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干外贸,别人家网站跑分80+,而你在40分稳蹲,为啥?

来源: 中企动力 发布时间:2018-01-10 08:22:13
前言

为啥我在谷歌上搜不到自己投放的广告?

一个合格的外贸网站、平台是什么样?

谁知道外贸企业网站如何做好流量引流?

……

这样的问题在知乎、百度等各大问答论坛比比皆是。但为何在解答了这些问题之后,你的外贸网站依旧没有变化?别人家网站无论从跑分儿合适实际转化都比你高。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内容编辑:中企动力官方

公众号ID:zqdlpgy



1个常见误区

为啥我搜不到自己在谷歌上投的广告?(提问者在中国大陆地区)


①:谷歌是一家全球型企业,退出中国大陆以后,对于大陆用户访问的IP是固定的,系统默认地区是香港。但如果你的广告投在了非洲、欧洲当然看不到。这跟你用谁家VPN没多大关系。


②:浏览器语言不通,有多少人还在用360、QQ浏览器来查看自己家外贸网站?被说中的记得去文末点赞。


③:定位方式不同,你在谷歌爸爸的画像中,与你的广告头投放标签不匹配,不是目标客户,机器当然不推荐。


④:防止恶意的刷单或访问,这是谷歌的一种保护防御机制,是不是很贴心。




营销近视症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一书中谈到:“销售人员常犯的错误是关注自己提供的特定产品甚于关注这些产品产生的利益和体验。这些销售人员受到市场营销近视症的困扰。


他们过于关注自己为现有欲望开发出来的产品,而忽略顾客需要的变化。他们忘记了,产品只是解决顾客问题的工具而已。一个1/4英寸钻头的制造商可能认为自己的顾客需要钻头,但顾客真正需要的是1/4英寸的洞。



所以有一件事情必须思考清楚:排除行业的特殊需求,如果一个网站已经做到,浏览流畅、后台操作便捷、便于传播,那基本上足够企业主使用了。这个道理,就好比你有一部IphoneX,大多数人除了打电话、拍照、几款常用的应用之外,别无他求。


所以,网站作为载体,一个企业发声的平台。究竟如何更好的连接用户,实现变现,更重要的层面在于运营和投入。


以前不久,《中企动力外贸门户获谷歌网页形成评测高分》一文章引起了很多外贸客户的关注,在后台频频互动,“是不是我用了这款产品,就可以得高分,然后被谷歌抓取更充分,推广就更顺利?”


答:分数是一个衡量标准,通过了机器识别仅仅是第一个门槛儿。外贸门户这款产品核心能力是提升海外访客体验、优化后台操作的以及更好的抓取商机。更重要的工作在于推广营销的运营。


活生生的例子

以中企动力两个制造行业客户为例,他们的共同痛点是:

1、规模不大,没有系统的网站运营团队。

2、经费有限。

但依旧做出了不错的效果。


这2家企业,分别是做做橡胶输送带和钢铁产品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合作分别是11年和5年。(按客户要求,对商业运营保密,不对账户资金、企业名称进行描述)


最具典型的是做橡胶传送带的企业,老板直接投入对网站管理,精细化管理,每天投入不超过1000元。



而对于运营推广,他们有6个值得学习的方式:


1、按客户需求,细分产品属性与细节描述。在介绍产品时,选择了图片+文字的方式,图片多角度,统一设计风格,统一尺寸大小。一方面方便抓取,另一方面客户看上去直接简单。


2、形成自己的运营体系,使用谷歌邮件推广服务,形成再营销。针对客户留下的信息,进行分组,如:意向客户、目标客户、合作客户等,发送不同的营销邮件。该推新品推新品,该发问候发问候,该提示续费提示续费……


3、以数据为判断准,杜绝“我觉得吧……”这类臆想判断。每月1-2次与中企动力海外推广运营工作人员形成细节沟通,如:周报、月报。根据数据调整,有的放矢。


4、直观的联络方式,电话和邮箱,比如2家企业的产品销售地区是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微信二维码这样的社交工具就行不通。


5、注重长尾词的设定和推广,增加数量以及细分词条。



6、注重服务升级,2家企业中,钢铁企业选择将网站升级成为外贸门户。

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

1、橡胶传送带公司,每天的意向咨询表单量稳定在20个左右,连续11年成本没有增加,保障了稳定的商机来源,通过系统的运营,使得成交率提升30%左右。


2、钢铁公司,每天的资金投放量,由万元下降至5000元以内,同时保障了每天数百次点击,20余次咨询。


作为服务过120W+用户的数字化服务商,超过6成的用户,很难达到这个运营标准。


举个例子,在推广服务方面,我们作为乙方,提供给甲方的周报和月报静静地躺在邮箱里可以达数月。管家或其他服务员工在与企业主对话时,经常来不及说细节,就要求形成文字挂断电话,然后发送邮件或微信后却没有得到回复,依次循环。


身为每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负责人,时间是珍贵的,但投入与产出形成的差距,也是值得复盘思考的。一开始我们凭着一腔热血,投身到这项事业中,但是在长久的经营过程里,谁能一如既往呢?如果觉得麻烦,觉得冗长,请记住,我们干的就是这个事儿,吃的就是这碗饭。


你招了一个月薪50K的外贸站运营,他每天6点下班,手机关机。别人家老板自己死磕,24小时电话开机,定闹钟查看后台。1年下来,你们的差距会有多少?


举个最苦逼的例子:中企动力,在数字化服务这行干了19年了,吃了多少苦,自己哪儿说的清呢?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