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面一篇讲了setup、teardown可以实现在执行用例前或结束后加入一些操作,但这种都是针对整个脚本全局生效的
如果有以下场景:用例 1 需要先登录,用例 2 不需要登录,用例 3 需要先登录。很显然无法用 setup 和 teardown 来实现了fixture可以让我们自定义测试用例的前置条件
fixture优势
- 命名方式灵活,不局限于 setup 和teardown 这几个命名
- conftest.py 配置里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不需要 import 就能自动找到fixture
- scope="module" 可以实现多个.py 跨文件共享前置
- scope="session" 以实现多个.py 跨文件使用一个 session 来完成多个用例
fixture参数列表
@pytest.fixture(scope="function", params=None, autouse=False, ids=None, name=None)
def test():
print("fixture初始化的参数列表")
参数列表
- scope:可以理解成fixture的作用域,默认:function,还有class、module、package、session四个【常用】
- autouse:默认:False,需要用例手动调用该fixture;如果是True,所有作用域内的测试用例都会自动调用该fixture
- name:默认:装饰器的名称,同一模块的fixture相互调用建议写个不同的name
注意
session的作用域:是整个测试会话,即开始执行pytest到结束测试
测试用例如何调用fixture
- 将fixture名称作为测试用例函数的输入参数
- 测试用例加上装饰器:@pytest.mark.usefixtures(fixture_name)
- fixture设置autouse=True
该 smtp_connection 连接将测试完成执行后已经关闭,因为 smtp_connection 对象自动关闭时, with 语句结束。
addfinalizer 终结函数
@pytest.fixture(scope="module")def test_addfinalizer(request): # 前置操作setup print("==再次打开浏览器==") test = "test_addfinalizer" def fin(): # 后置操作teardown print("==再次关闭浏览器==") request.addfinalizer(fin) # 返回前置操作的变量 return testdef test_anthor(test_addfinalizer): print("==最新用例==", test_addfinalizer)注意事项
如果 request.addfinalizer() 前面的代码,即setup部分已经抛出异常了,则不会执行 request.addfinalizer() 的teardown内容(和yield相似,应该是最近新版本改成一致了)
可以声明多个终结函数并调用
总结
到此这篇关于Pytest框架之fixture的详细使用教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Pytest fixture使用内容请搜索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