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中,通过朋友圈卖面膜的微商基本上绝迹了,但是最近小区里媳妇团购了一些农产品让我去提货,品尝起来确实不错。于是网上查了下“社区新物种”,发现这是时下流行的“社区团购”。
我整理了一份关于社群团购的笔记,可以帮助大家更快了解新物种。
一、大趋势背景:
背景:从2018年下半年以来,创业领域就已经不再有明显的风口出现了。不过,社区团购却是一个亮点。
定义:社区团购指的是,以小区为单位,围绕一个线下社区,以“邻里社交”为起点,来发起团购商品。社区团购是一个看似新颖,又并不算多新奇的商业模式。经过了近一年的运营,该模式已证明其盈利能力。
投资:社区团购3个月左右就会形成正现金流及盈利,扩张迅速。投资少、见效快,适合投资人的口味,即使做不成大平台,财务投资回报率也可观。
区域:以三四线发展为主,和拼多多类似,一线时间成本高,愿意支付更高价格,三四线时间充裕,价格敏感度更高。
观点:
观点一:把社区团购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在使用。建群卖东西!商业玩法很传统。
观点二:社区团购的兴起,一切新事物的诞生都是革命!既不是微商又不是社群。
观点三:社区团购会作为补充性购物形态存在,对单品销售会有价值。
二、营销原理
获客成本低:线上流量越来越贵,流量红利,社群团购获客成本比电商平台低很多,具有稳定的社区场景,轻社交关系链切入,裂变和传播的效率高,成单率高。
交付体验:围绕社区集采集配,交付体验比电商更好、稳定性更强。服务更好。
配送成本低:省去开店高租金/高人力成本,从原产地/工厂直达社区,去中间环节。效率高成本低。
极致单品+预售模式:快速拼团,集体发货,快速销货,运作模式轻、订单操作难度相对低,能够迅速在全国落地。
三、产品切入点:
逻辑:降低生鲜流通履约成本,提升用户获取和唤醒的效率,高频、刚需、复购:社区社群模式是生鲜经营领域为数不多被验证成功的,兼具爆发性、持续性、稳定性的渠道之一
核心价值:爆款打造(品类少好选择)和社群运营。产品仍然是吸引社区用户的重点,好产品用品质说话
品类:生鲜食材、休闲零食、美妆个护、家居用品、母婴,内衣,生鲜比重很高60%。以高质量,低价格的农产品为主。
价格:社群里的人都是熟人,而且这不是一锤子买卖,除了低价还有服务,价格敏感度高的用户
四、资本动向
淘宝的驿站团购(妈妈驿站)、京东“友家铺子”、苏宁小店“苏小团”、美团的松鼠拼拼,拼多多投资的“虫妈邻里团”
大实体店:盒马鲜生(阿里)、7Fresh(京东)、超级物种(永辉)、苏鲜生(苏宁)等
小实体店:百果园、钱大妈、生鲜传奇。
做不大的原因:
1.社区团购最大问题是商业策略和客群是不稳定的。基于人和人的信任来做生意,很多时候是做减法。
2.基于人的信任,每一次偏差,都会造成客群的减少。
五、运作关键要素:
1.前端市场(模式很多种)
2.供应链(工业效率化)
目前刚起步,没有爆发,有限单量好存放,易分发。规模化依赖于供应链。
3. 技术工具
小程序的爆发是最大的拐点。基础设施: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小程序的出现,以及同城配送的发展。
以社区为节点,线上建立社群、线下完成交付,平台提供供应链、物流仓储及售后支持。
六、经典模式:
模式迭代:社区社群经历了生鲜电商B2C、O2O、新零售几轮模式迭代和探索。目前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一定会迭代,然后通过迭代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模式。
团战角色:平台和用户的联络人。目前绝大部分以宝妈为团长,少部分以小区便利店主为团长。虚拟店,“店”里成员是小区的妈妈们;目标用户为家庭主妇 年龄28-50左右。
团长要有与用户的互动能力,能判断准适销商品。服务好了用户,自然也能让用户实现裂变,挖掘更多潜在用户。团长以宝妈为主,有充足的闲富时间,他们熟悉互联网和社交,更对生鲜产品本身感兴趣。
社区店+社群:
做好肯定是赚钱的,但它复制慢,利润低,不符合资本追求倍数增长的希望。很多小老板更看重短期利润。店主也有一定的商业经验,培训成本相对较低;但缺点则是:这类店主和小区业主之间商业关系更明显,
宝妈+社群:
宝妈(小区业主)为团长更强调邻里关系(社交关系),团长推荐商品的可信度更高,同时小区业主之间,特别是宝妈之间,有更多共同的话题,便于借助社交圈子完成商品的转化。赋闲在家的宝妈。社区为线下物理点位,一个宝妈约覆盖300-500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