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 社群运营 【京东运营交流群】外媒又双叒爆假评论,还教消费者如何识别虚假评论?!

【京东运营交流群】外媒又双叒爆假评论,还教消费者如何识别虚假评论?!

中企动力企业交流群

对于卖家而言,刷单是一件冒险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刷单被抓到是死,不刷不被抓但是得坐着等死。刷单好像仅仅需要面对“姐夫”的封号危险。

但是,最近的外媒报道告诉大家,刷单,已经引起了消费者的种种不信任,失去信任度会让卖家以后的销售之路更艰难,因为消费者对每条评论都带着怀疑的眼光。

近日,在调查机构的一次分析中发现5000条评论中虚假评论占比达到15%,其中电子产品品类占比更是超过17%,是虚假评论的重灾区。而在2018年平均每天有350条评论被上传到亚马逊上,也就是说,亚马逊一年产生接近2万条虚假评论,这让消费者感到恐慌。

不仅如此,报道还指出许多虚假评论都是从亚马逊的其他评论中复制而来的。充斥假评论的产品大多来自第三方卖家,亚马逊自营产品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此前,which?就曾经爆出一个拥有数万名成员的Facebook群组,专门撰写好评以换取免费的产品。

为此,该调查机构还呼吁消费者通过各种方法辨别评论是否是虚假的。

消费者判断评论是否虚假的依据

1、评论内容。消费者不会只看评级。他们会细致研读评论,一旦评论的语法看起来不自然或者内容重复或者过长过短都会引起怀疑。

2、查看评论发布时间。如果其中许多是在短时间内发布的,那么消费者可能判断这些评论是在Facebook群组或其他平台上“预先”获取的。

3、从评论员入手。消费者可能不止查看当前的评论,很有可能会点击查看留下评论买家的历史留评记录。看他们是否都给产品留五星,都购买了些什么东西。

如果留评者在几个月内多次购买了相同类型的产品,那么消费者可能认为他们是专门撰写好评的Facebook群组成员。

4、留评内容是否分歧很大。如果某些评论总是在赞扬其他人高度批评的产品的某个方面或特征,那么这些评论会显得非常可疑。

5、留评星级是否两级分化。正常来讲,一个产品很难出现五星和一星都各占半壁江山的程度。因此,当出现这样的两级分化是,消费者会认为五星的评价非常可疑,转而着重注意一星的评论内容。

卖家需要自查自己的产品评论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并且反省自己的在这种行为上是否操之过急或者过于粗制滥造了。这些虚假评论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如果发现产品并不如评论预期的那样,消费者的失望程度将会极大增加。

Which?一份超过2000人的调查报告显示,97%的人在购物时将会研究评论,其实31%的人因为购买的产品跟好评所说不符而感到失望,为此感到受欺骗留下差评的消费者也不在少数。

对于消费者的这份不信任,亚马逊也采取了强硬的态度,亚马逊发言人告诉太阳日报:

“我们不允许以任何形式进行赔偿,包括付款。来换取好评。客户和卖家必须遵守我们的审核指南,而那些不遵循我们的审核指南,将受到处罚,包括终止其帐户。”

并且发言人表示,“我们已经对1000多名被告提起诉讼,要求审查滥用,并将继续暂停,禁止并对卖方和制造商采取法律行动,这些卖方和制造商要求进行不真实的审查。”

对此小编想提醒卖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除了平台的下架封号处罚,失去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好感和信心损失更大,尤其是在现在诸多卖家都注重品牌的新亚马逊时代。

并且,外媒都能初步识别假评论,卖家觉得“姐夫”不行?“姐夫”抓你只有想不想,和现在抓或者以后抓。卖家还是不要心存侥幸,老老实实运营,扎扎实实推产品,才能长久。

但是现在留评率如此之低,卖家似乎也只有这样“铤而走险”为多留好评,少得差评而奋斗。并且,只要一个差评在,卖家就少不了需要依靠刷单去用好评稀释差评的影响,这种恶性循环让卖家陷入一个怪圈。

说到底还是留评少和差评影响大将卖家逼上这样的“不归”路。但是,留评不可逼迫,差评却可以遏止在发生之前,只要卖家能够在用户留下差评之前了解情况,给予足够的售后服务,就有可能扭转消费者留下差评的行为。

文章来源:百佬汇跨境电商联盟

中企动力企业交流群

声明:本页内容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保证亦不表示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提交至online#300.cn邮箱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以上产品还未完全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在下方提交我的专属需求
我的专属需求:
*手机号:
*验证码:
img
咨询报价
现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