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动力 > 头条 > 商用存储器

网站性能检测评分

注:本网站页面html检测工具扫描网站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仅供参考。

商用存储器

记一次简易的家用网络存储升级体验 营销视频课程

img

瞌睡龙

关注

最近跟房东合约又签了下来,虽然很肉疼(今年涨了500),但心也算是定下来了,打算针对房子稍微“升级”一下,除了房东礼貌性添置一个空气净化器以外(准备当新风机用),自己首当其冲的就是把存储设备整理升级下。

为什么要升级家用网络存储(NAS)?

之前自己用的网络存储方案其实非常简单粗暴,就是路由(网件R6900,刷了meilin)外挂一个优盘,然后遇到了几个问题,比如:1,兼容性不好,不同优盘甚至分区格式不同,都会出现认不到盘的情况;2,速度较慢,之前长期用的那个还是USB2.0的盘,速度10MB。。。。。。(因为家里就这个盘可识别到)3,空间太小,优盘的价格还是比HDD贵许多,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外挂一个移动硬盘,其实也有想过,但主要外挂硬盘因为电源管理机制不理想,特别是那种2.5英寸无外接电源的,特别伤硬盘,所以之前长期是外挂优盘丢一些临时数据用。

然后其实也看了很多人分享关于家用网络存储(NAS)使用的心得,每个人有自己的使用原因及功能诉求,而NAS在全民普及上面也始终遇到不少阻碍,个人觉得最大原因之一就是使用学习成本太高,太繁琐,这个其实在各种NAS分享内容里面也可以看到,就是大家往往会把网络存储设备当做一种高级设备,期待它有丰富的功能,强大的性能,但也是这样导致不单成本上去了,另外就是学习成本过高,普通人其实关系的仅仅是几个常用功能而已。所以其实这次个人升级也是这样,其实我就需要几个最简单实用的功能:

1,多设备网盘数据共享,因为个人使用的设备除了PC以外,还有手机、MAC、PC笔记本电脑及电视盒子,而数据共享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最简单的一个视频库,在不同平台上面都可以共享使用,而不会额外浪费空间,图片、文档的多设备操作也更加方便。

2,移动设备的数据备份及存储扩充。现在的手机、笔记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存储容量不够或者,而除了传统设备本身扩存以外,添置一个NAS,就可以很轻松的让你各种移动设备获得超乎想象的存储空间,而且轻易备份移动设备上面的照片等内容。

3,PC主机抛弃机械硬盘,降低电脑噪音。其实我这次真正的目的就是把传统台式主机上面的HDD拆下来,然后用NAS替代存储盘,这样的好处之一就是少了一个机械结构件,从而没有硬盘读写声音。(反正NAS扔客厅,也听不到)而且NAS后续扩充容量及数据备份(RAID1或RAID 5)都非常简单。

4,下载:挂机下载相信不少人关注的功能(虽然我实际很少用,因为现在宽带提速+迅雷会员,所以日常需要什么临时下载都很快,很少用NAS挂)

使用注意

1,对速度要求较高的设备,请用网线连接。虽然现在无线设备速率各种提升,但实际使用中,因为实际传输带宽、信号阻隔导致的速度衰减等原因,NAS用家用无线网络传输的话,速度实际往往就在30-50MB范围,而HDD正常读写速度应该在100+MB/S范围,刚好千兆线是可以满足普通以HDD(单盘速度,无RAID)作为存储介质的NAS的速度(PS:这个速度还不满足的就要考虑RAID5+网络叠加了,当然其实现在万兆口+网络叠加的个人高端NAS也不少在卖了)。

2,也是因为速度的原因,所以有打算用NAS的用户,线路就要规划好,比如客厅的蓝光播放器、PC台式主机都最好预留网线,NAS我是干脆直接跟主路由放一起(当然你也可以考虑不放一起,但也要预留网线)。其他移动设备就全靠主路由的无线网络传输了。

3,可考虑预留双网线,前面说了一些中高端NAS其实都支持网络叠加功能(说白了就是双网线实现带宽突破),包含一些中高端台式机主板、网卡也支持网络叠加功能,所以如果是家装有考虑未来体验的话,最好NAS、PC主机这种对带宽要求较高的设备位置可以预留双网线。至于万兆口、光口、超五、超六、超七类线,目前其实一些个人用高端NAS也有万兆口了,考虑到不久的未来,预算限制不是太大的话,也不是不可以考虑;至于光口,目前个人高端NAS主要还是双绞线万兆口,而光口除了商用型号以外,基本就要你自己DIY,目前个人还是偏向考虑双绞线方案。

设备介绍

QNAP威联通TS-212P3:NAS选择自然是根据自己功能要求及预算了,我自己本身需要的功能其实就那几个,而且目前没有组RAID5阵列的要求,所以也不需要多盘位,这种千元+的NAS已经满足我目前的要求了。

QNAP威联通的TS-212之前也是一个高性价比双盘位入门NAS了(搜索淘宝就知道了),而这次TS-212P3是这系列最新型号,也保持了硬件规格高的传统,内存达到1G DDR4(竞品DS218J也就512M、双核CPU)。CPU部分也升级到了RTD1295 1.4GHz四核处理器(不少4K蓝光播放器挺爱用这颗U的)。

系统方面升级到了QTS 4.3.4,增加了之前高端型号才有的文件快照功能。

外观

因为定位缘故,QNAP威联通TS-212P3外观设计基本延续了TS-212的设定,白色居家风格,无硬盘正面拔插设定。

安装还算简单,因为本身我自己硬盘更迭变化不大,所以这种安装对我来说是几乎没什么影响。

TS-212P3正面主要是指示灯、开关及一个USB3.0 一键备份口。

背面一个6cm风扇,两个USB2.0口,一个RJ45千兆网络口。

内部,双硬盘位置,然后IO口一个固定插,一个是线插设定,算比较灵活。这次装的是一块以前海淘的希捷5T,其实容量基本够用,目前还有冗余,之前一直装在台式机上面当从盘放资料,现在就打算拆下放NAS上面,然后再挂NAS。

如果不是PT玩家或者视频、图片工作者,双盘位基本还是够用的,目前性价比比较高的感觉就是4T盘了,而且等容量不够的时候,估计10T盘也跌了不少。当然如果是打算组RAID 5的话,最好还是直接买多盘位,而普通用户担心数据安全,但数据不算多的,也可以考虑双盘组RAID 1(毕竟比RAD 5便宜不少)。

ELECOM CAT7、CAT8类网线

原先租的这的房子是完全没有留网线的,以前我也尝试用无线网络挂NAS,后来放弃的原因就是速度太不理想了(30-50MB/s),几乎对半折不止,受信号影响比较大,所以这次还是自己准备了网线走线。刚好这次工作室到了新货,之前从韩国海淘的宜丽客ELECOM CAT7、CAT8类网线,之前国内还没上架(最近才上),主要韩国、日本在售。之前这些线其实也是用来工作室接万兆口网络存储器,然后我看了下最便宜的万兆口网络服务器目前好像也就5K左右了,现在这套如果未来升级的话,估计我也会考虑直网络叠加功能的万兆口NAS+RAID5的搭配,到时候这套线就可以发挥最佳效能。

其实我主要用的就是这套CAT7,长度30米,另外也有3米、20米版本。我这边是量好电脑主机到主路由的距离,加上预留长度,只要20米即可,但就剩下30米,所以最后实际走完线也长了一些。

这边我找了一张图,说明各类线实现带宽的区别,7类线可以实现10Gbps(10GbE网络),也就是未来我这边升级万兆口NAS(其实便宜的也就5000左右了)或者10GbE网络,至少网线部分不会成为瓶颈。

另外一条8类线是借来装备开箱而已,拍完照就还回去。8类线可实现40Gbps,感觉都够用于显卡外接了(显卡的PCIE 3.0 16X其实也就32Gbps,而Light Peak技术也就是后面的雷电口也就10Gbps)。现在国内还不怎么流行,但国外比如韩国、新加坡CAT7/CAT8线已经卖挺久了。

因为是旧房子,所以压根没有预留网线口,所以我这边只能走墙角边缘来走网线,然后马云家买了这种粘贴式理线夹固定,尽量避免网络走的很乱。

四条线对比,从左边分别是CAT8、CAT7扁线、CAT7 30米线、普通常规超5类。

安装使用

安装过程其实很简单NAS直接挂主路由那边(客厅),然后主路由走了一条线到房间主力台式机,客厅的电视盒(泰捷w30pro)也是网线连接主路由,其余设备统统无线连接主路由(网件R6900)。

测试对比其实我主要想看下NAS挂PC当从盘使用的时候,跟硬盘本身直接挂电脑上面的速度区别,至于跟原先路由+优盘的速度对比因为原先速度太低(10 MB/s)所以意义应该不大,所以我这边就测试有线网络速度,跟笔记本电脑无线连接情况下的读取速度。

确定设备都装好之后,NAS开机,然后电脑端登陆start.qnap安装Qfinder Pro ,进去页面就可显示该NAS的IP地址:10.0.0.7。然后我们点击登入。首先弹出的向导会提示你是否组建RAID阵列,包含JBOD、RAID0、RAID1,不过我相信应该没人会组RAID0吧。

选好磁盘设置之后就可以登录QTS 啦,登录QTS就可以看到控制台(设置NAS)、文件总管(NAS文件管理)、APP Center等功能,总体来说界面易用性处理还可以,基本都是窗口浏览逻辑。

而在APP Center里面,可以下载安装一些额外的应用程序扩展NAS的功能,目前我主要使用的就是全能下载。

功能介绍

Qsync档案同步:现在协同同步软件有点火啊,感觉不少平台都开始针对办公场景推广相关软件。QNAP也有自家的同步应用,就是Qsync,优点就是没有空间大小限制,也没有额外费用。如果像我一样公司、出差、家里多地工作的人来说就比较方便,当然也要注意网速。

File Station:类似文件夹管理,另外还可以直接生成一个私有链接用于分享传输文件,算挺方便的。

QPhoto:装这个很简单,就是为了手机图片方便直接上传NAS上面做备份,而后续要整理收藏的话,台式机端操作也比手机那边快速很多。

Download Station:我本来以为TS-212P3这机子是不会有内置下载软件的(因为现在没跟迅雷合作了),但实际居然有内置下载软件,而且常规下载方式基本都支持(BT/HTTP/FTP),刚好我本身下载要求就只有这个,都省去专门找软件了。

相信很多人会关注下载速度,就个人日常看的剧集及常规BT资源来说,下载速度是没问题的,只要本身资源不要太冷门。

快照Snapshot:首先要注意,如果想使用快照功能,一开始硬盘分区要预留5%或者以上的空间,而不要全部都使用。

个人理解就是设置一个数据还原点,在突发事件的时候(误删文件或者盘体出现问题),可以将数据恢复到还原点。虽然这个功能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但相信更多人优先担心的应该是数据安全问题。另外这个功能支持时间设定,个人一般是设置几天时间保存。

而之前快照功能一般都是中高端NAS的功能,TS-212P3也算是又快照功能最便宜的型号之一。

一键备份:也是一个安全备份功能,就是USB存储设备直接插在前置口,然后按备份按键,就自动将USB设备里面的数据备份到NAS里面,感觉美剧里面特工常用这种功能。

如何把NAS当系统从盘使用(磁盘映射)?

其实这个才是我这次真正要使用解决的,就是把之前电脑用于存储资料的副盘(资料盘)用NAS的网络位置替代,电脑主机仅保留主盘(SSD)。理论来说速度是可以满足的(比如目前大部分NAS的速度都可以实现100+MB/s,而目前HDD主流型号速度也就差不多100+MB/s),不过实际这么操作还会考虑到响应时间等,所以我主要也是想体验下实际使用的感受了。

个人之前做磁盘映射其实最常用的大概就是windows自带的映射网络驱动器了(最简单),简单来说网络共享盘、PC主机在同局域网内,然后在系统文件夹选项选择“映射网络驱动器”(或者右键“我的电脑”,然后选择)弹出的菜单里面选择浏览,就可以看到同局域网内的网络共享盘(NAS)然后添加即可(如果网络共享盘有设置访问账号、密码,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即可)。添加之后其实就跟传统挂载主机里面的硬盘一样。

PS:除了windows自带的映射网络驱动器以外,还可以选择iSCSI挂载及NAS自带的Qfinder Pro一键映射,(windows自带的映射网络驱动器与Qfinder Pro一键映射设置方式其实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Qfinder Pro一键映射会直接帮你一键设置,所以一般推荐用Qfinder Pro一键映射)

具体使用方法请直接关键词搜索,网上有更多更详细的图解,这边因为文章长度限制,就不一一介绍。

测试

这边主要就看有线、无线(2.4G、5G)典型情况下网络盘的速度,有线情况主要对比之前硬盘直接挂电脑上面,看速度损失如何,可否接受NAS作为局域网内的网络从盘。而无线环境测试就是给无线设备(手机、笔记本)参考。

这边的测试方式是用软件测试拷贝游戏安装后的文件夹(模拟小文件拷贝读写,一般速度最慢)、视频文件拷贝速度(模拟单个大文件读写,一般速度最快,可以达到设备理论最佳值。

都是从SSD写入到存储盘,然后2个对比,一个是大文件(视频),一个是文件包(游戏),然后视频的读写速度分别如下。

虽然HDD挂电脑从盘的方式依旧最快,但NAS+7类网线之后实际测试速度甚至超过官方标称速度了,跟HDD挂电脑从盘差距也不大。而无线网络的速度,跟有线网络还是有差距的,只不过一般应对大部分移动设备的读取需求还是没问题。

功耗:日常使用功耗在15w左右,相比一些黑群来说功耗还是比较省心的。

最后实际还用游戏测试了下,如果是有线链接的情况下,游戏直接挂NAS上面,PC端使用也没问题,当然这是建立在局域网内部就我一台主机是使用NAS数据情况,如果同时多设备读写的话,肯定不建议这样玩(会卡死)。

至于视频...

2018年八大存储厂商如何应对业界挑战? 推广视频课程

img

齐天宇

关注

2018年所有主要的存储厂商都面临三大挑战:提供更快数据访问的新技术,旨在围绕他们自己打造一个商用抽象层的数据管理提供商,以及想要排挤出这些存储厂商的公有云和公有云垂直堆栈提供商。

让我们来看看这8家主要的存储厂商——Dell Technologies、HPE、Huawei、IBM、NetApp、Nutanix、Pure Storage、Hitachi Vantara,此外还有初创公司Kaminario以及Infinidat。

新技术包括具有高速网络存储访问的NVMe over Fabrics、存储级内存(SCM)、QLC闪存。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被几乎所厂商用来改善存储产品管理,但是ReduxIO、WekaIO和StorageOne等初创公司的存储访问堆栈重写还很新鲜,以至于还没有重要的、关于得到市场接受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它的重要性如何。

商品化抽象层提供商以主数据的形式覆盖所有存储,或者Cohesity、Actifio等厂商覆盖的二级存储,以及二级存储保护和治理等,像Druva、Rubrik和Veeam这样的初创公司。他们的噱头是,你是用他们的产品来优化存储,必然结果就是存储系统成为一个商品化的、更低的堆栈组件。

容器化也在影响着存储使用的方式,但是还不清楚总体效果如何,所以我们这里先忽略这项技术。

广泛地说,共享的外部阵列存储正在收到Server SAN/超融合基础设施(HCI)系统的挑战,性能密集型的边缘案例(如HPE和横向扩展文件存储)受到HCI的冲击要小一些。

如何评价这几家主要的存储提供商?

Dell Technologies

Dell Technologies在这三大趋势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因为它有自己的HCI和垂直堆栈产品。的确,Dell Technologies正在大力推动HCI,并且有构建在HCI之上的垂直堆栈产品,此外在横向扩展文件存储领域还有Isilon。

不太容易竞争的领域是数据管理。戴尔的竞争似乎并没有让Actifio、Cohesity、Druva、Rubrik和Veeam的增长率减少。

由于拥有了DSSD的经验(NVMe over Fabrics),所以Dell在这个上面提及的新技术领域有所涉足,此外服务器业务也让戴尔比较了解存储级内存理念。Dell的XtremIO还可以加快SCM和QLC闪存的发展速度,因为对于这些技术的提供商来说Dell是一个重要的潜在OEM渠道。

对戴尔来说挑战可能是在垂直堆栈领域。Dell EMC的Chad Sakac认为,缺乏垂直堆栈战略的提供商可能面临着行业整合,正如SDN和HCI领域发生的那样。

HPE

HEP因为Machine研究项目以及表现突出的服务器业务,所以也非常了解SCM技术。HPE在去年收购了SimpliVity,在HCI领域也很活跃。此外HPE还在2017年将Nimble的存储阵列产品收入囊中,提供了一个3PAR的替代选择,可以说是业界最好的阵列管理技术Infosight也被扩展到3PAR中。

HPE表示,HCI是实现完全可组合式基础设施这条路上的一个停靠点,在Synergy产品线中有很好的定位。其理念是,垂直堆栈上层应用部分运行在硬件和系统软件组件上,并从公共资源池中进行动态编排和实例化。

每个堆栈不是由单独定义和集成的组件集构建而成。HPE提出,你可以通过HPE的组合式基础设施打破虚拟孤岛。

华为

不断崛起的中国巨头华为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提供更快速的数据访问阵列,基于硬件加速和NVMe over Fabrics和存储级内存。如果这能取得成果的话,华为可能会拥有更高速的存储阵列,和更强大的HCI产品。

我们的看法是,华为与数据管理软件公司的合作的机会,应该积极主动一些。

不过,华为在公有云领域比除了IBM之外的其他存储厂商更为积极,后者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云服务。

华为正在构建自己的公有云,并利用区域电信合作伙伴管理来实现这一点。

IBM

在多年下滑之后,IBM终于在2017年实现了存储业务的增长,这主要是受到了闪存阵列硬件增长的推动。IBM将NVMe over Fabrics融入它的POWER服务器系统,此外还通过与Nutanix达成协议涉足HCI领域。

FlashSystem 900全闪存阵列也涉及采用NVMe over Fabrics。IBM将其POWER服务器产品线与中间件捆绑,打造的垂直堆栈后端可连接到IBM的公有云。这应该会吸引来那些没有固定在x86服务器上的客户。

与华为一样,IBM似乎对于数据管理新兴厂商的崛起也没有做出太大的反应。我们推测2018年这方面可能会进行一次收购,让IBM能够在数据管理方面拿出一个例子,相当于Diligent、XIV或者Storwize那样的收购。

NetApp

进入2018年的NetApp竞争力要比过去几年强很多。NetApp通过支持SolidFire的产品涉足Server SAN/HCI领域,NVMe和SCM技术领域也有很好的涉及。

整个Data Fabric架构有很好的针对公有云的定位,2017年微软Azure ONTAP也赢得了惊人的成绩。

我们想知道NetApp是否会在2018年推出一款可调度ONTAP、SolidFire、StorageGRID和E系列阵列的Data Fabric产品,并提供某种全面管理功能。

Nutanix

Nutanix已经走在了HCI提供商的前列,并且正在迅速转型成为一家垂直堆栈提供商。Dell EMC预期着凭借自己的HCI产品——ScaleiO、VxRail和VxRack——赶超Nutanix。

Dell EMC融合平台和解决方案总裁Chad Sakac表示:“VxRail和vSAN不仅有更多的客户,更多的收入,而且增长率也是第二名、第三名厂商的很多倍。最近,我们实现了VxRail同比149%的增长,以及VMware vSAN同比180%的增长。”

“这看起来像是一场齐头并进的比赛——以Dell EMC和VMware为动力的HCI领跑,我们合作伙伴Nutanix很接近,其他人则在其他的阵营。”

Dell EMC是否会在2018年底凭借ScaleIO/VxRail/VxRack产品赶超Nutanix,而且Nutanix仍然会强劲增长(只是增幅不如Dell EMC那么大),把其他HCI提供商如HPE、思科也许还有NetApp远远甩在身后。

值得注意的是,Nutanix正在转型成为一家软件提供商,让自己直接远离了NVMe和SCM等硬件技术,未来Nutanix将依赖硬件合作伙伴来做硬件方面的事情。

Pure Storage

Pure Storage是一家共享的、全闪存的、外部阵列提供商,没有涉足HCI领域。但是Pure Storage确实在积极推动NVMe over Fabrics,并任命了新的CEO。FlashBlade的开发中可能会很好地采用QLC闪存,如果以可用芯片形式出现的话。

Pure Storage没有直接涉足数据管理软件领域,但是它在数据管理方面有合作伙伴例如Cohesity。

Pure Storage基本上是一家拥有双产品的野心勃勃的公司。如果它也开始HCI的研究项目,我们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Hitachi Vantara

去年,HDS回归整个日立公司,与Pentaho和另一部门合并,成为专注于物联网和分析的Hitachi Vantara公司。

物联网这股热潮可能会加速Hitachi Vantara存储产品的销售,同样地,因为存储只是物联网边缘系统很小的一部分,而且Hitachi Vantara并没有将大部分存储转向物联网核心数据中心,所以这部分也可能会放缓。

我们静观其变。

Infinidat

Infinidat正在通过内存缓存、软件、磁盘驱动器容量存储涉足本地高端阵列领域。

Infinidat没有HCI或者全闪存产品,也没有涉足数据管理。

所育这些可能会有所改变。如果带有企业级可靠性的QLC闪存驱动器出现,Infinidat可能就将其作为一个存储层。

HPE也可能会发现高端战略有漏洞,XP(OEM自日立)以及3PAR系统不适合未来发展,寻求收购更好的技术。除了Infinidat,还有谁更合适的呢?

未来12个月对于Infinidat将是值得期待的。

Kaminario

Kaminario在NVMe驱动器和框架方面有很好的举措。Kaminario是一家共享外部存储闪存阵列提供商,并不涉足HCI或者Server SAN领域,也没有一款垂直堆栈产品,也没有公有云战略。

同时Kaminario也在这个不断下滑和整合的市场中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

类似的存储初创公司例如Nimble和Tegile,都已经投入了大厂商的怀抱。Tintri还在挣扎。新进的初创公司例如Apeiron、E8、Excelero、WekaIO等公司也在和Kaminario展开竞争,它必须证明自己可以超过这些公司成为像Pure Storage和Nutanix那样的独立厂商。

Kaminario的NVMe技术看起来独特而实际,并且得到了充足的资金可以进一步发展。

img

在线咨询

建站在线咨询

img

微信咨询

扫一扫添加
动力姐姐微信

img
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