吨、烧碱产能70万吨、电石产能112万吨、土壤调理剂产能120万吨、碳酸稀土冶炼产能3万吨、稀土氧化物分离产能4000吨。另外,公司还拥有国内最大的塑料现货交易中心,布局供应链金融。

    新大陆:支付运营亮剑 净利大幅增长

    公司发布2017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收25.07亿元,同比增长58.39%(剔除地产后收入增速为79.24%);归母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长81.65%(剔除地产后净利润增速为150.85%);扣非净利润4.09亿元,同比91.85%。支付运营为增长主要驱动力,传统主业添新生机。

    中集集团:补偿款影响积极 集装箱弹性充分

    中集集团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南方中集与招商蛇口就南方中集从太子湾租赁地块搬迁事项签订了搬迁补偿协议,补偿金额为4.95 亿元。

    注意!13家上市公司利空消息!

    仙琚制药:前董事长金敬德拟减持不超2.3%股份

    仙琚制药(002332)8月4日晚间公告,股东金敬德计划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2107.29万股,即不超总股本的2.3%。公开信息显示,金敬德去年12月卸任仙琚制药董事长,现持股比例为7.25%。如足额减持,金敬德减持后的持股比例将降至5%以下。

    一汽夏利:百利装备集团拟减持公司不超4.99%股份

    一汽夏利(000927)8月4日晚间公告,因经营资金的需求,公司股东百利装备集团计划今年内,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7950万股,即不超公司总股本的4.99%。百利装备集团现持股比例为19.46%。

    远望谷:因资本化虚增利润等收深圳证监局整改书

    远望谷今日盘后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决定书显示,深圳证监局根据2016年深圳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双随机"抽查名单,对远望谷进行了现场检查,认为公司在有关会计事项核算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违规情形,根据《证券法》和证监会《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对公司采取了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

    《决定书》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事项会计核算错误,其中包括将生产性非正常物料消耗计入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虚增利润;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存在不规范情况;存货库龄不准确影响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研发支出资本化相关核算不严谨;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脱节导致收入核算不规范。

    中国神华煤矿停产事件发酵 华电能源燃煤短缺影响重大

    华电能源(600726)4日晚公告,昨晚中国神华发布了关于哈尔乌素、宝日希勒露天矿暂时停减产的公告,同时公司收到神华销售集团东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的函件,表示与华电能源签订的煤炭购销合同履行存在一定困难。上述事件将导致公司燃煤产生缺口,对公司及所属电厂产生重大影响,且缺口难以弥补,影响将延续到2018年。燃煤短缺将直接导致减少发电量,对公司效益影响的精确程度目前尚无法确定。

    苏州恒久:苏高新风投拟减持不超3%股份

    苏州恒久(002808)8月4日晚间公告,公司持股6.28%的股东苏高新风投计划在6个月内,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92万股(占总股本的1%);采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384万股(占总股本的2%)。

    金科股份部分高管拟减持

    金科股份4日晚间披露,公司部分高管拟自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各自持有公司股份的25%,合计减持股份将不超过9,226,269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17%。

    方正证券:政泉控股所持公司股权继续遭冻结

    方正证券(601901)8月4日晚间公告,公司收到通知,公司股东政泉控股持有的公司股份17.99亿股及其孳息,继续被大连市公安局司法冻结,冻结期限自2017年8月11日至2019年8月10日。截至目前,政泉控股持有公司股份17.99亿股,占总股本21.86%,均被司法轮候冻结。

    湖北宜化:"7·26"事故处罚将致新疆宜化减收11亿至12亿元

    湖北宜化(000422)4日晚公告,安监总局提级调查公司子公司新疆宜化"7·26"燃爆事故,决定依法吊销新疆宜化安全生产许可证,将其纳入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3年内依法暂停审批公司控股股东宜化集团及其所属企业新建、扩建和重组、兼并高危项目、装置和企业。湖北宜化称,新疆宜化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前述惩罚致新疆宜化今年收入减少11亿至12亿元,造成亏损,影响公司今年业绩。公司股票7日复牌。

    ST永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8月4日,ST永宇(835931)公告,公司于8月2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因涉嫌违反《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魏永良于8月2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因嵊州市永宇冲片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等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向魏永良了解有关情况。ST永宇的主办券商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西部黄金:两项探矿权申请被退回 被责令关停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

    西部黄金(601069)8月4日晚间公告,公司科斯曼东金矿、沟口泉西铁矿的勘探探矿权申请资料被退回,不予受理。因勘查区位于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土资源厅要求公司停止一切勘察活动并退出自然保护区。公司对上述两项探矿权前期投入勘探费用8230万元。此外,公司全资子公司哈密公司被责令立即停止在保护区哈密辖区内的一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撤离现场人员及设备,并对现场进行恢复治理。

    乐山电力:峨眉山景区内两处小水电站被关停

    乐山电力(600644)8月4日晚间公告,公司峨眉山分公司所属小楔头电站、龙门洞电站,因在枯水期改变了峨眉山风景区内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峨眉山市政府、风景区管委会决定自7月31日起关停上述电站,停机放水。初步测算,电站关停后将增加今年外购电成本约519万元,自明年起每年增加约898万元。此外,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公司网内结算的因环境违法违规和土地违法违规的部分水力发电站将停产整顿。

    湖北宜化子公司安全事故致减收11-12亿元

    湖北宜化4日晚间公告,公司子公司新疆宜化发生"7·26"燃爆事故后,国家安监总局依法吊销新疆宜化安全生产许可证,待事故调查结束后,按程序将该公司纳入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新疆宜化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上述吊销新疆宜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处罚将使新疆宜化2017年减少约11-12亿元的收入,造成新疆宜化2017年发生亏损,影响公司2017年的经营业绩。公司股票将于8月7日开市起复牌。

    盛纺股份未披露关联交易被股转处罚

    8月4日,盛纺股份(832997)公告,公司8月3日收到全国股转系统出具的《关于对江苏盛纺纳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自律监管措施的决定》。

    2014年度,公司副董事长、董事会秘书邱邦胜独资设立的弘博纤维材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与公司发生关联交易,合计金额为391.71万元。公司挂牌申请文件中,2014年度财务报告部分未披露上述关联方及关联交易。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第1.5条、《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开转让说明书内容与格式指引(试行)》第三十四条规定,上述关联方、关联交易披露遗漏行为构成信息披露违规。

    鉴于上述违规事实和情节,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第6.1条的规定,全国股转系统做出如下决定:对公司及公司董事长虞胜椿采取要求提交书面承诺的自律监管措施,公司及公司董事长虞胜椿应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五个转让日内向全国股转系统提交书面承诺。对公司时任副董事长、董事会秘书邱邦胜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

  • 峨边突发一起山体垮方 六旬老人被埋4小时获救

    封面新闻记者 李昕锋 丁伟

    7月10下午,省道309线峨边彝族自治县通往凉山州美姑县道路上,突发山体垮方,一名经过的老人被埋入泥土中,所幸经过4个小时的紧急救援,老人成功获救。

    10日下午3时许,在省道309线大堡镇九家村路段,路边的山体突然出现了垮方,垮方量近2万立方米。一名64岁老人经过这里时躲闪不及,被埋在了跨方的泥土下。

    情况危急,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很快确定了老人被埋的具体位置。

    为了避免老人受到二次害,救援人员用锄头小心挖掘,搜寻老人的踪迹。随着救援的深入,救援人员越来越靠近老人,不一会儿消息传来,被埋的老人还有呼吸。大家心中为之一振,合力用手刨的方式搜救。

    当晚7点05分,被埋老人的头发露了出来。救援人员一边捡老人身边石块,一边鼓励老人坚持住。

    当晚7点30分,老人的上半身完全露了出来,可他的双脚依然被泥石困住。此时距离他被埋已过去4个多小时,身体十分虚弱,在场医护人员赶紧为他输液补充能量。

    当晚7点50分,被困4个多小时后,老人终于成功被救了出来。

    经过现场医务人员检查,老人只是轻微的软组织损伤。随后,老人被送往了县医院进行救治。

  • 四川境内的中国百慕大?几张图带你走近一个真实的黑竹沟

    四川黑竹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地跨哈曲乡、勒乌乡和金岩乡。总面积83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57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263平方公里

    传说在黑竹沟,经常有人莫名其妙就失踪

    黑竹沟森林公园划分为黑竹沟探秘揽胜区、金字塔旅游观光区和杜鹃池度假休闲区等3个浏览区。探秘揽胜区包括黑竹沟主沟三岔河流域,面积9129.1公顷。包括水景、林景、峡谷等景观,及神秘的黑竹沟浓雾。分三岔河和石门关2个景区。

    一阵浓雾后,人畜既然全部消失,给黑竹沟镀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黑竹沟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法是:称黑竹沟为“玛洛啦哒”,因传说沟内生长着诸多呈墨绿色的箭竹,彝语中 “玛洛”就意为竹子,“啦哒”是山谷的意思。另一种说法是:称黑竹沟为“嘿祖啦哒”,“嘿”意为“雾”,“祖”意为“长期居住、停留的地方”,“啦哒”同样是山谷的意思,也就说黑竹沟是雾长期停留的山谷。

    神秘失踪之迷--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出现失踪和死亡事件,早有所闻,很多媒体也都披露过,人进去后是怎样失踪的,很多原因至今还是个谜。据不完全统计,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部队测绘队和彝族同胞曾多次在黑竹沟遇险,其中三死三伤,二人失踪。据当地的彝族长者介绍,1950年,国民党胡宗南残部30余人,仗着武器精良,穿越黑竹沟,入沟后无一人生还,因此,这里留下了“恐怖死亡谷”之说。

  • 峨边县院以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为契机,组织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防治校园欺凌,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2017年5月26日下午,根据高检院、省院、市院《关于集中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的通知》要求,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邀请峨边广播电视台对我院在峨边中学开展的以“防治校园欺凌,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进行集中采访报道。电视台记者全程参与了活动,摄录了活动开展过程,并通过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了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师生代表等的20人左右,同级人大、政协领导参加。

    未检检察官们发放资料给在座的学生

    在活动开始前,检察院未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将手中的资料分发给在座的与会人员,让他们对未检工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随后,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杨航宇向大家介绍了“检察开放日”活动相关情况,县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李蔚进行宣讲。宣讲过程中,代表们记的仔细,学生们听的认真,生动有趣的宣讲也让整个会场气氛轻松活跃,尤其是互动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有的不停向我们未检检察官发问,还有的和我们分享了发生在他身边的校园欺凌故事,以寻求未检检察官们的帮助。在宣讲活动结束后的座谈会上,副检察长杨航宇感谢所有来参加活动的代表和老师们,感谢他们对未检工作的支持和对检察工作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未成年人保护不仅是学校的工作,我们检察机关也在行动,希望从预防做起,全面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通过此次峨边电视台的集中宣传报道,进一步增强了我院检察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我院检察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感,同时“防治校园欺凌,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也增强了广大峨边学子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他们运用法律自我保护的能力。(峨边检察院 罗肖)

  • 中国正在发生1000万人口的大迁徙,足以改变历史!

    假如能够浓缩时空来俯瞰人类行踪,人们会看到一条又一条指向大山深处的迁徙路线。千百年来,不知曾有多少人为躲避战乱或饥荒逃进深山。

    而今,一场规模浩大的人口迁徙又在发生——为了摆脱贫困,人们或雀跃或迟疑地走出大山。

    根据“十三五”规划,自2016年至2020年,约1000万贫困人口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世代生活的贫瘠大山,远离恶劣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次足以改写历史的大迁徙。从数量上看,这次搬迁的人口约为三峡工程移民的7.75倍;从时间上看,三峡移民安置用了近17年,而这次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规划,只有5年。仅贵州一省,就有7600多个50户以下的极贫村寨将从地图上“消失”。

    这是9月11日拍摄的大山深处黔南州惠水县王佑镇董上村麦迁组的航拍画面。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近日,新华社记者历时一个多月深入秦巴山区、大凉山地区、乌蒙山区等地,近距离了解贫困人群的迁出地、安置地的情况,见证并记录下这场古今罕见的史诗般的大变迁。

    1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玉米,是梁水宁记忆最深刻的食物。

    他老家在贵州省惠水县王佑镇董上村麦迁组,是一个只有十来户的寨子,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为缺地,只能在石头缝中“插”种玉米。

    “大家的口粮都有限,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村民梁王地清楚地记得,前几年每到6月,家里的口粮就断了,只好四处借粮。

    在这里,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似乎没那么浓烈。记者问“如果搬下山再也种不了地了,会舍不得吗?”时,几乎所有人都摇头说“不会”。31岁的村民梁华说:“山下生活再难,也不会有我们寨子这么难。”

    数百年来,中国西部大山腹地,一代又一代人挣扎求生。

    生活在茫茫秦巴山上的王太志,父辈是上世纪中叶从四川蓬溪县搬迁到旺苍县三江镇山上的,那时发生饥荒,饿死过许多人,而上山开荒能够保命。但山顶开垦的庄稼地,只能种点玉米和小麦,遇到干旱经常颗粒无收。

    因为家里太穷,王太志结婚当天,差点被岳父当成“人贩子”。一间快要倒塌的土坯房、种不出什么庄稼的薄地……结婚那天,远在安徽的岳父来参加婚礼,看到如此凄惨的家境后大吃一惊,立即给公安机关报案,说他是“人贩子”,半夜非要把女儿带回老家。

    往事令人心酸。

    生活在深山区的人,都有一部先祖迁徙史,或为逃避战乱,或为摆脱饥荒,一头扎进深山构成的天然保护屏障。一开始,还能“靠山吃山”,后来土地逐渐贫瘠,生态日趋恶化,逐渐“坐吃山空”,而大山如桎梏,把他们与外界分割开来。

    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六村,由于山大沟深、道路狭窄崎岖,村里的农户几乎家家养了一头骡子,作为生产生活重要的交通保障。(9月1日 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乡崇山子村隐藏在高山之巅。村子周围的所谓耕地,每一块只有四五步宽,就像挂在墙壁上的地毯。由于缺水,这里十年九旱。76岁的老村支书杨生林说,为了生活,大家都变成了“柴客子”。

    山下的两水镇平均3天逢一次集。崇山子村民就花一天时间上山砍柴,再用一天时间赶骡子驮柴禾下山卖柴,换些大米再上山——这,就是“柴客子”。

    每年砍柴,杨生林都会用坏一把斧头。

    天长日久,树木越来越少,山上越来越秃,洪水越来越多。有时洪水直接冲进村子,把那么一丁点田地都给卷走了。

    少田寡种、缺水少雨是这些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任何与扶贫挂钩的种植产业都无从谈起。只能勉强糊口的村民,祖祖辈辈都活在与命运的苦苦抗争中。

    这是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拍摄的地处深山的坪垭藏族乡六村。(9月1日 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2 交通不便生存艰,畏途巉岩不可攀

    坪垭,当地话的意思是“像舌尖一样大小的平地”。崇山子村是全乡路最难走的地方。

    从乡镇到崇山子村,开车要经过一条从悬崖上炸出来的盘山路。碎石铺成的路面非常狭窄,路沿下就是千仞山涧,有时外侧车轮只有一半碾压在悬崖边上,看着都腿软。还有一条50多公里的小路,只能步行,村里人要走一天。

    杨生林记得,有一次村里有人砍柴摔伤了,10多个年轻人轮换背着下山就医,“真是连滚带爬,就怕耽误了命保不住,大家居然用了半天时间就到了镇上。一个年轻后生因为跑得太快,胃疼,一起住进了医院。”

    甘肃省文县尚德镇丰元山村四周高山环绕,就像一个火山口。

    村民张代全原来是木匠,意外受伤后,因道路难行耽误了救治,瘫痪在床,全家只能靠妻子董保秀去深山挖草药卖钱维生。她每次只能用背篓背十斤左右到镇上去卖,如果遇到雨雪天,连背都背不出去。

    有一次,董保秀上山挖草药不小心蹬下一块石头,正好砸中一个马蜂窝,“成群的马蜂围着蜇,我赶紧两手抱住头,从山坡上滚了下来。回到家,头肿得像牛头一样大,我坐在地上哭:这日子咋就过成了这样?”

    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六村,由于山大沟深、道路狭窄崎岖,村里的农户几乎家家养了一头骡子,作为生产生活重要的交通保障。(9月1日 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3 哪里能有一个安稳的家?

    在西部山区,很多人穷尽一生修的房子往往还是不能遮风挡雨。

    在坪垭乡五村、六村,记者发现这里的泥土“长”在片状岩石之上。下雨时间一长,水就从土壤渗透到岩石层上,岩石像抹了油一样,大土堆开始打滑,建在上面的房子就开裂。因为经常发生地质灾害,当地村民戏称这里的山“隔三差五就会翻个身”。

    五村村民们说,绝大多数人家每十年都要换一次房子,他们打工挣来的钱不存银行,而买成砖头、钢筋等建筑材料存下来,准备盖房子。

    最近三十年,55岁的曲次宙修了三次房子,搬了三次家。他说,全村的人盖房子都有“两把刷子”,每年都有人盖房子,都是全村人帮忙出工。

    那场景很悲壮——等天色昏暗、月上山头、整个山村沉寂下来时,盖房的人家就跑到高处大喊:“我家明天要盖房喽,都来帮忙喽!”第二天,全村的人提着工具就一齐上阵了。

    六村情况更差,平地更少,只够盖房不够修路。村里很多路是用木头搭起架子、铺上木板和土块的“栈道”。木头经常腐烂,三五年就要重新整修一次。

    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六村,村内道路底部用木桩支撑(9月1日 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六村的人下雨时不是回家躲雨,而是要往家外跑,到林子里躲灾。

    他们说,一下雨就不敢睡觉,眼睛盯着自家墙壁,看有没有裂缝、檩条与柱子之间的铆是否脱离。大家竖起耳朵听各种异常声音,提着铁锨绕着房子转,看雨水会不会冲垮房子。

    杨正家的房子就塌了一次。2013年5月的一个雨天,他家南墙裂了口子,檩条“嘎巴巴”直响。当晚,他和下面几户都不敢在家里住了,跑到其他家借宿。凌晨4点,他的房子轰然倒塌,下面几户也连带受损。

    “我想给孙子攒钱念书,结果攒钱攒了半天,最终还是用来盖成房子了。”杨正说,他是小学毕业,儿子初中就辍学了,希望孙子考学离开这里。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的村民们也因地质灾害,过着“躲猫猫”的生活。

    有一年暑假,60多岁的李白芳正在院子里喂鸡,忽然听见屋里的孙子喊:“婆婆快跑,地球在跳舞。”她回头一看,房子在下沉,要塌了,急忙跑进屋抱出孙子。顷刻间,房子已歪了一半。

    每次看到喜欢画画的孙子画房子时,她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4 走出大山的脚步跌跌撞撞

    走出大山!走出大山!这是贫困山区群众内心遏制不住的呐喊。

    多年来,他们有的修路,有的搬家。

    梁水宁所在的董上村麦迁组的路是4年前19个村民自发刨出来的。当年使用自制炸药时还出现过意外,造成人员伤亡。记者采访时,看到了65岁的梁拉丁那被炸得面目全非的脸和畸形的手指。

    “我只希望摆脱这个地方。”早在2006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镇店麻地村支书符安儿就动员乡亲们搬迁下山。他说,要么搬到坝子里,要是坝子里没地方,搬迁到新疆也行。

    但村民一听是“走西口”,就有了分歧:有人担心新疆风大不习惯,害怕飞沙走石;有人担心住到戈壁滩上难受。县里的干部也提醒说,要搬,一定得想清楚,搬了后老百姓不适应,就“惹祸”了。

    符安儿的计划最终没实现。

    外出务工的人也不少,但更多人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读书求学上。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绿化乡12岁女孩李淑银和17岁的姐姐李淑芬分别在乡里小学、中学念书。为了让姐妹俩能读书、长见识,远在浙江打工的父亲沙泽忠在乡里租了一套房子,60平方米,一年800元,由奶奶专门陪读。

    记者采访时,姐妹俩正在学校的留守儿童“阳光小屋”与远方的父亲视频通话。当看到父亲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时,姐妹俩“哇”的一声哭了。电话那头的父亲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这是毕节市黔西县绿化乡的留守儿童李淑银在和外出打工的父亲视频聊天后哭泣。(9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在绿化小学,还有120多个这样的留守儿童。

    一些贫困的父母努力让孩子“考出去”,而一些出去的年轻人努力想把父母接出来。

    符君是店麻地村目前唯一的大学生,2014年毕业后成为武都区扬名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他父亲只读到小学二年级,但语文和数学都曾考过满分。借钱,贷款,无论多穷,这位父亲也坚持供儿子念书。

    毕业后,符君没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回家乡任教。他想盖座好房子,把远在苦寒之地的父母接出来。刚工作收入微薄,但他还是咬牙贷款筹集资金在镇上买了一块地,想把曾经画在纸上的房子变成现实。

    5 一面渴望离开,一面顾虑重重

    听到中央有了扶贫搬迁新政策,山里不少贫困户喜忧参半。

    “对于搬迁,高兴得很,但下去后没有生计,最后连猪都没得喂怎么办?”黔西县绿化乡湾菁村大庆寨的贫困户赵世忠说。

    采访中,记者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担忧——

    “没有文化,只有蛮力,能不能找到工作?”

    “城里花销那么大,怎么找钱?”

    “要搬走了,家里的林地怎么办?”

    一些移民迁入地的人们也有不同想法。

    按照当时的移民政策,武都区几年前曾决心将坪垭乡崇山子村整体搬迁到两水镇黄鹿坝。听到这个消息,黄鹿坝人炸锅了,他们反对把“柴客子”们搬迁下山,因为整个陇南像这样的平地太少了,所以“黄鹿坝村人的河坝地比黄金还要宝贵”。况且,黄鹿坝人还在地里种了花椒,花椒一亩收入要过1万元,他们坚决不同意区里的决定,那次搬迁就熄火了。

    这是拍摄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现场。(9月1日 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一旦涉及到钱,问题更复杂了。

    旺苍县枣林乡乡长张兴华说,易地搬迁以前补助太少,比如2010年人均补助5000元,后来涨到人均补助6000元,但这笔钱完全不够建房子。如果要建,贫困户还需借更多的钱,所以前几年出现“搬富不搬穷”现象。

    “搬下去后续产业如何开展,也成为贫困户‘搬下去、稳得住’的一个大问题。”他说。

    这一系列问题,新一轮扶贫搬迁能够解决吗?

    9月7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村民覃发英(左三)准备搬入易地扶贫搬迁建成的新房中,因腿脚不便,周围邻居赶来帮助他搬家。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6 下山之后怎么过活?

    44岁的龙天保是带着6斤大米下的山。 

    他的老家在贵州省月亮山腹地榕江县计划乡摆王村污讲寨,距离乡政府约25公里,山大沟深。 

    和祖祖辈辈生活在寨子里的其他贫困户一样,龙天保曾住在人畜混居的传统木房里多年。他渴望走出大山,但在易地搬迁中,龙天保曾无数次挣扎过:下山后靠什么生活?然而,为了儿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彻底割断“穷根”,他决定“试一试”。 

    按照每人每天1斤大米的口粮算,以3天为限,他从自家的米缸里称出6斤大米,和妻子一起下山“闯江湖”。 

    夫妻俩计划:要是米吃完了,工作还没着落,他们就回到大山里,再也不出来了。 

    “第二天他们就在砖厂找到了活儿。”曾多次动员龙天保搬迁的榕江县水库和扶贫生态移民局副局长罗幸金说,他们勤劳肯干,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赏识,连单车都没骑过的龙天保还学会了开铲车、骑摩托车。 

    下山之后怎么过活?这是搬迁户最关心的问题。“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范围将扩大到22个省份、约1400个县。要解决“不仅搬出来,而且稳得住”的问题,关键要解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动员秦巴山区的李桂英搬迁,曾让当地干部伤透脑筋。李桂英一直住在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山顶。今年4月,驻村第一书记赵萍来到李桂英家,看见破旧的危房对她说:“你这个房子太危险,还一个人住,需要搬出来啊。” 

    但李桂英只是听着,眼角挂着泪水。儿子上大学需要钱,她害怕搬迁下去背负债务,找不到活儿干。 

    赵萍说,为做通工作,当地干部到李桂英家去了五六次,把政策讲透:她家2口人将获得5万元补贴,同时给她安排了公益岗位,每月清扫公路有600元钱,在山下还能分得2亩菜地。最终,李桂英搬出了危房。 

    按照国家规划,各地在搬迁中严格控制搬迁住房建设面积和标准,防止贫困户因搬迁而增加债务。同时坚持住房搬迁与后续产业发展统筹考虑,通过发展特色农林业、发展劳务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资产收益扶贫、低保兜底等途径彻底解决搬迁人口的脱贫问题。 

    7 有新生活,也有纠结与碰撞

    甘肃省文县丰元山村38岁的董爱娃至今还记得搬家的场景:骡子驮着麦子、米面和土豆,丈夫前面拽着骡子,她在后面紧抓住骡子尾巴,一步一步往山下挪。 

    那条路只有一个人那么宽,路外就是悬崖。“对面来个人,你只能等他走过来,你才能过去。小孩看着这路就怕!” 

    这条路是当地村民多年的心病,根本无法拓宽。小路紧贴着山壁,像一条橡皮筋把山给捆了起来,也束缚着这里的贫困群众。 

    今年5月,搬迁下山的董爱娃开起了餐饮店,每天早上7点开始就顾客盈门。“山上的地全种上树了,肯定不回去了。”现在她一心想把“农家乐”做大。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三江镇村民王太志,因为太穷在结婚时曾被外地来的岳父误认为是“人贩子”,岳父甚至报了警。那天,他对妻子承诺:“再过10年,我还没修砖房,你走了就是!” 

    扶贫搬迁,让他兑现了承诺。“搬迁的头一个晚上,我一宿没睡,那个激动劲儿啊,哎呀呀呀……” 

    而今,他靠打工学的技术开起了纱窗制作门市,生意十分兴隆。“岳父现在来看,都惊叹着换了天地,劝女儿好好相夫教子。” 

    经历扶贫搬迁的每个人都在改写着人生轨迹。而新的生活又与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思维定式不时发生着碰撞。 

    在贵州省惠水县明田安置点,村民梁王地说,这里楼房林立,好像什么都有了,但始终感觉缺点啥。“在山上,推开房门吼一嗓子,全寨人都能听到,有啥事在家的人马上就能回应,而在城镇里不行。” 

    一些老人对搬迁下山住新居甚至还有抵触情绪。 

    惠水县王佑镇贫困村民梁通海的父亲并未随同迁往新居,仍然留在老屋里。父亲患有风湿病,梁通海借看病之机,把他接到了县城。结果,父亲只住了两天,就死活要回山上。 

    梁通海百般劝说,可故土难离的父亲竟以绝食相威胁,只好又把父亲送回山上,自己重新上山,照顾老父亲。 

    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王佑镇董上村麦迁组,一名村民睡在四处漏风房子里。(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而在这场宏大的迁徙中,无数人付出了汗水、鲜血乃至生命。 

    9月6日,刚刚20岁出头的聂帅和梁恩宇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不幸遇难。当日,他们作为雷波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技术人员冒雨前往长河乡,指导易地搬迁安全住房建设,途经山棱岗乡田家湾村危险路段时,车辆坠入山崖。

    3月8日,7名扶贫干部在四川乐山不幸遇难,他们在勘察扶贫公路建设项目的途中遭遇岩崩。 

    人们闻讯赶去救援,在滚滚的烟尘中清理了约160立方米的玄武岩,才挖出两辆被掩埋的汽车。在完全变形的车中,只见一双手紧紧地抱着一个文件袋,怎么也分不开。那双手是马边彝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助理曾德林的,而文件袋里装着工程图纸和项目文件。 

    那天,他和同事王川、苏建荣、李志强、邹杨、江兵、陈世平前去考察,是要研究连通马边、峨边两个彝族自治县的公路修建问题。鲜血染红了文稿,也染红了七位干部身下的土地。 

    扶贫干部的遇难地。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扶贫搬迁,也是一场文化变迁。山里与山外、城镇与乡村、传统与现代,迥异的文化互相交融,激荡着每个人的心。 

    54岁的张代全被称为“村里的司马迁”。在甘肃省文县的搬迁安置点里,记者见到了他。尽管瘫痪在床,他却被视为尚德镇丰元山村最心灵手巧的人,现在,虽然没法再做木工,却做着一件更让乡亲们吃惊的事——写村史。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尚德镇丰元山村,瘫痪在床的张代全和他写的村史。(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我们都搬下山来了,今后的娃娃可能都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搬来,应该记录一下村子的历史。”从今年初开始,他不放弃向任何一位路过门口的老人询问的机会,对村子的历史刨根问底,然后用笔记下。 

    根据张代全的村史记载,丰元山村有四个大姓,大多从清代嘉庆年间搬迁而来。而张家祖先是湖北人,“湖广填四川”时搬迁至此,穷了一辈又一辈,直到扶贫搬迁才看到了新的生机。

    8 改变孩子的命运才能斩断“穷根” 

    记者来到贵州省惠水县城郊的高镇小学时正逢周一,学校在举行升旗仪式。从山上搬迁下来的四年级学生罗倩说,她以前在村小从没见过升国旗,五星红旗一直都是课本里的样子,“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当上小旗手,亲手升一次五星红旗。” 

    惠水县高镇小学学生在参加升旗仪式。(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县里还专门为学校63名搬迁转学的孩子开通了公交专线,只需15分钟就能由安置点直达学校。班主任邹建琴说,学校正在全力帮助这些孩子跟上功课,让他们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在高镇小学旁的幼儿园,6岁的梁水保第一次上幼儿园。记者见到他时,他正与小朋友们玩耍,不时哈哈大笑,露出掉了一颗门齿的牙齿。 

    幼儿园老师赵来说,梁水保的老家在大山上,语言交流有限,他还不能完全听懂其他小朋友的语言,但丝毫不影响交往。 

    从山上搬到县城后,移民接触的信息更多了,他们更加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去年,我还花钱让女儿补习英语呢。”贵州省榕江县移民群众龙水保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但一定会供儿子、女儿读完大学。” 

    只有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才能真正斩断“穷根”。 

    惠水县高镇小学四年级学生罗倩正在上课。(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记者看到,因扶贫搬迁孩子们还得到了更多的亲情。 

    惠水县明田安置点19岁的罗海丽,曾和弟弟、妹妹同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在她的记忆里,每个月都要去邻村给父母打电话。山路难行,打个电话来回要一个多小时。回家后,她和妹妹挤在一张小床上相拥流泪。 

    2008年的一天,她忽然腿痛难忍,等父亲从浙江赶回村里时,她已经不能行走,最终留下了残疾。她的父亲悔恨不已。 

    现在,海丽全家七口人全部搬到了明田安置点。按照政策,她的父母都被安排在附近工厂打工。海丽在社区中心工作,每月也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 

    她的手机里有一张全家福,是今年7月3日搬入新家后照的。“这是我们家的第一张全家福,只是没有我,因为是我亲手照的。”她说。 

    惠水县明田安置小区安置房内,罗海丽(左二)全家人与从老家屋子里搬出的唯一一件物品——一张桌子合影。(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当记者提出为他们全家照一张全家福时,海丽忽然笑着哭了。 

    在贫困村民迁出之地,人们开始种树。可以预见,若干年后,这些贫瘠之地将会绿树成荫。树林之中,早已无人烟的陋室旧房将逐渐湮灭,假如有后人寻访,或许只能通过一些依稀的遗迹来感悟这沧桑巨变。

    贵州省惠水县明田安置小区,梁王地正吹奏芦笙。(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 生命线上的柑子口扶贫小分队

    四川法制网讯(周建新 张洁 唐笠力)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村乡至勒乌乡柑子口村的路正是印证了这句话,柑子口村为峨边最为偏远地区,山路险隘、道路狭窄,再加上恶劣的气候,泥石流、塌方是常有的事,而这却是前往柑子口村的必经之路,9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是清早6、7点出发,邻近中午都不能到达。

    以峨边公安局政工监督室张洁副主任为组长的7人扶贫小分队,就是在这样的险阻中日复一日地开展柑子口村扶贫工作。多少次道路施工、泥石流、塌方阻断,他们毅然徒步前行,鞋子会走烂,脚底会磨破,帮扶路上前行的步伐却从未停止;多少次道路坍塌中,我们冒险冲过,心有余悸的同时脚步依然稳步向前;多少次泥泞中跌倒、摔伤,身边总有鼓励的声音和互相伸出的双手。危险、饥饿、疲劳时刻伴随在扶贫的路上,跋山涉水中,他们领略大自然的风光美景;坚定信念下,将关爱和帮扶带入朴实的柑子口村民家中。

    随着雨季的到来,道路阻断更是习以为常。近段时间,黑竹沟镇至哈曲乡之间道路因塌方长时间阻断,想要步行通过,只能爬过一座陡峭的大山,在高耸的大山面前,他们是那么的渺小。茂密的丛林中毒虫密布,潮湿泥泞的地面万分惊险,没有行走的道路,更有高达70度坡度长达几百米的下山路段,一不小心滑到面临的可能就是死亡。在一次次惊险中,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有过心悸,没有过丝毫退缩。每当群众的一声:你们辛苦了,他们顿时干劲十足,“天梯”路上的柑子口村扶贫小分队,是对他们工作最为贴近的书写,没有高昂激扬的口号,我们只是融入扶贫路中一幅平凡的风景。

  • 走出大山——上千万人的命运突围!

    骡子驮着大米、土豆,汽车载着棉被大衣,蜿蜒小道上,崎岖山路中,一场史无前例的人口迁徙正在贫困山区进行。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以扶贫为目的、最为罕见的大规模搬迁活动。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贫困百姓将离开故土,走向新的天地。

    搬迁下山,意味着要对大山突围,要对困苦命运突围。

    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上千万贫困村民正感受着时代之变。

    9月7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村民覃发英(左三)准备搬入易地扶贫搬迁建成的新房中,因腿脚不便,周围邻居赶来帮助他搬家。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下山之后怎么过活?

    44岁的龙天保是带着6斤大米下的山。

    他的老家在贵州省月亮山腹地榕江县计划乡摆王村污讲寨,距离乡政府约25公里,山大沟深。

    和祖祖辈辈生活在寨子里的其他贫困户一样,龙天保曾住在人畜混居的传统木房里多年。他渴望走出大山,但在易地搬迁中,龙天保曾无数次挣扎过:下山后靠什么生活?然而,为了儿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彻底割断“穷根”,他决定“试一试”。

    按照每人每天1斤大米的口粮算,以3天为限,他从自家的米缸里称出6斤大米,和妻子一起下山“闯江湖”。

    夫妻俩计划:要是米吃完了,工作还没着落,他们就回到大山里,再也不出来了。

    “第二天他们就在砖厂找到了活儿。”曾多次动员龙天保搬迁的榕江县水库和扶贫生态移民局副局长罗幸金说,他们勤劳肯干,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赏识,连单车都没骑过的龙天保还学会了开铲车、骑摩托车。

    下山之后怎么过活?这是搬迁户最关心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范围将扩大到22个省份、约1400个县。要解决“不仅搬出来,而且稳得住”的问题,关键要解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动员秦巴山区的李桂英搬迁,曾让当地干部伤透脑筋。李桂英一直住在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山顶。今年4月,驻村第一书记赵萍来到李桂英家,看见破旧的危房对她说:“你这个房子太危险,还一个人住,需要搬出来啊。”

    但李桂英只是听着,眼角挂着泪水。儿子上大学需要钱,她害怕搬迁下去背负债务,找不到活儿干。

    赵萍说,为做通工作,当地干部到李桂英家去了五六次,把政策讲透:她家2口人将获得5万元补贴,同时给她安排了公益岗位,每月清扫公路有600元钱,在山下还能分得2亩菜地。最终,李桂英搬出了危房。

    9月6日,原先不肯搬迁的李桂英(左)在向工人询问自己新居的修建情况。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按照国家规划,各地在搬迁中严格控制搬迁住房建设面积和标准,防止贫困户因搬迁而增加债务。同时坚持住房搬迁与后续产业发展统筹考虑,通过发展特色农林业、发展劳务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资产收益扶贫、低保兜底等途径彻底解决搬迁人口的脱贫问题。

    有新生活,也有纠结与碰撞

    甘肃省文县丰元山村38岁的董爱娃至今还记得搬家的场景:骡子驮着麦子、米面和土豆,丈夫前面拽着骡子,她在后面紧抓住骡子尾巴,一步一步往山下挪。

    那条路只有一个人那么宽,路外就是悬崖。“对面来个人,你只能等他走过来,你才能过去。小孩看着这路就怕!”

    这条路是当地村民多年的心病,根本无法拓宽。小路紧贴着山壁,像一条橡皮筋把山给捆了起来,也束缚着这里的贫困群众。

    今年5月,搬迁下山的董爱娃开起了餐饮店,每天早上7点开始就顾客盈门。“山上的地全种上树了,肯定不回去了。”现在她一心想把“农家乐”做大。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三江镇村民王太志,因为太穷在结婚时曾被外地来的岳父误认为是“人贩子”,岳父甚至报了警。那天,他对妻子承诺:“再过10年,我还没修砖房,你走了就是!”

    扶贫搬迁,让他兑现了承诺。“搬迁的头一个晚上,我一宿没睡,那个激动劲啊,哎呀呀呀……”

    而今,他靠打工学的技术开起了纱窗制作门市,生意十分兴隆。“岳父现在来看,都惊叹着换了天地,劝女儿好好相夫教子。”

    经历扶贫搬迁的每个人都在改写着人生轨迹。而新的生活又与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思维定势不时发生着碰撞。

    在贵州省惠水县明田安置点,村民梁王地说,这里楼房林立,好像什么都有了,但始终感觉缺点啥。“在山上,推开房门吼一嗓子,全寨人都能听到,有啥事在家的人马上就能回应,而在城镇里不行。”

    一些老人对搬迁下山住新居甚至还有抵触情绪。

    惠水县王佑镇贫困村民梁通海的父亲并未随同迁往新居,仍然留在老屋里。父亲患有风湿病,梁通海借看病之机,把他接到了县城。结果,父亲只住了两天,就死活要回山上。

    梁通海百般劝说,可故土难离的父亲竟以绝食相威胁,只好又把父亲送回山上,自己重新上山,照顾老父亲。

    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王佑镇董上村麦迁组,一名村民睡在四处漏风房子里。(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而在这场宏大的迁徙中,无数人付出了汗水、鲜血乃至生命。

    9月6日,刚刚20岁出头的聂帅和梁恩宇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不幸遇难。当日,他们作为雷波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技术人员冒雨前往长河乡,指导易地搬迁安全住房建设,途经山棱岗乡田家湾村危险路段时,车辆坠入山崖。

    3月8日,7名扶贫干部在四川乐山不幸遇难,他们在勘察扶贫公路建设项目的途中遭遇岩崩。

    人们闻讯赶去救援,在滚滚的烟尘中清理了约160方的玄武岩,才挖出两辆被掩埋的汽车。在完全变形的车中,只见一双手紧紧地抱着一个文件袋,怎么也分不开。那双手是马边彝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助理曾德林的,而文件袋里装着工程图纸和项目文件。

    那天,他和同事王川、苏建荣、李志强、邹杨、江兵、陈世平前去考察,是要研究连通马边、峨边两个彝族自治县的公路修建问题。鲜血染红了文稿,也染红了七位干部身下的土地。

    扶贫干部的遇难地。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扶贫搬迁,也是一场文化变迁。山里与山外、城镇与乡村、传统与现代,迥异的文化互相交融,激荡着每个人的心。

    54岁的张代全被称为“村里的司马迁”。在甘肃省文县的搬迁安置点里,记者见到了他。尽管瘫痪在床,他却被视为尚德镇丰元山村最心灵手巧的人,现在,虽然没法再做木工,却做着一件更让乡亲们吃惊的事——写村史。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尚德镇丰元山村,瘫痪在床的张代全和他写的村史。(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我们都搬下山来了,今后的娃娃可能都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搬来,应该记录一下村子的历史。”从今年初开始,他不放弃向任何一位路过门口的老人询问的机会,对村子的历史刨根问底,然后用笔记下。

    根据张代全的村史记载,丰元山村有四个大姓,大多从清代嘉庆年间搬迁而来。而张家祖先是湖北人,“湖广填四川”时搬迁至此,穷了一辈又一辈,直到扶贫搬迁才看到了新的生机。

    改变孩子的命运,才能斩断“穷根”

    惠水县高镇小学学生在参加升旗仪式。(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记者来到贵州省惠水县城郊的高镇小学时正逢周一,学校在举行升旗仪式。从山上搬迁下来的四年级学生罗倩说,她以前在村小从没见过升国旗,五星红旗一直都是课本里的样子,“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当上小旗手,亲手升一次五星红旗。”

    县里还专门为学校63名搬迁转学的孩子开通了公交专线,只需15分钟就能由安置点直达学校。班主任邹建琴说,学校正在全力帮助这些孩子跟上功课,让他们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在高镇小学旁的幼儿园,6岁的梁水保第一次上幼儿园。记者见到他时,他正与小朋友们玩耍,不时哈哈大笑,露出掉了一颗门齿的牙齿。

    幼儿园老师赵来说,梁水保的老家在大山上,语言交流有限,他还不能完全听懂其他小朋友的语言,但丝毫不影响交往。

    从山上搬到县城后,移民接触的信息更多了,他们更加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去年,我还花钱让女儿补习英语呢。”贵州省榕江县移民群众龙水保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但一定会供儿子、女儿读完大学”。

    只有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才能真正斩断“穷根”。

    惠水县高镇小学四年级学生罗倩正在上课。(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记者看到,因扶贫搬迁孩子们还得到了更多的亲情。

    惠水县明田安置点19岁的罗海丽,曾和弟弟、妹妹同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在她的记忆里,每个月都要去邻村给父母打电话。山路难行,打个电话来回要一个多小时。回家后,她和妹妹挤在一张小床上相拥流泪。

    2008年的一天,她忽然腿痛难忍,等父亲从浙江赶回村里时,她已经不能行走,最终留下了残疾。她的父亲悔恨不已。

    现在,海丽全家七口人全部搬到了明田安置点。按照政策,她的父母都被安排在附近工厂打工。海丽在社区中心工作,每月也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

    她的手机里有一张全家福,是今年7月3日搬入新家后照的。“这是我们家的第一张全家福,只是没有我,因为是我亲手照的。”她说。

    惠水县明田安置小区安置房内,罗海丽(左二)全家人与从老家屋子里搬出的唯一一件物品——一张桌子合影。(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当记者提出为他们全家照一张全家福时,海丽忽然笑着哭了。

    在贫困村民迁出之地,人们开始种树。可以预见,若干年后,这些贫瘠之地将会绿树成荫。树林之中,早已无人烟的陋室旧房将逐渐湮灭,假如有后人寻访,或许只能通过一些依稀的遗迹来感悟这沧桑巨变。

    贵州省惠水县明田安置小区,梁王地正吹奏芦笙。

  • 本页内容为企业、个人自主上传或来源网络,所有资料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对其版权负责、不保证亦不表示本网的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